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水部 第五卷

明 李時珍


李時珍曰︰水者,坎之象也。其文橫則為 ,縱則為KT 。其體純陰,其用純陽。上則為雨露霜雪,下則為海河泉井。流止寒溫,氣之所鐘既異;甘淡鹹苦,味之所入不同。是以昔人分別九州水土,以辨人之美惡壽夭。蓋水為萬化之源,土為萬物之母。飲資於水,食資於土。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而營衛賴之。故曰︰水去則營竭,穀去則衛亡。然則水之性味,尤慎疾衛生者之所當潛心也。今集水之關於藥食者,凡四十三種,分為二類︰曰天,曰地。(舊本水類共三十二種,散見玉石部。)
《名醫別錄》二種(梁陶弘景注)
《本草拾遺》二十六種(唐陳藏器)
《嘉 本草》四種(宋掌禹錫)
《本草綱目》一十一種(明李時珍。)

【附注】魏李當之《藥錄》 《吳普本草》 宋雷 《炮炙》 齊徐之才《藥對》唐蘇恭《本草》 孫思邈《千金》 唐李 《海藥》 甄權《藥性》 楊損之《刪繁》 唐孟詵
《食療》 陳士良《食性》 蜀韓保升《重注》 宋馬志《開寶》 蘇頌《圖經》 唐慎微
《証類》 寇宗奭《衍義》 大明《日華》 金張元素《珍珠囊》 元李杲《法象》 王好古《湯液》 朱震亨《補遺》 明汪穎《食物》 汪機《會編》 王綸《集要》

水之一 天水類一十三種。

雨水

(《拾遺》)

【釋名】(時珍曰)︰地氣升為雲,天氣降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氣味】鹹,平,無毒。

立春雨水

【主治】夫妻各飲一杯,還房,當獲時有子,神效。(藏器)宜煎發散及補中益氣藥。(時珍)

【發明】時珍曰︰虞摶《醫學正傳》云︰立春節雨水,其性始是春升生發之氣,故可以煮中氣不足、清氣不升之藥。古方婦人無子,是日夫婦各飲一杯,還房有孕,亦取其資始發育萬物之義也。

梅雨水

【主治】洗瘡疥,滅瘢痕,入醬易熟。(藏器)

【發明】藏器曰︰江淮以南,地氣卑濕,五月上旬連下旬尤甚。《月令》
土潤溽暑,是五月中氣。過此節以後,皆須曝書畫。 梅雨沾衣,便腐黑。浣垢如灰汁,有異他水。但以梅葉湯洗之乃脫,餘並不脫。時珍曰︰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芒種後逢壬為入梅,小暑後逢壬為出梅。又以三月為迎梅雨,五月為送梅雨。此皆濕熱之氣,郁遏熏蒸,釀為霏雨。人受其氣則生病,物受其氣則生霉,故此水不可造酒醋。其土潤溽暑,乃六月中氣,陳氏之說誤矣。

液雨水

【主治】殺百蟲,宜煎殺蟲消積之藥(時珍)。

【發明】時珍曰︰立冬後十日為入液,至小雪為出液,得雨謂之液雨,亦曰藥雨。百蟲飲此皆伏蟄,至來春雷鳴起蟄乃出也。

潦水

(《綱目》)

【釋名】時珍曰︰降注雨水謂之潦,又淫雨為潦。韓退之詩雲,潢潦無根源,朝灌夕已除,是矣。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煎調脾胃、去濕熱之藥(時珍)。

【發明】成無己曰︰仲景治傷寒瘀熱在裡,身發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煎用潦水者,取其味薄則不助濕氣。

露水

(《拾遺》)

【釋名】時珍曰︰露者,陰氣之液也,夜氣著物而潤澤於道旁也。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飢(藏器)。稟肅殺之氣,宜煎潤肺殺祟之藥,及調疥癬蟲癩諸散(虞摶)。百草頭上秋露,未 時收取,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飢,肥肉悅澤。別有化雲母作粉服法(藏器)。八月朔日收取,摩墨點太陽穴,止頭痛;點膏肓穴,治勞瘵,謂之天灸(時珍)。
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藏器)。
柏葉上露,菖蒲上露,並能明目,旦旦洗之(時珍)。
韭葉上露,去白癜風,旦旦塗之(時珍)。
凌霄花上露︰入目損目(時珍)。

