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夏傷於暑。秋必病瘧。蓋傷之淺者近而暴。傷之重者遠而疾。 瘧者久瘧也。是知夏 傷 .. 有中 .. 陽經 .. 在 .. 火不能溫。熱則冰水不能寒。以先傷寒後傷風。故先寒而後熱。名曰寒瘧。病者先熱後寒。 躁煩自汗惡風。以先傷風後傷寒。風為陽。寒為陰。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病者但熱不寒。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心氣煩 。手足熱而欲嘔。必渴。以傷於暑熱。名曰癉瘧。病者寒熱身重。骨節煩疼。脹滿。 自汗。善嘔。因汗出複浴。濕舍皮膚。及冒雨濕。名瘧。病者寒多不熱。但慘戚振栗。病以時作。此以陽虛陰盛。多感陰濕。陽不能製陰。名曰 牡瘧。五種瘧疾。以外感風寒暑濕與衛氣相並而成也。瘧病內所因者。病者寒熱顏色蒼蒼然。善太息。如死狀。以蓄怒傷肝。氣郁所致。名曰肝瘧。病者心煩欲飲清水。反寒多不甚。乍來乍去。以喜傷心氣耗散所致。名曰心瘧。病者寒多腹中熱痛。或渴。或不渴。不熱不 泄。腸鳴汗出。以思傷脾。氣郁涎結所致。名曰脾瘧。病者心寒甚。發熱間喜驚。而有所以憂傷肺氣。凝痰以致。名曰肺瘧。病者手足寒。漉然腰脊痛。發熱大便難。目 以 腎所致。名曰腎瘧。五種瘧疾。以臟氣不和。郁結涎飲而成也。瘧不內外因者。病者發寒熱。 一歲之間。長幼強弱或染時多生恐怖。名曰鬼瘧。宜用禁避厭禳之法。病者乍瘧。 當隨方土所宜治之。病者寒。善飢而不能食。滿 唯胃有者。蓋飲食飢飽所傷胃氣而成。世之謂食 經年不瘥。瘥複再發。遠行久立。不至微勞。力 複。疾雖暫間。少勞便發。名曰勞瘧。亦有數年 曰瘧母。瘧備內外不內外三因。外則感四氣。內 所謂夏傷暑秋必 瘧者。此則因時而序耳。不 不可拘也。夫瘧之始發。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 頭痛而渴欲飲。身上發冷者。以陰陽上下交爭。 明虛則寒栗鼓頷。太陽虛則腰背頭項俱痛。少陽 氣勝。骨寒而痛。並於陽則陽實而陰虛。太陰虛 厥陰虛。則腰腹 熱勝。悒悒不樂。陰盛則內寒。陽虛則外寒。一 內熱。一生於外。故中外皆熱。此皆因外感寒暑 食飢飽勞逸之所為也。病氣與衛氣並居。故病作 內薄。所以日作。其氣內則薄於五臟。橫連於募 俱出。故間作。以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日 二十六日入脊內。其氣上行。故曰益早也。瘧 在陰則寒靜。極則陰陽俱衰。衛氣相離。則晏不同。又邪氣中於頭項者。氣至頭項則作 則作。各隨其所中而作。但衛氣之所在與邪 中。外氣之所為也。除癉瘧純熱。寒瘧先寒 刺 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 與將過。皆不可治。以反傷正氣。不可不知 夫肺病為瘧者。乍來乍去。令人必寒。甚則發熱。善驚。如有所見。此肺瘧証也。若人 本來 勢 令 以手剔腳爪。此人必死。禍雖未及。呼曰行尸。此心病聲之候也。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 可療者。明而察之。肝病為瘧者。令人色蒼蒼然。氣息喘悶。戰掉如死。若人本來少於悲恚。忽爾嗔怒。出言反常。乍寬乍急。言未訖以手向眼。如有所思。若下節病。禍必至矣。此 肝病聲之候也。其人若虛則為寒風所傷。若實則熱氣所損。陽則瀉之。陰則補之。脾病為瘧 者。令人寒則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則汗出。若其人本來少於喜怒。而忽反常嗔喜。無 多言。自笑不答於人。此是脾病聲之候也。不盈旬日。禍必至。腎病為瘧者。令人淒淒然。 腰脊痛而宛轉。大便澀。身掉不定。手足寒熱。若其人本來不喜不怒。忽然謇而好喜怒。反 於常性。此腎已傷。雖未發覺。聲其候也。見人未言而前開口。還開口不聲。舉手爪閘極腹。 此 腎病聲之候也。虛實表裡。浮沉清濁。宜以察逐而療之。 夫瘧脈者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溫藥已。若脈數而緊者 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 (虛嬌切) 然。熱止汗出 刺 多 月 病 戶 意 刺 足經。太陽瘧羌活加生地黃湯。小柴胡加桂湯。陽明瘧桂枝及白虎二湯。黃芩芍藥加桂 枝湯 元胡 枝加 肝病面清脈弦。皮急多青則痛。形盛胸脅痛。耳聾口苦舌乾。往來寒熱而嘔。以上是形 盛。 証取 熱 疾 項 則蒼 宜 桂 澀 惡寒。三焦傷也。治之以薑附湯。或四逆湯。久不愈為瘧。暴氣沖上。 瘧。太陽經桂枝湯証。形衰淹疾。羸瘦風痺。痿厥不能行也。 夫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而小緊者。宜下。弦遲者宜溫。浮大者宜吐。 治 成 獸 脾氣一盛。自然平複。此証既愈。尤當節飲食。謹勞傷。妨其再作。如煙瘴之地。居人常患 瘧疾者。又當隨其方土所宜藥性。施以治法。客旅來居瘴地。宜服平胃散。草果飲。先以防 之。 凡富貴膏粱之家。病瘧或間日或頻日發。或熱多寒少。宜大柴胡湯。下過三五行。次服 白虎 劑 膈白 病瘧 愈。 夫先熱後寒。可與解散風邪。如川芎白芷青皮紫蘇之類。或細辛檳榔佐之。一証先熱後 寒此 瘧自 生料 暑勝 消鑠 恆山 合用 能製 瘧一 食瘧 劑。 炎。 言者 用涼 氣 之勞 虧損 氣已充。繼此經效瘧丹。消癖丸。下之取愈。大抵瘧之初得。三數日間。如火燎原。不可響 邇。波濤洶涌。未易回瀾。當俟其稍定。而圖之。經所謂其盛者可待衰而已。瘧方來。與正 發及將解。不可投藥。耗其真氣。投藥當於未發以前兩時之先。或遲發日凌晨空心與之。諸 瘧之脈。大約尺寸俱弦。或浮數。或緊實。或緩澀。或虛遲。或左手濡而右手盛。或尺寸盛 而關中濡。總前治法。弦數多熱者。寒之。弦遲多寒者。溫之。浮弦、浮緊、浮數其邪在表 者。可汗。弦實沉實數實其邪在裡者。可下。若夫調胃氣利痰水分陰陽行三焦是又治法之綱 領也。渴又水漿藥入輒吐。人參煎湯效。亦猶有說焉。嘗讀二廣攝生。見其論議若瘴瘧若暑 毒。每用疏轉之劑。取下根源。果有先傷暑後發瘧涉年餘者。度其腹中有癖水。磨沉香下解 毒雄黃圓。黑血如泥。泄下極臭。由是獲愈。因知諸瘧皆有根。在治法之外。又當隨輕重而利導之。實者與巴豆大黃。虛者用養正丹輩。不然恆山於瘧每每作效何耶。蓋瘧家多蓄黃水。恆山為能破其癖而下其水也。恆山治瘧。罌粟殼治痢。人皆薄之。故也。然其痢日久腹中 無痛。當澀腸。則豈容下。澀瘧以痰水作恙。法當吐痰逐水。豈容不為之吐下。於斯時也。 不有罌殼恆山之劑。其何以為對治乎。但中間有藥補之耳。凡瘧皆因 停中。腹蓄黃水。惟水不行。所以寒熱不歇。此瘧家受病之處。治暑瘧純熱。以香薷散加青皮北大黃兩個。烏梅同煎。侵晨溫服。寒瘧多寒。以二陳東加青皮良薑多用薑同煎。侵晨吞 神保圓五粒。並欲取下毒水以去其病根。寒熱自解。發瘧嘔吐。勿用恆山。有中年人。臟腑 久虛。大便常滑。忽得瘧疾。嘔吐異常。惟專用人參。為能止嘔。其他瘧劑。並不可施。遂 以茯苓二陳東加人參縮砂白豆蔻進一二服。病患自覺氣脈頗消。於是寒熱不作。蓋白豆蔻能 消能磨。流行三焦。榮衛一轉。寒熱自平。繼今遇有嘔吐發瘧之証。或其人素嘔。而發瘧。 謹勿用恆山。惟以生蘿卜生薑各研自然汁半盞。入蜜三四匙。烏梅兩個同煎。吞局方雄黃丸 三四粒。候其利下惡血痰水。即以人參、川芎、茯苓、半夏、縮砂、甘草調和之。萬一嘔不 止而熱不退。卻用真料小柴胡湯多加生薑主治。其或嘔吐大作。而又發熱但先為治瘧。熱嘔 自定。仍以小柴胡湯繼之。 瘧有水有血。水即水飲也。血即瘀血也。惟水飲所以作寒熱。惟瘀血所以增寒熱。恆山 逐水 或大 於內 瘧証寒熱不歇。不息有根。凡瘧固當以風寒暑濕而治之。或汗。或下。或吐。或瀉。活 人方 根在 故也 疏利 常山治瘧。須用佐。瘧家多蓄痰涎黃水。恆山為能吐之利之。是故然耳。其有純熱發瘧。 或 獲 以 此 者 焉 之 治瘧總要。不過吐汗下。當下而下不盡。腹中尚有餘痛。或大便一泄之後。不複再泄。 但時 須使一身皆汗 究竟收效必矣 又再發者。 已。二藥並 其何厲之 熱用涼藥 之。一方 柴胡退熱。不及黃芩。若藥弗暝眩。厥疾弗瘳。世俗治熱。例用柴胡。最為穩當。至於 黃芩 用黃 劑。 調血
夫人五臟瘧有寒熱痰鬼。及山嵐瘴氣。諸瘧原其受病。皆因調攝失宜。陰陽交爭。寒熱 競作
虎頭骨丸 治一切瘧疾。
虎頭骨(三兩塗酥炙黃) 朱砂(一兩細研) 常山(半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牡蠣粉(兩炮裂去皮 臍)大黃(大
天靈蓋丸 治一切瘧發歇寒熱。神思昏悶。曉夜不得安靜。
天靈蓋(一兩) 阿魏(半兩) 朱砂(一兩細研) 麝香 白芥子(半兩) 安息香(三分)砒霜 豆(七粒 去皮 如 皂莢
虎骨常山丸 療瘧不瘥。
虎頭骨(炙) 常山 甘草(炙) 鱉甲(炙) 烏梅 葳蕤 白薇 升麻 茯苓 石膏(研) 知
前日 晚 三
麻黃白朮散 治傷寒溫暑濕。滯留經絡。與衛相並。病以日作。寒熱交煎。
麻黃(去節湯泡) 白朮(去蘆) 茯苓 桂心(各一兩) 陳皮 青皮(去瓤) 桔梗(去蘆) 白 三盞。 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當發日。空心一服。臨發一服。亦治時疫。
烏梅丸 治一切瘧。無問遠近。
烏梅肉(炒) 甘草(炙銼) 虎頭骨(炙各二兩) 人參 桂(去粗皮) 常山 肉蓯蓉(酒浸切 (炮製去皮臍
常山丸 延年療瘧。
常山(四分) 青木香(四分) 蜀漆(一分) 牡蠣(二分熬) 大黃(二分) 烏梅肉(一分 熬) 搗篩。 蜜和丸 血物、
雄黃丸 治一切瘧。寒熱發歇不定。痰逆不下飲食。
雄黃(一分細研) 虎脂(一分銷令熔) 砒霜(一分細研) 天靈蓋(一分生用) 猢猻頭骨(丹(一分) 緋 帛系
鱉甲煎丸 治瘧疾烏梅丸 療瘧。無問溫瘴、痰瘧。悉皆主之。
烏梅肉(二兩) 常山(二兩) 鱉甲(二兩炙) 香豉(二兩) 蜀漆(二兩生用一
作) 川椒
人
稀餳)
上搗
方
克效餅子(出和劑方)治一切瘧疾。發作有時。先覺身欠。乃作寒栗鼓頷振。頤。中外皆寒
煩悶滿欲嘔。或先熱
熱不寒。或但寒不熱。或
甘草( ) 荷葉( ) 定粉(研) 龍腦(研) 綠豆末 麝香(研各半兩) 金箔(三十五片為
捏匾。
以
日
驅瘧飲子(出三因方)
前胡 柴胡(各四兩) 桂心 桔梗 濃朴(薑製) 半夏(湯洗去滑各三兩) 黃 乾薑(炮)
溫服。
草果飲(出百一選方)治瘧。
大棗(十個) 草果(五個去皮) 半夏(十枚湯洗七次) 生薑(三十塊連皮) 烏梅(十個打碎) (三寸去粗皮
恆山酒 治瘧方
恆山 鱉甲(醋炙去裙 各三分) 虎頭骨(炙半兩) 豉(炒半分) 桃枝(一握) 柳枝(一握)
桂枝黃芩湯(出醫方大成)治瘧服藥寒熱轉大者。知太陽、陽明、少陽。三陽合病也。
甘草 黃芩 人參(各四錢半) 半夏(四錢) 柴胡(一兩二錢) 石膏 知母(各五錢)桂枝
其
邪氣
氣
湯
久
加減七寶飲 治一切瘧疾。熱多寒少者。
恆山(醋製炒) 檳榔 草果仁 甘草 濃朴(薑製) 烏梅 青蒿 知母
截瘧飲。專治諸瘧疾。
恆山 草果 檳榔 柴胡 黃 鱉甲 烏梅(少許用二個) 加甘草上等分。酒一盞。煎至
知母丸 治瘧疾。
知母(焙) 烏梅肉(炒各一兩半) 肉蓯蓉(切焙) 恆山 豉(炒各二兩) 甘草(炙銼)人參
烏梅飲子 治溫瘧勞瘧。
烏梅(七枚) 桃柳心(各七莖) 蔥白(七莖) 豆豉(一合) 甘草(四分) 柴胡(四分)知母
撩隔湯 治瘧。
恆山(三兩) 甘草(二兩炙) 松蘿(二兩) 烏梅(十四枚) 黃芩(二兩) 瓜蒂(十四枚)梔 藻、生蔥、生菜、菘菜等。
七珍散(出衛生家寶方)治瘧後。及傷中暑後。宜服此壯胃養氣進食。溫平。服之十日外。
人參(去蘆頭) 白朮 黃 山芋 粟米(微炒) 甘草 白茯苓(去皮各半兩)
七寶散(出楊氏家藏方)治男女婦人一切瘧疾。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多熱少。或發。或間日發。或。
恆山 濃朴(薑製) 青皮 陳皮(並不去白) 甘草 檳榔 草果仁(各等分)
又方
草果飲(出德生堂方)諸瘧通用、加乾薑。治寒瘧。脾疾初愈。服此進食理脾。
草果 白芷 良薑 青皮 川芎 紫蘇葉 甘草(炒等分)
柴胡桂薑湯(一名薑桂飲子)治瘧或有寒者。但寒不熱者。並治癆瘧。亦治久不愈者。
北柴胡(四錢) 黃芩 桂(各一錢半) 栝蔞根(二錢) 牡蠣(打碎炒) 甘草 乾薑(各一錢)
熱者。
夫肝郁
七聖散(出續易簡方)專治諸瘧疾。重者不過三服。
檳榔(一個最小者炒) 烏梅(七個) 杏仁(十個去皮尖) 薑(十片) 小棗(七
個去核)
草果
面東
正
人參養胃湯(出醫方大成)治瘧疾寒多熱少者。必須先用此藥發散。然後用四獸飲之類截之
四獸飲(出如宜方)治五臟氣虛。喜怒不節。勞逸兼並。致陰陽相勝。結聚涎飲。與衛氣相
半夏(湯去滑) 茯苓 人參 白朮 草果 橘紅(各等分) 甘草(減半)
人參木香湯 治脾胃有積。久不克化。或元有此証。遂成寒瘧之疾。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之。
人參 木香 官桂 白朮 茯苓 黃連 附子 柴胡 黃 濃朴 甘草 麻黃(各三錢)同煎至
知母飲(出聖惠方)治瘧。
知母(焙) 鱉甲(醋炙去裙 )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 附子(炮製去皮臍) 恆山野狼牙(十九粒。
隔夜浸
虎頭骨丸(出聖惠方)治一切瘧。
虎頭骨(一兩半塗酥炙黃) 砒霜(一分細研) 桃心(一百二十枚乾者) 桃奴(七枚) 臘月豬
恆山飲(一名截瘧鬼哭恆山飲出德生堂方)治瘧疾。凡瘧疾之疾。蓋因外邪客於風府。生冷 或間日一發。寒則乾。脊骨酸。腸鳴腹痛合者。極佳。
知母 恆山 草果 甘草(炙各二斤) 良薑(二十兩) 烏梅(去仁一斤)
荔枝膏(出御藥院方)治瘧疾。
烏梅(八兩) 桂(十兩) 乳糖(二十六兩) 生薑(五兩取汁) 麝香(半兩) 熟蜜(十四兩) 少時。
青皮飲(出百一選方)治遠近瘧疾如神。
恆山(雞骨者) 青皮(去瓤) 烏梅(去核) 檳榔(雞心者) 草果(去皮) 甘草(炙)
五行神驗丸 治一切瘧疾。
澱花(二兩東方) 桂(一兩南方) 乾薑(一兩西方) 巴豆(一兩北方) 硫黃(一兩中央)麝香 一
麝
醇 湯 療瘧。
生薑(三兩) 烏梅(三七枚擘一方十四枚) 甘草(二兩炙) 桂心(二兩) 恆山(三兩)荷
升曰
神良
朱砂丸(出聖惠方)治一切瘧疾。久不瘥者。
朱砂 阿魏 乳香 砒霜(各半兩) 麝香(一分) 豉(一兩別研如膏)
恆山烏梅湯(出肘後方)療瘧。隔痰不得吐。宜吐之。
烏梅 桂心 芫花 半夏 恆山(各半兩) 豉(五合綿裡)
大黃丸 治瘧。
白驢蹄(二分熬) 大黃(四分) 綠豆(三分) 砒霜(三分) 光明砂(半分) 雄黃(一分)
辟邪丹(出宣明論)治嵐瘴鬼瘧。並平日瘧疾等。
綠豆 雄黑豆(各四十九粒一作小豆) 信砒(半錢別研) 黃丹(一錢為衣) 朱砂(二粒)
麻黃桂枝湯(出醫方大成)治瘧。如夜發者。
麻黃(一兩去節) 甘草(炙二錢) 黃芩(五錢) 桂(二錢) 桃仁(三十枚去皮尖)
妙應丹(出三因方)專治諸瘧。無問寒溫久近。悉主之。
黃丹(三分炒) 木香(為細末) 青皮 陳皮 吳茱萸(各半兩米醋二升熬青皮以二三味
趁鬼丹(出宣明論)治一切瘧。
信砒(一錢) 大豆(七錢) 雄黃 輕粉 荷葉(各半錢) 甘草(一寸)
萬安散(出濟生方)治一切瘧疾。得病之初。以其氣壯進此藥以取效。氣虛胃弱。及妊婦。
蒼朮(泔水浸去黑皮銼炒) 濃朴(薑製炒) 陳皮(去白) 檳榔 恆山(酒浸一宿)
加減柴胡湯(出衛生方)治瘧寒熱頭疼。胸滿咽乾。休作有時。臨時加減。
柴胡(茸二兩) 黃芩 甘草 人參 半夏(湯洗各切三分)
辰砂丹 治大人小兒諸種瘧疾。須端午日侵晨。於淨室焚香齋戒沐浴。靜心修合。
明雄黃(半兩) 明砒(五錢同研極細) 綠豆粉 黑豆面(各一兩) 朱砂(二錢留
半為衣)
不二散 治瘧疾。
紫河車(二錢) 綠豆粉(半兩) 甘草(一錢) 薄荷(二錢) 信(一錢)
一字散 治男子婦人小兒日近瘧疾。寒熱。或隔日發。於未發日臨夜服。朝日發於未發時臨 。調藥。舌頭
管仲(一兩半) 黑豆(一兩半) 甘草(半兩) 綠豆(一兩半) 信(七錢)
恆山散(出經效濟世方)治瘧疾。
真恆山 乾青蒿 烏梅 赤芍藥 甘草(炙)
白虎加桂湯 治瘧疾。必多於熱方。鱉甲散 治瘧疾。此病之候。乃有類種。亦有宿患 癖。飲食失宜。因節氣初交。亦生此病
。內有宿病。
此疾。以要言之。
羸。病有輕重。自須斟。手足逆冷。口鼻喉舌乾有時。可不省察。其發作日有
鱉甲(三兩生用) 恆山(二兩) 甘草(二兩炙) 松蘿(二兩) 桂心(二兩)
當歸散 治瘧。又審自候。若體力全強。日再服。每服皆取吐。自覺氣力不甚強。則每服取寒溫。將息並之。取利。
當歸(五兩) 白朮(五兩) 細辛(四兩) 桂心(三兩) 大黃(五兩) 朴硝(四兩)
鬼箭羽丸 治瘧又依前鱉甲散取吐。當歸散利後。雖經吐下。病源尚在。如更吐利。又慮
細辛(四兩) 橘皮(四兩) 鬼箭羽(拆看如金色者二兩) 白朮(五兩) 桂心(四兩) 地骨皮
蜜丸。如梧
子大
良久
療瘧丸(出肘後方)
恆山(三兩) 甘草(二分炙) 知母(四分)
小柴胡加桂湯(出醫方集成) 治瘧疾。先寒後熱。兼治之。
