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三十五

明 董宿

諸淋門(附論)

《內經》曰︰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靈樞》又曰︰足厥陰肝之經,病遺溺閉癃。

戴人分析為二︰閉為小溲不行,癃為淋瀝而下,諸方謂之血淋証也。《原病式》曰︰淋小便澀痛也,因熱結膀胱,鬱結不能滲泄故也。以其熱甚,客於腎肝,陰分血受熱也。下焦有熱,則熱郁膀胱,膀胱為津液之府,胞為受納之司,故熱入膀胱,胞中外熱,陰絡內溢,故不得小便而溺血也。諸方論有五淋之名,所感不一,病則大同小異,皆由熱郁之所致。或謂有冷淋者,誤也。殊不知溲下淋瀝疼痛,忍之身必戰栗而增寒,故似乎冷。若遂以為冷,此不明矣。氣運變化之機,亢則害,承乃製,戰栗似寒,經屬於火,反兼水化之象,乃熱甚而鬱結不開,或熱出砂石者,或如脂膏者,亦非冷凝也。是若熱在脬中,煎熬日漬,輕則凝如脂膏,甚則結如砂石。且如湯瓶煎煉日久,熬成湯鹼,又如清水煎湯,熱甚則沸溢,自然混濁也。《脈經》曰︰少陰脈數,婦人則陰中生瘡,男子則氣淋,熱結下焦,令人淋閉不通。淋之為病,小便數而澀,小腹痛引臍中。《原病式》又曰︰淋小便澀而不通也為熱,遺尿不禁者為冷,豈知熱甚客於腎部,干於厥陰之經,鬱結極甚,而氣血不能宣通則痿痺,神無所用,故液滲入膀胱,而漩溺遺失,不能收禁也。經云︰目得血而能視,臟得血而能液,腑得血而能氣。夫血隨氣運,氣血宣行,則其中神自清利,而應機能為用矣。《靈樞》又曰︰腎主二陰。然水衰虛而怫,溲客其部,二陰鬱結而痿痺,神無所用,溲便遺失而不能禁止,然則熱証明矣。《痺論》云︰胞痺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夫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今風寒濕邪,客於胞中則不能化出,故胞滿水道不通,其証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是足太陽經。其直上行者,交額入絡,腦氣下灌於鼻竅,則為清涕也。嚴氏有五林之分︰氣石血膏勞是也。氣淋為病,小便澀,常有餘瀝;石淋莖中痛,尿不得率出;膏淋尿似膏出;勞淋勞倦即發,痛引氣沖;血淋遇熱即發,甚則溺血,候其鼻頭色黃者,小便難也。大抵此証,多由心腎不交,積蘊熱毒,或酒後房勞,服食熱燥,七情鬱結所致。癃閉淋閉皆一類也,世之所用黃芩、山梔、伏苓、瞿麥、通草、生地黃、郁李仁之類寒藥,治之則已,其方乃是也。或謂患淋而服茴香、益智、滑石之藥而愈者,然則非冷歟?殊不知此皆利小便之要藥也。又云︰足少陰腎脈澀,則病溲血。又論曰︰熱在下焦則溺血。詳此溲血者,諸方所謂尿血病也。若此,與淋血同歟異歟?淋痛而溲不痛,得無異乎?本雖出於熱淋血者,腎虛有熱也。法當補益,不痛為虛,宜補之謂也。此則多因憂勞房室過度,腎虛有熱而致,陳無擇治之髮灰散,發乃血之餘,以屬補陰甚捷。審此二說,切其所感之由,治之亦足以有考雲。

諸淋通治方

治心經蘊熱,臟腑秘結,小便赤澀,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並皆治之。

方見火門。


治上盛下虛,心火炎上,口苦咽乾,煩渴微熱,小便赤澀,或欲成淋。

石蓮肉(去心) 白茯苓(去皮) 人參(去蘆) 黃耆(蜜炙) 黃芩(以上各錢半) 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如發熱加柴胡薄荷各一錢。


治伏暑積熱,小便赤澀如淋。

方見暑門。


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倦即如豆汁,或出砂石,並皆治之。

石韋(去毛) 葵子 木通 瞿麥 芍藥 白朮 滑石(以上各一錢半) 王不留行 當歸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如作末,每服二錢,小麥煎湯調服。


