壽世保元

明 龔廷賢


中風

脈微而數。中風使然。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夾寒則脈帶浮遲。夾暑則脈虛。夾濕則脈浮澀。大法浮遲者吉。急疾大數者凶。風者百病之長也。即內經所謂偏枯、風痱、風懿、風痺是也。而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中經絡之分焉。夫中腑者為在表。中臟者為在裡。中血脈、中經絡俱為在中。在表者宜微汗在裡者宜微下。在中者宜調榮。中腑者。多著四肢。手足拘急不仁。惡風寒。為在表也。其治多易。用疏風湯之類。中臟者。多滯九竅。唇緩失音。耳聾。目瞀。二便閉澀。為在裡也。其治多難。用滋潤湯之類。中血脈者。外無六經之形症。內無便溺之阻隔。肢不能舉。口不能言。為在中也。用養榮湯之類。中經絡者。則口眼喎斜。亦在中也。用複正湯之類。其間又有血氣之分焉。血虛而中者。由陰血虛而賊風襲之。則左半身不遂。用四物湯。加鉤藤、竹瀝、薑汁。以補血之劑為主。氣虛而中者。由元氣虛而賊風襲之。則右半身不遂。用六君子湯。加鉤藤、竹瀝、薑汁。以補氣之劑為主。氣血俱虛而中者。則左右手足皆不遂。用八珍湯。加鉤藤、竹瀝、薑汁。或用上池飲。乃治諸風左癱右瘓之神方也。然則類中風者如中寒、中暑、中濕、中火、中氣、食厥、勞傷、房勞等症。如中於寒者。謂冬月卒中寒氣。昏冒口噤。肢攣惡寒。脈浮緊也。用理中湯之類。中於暑者。謂夏月卒暴炎暑。昏冒痿厥。吐瀉喘滿。用十味香薷飲之類。中於濕者。乃丹溪所謂東南之人。多因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用清燥湯之類。加竹瀝、薑汁。中於火者。河間所謂肝木之風內中。非六淫之邪外侵。良由五志過極。火盛水衰。氣熱怫郁。昏冒而作也。用六味地黃丸、四君子湯之類。內有恚怒傷肝。火動上炎者。用小柴胡湯之類。中於氣者。由七情過極。氣厥昏冒。或牙關緊閉。急用蘇合香丸。或藿香正氣散之類。若誤作風治者死也。食厥者。過於飲食。胃氣自傷。不能運化。故昏冒也。用六君子東加木香之類。勞傷者。過於勞役。耗損元氣脾胃虛衰。不任風寒。故昏冒也。用補中益氣湯之類。傷於房勞者。因腎虛精耗。氣不歸元。故昏冒也。用六味地黃丸之類。此皆類中風也。蓋內經主於風。河間主於火。東垣主於氣。丹溪主於濕。而為暴病暴死之症。類中風。非真中風也。治者詳之。有卒中昏冒。口眼喎斜。痰氣上壅。咽喉有聲。六脈沉伏。此真氣虛而風邪所乘。用三生飲一兩。加人參一兩。煎服即蘇。若遺尿手撒。口開鼻鼾者不治。用前藥亦有得生者。是乃行經絡祛寒痰之藥。有斬關奪旗之功。每服必用人參少許。以祛其邪。而補助真氣。否則不收效矣。有因虛火與濕。痰涎壅盛。口眼喎斜。不能言語。牙關緊閉。昏倒不知人事。將病患足大指中間。半甲半肉上。並人中。各重掐一下至體。即用奪命通關散搐鼻。候有嚏可治。無嚏不治。如牙噤不開。用烏梅肉揉和南星、細辛末。以中指蘸藥擦牙。自開。隨以蜜湯調奪命通關散二匙。即吐其痰。以通經絡。亦上涌意也。得嚏氣轉。即進攝生飲。或清熱導痰湯之類。皆效。人事稍醒。關節動活。且先以理氣為急。中後氣未盡順。痰未盡消。調理之劑。惟當以藿香正氣散。加南星、木香、當歸、防風。一二劑之後。次隨症而調之。予觀古人之方。多用攻擊之劑。施於北方風土剛勁之人。間或可也。用於南方風土柔弱之人。恐難當耳。予約補古人之缺略。以備天下之通宜。若天地之南北。人身之虛實。固有不同。其男子婦人。大略相似。學人當變通而治之。慎毋膠柱以調瑟也。