柴胡(八兩) 桂(去粗皮) 人參 甘草(炙) 半夏(洗七次切) 黃芩(各三兩)
桂枝羌活湯(出醫方大成)治瘧疾。處暑前發。頭疼項強。脈浮。惡寒有汗。
桂枝 羌活 防風 甘草(各半兩)
桂枝石膏湯(出濟生拔萃方)治瘧先寒後熱。熱多寒少。
桂枝(五錢) 石膏 知母(各兩半) 黃芩(一兩)
加減四逆湯 治瘧疾瀉痢並作。合潮者。乃時邪疫之氣流運之所變也。春傷於風。夏生飧泄
柴胡 芍藥 甘草 枳實(麩炒黃各等分)
麻黃羌活湯 治瘧病。頭痛項強。脈浮惡風。無汗者。
麻黃(去節) 羌活 防風 甘草(各半兩)
節金飲子 治瘧疾。寒熱愈後。調理脾胃。
濃朴(去皮薑汁炙) 蒼朮(泔浸) 甘草(炙各三分) 陳皮(去白炒黃色半)
黑虎散 治瘧。
片子薑黃 良薑 乾薑(各一兩) 巴豆(三十粒新者二五粒去殼)
四將軍飲 治瘧作時仆厥。手足俱冷。昏不知人。一時救急。用之有驗。撼掖不醒。是中心
附子(一兩炮去皮) 訶子(四個去核) 陳皮(四個全者洗) 甘草(四寸炙)
如聖飲 治瘧。及有孕婦人。患者無不愈。
甘草(炙) 柴胡(去苗) 常山 烏梅(各等分)
溫脾散 治瘧。發熱不退。
紫河車 綠豆(各一兩) 甘草(半兩) 砒(一錢半別研)
常山大黃湯 瘧結實積熱。煩擾。逆冒。寒熱但多。綿 困篤。
常山 甘草(炙) 前胡 大黃(各三兩)
豉心丸 療瘧。
香豉(五合熬令色變) 常山(三兩) 大黃(三分) 附子(三分炮)
常山檳榔飲 治瘧。
常山(一大撮) 檳榔(一個) 草果(半個) 甘草(三寸)
神聖藥師餅 治瘧疾等証。
人言(錢半) 雄黃(錢半) 白面(七錢半) 乾胭脂
仙靈散 治瘧疾。
常山(二錢) 甘草(錢半) 檳榔(二個) 黑豆(四十九粒)
麝香丸 治一切瘧疾。
臭黃(一兩) 黃丹(一兩) 朱砂(半兩) 麝香(半兩)
胡粉丸 治一切瘧。
豉(一分研如膏) 黃丹(半兩) 胡粉(半兩) 砒霜(一分)
硫黃丸 治一切瘧疾。
砒霜(半兩) 硫黃(半兩) 雄黃(半兩) 雌黃(半兩)
牡蠣湯 治壯瘧者多寒。
牡蠣 麻黃(各四兩) 蜀漆(三兩無常山代) 甘草(二兩)
麻黃湯 專治瘧鬚髮汗。
麻黃 栝蔞根 大黃(各四兩) 甘草(一兩)
斷魔如聖丹 治瘧疾。
信(一錢) 蜘蛛(大者三枚) 黑豆(四十九粒)
白芷湯 治瘧身熱目疼。熱多寒少。脈長。睡臥不安。先以大柴胡湯下之。微利為度。如下
白芷(一兩七錢) 知母(一兩七錢) 石膏(四錢)
地黃丸 治一切瘧疾。
地黃汁(一斤) 砒霜(研半斤) 蠟(少許)
麻黃白朮湯 治感風發瘧。
麻黃(去蘆) 官桂 青皮 陳皮 川芎 白芷 半夏曲 紫蘇 茯苓 白朮 北桔梗 甘草 至八分
大黃丸 治一切瘧。
大黃(二兩) 巴豆(一兩去皮熬令黑色研如泥) 朴硝
桃仁常山丸 療一切瘧疾。
桃仁(二兩生用) 常山(二兩) 豆豉(二兩)
巴豆丸 治瘧疾。
巴豆(一枚去心皮) 麝香(如巴豆大) 棗(一枚去皮)
如聖丹(一名辰砂丹)治瘧疾。
人言 雄黃 黃丹(各等分)
砒霜丸 治一切瘧疾。
砒霜(一分細研) 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豉(半兩炒乾)
蜀漆散 治瘧多寒者。牡瘧也。
蜀漆 雲母 龍骨(各等分)
白扁豆丸 治瘧疾。
白扁豆(一兩炒) 綠豆(二兩炒) 好信(五錢醋煮)
白薑散 治瘧疾。
白薑 良薑(半生半炒各半兩) 穿山甲(三錢炮)
治瘧無問新久方。
鼠尾子 車前子(各一虎口)
勝金散 治一切瘧病。發作有時。蓋因外邪密藏於臟腑。生冷之物。內傷脾胃。或先寒後熱並發。或發後喘急。口乾咽苦。背膂疼痛。腸鳴腹痛。或痰聚胸中。煩滿欲嘔。並皆治之。
檳榔 常山(酒浸蒸焙一斤)
常山丸
常山(十六兩為末) 雞卵(十五只)
瘧神丹 治諸般瘧疾。
信砒(一兩) 雄黃(一錢)
紅散子 治瘧須當發日。早晨服。
黃丹(炒色變) 建茶(各等分)
瘧丹
雄黑豆(四十九粒重五日井水浸次日取起去皮晒乾研為膏) 真砒(一錢研細入豆膏內
研勻)
忌見
於右
膽仰丸 治一切瘧疾。
常山(四兩) 草果(二兩各燒存性)
截瘧方(出仁存方)
五月五日。天未明時。采青蒿陰乾後。日晒為末四兩。桂一兩末。和勻每服二錢。發前
酒調
瓜蒂散(出仁存方)治瘧疾。
瓜蒂(一個) 穿山甲(一片瓦上焙乾)
恆山散(出楊氏家藏方)吐瘧。
恆山(二兩水煮曝乾) 甘草(一兩半)
治瘧疾方(出百一選方)
白附子 陳皮(去白各等分)
怯邪丹(出百一選方)治瘧。
五月初四日。揀黑豆冷水浸至端午日早。用好砒霜一兩。一順手研極細。入生黃丹二兩
相和
水送
等丸
治瘧方(出直指方)
治瘧疾如神方(出經效良方)
黃丹 大蒜(小者亦可)
神聖丹(出聖惠方)治瘧疾。
用大蒜一頭分開四片。納巴豆肉一粒。濕紙裹煨熟。去巴豆。入黃丹為丸。如雞頭米大。
每
發
鬼哭丹(出本事方)治瘧疾不問一日一發間日一發或三日者。多寒少寒。多熱少熱。頭疼渴
人言(一錢研末) 新綠豆(一兩為末) 二味攪勻。以無根水搜為一丸。如皂莢子大。
卻
將黃
神惠方(出經驗良方)治瘧。
青蒿葉(端午日采陰乾) 香薷(各等分)
治瘧方(出肘後方)
治瘧不痊方(出博濟方)
乾薑 高良薑
治瘧(出十便良方)
朱砂丸(出聖惠方)治一切瘧。
朱砂(一兩) 蜀常山(三兩並鬚精上大秤)
既濟丹(出經效濟世方)治瘧。
附子(一兩炮去皮炒) 朱砂(半兩)
治瘧自汗不止者(出經效濟世方)
治病瘧方(出肘後方)
又方(出肘後方)
又方(出肘後方)
又方(出肘後方)
治瘧症方(出肘後方)
治一切瘧方(出聖惠方)
瘧丹(出聖惠方)治瘧疾。
永茶(一錢) 硫黃(一錢)
奪命丹(出經驗良方)治寒瘧。
常山(一兩細研銼先炒次用) 前胡(半兩同炒各為末)
治諸瘧無問新久方。(出三因方)
白蜜湯(出千金方)治瘧無問新久方鬼哭散(出聖惠方)治瘧疾。治瘧無問新久者。
取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
又方(出千金方)
又方(出千金方)
又方(出千金方)
又方(出千金方)
又方(出千金方)
又方
縛瘧方
用石龍芮葉。小者皆得搗細一指大。男左女右於掌中後橫紋二寸當中。用一銅錢在上。安藥
治瘧方
用狗蠅一個。去翅足。以蠟丸之。當發日。冷酒吞下。
露星散 治瘧。
取常山一味細銼。每用五錢半。水煎去滓。於當空。以薄綿封蓋碗露至天明時。取燙溫服些
治瘧方
以蛇蛻皮於發瘧之日。塞兩耳。臨發又以手指少許鹽入醋汁服之。令吐痰。
又方
又方
又方
治五瘧方
用夜明砂搗為散。每服一錢。用冷茶調下。
療諸瘧疾
取青蒿一把。水一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牛膝酒 治瘧疾。
用牛膝莖葉一把。切。以酒三升漬一宿。分三服。令微有酒氣。不即斷更作。不過三服止。
黃連散 療溫瘧、痰瘧久不瘥。
用宣州黃連一兩。搗篩為末。以濃酒一盞。調三錢。空心頓服。相次更服。三錢。更飲三兩
治瘧疾方
用獨蒜於白灰上燒之。末服一方寸匕。
又方
龍華散 治諸瘧疾。
用蛇蛻皮一條。或三五條。用著卷灰火燒存性。為末。每服一字。
無根水下。未發前一時服。忌雞魚冷物。一方用生皮塞耳。臨發服少許鹽醋。令吐。
治諸瘧疾
用天靈蓋不拘多少。 過為末。每服一字。水調服。
又方
治瘧疾方
取赤腳馬藺。研細取汁。加水少許。調臨發日早服。須用無根水取調。著沙糖少許在中。
又方
又方
治瘧方
用大麻葉。不問榮枯。入鍋內。文武火慢慢炒香。連鍋取下。以紙蓋其上。令汗出盡。然後愈矣
蜜丸
頭酒帶浮子者浸之
以少漸加至五十
加減清脾湯 治瘧疾。
用小柴胡湯合和養胃東加生薑、桃柳枝、地骨皮、紅棗煎。多服取效。若寒多熱少多用
養胃
療十二瘧 昔黃帝問岐伯曰。瘧多方少愈者何。岐伯答曰:瘧有十二種。帝曰瘧鬼字何可得者。獄死鬼所。療之用五色衣燒之令瘧人上木高危處。圍匝燃火。
斬邪丹(出宣明論)治諸般瘧疾。屢發不止者。
綠豆 小豆(三十粒) 朱砂 信砒(各一錢)
露星散(出朱氏集驗方)治瘧真方。天下無二。
陳皮(六兩) 蒼朮(四兩米泔水內入生薑汁浸一宿晒乾) 甘草(三兩) 濃朴(以 陳壁土 生薑 夏(湯炮七次) 縮砂仁 青皮(二兩去瓤銼碎以巴豆三四粒去皮膜針穿火子青皮內炒巴豆
黑 去皮豆)
草果飲子(出朱氏集驗方)療實瘧。
常山 柴胡(各一兩) 甘草 檳榔(各半兩) 白薑(七錢) 烏梅(隨意加減)
聖餅子(出楊氏家藏方)治一切瘧疾。
黃丹(火 過研細一錢) 寒水石(研細一錢)
截瘧散(出澹寮方)
常山(雞骨樣者良) 茯神(去皮木) 肉桂(去粗皮等分) 甘草(減半熱加多之)
治瘧
以馬鞭草莖葉煎一盞。露一夕。早服。寒多加薑汁。(出永類鈐方。)
紅散子 須當發日早晨服。(出三因方)
黃連(炒色變)
杏仁膏(出十便良方)治積年酒瘧。並主面上風瘡方。
硫黃(細研) 蝸牛殼(自死乾苦小者為上淨去泥土) 杏仁(去皮炒研如膏) 木香 米 粉
瘧丹(出廣南四時攝生論)
砒霜 黃丹 砒黃(各一錢) 阿魏(一皂子大) 赤小豆(三十五粒) 豆豉(七個)綠豆(五遍。令勻。
瘧丹(出廣南四時攝生論)
雄黃豆(二百粒細小者是浸三五日候軟 研如糊) 砒霜(一錢細研如面)
常山飲(出鮑氏方)治諸瘧不問久近。寒熱多少。一服效。
常山(真好者一兩半) 穿山甲(一兩) 草果(一分)
青蒿散(出朱氏集驗方)治諸瘧。
甘草 秦艽 柴胡 草果子 青皮 常山 檳榔 青蒿子(各等分) 桃柳枝(各七寸)
增料正氣散(出朱氏集驗方)治瘧疾經驗。
金不換正氣散。每服加檳榔三個。烏梅一個。常山少許。薑、棗半酒半水同煎二盞。去滓。
蒜餅丸(出朱氏集驗方)治瘧疾經驗。
用蒜元酒餅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五更熱酒下。或十丸亦可愈度。大概積瘧有驗。
三虎丸(出朱氏集驗方)治瘧疾。
北常山 草果 甘草
知母散(出朱氏集驗方)治一切瘧疾。不問先寒後熱。先熱後寒。多寒少寒。多熱少熱。久
知母(真者) 貝母 常山 檳榔
川烏散(出朱氏集驗方)治虛瘧。
大川烏 草果子 乾薑 良薑(各等分)
檳榔散(出朱氏集驗方)治瘧疾不問寒熱。無不愈之。
檳榔 草果子 烏梅(各一個) 常山 柴胡 干葛 濃朴 甘草
常山飲(出朱氏集驗方)治瘧余嘗服之。取效。
常山 檳榔 烏梅 甘草 北柴胡 草果子(各等分)
蜀漆湯(出朱氏集驗方)治一切瘧疾。
蜀漆(即常山子若用葉尤佳) 桂心 甘草 茯苓 黃 (五兩) 烏梅 生地黃(一個)知母
熱。
其狀似瘧。湘中名醫黃槐卿用之。治瘧屢有功效。
檳榔散(出朱氏集驗方)治瘧疾。
大檳榔(三個) 常山(一錢) 烏梅(一個) 鱉甲(一錢煨)
五苓散(出德生堂)治陰陽不分。發成瘧疾。
加味小柴胡湯(出德生堂)治表裡不分。發為瘧疾。午後服。
小柴胡(五錢) 加官桂 草果 檳榔(各一錢) 夏月加香薷(一錢)
大蒜平胃散(出朱氏集驗方)治一切瘧。
平胃散一貼。大蒜一個。擂爛。用一大碗井水。調蒜澄清。以半調平胃散飲盡。又以余
蒜水
恆山湯(出指南方)治瘧熱多。宜發汗。
恆山 知母 甘草(各二分) 麻黃(一兩)
栝蔞湯(出指南方)治瘧。
柴胡(八兩) 人參 黃芩 甘草 栝蔞根(各四兩)
參附大正氣散 治男子婦人虛弱。及瘧安後體虛。如眼昏暗加淨枸杞子。菊花蕊各半兩。常
附子(一個炮去皮臍) 人參(去蘆不用北參) 藿香葉 縮砂仁 檳榔 白朮 白茯苓 木香 草沉香(不炒去瓤) 青皮(去皮) 薑三片。
三虎丹(中藏經方)治瘧。
辰砂 硫黃 上熱多加辰砂。寒多加硫黃。並研細。棗肉為丸。如龍眼大。當發日。新水七
通神丸(出衛生家寶方)治五種瘧疾。熱多寒少。諸瘧不效者。
神桃(二七個桃木上自乾不落者) 黑豆(一兩) 巴豆(七粒去殼並心膜研細)
辰砂丹(出衛生寶鑒)治瘧疾。大有神效。
朱砂(五錢半入藥半為衣) 人言 雄黃(各五錢)
五獸飲子(出大衍方)治脾寒如瘧。寒熱無時。
草豆蔻(七個和皮青銼用) 濃朴(半兩去皮銼) 烏梅(十個連核去仁銼) 甘草 人參(銼一
草豆蔻散(出衛生方)治一切瘧。
草豆蔻 當歸 杏仁 濃朴 木香 麻黃 豬苓 半夏 良薑 藿香 甘草 吳茱萸(各一
時放冷
鹽津丸(出澹寮方)治五瘧、八痞。
獨頭蒜(不拘多少每個開七竅入去皮紅子七粒濕紙裹煨研為膏非大蒜也) 橘紅 丁香(不火)鹽少許。令
栝蔞實丸(出澹寮方)治胸痞中痛徹背。喘急妨悶。
栝蔞實 枳殼(去瓤面炒) 半夏(湯洗七次) 桔梗(各一兩)
治瘧病方(出肘後方)
又方(出肘後方)
臨發時搗大附子。下篩以苦酒和之。塗背上。
又方(出肘後方)
常山(搗下篩成末三兩) 真丹(一兩)
又方(出肘後方)
又方(出肘後方)
一剪金(出衛生寶鑒)治瘧疾寒熱。乃聖藥也。
人言 硫黃(各等分)
治瘧(出本草)
三味湯(出大衍方)治脾瘧。
濃朴(三方寸) 草果(三個) 甘草(二寸)
蜀漆散(出本草)治瘧。
用蜀漆、龍骨、雲母等分。杵末。患者至發前。以漿水和半錢服之。溫瘧加蜀漆半分。臨發
治瘧(出本草)
金不換正氣散(出傳信適用方)常服進飲食。調榮衛。正氣逐冷。避山嵐瘴氣。治陰陽不和。傷食。脾胃虛弱
藿香(去沙土支梗) 半夏(湯浸洗七次) 甘草(炒) 陳皮(去白) 濃朴(去粗皮薑製)草果
斬邪丹(出如宜方)治脾寒。
雄黃(一錢) 人言(半分) 黑豆 綠豆(各四十九粒) 朱砂(二粒) 黃丹(二錢)
養胃湯(出如宜方)治飲食傷脾成瘧。不問先寒後熱。
半夏(製) 濃朴(製) 蒼朮(各一兩) 藿香 草果 茯苓 人參(各一兩) 陳皮(七分半)
又方(出如宜方)
神聖丹(出本草)治瘧。
治瘧病(出肘後方)
治諸瘧(出本草)吐瘧。去寒熱。
治瘧疾(出本草)
信砒二兩。別研如粉。寒水石三兩。別搗為末。上用生鐵銚子先鋪石末一半。後堆砒末
在上
子在
入
治瘧疾
治瘧冷病者。
夫經謂足厥陰肝瘧。在經則令人腰疼小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意欲
恐懼
陰之
蒼蒼
丸等
鱉甲丸(一名烏梅丸出千金方)治肝瘧色蒼蒼。顫掉氣喘。久不瘥者如死。或久熱勞。微動
鱉甲(去裙 醋浸炙) 蜀漆葉 烏梅(取肉炒) 常山(銼) 知母(焙各一兩半) 甘草(微炙) 細辛(去葉) 苦參 葳蕤(各十八銖) 香豉(一合微炒) 石膏(二兩研)
烏梅丸(出聖惠方)治肝瘧久不瘥。
烏梅(取肉酒浸微炒) 常山(銼各一兩) 知母 犀角(鎊屑) 丹砂(別研) 龍骨(別研)升(醋炙) 鱉甲(去裙 酥炙黃一兩)
蜀漆丸(出聖惠方)治肝瘧顏色蒼蒼。顫掉氣喘。變成癆瘧。積年不瘥。
蜀漆 烏梅(取肉微炒) 常山(銼各半兩) 鱉甲(去裙 醋炙) 石膏(研各一兩)豉(一合) 甘草(銼微炒) 知母 苦參(銼) 麝香(細研) 桃仁(湯浸去皮尖炒各半兩)
知母湯(出聖惠方)治肝瘧上焦壅滯。心煩頭疼。寒熱不止。肌肉消瘦。不下食。
知母 地骨皮 升麻(各一兩) 鱉甲(同前) 犀角(鎊屑) 人參 麥門冬 柴胡(去苗)石
木香犀角丸 治肝瘧。
木香 犀角(鎊屑) 羚羊角(鎊屑各一兩半) 升麻 玄參(堅者) 豬苓(去皮滓炒) 檳榔(米飲下
三
烏梅飲 治肝瘧。小便不利如癃。
烏梅(取肉) 山梔子(各半兩) 知母(一兩) 芍藥 木通(銼) 生地黃 升麻(各二分)
大柴胡湯(出旅舍備要方)治瘧寒熱嘔逆。脈弦小緊。間日頻日。發作無時。及傷寒熱結在
柴胡(去苗八兩) 芍藥 黃芩(各三兩) 半夏(二兩半湯七次) 枳實(炒去瓤半兩) 大黃(服。 半夏(湯洗七次) 白茯苓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枳殼(去瓤炒) 桔梗(炒各一兩)
夫心瘧者。內經謂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是也。蓋心為神舍。
邪
外
甘草湯(出千金方)治心瘧不止。或止後熱不歇。乍來乍去。令人煩心。甚。欲飲清水。及
甘草(一兩) 蜀漆(三兩) 常山 鱉甲(各四兩) 石膏(五兩) 香豉(一合) 梔子烏梅(
柴胡栝蔞根湯(出衛生家寶方)治瘧而發渴者。
大黃丸(出聖惠方)治心瘧。發歇不定。
川大黃(半兩炙銼) 常山(一分) 香豉(四十九粒) 砒霜(細研一分) 鱉甲(酥炙) 麝香(每服
熊膽丸(出聖惠方)治心瘧。
砒霜(研半兩) 丹砂(研) 麝香(研) 雄黃(研) 熊膽(各一分)
麝香丸(出聖惠方)治心瘧。
麝香(一分) 金箔(三十片) 黃丹(一分炒令紫色) 朱砂(一兩) 砒霜(一分)
上細研令勻
一丸
常山丸(出聖惠方)治心疼瘧。
常山(別搗) 桃仁(取陳者去雙仁炒和皮搗各一兩) 鉛丹(八錢細研) 豉(一合
炒令可
碎攤
心酒
朱砂丸(出聖惠方)治心瘧。
光明砂(半兩研細) 常山(一兩) 杏仁(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
夫足太陰之經。脾之脈也。脾經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
則嘔
木香丸 治脾瘧。
木香 附子(炮去皮臍) 大黃(銼炒)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 人參(各一兩) 芍藥 桂
(去粗
各半兩)
陳
三。
一
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心脹腹滿一切風勞冷氣。臍下刺痛。口吐清水白沫。醋心。 癖氣塊。
男子腎臟風毒攻刺四體。及陽毒腳氣。目昏頭痛。心間嘔逆。及兩脅堅滿不消。臥時橘皮湯
下三十丸。以利為度。此後每夜二十丸。女人血利下血痛刺。積年血塊。胃口逆。手足心煩