【發明】藏器曰︰KT 用弱《續齊諧記》云︰司農鄧紹,八月朝入華山,見一童子,以五采囊盛取柏葉下露珠滿囊。紹問之。答云︰赤松先生取以明目也。今人八月朝作露華囊,象此也。又郭憲《洞冥記》云︰漢武帝時,有吉雲國,出吉雲草,食之不死。日照之,露皆五色。東方朔得玄、青、黃三露,各盛五合,以獻於帝。賜群臣服之,病皆愈。朔曰︰日初出處,露皆如飴。今人煎露如飴,久服不飢。《呂氏春秋》云,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為水即重於水也。時珍曰︰秋露造酒最清冽。姑射神人吸風飲露。漢武帝作金盤承露,和玉屑服食。楊貴妃每晨吸花上露,以止渴解酲。番國有薔薇露,甚芬香,云是花上露水,未知是否?藏器曰︰凡秋露春雨著草,人素有瘡及破傷者觸犯之,瘡頓不癢痛,乃中風及毒水,身必反張似角弓之狀。急以鹽豉和麵作碗子,於瘡上灸一百壯,出惡水數升,乃知痛癢而瘥也。

甘露

(《拾遺》)

【釋名】膏露(《綱目》)、瑞露(《綱目》)、天酒(《綱目》)、神漿。時珍曰︰按《瑞應圖》云︰甘露,美露也。神靈之精,仁瑞之澤,其凝如脂,其甘如飴,故有甘、膏、酒、漿之名。《晉中興書》云︰王者敬養耆老,則降於松柏;尊賢容眾,則降於竹葦。
《列星圖》云︰天乳一星明潤,則甘露降。以上諸說,皆瑞氣所感者也。《呂氏春秋》云︰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和之美者,揭雩之露,其色紫。
《拾遺記》云︰昆侖之山有甘露,望之如丹,著草木則皎瑩如雪。《山海經》云︰諸沃之野,搖山之民,甘露是飲不壽者八百歲。
《一統志》云︰雅州蒙山常有甘露。以上諸說,皆方域常產者也。杜鎬言︰甘露,非瑞也,乃草木將枯,精華頓發於外,謂之雀餳,於理甚通。

【氣味】甘,大寒,無毒。

【主治】食之潤五臟,長年,不飢,神仙(藏器)。

甘露蜜

(《拾遺》)

【集解】藏器曰︰生巴西絕域中,狀如餳也。時珍曰︰按《方國志》云︰大食國秋時收 露,朝陽曝之,即成糖霜,蓋此物也。又《一統志》云︰撒馬兒罕地在西番,有小草叢生,葉細如藍,秋露凝其上,味如蜜,可熬為餳,夷人呼為達即古賓,蓋甘露也。此與刺蜜相近,又見果部。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胸膈諸熱,明目止渴。(藏器)

明水

(《拾遺》)

【釋名】方諸水。藏器曰︰方諸,大蚌也。熟摩令熱,向月取之,得水二三合,亦如朝 露。陽燧向日,方諸向月,皆能致水火也。《周禮》明諸承水於月,陳饌為玄酒是也。時珍曰︰明水者,取其清明純潔,敬之至也。《周禮》︰司 氏,以夫燧取明火於日,鑒取明水於月,以恭祭祀。魏伯陽《參同契》云︰陽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諸非星月,安能得水漿。

《淮南子》云︰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注者或以方諸為石,或以為大蚌,或以為五石煉成,皆非也。按《考工記》云,銅錫相半,謂之鑒燧之劑,是火為燧、水為鑒也。高堂隆云︰陽燧一名陽符,取火於日。陰燧一名陰符,取水於月。並以銅作之,謂之水火之鏡。此說是矣。

干寶《搜神記》云︰金錫之性,一也。五月丙午日午時鑄,為陽燧;十一月壬子日子時鑄,為陰燧。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明目定心,去小兒煩熱,止渴(藏器)。

冬霜

(《拾遺》)

【釋名】時珍曰︰陰盛則露凝為霜,霜能殺物而露能滋物,性隨時異也。乾象占云︰天氣下降而為露,清風薄之而成霜。霜所以殺萬物,消 。當降而不降,當殺物而不殺物,皆政弛而慢也。不當降而降,不當殺物而殺物,皆政急而殘也。許慎《說文》云︰早霜,曰KT;白霜,曰皚。又有玄霜。承曰︰凡取霜,以雞羽掃之,瓶中密封陰處,久亦不壞。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食之解酒熱,傷寒鼻塞,酒後諸熱面赤者(藏器)。和蚌粉,敷暑月痱瘡,及腋 下赤腫,立瘥(陳承)。

【附方】新一。寒熱瘧疾(秋後霜一錢半,熱酒服之。《集玄方》)

臘雪

(宋《嘉 》)

