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左) 胃有停飲,不時嘔吐。水為陰類,非陽氣旋運,不能消化。擬半夏茯苓湯苓桂朮甘湯兩方出入。
製半夏(三錢) 上廣皮(一錢) 川桂枝(四分) 公丁香(三分) 廣藿香(三錢) 淡乾薑(四分) 白蔻仁(七分後入) 白茯苓(五錢)
右 身熱氣沖嘔吐。木不條達也。
冬桑葉 粉丹皮 金鈴子 製半夏 生薏仁 新會紅 製香附 赤白苓 白蔻仁 砂仁
沈(右) 脾虛木旺,木侮胃土。中脘作痛,甚則嘔吐,大便時瀉時止。脈左關弦。木郁土中,久恐延膈。
上徭桂(四分飯丸先服) 縮砂仁 茯苓 白蒺藜 枳殼 上廣皮 製半夏 煨天麻 香櫞皮
左 和胃中陰陽,嘔吐仍來。苔灰舌白。從苦辛進退之。
製半夏(一錢五分) 川桂枝(四分) 炙黑草(二分) 人參鬚(七分) 枳實(八分) 淡乾薑(五分)川雅連(五分) 白茯苓(三錢) 生薑汁(一匙)
左 鎮逆平肝,諸恙暫退。而日來氣複上沖,甚則呃忒,間有嘔吐。風木上干。再壯水以涵風木。
熟地(四錢炒松) 牡蠣(五錢) 土炒白芍(一錢五分) 茯神(三錢) 橘白(一錢) 大麥冬(三錢)磁石(三錢) 半夏曲(一錢五分鹽水炒) 白蒺藜(三錢)
陳(左) 食入輒作嘔吐。脈兩關俱弦。肝陽沖侮胃土,久恐成膈。擬苦辛通降法。
製半夏(一錢五分) 淡乾薑(三分) 茯苓(三錢) 土炒白芍(一錢五分) 川雅連(五分) 代赭石(三錢)橘紅(一錢) 旋複花(一錢五分絹包) 枳實(一錢) 炒竹茹(一錢五分)
二診 脈弦稍平,嘔吐略減。的屬肝陽逆犯胃土。再和中鎮逆,苦降辛開。
製半夏(一錢五分) 白蒺藜(去刺炒三錢) 代赭石(四錢) 土炒白芍(一錢五分) 沉香曲(一錢五分炒)旋複花(二錢包) 淡吳萸(一分五厘) 川雅連(五分同吳萸炒) 炒竹茹(一錢五分)
三診 嘔吐雖減,仍未能止。木克胃土,以致清濁混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製香附(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 炒香甜杏仁(三錢) 沉香曲(一錢五分炒) 炒竹茹(二錢)橘皮(一錢) 白蒺藜(三錢) 來複丹(八分開水另下)
四診 大便通調,三日未經嘔吐。胃中之清濁,漸得分化。藥既應手,再守前意。
川雅連(五分) 炙黑草(二分) 廣皮(一錢) 淡乾薑(四分) 製半夏(一錢五分) 川桂枝(四分)白茯苓(三錢) 枳實(一錢) 炒竹茹(一錢) 來複丹(六分先服)
五診 苦降辛開,分化清濁,胃中之陰陽漸和,嘔吐漸定。藥既應手,未便更章,但猛劑不宜久投耳。
製半夏(一錢五分) 炙黑草(四分) 川雅連(四分) 枳實(七分) 川桂枝(四分) 白茯苓(三錢)淡乾薑(三分) 竹茹(一錢水炒) 白芍(一錢五分土炒) 來複丹(六分先服)
另擬一方備服。
製半夏(一錢五分) 川雅連(四分) 炙甘草(三分) 茯苓(三錢) 橘皮(一錢) 杭白芍(一錢五分) 淡乾薑(四分) 吉林參(另煎沖七分) 焦麥芽(二錢)
右 嘔吐大減,涌涎亦定。的是高年五液皆涸,三陽並結也。前方踵進。
南沙參 川貝母 生扁豆 藕汁 活水蘆根 川石斛 天花粉 甜杏仁 梨汁
二診 交節又複嘔吐。三陽並結,既入重地,不易履夷也。
川石斛 白蒺藜 北沙參 半夏曲 單桃仁 扁豆衣 梨汁 藕汁 薑汁 韭汁 牛乳 鹽水炒竹茹
右 浮游之火漸平,而食入輒作反逆。此膽胃不主下降,肝陽從而濁升。再降膽胃。
製半夏 炒枳實 甜杏仁 白蒺藜 陳膽星 茯苓神 上廣皮 竹茹 山梔(薑汁炒) 陳關蟄 大荸薺
左 中陽不足,陽氣不旋。嘔吐複作。再辛溫以助陽氣,而運濁邪。
製半夏(三錢) 橘皮(一錢) 鮮生薑(二錢打) 川桂枝(四分) 淡吳萸(四分) 茯苓(四錢) 炒于朮(一錢五分) 炒枳實(一錢) 竹茹(一錢五分) 伏龍肝(八錢煎湯代水)
二診 攻下之後,中陽不複,痰水漸次複聚。間數日仍作嘔吐。只宜緩以圖之。
于朮炭(二錢) 茯苓(五錢) 竹茹(一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 淡吳萸(四分)豬苓(二錢) 鹽煨薑(二錢) 來複丹(一錢藥湯送下)
左 中脘作痛,甚則嘔吐。脈象沉弦。此水飲停聚胃府。當緩以攻之。
二陳去甘草 製香附 延胡索 白蒺藜 高良薑 瓦楞子(醋炒)紅芽大戟(八分) 白蔻仁(一錢三分) 公丁香(一錢) 黑白丑(各一錢五味研末為丸)
右 體豐多濕,濕盛生痰,痰阻胃府,中州窒痺。嘔吐痰涎。宜苦辛通降。
川雅連(薑汁炒三分) 製半夏(三錢) 淡乾薑(六分) 雲茯苓(五錢) 廣陳皮(一錢) 薤白頭(三錢)炒枳實(一錢) 竹二青(一錢生薑汁炒) 上湘軍(四分) 公丁香(三分) 黑白丑(各二分)白蔻仁(四分五味研末分二次服)
二診 嘔吐不止,中脘板滯。脈象沉弦。還是痰阻胃府,不能通降。再擬苦辛開降,參以芳香化濁。
川朴(一錢) 川雅連(四分) 炒竹茹(一錢) 白蔻仁(七分) 茯苓(五錢) 橘皮(一錢)製半夏(三錢) 淡乾薑(五分) 生薑汁(一匙) 太乙丹(三分磨沖)
左 胃有停痰,胃陽不展。至暮輒作嘔吐。脈象沉弦。恐延反胃之証。
製半夏 淡吳萸 白蔻仁 雲茯苓 豬苓 廣陳皮 鮮生薑(二錢打) 太乙丹(三分磨沖) 伏龍肝(煎代水)
繆(左) 嘔吐止而複作。胸中之陽氣不克轉旋。再進辛溫。
川桂枝(五分) 製半夏(三錢醋炒) 茯苓(七錢) 白蔻仁(七分) 公丁香(三分) 廣藿香(三錢)淡乾薑(五分炒) 橘皮(一錢) 豬苓(二錢) 伏龍肝(一兩煎代水)
繆(左) 嘔吐時作時止。舌苔薄白,並不濃膩。大便數日方行。脾得陽始運,胃得陰乃和,高年液虧胃陰不足,所以宜通宜降者,轉滯而轉逆矣。
人參鬚(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炒香甜杏仁(三錢) 白檀香(一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白蒺藜(三錢) 竹二青(鹽水炒五分) 白蜜(二錢)
右 食入片刻,即吐出酸水,面現青色。詢系失恃後悲苦所致。肝火鬱極,故作酸也。
桑葉 丹皮 鬱金 製香附 山梔(薑汁炒) 左金丸
張(左) 脈証相安。至暮腹滿,酸水上涌。營滯不行,土郁濕困。不能急切圖功。
製半夏 白蒺藜 台白朮 公丁香 茯苓皮 廣皮 淡吳萸 晚蠶砂 炒蔞皮 建澤瀉 禹余糧丸(一錢五分開水先服)
吳(媼) 風陽較平,眩暈大減,而餘威未靖,吞酸涌涎,時止而仍時作。再養肝熄肝,參苦辛以製心火,而佐金氣以平肝木。
阿膠珠 杭白芍 黑豆衣 池菊 茯神 炒杞子 女貞子 潼沙苑 左金丸
李(左) 經云:心為汗肺為涕,脾為涎,肝為淚腎為唾,是為五液。今起居如常,而時吐涎沫,胃納不旺。顯屬脾胃兩虛,不能約束津液,以丸藥緩調。
炙綿 (三兩) 炙黑草(五錢) 縮砂仁(四錢) 煨益智(七錢) 廣陳皮(七錢) 奎黨參(四兩)濃杜仲(三兩) 炒于朮(二兩) 炒山藥(三兩) 炒杞子(三兩) 製半夏(一兩五錢) 炒淡薑渣(四錢)炒范志曲(一兩) 廣藿梗(一兩五錢) 澤瀉(一兩五錢) 白茯苓(三兩) 焦麥芽(二兩) 炒扁豆(二兩) 炒萸肉(一兩五錢)
上藥研為細末水泛為丸每服三錢。
姚(右) 頭痛眩暈,甚則嘔吐涎水,腰脅酸楚。脈濡左滑。此肝陽挾痰上沖胃土也。
製半夏 天麻 甘菊 白蒺藜 丹皮 鉤鉤 廣皮 炒棗仁 茯苓神 石決明 水炒竹茹
虞(右) 頭痛較退,而嘔吐之後,涎沫上涌,長沙所謂肝病吐涎沫者是也。風翔浪涌,都緣肝陽上升,胃土被克,致胃中不能約束津液。再和肝胃。
金石斛 杞子 代赭石 白蒺藜 炒半夏曲 茯苓 鉤鉤 桑葉 丹皮 鹽水炒竹茹涎清因肝陽者用代赭,與胃寒涌涎者異。若肝氣嘔吐,又必痛也。(清儒附志)