理中湯 (見中寒)
十味香薷飲 (見中暑)
清燥湯 (見痿 )
四君子湯 (見補益)
小柴胡湯

中風惡症

夫口開者心氣絕。遺尿者腎氣絕。鼻鼾者肺氣絕。手撒者脾氣絕。及發直吐沫。睛如直視。聲如鼾睡者。不治之症也。及筋枯不活。舉動則筋痛。是無血以滋養其筋故也。面赤如妝。環口黧黑。汗綴如珠。不治之症也。

一論中風中氣。痰厥不省人事。牙關緊急。湯水不下。宜奪命通關散

皂角(如豬牙者,去皮弦二兩,用生白礬一兩,以苧布包入水,與牙皂同煮,化去白礬,再煮令乾,取出晒乾為末) 遼細辛(去土葉為末五錢)
上合勻。每遇痰厥。或喉閉不省人事者,先以少許吹鼻。候有嚏可治。無嚏不可治。卻用蜜湯調服二匙。即吐痰。不吐再服。

一方。用半夏為末。少許吹鼻即效。

一治牙噤不開。用烏梅肉。及南星、細辛末。以中指蘸藥擦牙。自開。

一治中風痰厥。不省人事者。用巴豆去殼。紙包捶油在紙上。將麝少許,入紙卷作筒。油浸透。燒煙吹滅熏鼻。

一治中風不語。或倒地不省人事。及左癱右瘓。口眼喎斜。須以諸藥末服之。先用真麝香三分為細末。加麻油三兩攪勻。將病患口撬開灌下。通其關竅。即便蘇醒。

一論卒中。不問中風、中寒、中暑、中濕。及痰飲、氣厥之類。不省人事。初作。用此方。

攝生飲

南星(濕紙包一錢五分) 半夏(生薑汁泡一錢五分) 木香(一錢五分) 蒼朮(生一錢)

遼細辛(一錢) 石菖蒲(一錢) 甘草(生一錢)
上銼一劑。生薑七片。水煎溫服。痰盛。加全蠍炙二枚。仍先用通關散吹鼻。

一論中風。痰涎壅盛。不能言語。不省人事。牙關緊急。有火有痰有氣。或面赤身熱。手足溫暖。脈緊盛。宜服此方。

清熱導痰湯

黃連(八分) 黃芩(二錢) 栝蔞仁(四錢去殼) 枳實(二錢麩炒) 桔梗(八分) 白朮(一錢五分去蘆) 白茯苓(三錢去皮) 陳皮(二錢) 半夏(二錢) 南星(二錢) 人參(三錢) 甘草(八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熟,入竹瀝、薑汁同服。一方。加防風、白附子。尤效。

一論中風昏冒。不知人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無問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兼治痰厥、飲厥。及氣虛眩暈。症屬虛寒者宜服

三生飲

南星(生五錢) 川烏(去皮尖生一錢) 大附子(去皮尖生一錢) 木香(一錢半)
上銼一劑。生薑十片。水煎,溫服。氣虛之人。虛弱之甚。加人參一兩。如氣盛人。只用南星五錢。木香一錢。生薑十四片。水煎服。名星香散。

一論中風卒然倒仆。牙關緊急。不省人事。並解上膈壅熱。痰涎不利。咽喉腫閉。一應熱毒又能消食化氣。兼治食瘧。取積下熱。並纏喉風。卒死。心頭猶溫。灌起立蘇。雄黃解毒丸。(方見小兒通治)壯盛之人暫服。

一論中風暗風。氣厥不省人事。宜服。

牛黃紫金丹

牛黃(三分) 朱砂(二分) 阿芙蓉(一錢) 沉香(一錢) 冰片(三分) 廣木香(五分)麝香(二分)
上為細末。人乳為丸四十數。陰乾。每服一丸。梨汁送下。如無梨汁。薄荷湯研化灌下立蘇。

