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七

明 董宿

脾胃門(附論)

夫脾胃者,清純沖和之氣,位居中州,其屬土也,無物不入,無物不包,營衛出焉。而脾又受胃之稟,行其氣血,灌溉諸經,榮養百骸,生發諸陽上升之氣,元氣由此而充焉,故為十二經之海。常以食入於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流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生死也,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凡人之生,皆以胃氣為本,經云︰穀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若人絕水穀則死,蓋胃氣絕而故也。正所謂安穀則昌,絕穀則亡,水去則營散,谷消則衛亡,營散衛消,將何以立,此之謂也。蓋天地以生五氣五味,人之所養,莫重於此,慎勿以太過不及,以傷其正,故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可不謹乎?此乃大經大法,故《調經篇》論云︰病生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五亂交作。病則身熱頭痛,目眩體重,四肢不收,怠惰嗜臥,實者則腹脹中滿,停食霍亂,虛者為嘔吐噦逆,泄瀉浮腫惡心。又曰︰飲食勞倦則傷脾,脾傷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蓋脾好干惡濕,或濕邪所淫為五泄,變為痢為疸。

《原病式》云︰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土衰則不能製水,水泛四肢,上乘於肺,為腫為滿為喘,為小便不利,為泄瀉,為飲食停積胃口,脾不能克化,郁而為痰,變生嗽喘眩暈,嘈雜噯氣吞酸,翻胃吐食,胃脘當心而痛,有脾間蟲動。其為痛也,氣血痰水、食積風冷諸証之痛,每每停聚而不散,惟蟲痛則乍作乍止,來去無定,又嘔吐清沫之為可驗。又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者,脾胃虛之故也。若人湯飲入胃,至臍便欲小便者,由精不輸於脾,不歸於肺,心火上攻,令人口燥咽乾,陰火太盛也。

東垣發明,迨盡其旨之要。人之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至於經論天地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六腑及形氣俱虛,乃受外邪,不因虛邪,賊邪不能獨傷人乎,豈不從脾胃虛而生明矣,然所傷之因不一,為病多端。分而其略,飲食傷胃,勞倦傷脾,飢則損氣,飽則傷氣,勞則氣耗,逸則氣滯,及喜怒憂恐,皆能損胃之元氣,而為不足之証。惟飲食所傷者有異耳。

一則內弱強食,填塞不化,此有物也,屬乎克伐;一則中虛少食,痞滿難運,此不足也,屬乎補養。醫者便以飲食內傷,中氣不和之病治之,不分何物所傷,又不審傷物之有無,又不辨脾胃之強弱,而據投《局方》之劑。輕以香熱克化,重以巴豆攻逐,一途取利,實實虛虛之禍豈小哉?實者則已,虛者愈損其胃,甚至病轉危殆而死者有之。今將治法分類施之,是以物各有性。若傷於飲者,飲乃無形之物,或微汗散之於表,或淡滲利之於下,或若濕以燥其中;傷於食者,或損穀以和之,或強脾以磨之,果因食物停滯甚盛而作悶亂者,吐下以奪之;中有物傷於寒者則熱之,傷於熱者則涼之,寒熱共傷者,各從其性以和之;傷於魚肉菜果之類,求其氣之相克而相製者用之,如 砂阿魏治肉積,胡黃連麝香治果積,神曲麥 礞石巴豆皆治酒積食積痰積,是皆有形之物,填塞不化,必待驅逐,然後從其所宜,製之而得安,豈可一例而用香熱藥也?若夫飲食勞倦,內傷中氣,脾胃虛弱,虛滿不食,使營運減削,不能輸精皮毛,行氣六腑,發為諸証,此乃不足之邪,理宜溫之和之,調之養之,必使生氣增益,胃氣完而後愈也。脾胃之証,前人所論甚詳,後學必須誠究,決無實實虛虛之咎,豈可輕易哉﹗

脾胃通治方

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悶,氣逆生痰,不進飲食,如五噎五膈,並皆治之。

方見膈噎門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

人參(去蘆) 茯苓(去皮) 白朮 甘草(炙,各三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

人參(去蘆) 茯苓(去皮) 白朮 甘草(炙) 半夏(湯泡七次) 陳皮(去白,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治脾胃不和,嘔吐惡心,不思飲食。

蒼朮(米泔水浸,三錢) 濃朴(去皮,薑製,炒) 陳皮(去白) 甘草(炙,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一方加草果,名草果平胃散,或為細末,每服二錢,用鹽湯調服亦可。


理脾胃,消痰飲。

陳皮(去白) 茯苓(去皮) 半夏(湯洗) 甘草(炙,各三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食遠服。