某 口吐涎沫,胃氣虛不能約束津液也。吐沫而仍口渴,胃陰虛而求救于水也。舌萎苔黃,胃氣不治而虛濁反行攢聚也。氣陰益虧,又複夾濁,用藥顧此失彼,且恐動輒得咎,惟仲景大半夏湯取人參以補胃氣,白蜜以和胃陰,半夏以通胃陽,試進之以覘動靜。
人參(一錢) 白蜜(五錢) 半夏(三錢)
廉(左) 嘔吐數日,至昨忽然偏右脹滿,上則中脘,下則少腹,盡行板硬,一時之間,氣從上逆。幸未幾即平。然食入仍嘔,並吐出蛔蟲,口渴頻飲。舌苔糙白,脈象虛弦。肝木橫逆之餘,胃土有升無降,陽明之液暗虧。恐呃忒致厥。
川連(五分) 炒烏梅(五分) 炒川椒(二分) 金石斛(五錢) 金鈴子(一錢五分) 吳萸(二分)杭白芍(二錢酒炒) 製半夏(三錢) 白蒺藜(三錢) 紅石榴子(百粒) 枇杷葉(二片去毛) 鮮竹茹(鹽水炒一錢)
(附反胃)
宋(左) 嘔血之後,食入哽阻。瘀滯胃口。恐成噎膈。
延胡索(一錢五分酒炒) 五靈脂(三錢) 製香附(二錢研) 單桃仁(三錢) 炒枳殼(八分)瓦楞子(五錢) 炒蘇子(三錢研) 炒竹茹(一錢五分) 降香(一錢五分劈) 上湘軍(一錢五分好酒浸透炙枯後入)
左 食入哽阻,痰涎上涌。胃陽不運。噎膈重証,勢難治也。
薤白頭(三錢) 川雅連(四分) 製半夏(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 白檀香(三錢) 淡乾薑(六分) 廣鬱金(一錢五分) 竹茹(一錢) 上沉香(三分) 公丁香(三分二味研末先調服)
沈(左) 中脘作痛,食入哽阻,去冬曾解堅黑大便。良由瘀滯胃口。勢成噎膈。
延胡索(一錢五分酒炒) 薤白頭(三錢) 烏藥(一錢五分) 荊三棱(一錢) 瓦楞子(五錢打)單桃仁(三錢打) 蓬朮(一錢) 黑白丑(各七分) 旋複花(二錢包) 五靈脂(三錢)
左 脘痞者久,食入哽阻。涌涎氣瘀交阻。噎膈重証也。
延胡索(一錢五分酒炒) 瓦楞子(一兩) 製香附(二兩研) 薤白頭(三錢) 旋複花(二錢包)製半夏(三錢)五靈脂(三錢酒炒) 益智仁(一錢) 烏藥(一錢五分) 生薑汁(一匙沖)
胡雲台方伯 年逾花甲,陰液已虧,加以肝氣不和,乘于胃土,胃中之陽氣不能轉旋。食入哽阻,甚則涎沫上涌。脈兩關俱弦。噎膈根源,未可與尋常並論。姑轉旋胃陽,略參疏風,以清新感。
竹瀝半夏(一錢五分) 炒竹茹(一錢) 川雅連(五分) 淡黃芩(一錢五分) 淡乾薑(三分) 白茯苓(三錢)桑葉(一錢) 池菊花(一錢五分) 白蒺藜(一錢五分) 白檀香(一錢劈)
二診 辛開苦降,噎塞稍輕然。左臂作痛,寐醒輒覺燥渴。脈細關弦,舌紅苔黃心剝。人身脾為陰土,胃為陽土,陰土喜燥,陽土喜潤譬諸平人,稍一不慎,飲食噎塞,則飲湯以潤之,噎塞立止,此即胃喜柔潤之明証。今高年五液皆虛,加以肝火內燃,致胃陰虧損,不能柔潤,所以胃口乾澀,食不得入矣。然胃既乾澀痰從何來。不知津液凝滯,悉釀為痰,痰愈多則津液愈耗。再擬條達肝木,而泄氣火,泄氣火即所以保津液也。然否即請正之。
香豆豉 光杏仁 鬱金 炒蔞皮 桔梗 竹茹 川雅連(乾薑六分煎汁收入) 枇杷葉 黑山梔 白檀香
三診 開展氣化,流通津液,數日甚覺和平,噎塞亦退。無如津液暗枯,草木之力,不能久持,所以噎塞既退複甚。五臟主五志,在肺為悲,在脾為憂,今無端悲感交集,亦屬臟燥之征。再開展氣化,兼進潤養之品。
光杏仁(三錢) 廣鬱金(一錢五分) 黑山梔(三錢) 竹瀝(七錢沖) 薑汁(少許沖) 炒蔞皮(三錢)白茯苓(三錢) 枳殼(五分) 炒蘇子(三錢) 大天冬(三錢) 池菊花(一錢) 白檀香(八分) 枇杷
葉(去毛四片)
四診 開展氣化,原所以泄氣熱而保津液也。數日來舌心光剝之處稍淡。然左臂仍時作痛,噎塞時重時輕,無非津液不濟,胃土不能濡潤。咳嗽多痰,亦屬津液蒸煉。肺絡被灼,所以臟燥乃生悲感。再化痰泄熱以治其標,潤養津液以治其木。
白蒺藜(三錢) 黑山梔(三錢) 光杏仁(三錢) 淮小麥(六錢) 池菊花(一錢五分) 廣鬱金(一錢五分)炒蔞皮(三錢) 生甘草(三分) 大南棗(四枚劈去核) 鹽水炒竹茹(一錢)
接服方 鮮生地(五錢) 天花粉(一錢五分) 大麥冬(三錢) 甜杏仁(三錢) 生懷藥(三錢) 白蒺藜(三錢) 焦秫米(二錢) 青果(三枚打) 梨汁(一兩溫沖)
蔣 嗜飲損傷中陽,氣不施化。食入哽阻,痰涎上涌。脈滯,苔白質膩。噎膈重証,圖治維艱。
代赭石(四錢) 白茯苓(三錢) 廣鬱金(一錢五分) 竹茹(鹽水炒一錢) 旋複花(一錢) 炒蘇子(三錢) 白桔梗(八分) 枳實(八分) 左金丸(七分入煎) 竹瀝(八錢薑汁三滴沖)
郭(左) 腸紅痔墜日久,營液大虧。食入於胃,輒哽阻作痛。脈兩關弦滑。此胃陰枯槁。噎膈重証,何易言治。
金石斛 北沙參 杭白芍 生甘草 焦秫米 白蒺藜 半夏曲 活水蘆根
師云:另取小鍋煮飯,飯初收水,以青皮蔗切片鋪于米上,飯成,去蔗食飯。(清儒附志)
二診 脈滑而弦。舌心作痛,食入胃中,仍覺哽痛。胃陰枯槁,未可泛視再擬金匱大半夏湯法。
台參鬚(另煎沖七分) 製半夏(三錢) 白蜜(二錢同煎與參湯沖和服)
此方服七劑。煎成以滾水燉,緩緩咽下。湯盡再煎二次,煎蜜用一錢五分。
三診 脈左大于右,陰傷不複之証。食入哽阻,胃陰尤為枯槁,未可泛視。前擬金匱大半夏湯法,當無不合,即其意而擴充之。
台參鬚 製半夏(與白蜜同煎與參湯和服) 左金丸(四分煎湯送下)
四診 食入哽痛漸定,脈弦稍平,而腸紅連日不止。肝火內燃,胃陰枯槁,肝膽內藏相火,腎開竅于二陰,銅山西鳴,洛鐘東應矣。
台參鬚(一錢) 製半夏(二錢) 白蜜(三錢同上法) 細生地(四錢) 龜甲心(五錢) 地榆炭(三錢)炒槐花(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丹皮炭(二錢) 左金丸(四分)
孫(右) 中脘不舒,按之堅硬脹滿,甚則氣逆如喘。脈兩關弦滑。此抑鬱動肝,肝氣沖入胃中,將成噎膈重証,非曠懷不能為功。
釘赭石 炒蘇子 製香附 淡吳萸 旋複花 薤白頭 炒枳殼 砂仁 沉香(三分磨沖) 檳榔(二分磨沖)
殷(左) 食入之後,氣輒上沖,遂即嘔吐痰水。詢知前曾嘔吐紫黑,便有血水,痰或青色,乃自下焦肝腎而來,胃之下口,痰瘀阻之。防膈。
製半夏 川連 單桃仁 台烏藥 當歸鬚 土炒赤芍 乾薑 川桂枝 酒炒延胡索
二診
薤白頭 橘皮 製半夏 旋複花 茯苓 延胡索 枳實 代赭石 台烏藥 扁鵲玉壺丸(一錢二分先服)
三診 膈食不下,中脘有形,數日以來,嘔吐紫黑瘀血,大便亦解黑物,前云瘀血阻塞胃口,於斯可信。
無如瘀雖嘔出,而中脘偏左,按之仍硬,足見結滯之瘀,猶然內踞,是血膈大証也。治之之法,若瘀一日不去,則膈一日不愈,茲以化瘀為主,以覘動靜。
山甲片(一錢干漆塗炙令煙盡) 五靈脂(三錢酒炒) 瓦楞子(四錢) 延胡索(二錢) 山楂炭(三錢)台烏藥(一錢五分) 當歸尾(二錢) 桃仁(二錢) 土鱉蟲(五枚去頭足炙)
又 濕痰瘀滯,聚于胃口,以致飲食不能入胃。前進化血行瘀,胸肋脹滿。良以瘀阻不宣,行之不能,則兩相阻拒,所以轉覺脹滿也。血膈大証,極難圖治,擬以丸藥入下。
五靈脂(二錢酒炒) 川鬱金(一錢五分) 西血珀(七分另研) 大黃(二錢酒炒) 土鱉蟲(十六枚去頭足炙) 單桃仁(一錢五分) 生蒲黃(一錢) 延胡索(二錢) 山甲片(一錢)
右 朝食暮吐,物不變化。脈沉細,苔白質膩。中陽不旋,反胃重証也。
製半夏 淡吳萸 公丁香 橘皮 竹茹(薑汁炒) 雲茯苓 炮黑薑 廣藿香 伏龍肝(七錢煎湯代水)
章(左) 向有腸紅,茲則每晨便泄之後,仍見乾糞胃氣日行困頓。脈左虛弦,右濡滑,關部三十餘至一動。此由肝陰不足,脾氣虛損,肝不足則血不收藏,脾虧損則鼓旋乏力。由是而水濕之氣,不能分泄,混入腸中,所以每至黎明,陽氣發動之時,水濕之氣,傍流而下。脾與胃以膜相連,脾虛則胃弱,理固然也。擬連理湯出入。