一論國中風邪。四肢麻痺。骨節疼痛。手足癱瘓。語言謇澀。宜服此方。

烏藥順氣散

烏藥 陳皮(各二錢) 麻黃(去節) 川芎 白芷 桔梗 枳殼(麩炒各一錢) 僵蠶(炒) 乾薑(各五分炮) 甘草(炙三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口眼喎斜。加薑炒黃連、羌活、防風、荊芥、竹瀝、薑汁。左癱右瘓加天麻、當歸。皮膚燥癢。加蟬蛻、薄荷。

一論風中腑者。多著四肢。手足拘急不仁。面色如土。惡風寒。為在表也,宜用此方。

疏風湯

當歸 川芎 白茯苓(去皮) 陳皮 半夏(泡炒) 烏藥 香附 白芷 羌活 防風(各八分) 麻黃(五分) 甘草 細辛(各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一論風中臟者。多滯九竅。唇緩。失音。耳聾。鼻塞。目瞀。二便閉澀。為在裡也。宜服此方。

潤腸湯

當歸 生地黃 枳殼(去穰) 濃朴(薑炒) 檳榔 大黃 火麻仁 杏仁(去皮各二錢)羌活(七分) 紅花(三分)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溫服。

一論中風。一切風熱。大便閉結。小便赤澀。頭面生瘡。眼目赤痛。或熱極生風。舌強口噤或鼻生紫赤風刺癮疹。而為肺風。或成風癘而世呼。為大風。或腸風而為痔漏。或腸郁而為諸熱譫妄驚狂。並皆治之。

防風通聖散

防風 歸身 川芎 白芍 連翹 薄荷 麻黃(各四分) 石膏 桔梗 黃芩(各八分) 白朮 梔子 荊芥(各三分) 滑石(二錢四分) 大黃 芒硝(各四分) 甘草(一錢)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自利。去硝黃。自汗。去麻黃。解利四時傷寒兩感。每一兩加益元散一兩。蔥白十根。豆豉一撮。生薑五片。水煎。熱服。

一論風中血脈者。外無六經之形症。內無便溺之阻隔。肢不能舉。口不能言。為在中也宜此方。

養榮湯

當歸(三錢酒洗) 川芎(一錢五分) 生地黃(四兩) 白芍(二錢酒炒) 麥門冬(三錢去心) 遠志(八分甘草湯泡去心) 石菖蒲(一錢去毛) 南星(二錢) 半夏(二錢薑製) 陳皮(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去皮) 枳實(二錢麩炒) 烏藥(一錢) 黃連(八分薑炒)防風(一錢五分) 羌活(二錢) 秦艽(二錢) 甘草(八分)
上各等分。加竹茹一團。生薑三片。水煎服。

一治中風螈。舌謇不語。並失音不能言語。用此方。

轉舌膏

連翹(一兩) 梔子(五錢) 黃芩(酒炒五錢) 薄荷(一兩) 桔梗(五錢) 大黃(酒蒸五錢) 玄明粉(五錢) 防風(五錢) 川芎(三錢) 遠志(甘草湯泡一兩) 石菖蒲(六錢)甘草(五錢) 犀角(二錢) 柿霜(一兩) 牛黃(五錢) 琥珀(一錢) 珍珠(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朱砂五錢為衣。每一丸。細嚼薄荷湯送。食後臨臥服

一治中風失音。用韭菜汁灌之。或用白僵蠶末。酒調服。

一治舌大不能言語。

青黛(三分) 冰片(三分) 硼砂(二錢) 牛黃(三分) 南薄荷葉(三錢)
上為細末。先以蜜水洗舌上。後以薑汁擦之。將藥蜜水調稀。搽舌上。

一治中風不語。痰迷心竅。舌不能言。

南星(一兩) 防風(五錢)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

一治中風卒不得語。以苦酒煮白芥子。敷頸。以帛包之。一日一夕即瘥。

一治中風喑啞不能言。

大黃(一兩) 芒硝(二兩) 當歸(二兩) 甘草(五錢)
上銼,水煎服。瀉下後。用四物東加僵蠶一兩。作二服之。

一治腎氣虛弱。舌喑不能言。足痿不能行。

地黃飲子

熟地黃(四錢) 巴戟(三錢去心) 石棗(三錢酒蒸去核) 肉蓯蓉(三錢酒洗) 薄荷(八分少許) 石斛(三錢) 大附子(八分泡) 五味子(三分) 白茯苓(三錢去皮) 石菖蒲(一錢) 遠志(八分甘草水泡去心) 官桂(八分) 麥門冬(三錢去心)
上銼,生薑棗子。水煎,溫服。