治心虛蘊熱,小便赤淋,或成淋痛。

生地黃(四錢) 木通(三錢) 甘草(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竹葉十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諸病後體虛觸熱,熱結下焦,遂成淋疾,小便赤澀,數起少出,莖痛如刺並皆治之。

地膚子 豬苓(各一錢半) 海藻(洗去鹼) 甘草梢 瞿麥(去梗) 通草 黃芩 知母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止,臍腹急痛,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膏淋皆治之。

山茵陳 淡竹葉(各一錢) 木通 滑石 甘草(炙,各一錢半) 山梔子仁(炒) 赤芍藥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小便不通,或尿血。

琥珀(不以多少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燈心煎湯調服。


治諸淋。

通草 葵子 茅根 王不留行 蒲黃(炒) 桃膠 瞿麥 滑石(各一錢半) 甘草(炙,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小便淋閉作痛,有時尿血,下焦結熱。

瞿麥穗 山梔子仁(炒) 甘草(各三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車前子散 治諸淋,小便痛不可忍。


淡竹葉 赤茯苓 荊芥穗(各二錢半) 燈心(二十莖)
上作一服,新汲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血淋尿血。

瞿麥穗 赤芍藥 車前子 白茅根(如無根,用茅花) 赤茯苓 桑白皮(炒) 石韋(去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血余燒灰一錢,食前沸湯調服。


治小便淋瀝,及下焦濕熱,氣不施化,或五種淋疾,癃閉不通。

海金沙(研) 木通 滑石 瞿麥穗 通草(以上各一錢半) 杏仁(去皮尖,麩炒,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燈心二十莖,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下焦結熱,尿血成淋。

小薊根 滑石 通草 淡竹葉 當歸(去蘆,酒浸) 蒲黃(炒) 藕節 山梔子仁 甘草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五淋澀痛,小便有膿血出。

琥珀 海金沙 沒藥 蒲黃(炒)
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通草煎湯調服。


治小便不通。

葵子 茯苓(去皮,各半兩)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心經蘊熱,小便赤少,及五淋澀痛。

木通 黃芩(各一兩) 生乾地黃 (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木通煎湯送下。


治渴而小便不利,邪熱在上焦氣分也。

茯苓(去皮) 豬苓(去皮) 澤瀉(以上各二錢) 車前子(炒) 琥珀 木通 瞿麥 蓄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熱服。此証八正散五苓散多宜服之。


治小便不通,小腹痛不可忍。

木通 滑石(各半兩) 牽牛(取頭末,二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燈心十莖,蔥白一根,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五淋。

豬苓 赤茯苓 阿膠(炒) 澤瀉 滑石(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冷氣凝滯,小便淋瀝作痛,身體冷。

木香 木通 檳榔 舶上茴香(焙) 當歸 青皮(去白) 澤瀉 赤芍藥 辣桂 橘紅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諸淋急痛。

海金沙(七錢) 滑石(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半,用燈心木通麥門冬,用新汲水煎,入蜜少許,食前調服。


治血淋。
上用乾柿蒂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服。


治心腎有熱,小便不通。

蒲黃(生用) 木通 荊芥 車前子 桑白皮(炒) 滑石 燈心 赤芍藥 赤茯苓 甘草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蔥白紫蘇煎湯調服。


治心火炎上,腎水不升,致使水火不得相濟,故火獨炎上,水流下淋,膀而脬囊中積熱。或癃閉不通,或遺泄不禁,或白濁如泔水,或膏淋如膿,或砂石,或如粉糊相似,俱為熱証,此藥治之。

鬱金 黃連(各一兩) 琥珀(研) 大黃(酒浸) 黃芩(以上各二兩) 白茯苓 滑石(各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


治諸淋。

淡竹葉 車前子 大棗 烏豆(炒,去殼) 燈心 甘草(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心經有熱,唇焦面赤,小便不通。

木通 連翹
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一二錢,不拘時用麥門冬煎湯調服,或燈心煎湯亦可。


治稟賦虛弱,小便數,亦不禁。

肉蓯蓉(八兩) 熟地黃(六兩) 五味子(四兩) 菟絲(搗餅,二兩)
上為細末,酒煮山藥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鹽酒送下。