野于朮(土炒二錢) 上廣皮(土炒一錢) 雲茯苓(四錢) 川雅連(薑汁炒二分) 防風根(一錢炒) 炒薏仁(四錢) 炮薑(五分) 滑石塊(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荷葉邊(二錢)
二診 溫臟清腑,注泄已止。右脈濡滑較退。的是中氣虛而脾土之陽氣不足,肝陰虧而大腸之濕熱有餘。刻下大便溏燥不調。脾氣未複耳。前法參入分消,蓋祛濕即所以崇土也。
野于朮(土炒) 炒薏仁(四錢) 整砂仁(四粒) 真建曲(二錢) 防風根(一錢炒) 雲茯苓(五錢)木豬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炮薑(三分川連一分五厘燉沖入)
三診 右脈滑象漸退,溲亦漸利。濕熱有外泄之機。特胃納不醒,當和中芳運。
炒于朮 製半夏 真建曲 生熟薏仁 炒穀芽 雲茯苓 上廣皮 廣藿梗 省頭草 澤瀉
喬(左) 停飲日久,清濁升降不行,胃中窒塞,向有嘔吐,茲則便泄,色必深醬。是水飲之氣,郁而化熱,在胃上則兼辛金之化,其水兼寒,在胃下則兼丙火之化,其濕兼熱,亦定理也。降陽和陰,冀其升降清濁,各循常度。是否即請裁用。
製半夏 雲茯苓 淡乾薑 瓦楞子 川雅連 生熟草 人參鬚 川桂枝
某 迷睡已退,然大便溏泄,此痰泄是也。
製半夏 南楂炭 炮薑 木豬苓 熟附片(二分) 上廣皮 范志曲 澤瀉 焦白朮
又 少陰氣至但欲寐。進理中加附,大便亦漸堅實。前法再參補氣。
西黨參 炮薑炭 豬茯苓 熟附片 澤瀉 野于朮 炙黑草 玫瑰花 生熟穀芽
某 便泄氣撐,以泄為快。脾弱則木旺,土衰則木賊。恐非草木可以為功。
吳萸 金鈴子 南楂炭 廣皮 鬱金 砂仁 杭白芍 白蒺藜 廣木香 香櫞皮 青皮(醋炒)
左 外寒束縛裡熱,挾積不化。由頭痛發熱,而至腹痛水瀉,每在清晨。至今瀉雖暫定,而腹痛未止,濁積必然未化。脈細關弦。擬調氣運中以磨化之。
製川朴 上廣皮 雲茯苓 范志曲 砂仁末 製半夏 枳實炭 廣木香 焦白朮 香薷 川連 炮薑
右 久瀉不止,足脛帶腫,舌心光剝無苔,寐則乾咳,心悸健忘。心脾兩虛,旋運無權,致傳化失職。恐成腫脹。
西黨參(三錢) 扁豆衣(三錢) 白茯苓(三錢) 炮薑(三分) 炙黑草(三分) 野于朮(二錢)益智仁(八分) 炒薏仁(四錢) 豬苓(二錢)
左 頭痛身熱便泄。邪郁而氣機下陷也。
煨木香(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羌獨活(各一錢) 茯苓(三錢) 上陳皮(一錢)砂仁(後下七分) 桔梗(一錢) 前胡(一錢五分) 柴胡(五分)
二診 頭痛已止,身熱便泄未定。再調氣泄濕。
川朴(一錢) 蔻仁(七分) 藿香(三錢) 豬茯苓(各二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廣皮(一錢)通草(一錢) 滑石(四錢) 枳實炭(一錢) 木香(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三診 身熱已退,便泄亦減。再為疏通。
製川朴 范志曲 南楂炭 台烏藥 茯苓 青陳皮 枳實炭 煨木香 炒薏仁
某 嗜飲多濕,濕困脾陽。大便瀉利。脈象濡軟,舌苔淡白。宜理脾溫中。
于朮(土炒二錢) 范志曲(一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炒黃乾薑(四分) 葛花(一錢五分) 白蔻仁(三粒) 砂仁(三粒) 煨木香(五分)
右 脈滑便泄如前,小溲欲解不爽。濕鬱腑中,水液滲入大腸。再參分利。
葛花(一錢五分) 于朮(二錢) 羌活(一錢) 廣皮(一錢) 滑石(三錢) 煨木香(五分)澤瀉(一錢五分) 通草(一錢) 雲苓(四錢) 防風(一錢) 豬苓(二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二診 便泄稍減,小溲亦暢,腰府作酸。濕猶未清,而脾胃之氣,久已暗損。再為兼顧。
野于朮(一錢五分) 破故紙(鹽水炒三錢) 雲茯苓(四錢) 羌活(一錢) 煨肉蔻(五分研) 菟絲子(鹽水炒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豬苓(二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防風(一錢)
右 上則噯噫下則便泄。厥氣不和,克製脾土。協和肝脾,即所以固其胎息也。
砂仁 製香附 淡吳萸 蘇梗 茯苓 杭白芍 防風(炒) 香櫞皮 木香 廣皮
某 每至陰分,則腸鳴便瀉。此脾虛而濕鬱氣滯。恐變脹病。
大腹皮 生熟薏仁 川朴 木香 澤瀉 煨薑 炒椒目 廣皮 草果仁 炒冬瓜皮 豬茯苓
某 胃主盛納,脾司運化,脾虛濕熱內蘊,失健運之權。合夜腹滿,清晨得泄方適。濕熱無徹底之日,則脾土無再複之期,可虞也。
白朮炭 整砂仁 澤瀉 范志曲 生熟薏仁 白茯苓 木豬苓 廣皮 川雅連(薑汁炒)
某 木郁不克條達,氣分攻撐不平。土被木克,運化無權,寅卯之交,依然便泄內熱。脈細弦數。營液日耗,恐入損途。
製香附 土炒白芍 沉香片 上廣皮 砂仁 白蒺藜 生熟木香 淡吳萸 川雅連(吳萸同炒)
楊(童) 便泄不止,時帶紅膩,臨圊不爽。脾虛濕熱郁阻腸胃。再苦辛通降。
生于朮(一錢) 淡黃芩(酒炒一錢) 酒炒白芍(一錢) 六一散(三錢包) 白茯苓(三錢) 生熟草(各二錢) 土炒陳皮(一錢) 香連丸(四分入煎) 廣木香(四分) 炒枳殼(七分)
汪(幼) 久瀉不止,陽氣不運,以致四肢逆冷,神迷如寐,嘔吐切牙。脈形沉細。土虛木旺,將成慢驚,切勿輕視。方請兒科先生商政。
台參鬚(另煎沖五分) 橘紅(八分) 炙黑草(二分) 煨天麻(一錢) 炒于朮(一錢五分) 熟附片(四分) 炮薑炭(四分) 白茯苓(三錢)
屠(右) 腹痛甚則便泄,泄甚熱。氣有餘,便是火,洵哉。
金鈴子 香附 辰茯神 鉤鉤 炒酸棗仁 白蒺藜 天麻 炒白芍 砂仁 沉香片
金(右) 暑濕浸淫脾土,土不運旋,氣濕不能分化。水瀉口渴,舌淡白而喜熱飲,中脘不舒。宜調氣分化。
川朴(一錢) 六一散(三錢包) 縮砂仁(五分) 藿香(三錢) 白茯苓(三錢) 廣皮(一錢)鮮佛手(一錢五分) 煨木香(六分) 豬苓(二錢)
二診 調氣分化,水瀉已止,口渴亦減。再調氣以通津液。
六一散(三錢包) 生于朮(一錢) 豬苓(一錢五分) 沉香曲(一錢五分) 建澤瀉(一錢五分) 薄官桂(三分) 鮮佛手(一錢) 鮮荷梗(去刺尺許) 茯苓(三錢) 砂仁(鹽水炒研後入四分)
聶(左) 素體濕甚,茲則由脹滿而致便泄,色如敗醬,得泄轉松,然中脘有形,氣沖噯噫,胃呆少納,時易汗出。脈象濡軟而滑,苔白質膩,口味帶甜。此由濕熱內蘊,脾土不能轉旋,水穀不能分化,盡注于腸,肝木從而暗動。恐致呃忒。擬和中運脾,兼泄府濁。
六一散(三錢包) 省頭草(二錢) 炒紅曲(一錢) 土炒陳皮(一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白茯苓(三錢)廣木香(四分) 小溫中丸(三錢) 川雅連(四分吳萸二分煎汁拌炒)
二診 投劑之後,解出極為穢臭,府中之濁,得從外泄,而自利仍不稀疏。昨尚和平,今又腹中脹滿,甚致有形上沖,直抵中脘,則惡心噯噫,最為難堪,撫之摩之,其形方能降下。口甜乾膩,苔白轉黃,脈象轉滑,關部獨弦。濕熱內蘊,清濁之氣,不司升降,土氣既滯,木氣遂郁,致橫暴之氣,肆逆莫製。望六之年,恐正不勝病。金匱厥陰篇中每用苦辛酸,即遵其旨。
川雅連(六分) 生甘草(三分) 淡子芩(酒炒一錢五分) 車前子(一錢五分) 杭白芍(三錢) 白茯苓(三錢) 生熟木香(各二分) 土炒廣皮(二錢) 淡乾薑(三分) 省頭草(二錢)
許(右) 脘痞噯噫已退。大便帶泄,氣墜於下也。