一論風中經絡。則口眼喎斜也。宜此方。

複正湯

防風(一錢) 荊芥(一錢) 細辛(八分) 黃芩(二錢) 烏藥(二錢) 天麻(二錢) 當歸(三錢酒洗) 白芍(二錢酒炒) 川芎(一錢五分) 白朮(一錢五分去蘆) 陳皮(一錢五分去白) 半夏(二錢) 枳殼(一錢去穰麩炒) 白芷(八分) 桔梗(八分) 僵蠶(三錢)甘草(八分) 白茯苓(二錢去皮)
上銼,生薑。煎服。

一治口眼喎斜。及手足頑麻。 蒼朮(米泔炒一兩半) 陳皮(三兩) 南星(一兩五錢) 半夏(二兩五錢) 白茯苓(二兩五錢) 防風(一兩五錢) 羌活(六錢) 天麻(三兩五錢) 白僵蠶(一兩) 大川烏(炮六錢) 粉草(六錢)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服。臨服,入生薑汁三匙。溫服。

一治諸風口眼歪斜。

金刀如聖散

川烏(炮用三錢) 草烏(炮三錢) 防風(二錢) 川芎(二錢) 白芷(四錢) 雄黃(二錢)細辛(二錢) 蒼朮(四錢) 天麻(五分) 白朮(五分) 麻黃(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臨臥。溫酒調服。

一治中風。口眼不正。語則牽急。四肢如故無他苦。由居處不適。因臥而邪風入耳。客陽明經。故令筋不調而口歪僻。

皂角膏

大皂角五兩。去皮子為末。以三年米醋和成膏。左 塗右。右 塗左。乾更塗之。

一方。用新礦鍛石一合。以酸醋炒調如泥。口面 向右。即於左邊塗之。向左即於右邊塗之。候正如舊。即須以水洗下。其效如神。

一治卒暴中風。口眼喎斜。

天仙膏

天南星 草烏 白芨(俱用大者各一兩) 僵蠶(七個)
上為細末。薑汁調如前塗。正便洗去。

一治口眼喎斜。

正顏丹

白芷(二兩) 獨活(二兩) 薄荷(一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茶清下。

一論癱瘓之症。因虛而痰火流注為病。當時以速治為妙。若失之於初。痰火停久。便成郁郁久便生火。火能傷氣耗血。而痰則難治矣。如疼痛則為實。用疏通關節之藥。而與腦麝少許為引經。如不痛則為虛。服此疏通關節之藥。亦要兼服補氣血藥。如此攻補兼施。而癱瘓可愈矣。

一論癱者坦也。筋脈弛縱。坦然而不舉也。瘓者渙也。血氣散漫。渙然而不用也。或血虛。或氣虛。不足之症也。

一論中風手足軟弱。不能舉動。外症自汗者。虛中風也。若手足強急。口眼喎斜。伸縱痛者。實中風也。

一論中風左癱。左半身不遂。屬血虛。乃痰火流注於左。而為左癱也。宜後方。

一論中風右瘓。右半身不遂。屬氣虛。乃痰火流注於右。而為右瘓也。宜後方。

一論一切中風。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呵欠噴嚏。頭目眩暈。筋骨時痛。頭或痛。心中忪悸。痰火熾盛。此乃血氣大虛。脾胃虧損。有痰有火。有風有濕。此總治諸風之神方也。

上池飲 (即愈風潤燥東加人參、烏藥。)

