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啟玄

明 申斗垣

明瘡瘍有無膿論

夫瘡腫已成,須辨其有無膿者,即知瘡之生熟。形之緩急。膿之淺深多少,當視其可針未可針否。不致於危殆矣。豈可一例針之,如腫大按之痛者。膿深也。小按之即痛者。膿淺也,如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膿也,如按之即複起者。有膿也。不複起者。無膿也。非也。必有水也,如發腫都軟而不痛者。血瘤也,如發腫日日漸增腫大而不大熱。時時牽痛者。氣瘤也。近時有楊梅結毒。疼痛腫大。久而不腐。腐而不斂者。又有濕痰流注而經久不消。後雖腐而其臭水淋漓。久而氣血衰敗,亦有傷生乎。大凡瘡腫皮光薄軟者。有膿也。肉濃而堅者。不甚熱。膿未成也,宜托裡排膿之劑治之。

明癰疽生於九死部位論

夫癰疽之生,原無定位。生死之辨。不可不知。生於不系經絡所會關節之處。臟腑俞募之所針治之法,在於瘡醫甚詳。驗於脈。審於症。察於部位。觀之虛實。按法治之雖在九死部位,亦有生矣,如患者隱而不言。設不早治。再遇庸俗。治不對症。特犯禁忌。調護失宜。雖發於不死之部位。猶恐難生矣。一伏菟二腓 三背四五臟俞六腦七髭八鬢九頤。此九處系緊關節要。出於此事難知,宜當熟玩知之矣。

明附骨疽論

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氣深附於骨間。疼痛不已,亦有三種之分。一曰緩疽。二曰石疽。三曰附骨疽。皆因氣體衰弱。感受賊風,而有經久不治。延緩而成也。經曰:百病乘虛而入是也。初感之賊風痛。皮膚不甚熱,而脈沉緩。微惡風。自汗。喜熱熨。痛則少減是也,宜服引越婢湯治之劑。然附骨疽但痛無休,或寒熱而無汗。經久不治。陰極生陽。寒化為熱。方能腐潰是也。蓋緩疽其熱緩慢。數月半載不潰。延捱日久。色變紫黑。皮肉俱爛,故名曰緩疽。石疽者,亦寒熱相襲。深伏骨髓。但腫痛堅硬如石,故名曰石疽,其治法皆宜補托之劑,加附子等藥,以其性溫熱而消骨內寒痛。臨症相得。妙在斯矣。

明瘡瘍膿熟不宜開遲論

凡瘡瘍有膿之際,乃肉腐而為膿,是毒氣侵蝕而潰也。若不速去之。恐毒氣蓄而侵潰好肉,如肘膝樞紐關節之所。筋骨壞。廢疾成矣。有等畏針之徒。多致不救,或密針之不就。余今有一賽針散,即透出膿急妙。載方於後,以備錄用。秘之秘之。

明瘡瘍死肉當去論

凡癰疽仗毒。及楊梅結毒。KT 瘡便毒。疔瘡等。內多有死肉停蝕好肉。苦痛難禁。若不早去。愈加腐爛。正謂之惡如野狼虎。毒似蛇蠍。有傷性命。恐致不救,當視其緩急。死肉大小,或以針刀割去。緩以腐肉錠子或末藥或膏藥貼之,以平為期。後上生肌長肉等藥。上之內服大補湯丸等劑而愈。世等庸俗。只知敷貼長肉生肌等藥為神。殊不知有死肉為害。反加腐爛是也,如去不淨,亦不能得愈,宜熟玩之。

明瘡瘍生肉論

夫瘡瘍已潰。愈加保護。若不謹慎。恐致敗壞。倘七情內亂。怒則傷肝。肝為將軍之官。肝主怒。怒氣盛則刑脾。脾主肉。脾傷則瘡口肉脹出,名曰 肉。 肉脹滿。不能自消。若不去之。雖瘡愈後。肉梗高積。久亦癢痛。倘生面目之端。形容丑怪,乃不知去此之過也,宜用烏梅燒灰。少加輕粉。一上即平。後愈亦不痕疤也矣。