熱。不思飲食。薑湯下三十丸。取利。每夜更服二十丸。小兒五歲以上。脾氣腸胃氣喘。空心溫湯下五七丸。小者減丸數服。凡胸腹飽悶不消。脾泄不止。臨臥溫酒下。取利。食毒癰
疽發背。山嵐瘴氣。頭痛背縛拘緊。便宜服之。快利為度。人常服此藥。可以不染瘴疾。凡
瘴氣皆因脾胃實熱所致。常以涼藥解隔上壅熱。並以此藥通利稱善。此丸本治嵐瘴及溫瘧大
效。李敦裕以此方刻石於大庾嶺。得效者不可勝數。昔人嘗有擁兵過漳者。軍人皆感瘧。用
此治之。應時患愈。江南時值歲發溫瘧。以此藥服之其效如神。皆以得快利為度。又記。凡
久瘧服藥訖。乃灸氣海百壯。又灸中脘三十壯尤善。又加肉豆蔻六枚去根止瀉方用。
青蒿湯 治脾瘧。寒熱善嘔多汗。
青蒿 附子(炮裂去皮臍) 桂(去粗皮)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 甘草(炙) 陳橘皮(湯浸去半兩)藿香
知母丸 治瘧疾。脾寒。
知母 貝母 草果 甘草 鱉甲(酥浸九炙) 常山(用淡豆豉一合米泔一升同煎乾下
除桂建中湯
黃 (兩半) 白芍藥(一兩) 甘草(二錢半)
常山丸(出經效濟世方)治脾瘧由熱氣內傷不泄。故脾瘧。令人病腸中熱痛外寒。腸中轉鳴
常山(一兩銼) 甘草(半兩銼炒微赤) 知母(一兩) 豉(一合) 麝香(一分細研) 鱉甲(一
人參飲 治脾瘧。
人參 甘草(炙各一分) 陳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烏梅(五枚去核焙) 草豆蔻(七枚去皮)
檳榔湯 治脾瘧寒熱。
檳榔(銼)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前胡 白朮 菝 (各一兩)
橘皮散 治脾瘧。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常山 干漆(炒出煙) 桂(去粗皮各三分) 牡蠣(燒赤一分)
硫黃丸 治脾瘧。無問遠近。
阿魏(研) 安息香(入胡桃瓤研) 萊菔子(炒各三錢) 蕪荑仁(炒研為末三分)
常山丸 治脾熱為瘧。或不渴。熱氣內傷不瀉。令人病寒。腹中痛。腸中鳴。汗出。
常山(三兩) 甘草(半兩) 知母 鱉甲(各一兩)
辰砂丸(出宣明論)治一切脾胃虛熱。瘧不止者。
信砒 甘草(各一錢) 朱砂(二錢) 大豆(四十九粒)
濃朴餳 治脾瘧。不思飲食。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三兩) 半夏(為末薑汁焙乾一兩) 陳橘皮(湯洗去白焙二兩)
薑橘散(一名十棗湯出傳信適用方)治脾寒及諸瘧。
上真橘皮不拘多少。去白細切曝微乾。以生薑自然汁浸過。陳皮一指許。銀器內重湯煮乾焙 於發日先一時辰服之。不過兩服而止。後再一服。不拘老少孕婦皆可用服。
草果平胃散(出危氏方)治脾虛作瘧。不問寒熱先後。飲食不進。
以生料平胃散四兩。加入草果、大腹皮、檳榔、青皮各二兩。銼碎相和勻。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空心多服取效。
半夏散 治脾瘧。草果飲 治脾寒。
草果 常山 檳榔 甘草(少許) 黑豆(各等分)
火丹 治脾寒
淡豉(二兩) 人言(二錢) 雄黃(五錢) 朱砂(三錢)
吳茱萸湯(出楊子建護命方)治脾寒發瘧。非時發作。肌肉黃瘦。食減腸泄。腹痛大腑不調
吳茱萸(煉洗焙炒乾) 芎 鱉甲(去裙 酥炙) 防風 人參 蒼朮(米泔浸一宿切焙) 藿 水一盞。生薑二片
柴胡濃朴湯 治脾寒。
柴胡 濃朴 青皮 陳皮 常山 草果 烏梅 甘草 縮砂 檳榔(各等分)
良薑丸(出朱氏集驗方)
醒脾治瘧。
良薑(二兩)
夫肺瘧者。內經謂令人心寒。寒甚則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刺手太陰陽明是也。蓋
心肺
人參丸 治肺瘧。心寒熱善驚。如有所見。
人參 鱉甲(同前) 桃仁(去皮尖雙仁研) 恆山 甘草(炙銼) 肉蓯蓉(酒浸切焙) 升麻(研一兩)
丹
米飲下
麥門冬湯 治肺瘧。及補心氣。
麥門冬(去心一兩半) 升麻 知母(銼焙) 甘草(炙銼) 鱉甲(醋炙去裙 ) 柴胡(去苗)
根(銼)
薑三片煎八分
烏梅丸 治肺瘧。
烏梅肉(炒) 恆山 鱉甲(去裙 醋炙) 人參 知母(焙) 肉蓯蓉(酒浸切焙) 桃仁(去
未
發三服
丹砂丸 治肺瘧。心神驚悸。
丹砂(別銼) 阿魏(醋化去沙石面和作餅炙) 麝香(各一分) 鉛丹(研一分)
二丹丸 治肺瘧。
丹砂(別研) 鉛丹(別研) 甘草(炙銼) 當歸(各半兩) 恆山(三分)
杏仁丸 治肺瘧。
杏仁(四十枚湯浸去皮雙仁炒黃色) 恆山(三分) 丹砂(別研半兩) 甘草(生銼一分)
秫米湯(一名恆山湯出千金方)治肺瘧。心寒甚即發熱。熱即驚。如有所見。
恆山(一兩半) 秫米(一分) 甘草(炙銼半兩)
黃連湯 治肺瘧。心虛。
黃連(去鬚一兩半) 當歸(切焙一兩) 乾薑(炮半兩)
內經謂足少陰腎瘧。在經則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
在
中。
特以藏氣機關不利。故為此証也。
烏梅丸(出聖惠方)治腎瘧。腰髀痛。手足寒。食少無力。
烏梅肉(一兩微炒)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 虎頭骨(二兩塗酥炙令黃)人參(一 炒微黃) 附子 蓯蓉(
烏梅丸(出聖惠方)治腎瘧。令人洒然腰脊痛。大便難。目 手足寒。及瘧久不瘥者。
烏梅肉(炒一兩半) 恆山(銼三分) 豉(一合炒) 虎頭骨(酥炙半兩) 麝香(研一錢)桃仁 焙一分) 桂 知母
蓯蓉丸 治腎瘧。
肉蓯蓉(酒浸焙半兩) 烏梅肉(炒半兩) 恆山(銼三分) 豉(炒三分) 升麻(半兩) 桃仁(如梧桐
人參湯 治足少陰瘧。嘔吐寒熱。
人參 恆山(銼各半兩) 甘草(生銼三分) 燈心(五十莖) 茶末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
恆山湯(出千金方)治腎熱發為瘧。令人淒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 然。身掉不
恆山(三兩) 烏梅(三七枚) 竹葉(切一升) 香豉(八分) 蔥白(一握)
天雄丸(出聖惠方)治腎瘧。無問新久。發作無時。神效。
天雄(炮裂去皮臍兩半一方作生用) 鉛丹(研三分) 人參(三分)
半夏散 治足少陰瘧。嘔吐。
半夏(湯洗去滑為末生薑汁和作餅曝乾再為末) 阿魏(細研各一兩)
半夏散 治足少陰瘧。嘔吐。
半夏(湯洗去滑生薑汁製焙) 乾薑(炮各半兩) 綠礬(研一錢)
足少陽瘧之狀。內經謂令人身體解 。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
汗
然。
升麻湯 治足少陽瘧。身體解 。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
恆山(一兩半) 升麻 鱉甲(醋炙去裙 ) 淡竹葉(各一兩) 犀角屑 麥門冬(去心焙)知
黃連丸 治足少陽瘧。清膽。
黃連(去鬚一兩) 甘草(炙銼半兩) 龍膽(去苗) 鉛霜(研) 定粉(研) 人中白(各三分)
犀角湯 治足少陽瘧。解 。熱多汗出。
犀角(鎊) 甘草(炙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焙) 升麻 知母 鱉甲(醋炙去裙各一兩半) 石膏(碎研二兩)
蘆根湯 治足少陰瘧。熱多汗出。及溫瘧熱後寒戰。骨節酸痛口渴。
生蘆根(銼三兩) 麥門冬(去心焙) 升麻 葛根(各一兩半) 梔子仁(一兩) 石膏(研二兩)
早
柴胡湯 治足少陽瘧。熱多汗出。
柴胡(去苗) 秦艽(去苗土) 麥門冬(去心焙) 蘆根 淡竹葉(各一兩)
犀角丸 治少陽身體解 。或寒熱。心惕惕然汗出。
犀角屑(一分) 恆山(一兩) 蜀漆葉(半兩) 豉(炒一合)
足太陽瘧之狀。內經謂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 然。熱上汗
已。
先寒
柴胡湯 治足太陽瘧寒熱。
柴胡(去苗) 恆山(銼) 鱉甲(去裙 醋炙黃) 知母(焙) 青蒿(乾者) 甘草(炙銼)枳
酒煎飲 治足太陽瘧。腰痛頭重。寒熱互作。
常山(一兩) 鱉甲(去裙 醋炙令黃色一兩) 知母(三分) 白頭翁(三分) 桂(去粗皮 半 胡(去苗三分)
柴胡桂薑湯 治足太陽瘧。腰痛頭重。寒多熱少。
牡蠣湯 治足太陽瘧。
麻黃黃芩湯(出濟生拔粹方)治足太陽瘧夜發盡瘥。
麻黃(去根節) 黃芩(去心) 甘草(炙各半兩) 桂(二錢五分)
夫足陽明胃瘧。在經則令人先寒。洒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
當
血
於
方
順氣湯 治足陽明胃瘧。支滿腹大。
濃朴(去粗皮薑汁製) 陳橘皮(去皮白焙) 白朮 半夏(湯浸七次焙各一兩) 乾薑(炮)柴
清脾湯(出醫方集成)治胃瘧。發作有時。先覺伸欠乃作。時寒栗鼓頷振頤。中外皆寒。腰
嘔。因食傷脾。停
。或但熱不寒。或但寒
濃朴(四兩薑汁製炒) 烏梅(去仁) 半夏(浸去滑) 青皮 良薑(各二兩) 草果(去皮一兩)
紅丸子(出直指方)治食瘧。氣滯腹脹。
京三棱(水浸軟切片) 蓬莪朮(煨)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各五兩) 胡椒 乾薑(炮
正氣湯(出衛生寶鑒方)治胃瘧不食。肢滿腹脹。時作寒熱。
藿香葉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 半夏(為末生薑汁作嚼曝乾)甘草(
枳殼湯 治胃瘧。心腹脹滿不食。
枳殼(去瓤面炒三兩)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 人參 白朮 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
藜蘆丸(出千金方)治五臟並有瘧疾。而六腑則無。獨胃腑有之。胃腑瘧者令旦病也。善飢
藜蘆 恆山 皂莢 牛膝(各一兩)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紅丸子(出醫方集成)專治食瘧。
蓬朮 京三棱(醋炙各二兩) 胡椒(二兩) 青皮(炒香二兩) 阿魏(一分醋化)
濃朴湯 治足陽明胃瘧。寒熱汗出。食則支滿腹脹。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二兩) 白朮 陳皮(浸去白焙各一兩) 甘草 桂(去粗皮各半兩)
上
人參蜀椒湯 治胃瘧腹滿。
人參(半兩) 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一分) 阿魏(面和餅炙三分) 乾薑(炮一兩)
恆山橘皮散 治胃瘧。脹滿不食。蒜薑酒 治胃瘧。飢不能食。
獨窠蒜(一顆) 生薑(一分)
阿魏酒 治胃瘧
夫寒瘧之狀。內經所謂先寒後熱。病以時作。是也。蓋傷暑汗出。腠理開發。因遇夏氣。 淒 栗
五積散(出直指方)治感寒發瘧。初作。以此解散。
蒼朮(炒三兩) 北梗(一兩) 麻黃(去根) 枳殼(製) 陳皮(各六錢) 乾薑 濃朴(製各四
散。每服
恆山丸(出聖惠方)治寒瘧。陽虛陰盛。內外俱寒。四肢顫掉。
恆山(半兩) 野狸頭骨(一分) 虎頭骨(一分) 猢猻頭骨(一分) 天靈蓋(一分) 綠豆末(香(一分)阿
朱砂丸(出聖惠方)治寒瘧。但寒不熱。四肢鼓顫不止。
朱砂(一分細研) 麝香(半分細研) 砒霜(一分細研) 恆山(一分銼) 虎頭骨(一分塗酥炙 阿魏(一分
吳茱萸湯(出續易簡方)治寒瘧先寒後熱。頭疼不可忍。熱極即汗出。煩渴相次。便醒。宜
吳茱萸(湯浸焙炒一兩) 羌活(去蘆頭半兩) 甘草(炙銼) 乾薑(炮) 半夏(湯洗七次焙)一分)
養胃東加桂(出直指方)治感發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頭痛腰酸。胸滿呃逆。身體疼痛。
濃朴(製) 蒼朮(炒二兩) 半夏(製二兩) 人參 茯苓 草果 藿香(各半兩) 橘紅(三分)
雄黃丸(出聖惠方)治寒瘧不止。
雄黃(一分) 硫黃(一分) 朱砂(一分) 麝香(半分) 阿魏(半分) 桂(一分末) 乾薑(一
草豆蔻飲(出聖濟總錄)治寒瘧。
草豆蔻(去皮) 高良薑(半分) 恆山 青皮(湯浸去白焙) 陳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分)生薑
正氣散(出醫方大成)退寒瘧。止胃寒。進飲食。
藿香(四兩) 草果(四兩) 半夏 陳皮 濃朴 縮砂 甘草(各一兩)
安息香丸(出聖惠方)治寒瘧。手足鼓顫。心寒面青。
朱砂(細研) 虎頭骨 猢猻頭骨 砒霜 天靈蓋 阿魏 安息香(各半兩)
檳榔湯(出聖濟總錄)治寒瘧。
檳榔(銼) 桂(去粗皮) 恆山 陳皮(湯浸去白炒) 甘草(炙銼各半分)
神效方(出聖惠方)治寒瘧。
砒霜(一兩酸漿一碗於日未出時慢火熬如稀糊便入藥) 朱砂(細研) 白芥子 阿魏(各一錢)
分利元散(出醫方集成)治體虛之人患瘧。寒多。不可服截藥者。
川烏 附子(各一兩) 南星(二兩) 木香(五錢別銼臨時入)
白芥子丸(出聖惠方)治寒瘧。手足鼓顫。心寒面青。
白芥子 朱砂(細研) 阿魏 恆山(各等分)
阿魏丸(出聖惠方)治寒瘧。
砒霜 朱砂 阿魏 麝香(各一分)
豬膽膏(一名二薑散出朱氏集驗方)治脾胃虛弱。遂成瘧疾。寒多熱少。大概寒發於膽。豬
仍治秋深寒瘧。
乾薑(炮一兩) 良薑(切小塊麻油炒乾一兩一方各二兩半炒半生不用麻油炒)
果附湯(出醫方集成)治氣虛脾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或單寒者。或大便澀。小
草果仁 附子(炮去皮臍)
七棗湯(一名烏頭七棗湯)治瘧及久瘧但寒。並脾寒發瘧。
用川烏一只熱多寒少者湯泡七次。寒多熱少者火炮七次。切去皮焙乾。分二服。水一碗半。 枚炮 附
散其熱性。服之必效。經驗方陳氏云。林侍郎謙之。常以此藥授人。余家服屢有效。
生熟附子湯 分利陰陽。止發熱寒。治瘧疾欲作。胸痞痰嘔。頭眩顫掉。
用附子二枚。一生去皮。一鹽湯浸去皮炮。各取二錢。加沉香木香少許。水一盞。薑七片、
鱉甲散 治寒瘧、癆瘧。
取鱉甲不拘多少。醋炙黃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臨臥時各一服。治癆瘧。塗
鱉甲湯 治瘧寒多。
鱉甲(湯浸刮令淨醋炙) 常山 柴胡 桂(去皮各一兩) 白朮(一兩) 牡蠣(半兩火煨赤)
溫脾飲 治寒瘧。兼脾久濕。上焦噎塞不通。止渴進飲食。
真陳橘皮(五個去瓤) 烏梅(十個) 人參(一分) 大棗子(二十個) 甘草(五寸) 草果 子(煎
一
蒜丹 寒瘧手足鼓顫。心寒面青。宜用此方。
獨蒜(一枚) 黃丹(半兩)
烏頭丸 先寒後熱者。名之為寒瘧。故寒而不熱。面色黑者。名為厥瘧。先寒後熱。熱少寒 瘥。莫服湯。
草烏頭(削去皮) 用沸湯炮一十四度。以盞蓋之。薄切焙乾。為末。稀糊和丸。如桐子大。瘧只
蒜丸子 治寒多熱少。
良薑 濃朴 附子(各三錢)
夫溫瘧與寒瘧安分。溫瘧得之冬中於風寒。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
不能
於腎
虛則發。
風
傷
麻黃湯 治溫瘧初發身熱頭疼。不可忍。臨醒時即寒栗戰動不定。逡巡便醒。宜服此方。須
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 羌活(去蘆頭) 牡丹(去心) 獨活(去蘆頭) 梔子 (去心)柴胡 母(焙)
黃
未
發
是
常山丸 療溫瘧。
常山 烏梅肉(熬) 豉 天靈蓋(炒各六分) 知母 朱砂 蜀漆 大黃(各四分)
常山湯 療溫瘧。潮熱羸瘦。欲成骨蒸。
常山(三兩) 車前葉(一握) 甘草(二兩炙) 獼猴骨(三兩炙) 天靈蓋(一兩燒作灰末) 烏
知母鱉甲湯 療溫瘧。壯熱。不能食。
知母 鱉甲(炙) 地骨皮(各三兩) 竹葉(切一升) 石膏(四兩碎) 常山(二兩)
麻黃飲子 治溫瘧。煩悶。
麻黃(一兩去根節) 牡蠣粉(一兩) 蜀漆(半兩) 甘草(半兩) 犀角屑(半兩)知母(半兩)
桂枝芍藥湯 治瘧寒熱大作。不論先後。此太陽陽明合病也。經曰熱勝而動也。發熱則必汗也。
桂枝(三錢) 黃 知母 石膏 芍藥(各一兩)
松羅湯 治溫瘧熱渴。體痛。
松羅(半兩) 烏梅肉(炒) 梔子(去皮各半兩) 升麻(三分) 鱉甲(去裙 醋浸炙黃半兩)
常山湯 治溫瘧。
常山(銼半兩) 鱉甲(去裙 醋浸炙黃) 甘草(生銼炙各一兩) 車前草(一握切成片子
三 滓。溫服。
竹葉恆山湯 治溫瘧。壯熱微寒。溫瘧之候也。壯熱後如覺微寒。或戰。瘧作時手足冷。少
淡竹葉(一握) 恆山(三兩切) 小麥(一升)
恆山飲(出聖惠方)治溫瘧。煩悶。
恆山(半兩) 甘草(半兩生用) 冬瓜汁(一升或生者煎汁亦可)
治溫瘧方
用牡蠣和杜仲為末。蜜丸。每服三十丸。溫水下。又方。取當歸煮飲汁。
夫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則腠理開。開則邪入而病作。當其時。陰陽相並。隨其所勝。
朱砂丸(出聖惠方)治瘧。 寒熱發作不定。體瘦不能食。
朱砂(一分細研) 麝香(一分細研) 恆山(銼) 川升麻 苦參(銼) 猢猻腦蓋(炙微黃)鱉 車軸垢 木香 白朮 川大黃(銼微炒) 地骨皮(各半兩) 巴豆(三分去皮心熬黃別研如膏紙裹壓去油)