人參(去蘆二錢) 台白朮(去蘆炒一錢五分) 白茯苓(去皮五錢) 當歸(酒洗一錢二分)川芎(一錢二分) 杭白芍(酒炒一錢) 懷生地黃(薑汁炒一錢) 熟地黃(薑汁炒一錢) 南星(薑汁炒一錢) 半夏(薑製一錢) 陳皮(鹽水洗八分) 羌活(六分) 防風(六分)天麻(一錢去油) 牛膝(去蘆酒洗八分) 川紅花(酒洗四分) 柳枝(六分寒月一分)黃芩(酒炒八分) 黃柏(酒炒三分夏月加一分) 酸棗仁(炒八分) 烏藥(四分) 甘草(炙四分)
上銼一劑。水煎,入竹瀝、薑汁。清旦時溫服。言語謇澀。加石菖蒲。

一患風痰人。多有痰熱。每湯藥宜加竹瀝、荊瀝、薑汁同服。甚妙。三味和一處。溫服亦可。

一論中風等症。因內傷者。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也。多因勞役過度。耗散真氣。憂 喜忿怒。傷其氣者。而卒倒昏不知人。則為左癱右瘓。口眼喎斜。四肢麻木。舌本強硬。語言不清等症。宜此方。

補中益氣湯

黃耆(蜜水炒一錢五分) 人參(去蘆一錢) 白朮(去清蘆炒一錢) 陳皮(一錢) 當歸(酒洗一錢) 柴胡(去蘆五分) 升麻(五分) 甘草(炙一錢)
上銼一劑。生薑、棗子。水煎服。加酒炒黃柏三分。以滋腎水。瀉陰中之伏火也。紅花三分。而入心養血。

一中風卒倒。因勞傷者。過於勞役。耗損元氣。脾胃虛弱。不任風寒。故昏冒也。宜本方。

一左癱右瘓。加防風、羌活、天麻、半夏、南星、木香。

一語言謇澀。加石菖蒲、竹瀝。

一口眼喎斜。加薑炒黃連、羌活、防風、荊芥、竹瀝、薑汁。

一中風痰喘。因中氣虛。飲食素少。忽痰壅氣喘。頭搖目札。揚手擲足。難以候脈。視其面色。黃中見青。此肝木乘脾土。依本方加白茯苓、半夏。水煎。臨熟。加薑汁同服。

一中風面目十指俱麻。乃氣虛也。加大附子、製木香、羌活、防風、烏藥、麥門冬。

一善飲。舌本強硬。語言不清。此脾虛濕熱。加神曲、麥芽、干葛、澤瀉。

一論中風等症。因房勞者。名曰內風。房勞過度。則真精暴亡。舌本欠柔。言不利也。 精血一虧。即水竭而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製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無所知也。或一肢之偏枯。或半身而不遂。或口眼之歪斜。或言語之謇澀。悉宜此方。或湯或丸皆可。

六味地黃丸

懷生地黃(酒拌蒸一日令極黑晒乾八兩) 山茱萸(酒蒸去核取肉四兩) 牡丹皮(去骨三兩) 懷山藥(四兩) 白茯苓(去皮三兩) 澤瀉(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鹽湯任下。忌三白。兼補右尺相火。加大附子(麵裹火煨去皮臍切片童便浸焙乾二兩) 官桂(二兩) 名八味丸。

一論中風。氣血衰弱。痰火上升。虛損之症。左癱右瘓。中風不語。手足臂體疼痛。動履不便。飲食少進。人乳二酒盞。(壯盛婦人香甜者好) 甜梨汁一酒盞。傾放銀鏇中。或錫器內入湯鍋內頓滾熱。有黃沫起。開清路為度。每日五更後一服。能消諸痰。補虛生血延壽。乃以人補人。其效無加。其中風不語。半身不遂。曾照此方治驗。予嘗以此乳與地黃丸兼進。屢屢獲效。

一論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二方。一治元氣脾胃之虛。一治腎水真陰之弱。若病患素稟虛弱者。或患病久不愈者。或誤服攻擊之過者。又非外中於風者。悉宜此二方兼而濟之。乃王道平和之劑。能收萬全之功也。若病者虛寒之甚。年過四旬之外者。又當以十全大補湯、斑龍固本丹之類。專治左癱右瘓。年久不愈。大補虛寒之聖藥也。