明譴刑多生惡瘡論

夫譴者,乃天律刑譴也,是人之平昔妒惡。損人利己。所犯天律一十四條。凡有一條。必生背癰人面等瘡之惡報。輕則少有救也。重則天律擬定。雖秦檜之一品。晁盎之巨惡。豈能逃避。一譴曰將誘降兵而殺之。二譴曰刑官陰害人命。三譴曰人臣欺君。四譴曰子侄悖親。五譴曰擅作威福。六譴曰讒害良善。七譴曰血屬自噬。八譴曰 分過禮。九譴曰受用過度。十譴曰酷虐不仁。十一譴曰陰毒嫉妒。十二譴曰虧心陷騙人財。十三譴曰暴殄天物。十四譴曰夙生冤愆,如此之人。惡貫滿盈。減算除年。感應篇中分明具載。

明膏粱之人生惡瘡論

夫膏粱者,是富貴之家。穿著綾錦。吃的百味珍饈。受用過度,或服金石等藥。房勞過多。腎水有虧。陰虛火盛。津液稠粘。經絡壅滯。多生惡瘡。內經云。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受苦持虛是也。疔生之初,亦無定處。頭面手足。腰胯腿膝之間,或一二日內必發熱。頭疼身痛。重則嘔吐惡心,其瘡疼癢。按之其痛應心者是也。再候看其人口內頰邊舌上有赤黑珠子,即是疔也。若不急早治之。恐其毒喜歸心。千金莫救,如五六日不瘥。眼中必見火光。心神昏昧。口乾煩躁。至七日不救也。自古之華元化載之五色疔。千金方論有一十三種疔瘡是也。奈疔之名色俱不同。治法亦異。余雖不敏。究其源。察其形。余總計共三十四種疔瘡,其形症不同。禁忌不宜。誤犯若不急治。惟恐傷於生命。俗雲。走馬看疔瘡是也,故知疔與癰疽由急也,當診其脈浮數,在表也,宜散之。沉實者在裡也,宜下之。半表半裡用解表攻裡之劑和之,如麻木痛癢者。並宜灸之。更兼服攻毒丸散。敷貼膏藥。治法於下。

明疔瘡三十四種形症禁忌論

夫疔瘡之苦。形症多端。詳辨得宜。取效如手拾芥。不得法如下海屠龍。蓋謂不得其詳也,如分其形。識其名。知其秘。得其宜,故不敢隱而傳之後世。人得其生。非其心哉。仁哉,故剖之。名一一具載。古之盧扁。漢之華佗。止言五疔是五臟之疔也。辨五色。分五臟。青黃赤白黑名之。

