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四 |
人之一身,自頂至踵,俱有痛病。其始也,或因於風,或因於寒,或因於火,或因於氣,病各不同,而其為氣凝血滯則一也。氣能捍衛,則外感何由而入;營能流灌,則內病何自而生。不通則痛,理固宜然。茲將痛病略舉其凡。其咽痛、疝痛、肢節痛,見於肺病、疝病、痺病中者,不複贅。
頭痛有因於風者,肌表不固,太陽受風,巔頂作痛,鼻竅微塞,時流清涕,香芷湯主之。
香芷湯(自製)
香附(二錢) 白芷(六分) 當歸(一錢五分) 川芎(八分) 防風(一錢)桑葉(一錢) 菊花(二錢) 蟬衣(一錢) 蔓荊子(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黑芝麻(三錢)
本方以白芷、防風、桔梗升清陽而去風邪,因桔梗力小而加香附。以蟬衣、蔓荊、桑、菊清利頭目,而以芎、歸、黑芝麻養血。芎本血分中風藥,治風寒頭痛,是其特長。而桑、麻合作,本是養腦之古方,乃用風藥而不忘養血之原則。祖怡注。
有因於火者,肝陽上升,頭痛如劈,筋脈掣起,痛連目珠。當壯水柔肝,以熄風火,不可過用風藥。蓋風能助火,風藥多則火勢更烈也。羚羊角湯主之。
羚養角湯(自製)
羚羊角(二兩) 龜版(八錢) 生地(六錢) 白芍(一錢) 丹皮(一錢五分)柴胡(一錢) 薄荷(一錢) 菊花(二錢) 夏枯草(一錢五分) 蟬衣(一錢)紅棗(十枚) 生石決(八錢打碎)
本方以羚羊、龜版、石決清肝火而潛風陽;以地、芍、丹皮、夏枯草養血涼血;加柴胡、薄荷蟬衣、菊花,發抑遏之火;紅棗則恐其血寒而凝,以反佐地、芍、丹皮也。大隊清涼之中,加一味紅棗溫藥,製方巧不可言。祖怡注。
有血虛頭痛者,自覺頭腦俱空,目 而眩,養血勝風湯主之。
養血勝風湯(自製)
生地(六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枸杞(三錢)五味(五分) 棗仁(一錢五分) 柏仁(二錢) 杭菊(二錢) 桑葉(一錢)紅棗(十枚) 黑芝麻(三錢)
本方以芎、歸、地、芍四物為君,輔以枸、菊、桑、麻、棗仁、柏仁大隊養血。再用五味、紅棗者,所以佐芎、歸而收耗散之氣血也。理法雙清,是名大家之特色。 以上三方,第一方風藥多,第二方清藥多,第三方養血藥多,而桑、菊二味,兼有去風熄風之長。三方鼎立,確不可移。祖怡注。
眼目之疾,本有專科,致病多端,非可枚舉。茲因痛病,姑拈虛實兩條,以發其凡。
目睛紅腫,眵淚多而目中如有沙子者,風火盛也。黃連清火湯主之。
黃連清火湯(自製)
黃連(五分) 元參(一錢五分) 歸尾(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丹皮(一錢五分) 貝母(二錢) 荊芥(一錢) 防風(一錢) 桑葉(一錢) 蟬衣(一錢)前胡(一錢) 菊花(二錢) 竹葉(十張) 燈芯(三尺) 芝麻(三錢)
本方以黃連、元參對荊、防,以芝麻、歸尾、赤芍、丹皮對蟬衣、前胡、桑、菊,以貝母、竹葉、燈芯清心火。頭痛之火專屬肝,眼痛之火,心肝俱有,黃連、歸尾、赤芍、丹皮,俱是心肝同治之藥。祖怡注。
目睛不腫,微紅羞明,眼珠作痛,此為陰虛夾火,滋陰降火湯主之。
滋陰降火湯(自製)
生地(六錢) 女貞(二錢) 山藥(三錢) 丹皮(二錢) 茯苓(二錢)料豆(三錢) 沙參(四錢) 麥冬(二錢) 貝母(二錢) 杏仁(三錢) 穀精珠(一錢五分) 蟬衣(一錢) 生石決(六錢打碎)
本方以生地、女貞、料豆、沙參、麥冬滋陰。以茯苓、山藥合生地、丹皮,得六味三分之二,滋腎即所以降火。
以石決、丹皮、穀精、蟬衣清肝明目,作眼痛之引經。杏、貝所以宣肺。眼與五臟皆有關系,而肝腎是其重心。祖怡注。
齒痛實症,陽明風火上升也,葛根白虎湯主之。
葛根白虎湯(自製)