虎頭骨散(出聖惠方)治瘧發作無時。寒熱不定。
虎頭骨(一兩塗酥炙黃) 牡蠣(三分炒轉色) 地骨皮(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鱉甲(一兩 錢。水一盞。
天靈蓋丸(出聖惠方)治瘧發作無時。經久不瘥。
天靈蓋(一兩) 虎頭骨(一兩) 猢猻頭骨(一兩) 朱砂(一分研細) 雄黃(一分研細)麝香(一分研) 綠豆粉(一分) 砒霜(一兩細研)
狐膽丸(出聖惠方)治瘧寒熱。發作無時。
砒霜 朱砂(各半兩) 麝香 阿魏(各一分) 狐膽(一枚) 黃丹 綠豆粉(各一分)
桃奴丸(出聖惠方)治瘧發作無時節。
猢猻頭骨(一兩生用) 巴豆(一分去皮) 砒霜(一分細研) 野杖人花(一分) 桃奴(向陽枝 令
患人
虎睛丸(出聖惠方)治瘧發無時不定。寒熱甚者。
虎睛(一枚生搗細末) 臘月豬血(少許) 朱砂(一分研) 阿魏(一分細末)
砒霜丸(出聖惠方)治瘧發作無時。不定寒熱。
砒霜(一兩) 阿魏(一分) 雄黃(三分) 朱砂(一分並細研)
靈砂丹(出聖惠方)治瘧發作無時。經久不瘥。
朱砂(半分) 麝香(二錢) 蝙蝠糞(五十頭)
必效方(出聖惠方)治瘧無問新久。發無時。
黃丹(四兩) 面塵(一兩)
百瘥方(出聖惠方)治瘧無問新久。發作無時。
恆山(一兩末) 草(一握去兩頭)
又方(出聖惠方)
恆山湯(出肘後方)治瘧。發作無時。心下煩悶。
恆山(二兩) 甘草(炙一兩半) 豉(五合綿裹)
大效五丁飲子(出海上方)治瘧發作重者。
白豆蔻(五個每個分作五塊) 生薑(切如皂子大作二十五塊) 京棗(五個每個分五塊)半夏
藥餛飩(出衛生方)
良薑 吳茱萸 胡椒(各一分)
夫傳言。瘴者山川癘毒之氣。又云。江山霧氣多瘴。蓋以其氣郁蒸而然也。諸家方論。
治瘴
以
氣而陰
東
陰
冬
土
而郁毒之氣尤甚。故當是時。瘴疾大作。不論老壯。或因飢飽過傷。或
或涉溪澗。但呼吸斯氣。皆成瘴疾。其狀頭疼體痛。胸膈煩滿。寒熱思食。發渴引飲。或身黃腫脹。眉須脫落。是皆毒癘郁蒸所致。夫生人宜無所受。且日食檳榔。蓋檳榔之為性。破堅毒除蘊積故耳。治法次以丹砂上正其陽。陰陽氣正。中滿自消。然後以檳榔解其餘蘊。瘴致。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嶺南率稱為瘴。江北總號為瘧。此由
病。然南方溫毒此病尤甚。原其所歸。大略有四。一山溪毒氣。二風
四發以熱毒。在此之中。熱毒最重。故所用藥物。須審病源。患瘧瘴
死不旋踵。所以然者。瘴體先虛。虛不宜痢。又瘴宜冷差。痢宜溫
益痢。大率如此。不可不慎。非但宜藥療。亦須宜將息取適。若能
痢。溫而斷瘧。最為妙也。如不然。先須斷痢。然後療瘴。瘴緩痢
又服瘴藥皆在發前。必須平旦空腹。服藥之後。勿洗手面漱口。勿
既過發時久。小進糜粥。如此將療。無不即斷。又當發熱之時。
若心下冷結。更是難療。得瘧之後。複生症癖。亦有即發氣者
取其得吐彌善。水煮豉研犀汁與服。兼時進生葛根汁。其人
和飲之。並燒豬糞作黃龍湯亦善。各可服三二升。又搗一大
服此俱效。其鼠並頭皮五臟等全搗。若汁少。著少許水和絞
大五補湯(出千金方)治時行後。變成瘴瘧。
桂心(三十銖) 遠志 桔梗 芎 (各三兩) 茯苓 乾地黃 芍藥 人參 白朮 當歸 黃 夏 麥門冬
一夜令盡。
白薇湯 治瘴瘧。經百日或一年者。
白薇 蜀漆葉(各半兩) 常山(一兩) 知母(切焙半兩) 大黃(生一兩) 鱉甲(去裙醋顆者三枚切)
白朮丸 治瘴瘧。
白朮 丹砂(研) 麝香(研) 丁香 訶黎勒皮 安息香(入胡桃仁同研) 檀香 蓽茇 犀角
治山瘴瘧。寒熱頭疼方。(出聖惠方)
恆山(半兩) 烏梅肉(七枚微炒) 豉心(半兩) 桃枝(一枝) 柳枝(半兩) 鱉甲(半兩塗醋 糞(二十七枚
服。良
麝香散 治瘴瘧。
麝香(研一錢) 鱉甲(去裙 醋炙黃半兩) 丹砂(研二分) 甘草(炙半分) 大黃(炒三分)
木香丸(出直指方)治瘴。
檳榔(雞心者)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木香 人參 附子(大者炮製去皮臍)濃朴((炮) 甘草(炙 肉豆蔻(六枚去殼) 脹 肢
下血刺痛。積年血塊。手足心煩熱。不思飲食。生薑湯下三十丸。取利。小兒五歲以上。疳氣腹脹氣喘。燈心溫湯下五七丸。小者減丸數。凡胸腹飽悶不消。脾泄不止。臨臥溫酒下。取利。食毒癰疽發背。嵐瘴氣。才覺頭痛背膊拘急。即便宜服之。快利為度。常服可以不染瘴疾。凡瘴疾皆因脾胃實熱所致。常以涼藥解膈上壅熱。並以此藥通利彌善。此藥本治嵐瘴。及瘟瘧大效。以快利為度。
菖蒲散 治瘴氣。久治不瘥者。
菖蒲(乾者) 白朮(銼炒) 蒼朮(銼焙) 梔子仁 荊芥穗 芎 (各一兩) 甘草(炙銼)
乾
湯調下二
十補丸 治瘴氣虛弱。面色萎黃。不思飲食。或困或醒。心腹脹滿。痞氣耳鳴。補元氣。
巴戟(去心) 肉蓯蓉(酒浸切焙) 白朮(米泔浸一宿切焙) 五加皮(銼炒) 石斛(去根各一 三兩)
茵陳蒿丸(出聖惠方)治瘴疫時氣。溫黃。若嶺表行。此藥常帶隨身。
茵陳蒿(四兩) 大黃(五兩) 豉(五合熬) 恆山 梔子仁(熬) 芒硝(研) 杏仁(去皮尖雙
末。
煉
不吐
欲發
露宿湯
恆山(炒一兩) 秦艽(去苗土) 梔子仁(各半兩)
卻毒散(出十便良方)治山嵐瘴氣。有黑霧起處。急服。
麻黃(去根節) 蜀椒(去目並合口炒出汗各一兩) 烏頭(炮去皮臍) 白朮(各半兩) 防風(溫酒調下
... 木
... 多
... 上
... 痢
烏梅湯 治瘴氣。
烏梅(銼焙一斤) 半夏(半斤生薑絞汁浸二宿焙乾) 桂(去粗皮一兩) 馬鞭草(焙半斤) 荊 五片
煎
丹砂丸 治山嵐氣。安心臟。
丹砂(研半兩) 阿魏(一分米泔浸令軟研以醋為糊用) 白朮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當歸
秦艽湯 治山嵐瘴氣如瘧。
秦艽(去苗土) 柴胡(去苗各半兩) 恆山(二分) 烏梅肉(三枚) 糯米(一撮)
常山飲 治山嵐瘴。面黃力劣。寒熱往來。心胸煩悶。
常山(二兩) 干漆(炒煙出三兩) 甘草(炙銼一兩) 豉(生用一合)
豫固丸 治嶺南諸瘴。
丹砂 雄黃(各一兩井水飛過令乾) 鬼臼(半兩為末) 阿魏(一分用酒半升熬成膏)
香椿散 治瘴氣惡心。四肢疼痛。口吐酸水。不思飲食。憎寒壯熱。發過引飲。二廣七閩多瘴。又謂黃茅 謂之黑腳瘴。蝦蟆
香椿嫩葉(酒浸焙三兩) 甘草(炙) 南壁土(向日者) 臘茶(各一兩)
煮豆丸 治嵐瘴。
白朮 貫眾(去土) 蒼朮(去皮) 甘草(炙等分)
炒桃仁(出余居士選奇方)治山嵐氣。預辟瘴癘。
桃仁(一斤) 吳茱萸 青鹽(各四兩)
治山瘴瘧。乍寒乍熱。乍有乍無。(出聖惠方)
鯪鯉甲(十四枚微炙)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 ) 柴胡(一兩去苗) 恆山(二兩)
鯪鯉甲酒(出聖惠方)治山瘴瘧。南方山嶺瘴氣。令人寒熱。發作無時。萎黃腫滿。四肢痺
鯪鯉甲(炙五枚) 鱉甲(去裙 醋炙黃) 烏賊魚骨(去甲)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分)
常塗身體
常山酒
常山苗(一握無苗取根五兩代之) 獨顆蒜(七顆) 淡竹葉(二握) 豉(一合) 鱉甲(三兩炙)生蔥、
山瘴瘧酒(出鮑氏方)療乍寒乍熱。乍有乍無。及勞瘧發歇不定。久不瘥。
常山(三兩) 鱉甲(炙) 升麻 烏賊魚骨(去甲) 附子(各一兩)
治山瘴瘧。發作寒熱方。(出聖惠方)
恆山(三兩) 烏梅肉(三十枚) 甑帶(三寸) 真緋絹(三寸) 獨顆蒜(一枚)
糕角飲子(出聖惠方)治山瘴瘧。
米糕角(半兩九月九日者) 寒食飯(二百粒) 恆山(一兩銼) 豉(一百粒) 獨顆蒜(一枚)
保安湯 治山嵐瘴瘧。寒熱久不瘥。
常山(半兩) 青蒿 知母(各一兩)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半兩)
大黃湯 治患瘴熱實。兼吐痢者。
大黃 常山 升麻 甘草(炙各三兩)
觀音丸(出直指方)治暑毒瘴毒。
圓白半夏(生) 烏梅肉 母丁香 川巴豆(不去油各十枚)
常山散 治山瘴瘧。
常山(八分) 橘皮(六分) 牡蠣(四分熬) 桂心(二分)
常山丸(出肘後方)治瘴瘧。兼痢不止。
常山 黃連 豉〔各二(三)兩熬〕 附子(二兩炮)
砒霜丸 治嵐瘴寒瘧。兼解邪毒。
砒霜(一分) 澱花(二兩) 鐵砧上末(四兩淘淨)
草豆蔻飲(出十便良方)治山嵐瘴毒氣。令不著人。
草豆蔻(去皮) 高良薑 甘草(炙各半兩)
破塊丸 治受瘴。結成氣塊。腹中不能消散。服之效。
蓽茇(一兩) 大黃(一兩各生用)
磁石丸 治瘴。收陰。
以磁石三兩 醋淬一七遍。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新汲水咽下。臨
丹砂散 治瘴。正陽。
以丹砂三兩。水飛研細。每服半錢。溫蜜水調下。平旦一服。
檳榔湯 治瘴。解毒。
以檳榔三兩。生銼。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日午一服。凡欲服此藥隔夜先服磁石丸。勢盡
常山飲(一名七聖散出傳信適用方)治山嵐瘴瘧。寒熱往來。或二日一發。或三日一發。悉
常山(銼) 濃朴(去粗皮生薑自然汁炙熟各一兩) 草豆蔻(去皮) 肉豆蔻(去殼各一枚)烏
大正氣散(出三因方)治山嵐瘴氣。發作寒熱。遂成瘧疾。
附子(炮去皮臍) 濃朴(薑汁製) 桂心 甘草(炙) 乾薑(炮) 陳皮(各一兩)茱萸(半兩 七分。去滓
大效人參散(出經驗良方)治山嵐瘴瘧。不以久近。或寒或熱。或寒熱相兼。或連日間日。
人參(去蘆頭) 常山(銼) 青蒿(去根梗各等分)
丹砂丸 治療瘧瘴癘。
朱砂(光明者) 牛膝 常山(各等分)
恆山丸(出聖惠方)治山嵐瘴瘧。
恆山(一兩銼) 桃仁(六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別搗) 豉(一合炒乾)
常山酒 療瘴瘧及瘴氣。
常山(三兩細切) 蒜(七瓣)
地龍飲(出危氏方)治瘴瘧諸瘧。大燥煩熱。
生地龍(二條研細)
附子湯(出危氏方)治瘴瘧經久不瘥。正氣羸弱。身熱如火。極熱連日方醒。發時沉著枕簟
附子(二枚一枚生去皮臍一枚炮去皮臍鹽水浸各一兩)
治山瘴瘧不相染。除毒氣方。(出聖惠方)
蜀漆丸 療瘴瘧不瘥。
蜀漆 青木香 升麻 鱉甲(炙) 牡蠣 朱砂(研) 豬苓 香豉(各四兩) 常山 大黃(各
止。忌
木香丸 治諸瘴癘。及蠱毒瘧等。
木香(一分生) 升麻(三分) 鱉甲(去裙 醋炙黃) 甘草(炙各半兩) 玄參 豬苓(去黑
常山飲 治一切瘴瘧。
常山 秦艽(去苗) 甘草(炙銼) 麻黃(去根節) 烏頭(炮去皮臍銼)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砒霜丸 治山嵐瘴瘧。或入山早吸毒氣。令人寒熱如瘧。終日不已。頭疼痰逆。嘔吐不下食
砒霜 雄黃 丹砂 玳瑁(鎊) 藜蘆(炒) 椿葉(陰乾者各一兩) 阿魏(一兩半別研)
麻黃散 療瘴瘧。
麻黃(去節) 杏仁(去皮尖熬) 甘草(炙) 人參 鱉甲(各二兩炙)
赤小豆丸(出聖惠方)治山嵐瘴瘧。
赤小豆 鬼臼 丹砂(研) 雄黃(研) 阿魏(研各半兩) 鬼箭羽(各半兩)
白蜜湯(出聖惠方)療瘧瘴癘。
上取五六歲兒小便一升。內白蜜二匙。攪使相得。去白沫訖。即頓服。當大吐碧綠痰。然後
治山瘴瘧不相染。除毒氣方。(出聖惠方)
荷葉散 治山嵐瘴氣。痰滯嘔逆。時發寒熱。
乾荷葉(大者一片) 砒霜(研一分) 綠豆(半兩) 甘草(一分炙)
冷湯(出廣南衛生方)治瘴毒。內寒外熱。咽嗌間。煩躁不解。
甘草(三寸炙黃為細末) 人參(半錢為末) 黑附子(去皮臍末半錢) 淡竹葉(十四片)大棗
樂令黃耆湯(出廣南衛生方)治嶺南瘴毒。發寒發熱。熱多煩躁。引飲。大便不通。小便赤
黃 (洗炙) 人參(洗) 橘皮(湯浸去白) 當歸(洗) 桂心(削去無味者) 細辛(去葉)
薑附湯(出廣南衛生方)治瘴毒陰候。發熱或寒。煩燥手足冷。鼻尖涼。身體疼重。舌上苔
黑附子生去皮臍。每個分作四分。細切。每分用水一盞半。入炮黃 乾薑二錢。切作片
子同
附子理中湯(出廣南衛生方)治瘴毒內寒。自利煩渴。手足厥冷。發熱燥悶。嘔逆悶亂。
黑附子(炮去皮臍) 白朮 人參 乾薑(炮) 甘草(炙)
香朴飲子(出廣南衛生方)止寒熱瘴。
常山(酒浸一宿) 地榆(洗) 檳榔 橘皮(湯浸去白焙) 濃朴(薑製) 草果子
(和皮)
木香飲子(出廣南衛生方)止發熱瘴。
常山(酒浸一宿) 甘草(炙) 茴香(炒) 檳榔 木香
不換金散(出廣南衛生方)治寒熱瘴。
蒼朮(米泔浸一宿) 濃朴(去粗皮薑製) 半夏〔湯浸七次各一兩薑一(二)兩同搗爛焙乾〕每服二錢。水
五苓散(出廣南衛生方)
澤瀉(銼二兩半) 豬苓(去皮一兩半) 茯苓(去皮一兩半) 白朮(去蘆頭一兩半)桂 (去粗
黃耆建中湯(出廣南衛生方)
黃 (去蘆頭一兩) 桂(去粗皮一兩) 甘草(炙銼六錢半) 白芍藥(三兩洗去皮
炒)
大養脾丸(出廣南衛生方)
乾薑(炮二兩) 縮砂(去皮二兩) 茯苓(去皮一兩) 甘草(銼炙一兩半) 大麥 (炒一兩) 人參(去蘆頭一兩) 白朮(半兩)
治丈夫婦人患熱瘴。心中煩悶。炮躁飲水不已。昏迷至危者。一服立效。
生地黃根、生薄荷葉不以多少。淨洗。砂缽內搗爛。取自然汁入麝香少許。用新井花水調下
療嵐瘴氣入腎中。變發寒熱。心燥肺弱。
黃連(末) 生栝蔞 地黃 羊乳
濃朴散 理山嵐氣。脾胃痰毒。常宜服此方。
好濃朴(一斤半去皮以生薑一斤半取汁塗炙盡為度) 半夏(一斤湯洗過以粟米炒黃)
朱砂丸 治辟山嵐氣。安心臟。
朱砂(半兩顆塊者為上乳缽內研飛過) 人參 茯苓(各一兩) 阿魏(一分米醋浸令
半日
以軟
阿魏
並醋
先嚼
攻寒湯 複陽氣。逐寒邪。辟瘴疫。
高良薑 桂心(各一兩) 甘草(三兩)
濃朴湯 健脾胃。散風濕。止惡心腹痛。辟山嵐瘴氣。
濃朴(四兩製了者) 甘草(六兩) 乾薑(二兩) 陳皮(二兩)
仙朮湯 辟山嵐瘴氣。及晨朝暮夜。觸冒寒邪。
蒼朮(九兩) 棗(四枚) 乾薑(半兩) 杏仁(一兩半) 甘草(二兩三分) 鹽
(六兩)
如神鱉甲湯 治一切瘴瘧。
鱉甲(好醋炙透去裙 ) 常山 烏梅肉 桂心 柴胡(去苗) 知母(各一兩) 牡蠣(半兩
柴胡飲子 治嵐瘴。
柴胡 常山 青蒿 甘草 秦艽 人參 茯苓 枳殼(炒) 半夏(湯蕩七次)
沃雪湯 治山嵐瘴氣。
蒼朮(炮去粗皮) 甘草(鹽擦炙各二兩) 防風(細切) 白芍藥(去皮) 濃朴(去粗皮
必效散 治山嵐瘴瘧。
青橘皮(去白) 陳橘皮(去白) 常山 神曲 地龍(去土) 檳榔 栝蔞 甘草(炙)秦艽(犬、魚、腥、羊肉。
半夏草果散 治嵐瘴。及一切瘧疾。
半夏(七個湯泡七次每次百沸候湯冷用手搓去滑) 全青橘皮(四個) 棗子(五枚) 烏梅(五
草果七棗湯(出朱氏集驗方)治瘴瘧。
草果 常山 貝母 雞心檳榔 大棗 甘草 烏梅
七棗湯(出廣南衛生方)治老人虛人發熱。或寒熱瘴瘧。治天行瘧瘴。寒熱咳嗽。痰壅飛尸。喉閉瘡腫。(出本草)
治瘴瘧。(出本草)
治瘴瘧寒熱。邪氣泄痢。陰氣不足。能止渴。
以小豆花於豉中煮。五味調和。作羹食之。
治瘴瘧。(出本草)
治勞熱瘴瘧。(出本草)
治瘴瘧渾身熱連背項。(出本草)
治勞瘴甚佳。(出本草)
治瘴。(出本草)
治瘧瘴寒熱。(出本草)
治天行瘴瘧疫毒。(出本草)
治久瘴瘧。寒熱無時者。(出本草)
七物升麻丸(出本草)治瘴。
升麻 犀角 黃芩 朴硝 梔子 大黃(各二兩) 豉(二升微熬)
治瘴瘧
以千里芨煮。不拘時少服之。吐下。
萬靈丸 治瘴瘧
用川常山好者一兩。為細末。以水兩碗。沙糖一塊。如小胡桃大白沙蜜一匙。令同於砂石器 著鞋
夫癉瘧者。由肺系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沖。氣實而不能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
舒。
及之
而不
茵陳蒿湯(出聖濟總錄)治癉瘧。發作有時。但熱不寒。頭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腸秘熱。
茵陳蒿 山梔子(去皮) 柴胡(去苗) 黃芩(去黑心) 桔梗(炒) 牡丹皮(去心) 貝母(去 次去滑切焙) 羌活(去
青皮湯(出醫方集成)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乾。心
青皮(去白) 濃朴(薑製炒) 白朮 草果仁 柴胡(去蘆) 茯苓(去皮) 半夏(湯炮七次)
香豉飲(出聖惠方)治癉瘧。但熱不寒。嘔逆不下食。
豉(半合) 蔥白(七寸切) 常山(三分) 升麻(一兩) 鱉甲(醋炙令黃去裙 )知母(焙)
大青飲(出聖濟總錄)治癉瘧積熱。痰盛。寒少熱多。但熱不寒。煩躁引飲。
大青(一兩莖葉紫者是不紫者即是遠志不可用也如無真者以青黛代之) 大黃(醋炒) 赤芍藥
茵陳枳殼湯(出聖濟總錄)治癉瘧。上焦熱。身重目黃。
茵陳蒿(取葉) 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 桔梗(銼炒三分) 大黃(銼微炒) 甘草(炙令黃各
朱砂丸(出聖惠方)治癉瘧。發作不定。但熱不寒。
朱砂(研) 砒霜 馬牙硝 猢猻頭骨(末各一分) 麝香(一錢)
白虎加桂湯(出千金方)治癉瘧。陰氣孤絕。陽氣獨發 脈微。其候少氣煩滿。手足熱。欲
石膏(碎一兩六分) 知母(六錢) 甘草(炙二錢) 粳米(半合)
