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口者。足太陰之經。脾之所主。五味之所入也。蓋五味入口。藏於脾胃。為之運化津液 寒。酸則停滯。澀則因燥。淡則由虛。熱則從苦從甘也。口臭者。乃腑臟臊腐之不同。蘊積 於胸膈之間而生熱。沖發於口也。口瘡者。脾氣凝滯。風熱加之而然。醫療之法。各隨其所 因以治之。
夫手少陰心之經也。其氣通於舌。是太陰脾之經也。其氣通於口。腑臟虛熱。熱之氣乘心脾 之經也。其脈虛者。病苦少氣不足以息。咽乾無津液故也。又右手關上脈浮為陽。足少陽膽之經也。其脈實者。病苦腹中滿。飲食不可。咽乾燥也。
葛根湯 治口舌乾焦。
葛根(銼) 甘草(炙各半兩) 人參〔三(二)分〕 赤茯苓〔去黑皮一分(兩)〕 黃 (銼一
黃 (去根節一兩) 牛黃(研一分) 地骨皮(銼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
杏仁散(出聖惠方)治心胃中客熱。唇口乾燥。或生瘡。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麥門冬(去心) 赤茯苓 黃連(去鬚) 梔子仁 黃芩 地 微炒)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十四片。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牛黃丸(出聖惠方)治心脾壅熱。口舌乾燥。兼煩渴。
牛黃(三分細研) 黃連(二兩去鬚) 黃芩 芎 梔子仁 馬牙硝(細研) 甘草(各一兩炙
研水飛
過)
煎
竹葉湯。
乾棗湯 治口舌乾焦。
乾棗(去核焙) 貝母(去心各一兩半) 生乾地黃(焙) 胡桃瓤〔各三(二)兩〕 陳橘皮(去苗各一兩) 上
酸棗丸 治虛勞口乾。
酸棗(一升) 酸石榴子 烏梅(各五合) 栝蔞實 葛根 甘草(各三兩) 麥門冬(四兩)覆
茯苓湯 治心熱舌乾。煩躁。
白茯苓(去黑皮) 大黃(銼炒) 升麻 麥門冬(去心焙) 遠志(去心) 人參 葛根(銼)甘
栝蔞根散(出聖惠方)治風熱口中乾燥。舌裂生瘡。
栝蔞根(三分) 牛黃〔二(一)分細研〕 白僵蠶(微炒) 白蘚皮 川大黃(各半兩銼碎
微候。煎淡竹葉
甘草丸 治口中熱干。
甘草 人參 半夏 生薑 烏梅肉(各一兩半) 棗膏(二兩半)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旋
栝蔞根湯 治口乾渴燥。
栝蔞根(二兩) 石膏〔碎二兩(分)〕 鉛丹(研三分) 赤石脂 白石脂(各半兩)澤瀉(三
拘時。
甘草丸(出聖惠方)治口舌乾燥。煩熱。
甘草(炙微赤銼) 人參(去蘆頭) 烏梅肉(各三分微炒)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栝蔞根(
柴胡散 治口舌乾燥。心膈痰壅。
柴胡(去苗一兩) 地骨皮 赤茯苓(去黑皮) 枳殼(去瓤麩炒) 旋複花(各半兩)
上為散。
杏仁煎(出聖惠方)治口熱舌焦乾。
杏仁(去皮尖雙仁研半兩) 生薑汁(一合) 甘草(炙銼為末半兩) 棗(去皮核三十枚)蜜(五合)
上先下薑汁與蜜。煎令烊。後入藥。煎赤色如餳。每取一丸如棗核大。含化一枚。日宜四五丸。
甘露丸(出聖惠方)解壅毒。退風熱。治口舌乾燥。
寒水石(二斤燒令通赤攤於地上出毒一宿) 鉛霜(三分細研) 馬牙硝〔三(兩)分 細研〕 龍 丸。 如彈
乾棗杏仁丸 治口舌乾燥。
乾棗肉(焙) 杏仁(去皮尖雙仁研) 烏梅肉(焙) 甘草(炙銼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時候。含化。
含化丸(出聖惠方)治上焦煩熱。口舌乾燥。心神頭目不利。宜服。