廣木香(五分) 砂仁(後入七分) 澤瀉(二錢) 鬱金(一錢五分) 香櫞皮(一錢五分) 廣陳皮(一錢) 白芍(一錢五分) 吳萸(三分白芍同炒) 茯苓(四錢) 枳殼(一錢)
二診 中州已舒。腹痛便利。再理氣分消。
砂仁(後入七分) 木香(五分) 茯苓(四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烏藥(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吳萸(五分) 鮮佛手(一錢五分) 范志曲(二錢) 川朴(一錢) 豬苓(二錢)
王(右) 少腹脹滿,腹中不和,痛泄止而複作,面色微浮,足跗帶腫。肝強土弱,木乘土位。擬柔肝培土,以御肝木。
于潛朮(一錢五分木香三分煎汁炒) 炒木瓜皮(一錢五分) 炒黑當歸(二錢) 土炒白芍(一錢五分) 炒防風(七分) 炙黑草(五分) 菟絲子(鹽水炒三錢) 上徭桂(去粗皮研後入三分)
二診 面浮已退,色稍華澤,腹中痛脹略松,而便泄不止,泄時氣甚酸穢。肝為剛藏,在五行為木,在五味為酸,木旺土衰,即此可見。再培土抑木。脾弱則生痰,以化痰參之。
奎黨參(三錢) 炙甘草(四分) 廣陳皮(一錢) 炮薑(五分) 炒于朮(二錢) 淡吳萸(四分)雲茯苓(三錢) 製半夏(三錢) 杭白芍(三錢與吳萸同炒) 伏龍肝(七錢煎湯代水)
林少筠太守 腎泄又名晨泄,每至黎明,輒暴迫而注者是也。然肝病亦有至晨而泄者,以寅卯屬木,木氣旺時,輒乘土位也。疑似之症,將何以辨之哉。蓋腎泄是命火衰微,而無抑鬱之氣,故暴注而不痛。
肝病而木旺克土,則木氣抑鬱,多痛而不暴注。以此為辨,可了然矣。診見脈象右尺細弱,左尺小澀,兩關右弱左弦,兩寸右微左部略搏。是水虧木旺,心肺陰液不足之象。數載以來,常帶晨泄,泄必作痛。今泄止而至寅卯木旺時,猶尚作痛。此以近時借煙性提挈,肝木雖不致克土,而氣虛不克鼓舞,故肝木升發之令,未複其原,仍是一屈曲抑鬱之局。人身法天地,水火陰陽升降而已。陰中無陽,是謂獨陰。陽中無陰,是謂獨陽。獨陰不生,獨陽不長,所以臟陰而腑陽,臟升而腑降。肝、藏也,陰也體陰者其用陽,故其氣宜升。脾、藏也,亦陰也惟肝升而脾藏之氣得與俱升。肝藏之氣上升,則與少陽膽木交合,而心血以生。脾藏之氣上升,則與陽明胃土交合,而胃液以長。於是膽府之氣,下交于厥陰肝臟,而相火以化。
胃府之氣,下交于太陰脾土,而脾陽以資。今木克脾土,日以郁陷,升生之令不行,其氣不能上交于少陽,而反抑伏于太陽,太陽膀胱為寒水之府,水中有木,其屈曲郁勃之氣,與寒水之氣相激,宜為痛矣。
然木不升發而抑伏太陽,似不當有頭暈耳鳴目昏肝陽上升之候。曰:不然。肝木之氣,不能上升,而與膽交,則膽不降矣。膽為甲木,甲木逆,亦化風也。總之,木不升發,則心血不生,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膽不能下化相火,胃不能下降而資盛納。心血虧,胃液薄,脾陽虛,相火微,能無于腹痛而外,諸病百出哉。
調治之計,必使水中之木遂其升發,上與少陽交合,於是臟腑之介降,皆複其常,而生生之機不息。擬以青皮引至厥陰之分,而以柴胡升發木郁,使肝經之氣條達上行。而又恐升動膽木,故以白芍酸收之品,攝入肝經。青皮引之入其地,白芍攝之不使出其地,自與膽無涉矣。青皮破氣柴胡散氣,故以人參坐鎮,製其破性散性。第取青皮之引入厥陰,柴胡之升發木氣,俾之扶疏條達,而無偏勝之弊。當否正之。
柴胡 青皮 人參 白芍
沈(右) 痛泄者久。今年風木在泉,秋冬以來,正當旺氣在木,痛痢日劇。自夏徂冬,泄痢輒帶鮮血,五日來腹痛尤甚,痛起之時,竟有不能支撐之勢。飲食入胃,上則痞阻,下則欲泄,心中怔悸,有難以名言之苦,其尤甚之時,似覺心神蒙混,耳鳴頭暈。其痛于少腹為重。脈細而兩關俱弦。按少腹兩旁屬肝,居中為衝脈。今沖氣不和,肝木偏亢,其橫暴之氣,鬱怒沖突於中,所以一痛而其重若此也。夫抑而下者為氣,升而上者為陽,陽氣鼓蕩,則心神為之搖撼,所以有懊 莫名之狀也。惟于夏秋之間,便中帶血,此必有濕熱參雜其間。此時痛勢劇盛若是,惟有伐肝和營,或足以製其暴戾之性。向有喉証,藥難飛渡。
仿徐氏上下分治之法,湯丸並進,冀其不致痛極發厥為幸。
杭白芍(二錢甘草三分煎收) 白蒺藜(三錢) 甜廣皮(一錢) 炒當歸(二錢) 醋炒青皮(一錢) 黃柏炭(八分) 川連炭(三分) 上徭桂(五分後三味研細米飲為丸烘乾開水下)
二診 昨投溫臟清腑,伐肝和營,自夜間至午,痛稍和平,而不能大定。其痛甚之時,以手按之,則勢稍緩,顯不在實痛之列。大便自利,猶然帶血,心中熱辣,時有難名之苦, 雜而不能食。脈兩關俱弦,左寸虛微,尺部細澀,苔白浮糙。良以血去太多,木失涵養,致虛肝肆橫,下克脾土,上撼神舍,中流漸無砥柱,木乘土位,久而不複,延致入損之症也。再擬柔肝之體,而以和胃兼之。
清阿膠(二錢) 烏梅肉(五分) 半夏曲(二錢) 茯苓(三錢) 淮小麥(五錢) 生地炭(四錢)淮山藥(四錢) 當歸炭(二錢) 橘白(一錢) 大棗(劈開四枚) 川雅連(三分吳萸湯炒) 杭白芍(二錢炙草三分煎汁炒)
三診 投阿膠梅連湯出入,痛勢減輕,利下較爽,圊數亦疏。苔雖稠濃,而苔上之糙盡化,脈緩熱退。其為脾陰虧損,肝木勢橫,可以概見。藥既應手,再擴充之。
清阿膠(二錢) 茯苓神(各二錢) 炙烏梅(五分) 生熟穀芽(各一錢五分) 當歸炭(二錢)川雅連(醋炒三分) 炒山藥(四錢) 石榴皮(炙一錢五分) 牡蠣(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龍眼肉(四枚) 杭白芍(二錢炙草三分煎汁炒) 橘白(一錢)
四診 投藥之後,下利已減至二次,然未及二日,圊數又至五七次之多,色仍紫赤。良以濕熱之邪,留戀于腸腑屈曲之處,不能得楚,而脾陰早已暗傷。差幸肆橫之木漸平,劇痛大定。惟心中一痛,輒下鮮赤,心脾兼虧,致營液滲溢。再參補益心脾。
吉林參(七分) 廣木香(三分) 半夏曲(鹽水炒二錢) 鹽水炒橘白(一錢) 朱茯神(三錢) 炙烏梅(三分) 遠志肉(甘草湯炒五分) 生熟穀芽(各二錢) 當歸炭(二錢) 酸棗仁(二錢炒) 真阿膠(一錢五分) 土炒白芍(二錢)
五診 疊進補益脾陰,柔和肝木,下痢頓止,痛亦若失,胃亦漸開。半截病魔,卻于旬日,殊出望外,可慶可慶。惟舌苔未化,心中仍似有煩熱之意,脈細弦微數。還是濕熱未清之象。再從育陰之中,兼清濕熱。
炒丹皮(二錢) 黑豆衣(三錢) 炒女貞子(三錢) 薔薇露(一兩) 茯苓(四錢) 金石斛(四錢) 廣橘紅(一錢) 炒半夏曲(二錢) 鮮穀露(溫沖一兩) 川雅連(四分乾薑二分煎汁炒)
金(左) 疹回之後,飲食過節,致腹痛泄瀉,身複發熱。轉痢則重。
淡黃芩(一錢五分) 煨葛根(八分) 桔梗(五分) 生甘草(四分) 南楂炭(三錢) 枳殼炭(一錢) 范志曲(二錢) 木香(五分) 白茯苓(三錢) 炙內金(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二診 升泄陷裡之邪,痛痢仍然不止,裡結後重,色白如凍,間帶赤膩,臍下拒按不納不飢,熱退不楚。
脈象滑數,舌紅苔白。停食阻氣,遂令風邪濕熱,盡趨於下,轉成痢疾。兩次病傷,何堪經此波折。再擬苦辛開通法。
淡芩(一錢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 廣鬱金(磨沖二分) 真建曲(三錢) 楂炭(三錢) 枳實(一錢)茯苓(三錢) 磨木香(三分) 生草(三分) 香連丸(七分先服分二次)
三診 疏通府氣,兼清濕熱,解出碎雜散糞。有形之積,已得疏化,理應痛止痢減。乃痢稍減疏,而少腹作痛,有加無已,且從白轉紅,粘膩之血,鮮紫雜下,火升顴紅,唇色如朱,神情委頓,穀粒不食。脈滑數轉為細弱,舌紅苔黃,近根脫液。有形之積雖化,而風濕熱從氣入血,血液耗殘,木失柔養,虛肝肆橫,所以少腹作痛更甚,以少腹居中為衝脈,兩旁屬肝也。擬酸甘柔潤養血。