治小便頻數。

川萆 (一斤)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鹽酒送下。


治脬氣不足,小便頻多。

烏藥 益智仁(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煮山藥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鹽酒送下。


治腎與膀胱虛冷,不能約製,故遺尿失禁,或睡自出。

雞腸(燒存性) 牡蠣粉 白茯苓 桑螵蛸(各二錢) 辣桂 龍骨(各一錢半)
上作二帖,每貼用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治婦人生產,傷動尿脬破,終日不能小便,但漏濕不能干,宜服。

黃絲絹(生者,用一尺,剪碎) 白牡丹皮(末,千葉者可用,他無妨) 白芨(末,一錢)
上用水一碗,煮至絹爛如餳,空心頓服,時時不得作一聲,如作聲無效。


治膀胱經積熱,以致小便癃閉淋瀝。

琥珀(另研) 赤茯苓(去皮) 滑石(桂府者,另研) 知母(去毛) 黃柏(去粗皮) 蛤粉(另研) 川木通(去皮) 當歸 澤瀉(以上各二兩) 人參 赤芍藥 山梔子仁 黃連(去鬚)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入另研藥研勻,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早晨用溫白湯送下。


治小水秘澀,不快或不通,及腫滿腳氣,一切濕証。

海馬 海蛤 赤茯苓 川木通 琥珀 滑石 忘憂根 白丁香 通草 豬苓(去皮)鬼棘針 苦葶藶(紙襯炒) 蓄 車前子(微炒) 越桃(炒,即山梔子) 瞿麥穗 澤瀉茴
上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燈心三十莖同煎,取清汁八分,內麝香末一字,拌勻放溫,食前服。


治諸淋不通皆可服。

沉香 琥珀(各三錢) 通草 忘憂根 蓄 小茴香(炒) 木通 麒麟竭 滑石 海金沙 木香(各半兩)
上為粗散,每服一兩,水二盞半,燈心一把,竹葉十片,連根蔥白三枝,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如便塊加大黃半兩,水道澀痛加山梔子半兩,淋血加生地黃一兩,瀑流水煎,極驗。


治五淋澀痛。

海金沙 肉桂 甘草(炙,以上各二錢) 赤茯苓 豬苓 白朮 芍藥(以上各三錢)澤瀉(五錢) 滑石(七錢) 石韋(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燈心三十莖,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五淋。

琥珀 滑石(各二兩) 木通 當歸 木香 鬱金 蓄(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蘆葦葉五片,同煎,食前日三服。


滑石(四兩) 茯苓 白朮 貝母 通草 芍藥(各二兩)
上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十日瘥。


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多,臍腹急痛,蓄作有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便血,並皆治之。

山梔子仁 赤芍藥(去蘆,銼,各二十兩,一方用白芍藥) 當歸(去蘆) 甘草(生用,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八分,空心食前服,或以五苓散和之,用竹園荽門冬草蔥頭燈心煎湯調服。


利小便。

葵子(半升) 地榆(三兩) 滑石(二兩) 石韋(去毛) 石楠葉 通草(各一兩)
上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良。


治諸淋疼痛不可忍,及砂石淋皆治。
上用大蘿蔔切一指濃四五片,以好白蜜二兩,浸少時,安淨鐵鏟上,慢火炙乾,再蘸蜜再炙,番覆炙令香軟,不可焦,待蜜盡為度,候溫細嚼,以鹽湯一盞送下,立效。


治一切淋瀝,服藥未效。
上用生鐵刀一口,多年者最佳,用石一塊,磨以盆內,碗盛水磨之澄清。每服半盞,或一盞,不拘時服。一方磨剪刀交股水一盞,服之即通。


益原散(三錢) 茴香(二錢,微炒黃,捶碎)
上為細末,水一盅半,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諸淋閉澀不通,大抵諸淋由腎與膀胱熱也。腎與膀胱為表裡,俱屬於水,脬,中行於陰,為小便也。腎氣不通於陰,水液之道路,膀胱為津液府,津液內水道不通,停積於脬,腎熱而氣澀,故水道不利,小便淋澀,故謂之淋。其狀小以小腹引臍急痛。又有氣淋石淋血淋,形証殊異,主療不同,今以治之。