常山散(出聖惠方)治癉瘧發熱不止。及間日瘧。發作無時。
常山(銼一兩) 升麻(三分) 鱉甲(去裙 銼生用) 山梔子(去皮各半兩)
常山飲(出聖濟總錄)治癉瘧但熱不寒。煩渴不止。
常山(銼炒半兩) 甘草(銼炒一分) 烏梅(七枚捶碎去核焙) 青蒿(焙一分)
恆山飲子(出聖惠方)治癉瘧。但熱不寒。嘔逆不下食。
恆山 甘草(生用) 地骨皮(各一分) 生鐵一斤(打碎如棋子大)
治癉瘧發時大渴。寒不定方。(出聖惠方)
砒霜(半兩細研) 綠豆(半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麝香(一分細研)
十棗散(出楊氏家藏方)治但熱不寒。
穿山甲(用一兩) 乾棗(十枚)
又方(出聖惠方)
砒霜(一分細研) 甘草(半兩)
香薷飲(出醫方集成)治但熱不寒。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兼渴
香薷(二兩) 濃朴(一兩) 白扁豆(一兩半炒研) 甘草(炙一兩) 一方加黃連。
鬼哭散(出經驗良方)治癉瘧。但熱不寒。
上用黃丹 煉過。臨發蜜湯調下。稍能飲酒。用酒調下。
夫間日瘧者。此由邪氣與衛氣俱行於六腑。而有時相失。不相得。故邪氣內搏於五臟。
則道遠氣深。故其氣行遲。不能與衛氣皆出。是以間兩三日而作也。
烏梅丸(出聖惠方)治間日瘧。寒熱不止。
烏梅肉(一兩微炒) 桃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地骨皮 豉心(炒乾
各一兩)
各一兩) 天
漿
水下二十
雄黃丸(出聖惠方)治間日瘧。及每日發者。
雄黃(一兩細研) 臘月野狐肝(二兩) 阿魏(一分) 朱砂(半兩細研) 猢猻頭
骨(一兩)
天
紅豆大
糯米煮散(一名石膏飲)治間日瘧。
常山湯(一名常山酒)治間日瘧。先寒戰。後壯熱。
神聖丸(出聖濟總錄)治間日瘧。
黑豆(小者二十一粒水浸去皮) 砒霜(研一錢) 大棗(三枚煮去皮核)
治瘧或間日發。或夜發者。(出聖惠方)
恆山 竹葉(各三兩) 秫米(一百粒) 石膏(一兩)
常山酒(出聖濟總錄)治間日瘧。
常山(一兩) 蒜(獨頭者一顆去根莖橫切) 糯米 黑豆(各一百粒)
醇 湯(一名大黃湯出聖濟總錄)治間日瘧。及 瘧。積年不瘥者。
大黃(銼炒三分) 甘草(炙) 常山(各一分半)
又方(出聖惠方)
小麥(一合) 硫黃(一兩細研)
又方(出千金方)
先以羊肉 面餅飽食之。並進少酒。隨其量飲。如欣欣有酒氣。入密室裡。燃炭火濃覆取
又方(出千金方)
燒黑牛尾頭毛作灰。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出聖惠方) 治間日瘧。
川大黃(半兩銼研微炒)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恆山(三分) 桂心(一分)
痰瘧之狀。胸中不利。頭痛振寒。 栗而不能食。食即嘔。寒去則內外皆熱。寒熱更作。
心
前
感瘧病。則令人心下支滿。氣逆煩嘔也。
常山甘草飲(出聖濟總錄)治痰瘧寒熱。
常山 甘草(炙銼) 大黃(銼炒各一兩) 桑根白皮(銼一兩半) 烏梅(五枚去核)杏仁(湯
黑心半兩)
芎
半) 附子
兩半)
上
細辛湯(出聖惠方)治痰瘧吐膈。
細辛(去苗葉) 松蘿 犀角屑 甘草(各三分半) 常山 升麻(各一兩一分) 梔子仁 玄參
母
如爛
蜀漆丸(出聖濟總錄)治痰逆多時。久瘧不瘥。及面目四肢黃腫。
蜀漆葉 牡蠣(燒赤) 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大黃(生銼) 甘草(炙銼) 犀角屑(各三分)
半夏散(出續易簡方)治痰瘧發作有時。熱多寒少。如頭痛額角並胸前。肌肉動。食才
半夏(湯浸去滑為末生薑汁和作餅曝乾) 藿香(去梗) 羌活(去蘆頭) 芎 (各一分)
牽
石膏飲(出聖濟總錄)治一切痰瘧。
石膏(碎) 淡竹葉(各三兩) 常山 甘草(生銼) 烏梅(各二兩) 粳米(半合
一作糯米)
上
烏頭湯(出聖濟總錄)治痰瘧吐不出。
烏頭(炮裂去皮臍) 半夏(湯洗去滑焙) 桂(去粗皮) 芫花(醋炒) 常山(各半兩) 豉(炒
次再服。取吐為
防葵飲(出聖濟總錄)治痰瘧。寒熱溫疫。
防葵 鱉甲(醋炙去裙 ) 松蘿 甘草(生各半兩) 常山(三分)
豉心丸(出聖惠方)治痰瘧寒熱。心膈煩壅不利。
豉(微炒一合) 大黃(生用一兩半) 常山(三分) 升麻(半兩一作蜀漆) 附子(小者炮裂去
丸。
二陳湯(出直指方)治傷食。發瘧痰多。
陳皮 半夏(製各五兩) 白茯苓(三兩) 甘草(炙一兩)上銼散。每服三錢。薑五片烏梅
蒜丹丸(出直指方)治截瘧消痰。
虢丹( ) 穿山甲(熱灰中炮焦各一兩) 土朱(半兩)
胡粉丸(出聖濟總錄)治一切瘧。及吐一切痰疾。
胡粉(研) 砒霜(研) 寒水石( 研各一兩)
常山酒(出聖惠方)治痰實瘧。發歇不止。久不瘥。
常山(三分) 烏梅肉(生用) 甘草(生用各半兩)
升麻常山湯(出聖惠方)治痰瘧發作無時。寒熱不下食。
升麻(一兩) 常山(二兩) 蜀漆葉(一兩半)
半夏丸(出危氏方)治瘧。咳嗽痰盛。痞滿煩悶。咽膈不利。嘔吐惡心。神思昏憒。心忪面
半夏(十六兩湯洗去滑薑汁淹一宿) 白礬(八兩枯過)
治溫瘧痰盛寒熱。(出聖惠方)
常山(一兩) 香豉(二合炒乾)
又方(出仁存方)
青蒿(二兩) 黃丹(半兩)
冷附湯(一名七棗湯)治瘧疾。無過是痰實痞塞不通。脾胃弱虛。熱在上。停於胸膈。不得氣。屢用屢效。
松蘿丸(出聖惠方)治痰實瘧。發歇不止。
松蘿 常山(銼各半兩) 阿魏 蜀漆 大青 朱砂(研) 麝香(細研各一分)
治痰實瘧久不瘥。(出聖惠方)
木香(一兩) 恆山(三分銼) 松蘿(半兩) 赤小豆(半合) 砒霜(一分細研以醋五合煎令稠)
晚再服
松蘿湯(出聖惠方)治痰實瘧。每發不定時。或朝或暮。漸不能食。
松蘿 人參(去蘆頭) 常山 川升麻(各半兩) 竹葉(一百片)
烏梅湯(出聖惠方)治痰實瘧盛。久作寒熱。
烏梅肉(微炒) 常山(各半兩) 松蘿(三分) 鱉甲(生用) 川升麻(各一兩)
恆山散(出聖惠方)治痰實瘧。發歇寒熱不定。
恆山(半兩) 朱砂(半兩細研) 烏梅肉(半兩生用)
治痰瘧(出本草)以生熟湯熬鹽投中。飲之令吐出痰及宿食。
夫 瘧者。夏傷於暑。其病秋則寒甚。冬則寒輕。春則惡風。夏則多汗者。然其發作有時
破。
則寒
寒。
皮膚
水
也
氣
虎頭骨丸(出聖惠方)治 瘧久不瘥。
虎頭骨(二兩塗醋炙微黃) 朱砂(半兩細研) 恆山(半兩銼) 甘草(一兩半生銼)牡蠣(二
子(一兩炮製去
(三十枚
去雙
前以
知母飲子(出聖惠方)治 瘧。積年不瘥者。
知母(半兩)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 ) 恆山(銼各一兩) 烏梅肉(七枚微炒) 豉心(一
服半兩。
以童子
與不發
恆山丸(一名麻黃丸一名祛邪丸出千金方)治 瘧。
恆山 知母 甘草 大黃(各十八銖) 麻黃(一兩)
鱉甲漬酒(出千金方)治 瘧以時發。
鱉甲(醋炙半兩) 烏賊魚骨(去甲) 常山(各二兩) 附子(炮裂去尖臍) 甘草(銼各一兩)
若不
烏梅丸(出聖惠方)治 瘧。或發或歇。久不瘥。
烏梅肉(二七枚) 恆山(三兩末) 香豉(二兩)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四十九枚)
常山酒(出聖濟總錄)治 瘧先寒戰動。寒解壯熱。日發及間日發。
常山 淡竹葉(切洗一兩) 鱉甲(去裙 酥炙一分) 甘草(炙銼三分)
霜墨丸(出聖濟總錄)治 瘧。
砒霜(一錢) 墨 蓐草灰(各五分) 綠豆粉(一分)
丹砂丸(一名朱砂丸)治痰瘧、寒瘧、溫瘧、癉瘧悉治之。
振虎膏(出聖濟總錄)治 瘧。
胭脂 阿魏(各一大豆許同研)
七棗湯(一名冷附湯出醫方大成)治五臟氣虛。陰陽相勝作 瘧。不問寒熱先後。與夫獨作
附子(一枚炮裂以鹽水炮再炮如此七次去皮臍一方以水調陳壁土為糊炮浸七次)
治 瘧及邪熱。
上用冬葵子。陰乾為末。服之。
又方(出聖惠方)
恆山(半兩銼) 甘草(二兩生用) 川大黃(半兩) 桂心(半兩)
(附論)
久瘧者。瘧久不瘥。發汗吐下過甚。真氣虛。邪氣深沉以內薄。沖氣不應。故積歲月而難治
微汗
龍虎丹(出聖惠方)治瘧久不瘥。或止或發。繼月連年。諸藥無效者。
狗頭骨 鼠頭骨 牛頭骨 虎頭骨 兔頭骨 狸頭骨 龍角 猢猻 頭骨 馬頭骨 天靈蓋 研) 朱砂(中
指上。系
烏梅丸(出聖濟總錄)治諸瘧久不瘥。發動無節。日漸虛困羸瘦。
烏梅肉(微炒一兩半) 鱉甲(酒浸去裙 炙令黃色一兩) 天靈蓋(塗酥炙令黃色一兩)虎頭 蓉(去粗皮酒 豉(炒令黃
鱉甲丸(出聖濟總錄)治久瘧不瘥。
鱉甲(酒浸炙令黃色去裙 一兩) 虎頭骨(酒浸炙令黃色三分) 烏梅肉(炒令乾三分)麥門 兩) 升麻(三
驅瘧湯(出直指方)治諸瘧久瘧不瘥。
草果仁 青皮 陳皮 人參 茯苓 半夏(製) 濃朴(製) 蒼朮(炒) 雞心檳榔 白朮 甘
常山飲(出聖濟總錄)治一切瘧疾經久不瘥。
常山 鱉甲(去裙 醋炙各一兩) 白頭翁 知母(焙) 甘草(炙銼) 柴胡(去苗各三分)青
烏梅蓯蓉丸 一名烏梅丸 治瘧久不瘥。肉蓯蓉丸 治久瘧不瘥。羸瘦無力。寒熱不能飲食。
烏梅肉(微炒) 恆山(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 桂心(各一兩) 虎頭骨(一兩半塗酥炙令黃)蓯蓉(一兩酒下三十
鯪鯉甲酒(出聖濟總錄)治瘧久不瘥。
鯪鯉甲(酒浸炙令黃色半兩) 常山(三分) 鱉甲(去裙 醋浸炙黃半兩) 烏賊魚骨(去甲三合)蔥白(良
久
又方(出經驗良方)
草果(去皮膜七枚) 肥棗 烏梅(各五枚) 甘草(三寸) 大半夏(湯泡) 青皮(各四枚)
生
治久瘧方(出聖惠方)
狐糞 雄黃 阿魏 黃丹 朱砂 丁香(末各一兩) 麝香(一分)
又方(出聖惠方)
道人頭(一兩) 雄黃(三分細研) 砒霜(一分細研) 香豉(一合炒乾) 荷葉(七枚) 甘草(
鱉甲白朮散(出楊氏家藏方)治久瘧寒熱相等。汗多。腰脊重痛。
鱉甲(醋炙) 恆山(醋煮炙) 白芍 柴胡(各一兩) 白朮(二兩) 牡蠣(半兩
)
六物湯 治久瘧不已。寒少熱多。
嫩常山(二錢半) 柴胡 雞心檳榔 青皮(去白各三錢) 草果仁 甘草(炙各一錢半)
車前草湯 治久瘧日多。增寒壯熱不止。渴飲水。
車前草(半兩) 常山(細銼半兩) 升麻(半兩) 白粳米(半合) 豉(炒半兩) 甘草(生半兩)
更煎取
常山散 療患瘧經久者。不過五六服。
常山(三兩) 干漆(三兩熬煙盡) 牡蠣(一兩半熬) 桂心(二兩) 橘皮(二兩)杏仁(二兩去
服。
大效瘧丹 治久瘧疾。
雄黃(另研) 淡豆豉(後研和) 飛羅白面(各半兩) 乳香(二錢半另研) 黃丹(一兩炒黑色)
大。
朱砂
面東
日
於仲
交加飲子 治久瘧不已。山嵐瘴氣。及脾胃氣弱。陰陽勝複。發為 瘧。(一名生熟飲)
肉豆蔻(七個面裹燒) 草果(二枚一生一熟) 濃朴(二寸一半生一半熟生薑製過用)生薑(碗。銀石
未
以敵
事親
地骨皮湯 治久瘧不瘥。發不以時。或朝或夜。肌瘦食少。
地骨皮 升麻 犀角(鎊) 玄參(各三分) 常山(一兩細銼)
黃耆散 治久瘧。四肢虛汗不止。
黃耆(去苗細銼一兩) 牡蠣(燒研如粉一兩) 麻黃根(一兩) 知母(銼焙乾一兩)人參(一
松羅飲 治瘧久不瘥。發歇無時。漸至黃黑。枯瘁成癆。
松蘿(三分) 甘草(生半兩) 常山(細銼半兩) 竹葉(切半兩) 鱉甲(去裙醋浸炙令黃二
柴胡飲 治久瘧不瘥。將成骨蒸癆。寒熱無時。
柴胡(去苗半兩) 常山(三分) 甘草(生半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乾薑 (炮製一分)後再服
神功丸 治久瘧不瘥。惡寒壯熱。百節疼痛。面色黃瘦。
阿魏(研) 丹砂(研) 雄黃(研各一兩) 麝香(研一錢) 臘月狐肝(焙研二兩)
治久瘧
半夏(湯泡七次) 陳皮(舊者各半兩) 白茯苓(三錢) 甘草(一錢半) 旋複花(半兩)
常山散 治久瘧連綿積年不瘥。
常山 羚羊角(炙令黃) 烏梅肉(炙令燥各二兩) 黃芩(二兩) 甘草(一兩半炙)
治遠年勞瘧不瘥。(出聖惠方)
恆山(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 薄荷根(各半兩) 麝香(一錢細研) 阿魏(一分面裹煨 面熟
治瘧久不瘥。(出聖惠方)
蜘蛛(五枚大者去腳研為膏) 蛇蛻皮(一條全者燒灰) 蝙蝠(一枚炙微焦) 麝香(半兩細研)
又方(出聖惠方)治瘧久不瘥。或止或發。繼月連年。諸藥無效者。
川大黃(末一兩) 砒霜 綠豆粉 阿魏 麝香(各半兩)
又方(出聖惠方)治久瘧。
砒霜(半兩) 阿魏(一分)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朱砂(一分細研) 綠豆(二十八粒)
梔子湯(出千金方)治瘧經數年不瘥者。
梔子(十四枚) 秫米(十四粒或作粳米) 恆山(三兩) 車前葉(二七枚炙乾)
龍骨丸 治療久瘧不斷者。
龍骨(一兩) 常山(三兩) 大黃(二兩) 附子(二分炮)
治瘧累年不瘥者。(出聖惠方)
安息香 白芥子 道人頭(各一兩) 桃仁(二七枚)
虎睛丸(出聖惠方)治久瘧。
虎睛(一對生用) 狗膽汁(一枚) 天靈蓋(一分生用) 麝香(半分細研)
熊膽丸(出聖惠方)治久瘧
熊膽 五靈脂 恆山(銼) 野雞糞(雄者各半兩)
南斗散
常山 白芷 南星(煨)
雄黃散(出保命集)治久瘧不能食。胸中郁郁欲吐而不吐。此藥吐之。
雄黃 瓜蒂 赤小豆(各一錢)
治久瘧方。(出本事方)
粉霜 朱砂(各二錢) 綠豆粉(七錢)
久瘧丸 治瘧百方不瘥。宜服。
砒霜(一錢研) 乳香(半兩研) 半夏(湯洗七遍焙乾秤一兩)
又方(出聖惠方)治久瘧。
蝦蟆(大者一枚生用) 砒霜 黃丹(各一錢)
恆山丸(出聖惠方)治瘧疾積年者。不過兩服。新者一服。竇僉判自服有驗。
用恆山不拘多少。雞骨者。為細末。以雞子清一枚入蜜一匙許。於飯甑上蒸。或慢火熬熟和物一
黃連酒(出肘後方)治久瘧宜服。有熱當吐。有冷當下。三十年者。可治。
黃連(去鬚一兩銼) 常山(細銼一兩)
辰砂丸(出危氏方)瘧之為苦。異於諸疾。世人治之不過常山砒霜之類。發吐取涎而已。雖
辰砂(有牆壁光明者) 阿魏(真者各一兩)
又方
白茯苓 甘草(各三錢)
治多年瘧
用牡蠣驢脂和烏梅為丸。未發時服二三十丸。
又方
治久病瘧疾。連年不瘥。
用生牛膽一個。裝糯米滿。入麝香少許。陰乾。每服一十五粒。瘧疾陳皮湯送下。噎食
通草
斷瘧(出楊氏家藏)治久瘧不愈。
以五月五日蛤蟆晒乾。紙裹封。絳袋盛之。男左女右系臂上。勿令病者知。
又方(出楊氏家藏方)
神屋散(出海上名方)
露薑飲(出澹寮方)治脾胃聚痰。發寒熱。
上生薑四兩連皮搗爛。止用自然汁。約明日當發。隔夜安排。將紗片遮蓋。露一宿。五
更初
不知
以藥
以類
治久瘧痰瘧
用豬膏草。搗絞汁服。得吐出痰也。
祛瘧神應丸(出德生堂)治久瘧。及諸瘧疾。
用三姓人家寒食日食用乾面。每一家取一匙為細末。五月五日午時。采青蒿擂取自然汁。
和
與
藜蘆散(出保命集)治久瘧不能飲食。胸中郁郁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則已。
大藜蘆(末半錢)
蒼朮湯(出保命集)治秋深久瘧。胸中無物又無痰癖。腹高而食少。俗謂瘧氣入腹。
蒼朮(四兩) 草烏頭(一錢) 杏仁(三十個)
生熟飲子(出衛生家寶方)治久患瘧。一二服瘥。
烏梅(半炮半生) 濃朴(半生半薑製) 草果子(半炮半生) 甘草(半炙半生) 陳皮(半
生半
立效散(出鮑氏方)治久瘧。
硫黃 辰砂
碧霞丹(出經驗良方)專治遠年日久瘧疾。
東方甲乙木巴豆(取肉去油) 南方丙丁火官桂(去皮) 西方庚辛金白礬 北方壬癸
水青
黛
包
盤盛
日午
粒男左
未發取
朴附湯(出澹寮方)治久發虛瘧。寒熱。
大附子(生去皮用剪作骰子生薑自然汁炒乾) 川濃朴(去皮剪作骰子塊用生薑自然汁
三
浸三
重
秦艽散(出如宜方)治久瘧似成癆瘵。熱寒往來。
北柴胡 常山(各一兩) 秦艽 甘草(炙各半兩)
星星散(出如宜方)治已表解。寒熱不止。服前藥未效。合截。
半夏(製) 南星 常山 草果 陳皮(製) 濃朴(製) 檳榔 秦艽 柴胡 蒼朮
(製)
烏梅
發日雞鳴服。
服。如瘧無甚
果薑棗煎冷服
冷非乾薑、能下。通用
用以上二十
大安散 治久瘧不瘥。不拘寒熱多少。
鱉甲(一枚重二兩好醋煮一時辰令裙 自脫而出淨洗別以醋煮為粗末取半兩淨者) 大
草果
棗(五枚去核)
水五
至
蒼耳丸(出朱氏集驗方)治久瘧不瘥。
蒼耳草(子根莖皆可用)
治久瘧不瘥。(出本草)
治久瘧。(出本草)
用馬鞭草作煎。加糖酒服。
祛瘧餅子(出楊氏家藏方)治久新瘧疾。不問先寒後熱。先熱後寒。
砒霜(二錢半別研細放露下三宿) 白茯苓(去皮) 綠豆粉 石菖蒲 甘草(四味並生用
各一
切斷
(附論)
勞瘧者。以久瘧不瘥。氣血俱虛。病雖間歇。勞動則發。故謂之勞瘧。邪氣日深。真氣愈耗
烏梅丸(出聖惠方)治勞瘧。連年不瘥。
烏梅肉(微炒) 鱉甲(塗醋炙令黃色去裙 ) 虎頭骨(塗醋炙令黃) 恆山(銼) 肉蓯蓉(酒
連(去
須)
苓(去黑皮尖雙仁
熬
根
鱉甲煮散(出楊子建護命方)治勞瘧毛髮枯焦。寒熱不定。飲食減少。肌肉消瘦。面色青黑
鱉甲(去裙 醋炙半兩) 羌活(去蘆頭) 柴胡(去苗各一分) 黃耆 (銼半兩) 赤茯苓(去黑皮) 生乾地黃(焙) 木香(各一分) 牛膝(酒浸切焙) 天靈蓋(酥炙) 續斷 菟絲子(酒浸別搗各半兩) 芎 藿香葉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山茱萸(各一兩) 麝香
