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分五氣。地列五行。上經於列宿。下臨於方隅。故丹天之氣。經於牛女奎璧。臨於戊 癸之 天之 丙辛 然 之 者 六十日有奇。有奇。謂八十七刻半。厥陰木。為風化用事。風氣流行。陽氣發動。萬物發生 以應春。此初氣主也。自斗建卯。至巳之中。則是春分至立夏之末。六十日有奇。少陰君火。 為熱化用事。暄淑乃行。君德之象。不同炎暑以應夏。此二氣主也。自斗建巳正。至未之中。 則是小滿至小暑之末。六十日有奇。少陽相火。暑化用事。此司天之位。炎暑乃行。以應長 夏。此三氣主也。自斗建未正。至酉之中。則是大暑至白露之末。六十日有奇。太陰土。濕 化用事。雲雨乃行。此四氣主也。自斗建酉正。至亥之中。則是秋分至立冬之末。六十日有奇。陽明金。燥化用事。清涼乃行。此五氣主也。自斗建亥正。至丑之中。則是小雪至小寒 之末。六十日有奇。太陽水。寒化用事。在泉之末。嚴凝乃行。此終氣主也。歷法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一歲二十四氣。七百二十氣為三十年。一千四百四十氣為六十年。 太過不及斯可見。且經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複行一 步。土氣治之。複行一步。金氣治之。複行一步。水氣治之。複行一步。木氣治之。一步凡 六十日有奇。六六三百六十日。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以成一氣之令。千載而有定。此主氣之常也。故曰:地氣主靜而守護。何謂客。子午之歲。少陰司天。丑未之歲。太陰司天。寅申之歲。少陽司天。卯酉之歲。陽明司天。辰戌之歲。太陽司天。巳亥之歲。厥陰司天。以客加主。而推其變。
故曰:天氣動不息。其六氣之源則同。六氣之緒則異。何也?
蓋天之氣。始於少陰而終於厥陰。地之氣。始於厥陰而終於太陽。是故當其時而行。變之常也。非其時而行。變之災也。故曰令。其所謂春行夏秋冬之令。冬行春夏秋之令。此客加主之變也。故其主化政令之常。有豪雨疾風迅雷飄電之變。冬有爍石之熱。夏有淒風之清。此無他天地之氣。勝複郁發之故也。是說也五氣麗平。太過不及之徵也。又有所謂平氣者。故有天符。歲會。同天符。同歲會。太乙天符五者所謂敷和。升明。備化。審平。靜順。之紀也。何謂天符。如木運上見厥陰。運與司天合也。何謂歲會。如木運臨丁。天運之丁運與年支合也。何謂太乙天符。天運上見少陰。年辰臨午之類。至於同天符。同歲會。以太過不及下加而然。 如木運太過。下加厥陰曰同天符。火運不及。下加少陰少陽之類曰同歲會。素問六微旨曰。 天符為執法。歲會為行令。太乙天符為貴人。邪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 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惟有歲氣之平。天地之氣得其中。則民無災變之異。故自前 五者而然。又有所謂勝複而致變者。如木運不及則金勝。火為木之子。複能勝金。則肺反受 邪 子為母複仇也。何謂化氣。如甲己化土。餘仿此。化土甲巳起丙寅。數至戊辰為龍。龍有變 化之象。戊為土。故甲己化土。餘仿此。何謂正化對化。玄珠曰。六氣分正化對化。少陰正 化於午。對化於子。厥陰正化於亥。 對化於巳。太陰正化於未。對化於丑。少陽正化於寅。對化於申。陽明正化 於卯。太陽正化於戌。對化於辰。正司化令之實。對司化令之虛。為醫之道。須 氣之旨。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勝有複。若夫脈有氣應則平。故曰從其 其氣則病。然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難以一言括。在乎參稽是圖也。
