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証方論

卷之八- 陰陽易証


五膈証治

病有五膈者,胸中氣結,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短氣,名憂膈;

中脘實滿,噎則醋心,飲食不消,大便不利,名曰思膈;

胸脅逆滿,噎塞不通,嘔則筋急,惡聞食臭,名曰怒膈;

五心煩熱,口舌生瘡,四肢倦重,身常發熱,胸痺引背,不能多食,名曰喜膈;

心腹脹滿,咳嗽氣逆,腹下若冷,雷鳴繞臍,痛不能食,名曰恐膈。

此皆五情失度,動氣傷神,致陰陽不和,結於胸膈之間,病在膻中之下,故名五膈;若在咽嗌,即名五噎。治之,五病同法。

五膈丸

治憂恚思慮,膈塞不通,及食冷物即發,其病苦心痛,不得氣息,引背痛如刺,心下堅大如粉絮,緊痛欲吐,吐即瘥,食飲不下;甚者手足冷,短氣;或上氣喘急嘔逆,悉主之。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五兩) 人參(四兩) 川椒(炒出汗) 遠志(去心炒) 細辛(去苗) 桂心(各三兩) 乾薑(炮,二兩) 附子(炮,一兩)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含化,日三夜二。胸中當熱,七日愈;亦可丸如梧子大,米湯下二三十丸。《延年方》夏加麥門冬、甘草、人參各一兩。《經心錄》以吳茱萸代桂,治遇寒冷則心痛,咽中有物,吐不出,咽不入,食飲減少,並可服之,不拘時候。

寬膈丸

治氣不升降,胸膈結痞。

木香 京三棱(炮) 青皮(各半兩) 半夏(三兩,湯洗七次) 大腹子(一分)
上為細末,薑汁糊為丸,梧子大。食後米湯下二三十丸。

嘉禾散、沉香散 並治五膈。(方見前五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