治脾胃不和,飲食不進,或致嘔吐泄瀉,及大病後調理脾胃。

方見痢門。


治脾胃虛弱,停寒留飲,膈塞氣噎,翻胃吐食。常服養脾壯氣,多進

枳殼(麩炒) 神曲(炒) 陳皮(去白) 麥 (炒) 三棱(煨) 茴香(炒) 白薑(炮) 肉椒 木香 藿香(去梗土) 薏苡仁 紅豆 白朮 丁香 人參 白扁豆(炒) 苦梗 山藥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遠細嚼,用白湯或溫酒送下。


治脾胃虛寒,嘔逆惡心,腹脅脹痛,腸鳴泄瀉,或有外感,寒熱如瘧,骨節煩之。

藿香(去梗土) 濃朴(薑汁製炒) 半夏(湯泡) 茯苓(去皮,各一錢半) 草果仁 陳皮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烏梅半個,煎至一盅,食遠服。


治脾胃不和,痰逆惡心,或時嘔吐,飲食不進,十膈五噎,痞塞不通,並

丁香 白豆蔻 肉豆蔻 青皮(去白) 麥 (炒,各五分) 半夏(湯泡) 神曲(炒)草仁 人參(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胸膈滿悶,噎塞不通,噫氣吞酸,脅肋刺脹,嘔逆痰不下,並皆治之。

木香 白豆蔻 縮砂仁 檳榔 枳殼(麩炒) 濃朴(薑製,炒) 半夏(湯炮) 青皮(去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收斂胃氣,清涼肌表。

人參 白朮 茯苓 山藥(各一錢半) 白扁豆 知母 生地黃 粳米 甘草(各一錢)淡竹葉 地骨皮 麥門冬(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治痞,消食強胃。

枳實(去穰,麩炒,一兩) 白朮(二兩)
上為細末,用荷葉包米,煨熟飯,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白湯送下


治脾氣,益腎水,消腸胃中積聚,症瘕癖塊,宣暢三焦,和脾開利胸膈,氣逆攻心,脅肋脹滿痞痛,身體困倦,大小便不利,並皆治之。

木香 沉香 檳榔 枳實(去穰,麩炒) 青皮(去白) 莪朮(煨) 橘皮(去白) 當歸( 連子(酥炙) 三棱(各一兩) 牽牛(取頭末) 大黃(蒸,各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錢,不拘時生薑湯下,或茶湯下亦可。


治脾胃不和,嘔逆霍亂,中滿虛痞,或致泄瀉。

人參(去蘆) 乾薑(炮)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白朮 甘草(炙,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如嘔吐不已,加半夏二錢,丁香一錢,名丁香溫中湯。


治脾胃虛冷,不思飲食。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良薑(炒) 肉桂(去粗皮) 川烏頭(炮) 草果 甘草(炙,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脾胃久弱,三焦不調,氣滯胸膈,痞悶不食,嘔吐惡心,或吐痰水。

人參 檳榔(各七錢半) 神曲(炒) 麥 (炒) 陳皮(去白) 半夏曲 木香 沉香(各
上為細末,蜜調白麵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遠,用米飲湯送下。


治脾胃虛寒,氣不升降,心腹刺痛,臟腑虛滑。

吳茱萸(湯洗七次) 乾薑(炮) 肉桂(去粗皮) 人參(去蘆) 當歸(洗,炮) 丁香 木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脾胃虛寒,泄瀉腹滿,氣逆嘔吐,飲食不消。

人參(去蘆) 茯苓(去皮) 草果(去皮) 乾薑(炮) 麥 (炒) 甘草(炙,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嘔逆惡心,臟寒泄瀉。

人參(去蘆) 白茯苓(去皮) 麥 (炒,各四兩) 白朮(二兩) 縮砂(去皮) 乾薑(炮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作八丸,每服一丸,不拘時細嚼,用生薑湯送下。


理脾和胃,順氣進食。

白朮 濃朴 桂心 乾薑 桔梗 人參 茯苓 當歸 甘草(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脾胃不和,嘔吐痰水,脅膈痞滯,不美飲食,並皆治之。

茅山蒼朮(去皮,米泔浸一宿,五兩,炒) 濃朴(去皮,薑製) 陳皮 甘草(炙) 生薑
上件用水五升,煮乾搗作餅子,晾乾再研為細末,每服二錢,食遠,用鹽湯調服。治瀉,用生薑湯調下。


治脾胃不和,氣不升降,嘔吐減食,口苦吞酸,脅滿短氣,肢體怠惰,面色萎黃,中焦虛痞,不任攻擊,臟氣久寒,不受峻補。又療心脅 如滿,五飲停滯不散。常服和中益氣,進美飲食,或大便不通,尤宜服之。

木香 丁香(各半兩) 肉豆蔻 茴香(微炒) 京三棱(炮銼) 白豆蔻 人參(去蘆) 官
上為細末,用白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到七十丸,食遠,用溫生薑湯送下


消食健脾益氣,進美飲食。

人參 縮砂 香附子(炒,去毛) 三棱 莪朮(煨) 青皮 陳皮 神曲(炒) 麥(炒)
上為細末,用粳米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鹽湯下亦得