甲己歲氣土化之圖。 甲歲土太過。歲運 天。敦阜之紀。平氣備化。甲歲南政。太宮之音。 歲氣雨濕流行。至陰內濕。物化充成。其變震驚。飄驟崩潰。腎水受邪。病有腹痛。清 厥體 溏泄 臨辰戌為歲會(甲辰。甲戌)。上見太陰為同天符(甲辰。甲戌)。 己歲土不及。歲運 天。卑監之紀。平氣備化。己歲南政。少宮之音。 歲氣風寒大作。雨乃愆期。草木秀而不實。脾土受邪。病則飧泄霍亂。肢體重腹痛。肝 木克 臨辰戌丑未為歲會(己丑。己未)。上見太陰為太乙天符(己丑。己未)。
乙庚歲氣金化之圖。
乙歲金不及。歲運素天。從革之紀。平氣審平。乙歲北政。少商之音。 歲氣炎火盛行。乃至爍石流金。涸泉焦草。 肺金受邪。病則肩背脊膂重。鼽血。血便 注下 臨酉為太乙天符(乙酉)。又為歲會。上見陽明為天符(乙卯)。複則水勝火。寒雨暴至。冰 雹 霜雪。 庚歲金太過。歲運素天。堅成之紀。平氣審平。庚歲北政。太商之音。 歲氣燥行。天氣潔。地氣明。陽氣隨陰。肅殺凋零。肝木受邪。病則腹脅痛。目赤體重。 胸 之 臨酉為歲會。庚酉上見陽明為天符(庚子。庚午)
丙辛歲氣水化之圖。
丙歲水太過。是歲雨冰雪霜不時降。濕氣變物。歲運玄天。流衍之紀。平氣靜順。丙歲 北政 歲氣天地寒凝。其變冰霜雪雹。 心火受邪。病則身熱煩躁,心中寒。甚則腹脛腫。喘 咳。 臨子為歲會(丙子)。上見太陽為天符(丙戌。丙辰)。 辛歲水不及。歲運玄天。涸流之紀。平氣靜順。辛歲北政。少羽之音。 歲氣水泉減。草木茂。腎水受邪。病則身重。濡瀉腫滿。腰膝痛。足痿清厥。甚則 腫。 腎 臨丑為同歲會(辛丑。辛未)。上見太陰。下見太陽。為同歲會。則大寒蟄藏。
丁壬歲氣木化之圖。丁歲木不及。是歲天地淒愴。日月 昧。雨非雨。晴非晴。雨氣慘 然。 歲氣燥氣乃行。生氣不正。涼雨時降。風雪並興。草木晚榮。物氣內濕。肝木受邪。病 中清 痱痤 臨卯為歲會(丁卯)。上見厥陰為天符(丁巳。丁亥)。臨陽明。生氣失政。草木再榮。 壬歲木太過。歲氣蒼天。發生之紀。平氣敷和。壬歲北政。太角之音。 歲氣風氣流行。生氣淳化。萬物以榮。其變振拉摧拔。脾土受邪。病飧泄、食減體重、 腹痛
戊癸歲氣火化之圖。戊歲火太過。是歲火燔灼。水泉涸。物焦槁。歲運丹天。赫曦之紀。平 氣升明。戊歲北政。太徵之音。 歲氣陰氣內化。其變則炎烈沸騰。肺金受邪。病則發瘧。少氣喘咳。血溢注。胸脅痛。 心火 臨子為太乙天符。上見少陰少陽為天符。 癸歲火不及。歲運丹天。伏明之紀。平氣升明。癸歲北政。少徵之音。 歲氣寒乃大行。火令不正。物生不長。陽氣屈伏。蟄蟲早藏。心火受邪。病則胸脅膺背 痛。 悸陰 臨卯酉為同歲會(癸酉。癸卯)。
子午歲氣熱化之圖
少陰司天 陽明在泉
初氣 主位厥陰風木 客氣太陽寒水
二氣 主位少陰君火 客氣厥陰濕土
三氣 主位少陽相火 客氣少陰君火
四氣 主位太陰濕土 客氣太陰濕土
五氣 主位陽明燥金 客氣少陽相火
終氣 主位太陽寒水 客氣陽明燥金
丑未歲氣濕化之圖
太陰司天 太陽在泉
初氣 主位厥陰風木 客氣厥陰風木
二氣 主位少陰君火 客氣少陰君火
三氣 主位少陽相火 客氣太陰濕土
四氣 主位太陰濕土 客氣少陽相火
五氣 主位陽明燥金 客氣陽明燥金
終氣 主位太陽寒水 客氣太陽寒水
寅申歲氣火化之圖
少陽司天 厥陰在泉
初氣 主位厥陰風木 客氣少陰君火
二氣 主位少陰君火 客氣太陰濕土
三氣 主位少陽相火 客氣少陽相火
四氣 主位太陰濕土 客氣陽明燥金
五氣 主位陽明燥金 客氣太陽寒水
終氣 主位太陽寒水 客氣厥陰風木
卯酉歲氣燥化之圖
陽明司天 少陰在泉
初氣 主位厥陰風木 客氣太陰濕土
二氣 主位少陰君火 客氣少陽相火
三氣 主位少陽相火 客氣陽明燥金
四氣 主位太陰濕土 客氣太陽寒水
五氣 主位陽明燥金 客氣厥陰風木
終氣 主位太陽寒水 客氣少陰君火
辰戌歲氣寒化之圖
太陽司天 太陰在泉
初氣 主位厥陰風木 客氣少陽相火
二氣 主位少陰君火 客氣陽明燥金
三氣 主位少陽相火 客氣太陽寒水
四氣 主位太陰濕土 客氣厥陰風木
五氣 主位陽明燥金 客氣少陰君火
終氣 主位太陽寒水 客氣太陰濕土
巳亥歲氣燥化之圖
厥陰司天 少陽在泉
初氣 主位厥陰風木 客氣陽明燥金
二氣 主位少陰君火 客氣太陽寒水
三氣 主位少陽相火 客氣厥陰風木
四氣 主位太陰濕土 客氣少陰君火