(研
一分) 獨活(去蘆頭一分)
烏梅丹砂丸(出聖濟總錄)治勞瘧瘴瘧。積年不瘥。
烏梅肉(半兩炒) 丹砂(研) 鱉甲(去裙 醋浸炙各半兩) 知母(焙) 常山(焙)石膏(碎) (炒一合)麥
阿魏丸(出聖濟總錄)治勞瘧久瘧。連延不瘥。
阿魏 麝香 雄黃 丹砂(四味並研各半分) 鼠骨 牛骨 虎骨 兔骨 龍骨 蛇骨 馬骨
烏梅丸(出千金方)治寒熱勞瘧。久不瘥。形體羸瘦。痰結胸膛。食飲減少。或因行遠。久
烏梅肉 豆豉(各一兩) 升麻 地骨皮 柴胡 鱉甲 恆山 前胡(各一兩) 肉蓯蓉 元參
煎細
茶下
烏梅五補丸(出聖濟總錄)治勞瘧累服藥不瘥。經年羸劣。狀如勞疾。
烏梅肉(熬三兩) 肉蓯蓉(去粗皮酒浸切焙) 黃耆 (焙銼) 桂(去粗皮各一兩) 生乾地黃(參 赤茯
蜀漆丸(出聖惠方)治勞瘧。並治積勞寒熱。發作有時似瘧者。及 瘧連年不瘥。
蜀漆 麥門冬 知母 白薇 地骨皮 升麻(各三十銖) 甘草 鱉甲 烏梅肉 葳蕤(各一
大。每服十丸
人參丸 治勞瘧。
烏梅丸(出聖惠方)治勞瘧及瘴鬼等瘧。悉治之。
烏梅(微炒) 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乾)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 各一兩) 恆山(銼)浸去皮尖雙仁麩
恆山飲子(出聖惠方)治勞瘧。四肢羸瘦。不思飲食。
恆山(三分) 烏梅肉(七枚微炒) 豉心(半兩) 桃枝(一握) 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
裙)尖雙仁麩炒黃)
朱砂丸(出聖惠方)治勞瘧發歇寒熱。體瘦四肢疼痛。或時煩渴。
砒霜(半兩) 朱砂 雄黃 阿魏 虎頭骨(塗酥炙黃) 蛇骨(酒浸炙微黃) 恆山(銼)猢猻
一日
夜作)
候五
帶之
露星飲(出仁存方)治久瘧成勞。
白茯苓 檳榔 恆山 秦艽 柴胡 黃芩 甘草 半夏 桂 白朮
大安散(出百一選方)治一切寒熱。久病則成勞瘵者。
烏梅(七枚) 棗子(七枚去核) 草果子(三枚去皮) 青皮(一錢) 陳皮(三錢)大甘草(三
四個湯浸七次)
豉心飲(出聖惠方)治勞瘧。發歇不常。日漸羸瘦。
豉心(五十粒) 甘草(生用一分) 鱉甲(去裙 醋浸炙黃) 柴胡(去苗各半兩) 梔子(去皮
鼠糞(炒
紅英丹(出聖惠方)治勞瘧。
雄黃(細研) 朱砂(細研) 硫黃(細研) 天雄(生用去皮臍) 丁香 虎頭骨(生用) 赤小豆
鱉甲散(出聖濟總錄)治勞瘧久作不已。日致憔悴。勢漸危困。
鱉甲(去裙 醋浸炙) 常山(銼) 蜀漆葉 烏賊魚骨(去甲) 附子(炮製去皮臍各半兩)
知
祛勞湯(一名柴胡散出聖濟總錄)治勞瘧經久不瘥。寒熱痿瘦。及瘴瘧氣。
柴胡(去苗) 常山(銼) 鱉甲(去裙 醋浸炙) 知母(切焙) 青蒿(乾者) 甘草(炙銼)枳
烏梅丸(出肘後方)治積年勞瘧不瘥。顏色羸瘦無力。
烏梅肉(炒) 甘草(炙銼) 升麻 人參 桂(去粗皮各半兩) 肉蓯蓉(酒浸切焙)桃仁(湯
仁再研勻。
煉
牡
桂參丸(出聖濟總錄)治勞瘧。
桂(去粗皮一兩) 肉蓯蓉(酒浸切焙半兩) 豉(微炒一合) 麝香(研一錢) 桃仁(酒浸去皮尖別研) 烏梅肉(炒) 常山(銼) 人參(各三分)
芎歸鱉甲散(出直指方)治表裡俱虛。真元未複。疾雖暫止。小勞複發。
當歸 川芎 白茯苓(去皮)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半夏(湯浸七次) 鱉甲(去裙炙
熱多
蜀漆湯(出聖惠方)治勞瘧。發歇不常。日漸羸瘦。
蜀漆 甘草(各半兩) 天靈蓋(一兩塗酥炙令黃) 生黑豆(一分) 桃仁(半兩湯浸去皮
尖別
分為三
秦艽酒(出聖濟總錄)治勞瘧。
秦艽(去苗土) 柴胡(去苗) 甘草(炙) 鱉甲(去裙 醋炙各半兩) 常山 蔥
白(各二兩)
柴胡枳殼湯(出聖濟總錄)治勞瘧久不瘥。 發熱。骨節痛。不下食。小便赤。漸瘦弱。
柴胡(去苗) 枳殼(去瓤麩炒) 升麻 麥門冬(去心焙) 甘草(炙銼) 鱉甲(醋浸炙令黃去
知母湯(出聖濟總錄)治勞瘧。熱多寒少。
知母(切焙) 常山(細切) 桔梗(去蘆頭切炒) 松蘿 柴胡(去苗) 鱉甲(醋浸炙令黃
去裙 ) 橘葉(各二分)
鱉甲酒 療勞瘧。
鱉甲(二兩炙令黃) 常山(三兩) 蜀漆(二兩) 附子(一兩) 烏賊魚骨(一兩炙) 知母
常山飲(出三因方)治勞瘧虛人老人皆可服。
常山 穿山甲(醋炙) 木通 秦艽(各一分) 辰砂(半字別研) 甘草(炙半兩)
柴胡湯(出聖濟總錄)治勞瘧。
柴胡(去苗一兩) 人參 栝蔞根 黃芩(去黑心) 甘草(炙銼) 黃耆 (銼各半兩)
甘草湯(出聖濟總錄)治勞瘧。寒熱萎黃。渴躁煩悶。
甘草(炙三分) 蜀漆葉(半兩) 天靈蓋(酥炙一兩) 黑豆(生) 桃仁(湯浸研去皮尖)烏梅
豆桂丸(出聖濟總錄)治勞瘧。
巴豆(去皮生研) 桂(去粗皮) 花(研) 阿魏(醋化面調作餅炙) 安息香(入 胡桃仁
五勞丸(出直指方)治勞瘧瘴瘧久病。
嫩黃常山(三兩半) 桃仁(去皮尖炒一兩二錢) 辣桂(去粗皮七錢半) 淡豉(三兩) 烏梅肉者。熟
治久患勞瘧。(出本事方)
柴胡 恆山(各一兩) 秦艽 甘草(各半兩)
又方(出聖惠方)
砒霜 阿魏 天靈蓋(炙微黃各一錢)
百草霜散(出海上名方)治勞瘧。
百草霜 黃丹(等分 研細)
勝金丸(一名靈應丹出廣南衛生方)治久患勞瘧。瘴瘧等病。
寒水石(三分細研) 砒霜(一兩細研)
牛膝湯(出千金方)治勞瘧。積久不斷。眾治無效者。
用生長大牛膝二握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第一服未發前服之。第二服。臨發時
鱉甲散 治久患勞瘧。瘴瘧等疾。又方(出聖惠方)
又方(出聖惠方)
柴胡鱉甲散(出王氏博濟方)治勞瘧及五勞。
柴胡(去蘆) 秦艽 常山 貝母 甘草 烏梅 山梔 豉心 鱉甲(醋炙) 黃芩(各一兩)
治久患勞瘧瘴瘧方。(出本草)
治瘴勞瘧劣弱。(出本草)
烏梅(十四枚) 豆豉(二合) 桃柳枝(各一把) 甘草(三寸生) 生薑(一塊)
(附論)
夫鬼瘧者。外邪之所乘也。人真氣內虛。神守不固。則鬼邪投間而入。故恍惚喜怒。其發作
而更
神效手把丸(出聖惠方)治鬼瘧。
猢猻頭骨 虎頭骨 貓兒頭骨 砒霜(細研) 恆山(銼) 朱砂(細研) 乳香(細研) 麝香(煉蜜和
信
治鬼瘧神效方。(出聖惠方)
砒霜(細研) 朱砂(細研) 乳香(細研各半兩) 麝香(細研) 阿魏(細研) 安息香 綠豆末猢猻頭骨 虎糞中骨(各一分)
治鬼瘧納藥鼻中立效方。(出聖惠方)
天靈蓋 猢猻頭骨 臭黃(研細) 阿魏 乳香 藜蘆(去蘆頭) 黃丹(各七分) 麝香(一錢
麝香丸(出聖惠方)治鬼瘧。發動無時。寒熱不定。
麝香(細研) 朱砂(細研各三分) 砒霜(細研) 恆山(銼)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 )虎
輔正丸(出聖濟總錄)治鬼瘧。
天靈蓋(酥炙) 砒霜(研) 丹砂(研) 麝香(研) 虎頭骨(酒炙) 鉛丹(研)猢猻頭骨(酒
虎睛丸(出聖濟總錄)治鬼瘧。
虎睛(一對酒浸炙) 丹砂(研) 麝香(研) 雄黃(研) 砒霜(研) 安息香(入胡桃仁和研)
丹雄丸(出聖濟總錄)治鬼瘧。
丹砂(研一錢) 膩粉(三錢) 巴豆(七粒去皮心搗去油) 乳香(研) 麝香(研)雄黃(研)
萬安丸(出聖濟總錄)治鬼瘧。
虎頭骨(酒炙三兩) 藜蘆(六兩) 雄黃(研) 鬼臼 天雄(炮裂去皮) 蕪荑(炒)皂角莢(酥炙去皮子各一兩)
鬼臼丸(出聖濟總錄)治鬼瘧。
鬼臼 常山 甘草(炙銼) 綠豆粉(各一兩) 砒霜(半兩生) 鱉甲(醋炙去裙三分)
雄
一
丸
又方(出聖惠方)
雄黃(細研) 丹砂(細研) 虎頭骨(塗酥炙令黃末各半兩) 砒霜(細研) 麝香(細研)阿魏
治鬼瘧或發或止。經久不瘥。(出聖惠方)
野貓肝(一具用瓷瓶盛內熱豬血浸封口懸放別處待血乾取肝用之) 猢猻頭骨 狗頭骨 虎頭
實大。男
經效瘧丹(一名神效瘧丹出三因方)治鬼瘧殊效。
真阿魏(半兩) 桃枝 柳枝(各長一尺七莖) 雄黃(通明好者半兩別研) 辰砂(一錢別研留
用
用稀麵糊為丸。人參煎湯候冷空心服。瘴瘧桃枝煎湯冷服。臨發磨一丸敷鼻頭口畔。
阿魏丸(出聖濟總錄)治鬼瘧。
阿魏(研) 砒霜(研) 丹砂(研各皂角子大) 畫鐘馗紙燒灰(三錢)
丹砂丸(出聖濟總錄)治鬼瘧。
丹砂(研) 阿魏(研各半錢) 砒霜(研一錢) 豉(四十九粒湯浸去皮研)
神效丸(出聖惠方)治鬼瘧。進退不定。
牛膽 朱砂 雄黃 麝香(各等分)
乾桃丸(出聖濟總錄)治鬼瘧。
樹上自乾桃子(二七枚) 黑豆(一兩) 巴豆(七粒去皮心膜去盡油)
三聖丸(出聖濟總錄)治鬼瘧。
雄黃(研) 雌黃(研) 大黃(生為細末各一兩)
祓除丸(出聖濟總錄)治鬼瘧。
雄黃(研半兩) 雄黑豆(小者一百二十粒醋浸三日去皮研為膏) 砒霜(研一錢)
鬼箭羽散(出聖濟總錄)治鬼瘧。寒熱日發。
鬼箭羽(一分為細末) 砒霜(研一錢) 五靈脂(研一兩)
治鬼瘧連年不瘥方。(出聖惠方)
恆山(一分) 朱砂(半兩細研) 黃丹(半兩炒令紫色)
一字散(出聖濟總錄)治鬼瘧。
鬼箭羽 鯪鯉甲(燒存性各一分)
又方(出聖惠方)
砒霜(一分) 蜘蛛(三枚)
又方(出聖惠方)
阿魏(一錢細研) 野狐肝(一具並膽放於新瓦罐內貯陰乾為末)
又方(出聖惠方)
雄野狐糞 蝙蝠糞(各一分)
又方(出聖惠方)
砒霜(半兩細研) 五方桃心(一握)
治鬼瘧進退不定(出聖惠方)
上用猢猻頭骨一枚。燒灰空心溫酒下一錢。臨發再一服。
治寒熱鬼瘧。發作無時。
用狸糞燒灰。水服方寸匕。如無。以家貓糞亦好。
又方(出聖惠方)
(附論)
夫瘧母者。病瘧不瘥。結為症瘕是也。邪伏於陰。故久而成形。不治矣。其母雖或時瘥。
已
雄黃丸(出聖濟總錄)治一切遠年瘧結成症瘕。
雄黃(研) 丹砂(研) 麝香(各半兩研) 木香 鱉甲(醋炙去裙 ) 龜甲(醋炙) 虎頭骨(母(焙) 防風(去叉)柴胡(去苗) 茯神(去木) 升麻 梅肉(炒) 阿魏(研) 桃仁(湯浸三分)
鱉甲煎丸(出千金方)治久瘧不瘥。結為症瘕。名曰瘧母。
生鱉肉(半斤亦用鱉甲) 黃芩(去黑心) 柴胡(去苗) 蜣螂(去翅頭足炒各半兩)鼠婦(炒 (去粗皮) 牡 浸去滑焙) 人參 大 皮尖雙仁別研) 石葦(去毛) 赤
老瘧飲(出三因方)治久瘧。結成症瘕在腹脅。諸藥不去者。並治瘴瘧。
蒼朮(泔浸) 草果(去皮) 桔梗 青皮 陳皮 良薑(各半兩) 白芷 茯苓 半夏 (湯洗去 芎(各二錢)
鱉甲飲子(出仁存方)治瘧疾久不愈。脅下痞滿。病患形瘦。腹中結塊。時發寒熱。名曰瘧
鱉甲(醋炙) 白朮 黃 (去蘆) 草果仁 檳榔 芎 橘紅 白芍藥 甘草(炙)濃朴(七分。
丹砂丸(一名截瘧丹出直指方)治瘧母。精志修合。
丹砂(研) 綠豆粉(去皮研粉) 砒霜(研各半兩)
如聖丸(出聖濟總錄)治瘧疾。結成症瘕。
巴豆(三粒去殼) 黑豆(四十九粒) 砒霜(研半兩)
經效瘧丹 治瘧母結癖。寒熱無已。
二黃丸(出聖濟總錄) 治瘧母。
至妙瘧丹(出王氏傳信方)治瘧母。
砒霜(研半兩) 寒水石(研一兩)
治老瘧。(出肘後方)
鹽津丸 治五瘧八痞。治老瘧久不斷者。(出本草)
治老瘧發無時者。(亦名 瘧又呼為妖瘧方出本草)
治老瘧。(出本草)
炙鱉甲。杵為末。服方寸匕。至時令三服盡。用火炙。無不斷。
治老瘧母。(出澹寮方)
桃仁(去皮尖略炒) 鱉甲(醋炙) 恆山(酒煮) 豆豉(和梅蒸或發而研)
消癖丸(出直指方)治瘧母停水結癖。腹脅堅痛。
芫花(炒) 朱砂(研細等分)
(附論)
夫瘧痢者。瘧久不瘥。寒熱邪氣內傳腸胃也。其病寒熱往來。痢下膿血。赤白相雜。腹中切
前胡丸 治瘧氣急黃。並痢。
前胡(去蘆頭) 赤茯苓(去黑皮) 芍藥 枳殼(去瓤麩炒) 黃芩(去黑心各半兩)大黃(生食前以米飲 虻蟲(去翅足炒二十枚) 黃耆 (薄切) 天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鱉甲(去裙 醋炙) 生乾
黃連丸 治瘧痢無度。赤白相雜。
黃連(去鬚) 黃柏(去粗皮銼炒) 羚羊角(屑) 艾葉(炒) 赤芍藥(各二兩) 當歸(切焙一
地榆湯 治瘧痢挾熱。下血腹痛。
地榆(銼) 黃連(去鬚) 黃芩(去黑心) 犀角屑(各一兩) 升麻 茜根(各半兩)
黃連犀角丸(出肘後方)治瘧兼痢。無問赤白。水穀鮮血皆主之。
黃連(去鬚) 犀角屑 豉(炒各二兩) 龍骨(四兩) 牡蠣(熬半兩)
常山丸 治瘧兼痢不止。烏梅飲 治瘧痢苦渴。
黃連散(一名黃連湯)治瘧痢。
桂枝散(出廣南四時傳方)治時疾瘧痢。
官桂 甘草 青橘皮(去瓤) 乾薑(炮) 牽牛子(生用以上各等分)
(附論)
內經謂諸瘧皆得之於夏傷於暑。以熱氣盛。藏於皮膚之內。腸胃之外。此營氣之所舍也。陽
蘆根湯 治瘧發熱者。骨節疼痛。口乾煩渴。生薑飲 治瘧止渴。
生薑 大棗 甘草(微炙) 草豆蔻(去皮) 木通(各一分)
常山湯 治瘧病發渴。及寒熱攻作。
常山 蜀漆(燒煙盡) 甘草(炙銼各二兩) 淡竹葉(切一升) 大黃(生銼三兩)
妙應丸(一名辟邪丹)治瘧疾發渴引飲。煩躁。常山散 治瘧病發渴。飲水不止。
常山(三兩) 石膏(八兩) 白秫米(二合)
烏梅飲 治瘧病苦渴。
用烏梅二十枚擘破。以水二盞煎取一盞半。去烏梅和蜜一匙。分兩服。細啜之。
柴胡栝蔞根湯(出千金方)治瘧病發渴。
柴胡 黃 人參 甘草 生薑(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 栝蔞根(四兩)
(附論)
夫寒熱往來者。陰陽虛實更勝也。夫陰實生內寒。陽虛生外寒。皆為陰勝陽。陽實生外 熱。
勝。
常山飲(出聖濟總錄)治瘧先寒後熱。四肢黃瘦。頭痛。
常山(一兩) 豉(一合) 葛根(銼) 柴胡(去蘆) 升麻 牡蠣(熬) 大黃(銼炒) 前胡(去次去滑炒) 麥門冬(去
柴胡湯 治寒熱往來。夜臥盜汗。四肢無力。飲食口苦。上氣咳嗽。
柴胡(去苗一兩半) 五味子 桔梗(焙) 熟乾地黃(焙) 白茯苓(去黑皮) 麥門冬(去心焙)兩) 半夏 (湯
棗三枚擘
黃耆湯 治寒熱。不能飲食。羸瘦少力。
黃耆(銼一兩)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柴胡(去苗) 當歸(切焙各半兩)白朮(一
仁(各半兩湯浸去
六分
烏梅丸(出聖惠方)治往來寒熱。瘧經年不瘥。瘦弱及勞瘧。
川大黃(銼碎微炒) 烏梅肉(微炒) 川升麻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 甘草(生用)塗醋炙去裙)
麻黃湯(出聖濟總錄)治諸瘧疾先熱後寒。頭痛四肢煩倦。
麻黃(去根節) 烏梅肉(炒) 秦艽(去土) 柴胡(去苗) 甘草(炙) 麥門冬 (去心焙)犀角
鱉甲湯(出聖惠方)治瘧壯熱憎寒。大便秘澀。
鱉甲(醋炙去裙 ) 赤芍藥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 當歸 大青 天靈蓋(醋炙黃末)知
鱉甲大黃丸(出聖濟總錄)治寒熱往來。瘧久不瘥。
鱉甲(醋炙去裙 ) 大黃(生銼) 常山 人參 蜀漆 甘草(炙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白
丹砂丸(出聖濟總錄)治瘧疾寒熱。
丹砂 雄黃(各一兩) 砒霜(半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二十一枚) 麝香 阿魏(各一錢)
常山飲(出聖濟總錄)治諸瘧寒熱不已。日漸萎黃。
常山(半兩) 烏頭(炮裂去皮臍七枚) 甘草(生用一分) 蒜一顆(八瓣者) 糯米(炒一合)口。
地骨皮湯 治寒熱往來。久成勞瘧。
地骨皮 知母(焙) 柴胡(去苗) 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 鱉甲(去裙 醋炙三分) 赤茯苓
桔梗湯 治寒熱似瘧。
桔梗(銼炒一兩) 甘草(炙半兩) 知母(焙半兩) 柴胡(去苗一兩半) 大黃(銼炒半兩)鱉
虎骨湯 治寒熱乍進乍退。
虎頭骨(一兩酒炙為末) 甘草(炙一分) 知母(焙半兩) 蔥白(七莖) 鱉甲(去裙醋炙半
虎骨丸(出聖惠方)治往來寒熱。瘧經年不瘥。瘦弱及勞瘧。
虎頭骨(塗酥炙黃) 鱉甲(塗酥炙黃去裙 ) 牡蠣(燒為粉) 桃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
豬膏丸(出聖惠方)治瘧寒熱發歇。往來不定。
臘月豬脂(二兩) 獨顆蒜(一顆) 蔞蔥(一握細切) 獨角仙(一枚) 五月五日三家粽子尖
砒霜丸(出聖惠方)治瘧往來寒熱。發歇無時。
砒霜(生研一兩) 天靈蓋(一兩生用為末) 猢猻頭骨(一枚燒灰) 朱砂(半兩細研) 東南桃
右手把
人參湯(出聖惠方)治瘧寒熱作時。面色黃。
人參 常山(各半兩) 甘草(生三分)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一分)
附子丸(出聖濟總錄)治諸瘧寒熱往來。
附子(炮裂去皮臍) 大黃(銼炒各三分) 常山 蜀漆(各一分)
硝石膏(出聖惠方)治瘧往寒熱來。
硫黃(半兩) 硝石 白礬(各一兩) 膩粉(一分)
逐邪丸(出聖惠方)治瘧往來寒熱。發歇無時。
濕生蟲(四十九枚) 百節蟲(四十九枚) 砒霜(三錢細研) 粽子角(一七枚)
常山散(出聖濟總錄)治諸瘧寒熱往來。止而複發。
常山(末一兩) 砒霜(研一分) 丹砂(研一錢)