消導飲食,順氣健陽,住小便。

丁香 木香 官桂 茴香(各三錢) 乾薑 蒼朮(去皮,炒,各半兩)
上為細末,醋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用好酒送下。


邢和璞真人常服,安神導氣,消酒食,益脾胃,老人小兒皆可服,清晨食後嚼數片,安神健體。賜呂申公,劉斯立秘之,名延年草。

上等白鹽花(五兩,再淋煎用,須要雪白) 新舶上茴香(四兩) 青皮(一斤,湯浸三日,換水候苦味出盡,然後去穰,切作指面大,方去子) 甘草(六兩,炙銼秤)
上用甜水一斗,同藥入銀鍋內熬,不住手攪,勿令著底,置密器中收,不得走氣,候水盡取出,慢火炒令乾,不得有炒焦氣,選勤謹者一人,專一掌之,去甘草茴香不用,只取貯青皮。如傷生冷及果實菜蔬之類,即嚼數片,氣通即無恙,常服一兩片極佳。以其尤宜老人,邢和璞所以名延年草,斯立又以延年目之也。


或飲苦澀涼劑,晨朝未食先嘔,或聞食即吐,不思飲食,上用山藥,銼如小豆大,一半銀石器內炒熟,一半生用為末,不拘時用米飲調二錢服之。


治脾寒胃弱,嘔逆惡心,腹脅脹痛。

茴香(三兩) 高良薑(二兩) 胡椒(半兩) 丁香(一分) 甘草(二兩,銼) 白鹽(三兩,同甘草炒)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不拘時沸湯調服。


治脾胃虛寒,嘔吐不止。

丁香(一兩) 附子(炮) 草豆蔻(面煨) 胡椒(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不拘時嚼細,煎橘皮湯下。


治脾氣虛弱,大腸冷滑,臟腑泄瀉,米穀不化,飲食無味,乏力短氣,常服益

方見泄瀉門。


治脾胃冷氣不和,心腹 痛,脅肋氣滯,不思飲食,四肢少力。

神曲(一兩,炒微黃) 乾薑(炮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 橘皮(湯浸去白,焙)甘草 榔(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生薑橘皮煎湯下。


療食飽煩悶,但欲臥而腹痛。

用神曲炒令香黃,為細末,不拘時用米湯調服方寸匕。用大麥 亦佳。


治脾胃不和,不能飲食。

白豆蔻(去皮,一兩) 乾薑(炮裂) 白朮(各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用薑棗煎湯送下,空心食前服。


脾虛不磨寒心胸,腹滿腹脹如物攻。
但將五膈煎三服,可送尋常小理中。


病後傷脾胸膈滿,老人強食氣必短。
更兼可食惡心來,草果寬中煎一碗。

上病後傷脾經,令人氣必短,用寬中散加草果二個,灰火炮銼,用水二盅,生薑十片,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服。


進食極妙。

蒼朮(四兩,麩炒) 乾薑(四兩,灰炒) 烏頭(六兩,以江水浸七日,取出切片,以鹽四兩炒乾,或先切片子,以江水浸兩日,炒黃為度,同鹽取出) 甘草(五兩半,炒)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用白湯入鹽調服。


治脾胃氣弱,飲食多傷,胸膈痞悶,可思飲食。

肉豆蔻(麵裹煨) 檳榔(火炮,各一枚) 神曲(二兩,炒) 青皮(去白) 京三棱(炮切)
上為細末,用湯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用橘皮湯送下。


治脾胃虛弱,胸膈痞結,吐逆不止。

丁香(四十九粒) 附子(一兩,煮) 生薑(半斤,取自然汁半碗)
上將附子鑽孔四十九個,以丁香填在孔內,將生薑汁用文武火熬盡,取大蘿蔔一個,取一穴子,入附子在內,仍以蘿蔔蓋之,用文武桑柴火燒香熟為度。取出附子切片,焙乾為細末,每服一錢,用米湯一盞調服,日進三服甚妙。


治脾胃氣虛,四肢倦怠,肌體瘦弱,臟腑受濕,大便頻數,不思飲食。

陳粟米(一升) 附子(一兩)
上同入鍋銚內,用水煮令附子透,取出附子,切作片,焙乾,別取陳粟米半升,水淘淨,控干,慢火炒令香熟,同附子碾為細末,卻用元煮附子者粟米飲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陳橘皮湯下,空心食前服。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痞,心腹脹悶,不思飲食,嘔吐痰逆,噫氣吞酸,面色萎消瘦,腹脅刺痛,便利下調,少力嗜臥,體重節痛。及治虛勞,脾胃弱,飲食不化痛,並宜常服。老幼氣弱皆可,能和中,溫脾胃,進飲食。