五氣 主位陽明燥金 客氣太陰濕土
終氣 主位太陽寒水 客氣少陽相火
風製法
風淫於內 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防風通聖散。術麻散。小續命湯。防風湯。消風湯。消風丸。
暑製法
熱淫於內 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白虎湯 桂苓湯。碧玉散。玉露散。排風湯。玉露丸。
濕製法
濕淫於內 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白朮木香散。五苓散。桂苓白朮丸。葶藶木香散。石膏散。橘皮白朮散。益元散。神功散。
火製法
火淫於內 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涼膈散。八正散。解毒丸。
燥製法
燥淫於內 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大、小承氣湯。調胃散。神功丸。麻仁丸。脾約丸。葶藶丸。潤腸丸。四生丸。
寒製法
寒淫於內 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薑附湯。二薑丸。四逆湯。朮附湯。附子理中丸。戊己丸。
獨治於內者
承氣湯。陷胸湯。神芎丸。大黃丸。備急丸。
獨治於外者
拔毒散。水澄膏。生肌散。魚膽丸。
兼治於內者
防風通聖散。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小柴胡飲子。當歸飲子。
兼治於外者
桂枝湯。麻黃散。小建中湯。升麻湯。五積散。
先治內
謂寒藥先攻裡。大黃、芒硝、黑牽牛之類。
後治外
謂熱藥後攻表。桂枝麻黃之類。
先治外
但攻表。用熱藥。
後治內
但攻裡。用寒藥。
天之氣一也。六之則為風火燥濕寒暑。故濕之氣。六之一也。相乘而為之五變。其化在天為濕。 其泄也大瘕。若胃泄不已。變而為飧泄。飧泄不已。變而為洞泄。洞泄不中。此風乘濕之變也。若脾泄不已。變而為霍亂。霍亂不已。變而為注下。注為腫蠱。此暑乘濕之變也。若大腸泄不已。變而為 脹。 脹不已。變而為腸變而為支滿 溏。此燥乘濕之變也。若小腸泄不已。變而為腸 。腸 不已 臟毒不已。變而為前後便血。此火乘濕之變也。若大瘕泄不已。變而為脫肛。脫肛不已。 前為乳痔。內為腸風。此寒乘濕之變也。凡此二十五變。若無濕則終不成疾。況脾胃二土。共管中州。脾好飲。脾亦惡濕。此泄之所由生也。凡下痢之脈。 微且小者生。浮大者死。水腫脈反變浮大者生。沉細者死。夫病在裡者脈沉。在表者脈浮。 裡當下之。表當汗之。下利之脈浮滑。水腫者沉細。表裡俱受病。故反變也。凡臟便血。兩手脈俱弦細者死。俱滑大者生。血溫身熱者死。王太仆曰。若下血而身熱血溫。是血去外逆也。屬火。故曰七日而死。七者。火之成數也。夫飧泄得之於風。亦汗可愈。或伏驚怖。則膽受之。暴下綠水。蓋謂戊己見伐甲木也。嬰兒泄綠水。素問有嬰兒中風。理亦如之。
洞泄者。飧泄之甚。但飧泄近而洞泄久。久則寒中。溫之可也。治法曰。和之則可。汗之則不可。若在腑則易治。入臟則難攻。洞泄寒中。自腑而入臟。宜和解而無爭。水腫之作未出。遽然由濕變於大腸。小溲自澀。水濕既瀦。充滿日倍。面黃色。肢體如泥。濕氣周身。難專一法。越其高而奪其下。發其表而滲其中。酸收而辛散。淡滲而苦堅。則用攻劑以救其甚。緩劑以平其餘。如是則孤精得氣。獨魄近陽。亦可保行。陳 去而淨府潔。彼以豆蔻烏梅罌粟物聚用也。設病形易變。必至大誤。或通而塞。或塞而通。塞塞通通。豈應一法。世俗只知澀劑之能塞。而不知通劑之能塞者。乃拘於方也。
凡治濕皆以利小便為主。諸泄不已。灸水分之穴。謂水穀之所別也。臍之上一寸半。灸五壯。腹鳴似雷。水火行之候也。
凡濕勿針。內經雖云繆刺其處。莫若以張長沙治傷寒法治之。蓋泄者亦四時傷寒之一也。仲景曰。上涌下泄。表汗而裡攻。半在表半在裡。則亦和解之。表裡俱見。隨証參治。此雖以治傷寒。其於治濕也同。仍察脈以知深淺。問年壯以知虛實。所投必如其意矣。