丹砂丸(出經效濟世)治瘧疾寒熱相半者。兼治間日瘧。
丹砂 人參(各一錢) 附子(一枚半兩者)
蜜煎主寒熱方。
蜜(五合) 恆山 甘草(各二兩)
常山甘草湯(出肘後方)治寒熱日再三發。可服。
常山(三兩) 甘草(二兩)
又方
蜜(二合) 醋(八合)
柴胡栝蔞根湯 治瘧疾。往來寒熱。引飲。治瘧往來寒熱。發歇無時。(出聖惠方)
草果飲(出御藥院方)治寒熱往來。煩渴頭痛。或寒多少熱方。
草果子仁(四枚) 人參(去蘆頭半兩) 甘草(炙半錢) 半夏(十三枚堅實者薑湯浸洗七次)
一盞。
去
七寶銼散(出廣南衛生方)
常山(懷中懷乾生用) 檳榔 秦艽(洗去土) 甘草(炙)
療寒熱(出本草方)
以鳧葵搗汁服。
(附論)
夫寒熱凌虐於人。名為瘧。病瘧而發熱小便不利者。身必發黃。此蓋熱氣不散。入於小腸。
知母湯 治瘧病發熱煩渴。咽乾口燥。身黃怠惰。小水澀滯。
知母 地骨皮 升麻 犀角屑 人參 麥門冬(去心焙) 柴胡(去苗各一兩) 石膏 鱉甲(錢。水一
常山飲(出聖惠方)治瘧病手足苦煩。發熱渴躁。通身悉黃。小便不利。
常山 柴胡(去苗) 甘草(炙微赤銼) 梔子仁(各一兩) 赤茯苓(去黑皮) 石膏 蜀漆 鱉
粒。煎至
升麻湯 治瘧病發熱。身體皆黃。小便不利。
升麻 柴胡(去苗各四兩) 桂(去粗皮) 人參 常山 甘草(炙各二兩) 大黃(炒半兩)
上
茯苓湯 治瘧病發熱煩躁。身黃面黃。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升麻 常山 蜀漆 甘草(炙銼各半
柴胡湯(出聖惠方)治瘧病大渴。煩躁引飲不止。身體皆黃。小便不利。煩熱嘔逆。
柴胡(去苗二兩) 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知母 人參 麥門冬(去心焙) 杏仁(湯浸去皮尖
麥門冬湯(出聖惠方)治瘧病發熱。煩躁體黃。小便不利。令人多驚。如有所見者。
麥門冬(去心焙) 犀角屑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常山(銼) 甘草(炙微赤銼各 時 前溫
蜀漆湯治瘧發熱身黃。小便不利。
蜀漆 常山 人參 赤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各一兩) 大黃(炮半兩)
常山散 治瘧病身黃。發熱。小便不利。
常山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 ) 升麻 赤茯苓(去黑皮) 梔子仁 人參(各一兩)
升麻湯 治瘧病。身黃發熱。小便不利。
升麻(一兩) 常山 檳榔(各三分)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 ) 知母 生地黃(各一兩半)服。不
常山散 治瘧病頭痛發熱。身黃色。小便不利。
常山 梔子仁 桂(去粗皮) 赤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銼)
常山散(出聖惠方)治瘧病。頭痛發熱。身黃色小便不利。
鱉甲(去裙 塗醋炙令黃) 甘草(生用各一兩) 冬瓜汁(四合) 車前葉(一握無葉收子二合)
茯苓散 治瘧病但熱不寒。遍身發黃。小便澀滯。
赤茯苓(去黑皮三兩) 桂(去粗皮) 麻黃(去節) 甘草(炙銼各一兩)
常山丸 治瘟瘧發熱。身面皆黃。小便不利。
常山 赤茯苓(去黑皮) 黃芩(去黑心各二兩) 香豉(炒乾二合)
茯苓湯 治瘧病發熱。身黃。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黑皮) 白芍藥 瞿麥穗(各一兩) 白朮(三分)
又服
以酒一升。浸一
上等分。咀。
滓。
頓服
上為末。每一兩蒸
上 咀。每
依前煎
滓。一方
用烏梅、良薑、陳青皮。寒者如本方。熱者去陳青皮用烏梅青蒿或加知母等分。煎尤好。
上銼散。每服三錢。用水一盞半
上同棗
子烏梅
生薑
水
術
個
不
分
寒
水
檳
恆
宜
用
白
臘茶清調。臨發日早晨進之。當日或大作。或不作。皆是其效。須早用之。為佳。不然連綿
不已。遂致因循。若積日既久。變成勞瘧者。宜灸膏肓。
上藥一處令食熱
上為散。每服三錢 虛處。將藥露 家。否則移房
上等分 忌熱 每用三點 心 陳皮
以綿裹香火灸令熱。男左女右預前帶安耳中。便利時。除去。淨手後。再安耳中。不得女子捻觸。女子患。男子與安。日忌一切葷腥果子。一方無麝香。
上研令細。以豉 並軟
上切。以酒三升。水四升合煮。
上
上 汁 服後大段者只微寒。若小可。便絕去也。當發日服。忌葷腥。三日一服。孕婦不可服。
一方有雄黃。
上為末。故桃
至一
服十
醋糊
上為末。酒水為丸。日服
上各一錢半重。和勻。用水二盞。酒一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夜露一宿。當發日。分作二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 服之
上
忌
白虎加桂湯。三服而愈。
上一
處為末。星
月上
上為細末。每服用
上等分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
上為散煮烏梅湯
上為散。
蔥、
上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未發前服十五丸。
即瘥
上銼如麻豆
若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水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迎發
上為末。分三服。每服水一盞。同煎服。間日者。邪氣所合深也。
上 咀。小便澀。加茯苓。痢後重加薤白十寸 湯。
上為粗末水煎。如吐加半夏曲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服。一方加草果。倍用蒼朮。名草果平胃散。
上將上三藥銼與巴豆一處 臨發時再進一服。炒藥須是黑焦。生即令人瀉。
上為銼散。每服
昏
急
救
上銼碎。用銀器或砂石銚。當發
日。絕
早以
氣未
上為細末。後入砒研勻。每服
半錢
衛生
三五
救人
黃。
亦可
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下大黃煎取三升。分
上搗篩蜜和丸。如豆大。停痰
上水一盞半。酒半盞。或加烏梅一
上各研極細。滴水丸。為餅子如棋子大。小加減
上為末。先用酒一小盞。煎乾後。
上細研用粟米和丸。如綠豆大。陰乾
上同研令細。以軟飯並豉膏同丸
上研細於銚鍋內。先布鹽末於中。篩出火細研。用飯和丸。如綠豆大。大人用醋湯服三丸。青帶系三丸於臂上。男左女右。小兒服一丸。系一丸。
上先洗漆三過。去腥。咀。以水八升煮蜀漆麻黃得六升。去沫。內餘藥煮取二升。飲一升即吐。不吐複飲。
上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未發前食頃一服。臨發一服。服後濃覆取汗。
上為末。同研細。滴水丸。如豌豆大。來日
上為末。水煎。
上先將地黃汁於瓷器中暖。候沸。入砒霜。不住熱物
上搗篩。大黃朴硝。然後納巴豆以蜜
上各搗五六百杵。又和搗六七百杵。然後點好
以
吐
須
患
上各搗成丸。如梧子大。先熱發。服
上為末。每服一字。早晨空心服。一方用雄黑豆九十八粒。水豬、魚
上為末。入砒霜以軟飯和丸
上搗篩為末。未發一飯頃。以酢漿服半錢。臨發服一錢。溫瘧
上為末。入白面四兩。水和丸。如梧子大。
上為末。每服二錢。豬腎酒調下。
上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未發前服盡。
上為末。水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於發前
一
夜。
熱羹
晨午
上用雞卵清和末為丸。治証服餌。一如前法。
名勝
金丸
上以五月五日。用粽子尖。左右三千下。日未出。不令 雞犬 婦人
上各和二錢。白湯調下。或溫酒調下。入茶。
上為末薄糊為丸。如梧子大。臨臥冷酒下四十丸。
五更
上為末。欲發前男左女右。鼻內 一豆許。
上水煎空心服。
上為細末。米飲調下二錢。先吃少飲食了。歇定服。微
吐
即止
用二陳湯二貼。加恆山二錢分作兩服。每服薑七片,棗二枚烏梅二枚水一碗。煎至六分。
候微
上二味先將大蒜 碎。後入黃丹為丸。朝東吞。一方去熱蒜
皮
再
大。
上為細末。如先寒用酒熱服。先熱用冷酒
服。
遇發
用桃仁一百枚去皮尖。於乳缽中細研成膏。不得犯生水。候成膏。入黃丹三錢。丸如梧
子
雞
上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一鐘煎至七分服。一方炒令黑色為末。發
時調
用麝香少許研黑。書額上去邪辟魔。
上各搗篩畢。別取朱砂瓷器中。研細可一日。研
隨意坐臥。無酒。飲下亦得。唯須得暖將息。病患氣力強。仍不廢行動者。則須於當發日服之。如俟日西發者。臨發之日勿食。平旦服三丸。巳時服三丸。午時服三丸。則瘥。若不瘥。必定輕微。更服則瘥。余時發者。準皆服之時任意消息。其病患氣微弱者。不得臨發日服。應預前一日服之。如俟明日發者。今日平旦空腹服三丸。至齋時食一碗粥。至日西更服三丸。至日暮複食一碗淡粥。並不得飽食。至一更盡服三丸。至平明食一碗粥。至齋前更進三丸。不得食。至午時更進三丸。必瘥。瘥後三日以來。唯得食甜粥飲漿。忌生冷酢滑膩面。
及飽食。七日以來。特忌生血物生蔥菜。若謂愈已七日。漸食生冷。二種瘧必複發。不若於患瘥以後。還須百日禁忌生冷。乃為萬無一失。倘不自愛惜。致複發不可救者。多矣。但得百來日禁生冷。過百日後。得食無妨。此在患者自己鄭重耳。日久極重者。不過十服瘥。稍重者三五服則瘥。病患五十以上者。一服三五十丸。以下者七歲以上者一服三丸。七歲以下者
上為末。和勻。以半夏面末為糊丸。桐子大。發日 面東
用草果子以面裹煨香熟。取面並皮。爛捶碎。每平胃散二錢。入草果一枚。水二盞同煎七分
用鼠婦豆豉二枚。合搗令相和。未發時二丸。欲發時一丸。
用皂莢三兩。去皮炙。巴豆二兩去心皮搗丸。如大豆大。一服用一枚。
用恆山三兩秋米三百粒。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之服。至發時令盡。
用鼠婦四枚。各以飴糖裹之。丸服。
用黃丹新瓦焙。乾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棗二枚去核。放藥在內。用草紙包煨服。
用砒黃半兩。細研取五月五日午時爛嚼四十九粒豉。和津吐於砒內。兼吸取日光。吐入藥中 湯下
上發日早起服。或寒多加硫黃少許。熱多加臘茶少許。臨發 時。
上酒糊為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
取黃丹不計多少。於五月五日。用獨頭蒜煨熟。研細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當發前一
取瓜蒂二七枚搗。水漬一宿。服之。吐即效。
以七月上寅日采麻花為末。酒服一方寸匕。
故鞋底去兩頭。燒作灰。井花水服之。
服翹搖汁。
取桃花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瘧至日。具冠帶向神。堂前旋看。咒曰弟子不為自身。乃取白僵蠶一個。直者。切作七段。送
用常山三兩切。以漿水三升浸濕一宿。煎取一升。欲發前頓服。然後微吐。一方直於中庭上
用乾薑炒令黑色。搗末。臨發時以溫酒調二錢服。發則再服之。
用蒴 一大握。炙令黃色。以水濃煎一盞。欲發前服。
用豉多煮湯。飲數升。令得大吐。便瘥。
用蒼耳用水播濾研。發日前服。冬用根實。預收葉陰乾亦可。
用竹紙包犬毛燒過。為末。白湯送下。
取燕屎一方寸。令患者發日。平旦和酒服。及使病患兩手捧碗。當鼻下。承取氣。忌一切食
上為末。同研細。滴水和丸。勻分作十丸。每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五片烏梅棗子各二枚。入酒一呷同煎。五沸。和滓露一如熱多木香。
上 咀。每
上件同研勻。用未入油瓤餅子劑如櫻桃大 二十 送下 犬見
上 石 捶。不 服。服之在人
上入好建茶合和二錢。以白酒調下。或溫酒調。不入茶。
各等以淡
上合丸如梧桐子 人、雞慎不 下一
上散每服四錢。怯弱人三錢。當欲發五 發。
上以梅一
上各等分。用白酒餅一個。小者兩個。同為細末。生蜜為丸。彈子大
上等分。為 咀。酒水各一盞。煎至一盞。用綿蓋定。露一宿。五更乘冷望東服。值到巳時。食乾物。若吃水便吐。煎時不得婦人手。
上銼棗七枚、薑七片煎服。南康劉立之用之。常服
上先銼草果子、烏梅之外 大湯 水酒共一盞半。浸藥滓到天明。再取一盞服之。只可作一服便愈。好後卻忌口。三
如熱多則加水。寒多則加酒。直要慢火煎。生則吐人。
上 咀為末。薑棗前一日煎。下 露
上銼散。雞鳴時。一碗水一碗酒
上 咀。加 本方修
製
前瘧須進十餘服後。於當發日隔夜煎下常山飲子。露一宿。五更向東方服之。病患更於
其日
少。
小柴
再用
川常山(半斤好醋五升早晨至晚焙乾)
上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 五更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服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五片。
上為末。以冷
上件為細末。入白面六錢。研勻。滴水和丸
細銼了。
拌勻。
服藥用
空心
上細末。薑汁打糊為丸。如梧
用五月五日蒜一片。去皮。刀割令容巴豆一粒。去心。皮。納蒜中。令合。以竹挾。以火炙
上白蜜和搗百杵。丸如梧桐子大。先發服三丸。中午
先炙鱉甲搗末方寸。至時。令三服盡。無不斷。
常山三兩搗下篩。雞子白和之丸。空腹三十丸。去發食頃三十丸。發時三十丸。或吐或否。
上同研末。用緋紅絹子。手捻一撮於絹上。裹如豆大。細絲綿
系
纏數遭
無得人
用蒜不拘多少。研極細。和黃丹少許。以聚為度。丸如雞頭米大。候乾。每服一丸。新
汲水
上三味。 咀。以生薑二兩。切作片子。水一
用百草霜黃丹等分。細研。每服二錢。於發日。空心米飲調服。不過兩服愈。
末。每服四
上為細末
先發二時。次炭火床下。令脊腳極暖。被覆過時乃止。此治先寒後熱。
以砒霜半錢。研黑豆面一錢。上件二味。細研。滴水丸。小豆大。雄黃為衣。未發時。空心
以常山三兩搗末。以雞白和丸。如桐子大。空心三丸。溫水下。
以常山、小麥、竹葉三味。和煮服之。
婦人犬貓雞鼠等見。收得亦然。如若婦人患則男著在口中。男子患亦然。
用桃東引枝上葉。不拘多少。每葉一片。用豆豉七粒。一處搗極勻。丸如梧桐子大。合
藥須
取毛建草一握。微碎縛臂上。男左女右。勿令近肉。便成瘡子。
卷一百九十八 諸瘧門
足厥陰肝瘧(附論)
方
上為末。煉蜜丸
上為極細末。再同研勻。煉蜜和搜成劑。於淨石臼中搗至二三百杵。然後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吞下。晚食前再服。
上為末。得。
一盞。
入
上
上
手少陰心瘧(附論)
方
上以熊膽
和丸。如綠豆大
欲
上為末。研入朱 砂令
足太陰脾瘧(附論)
方
去滓。
用 豉細 下。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盞半。生薑、棗子入
大。於未發前
煎一盞
上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
上為
上為細末。。仍以白芥子用紗囊盛。男左女右系於背。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未發前溫服十丸
上為末。滴水和丸。分作四十丸服。
上粗搗
上 咀。水二盞。煎一盞去滓。露一宿。空心
上為末。用蒸餅量多少搗和為丸。如梧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碗。煎八分。露一宿。五更冷服。正發一服。過後又一服。
上末。豬膽丸。梧桐子大。紫蘇湯下二十丸。
手太陰肺瘧(附論)
方
上為細末。取
一丸。
上為末。煉蜜丸。如
上為
上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
去
上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
足少陰腎瘧(附論)
方
於食前以
為效
上 咀以水九升
上搗研。和勻。煉蜜丸。
上二味同研勻。每服二
上搗研勻。每服 半錢。 未發
足少陽膽瘧(附論)
方
去滓。空心、日午服。
毛
煎湯下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於未發前
上 咀如麻豆大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
足太陽膀胱瘧(附論)
方
二寸。細
當吐
每 咀。一服 一兩。水 三
足陽明胃瘧(附論)
去滓
未發前常服。
各三 二
上搗篩
上先熬藜 蘆皂 莢色
膝。
上為末。別 或因食
上搗如
上研碎。以酒半升調。去滓。未發時。旋旋服之。