濃朴(去粗皮,銼碎,以生薑二兩,搗碎同炒) 鱉甲(九斤大者一個,黃泥外固,以米 乾後 桂(去粗皮,訶子(炮,去核) 陳皮(去各一兩) 赤茯苓(去皮) 乾薑(炮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微嚼碎,用溫水送下,不拘時服。


調中養氣,和胃健脾。治中焦積寒,胸膈氣痞,嘔逆惡心,腹脅疼痛,臟腑多傷,困倦少力,肢體怠惰少精神。

肉桂(去粗皮,銼) 濃朴(去粗皮,細銼,用生薑一兩研碎,同淹一宿,炒令香熟)甘草(炒,各一兩) 肉豆蔻(麵裹煨) 乾薑(炮) 丁香 胡椒 附子(炮,去皮臍) 木香半兩) 訶子(面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用溫水飲送下,食前服。


大理脾胃,胸膈不通,調中順氣。方治冬三月,陰氣在外,陽氣內藏,當外得發汗,內消陰火,勿令泄瀉,此閉藏周密之大要也。盛冬乃水旺之時,水旺則令母實,肺者腎之母,皮毛之陽,元本虛弱,更以冬月助其令,故病者善嚏,鼻甚出濁涕,嚏不止,比常人大惡風寒,小便數而欠,或上飲下便,色清而多,大寒無寐,甚則為痰咳,為嘔為噦,為吐為唾白沫,以致口開目瞪,氣不交通欲絕之。

吳茱萸 草豆蔻仁(各二錢二分) 益智仁 人參 黃耆 升麻(各八分) 白僵蠶 澤瀉 夏(一錢)
上為細末,用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細嚼,用白湯送下,無時。夏三月大暑,陽氣在外,陰氣在內,以此病而值此時,是天助正氣,而勝其邪氣,不治而自愈。

然亦有當愈而不愈者,蓋陰氣極盛,正氣不能伸故耳。且如膈噎不通,咽中如梗,甚者前証俱作,治法當從時利膈丸瀉肺火,以黃 補中湯送下。如兩足酸厥,行步頹然,欹側欲倒,□如折,及作痛而無力,或氣短氣促而喘,或不得倚息,以黃 人參甘草白朮蒼朮澤瀉豬苓茯苓橘皮等作湯送下滋腎丸一百五十丸。六七月之間,濕熱之令大行,氣短不能言者,加五味子麥門冬。如心下痞,膨悶,食不下,以上件白朮蒼朮等湯,下消痞丸五七十丸,更審而用之。


青皮 陳皮 縮砂仁 干葛 舶上茴香(炒) 桔梗 白芷 良薑 濃朴(各一兩) 木香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服。


大治一切心肺脾胃虛寒,為萬病服之皆愈。盛季文傳於賀方回云︰頃在河朔生脾胃泄瀉膿血,仍發嘔吐霍亂,心腹撮痛,時出冷汗,四肢厥逆,不可忍,此藥煎以進,再服即定。

藿香葉(三兩) 白乾薑(半兩,炮) 木香 青皮(去白,麩炒) 神曲(炒) 人參(去蘆)朴(薑汁製炒) 陳皮(去白)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吐逆瀉痢不下食,或嘔酸苦水,翻胃惡心,並用水一盞,煨生半塊,擘破,同煎,鹽一捻安盞中,候煎藥七分,熱呷。水瀉滑泄,腸風臟毒,陳米飲熱調入鹽少許下。赤白痢,煎甘草黑豆湯下,脾元受虛邪,變為寒熱,或脾胃虛冷,醋心氣脹,宿滯酒食,噫滿不化,膈上不快,面色積黑,痰氣作暈,頭目眩掉,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擘開,同煎七分,入鹽少許,嚼薑棗湯熱服。胃氣吃噫,生薑自然汁半茶腳,入鹽點熱呷。絕不思食,或吃少氣弱膈滿,煨薑一小塊,先嚼,入鹽點熱吃。中酒亦如之。一切氣膈變成百病,如上服之,不拘時,如湯點入鹽薑紫蘇尤佳,大能消食順氣,利膈開胃,攻效不可細述。


墜氣益脾胃沉香 人參 白茯苓 半夏曲 木香 訶子肉 乾薑(各一兩) 乾山藥 白朮(各一兩半) 丁香(半兩) 附子(二個,炮) 甘草(八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一中盞,生薑三片,棗子一枚,木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健脾胃,進飲食,克化生冷,溫中下氣,治食少易傷,胸滿惡心,或心腹疼弱,氣不複常。

桂心 陳皮(湯浸去白) 肉豆蔻(麵裹煨) 縮砂仁 良薑(微炒) 乾薑(炮) 蓽茇 人
上為細末,用湯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到七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


溫脾養胃,升降陰陽,和三焦,消宿食。

白豆蔻(去皮) 橘紅(去白) 人參(去蘆) 濃朴(薑製) 半夏曲(炒) 神曲(炒) 乾薑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食前溫服。