凡六壬年發生之紀。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 腹
苓朮湯 治脾胃感風。飧泄注下。腸鳴腹滿。四肢重滯。忽忽善怒。眩冒顛暈。或左脅偏痛
白茯苓 濃朴(薑汁製炒) 白朮 青皮 乾薑 半夏(湯泡去滑) 草果 甘草(炙各等分)
凡六戊年赫曦之紀。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瘧。少氣咳喘。血溢血泄。 嗌燥 而為
麥門冬湯 治肺經受熱。上氣咳喘。咯血痰壅。嗌乾耳聾。泄瀉。胸脅滿痛。連肩背兩臂膊
麥門冬(去心) 香白芷 半夏(湯洗去滑) 竹葉 甘草(炙) 鐘乳粉 桑白皮 紫菀(取茸) 滓。食前服。
凡六甲年敦阜之紀。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 重煩冤。 則反腹滿溏泄腸鳴。甚則太 絕者死。
附子山茱萸湯 治腎經受濕。腹痛寒厥。足痿不收。腰 痛。行步艱難。甚則中滿。食不
附子(炮去皮臍) 山茱萸(各一兩) 木瓜乾 烏梅(各半兩) 半夏(湯洗去滑) 肉豆蔻 (各 七分。去滓。食前服。
凡六庚年堅成之紀。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兩脅小腹痛。目赤。 瘍。 耳無 咳
牛膝木瓜湯 治肝虛。遇歲氣燥濕更甚。脅連小腹拘急疼痛。耳聾目赤。咳逆。肩背連尻陰
牛膝(酒浸) 木瓜(各一兩) 芍藥 杜仲(去皮薑製炒絲斷) 枸杞子 黃松節 菟絲子 天 分。 去
凡六丙年流衍之紀。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 下中 不化
川連茯苓湯 治虛為寒冷所中。心熱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腫病。咳喘自汗。甚則大腸便血
黃連 茯苓(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 車前子(炒) 通草 遠志(去心薑汁製炒各半兩) 半 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凡六丁年委和之紀。歲木不及。燥乃盛行。民病中清。 脅痛。少腹痛。腸鳴溏泄。為 火所
蓯蓉牛膝湯 治肝虛為燥熱所傷。 脅並少腹痛。腸鳴溏泄。或發熱。遍體瘡瘍。咳嗽。支
肉蓯蓉(酒浸) 牛膝(酒浸) 木瓜乾 白芍藥 熟地黃 當歸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散。
屑同
凡六癸年伏明之紀。歲火不及。寒乃盛行。民病胸中痛。脅支滿。膺背肩胛間及兩臂內 痛。 中腸
黃 茯神湯 治心虛挾寒。心胸中痛。兩脅連肩背支滿噎塞。郁冒朦昧。髖髀攣痛。不能屈
黃 茯苓 遠志(去心薑汁淹炒) 紫河車 酸棗仁(炒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四錢。
水一
凡六己年卑監之紀。歲土不及。風氣盛行。民病飧泄。霍亂。體重腹痛。筋骨繇複。肌 肉
白朮濃朴湯 治脾虛風冷所傷。心腹脹滿疼痛。四肢筋骨重弱。肌肉 酸。善怒。霍亂吐瀉
白朮 濃朴(薑炒) 半夏(湯洗) 桂心 藿香 青皮(各三兩) 乾薑(炮) 甘草(炙各半兩)
凡六乙年從革之紀。歲金不及。炎火盛行。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為水所複。則反
紫菀湯 治肺虛感熱。咳嗽喘滿。自汗衄血。肩膂重。血便注下。或腦戶連腦頂痛。發熱口
紫菀茸 白芷 人參 甘草 黃 地骨皮 杏仁(去皮尖) 桑白皮(炙各等分)
上銼散。
凡六辛年涸流之紀。歲水不及。濕乃盛行。民病腹滿。身重濡泄。寒瘍流水。腰股痛發。 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腳下痛。甚則 腫。腎氣不衡。為木所複。則反面色時。筋骨並辟。肉 瘈瘲。目視KT KT 。肌肉疹發。氣並膈中。痛於心腹。