生地炭(四錢) 當歸炭(二錢) 阿膠珠(一錢五分) 生熟草(各三分) 川連炭(五分) 丹皮炭(二錢)金銀花(各一錢五分) 杭白芍(三錢) 隔年香稻根須(五錢如無隔年者用香粳米百粒煎湯代水)
四診 酸甘柔潤養血,痛勢稍緩,而下利不減。每交陰分,輒後重氣墜,頻痢不爽,其營液耗殘,略見一斑。然不納不飢,紅積之外,複有深黑如醬之物雜下,營液既虧,而腸胃濕熱郁阻,不克宣通。前法再參苦辛開通,以冀濕熱宣化,而腸胃怫郁開通是幸。
當歸炭(二錢) 炒丹皮(二錢) 淡黃芩(一錢五分) 赤白苓(各三錢) 杭白芍(二錢) 炒川連(五分)炒紅曲(一錢五分) 香粳稻須(五錢) 滑石塊(三錢) 上徭桂(研後入二分)
五診 開通大腸怫郁,痢數稍減,紅膩略退。但臨圊仍然腹痛,後重氣墜,不納不飢。脈數不爽,舌紅苔黃,唇口糜碎。腸胃濕熱郁阻,胃濁蒸騰於上,所以不思納穀。腸中屈曲之處,亦為濕熱所阻,府氣不能宣通,所以後重氣墜不爽也。再苦辛通以開腸胃怫郁。
川朴(七分) 廣皮(八分) 枳殼(一錢) 淡芩(一錢五分) 香稻根須(五錢) 木香(五分)檳榔(八分) 茯苓(三錢) 川連(酒炒五分)
六診 疏通腸胃,胸中閉結之濁稍開,漸思納食,痢亦減疏。然仍腹痛後重,色赤仍如膏凍。脈象細數。
厥陰伏熱乘脾,腸胃氣機皆阻。再擬苦辛開通,而泄厥陰伏熱。必得逐步退輕,方為順象也。
上廣皮(一錢五分) 上川朴(七分) 炮薑炭(二分) 杭白芍(一錢甘草煎汁炒) 製半夏(一錢半)炒丹皮(二錢) 淡黃芩(一錢五分) 川雅連(薑汁炒五分) 茯苓(三錢) 檳榔(六分磨)
七診 赤積大退,痛墜略減。所下黃膩起沫者居多,沫屬於氣,黃屬於濕,還是濕熱怫郁,欲開不開,蒸騰于胃。發熱顴紅,小溲混濁。脈數,舌紅苔黃。泄化濕熱,疏通腸胃怫郁,是目前之定局也。
川雅連(五分) 製半夏(一錢) 廣木香(五分) 淡乾薑(二分) 苦桔梗(一錢) 淡芩(一錢五分)葛根(一錢五分) 杭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赤白苓(各一錢五分) 豆卷(三錢) 炒紅曲(一錢五分) 六一散(三錢包) 鮮荷葉邊(炒黃三錢)
八診 赤積漸退,腹痛稍輕,痢數略減,後重氣墜亦松,胃氣蘇醒,頗思飲食,山根青色亦退,皆屬轉輕之象。然痢雖減輕,身複發熱,一晝夜不能熟寐。脈數右大,舌紅苔黃。痧後少腹先覺不舒,山根色青,遂借飲食過節而成下痢,厥陰必有伏熱,其上中濕熱,因內虛而陷入於下。今腸胃怫郁稍開,而濕熱充斥于三焦,所以熏蒸為熱。再仿協熱下痢治之。
白頭翁(二錢) 北秦皮(一錢五分) 朱茯神(三錢) 益元散(包一錢五分) 杭白芍(一錢) 川黃柏(一錢五分) 川雅連(四分) 淡黃芩(一錢五分) 辰燈心(三尺)
九診 邪從上中陷入於下,仍使邪還上中,不表而汗,熱勢因而大退,痢亦大減,後重已松,腹痛漸止,胃納大起。種屬轉機。守效方再望應手。
白頭翁(二錢) 川雅連(五分) 淡芩(一錢五分) 川黃柏(一錢五分) 茯神(三錢) 生薏仁(三錢)辰燈心(三尺) 益元散(三錢包) 北秦皮(一錢五分) 白芍(八分)
左 便利雖止,而肛門如墜,迸迫不舒。服升補之藥,下墜不退,脈濡且滑。此濕熱壓滯,府氣下墜。宜苦泄法。
台白朮 枳殼 赤白苓 澤瀉 桔梗 防風 製半夏 豬苓 上徭桂(三分)炒黃柏(七分) 川連(三分三味研末為丸服)
章(左) 痢經數月,而臨圊仍然腹痛,當臍動躍,足厥不溫,痢色雖赤,而殷淡不鮮。良以脾陽暗傷,濕積未楚。擬補臟疏腑。
于朮 白芍 炙草 奎黨參 木豬苓 當歸炭 枳實 茯苓 炮薑 木香 澤瀉 木香檳榔丸
馮(右) 下痢稍疏,而腹痛仍甚。氣濕鬱阻將成噤口。
川朴 砂仁 炒紅曲 六一散 赤砂糖(炒枯研細入煎) 木香 白芍 廣皮 烏藥 茯苓 澤瀉 荷葉
此方專治血痢,妙在赤砂糖。師云:小腸火府,砂糖入之糖性粘滯,故炒枯用之。(正蒙志)
趙(左) 下痢氣墜後重略松,右脈結代較和。其色猶帶赤膩。的屬濕熱之邪尚盛。雖見轉機,尚不足恃。
台參鬚 滑石 白芍 淡乾薑 川連 香稻根須 當歸(炒) 淡芩 豬苓 砂仁 木香
席(左) 疏補兼施,百次以外之痢,漸減至二十餘行,臍下按痛,已得全化,不可不謂起色。無如氣怯懶言,頻頻噦惡,不能飲食。脈細無神,大有雀啄之意。良以食滯通行,而暑濕熱沖斥三焦,致胃氣遏伏不宣,脾氣因而澀滯。較昨雖有起色,正虛病實,猶于大局無裨。
台參條(一錢) 炒川連(五分) 廣陳皮(一錢) 水炒竹茹(一錢) 廣木香(五分) 生薑汁(一匙)茯苓(三錢) 藕汁(一兩隔湯燉熱沖) 白粳米一撮,煎湯代水。嘔惡甚,先用石蓮川連以止嘔。
二診 病稍起色。用生薑瀉心湯。
三診 痢漸減疏,肛門澀滯,亦已爽利,裡急亦松,惡心亦定,脈亦起。
川雅連(五分) 半夏(一錢五分) 砂仁(七分) 鮮竹茹(一錢) 赤白苓(各二錢) 甜廣皮(一錢)淡芩(一錢五分) 滑石(三錢) 鮮生薑(四錢) 香稻根(一兩五錢) 藕(一兩五錢煎湯代水)
此証至後痛痢均減,竟仍不起,正虛也。(清儒附注)
邱(左) 向有痔墜裡急,茲則下痢不爽。此暑濕熱郁阻腸中,而成滯下,癖染紫霞,未可與尋常並論。
廣皮 砂仁 枳殼 白芍 生草 香連丸 木香 滑石 川朴 黃芩 生薏仁
袁(左) 下痢傷陰,濕熱盡行化燥。便利雖不甚盛,而口舌糜腐滿布。將至虛脫。擬救陰之中,兼清濕熱。
清阿膠 炒松生地 金石斛 茯苓 橘紅 川雅連 水炒竹茹 白荷花露 佛手露(各溫熱過口) 上濂珠(三分) 川貝(四分) 上西黃(四厘三味研細吹口)
某 下痢雖不甚盛,而肛門火熱,所下之物,臭穢異常,白腐滿布,今白色皆轉深黃。此皆濕熱化燥,陰津告竭,車薪杯水,勢難與造化爭權也。
西洋參(三錢) 北沙參(六錢) 生扁豆(三錢) 淡黃芩(一錢五分) 大麥冬(三錢) 金石斛(四錢)粉丹皮(二錢) 川雅連(七分) 白荷花露 佛手露(各一兩沖)
左 瘧後下痢,腹痛甚劇。脈細,苔白質 。有形之積,無形之氣,郁阻府中。宜為溫通。
范志曲 川朴 砂仁 木香 上湘軍 青陳皮 楂炭 附片 茯苓
高 痢疾之後,脾虛濕滯。腰脊不舒,面帶微腫。茲則食入運遲,時多沉睡。脈細不爽。此皆脾為濕困,脾土旋運不及。久恐有脹滿之虞。
川朴(一錢) 枳實(一錢) 白朮(一錢枳實同炒) 連皮苓(五錢) 砂仁(七分) 廣皮(一錢)香附(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小溫中丸(三錢)
徐 (左) 痢後氣滯下墜,每至小溲,輒漏糞水。此中氣不足,清陽淪陷。擬升補之。
大有 于朮 茯苓 炙升麻 生熟穀芽 上安桂 黨參 廣皮 白芍
此補中益氣也。服之效,後用三奇散加砂苓薏澤朮木香,續用五苓散方全愈。(正蒙附志)
邵(左) 下痢之後,濕熱未清,暑濕蒸動,致下痢複作,色赤粘膩,臨圊腹痛。休息情形也。勢難急切從事。
枳殼 廣皮 川朴 廣木香 當歸炭 澤瀉 砂仁 茯苓 酒炒白芍
朱(右) 久痢不止,臨圊仍痛。濕熱伏留腸胃屈曲之處。休息情形也。
台冬朮 川連炭 白芍 陳皮 上湘軍(酒炒後入) 當歸炭 丹皮炭 木香 澤瀉 茯苓
王(左) 數年前曾經下痢,雖經治愈,然每至夏秋,濕熱蒸動,其痢輒發。脈沉而滑。此濕熱伏留腸胃,根蒂未清,所以觸之即動也。當以通為止。
廣木香 澤瀉 川朴 川連 生熟薏仁 赤白苓 廣皮 砂仁 炮薑
裘(右) 休息痢遷延數載,臨圊作痛。此濕熱伏留腸胃屈曲之處,血液由裡耗損,天癸自然不行,恐難以此而便為孕象也。脈細不爽。先為疏通。
丹皮 砂仁 香附 炮薑 澤瀉 赤白苓 當歸炭 廣皮 木香 川連 白芍
鄒(左) 痢成休息,色赤粘膩。脈濡微滑,苔白心黃。此濕熱郁阻大腸屈曲之處。病久邪深,不能一蹴而幾也。