補脾胃,進飲食,寬膈順氣。

木香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 半夏 枳殼 香附 縮砂 白豆蔻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六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痞,胸膈停痰,嘔吐惡心,脅肋刺痛,飲食無味,肢溫中和胃,止嘔進食。

丁香 木香 沉香(各半兩) 藿香葉 白豆蔻(去皮) 白茯苓(去皮) 陳皮(去白) 白朮 人參(各一兩) 半夏(三兩,薑製)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不拘時用生薑湯送下。


治腸胃一切寒疾不利。

三棱(炮) 莪朮(炮) 乾薑(炮) 良薑(炒) 草果仁 益智仁 陳皮(不去白)甘草(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遠,用鹽湯調服。


開胃養氣,溫脾進食

人參 白朮 茯苓 黃耆(蜜炙) 山芋 粟米(炒) 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二枚,煎服。又方加白扁豆一兩蒸用,名. 八十日之外,飲食倍常。


大益脾胃,消痰進食,早出胃冷及酒病,尤宜服。

生薑(一斤,洗淨切碎,磁盒內用鹽四兩腌一宿,日中拌晒,以鹽水盡為度) 草豆蔻(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半,用白湯調,空心食前服。


溫脾暖胃,逐痰消飲,順三焦,進飲食,辟風寒濕冷之邪,及大病瘥後,胸中唾不止,及治婦人新產,五臟俱虛,血脈未定,腹痛作瀉,最為急証,並宜服之。

人參 白朮 乾薑(炮)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一兩作十丸,每服一丸,食前用沸湯化服,嚼食亦可,或丸如梧桐子大,熟水下五七十丸。

脾病方云︰肺寒作嗽,加五味子阿膠等分。

脾肺俱受虛寒,作嗽不止,加胡椒八分服,一名胡椒理中丸。二方能理脾溫胃,散寒止嗽,功效特異。脾屬土,肺屬金,土能生金,脾為肺母,母能令子實,肺受寒而溫理脾胃者,此其意也。

又治心腹絞痛,霍亂轉筋,一切沉寒痼冷,加附子等分,每服一丸,用水煎化服,名附子理中丸。


健脾暖胃,消化冷痰,治中滿脹悶,噫氣吞酸,心腹時痛,不進飲食。

神曲(炒) 麥 (炒) 乾薑(炮) 良薑(炒) 陳皮(各二兩) 枳殼(去穰,麩炒) 肉豆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溫米飲或白湯送下。


治風冷寒濕邪氣,腹脹痞滿刺痛,腸鳴泄瀉,吐逆吞酸,羸弱困倦無力,不思飲食,一切脾胃之疾,並宜服之。

丁香 沉香 木香(各一錢半) 附子(炮,去皮臍,六錢) 陳皮(去白) 大腹皮 神曲皮,薑製,砂(八錢) 蓽澄茄 白附子(炮) 良薑(油炒) 紅豆(去紅皮) 胡椒(炒) 蓽茇 川薑(炮) 甘草(炙,各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用白湯送下,食前服。


治胸膈痞悶,脾寒不嗜食,服燥藥不得者,宜服。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橘皮 半夏 枳殼(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脾胃久虛,中焦氣滯壅上,或有冷涎,上潮嘔惡,或胸腹疼痛,不思飲食。

人參(一兩) 白朮 茯苓 丁香 甘草(各一分) 肉豆蔻(三個) 黃耆 乾薑(各 半兩)
上用白米二盞,同碾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入生薑一片,同煎至七分,通口服,如臟腑不調,加丁香十四粒,石蓮肉七粒,同煎如前法,空心食前服。


和脾胃,進飲食。

桂心 香附子 濃朴 陳皮 蒼朮 三棱 阿魏(別研) 甘草(各半兩) 肉豆蔻(一個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生薑一塊,切開作孔,安藥在內,合定用濕紙裹煨,候熟嚼細,鹽湯下。


沉香(一分) 人參 白朮 肉豆蔻(麵裹煨) 乾薑(炮) 縮砂 丁香 木香 甘草(炙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食前細嚼,用白湯送下,或化下亦可。


通中健胃,消食快氣。

人參 白朮 藿香 肉豆蔻 丁香 縮砂 神曲(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橘皮湯調服。


治寒邪傷胃,溫中補氣,安胃進食。

木香(一錢半) 縮砂 白茯苓 青皮(各二錢) 乾薑(炮) 陳皮(各三錢) 大麥 白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溫水送下,忌冷物。


治脾脈厥逆,大腹中熱切痛,舌強腹脹身重,食不下,心注脾急痛。

大黃(三兩,細切,以水一升半,別浸一宿) 茯苓 澤瀉 黃芩 橘皮 細辛 芒硝(
上 咀,除大黃芒硝外,以水七升,煮至三升三合,去滓下大黃,更煎兩沸,再去滓下芒硝,分作三服。