車前子 滑石(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食前米飲調服,日三服。一方塗臍四畔,約四寸,水和調服亦可。


治五淋,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
上用牛膝濃煎汁飲極效,酒煎亦可。一方以根煮服之。一方捶碎一兩,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一日五服。有葉朝議親人患血淋,流下小便盆內,凝聚如,久而有變如鼠,但無足耳。百治不瘥,遇一名醫,言服此藥,雖未愈而血色漸淡,久乃複舊。後十年其病再作,又服此藥瘥矣。《經驗方》陳氏云︰予在臨汀,妻黨方守夷吾,以其《編類集要方》見示,遂刊于郡齋。後鄂渚得九江守王南強書云︰老人久苦此淋疾,百藥不效,偶見臨汀《集要方》中,用牛膝者服之而愈。乃致謝雲。嘗聞郡士有苦此者,再試亦驗。因檢本草,自載治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卻將煮飲。今再檢出,表其神驗。


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砂石,痛不可忍,或出鮮血,並皆治

通草(二兩,切作片,以糯米飲拌,日中晒乾) 白芍藥 石韋(去毛) 蒲黃(炒) 桂心(以上各一兩) 王不留行 滑石(各半兩) 葵子(一兩半) 甘遂(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用沸湯調服。


治小便淋瀝,莖中痛不可忍,相引脅下痛。

人參(五分) 茯苓(去皮,四錢) 琥珀 當歸梢 柴胡 澤瀉(以上各三分) 玄胡索(
上 咀,作一服,長流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數服大效。中統三年六月中,黃明之小便淋瀝,莖中痛不可忍,相引脅下痛,製以參苓琥珀散治之。

中書右丞相合剌合孫,病小便數而欠,晝夜約二十餘行,臍腹脹滿,腰腳沉疰,不得安臥。至元癸未季春一日,奉勸治之,遂往診脈,得沉緩,時時帶數。嘗記小便不利有三,不可一概而論。津液偏滲於腸胃,大便泄瀉而小便澀少者一也,宜分利而已;熱搏下焦,隨濕而不行者二也,必滲泄而愈;脾胃氣澀,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者三也,可順氣令施化而出。右丞公平素膏粱,濕熱內蓄,不得施化,膀胱竅澀,是以起數而見少也,非滲泄分利,則不能快利。遂處一方,名曰茯苓琥珀湯,《內經》曰︰甘緩而淡滲熱搏,津液內蓄,臍腹脹滿,當須緩之泄之,必以甘淡為主,是以茯苓為君;滑石甘寒,滑以利竅澀,豬苓琥珀之淡以滲泄,以利水道,故以三味為臣;脾惡濕,濕氣內蓄,則脾氣不治,益脾勝濕,必以甘為助,故以甘草白朮為佐;鹹入腎,鹹味下泄為陰,澤瀉之鹹,以泄伏水,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濕以潤燥,此為因用,故以二味為使。煎長流甘爛水,使不助其腎氣,大作湯劑,令直達於下而急速也,兩服減半,旬日良愈。


茯苓 琥珀 豬苓 白朮(以上各半兩) 澤瀉(一兩) 滑石(七分) 桂心 甘草(炙,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煎長流甘爛水一盞調下,空心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


治氣淋澀滯。

瞿麥穗 黃連(去鬚) 大黃(蒸) 枳殼(去穰,麩炒) 當歸(切焙) 羌活(去蘆) 木通
上 咀,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氣壅不通,小便淋結臍下,妨悶疼痛。

石韋(去毛) 赤芍藥(各半兩) 白茅根 木通 瞿麥 川芒硝 葵子 木香(以上各一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氣淋,臍下滿急切痛。

榆枝(半兩) 石燕子(三枚)
上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


治冷淋。

肉蓯蓉(酒浸,切焙) 熟地黃(焙) 山芋 石斛(去根) 牛膝(酒浸,切焙) 官桂(去三分) 細辛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用鹽酒送下。


治冷淋,小便澀痛脹滿。

澤瀉 雞蘇 石韋(去毛,炙) 赤茯苓(去皮) 蒲黃 當歸(切焙) 琥珀(另研)檳榔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不拘時用冬葵子煎湯調服,或木通煎湯調亦可。


