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論 卷一

清 費伯雄

發表之劑

麻黃湯

麻黃(去節)三兩 桂枝二兩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甘草一兩(炙用)
先煮麻黃數沸,去沫,內諸藥煎。熱服。覆取微汗,中病即止,不必盡劑。

仲景立方之祖,醫中之聖也。所著《傷寒》、《金匱》諸書,言言典要,為後人度盡金針。

即如傷寒太陽一症,頭緒最繁,有風傷衛者,有寒傷營者,有風寒兩傷營衛者。不得其解,無所措手。今觀其用桂枝湯治風傷衛,用麻黃湯治寒傷營,大青龍湯治風寒兩傷營衛。劈分三項,開三大法門,後人察脈辨症,謹守成規,庶不至於僨事。但仲景本為隨受隨發,冬月之正傷寒而設,非可以此法混施於春溫、溫疫等症。後人不明此理,一概混投,誤人實多。

於是辨論者紛紛而起,遂將溫症寒症糾纏不已。愈辨愈明者固多,愈辨愈晦者亦不少。予則以為春溫歸春溫,溫疫歸溫疫,傷寒歸傷寒,各分門類劃然了然,不必互相引証,反使人多所惶惑也。

桂枝湯

桂枝 芍藥 生薑三兩 甘草三兩(炙) 大棗十二枚。

此治風傷衛,解表之輕劑也,加減之法最多。細看注中之方,凡仲景所加減者,無不絲絲入扣,至後人之法,亦盡有可用,但須細心參酌,因症而施,始為得之。

大青龍湯

麻黃六兩 桂枝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石膏一塊(如雞子大)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此為風寒兩傷營衛而設,即麻黃東加石膏、薑、棗也。麻黃湯中本用桂枝,可見仲景治寒未嘗不兼治風,則風寒兩傷營衛者用麻黃湯亦足矣,而必加石膏等三味者蓋因風寒兩傷營衛,非但傷風傷寒之可比,郁熱必倍加。故用石膏體重味輕,以瀉郁熱;薑、棗甘溫,以反佐之

小青龍湯

麻黃(去節) 桂枝 芍藥(酒炒) 細辛 甘草(炙)乾薑三兩 半夏 五味子半升

此方全為外有風、內蓄水而設。所以不用石膏者,因水停胃中,不得複用石膏以益胃之寒。故一變而為辛散,外去風而內行水,亦名曰青龍者,亦取發汗,天氣下為雨之義也。

葛根湯

葛根四兩 麻黃 生薑三兩 桂枝 芍藥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

太陽症無汗宜用麻黃湯矣,乃變其法,於桂枝湯中加葛根、麻黃二味,此中奧義全在“惡風”二字。但惡風而不惡寒,則不在寒傷營之例,乃太陽表症未解,將入陽明之象。故用麻黃以發汗,桂枝以去風,參用葛根,以阻其入陽明之路。若拋荒本經之病,而預用引經之藥,便為開門揖盜,仲景斷不為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 細辛二兩 附子一枚(炮) 此症機竅,全在“反發熱,脈沉”五字。蓋太陽之邪,初傳少陰,故脈症如此。方中用細辛、附子溫腎,以捍衛本經,格外來之邪不使深入;用麻黃以散太陽之邪,使之仍從原路而出。只此三味,而治法之妙如此,非仲景其孰能之?

升麻葛根湯

升麻三錢 葛根 芍藥二錢 甘草一錢(炙)加薑煎。

此方用升麻、葛根以升散陽明。又恐升提太過,致人喘滿,故用芍藥、甘草,酸收甘緩以佐之。究竟互相牽製,不如獨用葛根為君,加牛蒡、連翹、桔梗、薄荷等。斑疹、時疫,則加馬勃、青黛等,未為不可也。