【釋名】時珍曰︰按劉熙《釋名》云︰雪,洗也。洗除瘴癘蟲蝗也。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陰之成數也。冬至後第三戊為臘。臘前三雪,大宜菜麥,又殺蟲蝗。臘雪密封陰處,數十年亦不壞;用水浸五穀種,則耐旱不生蟲;洒幾席間,則蠅自去;淹藏一切果食,不蛀蠹,豈非除蟲蝗之驗乎。藏器曰︰春雪有蟲,水亦易敗,所以不收。

【氣味】甘,冷,無毒。

【主治】解一切毒,治天行時氣溫疫,小兒熱癇狂啼,大人丹石發動,酒後暴熱,黃膽,仍小溫服之(藏器)。洗目,退赤(張從正)。煎茶煮粥,解熱止渴(吳瑞)。宜煎傷寒火之藥,抹痱亦良(時珍)。

【發明】宗奭曰︰臘雪水,大寒之水也,故治以上諸病。

(音駁。《拾遺》)

【釋名】時珍曰︰程子云︰雹者陰陽相搏之氣,蓋 氣也。或云︰雹者,炮也,中物如炮也。曾子云︰陽之專氣為雹,陰之專氣為霰。陸農師云︰陰包陽為雹,陽包陰為霰。雪六出而成花,雹三出而成實。陰陽之辨也。《五雷經》云︰雹乃陰陽不順之氣結成。亦有懶龍鱗甲之內,寒凍生冰,為雷所發,飛走墮落,大者如斗升,小者如彈丸。又蜥蜴含水,亦能作雹,未審果否?

【氣味】鹹,冷,有毒。時珍曰︰按《五雷經》云︰人食雹,患疫疾大風顛邪之証。藏
器曰︰醬味不正者,當時取一、二升納入瓮中,即還本味也。

夏冰

(《拾遺》)

【釋名】凌(去聲)。時珍曰︰冰者,太陰之精,水極似土,變柔為剛,所謂物極反兼化也。故字從水,從 。《周禮》︰凌人掌冰,以供祭祀賓客。《左傳》︰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覿而出之。其藏之也,深山穹谷,涸陰冱寒;其用之也,錄位賓客喪祭。
郎 曰︰藏冰以時,則雷出不震;棄冰不用,則雷不發而震。今人冬月藏冰於窖,登之以鹽,是也。《淮南萬畢術》,有凝水石作冰法,非真也。

【氣味】甘,冷,無毒。

【主治】去熱煩,熨人乳石發熱腫(藏器)。解煩渴,消暑毒(吳瑞)。傷寒陽毒,熱盛昏迷者,以冰一塊置於膻中良,亦解燒酒毒(時珍)。

【發明】藏器曰︰夏暑盛熱食冰,應與氣候相反,便非宜人,誠恐入腹冷熱相激,卻致諸疾也。《食譜》云︰凡夏用水,只可隱映飲食,令氣涼爾,不可食之。雖當時暫快,久皆成疾也。時珍曰︰宋徽宗食冰太過,病脾疾。國醫不效,召楊介診之。介用大理中丸。土曰︰服之屢矣。介曰︰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原也。服之果愈。若此,可謂舌機之士矣。

【附方】新一。滅瘢痕︰以凍凌頻熨之,良。(《千金方》)

神水

(《綱目》)

【集解】時珍曰︰《金門記》云︰五月五日午時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瀝取為藥。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心腹積聚及蟲病,和獺肝為丸服。又飲之,清熱化痰,定驚安神(時珍)。

半天河

(《別錄》下品)

【釋名】上池水。弘景曰︰此竹籬頭水,及空樹穴中水也。時珍曰︰《戰國策》云︰長桑君飲扁鵲以上池之水,能洞見臟腑。注云︰上池水,半天河也。然別有法。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鬼疰,狂,邪氣。惡毒(《別錄》)。洗諸瘡(弘景)。主蠱毒(《日華》)。殺鬼 精,恍惚妄語,與飲之,勿令知之(甄權)。槐樹間者,主諸風及惡瘡風瘙疥癢(藏器)。

【發明】宗奭曰︰半天河水,在上天澤之水也,故治心病鬼疰狂邪惡毒。

【附方】舊一,新一。辟禳時疫︰半天河水,飲之。(《醫林集要》)
身體白駁︰取樹木孔中水洗之,搗桂末唾和敷之,日再上。(張文仲《備急方》)

屋漏水

(《拾遺》)

【氣味】辛、苦,有毒。李廷飛曰︰水滴脯肉,食之,成症瘕,生惡瘡。又檐下雨滴菜,亦有毒,不可食之。

【主治】洗犬咬瘡,更以水澆屋檐,取滴下土敷之,效(藏器)。塗疣目,敷丹毒(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