治脾胃壅實,口內生瘡,煩悶多渴,頰痛心煩,唇乾燥,壅滯不食。

防風(去蘆,四兩) 藿香(七錢) 石膏(煨) 縮砂仁 山梔仁 甘草(炙,各半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男子婦人虛弱,及瘧安後體氣尚虛,眼昏暗,加淨枸杞子揀菊花蕊(各半兩)。常服順氣快脾,進美飲食。

附子(一個,炮,去皮臍) 人參(去蘆) 木香(不見火) 藿香 縮砂仁 檳榔 白茯苓(去白) 香附穰,麩炒)黃耆(擘開,鹽水浸) 濃朴(薑製) 粉草(炙,各一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刺痛,翻胃吐食,口苦吞酸,脅怠惰,面色萎黃,及中焦痞悶不任攻擊,臟腑虛寒,不受峻補,或因病後氣衰或元稟受怯弱,不能飲食,及久患泄痢,腸胃虛滑者,並宜服之。

人參 茯苓(去皮) 白朮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 乾薑 縮砂仁 胡椒 麥 (炒)神曲(炒) 山藥 扁豆(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細嚼,用白湯或溫酒送下。常服育養神氣,和補脾胃,進美飲食。


治脾胃不和,氣不升降,中滿痞塞,心腹膨脹,腸鳴泄瀉,不思飲食,宜此最

人參 白朮 青皮(湯洗,去穰) 陳皮(湯洗,去穰) 神曲(炒) 麥 (炒) 縮砂仁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細嚼,用米飲送下。


脾胃虛乏,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痛,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嗜食,食不消,兼見肺病,洒淅惡寒,慘慘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升陽益胃。

黃 (二兩) 半夏(湯洗,此一味脈澀者宜用) 人參(去蘆) 甘草(炙,以上各一兩) 防風(以去白,四錢) 茯苓各三錢) 黃連(二錢) (何故秋旺用故因時而補,易為力也。)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三盞,生薑五片,棗二枚,去核,煎一盞,去滓,溫服,早飯午飯之間服之,禁忌如前。其藥漸加至五錢止,服藥後如小便罷而病加增劇,是不宜利小便 . 升 . 力 . 得安靜尤佳,若胃氣稍強,少食果以助谷藥之力。經云︰五穀為養,五果為助者也。


脾胃虛弱,必上焦之氣不足。遇夏天氣熱盛,損傷元氣,怠惰嗜臥,四肢足,兩腳痿軟,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後,陽氣將旺,複熱如火,乃陰陽氣血俱厥而陰虛,或寒厥而氣虛,口不知味,目中溜火,而視物慌慌無所見,小便頻結秘,胃脘當心而痛,兩脅痛或急縮,臍下周回如繩束之急,甚則如刀刺,腹難舒伸,胸中悶塞,時顯嘔噦,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強腰背胛眼皆痛,頭痛時作,食不飽,全不思食,自汗尤甚。若陰氣覆在皮毛之上,皆天氣之熱助本病也,乃庚為熱所乘而作。當先助元氣,理治庚辛之不足,以此藥主之。

黃耆(一錢,如自汗過多,更加一錢) 升麻(六分) 人參(去蘆) 橘皮(不去白)麥門草(各二分) 五味子(九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食遠或空心服之,忌酒濕面大料物之類,及過食生冷物。

如心下痞悶,加黃連(二分或三分)。

如胃脘當心痛,減大寒藥,加草豆蔻仁(五分)。

如脅下痛或縮急,加柴胡(二分或三分。)。

如頭痛目中溜火,加黃連(二分或三分),川芎(三分)。

如頭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熱,加蔓荊子、川芎(以上三分), 本、生地黃(以上各二分)如氣短,精神如夢寐之間,困乏無力,加五味子(九個)。

如大便澀滯,隔一二日不見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潤也,加當歸身、生地黃、麻子仁泥(以上各五分),桃仁(三枚,湯泡,去皮尖,另研。)如大便通行,所加藥勿再服。

如大便久不快利,勿用別藥,少加大黃(煨,五分)如不利者,非血結,血秘而不通也。是熱則生風,其病患必顯風証,單血藥不可複加之,止常服

黃耆 人參,湯藥只用羌活防風(以上各二錢)二味, 咀,以水四盞,煎至一盞,去如胸中氣滯,加青皮(皮薄、清香可愛者,一分或二分),並去白,橘皮倍之,去其邪氣;如氣滯太甚,或補藥太過,病患心下有憂滯鬱結之事,更加木香、縮砂仁(以上各二分或三分),白豆蔻(二分),與正藥同煎。

如腹痛不惡寒者,加白芍藥(五分),黃芩(二分),卻減五味子。


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腸鳴腹痛,泄瀉無度,小便黃,四肢困倦,並宜蒼朮(一錢)