治冷淋,臍下妨悶,小便疼痛不可忍者。

沉香 石韋(去毛) 滑石 當歸(微炒) 王不留行 瞿麥(以上各半兩) 葵子 赤芍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大麥煎湯調服,以利為度。


治冷淋,腹脅脹滿,小腸急痛。

檳榔 木香 當歸(炒,以上各半兩) 母丁香 桂心(各一分) 龍腦(一錢,細研)豬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不拘時生薑蔥湯調服。


治冷淋,小便秘澀,數起不通,竅中疼痛,增寒凜凜,多因飲水過度,或為寒氣耗,皆有此証。

附子(生用,去皮臍) 滑石(各半兩) 瞿麥 半夏(湯洗七次) 木通(各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二盞,生薑七片,燈心二十莖,蜜半匙,煎七分,空心服。


治熱淋,小腹脹滿,數澀疼痛。

榆白皮 赤茯苓 甘遂(煨) 瞿麥 犀角屑 山梔子 木通 子芩 滑石(以上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心經蘊熱,小便淋澀赤痛。

瞿麥穗(三分) 冬瓜子 茅根(各半兩) 黃芩(去黑心,六錢) 木通(一分) 竹葉(一
上除滑石外,粗搗篩,分作三劑,每劑用水三盞,煎至二盞,去滓,入滑石末一帖,攪勻,食前分溫服。


治心熱氣壅,澀滯成淋,臍下妨悶。

麥門冬(去心) 木通 赤芍藥 葵子(以上各一兩) 滑石(二兩) 川芒硝(一兩半)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半分,蔥白二莖,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熱淋,小便赤澀疼痛。

葡萄(取自然汁) 生藕(取自然汁) 生地黃(取自然汁) 白蜜(各五合)
上和勻,每服七分一盞,銀石器內慢火熬沸,不拘時溫服。


上用大田螺十五個,以淨水養,待田螺口中吐出泥,澄去上面清水,以底下濃泥,入膩粉半錢,調塗臍上,尿立通。將田螺便放長江,如留田螺或殺,其病則不效。

治熱淋方
上用白茅根切四斤,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服。又方用泉水飲之


治熱淋疼痛不止。

王不留行 車前子 木通(以上各一兩) 葵子 滑石(各一兩半) 當歸(微炒) 蒲黃赤芍藥 甘遂(煨) 桂心(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用粥飲調服。


治血淋及五淋等疾。

當歸(去蘆) 淡竹葉 燈心 竹園荽 紅棗 麥門冬 烏梅 木龍(一名野葡萄藤) 甘草
上各等分,銼碎煎湯作熟水,患此疾者多渴,隨意飲之。


治血淋,小便熱結澀痛。

羚羊角屑 梔子仁 葵子(炒,以上各一兩) 青葙子 紅藍花(炒) 麥門冬(去心)
上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血淋不絕。

雞蘇(一握,切) 石膏(八分,碎) 竹葉(一握,切) 生地黃(一升,切) 蜀葵子
上先將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葵子末,分溫二服,如人行五里久,進一服。忌蕪荑蒜面炙肉等。


治小便血淋疼痛。

大黃(煨) 人參 蛤粉 黃蜀葵花(焙)
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匕,燈心煎湯調服,日三。


治小腸有熱,血淋急痛。
上用生車前草洗淨,臼內搗細,每服準一盞許,井水調濾清汁,食前服。若砂石淋,則以寒水石火,研為細末和之,新水調服。一方用蜜調服。


治血淋。

海螵蛸 生乾地黃 赤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柏葉車前草煎湯調下。


治血淋,若單單小便出血如尿。
上用亂髮燒灰,入麝香少許,每服一錢,用米酢溫湯調下。治淋以葵子等分為末,米飲調服。亦治婦人胞轉不尿。


治石淋,水道澀痛,頻下砂石。

琥珀 桂心 滑石 川大黃(微炒) 葵子 膩粉 木通 木香 磁石(燒紅,酒淬七次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燈心蔥白湯調服。


治砂淋。

馬藺花 麥門冬(去心) 白茅根 車前子 甜葶藶 苦葶藶(炒) 檀香 連翹(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如渴加黃芩同煎,臨飲入燒鹽少許服之。