加味十全大補湯

黃耆(蜜水炒) 人參(去蘆) 白朮(去油蘆炒)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五分)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黃(各八分) 大附子(麵裹煨去皮臍) 沉香 木香(各三分) 烏藥 牛膝(去蘆酒炒) 杜仲(去皮酒炒) 木瓜 防風(去蘆) 羌活 獨活 薏苡仁(各五分) 肉桂 甘草(炙各三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一論中風左癱右瘓。手足不能動。舌強謇於言。與上池飲。或地黃飲子兼服。神效。

健步虎潛丸

黃耆(鹽水炒一兩五錢) 人參(一兩) 白朮(去蘆二兩) 白茯神(去皮木三兩) 當歸(酒洗一兩五錢) 白芍(鹽水炒二兩) 生地黃(酒洗二兩) 熟地黃(二兩) 甘枸杞子(一兩五錢) 五味子(五錢) 虎脛骨(酥炙二兩) 龜板(酥炙一兩五錢) 牛膝(去蘆酒洗二兩) 杜仲(薑酒炒二兩) 破故紙(鹽酒炒一兩半) 黃柏(人乳拌鹽酒炒三兩) 知母(同上製二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遠志(甘草水泡去心一兩)石菖蒲(一兩) 酸棗仁(炒一兩) 沉香(五錢) 木瓜(一兩) 薏苡仁(炒一兩) 羌活(酒浸一兩) 獨活(酒洗一兩) 防風(酒洗一兩) 大附子(童便浸三日麵裹煨去皮臍切四片童便浸煮乾五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豬脊髓五條。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

一論經驗之方。滋補之聖藥。專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形容羸瘦。顏色衰朽。中年陽事不舉。精神短少。未至五旬。發須先白。並左癱右瘓。步履艱辛。腳膝酸軟。小腹疝氣。婦人下元虛冷。久無孕育。服之神效。

斑龍固本丹

人參(去蘆二兩) 乾山藥(二兩) 懷生地黃(二兩) 熟地黃(酒蒸二兩) 天門冬(去心二兩) 菟絲子(酒煨搗餅焙乾四兩) 山茱萸(酒蒸去核二兩) 巴戟(酒浸去心二兩) 甘枸杞子(二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杜仲(薑炒二兩) 五味子(二兩) 肉蓯蓉(酒浸二兩) 牛膝(酒洗去蘆二兩) 遠志(甘草水泡去心一兩) 覆盆子(二兩五錢) 澤瀉(一兩)地骨皮(一兩五錢) 老川椒(一兩) 白茯苓(去皮二兩) 石菖蒲(二兩) 車前子(一兩五錢) 大附子(麵裹煨去皮臍切片童便浸炒一兩) 木香(二兩) 虎脛骨(酥炙二兩)柏子仁(二兩)
上為細末。用好酒化五仁斑龍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送下。(斑龍膠方見補益。) 久服神氣不衰。身輕體健。

一治癱瘓秘方。

蛤蚧(一對) 麻黃(四兩) 川烏(二兩) 草烏(二兩) 透骨草(四兩) 艾(一把) 川椒(四兩) 白花蛇(四錢) 防風(四兩) 紫花地丁(一升) 大鹽(四兩) 槐枝(一條)
上用水二桶煎。用大缸半埋在地。待水溫時。坐上洗。再用水二桶煎渣。候冷時。再入熱水或一日。或一夜。臨出時。用水洗頂心數次。再用芥末稀貼患處。紙絹裹。熱坑上睡。汗出盡為度。忌早起。飲食就臥。甚妙。

一論仙傳史國公浸酒良方 史國公染風疾。半體偏枯。手足拘攣。不堪行步。宣醫延醫良劑屢投。治越十載。全無寸效。乞歸故裡。廣訪名醫。途至奉先驛。獲遇異人。陳述病狀蒙授一方。依方浸酒。未服之先。非人扶之不能起。及飲一升。便手能梳頭。服二升。手足屈伸有力。服三升。言語舒暢。行步如故。服四升。肢體通緩。百節遂和。舉步如飛。其效如神。言之不可盡述。