  1. 心疔,其形生於心臟之俞募經井之端,或手之小指,其色赤。發熱煩心。睡眠不安口乾,其痛應心。小便赤。面赤。舌上有珠子。治宜瀉心湯。內加托裡解毒之劑。
  2. 肝疔,其色青,其形生於肝臟部位。足之大指之端。脅肋之次,其症寒熱頭項痛。眼中火光。口苦脅痛。小便難。面青,宜小柴胡湯內加托裡解毒之劑。
  3. 脾疔,又名曰黃疔,其形多生脾臟之部位,其症不食。多嘔吐,其色黃。治宜瀉黃散加解毒等劑。
  4. 肺疔,又名白疔,其形多生肺之部位經絡。手之大指,其色白,其症發熱咳嗽。治宜瀉白散內加解毒之劑。
  5. 腎疔,又名曰黑疔,其形多生於腎經絡部位。足之小指涌泉等穴,其症寒熱面色 。治宜解毒托裡加引腎經藥治之。
  6. 麻子疔,其狀肉起。頭如黍米。色稍黑。四邊微赤多癢。忌食麻子油衣。
  7. 石疔,其狀皮肉相堅。色如黑豆。甚硬。刺之不入肉微痛。忌砭之。
  8. 雄疔,其狀 黑。四畔仰。 漿起有水出。色黃。大如錢孔。形頂凸者是。忌房室。
  9. 雌疔,其狀稍黃向裡靨,亦似灸瘡。四面 漿起。心凹。色赤,如錢孔形者忌房室。
  10. 火疔,其形如湯火燒燙。瘡頭黑靨。四邊有煙漿。又如赤粟米狀。忌灸烙。
  11. 爛疔,其形色稍黑。有白斑。瘡潰流膿。有大小如匙面。忌食沸熱食物。
  12. 三十六疔,其形黑。浮起如黑豆。四畔起赤色。今日生一顆。明日生二顆。一日增一瘡。若增至三十六。雖靈丹莫救,如未滿者可治。忌嗔怒愁恨,又名滿天星。
  13. 蛇頭疔,又名蛇眼疔,其形頭如蛇頭。有二目。似蛇眼大。苦痛甚。多生手足指頭上,宜取去其眼。系上藥。
  14. 鹽膚疔,其狀大如匙面。四邊皆赤。有黑粟粒。忌食鹽。
  15. 水洗疔,其狀大如錢形有孔。瘡頭白裡黑靨。汁出。中間硬。忌飲水及水洗。
  16. 刀鐮疔,其狀闊狹如薤葉大。長一寸。左側肉黑如燒烙。忌針刺刀割,宜藥治之。
  17. 浮漚疔,其狀曲圓少許不合。長而狹如薤葉大。內黑外黃。黑處刺之不痛。黃處則痛。無禁忌。
  18. 牛拘疔,其狀肉色 起 不破。無忌。縱不治,亦不殺人。
  19. 豬疔,其形圓而小。瘡口內有油。忌食豬肉。
  20. 牛疔,其形圓小。瘡口內無油。 起 之不破。有寒熱。忌食牛肉。
  21. 狗疔,其形長而帶尖。色赤。有寒熱。忌食犬肉。
  22. 羊疔,其形長而色白。有寒熱。忌羊肉。
  23. 驢馬疔,其形三角。頂上有黑點。根腳赤色。凸頂。有寒熱。忌食驢馬肉。
  24. 瓜藤疔。不計其數,其形圓長如瓜形。因食瓜毒而生。忌食瓜。
  25. 豆腐疔,其狀白。 三日內頂陷。因食豆腐內有人汗所生。面 亦然。
  26. 氣疔,其形或大或小。 白如有氣。於內因感怒恚之氣而生。忌氣怒。
  27. 鬼疔,其形亦大小不一。色青。因中邪毒之氣而生。異於諸疔。比氣疔。夜甚。令人言。如見鬼狀。
  28. 紅絲疔,其形赤縷縷如絲線。周身纏擾,如手足上則入心即死,宜松針刺去血。忌熱物。
  29. 內疔者。言其疔生於內。臟腑上。腔裡面。喉內。口內。與外疔更不同。甚利害,宜托毒追疔取黃上。
  30. 蒲桃疔,其形黑兼紫,如水晶,故名之。 內黑血毒水宜去之。入追毒丹。服奪命丹。托毒藥治之。
  31. 楊梅疔,其形黑紫如熏梅狀,如遍一有梅瘡。內有一二個疔瘡,則令遍身瘡不發,須針刺其毒。入追毒丹。服土茯苓加托毒等藥。隨症治之方安。
  32. 魚臍疔,其形如魚之肚臍狀。多生胳膊肚小腿肚上,乃手足太陽經分毒氣。治宜察之加引經。
  33. 痘疔。有大小人出痘之時。忽生此疔,則令遍身痘瘡俱不發,須急去之。內服托裡追疔藥。外有本條。
  34. 蜈蚣疔,其形長如蜈蚣,亦有頭足。發寒熱。因食物被蜈蚣所游之毒而生,宜雄黃定子塗之。