炙綿 奎黨參 醋炙升麻 訶黎勒 廣皮 當歸炭 野于朮 醋炒柴胡 駐車丸(三錢)
陳(右) 痢成休息,臨圊仍痛。脈濡而滑。此濕積伏留大腸屈曲之處。暫為疏通。
炒川連(五分) 于朮(一錢五分) 黨參(二錢) 枳實(一錢) 湘軍(二錢炒) 當歸炭(一錢五分)白芍(一錢五分) 雲苓(四錢) 炮薑(三分)
二診 疏通腸胃,臨圊仍然腹痛,膿血稠膩,而大便依然結燥。良以久痢陰傷,臟陰愈虧,則腑陽愈燥。
和陰之中,仍開濕熱。
當歸炭(二錢) 生地炭(三錢) 火麻仁(三錢) 白芍(甘草湯炒一錢五分) 地榆炭(二錢) 丹皮炭(二錢) 栝蔞仁(四錢) 阿膠(一錢五分) 上徭桂(三分) 川黃柏(一錢五分) 川連(三分三味研細末米飲為丸晒乾先服)
三診 養臟之陰,開腑之結,大便減少一次,膿血亦稀。其為臟陰不足,腑陽有餘,可無疑義。前法再進一步。
炒阿膠(二錢) 當歸炭(二錢) 地榆炭(二錢) 炒槐花(二錢) 火麻仁(三錢) 大生地(四錢)丹皮炭(二錢) 栝蔞仁(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甘草二分同炒)
方維卿 投劑之後,合夜甚安,至今午後呃忒又盛,下痢肛門火熱滯墜,小溲熱痛。脈數左尺堅硬,苔白質紅。痰滯較化,故得胃中之熱氣暫平。而下焦之火挾熱上沖,所以肺胃之氣,欲從下降而不能降,至成彼此鼓激之局。忌款未退仍在危地也。
生熟白芍(各一錢) 廣皮(一錢) 砂仁(七分) 炒竹茹(一錢) 滋腎丸(三錢) 生熟木香(各三分)川連(五分) 吳萸(一分川連同炒) 磨刀豆子(四分)
二診 宣肺氣之痺,原欲行其上而下脘通降也。乃呃忒仍然不止,中脘結痺不舒,沃出痰涎,呃方暫定。下痢頻頻。脈數,右關沉糊。良以暑濕熱三氣鬱阻腸胃不化,熱迫於下,致濕熱之氣,俱結於上。胃中之陽氣不通。痢証之忌象頻見,敢云治乎。不得已仿附子瀉心法。
熟附子(五分) 川連(薑汁炒五分) 木香(五分) 橘皮(一錢) 炙柿蒂(四個) 公丁香(三分)赤白苓(各二錢) 乾薑(五分) 豬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竹茹(一錢)
三診 呃逆較疏,仍然不止,下痢較爽,溲略通利。脈象稍稍有神。木邪素旺,暑濕熱郁阻腸中,胃府失于通降,遂失清升濁降之常。仍在險途。
台參鬚(另煎沖八分) 炒川雅連(四分) 製半夏(三錢) 刀豆子(磨沖三分) 茯苓(四錢) 枳實(一錢) 炒淡乾薑(五分) 橘皮(一錢五分) 竹茹(薑汁炒一錢) 公丁香(三分) 上徭桂(三分)柿蒂(二枚三味共研細末飯丸藥湯送下)
按師常云:維卿之恙,後審知其有停飲,用沉香黑丑二味見功,此法外之法也。下方丁香徭桂黑丑三味,固以有酸水泛出而用,然治法之神,殆得子和氏三昧者矣。(清儒附注)
四診 呃忒下痢俱減,神情亦略起色,脈沉略起,然脘中時仍阻塞,並有酸水泛出。良以平素所有之寒,阻遏中陽,致氣血鼓激,胃氣逆沖。既稍有轉機,不得不竭人力,以希造化。
台參鬚(另煎六分) 鮮生薑(洗切一錢) 製半夏(三錢) 茯苓(五錢) 煨木香(五分) 公丁香(三分) 上徭桂(四分) 黑丑(三分後三味研細末飯丸薑湯下)
五診 呃止兩日,而下痢仍然不減,腹痛溲少,糜黃甚臭。脈微數。上寒下熱,而又未便苦寒。姑以輕劑擴清火府。
炒紅曲(二錢) 砂仁(七分) 豬苓(二錢) 滑石(四錢) 赤白苓(各二錢) 鮮荷葉(一角)甘草(二分) 廣皮(一錢) 木香(五分) 沉香(三分) 血珀(五分二味研細先服)
六診 胃納稍起,小溲略通。昨藥進後,其痢甚暢,旋即止住有數時之久,至晚又痢不爽。良以濕熱之郁阻者,既開複痺。姑再開通。
廣皮 砂仁 木香 薏仁 花檳榔 赤白苓 澤瀉 川朴 香連丸(藥汁送)炒枯赤砂糖(四錢) 松蘿茶(三錢) 白蘿卜汁(半杯沖) 陳關蟄(七錢上四味煎湯代茶)
七診 胃氣漸開,痢亦漸疏,而時有欲痢之意。還是濕熱之郁,氣機不能開通。再苦辛開通。
赤白苓 木豬苓 木香 砂仁 澤瀉 陳皮 生薏仁 滑石塊 上徭桂(三分) 炒川連(三分) 炒黃柏(一錢三味研細末米飲糊丸藥汁送下)
某 苦辛以合化,淡滲以導濕,亥子之交,小溲即多,且極清利,獨後重仍不能除。良以氣虛之甚,清陽之氣,淪墜不舉,非然者,何以宣通府氣,導滯祛濕,並不足以挫其壓墜之勢,而後重于子後必甚。惟向有麻瞀昏暈之本病,非方家意會之所及,斷不敢言升舉耳。其實上越之陽,起於肝木,而淪陷之陽,出于脾胃,風馬牛不相及也。用東垣先生法以覘動靜,姑勿過劑,以留餘地。
上有 (二錢) 生于朮(一錢五分) 炙升麻(三分) 炙草(三分) 白歸身(二錢) 大兼參條(一錢) 炙柴胡(四分) 廣皮(七分)
改方加戊己丸。
左 休息痢疾,每因濕熱逗留而成,其紅赤之物,都緣濕熱迫傷營分。然邪郁大腸,安有久而不去,不腹痛、不後重之理。今並不身熱,不腹痛、不後重,其血液時止時來,而脈象常帶細數,又安有不發熱而脈數之理。所以然者,以痢傷脾陰,脾為統血之帥,脾陰不能統攝,血液滲溢,其紅膩之物,即隨時而見。
前用補益藏陰,服之頗適,藥既應手,毋庸更張。
當歸炭(一錢五分) 人參鬚(另煎沖七分) 生薑(二錢打汁炒生地渣) 炙草(四分) 茯苓神(各二錢) 木瓜皮(炒一錢五分) 淮山藥(二錢) 白芍(土炒一錢五分) 大生地(四錢打汁炒生薑渣) 黑大棗(二枚)
榮(右) 交節痢數增多。氣虛而濕熱留戀,補瀉兩難,姑用七補三瀉,以覘動靜。
炙綿 (二錢) 茯苓(四錢) 廣木香(五分) 升麻(醋炒四分) 炒于朮(一錢五分) 訶黎勒(三錢) 廣皮(一錢) 柴胡(醋炒五分) 黨參(二錢) 生熟草(各一分)
二診 痢數稍減,其為氣虛可見。前法再進一步。
炙綿 (三錢) 訶黎勒(二錢煨) 黨參(三錢炒) 炮薑(三分) 炒川連(三分) 歸身炭(二錢) 野于朮(二錢炒) 澤瀉(一錢五分) 真阿膠(一錢五分蛤粉炒) 生熟草(各二分) 茯苓(三錢)
三診 脈症相安,再守效方出入。
炙上 黨參 炒于朮 茯苓 駐車丸 菟絲子 柴胡 炙升麻 廣皮
四診 下痢雖減,而有時仍帶粘膩。腸胃濕熱留戀,脾陽不能升舉。前法再進一步。
炙綿 (三錢) 阿膠珠(二錢) 黨參(三錢) 炮薑(四分) 訶子肉(煨二錢五分) 炒川連(四分) 于朮炭(二錢) 茯苓(四錢) 炙草(三分) 當歸炭(一錢五分)
張(右) 氣撐腹痛下痢。濕熱化燥傷陰,脈虛喉舌起腐。深入重地,圖治為難。
炒川連(三分) 當歸鬚(一錢五分) 川石斛(五錢) 炒松麥冬(一錢五分) 北沙參(五錢) 淡黃芩(酒炒一錢) 雲茯神(三錢) 丹皮炭(一錢五分) 戊己丸(一錢五分二露送下) 野薔薇露(一兩) 白荷花露(一兩)
二診 糜腐大退,痢亦略疏,而腹仍作痛。濕熱稍化,陰液漸能上升,而有形之積,猶然內阻。雖見轉機,未為穩妥。
磨枳實(六分沖) 酒炒淡芩(一錢五分) 炒北沙參(四錢) 川雅連(土炒三分) 川石斛(四錢) 土炒白芍(一錢五分) 炒范志曲(三錢) 磨檳榔(三分沖) 鮮佛手露(一兩沖) 野薔薇露(一兩沖)
左 下痢兜澀太早,以致濕熱傷營,便痢紫黑。蒸濕成痰,痰多咳嗽。上下交困,久虛之體,恐不能支。
丹皮炭 南楂炭 炒槐花 前胡 葶藶子 川連炭 延胡索 白桔梗 茯苓 澤瀉
二診 紫黑之血已退,而下痢仍然不止。的是濕熱傷營。前法兼益脾腎。
野于朮 茯苓 川連炭 破故紙 生熟木香 丹皮炭 廣皮 炮薑炭 菟絲子 蓮子
某 噤口大勢,較前雖減,然臨圊依然痛墜,節骱作燒,糜飲入口,輒欲反出上 兩腮唇口糜腐滿布。
然又並不甚濁。脈數滑。久按少情。此濕熱內鬱,下則壓墜府氣,上則熏灼傷陰。有厥脫之虞。擬清燥並行,甘苦合化法。備請商進。
南沙參(炒黃四錢) 金石斛(三錢) 淡芩(一錢五分) 法半夏(一錢五分鹽水炒) 赤白苓(各二錢)廣橘白(一錢) 滑石塊(三錢) 川連(五分) 方通(八分) 白荷花露(一兩) 佛手露(一兩二味溫過藥)