石膏(半斤細研水飛過) 寒水石(半斤研如面) 白蜜(半斤)
上以水四大盞。煎取一大盞半
又方(出聖惠方)
麥門冬汁(五合) 蜜(三合) 棗肉(三十枚)
上相和。納瓷瓶中。於飯甑上蒸一炊久。取出。每服一茶匙。含咽津。一方。治虛勞口乾。以蜜二升和。令任意服。
治口乾除熱下氣方。
石膏(五合碎) 蜜〔一(二)升〕
上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三升。納蜜煮取二升。去滓。含如棗核大。咽汁盡。更含之。
麥門冬湯 治口舌乾燥。心熱。
麥門冬(去心焙) 栝蔞根(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口乾方
用羊脂若豬脂雞子大。擘之。納半升酢中漬一宿。絞取汁含之。瘥。
治虛勞口乾。
用羊脂如雞子大。醇酒半升。棗七枚擘。合漬七日。取棗食之。立愈。
玄明粉(出危氏方)治實熱煩渴。口乾燥作煩者。及乾喉風。立效。
上用朴硝十斤。防風一斤。煎水泡溶。卻用布並花葉紙。澄濾七遍。卻於霜下露天露一 夜。卻取一時。通紅為度。出火去毒。研為末。每一斤。用甘草三兩。每服一茶匙。溫熟水調。如實熱煩渴。口乾燥作煩者。可略加硼砂腦子。入口噙化。乾喉風立效。
主口乾。以桑梨蜜。煮食之。
夫口臭者。由五臟六腑不調。壅滯之氣上攻胸膈。然腑臟之臊腐不同。蘊積胸膈之間而生熱。沖發於口。故令臭也。張子和云。趙平尚家一男子。年二十餘歲。病口中氣出臭如發 廁。雖親戚莫肯對語。戴人曰。肺金本主腥。金為火所煉。火主焦臭。故如是也。久則成腐。 腐 車丸、浚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斷。嗚呼。人有病口臭而終其老者。世訛以為肺系偏而與胃相通。故臭。此妄也。
含香丸 治口臭。去熱毒風。調和臟腑。
雞舌香 芎 (各一兩) 藿香 甘松香 當歸 桂心 白芷 青桂香(各半兩) 零陵香 木 一分細研)
上為末。入麝香研勻。煉蜜和丸。如楝實大。常含一丸。咽津。
升麻散(出聖惠方)治口氣。
川升麻(三兩) 甘草(炙銼) 本 白芷 芎 甘松香(各半兩) 防風(去蘆頭) 丁香 枝心〔一 (
五香丸(出聖惠方)治口臭。去熱毒。夫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熱。蘊積於胃。變為腐臊之
沉香(一兩) 丁香(一兩) 薰陸香(三分) 麝香(研半分) 木香(三分) 羚羊角屑(三分) 半兩) 梔子仁(
雞舌香丸(出聖惠方)治口臭。去熱毒。
雞舌香 藿香 木香 草豆蔻仁 白芷(各半兩) 零陵香 甘松香 莎草根(去毛各一分)
雞頭大。 綿裹
青黛散 治口臭。濕疳蝕齒欲落。唇頰穿破。
青黛(研) 甘草(炙銼各一兩) 雄黃(研) 苦參 細辛(去苗葉各半兩) 丹砂 (研) 莨菪子 蘆頭) 麝香
五香丸(出聖惠方)治口及身臭令香。止煩散氣。
豆蔻 丁香 藿香 零陵香 青木香(一作木香) 白芷 桂心(各一兩) 香附子 檳榔(各 夜 一。 手水
含香丸 治口臭。辟除邪惡冷氣。
零陵香(一兩) 甘松(洗淨焙二兩) 沉香(銼三兩) 乳香(四兩研) 木香(五兩) 草豆蔻仁銼十兩)
上為 顏
豆蔻丸 治口臭。
肉豆蔻(去殼) 紅豆蔻(去皮) 草豆蔻(去皮) 白豆蔻(去皮) 丁香 甘草(炙銼) 人參
和丸。 如雞
甘露飲(出經驗方)治男子婦人小兒。胃中客熱。口臭。齒齦宣露膿血。目瞼腫。但欲合。
熟乾地黃(洗去土) 生乾地黃 枇杷葉(去毛令淨) 山茵陳(去根)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
服二錢。水一
一品
落。
不
含香丸(一名丁香丸出聖惠方)治口氣臭穢。宜常服之。