明疔瘡治法論

凡疔瘡取治,其法不一,當先看其緩急,如緩者一日瘡 白色而小。二日色白微大。三日色微紫。四日色真紫。此候之緩也。急者五日色青緊小。六日色深青大緊。七日色黑如火灸瘡之狀。此最急之候。假
如身上生一瘡,而他處再生一小瘡。為之應候。用針挑破小瘡,則泄其毒。謂之可治。不可治者他處無小瘡。謂之無應候。毒之甚,故不可治也。大抵疔瘡四圍有赤 腫,名曰有護湯,如四圍不赤腫,即是不護湯,亦不可治也。疔之生者則身熱頭疼。手足溫暖。飲食如常是也。疔之危者。睛不轉。大渴而喘。唇面青。不進食。五心腫。無有脈。四肢冷。不起床。不精神。腹痛甚於常,是有內疔也,當詳內疔條,如治外疔。雖有三十四種之分,而其治法不無少異,當知禁忌。不可誤犯。犯之者恐難治也。

明陰陽發背癰疽論

大凡癰疽等毒。雖屬君火,而經絡壅滯。感受亦有陰有陽。陽癰則赤腫 痛。脈浮數。發熱而渴,或大便秘。小便赤。瘡亦紫赤。皆熱之過極,宜服內疏黃連湯。外以洪寶膏敷貼自愈,如陰毒初起。腫痛肉不變色而少熱,其脈沉實。惡寒喜飲暖。五七日則瘡面凹而陰黑。腐爛潰而不速。久則開而不斂,宜服補中益氣加溫暖藥。外敷玉龍膏。待陰氣散而陽氣回,則瘡赤而肌肉漸長。痛減如失。人亦得生矣。若不知此,而誤以敗毒等劑。多致不救。學人參之。

明陰瘡毒似陽瘡症論

夫瘡之始發。於陰於陽。豈有定規。調護失宜。致令陰陽偏勝,即有瘡變之患也,如毒之初起。筋攣骨痛之時。經云:此寒氣之腫。八風之變,當以表散之,使邪易散,而毒易消。不知治此。再以內疏之劑。敷以寒涼之藥,或食冷物,使瘡毒內陷陰極而方生。陽氣漸回。令人煩悶譫語微渴,其脈沉細而數。治宜補中益氣湯而加溫暖之藥治之。為上工矣。

明陽瘡毒似陰瘡症論

人之瘡惡屬心火乃正理也,亦有初起色紫赤而腫痛。脈沉細數,而惡寒喜暖。非真寒也,乃火極似水。陽極生陰。亢則害。承乃製之理,或平時富貴享用濃味。服金石等藥致之,故有陽極似陰。始熱終寒之變,宜順其時而服內疏托裡瀉心等劑。治之即愈矣。

明瘡毒入內罨論

瘡之始發。肉色未辨。經絡初滯之時,宜表散,以托裡之劑,使經易通,而毒亦散。況瘡為陽,而令外出為順。內經云:汗之則瘡已。令榮衛通行。妙在斯矣。有等通俗之人。不聽良言,而自高傲。強自內疏。不知脈浮在表之理。返使邪內罨,如傷寒症當汗而誤下之意同。致令外如麻。裡如爪。增寒壯熱。邪已內攻。急以蒜灸,以接其陽。令外出。更以托裡大補之劑治之。若不如此法。必不能生矣,常見有瘡疥之人。熏燃拈子等藥,亦令入內。皆自取其傷生之禍爾。

明妊娠瘡瘍治法不同論

大凡婦女有孕。忽生癰疽疔毒。始發及未潰已潰之時,當知雙見,而用藥豈比尋常人也,如奪命丹返魂丹內有砒 巴射等類。有犯於胎禁。及內疏硝黃大下之藥。焉可例用。止宜調氣血安胎托裡之劑。可保無虞。此乃警生死之大要。不可不知也。