某 至冬而成下痢,濕熱蘊伏之深可知。大腸迂回曲折,濕熱在是,不易泄化,欲成休息淹纏之証。可以治而愈,不可以治而遽愈也。耐心善調為上。
炙綿 當歸炭 炙升麻 野于朮 西黨參 訶黎勒 炙柴胡 廣陳皮 駐車丸(二錢)
某 痢久而根未除,赤白互見,後重起沫。脾虛而濕熱郁阻腸中。煙體當此,極惡劣也。姑為溫臟清腑。
炮薑 焦冬朮 生熟木香 范志曲 生熟陳皮 澤瀉川雅連 生熟薏仁 豬茯苓 淡黃芩
章(左) 下痢赤膩,裡急後重。苔黃糙,脈滯不爽。暑濕熱郁阻腸胃。煙體當此,未可與尋常並論。
整砂仁(四枚) 磨木香(四分沖) 陳皮(一錢) 白芍(一錢五分甘草三分煎湯收入) 黃柏炭(一錢) 川雅連(酒炒五分) 枳實(一錢) 茯苓(三錢) 炮薑(三分)
二診 下痢已止,而便尚未調。再和中清理濕熱,以清邪藪。
上川朴 豬茯苓 南楂炭 生熟穀芽 川雅連 野于朮 廣陳皮 澤瀉
龐(左) 下痢不止,所下皆屬紫瘀之色,口燥舌乾。脈細數,舌苔灰滯。濕熱傷營,清津不司流布。恐元氣難支,虛中生變。
黃柏炭(二錢) 北秦皮(一錢五分) 杭白芍(二錢甘草二分煎汁收入) 橘白(一錢) 當歸炭(二錢)丹皮炭(一錢五分) 川連炭(四分) 炒扁豆衣(三錢) 白頭翁(三錢) 炒槐花(二錢)
二診 下痢大減,血亦太少,然仍赤膩色鮮,口燥舌乾。濕熱迫傷營分。再參養血和營。
川連炭(五分) 白頭翁(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北秦皮(一錢五分) 丹皮炭(二錢) 扁豆衣(三錢)駐車丸(四錢) 茯苓(三錢)
三診 下痢已止,然陰分損傷不複,口燥,多夢紛紜。再養血和陰。
阿膠珠(三錢) 丹皮炭(二錢) 甘草(二分) 川雅連(二分) 杭白芍(一錢五分) 金石斛(三錢) 當歸炭(二錢) 茯神(三錢) 炒棗仁(二錢) 生山藥(三錢)
左 每至便後,輒下血淋漓。脈形濡滑。濕熱鬱於大腸。宜苦燥濕,寒勝熱。
川連炭(四分) 黃柏炭(二錢) 白茯苓(三錢) 製茅朮(一錢五分) 荊芥(一錢) 炒于朮(一錢) 丹皮炭(二錢) 炒防風(一錢) 大紅雞冠花(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王(左) 休息痢雖愈,腸胃必有留邪,夏濕熏蒸,下痢複發,臨圊腹痛,色赤粘膩。舌苔近根霉黑,腸中尚有留滯。先為疏通。
川朴(一錢) 枳實(一錢) 砂仁(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 范志曲(二錢炒) 陳皮(一錢)茯苓(三錢) 木香(五分) 香連丸(六分分二次開水送)
二診 舌根霉黑已化,下痢較疏,臨圊稍爽,赤色亦退。再理氣以宣府熱。
廣木香(五分) 廣皮(一錢) 赤白苓(各三錢) 生熟穀芽(各一錢五分) 縮砂仁(五分)于朮(一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炒范志曲(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
三診 下痢已止,大便未實。再培土而參調氣。
炒于朮(八分) 煨木香(四分) 扁豆衣(三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砂仁(五分) 白茯苓(三錢)廣皮(土炒一錢) 炒山藥(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煨生薑(二片)
四診 大便未實,臨圊仍 有聲。濕熱未能盡澈,氣滯因而不宣。再導氣理濕。
川朴(八分) 陳皮(土炒一錢) 生熟木香(各三分) 川連(五分) 焦穀芽(三錢) 炮薑(五分)澤瀉(一錢五分) 生熟米仁(各二錢) 砂仁(五分) 茯苓(三錢)
五診 圊後帶紅,色雖不鮮,而甚覺粘膩。還是濕熱所化。前年曾患休息,脾氣藏陰已虛。擬升脾養臟清腑。
奎黨參(二錢) 炒于朮(一錢五分) 升麻(醋炙三分) 駐車丸(三錢開水送分二服) 炙綿 (二錢)生熟草(各二分) 柴胡(醋炙三分) 廣皮(一錢) 砂仁(五分)
龔(左) 痢經二月有餘,從白變赤,腹痛不起於初起之時,而起於從白變赤之後。濕熱損傷營分。恐成休息纏綿之証。
當歸炭(二錢) 廣木香(三分) 杭白芍(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 白茯苓(三錢) 川連炭(五分) 廣陳皮(一錢) 生熟草(各二分) 桔梗(一錢)
二診 腹痛後重俱減,紅赤亦退。效方再進一籌。
炒黃芩(一錢) 當歸炭(二錢)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生甘草(三分) 丹皮炭(一錢五分) 枳殼(五分) 補中益氣丸(一錢五分) 駐車丸(一錢五分二丸開水先服)
郁(左) 久痢不止,臨圊腹痛,膿血稠膩,肢面帶浮。脾虛腸實,營液損傷。不易圖治也。
當歸炭(二錢) 杭白芍(一錢五分) 白頭翁(二錢) 川連炭(五分) 防風炭(一錢) 生于朮(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炮薑炭(三分) 澤瀉(一錢五分) 阿膠珠(一錢五分)
二診 紅膩大退,痢數稍減。守效方再望應手。
當歸炭(二錢) 煨訶子肉(一錢五分) 炙升麻(四分) 駐車丸(三錢開水先服) 白茯苓(三錢)杭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炙柴胡(四分) 炒于朮(一錢五分) 奎黨參(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三診 休息勢稍減輕,臨圊仍然作痛。大腸曲折之間,必有留阻。
奎黨參(三錢) 枳實炭(七分) 川雅連(五分) 炮薑(三分) 生熟草(各二分) 炒于朮(二錢)當歸炭(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 錦紋大黃(二錢酒炙成炭後入)
四診 通因通用,痛痢大減。的屬濕熱郁阻大腸,屈曲之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炮薑(三分) 當歸炭(一錢五分) 生熟草(各二分) 大黃(二錢酒炙成炭) 枳實(一錢)
五診 下痢大勢漸退,而肢面帶浮,每至夜臥,氣輒上逆。臥則氣上,下虛不攝可知。再鎮攝其下。
當歸炭(二錢) 懷牛膝(三錢) 補骨脂(三錢) 杭白芍(二錢) 炙黑草(四分) 蓯蓉(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菟絲子(鹽水炒三錢) 紫衣胡桃肉(二枚)
某 感受暑熱,熱與濕合,阻于腸胃,發為痢疾。乃不為清熱,誤投薑附,致熱傷營分,下血盈盆。其大勢雖得循定,而至今時仍解出瘀塊,腹中 痛。胸次窒塞不舒,欲嘔難爽。苔色黃薄乾膩。此由血去過多,沖氣逆上,而腸胃中濕熱仍然未清,補瀉兩難,為棘手重証。勉擬養肝以平沖氣,兼以丸藥入下,以堅陰泄熱,為上下分治之法。即請明哲商用。
阿膠珠(二錢) 炒黑豆衣(三錢) 杭白芍(一錢五分) 生熟甘草(各二分) 大天冬(三錢) 炒木瓜皮(一錢) 炒川貝(一錢五分) 鹽水炒竹茹(一錢) 大補陰丸(二錢二次服)
金(左) 紅痢後重,肛脫不收。諸醫用運氣消食磨積之品,不效。宗前賢養陰清熱法。
炙生地(三錢) 茯苓(三錢) 炒槐花(二錢) 側柏炭(二錢)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阿膠珠(二錢) 杞子(三錢) 炒丹皮(二錢) 當歸炭(二錢) 黃柏(一錢五分) 川連(四分) 肉桂(二分三味研細末飯丸作二次先服)