寒瘧(附論)
方
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修合時。勿令孝子女人見。須五月五日午時合為妙。如緩急。即不擇日辰合。未發時。以絳囊盛。於中指上系一丸。男左女右。三日不住。以熱水服一丸。娠婦小兒不
可服。忌食熱物。
煮面糊和 搗一二丸可治
上 須
巳亥之年。當瘧未發。常服暖脾胃。一方有牽牛炒半兩。
滓。溫服。不
醋煮麵糊和丸。如
半。去滓
上銼散。生薑棗 子煎
上為末。 入 朱砂 系於
上粗末。每服三錢
至十丸。
上除木香不見火外。餘味各將 當
上為末。入朱砂研勻。醋煮麵糊和丸。如桐子
上同研如粉。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於未發前。冷醋
上為末。分作十 致仕
上等分。 咀。每服半兩。水二鐘。薑七片、棗二枚。煎七分
上件藥相和。五月五日午時同搗一千杵。丸如黑豆大。未發時。
上為末。大蒜丸。於發日絕早。煎烏梅湯。勻作三服。早食前
溫瘧(附論)
方
上搗篩。蜜和丸。如桐子大。空心 忌生蔥菜、生血等物。
分三服。微吐不利。忌生蔥、生菜、海藻、
上切。以
上為末。每服七錢。至一兩。水煎。如藥
上用水五升。漬一宿。明旦煮取二升。溫分三
上銼以冬瓜汁浸一宿。早晨
瘧發作無時(附論)
方
上為末。入研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溫水下四丸。漸吃冷茶半碗。良久吐痰涎。後便煎熱茶下二丸。得吐利便效。
上為末。入後五味研勻。五月五日午時。面南粽子尖和丸。丸如桐子大。每服發前以青絹裹一丸。系男左女右臂上。一丸可治七人。
第七人冷醋湯下。
上細研
上研勻。端午
上於端午日。用糯米飯和丸。
上研細。用軟糯米飯和丸。綠豆大。未發時。
上取五月五日午時。面東不語。研搗獨蒜和丸。雞頭實大。男左女右。
上以漿水二盞。浸藥於星月下。上橫一刀。經宿。明
用青皮一兩燒灰。研細末。發前溫酒調下一錢。正發時又服一錢。
上切以水六升。煎去滓。取三升。再服。當
晚。作一服。
上為細末。豬脾一條。銼作 。加五味炒之。一半滾藥。一半不滾。並作餛飩。有藥者墨點之。餘者吞下。無藥者嚼下。一服效。
山嵐瘴氣瘧(附論)
方
麻豆大。每 面立效
為末。 臂。辟
上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臨臥溫酒下。鹽湯亦得。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三盞。入烏梅二去滓
酒 嚼下
上銼如麻豆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
上藥研 病者
上為散。每服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一丸。先 干 百
上為一處。鍋內炒。候桃仁熟為度。以瓷瓶貯。密封毒氣
... 虎 ...
稍稍 暖飲
上並切。絹袋盛。以酒六莧菜
上以酒二大盞 止。
上粗搗篩。每服二錢。
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發前盡服。任
上為末。薑汁麵糊丸。麻子大。
上為散。發日平旦。酒服一匕。臨 ... 皆瘥。忌生蔥生菜。
上搗篩。蜜為丸。空腹服四丸。欲發三二兩
上為細末。用麝香少許。金銀箔四十片。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煎作熟水。頻飲之。
上為末。入生麝香少許。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
分。去滓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半。如明日當發。今
上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候瘧發日。 平明 服七 等。
上為末。以雞子白 生用
上搗碎。虛弱者二兩。蒜七瓣去皮尖切。以酒小一升半。漬浸三七
上入生薑汁、薄荷汁、生蜜各少許。新汲水調下。如熱熾。加腦子少許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盞半。薑七片 十丸
上以生葛根不限多少。搗絞取汁。極量飲之。去熱毒氣。自然而瘥。
桐子大。每
銼如麻豆。每服
上緋絹袋盛。系於 丸。如吐甚以冷
上為細末。每平旦 空腹 菜、
上先搗研五 味。如
以香豉一合。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
上為細末。水調服之。
前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子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上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
上等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
上為粗 再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作八丸。每服一丸。細嚼生薑
上等分。和黃連末。任多少為丸。用米飲服三二十丸。無
上為散
上將薑桂碎銼。以清油半兩煎。不住攪。候焦褐色。
上四件。並粗銼。以井花水洗
上為細
上各等分。焙 逐日一 紫菜、豬
用生薑水 二盞
身體
碎。同入
砂瓶
作一
上七味等分。青蒿倍之。每服四錢。
用
以草犀根。煮汁服之。
取鹽麩子。乾搗為末。食之。嶺南人將以防瘴。
取海鷂魚。燒令黑。末服二錢匕。此魚似鷂。有肉翅能飛上石頭。一名石礪。一名邵陽魚
用土紅山葉搗爛。酒漬服之。
以茴香子搗汁服之。
用土紅山根如葛頭者。薄切。用米泔浸二宿。更用清水浸一宿。取出。切炒令黃色。搗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一小片同煎服。
以菝 根浸赤汁。以煮粉啖之。即金剛根也。
以果然肉煮食之。亦坐其皮為褥。
以百丈青煮服。亦搗絞汁服。
以死人頂骨。十字解者。燒令黑。細研。白飲和服。
上同搗散。蜜丸。
覺
四肢
明目
癉瘧(附論)
方
細搗篩。每
分。
去
星月下浸一宿。橫刀一口。安
盞半。煎至者雖
上相和。研令勻。醋煮面糊
上除粳米外。 咀。拌勻 寒發
上為散。每服
上粗篩。都以
上細銼。以水二大盞。於 者不過
上為末入研 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夜露一宿。發日平旦。以冷水下一丸。臨發前再服一丸。
上同燒成灰。留存性。研細末。每服二錢。當發日。 日 未出
上研令勻。以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未發時。及空心。
每料二兩。 十莖 時候
間日瘧(附論)
方
上須於重
五七夕
日。
面北
上 咀。以水八升。銅器中漬藥。
露
旦一
及漱
烏梅二十七枚。
上 咀。以清酒一升
分。
上 咀。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去滓。更
上於臘日。以醋浸四十九日。取出焙乾。每有患者。取小麥
上件藥都細銼。
痰瘧(附論)
方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
上為末。以獨頭蒜煨去皮。研膏丸。
上合研勻滴水丸。如雞頭子大。發前新汲水吞
上細銼。以酒二盞。浸一宿。早晨去滓煎
上粗搗篩。每服四錢。取井花水一盞半。煎至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為丸。梧桐子大
上為末。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熟水下。
上為末。每服二錢。寒多酒調。熱多湯調。青蒿以童子小便浸焙乾尤捷。
上為末。研勻 犬見 疾愈
上為細銼。以水二大盞。煎瘥。
上細銼。以水 如
上為細散。入朱砂研勻。每於發前。以
卷一百九十九諸瘧門
瘧(附論)
方
上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未 食服
寒
吐之
上搗
如泥
上粗搗篩。每服
五錢
既
上一處細研。為末。用糯米粥和丸。如
人雞犬見。
上同研。以大蒜肉研和為膏。用大桃核一枚。劈開去仁。取 經宿。
上 咀分作 冷附 上。停 心氣。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
卷二百 諸瘧門
久瘧
方
煉蜜丸 後覺
蜜丸。如梧桐子大。 未
丸
半。入蔥白
上同研為細末。醋煮面糊
上 咀。
上銼分三服。以大軟烏梅三枚。過夏好酒一啜許。新水二盞。煎半盞。隔宿露。以紗
次早黎明服。若寒熱等。加製濃朴二錢。略暖服。是日飲食皆用熱。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鐘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未發前溫服。欲吐須忍。候不能禁。即吐。如此吐下即瘥。
上為末。重 仁湯下
上為 如是
上為散。匕。
煉蜜同
上細研勻。以軟飯和丸。如小豆大
上
上 咀。以水冷
上為末。以雞子黃丸。如梧桐子大
上為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
上為末。入麝香同
生薑湯下一丸。
上為末。以醋煮麵糊和丸。如黑豆大。正
上等分。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半盞。薑三片煎。去滓。發日 五更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溫水調下。以吐為度。
上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冷水五
上重五日合約為末。正午 時粽子尖和丸。如皂子大。發時以醋湯下一丸。更不再服。如非重五日合藥。須兩服瘥。
上將二味納蝦蟆腹中。用鹽泥固濟。燒令通赤
上以酒一升半。浸經宿。將發前煎一盞。分二服。臨
上研勻。和稀米糊丸。如皂角子大。空心濃 煎人 略盡。皆不能效。邂逅故友竇藏叟先生。口授此方。遂愈。瘧之為病雖在忌醫之列。但體認
得所。因真的按方用藥。無不見效。
上 咀。分二服。水一鐘煎。臨發時頓服。
取軸垢水洗。和面為彈丸大。作燒餅。未發時食一枚。發時又食一枚。不問久近皆安。
又以
花蜘蛛。五月五日。取晒乾。依上用之。一方用蜘蛛一枚。著飯中合丸吞之。又法於蘆
管中
上龜殼燒灰研細。酒調下。服方寸匕。
上溫 水調下。以吐為度。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三升。煎至一半。均
煎至八
上為末。每服一錢。參湯下。或加黃丹倍之。大凡瘧寒多易治。熱多難治。燥
因浴而得者。苓術湯。餘皆究原而治之。
上 咀。酒水童便各半盞煎。當
發日五更
上銼碎焙乾為末。酒煮麵糊為丸。隨時服。
以雞子黃加常山末為丸。竹葉煎湯下。
勞瘧
方
上為散。每服一二錢。水一盞入鹽少許同煎。七分。空心去滓服或煉蜜丸
煉蜜丸
取
研外為末。
搗三 二百 為度
上等分。每服三錢。酒
上盞煎
為末半 下鼠糞
合。用粟米 見。
為散。每服
入柳枝
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米飲下十丸。未發時再服。漸加至三十丸。
盞。
未發
去滓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柳枝心七枚。童子小便半盞。煎至七
二合。日三四
服。
上為銼散。溫服 屢效
上粗搗篩服。
未
發前
研各
七遍
上 咀。每服五錢。酒水各一小盞。童便半盞
上為末。以粳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發前以溫水下
上每服二錢。用米飲調。發日空心服。一方溫酒調。小兒半錢
上以濃紙兩重糊粘於銚子底。將砒安下。次
寒水
石蓋
紙黃
湯下
發時
中盛
室中
用白狗糞燒為灰。研令極細。於發前。以水調二錢。服之。
用野狐肝一具。陰乾。於重五日更初。往北斗下受氣。搗羅為末。以粳米飯和丸。如綠豆大
八貼。每貼水
用鱉甲三兩。塗酥炙令黃。去裙 為末。臨發時。溫酒調下二錢。
上以童子小便
鬼瘧
方
上為末。研勻。以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未發前。男左女右
納鼻中瘥
五月五
未發前。新汲 面
未發前男
發前新汲水下。
上除雄黃外為末。入研雄黃和勻。煉蜜丸。如彈子大。令患者頭上戴一丸。立瘥。若除伏尸於房四角燒四粒。除疫氣於床前燒一粒。或渡江海。男左女右臂上帶一粒。得渡不溺。
上為細末。用寒食面丸
上再同研為細末。面南
上研細以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用綿裹一丸。納
上為細末。滴冷水丸。
上再研為細末。水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上除黑豆外
患者 即婦 婦人
上再同研細。每服半錢。臨發時冷
上以水一大盞浸。用刀子攪三二十下候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搐在鼻中。臨發時用。
上同研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用綿裹一丸。男左女右納耳中。
上研勻。用醋煮麵糊和丸。
上為末。用醋煮麵糊和丸。如雞頭實大。臨發時。男左女右手
上先東次北。逆取五方定於砂盆內研令細。次下砒霜相
用桃心一大握。搗絞取汁。分為二服。於發日早。以井花水半盞調服。至臨發再服。
瘧母
方
上除別研外。為細末。合研勻。煉蜜未發前服。
細末。取灶下灰三升。酒二升。淋灰取汁更煎成膏。可丸即止。丸如梧桐子大。
上為 仍吞下後服胃瘧內紅
上於端午日。靜室內。面向東南。用 乳缽 發前
上將巴豆黑豆。用米醋浸一宿。去皮膜取嫩 無桃
以生砒霜黃豆末各一兩。以釅醋二升。一處煎成膏。可丸取出。別入丹砂雄黃麝香各一錢。
上先研砒在生鐵銚內。用寒水石末丸之。以瓷碗
合定。
濕
了
於
時
不
用龍骨末。方寸匕。先發前一時酒一升半。煮取三沸。及熱盡服。溫覆取汗。
取牛膝莖葉一把切。以酒三升漬服。令微有酒氣。不即斷。更作。不過三劑止。崔元亮
海上
取瘧龜燒作灰。飲服一二錢。當微利。取頭燒服彌佳。亦候發時煮為沸湯坐浸身。亦懸
安病
上等分。蒸爛
烏梅
在
大作
且苦
百粒
繼以
則戰
其熱
類。
瘴瘧
常之
上為末。煉蜜丸。小豆許。每服十丸。濃煎棗湯下。
去癖須用
瘧痢
方
相和。煉蜜丸。如梧
上粗搗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
上為散。每服一錢。水莫忌頻頻
瘧病發渴
方
上 咀如麻豆。水二盞煎至一盞
上粗搗篩。
上 咀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入竹葉十片。煎
上 咀。水一斗
寒熱往來
方
大。每用五
於
食前。
入桃柳枝心 溫服
篩。每服
者
食後
細
嚼。新
置藥上 之。
盞。
下地
半 合
去滓。
飲下
一千
上粗搗篩。為末。每服發前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
上細研。用漿水一大盞。調成稀糊。入鐺 夜以
上於五月五日 丸
上研勻。入白面糊和作餅子。油內煎焦黑為
上為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煎竹葉湯吞 下二 中已兩旬。平昔號為得效之藥服之已遍。略無所知。教授龐國器出此方。且云今公之病寒熱戰者。蓋陰陽之氣不分也。龐安常有治瘧疾寒熱相半所謂丹砂丸者。公所宜服也。其說適契予心。即合此藥服之。二日而疾愈矣。八月一日公悅記。
上三味。取二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二升。去滓。納蜜五
上切以水四升。煎煮一升半。分三服。相去五里久。進一服。忌
上調和。平旦頓服。須臾泛泛然欲吐。隨之。若意中不盡。明旦更服
用竹漆末。每服以溫水調下一錢。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藥
三錢。
入桃
絕早
吃。
瘧病發熱身黃小便不利
方
上粗搗。每服三
上為散
上等分為散。每服二錢。溫水
取一盞半 得吃漿
上為散。每服三錢。
上為末。以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不拘時候。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