丁香(半兩) 甘草(三兩) 芎 (一兩) 細辛 桂心(各一兩半)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
治口香去臭方
瓜子仁 芎 本 當歸 杜蘅(各六銖) 細辛(半兩) 防風(二兩)
上藥搗篩。食後飲 一方
沉香散
沉香 升麻 白芷 本(去苗土) 細辛(去苗葉) 丁香(各半兩) 寒水石(研二兩)
上為
本散 治口臭生瘡。
本(去苗土) 芎 (各半兩) 細辛(去苗葉) 肉桂(去粗皮) 當歸(切焙) 杏仁(湯浸去
七寶散 治口臭。揩齒令香。
鐘乳(研) 丹砂(研) 海水沫(研) 白石英(研) 真珠末(研) 麝香(研) 珊瑚(研各一分)
芎 散 治心虛寒口臭。蟲蝕齒痛。
芎 白芷(各一兩) 甘草(炙銼三分) 肉桂(去粗皮) 杜蘅(各半兩) 當歸(切焙三分)
抵聖散 治口臭。齒疳脫落漏齦。膿出不止。
銅綠 膽礬(各一錢) 蟾酥(七片) 膩粉(兩個子) 鉛丹(半錢) 砒霜(一錢)
上研勻。先
升麻散(出聖惠方)治口臭及 齒。
川升麻(一兩半) 細辛 本 防風(去蘆頭) 芎 甘草(各半兩炙銼)
上為末。每用少
治臟腑蘊熱上熏。發為口臭(出十便良方)
用芎 不以多少。銼小塊子。含化咽津。
治口臭方(一名香附子丸出危氏方)
用香附子。炒去毛為末。每早晚揩少許牙上。一方為末。一半醋糊為丸。一半白湯調吞下。
又方 治口臭。
棗肉(八兩) 芎 白芷 橘皮 桂心(各四兩)
上為末。次納棗。乾則加蜜和丸。如大豆
又方
桂心 木蘭皮 沉香(各一兩) 芎 (一兩半)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為細散。每
細辛散 治口臭。血不止。
細辛(去苗葉) 雞舌香(各一分) 菖蒲(三分) 乾薑(炮製) 棗肉(焙乾各半兩)
上為末。
丁香丸 治口臭穢。
丁香(三錢) 甘草(炙一錢) 芎 (二錢) 白芷(半錢各不見火)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
又方 治口臭。
桂心 甘草 細辛 橘皮(各等分)
上等分。治下篩。以酒服一錢匕。瘥。
又方
橘皮(二十銖) 桂心(十八銖) 木蘭皮(一兩) 大棗(二十枚)
上件研篩。酒服方寸匕。日十八
又方
芎 白芷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桂心(各一兩)
上為末。以棗肉兼入少煉了 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水下二十丸。
細辛散 治口臭。
細辛 甘草(炙銼) 桂心(各一兩)
上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熟水調下一錢。
一方 有橘皮。酒服一錢匕。瘥。
口香去臭方(一名芎 散出聖惠方)
甘草(三十銖) 白芷(十八銖) 芎 (二十四銖)
上件羅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
又方
大棗 瓜子仁 松根白皮
上件研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一百日衣被香。
丁香散(出聖惠方)治口臭。 齒。
丁香(研二十枚) 白礬(燒灰) 香附子(各三分)
上為散。用先揩齒。次以散一錢敷之。一
治口臭穢(出聖惠方)
甘草(炙銼) 松根皮 瓜子仁(各一兩微炒)
上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
礬石散(出海上名方)治口臭 齒。
白礬(燒灰一分) 麝香(少許)
上細研為末。貼患處。日三五上。一方用青鹽少許調搽。吐
治心氣不足口臭(出經驗良方)
益智子(去殼) 甘草(少許)
上為末。時複乾舐咽之。更以沸湯調服。立效。