明產後瘡瘍治法不同論

大凡婦女生產之後。氣血大虛之際,而感受七情六淫。致令榮衛不行。逆於肉理,乃生癰腫。況元氣不足。豈能禁於巴 暴悍之劑。只宜大補氣血。大托裡之藥。八珍湯丸內少加溫暖藥,使榮衛通行。毒氣消散。無不安乎,不然。恐致虛損。瘡亦敗壞。潰而不斂。多致不救矣。

明嬰孩瘡瘍治法不同論

嬰孩之輩,乃氣血未克。筋骨未堅。脾胃尚脆。凡有癰疽。多是胎毒,或母不慎調護。致令血氣壅滯。多生瘡腫。止宜內托內疏湯劑。和緩之藥。不可用大猛峻之劑。有傷胃氣。外有無辜疳毒。豈同大人治之,宜消疳大補之劑即安矣。

明師尼寡婦室女瘡瘍治法不同論

凡師尼寡婦室女。雖云牝體,乃異於妻外家乎。然無房室,常有憂思之苦。欲心蒙而不遂。有失交歡。氣血欠和。陰陽乖戾。凡有瘡瘍。治法亦異。雖內托補中之劑不殊,而調經舒郁安神之藥不缺。隨症治之神矣。

明宦官及富貴人瘡瘍治法不同論

夫宦官富貴人者。性自驕奢。膏粱濃味。受享不同。形志苦樂亦異。及年老衰弱。酗酒勞房。多令陽勝陰虧。凡有癰疽。勢不可緩。內疏內托。必用大劑攻之。方得其宜。然性貪不忌口。略少苦即難禁。此其常也。

明貧賤勞逸人瘡瘍治法不同論

夫貧賤之人。飢寒勞苦。風霜有之。志慮居處奔馳有之。致令榮衛不通。血脈凝注。逆於肉理乃生癰腫。非膏粱之變。形苦志樂之所生乎。既受享不足則血氣不克。形骸瘦弱。癰腫初起。必大補內托為先。已潰之後,宜補中益氣加減。令氣血沖和。不致 羸頹敗。醫術之玄妙在斯矣。

明南北方人瘡瘍治法不同論

經言東西南北中五方人土產濃薄。居處高下。風寒暑濕。各地不同。日用谷 頗異。所以黃帝舉五方之問。岐伯進五治之功。針砭 淋灸之法,乃五方得宜之用,而今年力衰壯。五土之別。學人當詳察之。不可不備矣。

明鴇嫗妓瘡瘍治法不同論

夫 妓者乃煙花路柳。人人可折。逐日交歡。罕於間隔。鴇嫗易老,是精華作喪於早年。雖受男子陽精補益。自己豈無泄漏,故云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易為殃。嫖客亦然。凡此之人。有瘡難愈者何也。蓋精血不足。難潰難斂。必須大托大補。先禁房色。非百日不痊。豈但瘡瘍諸疾可忌。養生之源。莫出於此矣。

明肥人瘡瘍治法論

夫肥人多濕多痰,多氣虛,形體外實者多肉,內虛者屬氣虛,故氣虛之人生瘡瘍故多癰。癰者壅也,屬陽在表,氣虛即表虛,故多浮腫於外,皮薄色赤,宜內托之,使邪不內陷則易潰而易完。丹溪云:肥人宜二陳東加人參耆歸朮金銀花連翹等類治之,無出於此,學人察之。

明瘦人瘡瘍治法論

夫瘦人多火多血虛。血虛即陰虛。陰虛即火盛。火盛即發熱。筋骨瘦而不勝於寒。蓋皮寬肉緩。如生瘡瘍則多疽。疽者阻也。屬陰。因榮血受凝注不從。正是陰滯於陽。血滯於氣,則為疽也。又云疽乃五臟之毒。癰為六腑之毒,故疽多附於骨。肉色不變,故難潰。潰而難完。治宜八珍湯中加金銀花連翹附子之類加減。妙在於不執其方。斯為上工。學人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