半夏 益智 澤瀉 羌活 防風 神曲 柴胡 升麻(各半錢) 豬苓 陳皮 麥 (如胃寒腸鳴者加) 甘草(各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盞,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盅,去滓空心服。


治頭悶,勞動則微痛,不喜飲食,四肢怠惰,躁熱氣短,口不知味,腸鳴,大;色,身體昏悶,口乾不喜食冷。

蒼朮(一錢半) 當歸梢 升麻 陳皮(各五分) 人參 白朮 柴胡 益智仁 黃芩(各三分) 半夏 黃 甘草(各二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大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食前稍熱服,忌飲食失節、生冷硬物及酒濕面。一方用紅花少許,名人參益胃湯。


治脾胃虛弱,而心火乘之,不能滋榮上焦,元氣遇冬,腎與膀胱寒水旺時,以致肺金大腸相輔而來克,心乘脾胃,此大複仇也。經云︰大勝必大複,理之血脈分肉之間,元氣已絕於外,只大寒大燥,二氣並乘之,則苦惡風寒,耳鳴痛,鼻息不通,不聞香臭,額寒腦痛,大惡風寒,目時眩,不欲開,腹中為寒沃沫,食則反出,腹中常痛,及心胃作痛,脅下縮急,有時而痛,腹不能努,秘,下氣不絕,或腹中鳴,此脾胃虛之至極也。胸中氣亂,心煩不安,而為霍不通,極則噎塞有聲,喘喝閉塞,或於日陽處,或於暖室中,少緩口吸,風寒四肢厥逆,身體沉重,不能轉側,頭不可以回顧,小便泄而時躁,此藥主之,複氣之藥也。

草豆蔻(麵裹煨,熟為度,用仁一錢四分) 神曲 柴胡(詳脅下痛,多少用之) 薑黃(以上各 茱萸(湯洗,焙 各一錢) 麥 (炒,一
上除桃仁外,餘藥為細末,同研勻,湯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遠用白湯送下,斟酌加減。


治脾胃怯弱,陰陽不和,三焦氣滯,心腹痞悶,嘔逆痰甚,頭目不清,困倦少力,飲食減少,肌體瘦瘁,肢節煩疼,常服和中順氣,升降陰陽,消痰止嘔,長肌起困,進美飲食。

藿香葉(去土) 人參(去蘆) 陳皮(巴豆二錢半同炒焦,去巴豆不用,以上各一兩)白朮 白茯苓(去皮) 半夏(湯泡七次,生薑汁浸,以上各二兩) 丁香(不見火) 木香(不見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生薑湯送下。一方用生薑汁煮麵糊和丸,食遠米湯下。


治脾胃俱虛,不能克化水穀,胸膈痞悶,腹脅時脹,連年累月食減嗜臥,羸少氣。又治胸中有寒,飲食不下,翻胃惡心,霍亂嘔吐,及病後新虛,不勝氣衰,食不複常,並宜服之。

木香(半兩) 青皮(洗淨,焙乾) 陳皮(洗淨,焙乾,各四兩) 辣桂(去粗皮) 乾薑(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不拘時用米飲送下。


治脾胃俱虛,水穀不化,胸膈痞悶,腹脅時脹,連年累月,食減嗜臥,口 少氣。又治胸中有寒,飲食不下,反胃惡心,霍亂嘔吐,及病後新虛,不勝穀氣,或因病氣衰,食不複常,並宜服之。

神曲(炒黃) 麥 (炒黃,各二兩) 烏梅(四兩) 乾木瓜(切,半兩) 白茯苓(去皮)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不拘時細嚼,用白湯送下。如渴時噙化一丸,生津液,進飲食。一方無木瓜茯苓,有人參乾薑(各一錢)


治脾胃虛弱。

香附子(炒,去毛,秤一斤,用泔水浸,秋冬三日,夏春一日一夜,漉出新水浸洗,入銀蒜四砂仁
上為細末,用蒸餅湯浸一宿,用布包裹,水和藥,如難丸,入少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白湯送下。更加淨陳皮(二兩,用鹽水浸,焙乾,尤妙),如寒加附子(二

周馬帥之祖承奉,因靖康初,自泗州逃難山陽,夜行墜古塚中,已先有人在矣,至曉各散。出於塚外,得幅紙裹太平錢八十四文,紙上有此藥方。雲江南上下人,弱疾常作於脾胃藥十


治脾胃弱,腹脹減食,甚者成水氣,作水治即愈。

附子(四兩,去皮臍,切作片子,同小豆四升,水一斗,煮令水盡,揀出附子,焙乾為末)
上用生薑自然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食後陳皮湯下。