治口氣。(出百一選方)
香白芷(七錢) 甘草(五寸)
上為細末。食後。井花水調下一錢。
芎芷膏(出濟生方)治口氣熱臭。
香白芷 川芎(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大。食後臨臥。噙化一丸。
治口中臭方。
桂心(古今錄驗用細辛)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臨臥以指撮。調酒服。二十日香。
又方
蜀椒 桂心(各等分)
上為末。酒服三指撮許。
生香膏(出三因方)治口氣熱臭。
用乾甜瓜子。去殼。一味研細。蜜熬少許。調成膏。食後含化。或敷在齒上。尤妙。一方空
治口臭方
用象膽。每夜和水研少許。綿裹貼齒根上。每夜含之。平明暖水洗口。如此三五度。瘥。一
香薷方(出聖惠方)治口臭。
用香薷一把。水一斗。煎取三升。稍稍含之。
又方 治口臭。
常以月旦。日未出時。從東壁取步七步。回頭向垣立。含水 壁七遍。口即香。
又方(出肘後方)
用細辛、豆蔻含之。甚良。
又方(出聖惠方)
用濃煮細辛汁含之。久乃吐之。
又方(出聖惠方)
用井花水三升。正朝含之。漱口吐廁中。良。數度即瘥。
又方(出聖惠方)
用熬大豆令焦。及熱酢沃。取汁含之。
又方(出聖惠方)
用密陀僧為末。每服一錢。用醋半盞。調勻漱口。
治口痛。
用高腳地銅盤。馬蹄香。赤梗蜜桶藤。以酒搗取汁。雞毛刷取出涎即愈。
治口臭及 齒腫痛。(出聖惠方)
用乾甜瓠子。搗羅為末。蜜和丸。如半棗大。每日空心淨漱口了含一丸。兼取少許塗在齒齦
梁濟民膏(出衛生寶鑒方)梁而飲。因勞心過度。肺氣有傷。以致氣出腥臭。唾涕稠粘。咽
桑白皮(二錢) 地骨皮(一錢半) 炙甘草(一錢半) 知母(七分) 黃芩(五分)五味子(二
去滓。溫
《難經》云。心主五臭。入肺為腥臭。此其一也。因洪飲大熱之氣所傷。滋溢心火。刑於肺 氣息腥臭 甘苦寒。
雞蘇丸(出如宜方)治口臭。心脾熱。
柴胡〔二兩(錢)〕 麥門冬(製四兩) 黃耆 (炙一兩) 阿膠〔製一(二)兩〕 生地黃末(六兩後(二兩)木通(三
將 好蜜一(二)斤。先煉一二沸。然後下生地黃末。不住手攪。時時入絞出者木通、柴胡汁。 慢慢熬成膏
肺熱口臭口中如膠瓦干。發渴。小便多。(出永類鈐方)
地骨皮 桑白皮 生黃 山梔子 馬兜鈴
上甘草煎。食後噙咽。
升麻黃連丸(出東垣蘭室秘藏方)治多肉口臭不欲聞。穢惡氣使左右不得近。
升麻(半兩) 黃連〔去鬚三(二)兩〕 生甘草(三錢) 生薑(半兩取自然汁) 連 花 青皮 (半
蒸餅 為丸
治口臭。
以梅曝乾為臘。含之可以香口。
治口氣臭。
以雞舌香含之。
抱朴子云。應郡漢官侍中。年老口臭。帝賜雞舌香含之。日華子云。雞舌香治口氣。所以三省故事郎官。含雞舌香。欲其奏事對答。其氣芬芳也。
夫唇口面皴者。為寒時觸冒風冷。冷折腠理。傷其皮膚。故令皴襞。經絡之氣。諸陽之會。皆在於面。其脈有環唇夾於口者。若血氣實者。雖勁風嚴寒。不能傷之。虛則腠理開而受風邪。故得風冷而皴襞也。又冬時以暖湯洗面及向火。外假熱氣沖於腠理。而觸風冷。亦令病皴也。
生地黃煎(出聖惠方一名潤脾膏)治脾熱。唇焦枯無潤澤。
生地黃汁 生天門冬汁(各半升) 葳蕤 生麥門冬(各二兩去心) 細辛 甘草(生銼)芎
煎令 藥色 含咽
治唇面皴。(出聖惠方)
蠟 羊脂 朱砂(各半兩研細) 甲煎(一合) 紫草(半分銼)
上先將蠟。於銅鍋中微火煎稍凝。
治遠行唇口面皴。(出十便良方一名豬脂膏)
用豬脂熟煎。以合器盛。每至夜間。常塗唇及面上。或於野宿睡臥。唇面不皴。
治冬月唇乾折出血方。(出海上方一名桃仁膏)
用桃仁爛搗。以豬脂調塗於唇上。效。
治緊唇面 。(出聖惠方)
以馬齒莧。水煮洗之。
治唇緊方。
取鱉甲及頭。燒灰作末以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