柴葛解肌湯

柴胡 葛根各三錢 羌活一錢 白芷一錢 黃芩三錢 芍藥 桔梗 甘草各一錢 加薑三片,棗二枚,石膏一錢,煎服。

此証無脅痛、耳聾之象,與少陽無涉,乃首用柴胡,開門揖盜,一忌也;大青龍湯用石膏,全為煩躁而設,輒用石膏以傷胃氣,二忌也。此方斷不可用。

柴胡升麻湯

柴胡 前胡 黃芩六錢 升麻五錢 桑皮四錢 葛根四錢 荊芥七錢 赤芍 石膏一兩
加薑三片,豉二十粒,煎。

升麻之為物,用以治天行癘疫,化毒消斑則可;尋常陽明症中,不可輕用。且用石膏為君,意在清肺胃耳,獨不慮寒胃太過,其變更不可問乎﹗

九味羌活湯

羌活 防風 蒼朮一錢五分 細辛五分 川芎 白芷 生地 黃芩 甘草一錢 加生薑、蔥白煎。

此方用以代麻桂等湯,實為穩妥。但地黃滋膩太過,不如仍用桂枝湯中之芍藥,斂陰而不滋膩也。至其辛散燥烈,陰虛氣弱者忌用,則固自言之矣﹗

十神湯

麻黃四兩 葛根十四兩 升麻 川芎 白芷 紫蘇 甘草 陳皮 香附 赤芍各四兩
每服三錢,加薑五片,蔥三莖煎。

時邪瘟疫,天行之癘氣也。故此方於升散中多用芳香辟穢之品,辛烈善走,雖有芍藥、甘草,不能製之。不可作陽經外感之通劑用也。

神朮散

蒼朮(製) 防風二兩 甘草(炙)一兩
加薑、蔥煎。本方除蒼朮,加白朮二兩,不用蔥,名白朮湯。

神朮、白朮二方,乃治寒傷脾胃,濕淫於裡之妙法。夾有外感受寒無汗者加蔥白,受風 有汗者去蔥白。動有法度,正不必謂其可代麻黃、桂枝二法也。

太無神朮散

蒼朮(泔浸) 濃朴(薑汁炒)各一錢 陳皮二錢 甘草(炙) 藿香 石菖蒲各一錢 五分

蔥豉湯

蔥白一握 豉一升 解表通陽最為妥善。勿以其輕淡而忽之。

人參敗毒散

人參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 桔梗 茯苓一兩 甘草五錢 每服一兩,加薑三片,薄荷少許煎。

此不過尋常固本治標法耳,用之於虛人感冒則可,若表裡俱實,則不增劇為幸,尚望病之輕減乎?傷寒用人參,仲景本有成法,並非以人參助元氣,為驅邪之主也。嵐瘴則濕毒為多,亦非感冒可比。至疫癘之氣,中人更烈,陽毒則有發熱、煩躁、斑疹等症,陰毒則有面青、腹痛、下利等症。若用此方治陽毒,既無清火解邪之功,以之治陰毒,又無回陽急救之力,均未見其可。予於喻西江先生最為服膺,豈敢輕議。但謂表藥中有用人參之法則可,若謂表藥中用人參更為得力,則不敢阿私所好也。

川芎茶調散

薄荷八錢 川芎 荊芥四錢 羌活 白芷 甘草(炙)一錢 防風錢五分 細辛一錢 每三錢,食後茶調服。

輕揚解表,三陽並治,兼用細辛,並能散寒。惟虛人宜去此一味,蓋細辛善走,誠恐重門洞開,反引三陽之邪內犯少陰,此不可以不慮也。

再造散

人參 黃耆 桂枝 甘草 附子(炮) 細辛 羌活 防風 川芎 煨薑 棗

此方但可施於常時之不能作汗者。若在冬月,而脈見浮緊,便是太陽之寒傷營,此方斷不可用。注中又引東垣、丹溪治虛人感冒,多用補中益氣加表藥,予不以為然。蓋親見喜用升柴者殺人無數,故不得不加意慎重。非偏執己見,不喜升柴,實不敢泥紙上之成方,誤目前之人命也。

大羌活湯

羌活 獨活 防風 細辛 防己 黃芩 黃連 蒼朮 白朮 甘草(炙)三錢 生地黃 知母 川芎一兩
每服五錢,熱飲。

兩感傷寒,一日太陽、少陰,二日陽明、太陰,三日少陽、厥陰,古方俱有加減治法,但予意更有進者。若至二日,而前症未解,則是四經合病;三日而前症未解,則是六經俱病矣。四經合病者,既未有成方;而六經俱病者,更難於措手。仲景以後,豈複有補天浴日手段?大羌活湯,漫無分別,亦不過盡人事而已﹗

桂枝羌活湯

桂枝 羌活 防風 甘草等分 每服五錢

瘧發在處暑前,宜從時瘧治。且《內經》只分邪在肌表,在衛、在營,初無六經之說,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