防風(去蘆一兩) 秦艽(去蘆四兩) 甘枸杞子(五兩) 白朮(去蘆二兩) 萆 (酒炙二兩) 羌活(一兩)乾茄根(飯上蒸熟八兩) 牛膝(去蘆酒洗二兩) 虎脛骨(酥炙二兩)鱉甲(九肋者炙一兩) 當歸 油松節(捶碎二兩) 晚蠶砂(炒二兩) 蒼耳子(捶碎四兩) 川杜仲(薑酒炒二兩)
一方加花蛇。(酒浸去皮骨四兩其效如神)
上細銼。用好酒三十五斤。將生絹袋盛藥。懸浸於內。封固。過十四日。將壇入鍋。懸空著水。煮令壇內滾響。取出。埋入土內三日。去火毒。開壇取酒。不可以面對壇口。恐藥力沖傷眼目。每飲一二鐘。毋令藥性斷絕。忌動風之物。凡製此酒。不可煮之太過則無效。只可盡一炷香為度。凡左癱右瘓。口眼喎斜。四肢麻痺。筋骨疼痛。三十種風疾。並四般氣無不效也。

仙靈酒

仙靈脾一名淫羊藿。一斤切碎。以生絹袋盛不滲器內。用好酒浸之。濃紙重重封固。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後開壇。隨量飲之。當令醺醺。莫得大醉。治一切冷風勞氣。補腰膝。強心力丈夫絕陽不起。女子絕陰無子。老人昏耄健忘。服之最良。兼治偏風。手足不遂。皮膚不仁等症。

一論男婦小兒諸風症。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腰腿痛疼。及手足頑麻。語言謇澀行步艱難。遍身瘡癬。上攻頭目。耳內蟬鳴。痰涎不利。皮膚瘙癢。偏正頭風。無問新舊及破傷風。角弓反張。蛇犬咬傷。金刀所傷。出血不止。敷貼立效。痔漏膿血。痛楚難禁。服之頓愈。

千金不換刀圭散 (太府劉水山傳。)

人參 川烏 草烏(二味俱用火炮去皮臍) 白茯苓(去皮各一錢五分) 兩頭尖 蒼朮(米泔洗各一錢) 甘草(炙一兩五錢) 僵蠶(炒三錢五分) 真白花蛇(酒浸三日去酒火炙去皮骨) 石斛(酒洗各五錢) 川芎 白芷 細辛 當歸(酒洗) 防風 麻黃本(各二錢五分) 全蠍(瓦上焙乾) 天麻 何首烏(米泔浸忌鐵器) 荊芥(各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分或五分。漸加至六七分。臨臥。酒調下。不飲酒者。蔥亦可服。

一論治男婦血氣衰敗。外感風濕。傳於經絡。手足麻木。遍身筋骨腰腿疼痛。久則成左癱右瘓。口眼喎斜。諸中風氣。不能步履。

仙傳黑虎丹

蒼朮(米泔浸二宿去皮切片) 草烏(洗淨去皮切片) 生薑(洗淨研碎) 生蔥(連鬚白葉研二兩)
上四味。和一處。拌勻KT 之。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每日一番拌勻。候日數足。晒乾。入後藥。

五靈脂 乳香 沒藥(各一錢二分半) 穿山甲(炮去灰土五錢) 自然銅(火煨醋淬七次二錢五分)
上同前藥為末。好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熱酒送下。間日服尤妙婦人血海虛冷。肚腹疼痛。臨臥。醋湯下。止服二三十丸。不可多服。服後不可飲冷水冷物。但覺麻木為效。孕婦不宜服。一女子雞爪風。十指搐搦。服之立愈。

一治手足拘攣不伸。

牙皂 木香(各等分)
上銼,水煎。一服立效。

一治中風。失音不語。偏風口眼喎斜。時吐涎水。四肢麻痺。骨間疼痛。腰膝無力。一切風濕。

草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者。取葉洗淨晒乾,入瓶中。層層洒酒與蜜。蒸之又晒。如此九遍。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酒送下。