葛根(二錢) 石膏(五錢) 花粉(三錢) 石斛(三錢) 連翹(一錢五分)薄荷(一錢) 防風(一錢) 桔梗(一錢) 淡竹葉(二十張) 白茅根(五錢)
本方兼采白虎、竹葉石膏意,而加葛根、防風,使在腑之火由經而外達。石斛、花粉所以生津清熱,薄荷、連翹、桔梗所以散鬱火,茅根、竹葉清心即所以清胃也。祖怡注。
齒痛虛症,腎虧而夾有胃火也。齒為後天所生之骨,亦屬於腎。況腎為胃關,水不製火,故浮陽作痛也。清熱胃關煎主之。
清熱胃關煎(自製)
生地(六錢) 龜版(八錢) 花粉(三錢) 石斛(三錢) 薄荷(一錢)葛根(二錢) 連翹(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甘蔗(三兩同煎)
本方以生地、龜版為主藥,所以滋腎。以甘蔗、石斛、花粉為輔佐,所以清胃。薄荷、連翹散郁火。葛根、桔梗使已發之火,從肺胃表份而解。祖怡注。
舌卷而腫,塞口作痛,難於語言,此心陽熾盛也。先用生蒲黃三錢,泡湯頻漱,再服黃連清心飲。
黃連清心飲(自製)
黃連(五分) 蒲黃(一錢五分) 犀角(五分) 元參(一錢五分) 丹參(二錢)連翹(一錢五分) 蔞皮(三錢) 茯苓(二錢) 薄荷(一錢) 竹葉(二十張)燈芯(三尺)
本方以黃連、犀角為主藥。以蒲黃、竹葉、連翹、燈芯佐黃連,以丹參、元參佐犀角。以薄荷合連翹散鬱火。
以茯苓合燈芯,導之從小腸膀胱而去。蔞皮利大腸,又所以佐茯苓、燈芯也。祖怡注。
舌色絳紅,邊尖破碎,舌有血痕而痛者,乃陰液大虧,心火上熾也,大澤湯主之。
大澤湯(自製)
天冬(二錢) 生地(六錢) 人參(一錢五分) 龜版(八錢) 麥冬(一錢五分)茯神(二錢) 柏仁(二錢) 蛤粉(四錢) 丹參(二錢) 石斛(二錢) 燈芯(三尺) 藕(五大片)
本方以三才養陰,以龜蛤潛陽,以丹參、柏仁、茯神、藕、燈芯養血涼心,以麥冬、石斛佐地、冬生津養胃,陰血充而虛火自熄矣。祖怡注。
營衛不調,肺氣滿則肺葉皆舉,微喘脅痛,瀉肺湯主之。
瀉肺湯(自製)
全栝蔞(一個) 桑皮(三錢) 蘇子(一錢五分) 沉香(五分) 茯苓(二錢)郁金(二錢) 杏仁(三錢) 枳殼(一錢) 苡仁(四錢) 橘紅(一錢)薑(二片)
本方與脹門溫肺桂枝湯同用栝蔞、沉香、桑皮、蘇子、橘紅、茯苓、薑,而去桂枝、當歸、半夏,加郁金、枳殼、杏仁、苡仁。彼是寒重,但脹而不痛;此是氣滿,脹痛而且喘。所以去寒藥輕,而側重瀉肺降氣。祖怡注。
心本純陽,寒邪上犯,陰陽相爭,厥逆作痛,雙解瀉心湯主之。
雙解瀉心湯(自製)
黃連(五分) 附子(八分) 遠志(五分甘草水炒) 丹參(二錢) 茯神(二錢)郁金(二錢) 廣皮(一錢) 沉香(五分) 合歡花(二錢) 燈芯(三尺) 薑(三片)
本方用附子瀉心湯意,去大黃、黃芩,加沉香、薑以佐附子,丹參、茯神以安本臟,遠志、郁金、合歡以通心氣,廣皮以佐沉香,而以燈芯為之引。祖怡注。
肝為將軍之官,其體陰,其用陽,故為剛臟。一有鬱結,氣火俱升,上犯胃經,痛連脅肋,加味左金湯主之。
加味左金湯(自製)
黃連(五分) 吳萸(二分) 瓦楞子(三錢 研) 畢澄茄(一錢) 蒺藜(三分)郁金(二錢) 青皮(一錢) 柴胡(一錢醋炒) 延胡索(一錢) 木香(五分) 廣皮(一錢) 砂仁(一錢) 佛手(五分)
本方治肝實法也。不但連、萸之苦降辛開,為肝家正藥;如柴胡之疏肝,瓦楞之柔肝,乃至郁金、蒺藜、青陳皮、香砂、佛手,何一不是肝家利氣之藥,肝氣和而脾胃無賊克之虞矣。祖怡注。
肝主藏血,故為血海。操煩太過,營血大虧,虛氣無歸,橫逆脹痛,調營斂肝飲主之。
調營斂肝飲(自製)
歸身(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川芎(八分) 枸杞(三錢) 五味(五分)廣皮(一錢) 棗仁(一錢五分炒研) 茯苓(二錢) 木香(五分) 阿膠(一錢五分蛤粉炒) 大棗(二枚) 薑(三片)