五味子湯 治腎虛。坐臥濕地。腰膝重著疼痛。腹脹滿。濡泄無度。行步艱難。足痿清厥。 甚則浮腫。面色不常。或筋骨並辟。目視KT KT 。膈中咽痛。
五味子 附子(炮裂去皮臍) 巴戟(去心) 鹿茸(燎去毛酥炙) 山茱萸 熟地黃 杜仲(製 服。
凡六壬。六戊。六甲。六庚。六丙歲。乃木火土金水太過。為五運先天。六丁。六癸。六己 以
夫陰陽升降。司天在泉。上下有位。左右有紀。地理之應。標本不同。氣應異象。逆順 變 以天
自大寒後至春分(厥陰風木為一主氣)。春分至小滿(少陰君火為二主氣)。小滿至大暑 (少 陽 至小雪(陽明燥金為五主氣。)小雪至大寒(太陽寒水為六主氣。)
凡一氣所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為本氣。後以天之六氣臨御。觀其逆從。以藥調和。使 上下
辰戌之歲。太陽司天。太陰在泉。氣化營運先天。初之氣。乃少陽相火加臨厥陰風木。 民病 氣。 太陰 明燥 酸 頭
白茯苓 木瓜乾(各一兩) 附子(炮去皮臍) 牛膝(酒浸各三錢) 防風(去叉) 訶子(炮去滓。食前服 至大 榴皮
卯酉之歲。陽明司天。少陰在泉。氣化營運後天。
初之氣。太陰濕土加厥陰風木。此下克上。病中熱脹。面目浮腫。善眠鼽衄。嚏欠嘔吐。小便黃赤。甚則淋。
二之氣。少陽相火加少陰君火。此臣居君位。民病厲大至。善暴死。
三之氣。陽明燥金加少陽相火。燥熱交合。民病寒熱。
四之氣。太陽寒水加太陰濕土。此下土克上水。民病暴仆。振栗譫妄。少氣咽乾引飲。心痛癰腫。瘡瘍寒瘧。骨痿便血。
五之氣。厥陰風木加陽明燥金。民氣和。
終之氣。少陰君火加太陽寒水。此下克上。民病溫。治法宜鹹寒以抑心火。甘以助金。汗之清之散之。安其運氣。審平湯治。卯酉之歲。陽明司天。少陰在泉。病者中熱。面浮鼻鼽。小便赤黃。甚則淋。或癘氣行。善暴仆振栗。譫妄寒瘧。癰腫便血。
遠志(去心薑汁炒) 紫檀香(各一兩) 天門冬(去心) 山茱萸(去心各三兩) 白朮 白芍藥
食前服。 滿至 ...前子
寅申之歲。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氣化營運先天。初之氣。少陰君火加厥陰風木。 少陰君 逆嘔吐。胸脅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瘡。三之氣。少陽相火加少 陽相火 金加太 厥陰 內。 溢目
紫檀香 車前子(炒) 青皮(半夏湯洗) 酸棗仁 薔薇 生薑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銼散
自
茯
丑未之歲。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氣化營運後天。初之氣。厥陰風木加風木。 民病 遠近 陰濕 膚腠 溫治 太陰濕 若。或
木瓜乾 茯神(去木各一兩) 牛膝(酒浸) 附子(炮去皮臍各三錢) 熟地黃 覆盆子(各半 滓。食前服 加
子午之歲。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氣化營運先天。初之氣。太陽寒水加厥陰風 木。 而熱 陰濕 終之 以平其上。苦熱以治其內。咸以 之。苦以發之。酸以收之。正陽湯治。子午之歲。少陰君 火司 或
白薇 玄參 川芎 桑白皮(炙) 當歸 芍藥 旋複花 甘草(炙) 生薑(各半兩) 上為散 自春 加荊
巳亥之歲。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氣化營運後天。初之氣。陽明燥金加厥陰風 木。 相火 陰濕 民 厥 黃癉浮腫。時作溫癘。
半夏(湯洗) 棗子 五味子 枳實(麩炒) 茯苓 訶子(炮去核) 橘皮 甘草(炙各半兩) 加鼠粘 大暑至
凡六氣。數起於上而終於下。歲半之前。自大寒後天氣主之。歲半之後。自大暑後地氣 ... 主之 ... 犯。 ... 依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