一人年近四旬。忽發潮熱。口乾喜飲冷水。求醫。治以涼藥。投之罔效。四五日渾身沉重。不能動止。四肢強直。耳聾譫言妄語。眼開不省人事。六脈浮大無力。此氣血脾胃虧損之極予以十全大補湯。去芍藥、地黃加熟附子。一服須臾。病者鼾睡痰響。人咸以為服桂、附、參、之誤。予曰。此藥病交攻。不必憂疑。又進一服。過一時許。即能轉身動止。次日連進數劑。則諸病次第而潛瘳矣。此從脈不從症而治之也。

一人原素弱。飲食起居失宜。左半身並手足不遂。汗出神昏。痰涎上壅。一醫用參 大補之劑。汗止而神思漸清。頗能動履。後不守禁。左腿自膝至足。腫脹甚大。重墜如石。痛不能忍。其痰極多。肝脾腎脈洪大而數。重按則軟澀。朝用補中益氣。加黃柏、知母、麥門、五味。煎送地黃丸。晚用地黃丸料。加黃柏、知母。數劑諸症悉退。但自弛禁。不能全愈耳。

一治癱瘓諸風。秦高中玄閣老曾服奏效。

乳香 沒藥(三錢) 棉花子(六錢) 白糖(六錢)
上為細末。黃酒化服出汗。

一男子體肥善飲。舌本強硬。言語不清。口眼喎斜。痰氣涌盛。肢體不遂。余以脾虛濕熱。用六君子加葛根、山梔、神曲而痊。

一人中風痰嗽。因中氣虛。飲食數少。忽痰壅氣喘。頭搖目札。揚手擲足。難以候脈。視其面色。黃中見青。此肝木乘脾土。用補中益氣東加白茯苓、半夏。水煎。臨服。加薑汁同服

預防中風

一論中風者。俱有先兆之症。凡人如覺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蠕動者三年內必有大風之至。經曰。肌肉蠕動。名曰微風。故手大指次指手太陰陽明經。風多著此經也。當預防之。宜朝服六味地黃丸。或八味丸。暮服竹瀝枳朮丸。與搜風順氣丸。二藥間服。久而久之。諸病可除。何中風之有。是以聖人治未病而不治已病。

一論此方。專化痰清火。順氣除濕。祛眩暈。療麻木。消酒食。開郁結。養氣血。健脾胃。平常可服。

竹瀝枳朮丸

白朮(去蘆土炒) 蒼朮(米泔浸鹽水炒各二兩) 木香(二錢) 枳實(麩炒) 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 半夏(白礬皂角生薑煎水浸一日煮乾) 南星(製同上) 黃連(薑炒)條芩(酒炒) 當歸(酒洗) 山楂(去子) 白芥子(炒) 白芍(酒炒各一兩) 人參(五錢)
上為細末。以神曲六兩。薑汁一盞。竹瀝一碗。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遠臨臥。淡薑湯送下。

一論三十六種風。七十二般氣。上熱下冷。腰腳疼痛。四肢無力。多睡少食。日漸羸瘦顏色不完。惡瘡下注。口苦無味。憎寒毛悚。積年 癖氣塊。丈夫陽氣斷絕。婦人久無嗣息。久患寒瘧。嘔吐瀉痢。腸中積熱。以致脅間痞悶。大便結燥。小便赤澀。腸風痔漏。肢節頑麻。手足癱瘓。步履艱辛。言語謇澀。不問男子婦人小兒皆可服。

搜風順氣丸

錦紋大黃(酒浸九蒸九晒要黑色五兩為主) 火麻仁(微炒去殼二兩) 郁李仁(泡去皮二兩) 枳殼(麩炒二兩) 山茱萸(酒蒸去核二兩) 車前子(炒二兩五錢) 檳榔(二兩) 乾山藥(酒蒸二兩) 懷牛膝(去蘆酒洗二兩) 菟絲子(水洗淨酒煨爛搗成餅焙乾二兩) 獨活(一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餘丸。茶酒任下。百無所忌。早晚各一服。覺臟腑微動。以羊肚肺羹補之。久患腸風便血。服之除根。癱瘓語澀。服之平複。酒後能進一服。宿酒盡消。中年以後之人。過用濃味。酒肉多有痰火。且不能遠房事。往往致陰虛火動。動則生風。所謂一水不能勝五火也。故以此疏風降火為主。不論年高氣弱。雄壯婦人。並皆治之。孕婦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