蔣(左) 痰濕盛極趨入大腸,腸 不止。舌紅苔黃。宜運脾理濕泄熱。
製半夏(二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枳殼(一錢) 丹皮炭(二錢) 台白朮(二錢) 白茯苓(三錢)桔梗(一錢) 防風根(一錢) 香連丸(五分開水送下)
二診 濕熱旁流,勢稍減輕。藥既應手,宜擴充之。
製半夏(一錢五分) 煨葛根(一錢) 桔梗(一錢) 戊己丸(一錢五分開水先送下) 防風根(一錢炒)陳廣皮(一錢) 枳殼(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薏仁(四錢)
三診 濕熱旁流不止,腸紅色如豬肝。還是濕熱熏蒸之象。再于培土之中,兼清濕熱。
炒于朮(二錢) 黃柏炭(二錢) 生薏仁(四錢) 川連炭(四分) 製茅朮(八分) 炒槐花(二錢)丹皮炭(二錢) 白茯苓(三錢) 防風炭(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炙黑大紅雞冠花(三錢)
四診 腸 不止,肛門下墜。脈象滑大。此濕熱不化,大腸府氣壓墜。擬和營兼清濕熱。
當歸炭(二錢) 炒槐花(二錢) 杭白芍(一錢五分) 駐車丸(三錢開水先送下) 丹皮炭(二錢) 白茯苓(三錢) 宋半夏(一錢五分) 淡黃芩(一錢五分) 廣橘白(一錢)
衛(左) 向有便血,陰分久虧。複以寒飲傷脾,脾不統攝,腸 日久不止,臟陰愈虧,則腑陽愈燥,所以時有燥糞雜下。脈象虛弦。養陰之中,參以培脾,兼清濕熱。
奎黨參(三錢) 炙黑草(三分) 扁豆衣(三錢炒) 酒炒白芍(一錢五分) 生于朮(二錢) 白茯苓(三錢)當歸炭(一錢五分) 炒半夏曲(一錢五分) 橘白(一錢) 駐車丸(三錢開水分二次服)
二診 胃納漸起,腸 亦減。再扶持中氣,除濕升陽。
白茯苓(三錢) 扁豆衣(三錢炒) 生于朮(一錢) 小兼條參(另煎沖一錢) 炒山藥(三錢)生熟薏仁(各二錢) 炒穀芽(二錢) 鹽水炒橘白(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建蓮子(去心三錢)
三診 腸 之後,食入飽悶,溲少足腫。良以大腸濕熱雖化,而脾土氣虛,不能運濕,所以在昔為濕熱,在今為濕寒,在昔為腑實,在今為臟虛。擬脾腎雙調法。
鹽水炒菟絲子 炒真建曲 炙綿 炒薏仁 鹽水炒補骨脂 炒扁豆衣 雲茯苓 炙黑草 酒炒杭白芍 奎黨參 炒穀芽 土炒于朮 土炒懷山藥 炒杞子 煨益智 橘白(另煎湯俟諸藥汁濃稠然後加入)
左 大便閉阻,時輒少寐。臟陰虧損,則腑陽轉燥矣。
鮮蓯蓉(七錢洗) 栝蔞仁(二錢) 火麻仁(二錢) 杏仁泥(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茯神(三錢) 風化硝(一錢五分) 炒棗仁(二錢) 油當歸(三錢) 白蜜(二錢沖)
左 大便閉結,身熱痰多。脈象弦大,舌乾無津。此由痙搐之後,痰熱內滯,清津不升,濁液不降。衰羸情形也。
淡豆豉(三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白桔梗(一錢) 杏仁泥(四錢) 黑山梔(三錢) 廣鬱
金(一錢五分) 炙紫菀(一錢) 栝蔞仁(七錢) 風化硝(七分) 枇杷葉(去毛四片)
左 偏右腹板不舒,大便閉阻不行。濕滯而脾土不能鼓舞運旋也。
光杏仁 紫菀肉 廣鬱金 製香附 南楂炭 焦麥芽 炒枳殼 皂莢子 枇杷葉
某 久痢臟陰損傷,腑陽轉燥。便艱不爽。
火麻仁 光杏仁 生山藥 白芍 黑芝麻 栝蔞仁 油當歸 鮮蓯蓉 生甘草
某 年近古稀,腿股軟弱,茲則大便不解。六脈細澀。血液枯燥。宜養血潤腸。
鮮蓯蓉(一兩洗) 火麻仁(三錢) 甜杏仁(三錢) 松子仁(三錢) 當歸(二錢) 柏子仁(去油三錢) 炒牛膝(三錢) 鮮首烏(六錢) 生山藥(二錢)
二診 便雖暢行,而腸液枯燥,但食而不便者,又三日矣。再滋潤咸降。
火麻仁(三錢) 杭白芍(一錢五分) 生熟草(各一分五厘) 當歸(二錢) 生山藥(三錢) 炒麥冬(一錢五分) 鮮蓯蓉(六錢洗) 炒杞子(三錢) 黑元參(二錢) 炒牛膝(三錢) 枇杷葉(去毛四片)
三診 大便漸調。再潤腸養血,參以補氣。
西黨參 當歸 生山藥 火麻仁 生熟穀芽 野于朮 白芍 柏子仁 炒杞子 炒牛膝
邱(右) 形寒裡熱,腹膨不舒,腰酸氣墜,大便堅硬,欲解不解。木旺腸枯。擬養營潤腸。
鮮蓯蓉(七錢) 栝蔞仁(四錢) 甘杞子(三錢) 懷牛膝(三錢) 白蜜(二錢沖) 大麻仁(三錢)光杏仁(三錢) 金鈴子(一錢五分) 杭白芍(一錢五分)
二診 大便漸通,腹膨較舒,而少腹偏左仍覺板滯。的是木旺氣化為火,臟陰日虧,則腑陽日燥。再養血潤腸,以清氣火。
細生地(四錢) 大麥冬(三錢) 生白芍(二錢) 郁李仁(三錢) 白蜜(二錢沖) 大元參(四錢)火麻仁(三錢) 柏子仁(三錢) 甘杞子(三錢) 更衣丸(先服二錢)
三診 大便通行,腹脹板滯已化。肝木縱橫之氣,化而為火,暗鑠陰津,頻帶口渴。宜甘涼清養。
杭白芍(一錢五分) 川石斛(四錢) 生甘草(三分) 白茯苓(三錢) 青果(二枚) 川楝子(一錢五分)大天冬(二錢) 乾橘葉(二錢) 白蒺藜(二錢) 左金丸(五分)
四診 口渴稍定,大便仍然艱燥。還是氣火有餘。
川石斛(四錢) 甜杏仁(三錢) 川楝子(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南花粉(二錢) 大天冬(三錢)乾橘葉(一錢五分)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更衣丸(三錢先服)
五診 大便已經暢行,脹滿已退,口渴大減。然舌苔仍然花糙。氣化為火,劫爍陰津,不能遽複。再降氣火而育陰津。
阿膠珠(二錢) 細生地(四錢) 生甘草(三分) 大天冬(三錢) 橘葉(一錢五分) 川雅連(三分)天花粉(二錢) 川楝子(一錢五分) 杭白芍(一錢五分)
翁 便不暢行,雖解溏薄,依然脹滿不舒。此府濁不泄,與燥結者有間。
砂仁 鬱金 磨沉香 廣皮 藿梗 紫菀 枳殼 桔梗 光杏仁 小溫中丸
此方不用栝蔞,因濕結也。不用白蜜麻油,非熱結風結也。(清儒附志)
賈(左) 便不暢行,胸次不舒,每至便阻,頭面輒發 瘰。脈濡不爽。此濕熱有餘,脾土不能鼓舞運旋。擬和中泄濁,參以分利。
製半夏 廣皮 澤瀉 赤豬苓 小溫中丸(三錢) 廣鬱金 蔻仁 沉香 大腹皮
右 營血素虧,肝火濕熱蘊於大腸。大便堅燥。暫用子和玉燭意。
大生地 當歸炭 炒丹皮 火麻仁 生山藥 炒白芍 縮砂仁 左金丸 潤腸丸
奚 用介賓先生化肝煎法,原欲其化氣化火,化有為無也。乃下墜之氣,依然不松。脈關弦,右部微滑。
良以濁在府中,濁不得泄,致肝木之氣不能和協。暫為破泄府濁,以覘動靜如何。
冬瓜子 光杏仁 生薏仁 青蘆管 小溫中丸(三錢藥湯送下)
二診 脹氣稍舒,大便未解。
冬瓜子 雲茯苓 光杏仁 鹽竹茹 青蘆管 枇杷葉 小溫中丸
三診 氣之攻築,雖退十三,而脹墜不舒,仍所不免,大便艱澀。濁得漸泄,而腎虛木旺。再進金匱潤補法。
炒全當歸(三錢) 生薑(三片) 精羊肉(一兩五錢煎湯去油沫代水煎藥)
四診 泄濁之後,墜氣較松。然肛門微覺不能收攝,氣沖作嗆。脈細帶澀。府濁雖得稍泄,而病久腎虛,陰不固攝,以此而嗆咳不退。再攝其陰。
炒熟地 五味子 光杏仁 當歸 砂仁 鹽水炒菟絲子 青蛤散 製半夏 廣皮
上藥共研細末,以韭汁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
泄瀉
痢
後加胡桃肉五兩煨薑四兩大棗百枚收膏。
便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