治石淋,多因憂郁,氣注下焦,結所食鹹氣而成,令人小便磣痛不可忍,出砂石而後小便通。

石燕子(火燒令通赤,水中淬一二次,搗研極細,水飛焙乾) 石韋(去毛) 瞿麥穗 滑石(各一兩)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用瞿麥燈心煎湯送下,日二三。甚即以石韋去毛,瞿麥穗木通各四錢,陳皮茯苓各三錢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去滓服。


治砂石淋。

黃蜀葵(花子俱用,炒,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匕,食前用米飲調服。


鱉甲(九肋者一個,酥炙令脆)
上為細末,每服一匙,酒調服,當下砂石,以效為度。


上用雄鵲燒灰,淋取汁飲之,石即下。若燒作灰,以石投中散解者,是雄鵲也。又燒毛作屑,內水中沉者是雄也。又其翼左覆右是雄也,其雄鵲一名飛駁鳥也。


小便時砂石下流,塞其水道,疼痛不可勝忍,經及時日,水道不通,其氣上攻頭痛,面目浮腫,重則四肢八節俱腫,其石大者如梅核,堅硬如有棱角,其石小者,惟碎石相結,通下即碎,宜服此取石方。

冬葵子 滑石 射干 知母(以上各一分) 通草(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半,水一盞半,苦竹葉十片,同煎取一盞,去滓,食前熱服,又大腑熱頭痛,若體氣壯健,先進後方藥兩三盞,然後進取石方。


先宜服此藥麻黃(去節) 羌活 射干 荊芥穗 紫菀(去土) 防風 知母 蔓荊子 牽牛(以上各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九分,去滓,食後熱服。


上用螻蛄七枚,以鹽一兩,同於新瓦上鋪蓋焙乾,研為細末,每服一錢匕,溫酒調服即愈。


治膏淋,臍下妨悶,不得快利。

沉香 陳皮(湯浸,去白,焙)黃耆(以上各三分) 瞿麥(三兩) 榆白皮 韭子(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清粥飲調服。


治膏淋。

沉香 肉蓯蓉(酒浸,切焙) 荊芥穗 磁石(火 醋淬三七次) 黃 滑石(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用溫酒送下。


治膏淋,小便肥如膏。

磁石(火燒醋淬三七次) 澤瀉 肉蓯蓉(湯浸,切焙) 滑石(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用溫酒送下。


治膏淋。

海金沙 滑石(各一兩,為末) 甘草(一分,為末)
上研勻,每服二錢,食前用麥門冬煎湯調服,燈心湯亦可。


治膏淋。

菟絲子(去塵土,水淘酒浸,控干,蒸搗,焙) 桑螵蛸(炙,各半兩) 澤瀉(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飲送下。


治腎虛勞,膀胱結淋澀。

生地黃(切焙)黃耆(各一兩半) 防風(去叉) 遠志(去心,甘草水煮) 茯神(去木) 鹿茸(酥炙,石韋(去毛) 當歸(焙,各半前子 滑石(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或鹽湯亦可


治腎虛變勞淋,結澀不利。

黃 (二兩) 人參 五味子 白茯苓(去皮) 旱蓮子 磁石(火 醋淬) 滑石(以上各
上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服。


治勞淋,小腹疼痛,小便不利。

白芍藥 熟地黃 當歸 鹿茸(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用阿膠湯送下。


益智子(二十個,和皮銼碎) 赤茯苓(三錢)
上用水一碗,煎至六分,臨睡熱服。


治卒淋瀝,小便痛澀。

當歸(微炒) 豬苓(去黑心) 海蛤(如豆) 漢防己 甘遂(煨令黃) 赤芍藥 蒲黃(以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用木通蔥白煎湯調服。


治小便卒暴,淋瀝不通。

榆白皮(洗) 瞿麥穗 梔子仁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 赤茯苓(去皮) 雞蘇葉
上 咀,每服三錢匕,水一大盞,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大人小兒小便澀,去潮熱。

大黃 木通 滑石 山梔子 黃芩 瞿麥 荊芥 粉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不拘時用薄荷湯調下,小兒加減服。