本方治肝虛法也。四物用歸、芎、酒芍,加蛤粉炒阿膠;不用熟地,嫌其滯也。枸杞、棗仁、五味,虛肝在所必用。而以茯苓、廣皮、木香、薑、棗,調營衛而和氣血,補而不滯,潤而不膩,通而不破,溫和而不燥、不苦寒。虛肝為病,脾胃必更弱於實肝。近代趨勢,虛肝患者之多,幾欲超實肝而過之。祖怡治一婦人,心痛徹背,痛至那裡,肌肉脹至那裡,膚外亦痛,夜不成寐。曾用麻醉劑止痛安神,不見寸效。用先生此方,一服而病減大半,夜即能寐。方信先生所云,營血大虧,虛氣無歸,橫逆脹痛,完全從臨床經驗得來,的是虛肝為病最合理之治法。嗣後凡遇類似此症者,悉以此方變通用之,莫不應手而愈。先生對於各種虛症,製方獨出心裁,真醇乎其醇矣。祖怡注。
脾本濕土,寒邪乘之,寒與濕凝,是為重陰。脘下至當臍脹滿作痛,悅脾湯主之。
悅脾湯(自製)
白朮(一錢) 茅朮(一錢) 茯苓(二錢) 附子(八分) 砂仁(一錢)木香(五分) 烏藥(一錢) 青皮(一錢) 神曲(三錢炒) 苡仁(四錢)薑(三片)
本方與脹門薑朮二仁湯,同用白朮、茯苓、木香、砂仁。薑為主藥,不用炮而用生。去當歸、半夏、濃朴、廣皮、生熟穀芽,加附子、茅朮、神曲、青皮、烏藥,其溫燥之力,當在薑朮二仁湯之上。祖怡注。
腎為水臟,寒邪相犯,水寒成冰,少腹厥痛,開陽湯主之。
開陽湯(自製)
附子(八分) 故紙(一錢五分) 益智(一錢) 當歸(二錢) 杜仲(二錢)烏藥(二錢) 木香(五分) 廣皮(一錢) 青皮(一錢) 茯苓(二錢) 薑(三片)
本方與脹門溫泉湯,同用薑、附、故紙、當歸、杜仲、烏藥、木香、青皮、陳皮,而去小茴、核桃肉、牛膝,加益智、茯苓。彼治腰髀痛,此則以益智助附子、故紙補命火,以茯苓助薑、附去水氣也。祖怡注。
胃為穀海,其實而痛者,當消當攻,於結胸症內已詳言之。其胃氣虛弱,脘中作痛者,養胃湯主之。
養胃湯(自製)
白芍(一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甘草(四分) 山藥(三錢)黃耆(二錢) 黨參(四錢) 木香(五分) 砂仁(一錢) 廣皮(一錢) 大棗(二枚) 薑(三片)
本方以香砂六君去半夏,加黃耆、山藥、白芍。黃耆益脾肺之氣,山藥補脾陰,白芍補脾血,只得一味酸寒,全方化為中和。脾胃為夫妻,養胃必當顧脾,是歷代治胃虛之典型。祖怡注。
胃氣虛寒,不能納穀,嘔吐作痛,桂朴湯主之。
桂朴湯(自製)
肉桂(四分) 濃朴(一錢) 當歸(二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丁香(五分) 砂仁(一錢) 白芍(一錢酒炒) 廣皮(一錢) 郁金(二錢) 棗(二枚) 薑(三片)
本方取脹門溫中平胃散以白朮易茅朮,以肉桂易炮薑,以丁香易生薑,同樣用濃朴、廣皮、砂仁,而去神曲、枳殼、青皮、香櫞、穀芽,加當歸、紅棗、白芍、茯苓。彼是消藥多,此則溫藥多,而兼顧血分。祖怡注。
桂丁定痛散
肉桂(五分) 丁香(一錢) 澄茄(一錢五分) 磁石(三錢)
研令極細,分作十二服。又食人乳加燒紅棗乘熱 之。鄉村農民,夏秋兩季,勞動口渴,多飲冷水,心腹作痛,諸藥不效。此方溫之以桂、丁、澄茄,戀之以磁石,使藥力不至一過就了,不論男婦老幼可服。(曾孫子婿)徐相任新增並說明。
胃氣反逆,長蟲不安,其作痛也,陡然而來,截然而止,返蟄湯主之。
返蟄湯(自製)
當歸(二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苡仁(四錢) 廣皮(一錢)鶴虱(一錢五分) 雷丸(一錢) 烏藥(一錢) 砂仁(一錢) 濃朴(一錢) 開口花椒(二十四粒)
本方以歸、朮補脾,苓、苡去濕以顧正,以花椒、雷丸、鶴虱殺蟲,以濃朴、烏藥、砂仁運中樞,乃攻補兼施之正法也。祖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