溫脾胃,順三焦,治寒痰聚結,氣壅不通,食則輒吐,咽膈噎悶,兩脅刺噫醋惡心,中滿短氣,惡聞食臭,及療留飲,腸鳴濕澀,腹瀉注下盡止。常食,辟寒邪,養正氣。

高良薑(四斤,炒) 乾薑(炮) 白朮(各二斤四兩) 肉桂(去粗皮,二十八兩) 甘草(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作十二丸,每服一丸,空心食前細嚼,用生薑橘皮湯下,或米飲下亦可。


治脾胃虛冷,食即嘔逆,水穀不化,或時泄利。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四兩) 乾薑(炮) 當歸(切焙,各一兩半) 檳榔(銼)桔梗(焙) 人二兩) 甘草(炙,半
上為細末,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漸加至二十丸,溫生薑棗湯下,米飲下亦得,不拘時服。


治脾胃中冷,水穀不化,心腹疼脹,嘔逆吞酸,不思飲食。

神曲(五兩) 乾薑 人參 桔梗 甘草(炙,各三兩) 麥 (炒) 吳茱萸 桂心(各五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酒下七丸,加至十五丸,日三服,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菜。一方米飲下。


治脾胃虛弱,冒犯風冷,腹痛腸鳴泄瀉。經云︰食畢而下,謂之洞泄,手青白,下部虛寒,中滿氣短。常服寬中健脾,養胃育真固氣,大效。

附子(炮,去皮臍) 胡椒 桂心 吳茱萸(湯洗,焙) 川烏(炮,去皮臍) 乾薑(炮)
上為細末,醋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漸加至一百丸,空心食前,用米飲吞下。


治脾受寒濕,時作疼痛。

良薑(四兩,用好油四兩,炸令紫色)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一捻,沸湯調服,空心食前服。


上用荔枝核為末,每服二錢,熟醋湯調下。


張忠順盛夏調官都城,苦熱,食冰雪過多,又飲木瓜漿,積冷於中,遂感脾疼之疾。藥不釋口,殊無退証,累歲日,齋道人,適一道人曰︰我受官人供,固非所借,但取漢椒二十一粒,浸於漿中盆內一宿,漉出,還以漿水吞之,若是而已。張如所戒,明日椒才下腹,即脫然,更不複作。


治脾胃氣虛,腸滑下痢。

方見痢門。


如麵糊,腰腹作痛。
上用豬腎一對細研,著胡椒陳皮鹽醬椒末等,搜面如常法,作餛飩煮熟,空心吃立瘥。


不下食。
上用野雞一隻,如常法細切,著陳皮椒蔥鹽醬調和,作餛飩煮熟,空心食之。


治脾勞,胃氣不和,時有泄瀉,食少無力,宜服。

松脂 肉豆蔻(去殼) 蓽茇 縮砂(去皮) 人參(去蘆) 乾薑(炮) 木香 白茯苓 麥 (炒黃) 白朮(以上各一兩) 訶子(煨,去核,二兩) 陳皮(湯浸,去白,半兩,炒)
上為細末,用白蠟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粥飲送下。


治臟腑虛怯,心腹脹滿,嘔噦不食,腸鳴泄瀉。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訶子(煨,去核) 肉豆蔻(濕紙裹煨,銼,用濃紙包壓,去
上 咀,每服三錢,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或為細末,用熱鹽湯調服亦可。


治臟寒泄瀉,飲食不進,氣體倦怠。

吳茱萸(揀去枝梗,不以多少,水浸透)
上用 豬頭一截,去脂膜淨洗,將茱萸入臟內,兩頭用線扎定,慢火煮令極爛,用甑蒸熟尤好,二味於臼內搗千下,令極細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湯下。


治胃脘不能飲食,耳目不聰明,四肢無力,冬臥腳冷。服此酒十日後,耳目聰明充壯。

上於八月三日,取蓼曝燥,把之如五升大,六十把,水六石,煮一石,去滓,釀酒如常法,隨多少飲之,其功甚速。


治胃熱腸寒,飲食數飢,小腹脹滿。

麥門冬(去心,焙) 甘草(炙,銼,各二兩) 羌活 白茯苓(去皮) 旋複花 玄參 白木香(半兩) 胡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甘草一寸,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瀉。

大腹子(銼) 半夏(湯洗七次,焙) 木香(銼,各二兩) 枳殼(去穰,麩炒) 前胡(去胡索 當歸(切焙) 旋複花 參(各三分)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紅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

當歸(銼焙) 黃連(去鬚,各二兩) 赤茯苓(去皮)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 濃朴(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日三。


治胃熱,消穀善飢,不生肌肉,病名食 。

升麻 山梔仁 赤茯苓(去皮) 射干(各三兩) 芍藥(四兩) 白朮(五兩) 生地黃汁 蜜(各一升)
上六味 咀,每服六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再煎兩沸,次下蜜半匙,共煎取一盞,溫服。


治胃寒痰多,噫醋吞酸,胸膈不利,不思飲食。

生薑(去皮,切片,焙乾,四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丁香(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蒸熟棗肉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不拘時用米飲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