通利小腸,治小便赤澀。

滑石(研末,一兩) 朴硝(研) 甘草(末,各半兩) 琥珀(研末,一分)
上研勻,每服二錢匕,空心燈心煎湯調下。


治熱結小便,赤澀不通,水道中痛,尿即號啼。

滑石(一兩) 通草(七錢半) 冬葵子 赤茯苓 車前子 黃芩(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食前溫熟水調下。


淡竹葉 麥門冬 白茅花 車前子 陳柳枝 天門冬(去心) 地榆 香附子 鬱金 燈心(各半錢)
上以水二碗,煎八分,去滓,調四苓散空心服。


治尿血。

茯苓(去皮) 豬苓(去皮) 白朮 澤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前煎藥調服。


治虛損,膀胱有熱,尿血不止。

蒲黃 葵子 赤茯苓 黃耆 (以上各一兩) 車前子 當歸(微炒) 荊實(以上各三分) 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


治勞損傷中尿血。

牡蠣(燒為粉) 車前子 白龍骨( 令赤) 熟地黃 黃芩 桂心(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調下。


治心臟有熱,熱乘於血,血滲小腸,故尿血也。

阿膠(蛤粉炒,二兩) 山梔仁 車前子 黃芩 甘草(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井花水調下,日三服。


治小便尿血,日夜不止。

鹿茸(酒洗,去毛,塗酥炙令黃) 生地黃(焙) 當歸(焙,以上各二兩) 蒲黃(一合) 冬葵子(炒,四兩半)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匕,空心用溫酒調服,日二。一方治下元虛憊尿血,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炒鹽湯送下。


當歸(四兩,銼細)
上以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亦治遺尿小便澀。

治小便頻數,卒然下血不止,並不疼痛,此緣心中積惡,機謀艱險,長懷嫉妒,多積忿干傷,損肝心正氣。又因色傷小腸氣虛,血承虛妄行,故有此疾,宜服此方。

桑寄生(一兩) 熟地黃 茯苓(各半兩) 人參 川芎 獨活 蒲黃(各一分) 甘松沉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一二沸,便瀉出,去滓,非時吃。服此藥後其血已點吃以補之。


治小腸淋瀝出血,疼痛難忍,及治心血妄行,衄血等疾,食後臨臥服之。

余癸丑夏,嘗苦淋漓之疾,出血不已,得黃應明受此方,數服而愈。

犀角(半兩,如無,以升麻代之) 芍藥(三錢) 牡丹皮(半兩) 生地黃(二錢)
上銼碎,作一服,水一盞,煎八分,空心服。


治小便不利。

石韋(去毛) 瞿麥穗 冬葵子(各二兩) 滑石(研,五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匕,空心用溫水調服。

治小便不利,莖中疼痛,小腹急痛。

蒲黃 滑石(各等分)
上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大驗。


沒藥 木香 當歸(各等分)
上為細末,以刺薊心取自然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食前用鹽湯送下。


小便不快為何緣, 不用針醫用藥餐;扁竹水煎連口咽, 神仙聖德不虛傳。


上以自爪甲燒灰,水服。

治男子婦人過忍小便胞轉
上以滑石末,蔥湯調下。


治膀胱積熱,小便不通。

瞿麥穗 芍藥 大黃(炒) 梔子仁 榆白皮 葵子 當歸(焙) 火麻仁 石韋(去毛)
上銼碎,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燈心少許,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小便不通,數日欲死者,神效。

桃枝 柳枝 木通 旱蓮子 漢椒 白礬(枯,以上各一兩) 蔥白(一握) 燈心(一束)
上細銼,以水三斗,煎至一斗五升,用瓷瓶一所熱盛,一半藥汁熏外腎周回,以被圍繞,輒不得外風入,良久便通如赤豆汁,若冷即換之,其功甚大。一方無旱蓮子。


治小便不通。

大蒜(獨顆者一枚) 梔子仁(二七枚) 鹽花(少許)
上搗爛攤紙花子上貼臍,良久即通。未通塗陰囊上立通。


治小便不通,莖中痛,及治女人血結,腹堅痛。

牛膝(根葉一握,生用) 當歸(焙,一兩) 黃芩(去黑心,半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小便頻數。

豬肚(一個,以蓮子一升,同煮一周日,取出去皮心,焙乾為末) 舶上茴香 破故紙川楝子 母丁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治小便數而多。

雞 (二兩,微炙) 麥門冬(去心,焙) 熟地黃 黃連(去鬚) 龍骨(以上各一兩) 土瓜根(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


治小便夜多腳弱,老人虛人多有此証。

菟絲子(酒蒸) 家韭子(微炒) 益智子(去皮) 蛇床子(炒) 茴香(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糯米飲或鹽湯送下。


上用香附子為末,食前湯酒任調服。


治下焦真氣虛弱,小便頻多,日夜無度。

蓮實(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二宿,用豬肚一個,將酒蓮實入在內,用水煮熟,取出切,焙乾,不用豬肚)
上為細末,醋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


治証同前。

白茯苓(去皮) 鹿角霜(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鹽湯送下。 十六

遺溺失禁門(附論)

夫以方論,其小便遺失者,為腎與膀胱虛冷,不能約其水也。今乃以為熱,有所據乎?曰︰此劉河間深得其旨,乃作《原病式》云︰熱客膀胱,鬱結不能滲泄故也。或曰︰小便澀而不通者為熱,遺溺不禁者為寒,豈知熱甚而氣血不能宣通,則痿痺而神無所用,故液滲入膀胱,漩溺遺失不能收禁也。《內經》則謂督脈生病為遺溺。又曰︰膀胱不禁為遺溺。《靈樞》謂肝所生病亦遺溺。蓋因二經循陰器,系廷孔,病則勞衛不至,氣血虛勞,莫能約束水道之竅,故遺失不禁也。又曰︰水穀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液,流而不行者為液。天熱衣濃,則腠理開,故汗出也。

寒氣留於分肉,聚沫則為痛。天寒衣薄,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於膀胱,則為溺與氣也。《靈樞》又云︰手太陽虛,小便遺,遺者觀之,則人不獨病在陰廷孔而已。人如是者,乃是三焦決瀆之失常,何以足三焦之手少陽,從足上入絡膀胱,故不約也。肺手太陰,從上焦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腎又上連肺,故將兩臟更是子母臟也。母虛子亦虛,此非上下三焦氣虛,皆足以致其遺溺乎?肺屬金,腎與膀胱屬水,所以金乃水之源,膀胱者乃滲泄之府。

腎者水之竅,今患不禁,病何止於熱極鬱結,痿痺腎部而已?又自《內經》所謂太陰在泉,客勝,濕客下焦,溲便不時,太陰之複綦則入腎竅,泄無度者觀之,但濕主於否,況是所勝之邪,其不為鬱結痿痺者乎?從而思之,聖人之言,舉一隅便當以三隅反。前謂肺腎膀胱之病,不言其邪,可見諸邪盡能病之也。故言手太陰別之虛者,為子母藏氣者之安也。可見所生所複不勝之五邪,亦是能挾之也。大抵人之漩溺,蓋心屬火,與小腸為表裡,二氣所以受盛,是為傳送。又腎屬水,合膀胱為表裡,膀胱為之腑,水注於膀胱,而泄於小腸,實相交通也。若心腎氣弱,陽道衰冷,傳送失度,必遺尿失禁。經云︰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矣。夫水火不濟,陰陽不調,下焦蓄冷,腎與膀胱受克,故不能製水。水道滑則因水挾寒而不禁也。又曰︰下焦蓄血,虛勞內損,則便溺自遺,而不知下焦虛寒,不能溫製水液,則便溺欲出而不禁,乃心不與腎交通,或冷或熱,而滑澀隨之也。不然,若不觀於色,不辨於脈,不審所兼之病狀,獨指為冷,指為熱,獨務澀水道之竅,不求邪所自之本者,五味所從也。

《傷寒論‧脈法》有曰︰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胃氣不行,澀者榮氣不足。榮衛不能調,則三焦無所伸而歸其部。上焦不歸,噯而吞酸,中焦不歸者,不能消穀引飲,下焦不歸者,則遺溺失禁也。治之之法,當溫補下元,清心寡欲,宜用秘元丹家韭子丸釐清飲之類。又有產後所傷,及小兒胞冷,皆有遺溺失禁者,臨証察脈,究其所因,度其遺禁,對病用藥服餌,決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