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基本資料 | 天津張××,年三十五歲,得吐血証,年餘不癒。 |
病因 | 稟性褊急,勞心之餘又兼有拂意之事,遂得斯証。 |
証候 | 初次所吐甚多,屢經醫治,所吐較少,然終不能除根。每日或一次或兩次,覺心中有熱上衝,即吐血一兩口。因病久身羸弱,臥床不起,亦偶有扶起少坐之時,偶或微喘,幸食欲猶佳,大便微溏,日行兩三次,其脈左部弦長,重按無力,右部大而芤,一息五至。 |
診斷 | 凡吐血久不癒者,多系胃氣不降,致胃壁破裂,出血之處不能長肉生肌也。再即此脈論之,其左脈之弦,右脈之大,原現有肝火浮動挾胃氣上衝之象,是以其吐血時,覺有熱上逆,至其脈之弦而無力者,病久而氣化虛也。大而兼芤者,失血過多也。至其呼吸有時或喘,大便日行數次,亦皆氣化虛而不攝之故。治此証者,當投以清肝、降胃、培養氣血、固攝氣化之劑。 |
處方 | 赤石脂(兩半) 生懷山藥(一兩) 淨萸肉(八錢) 生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 生杭芍(六錢) 大生地黃(四錢) 甘草(二錢) 廣三七(二錢)
藥共九味,將前八味煎湯送服三七末。 |
方解 | 降胃之藥莫如赭石,此愚治吐衄恆用之藥也。此方中獨重用赤石脂者,因赭石為鐵養化合其重墜之力甚大,用之雖善降胃,而其力達於下焦,又善通大便,此証大便不實,赭石似不宜用;赤石脂之性,重用之亦能使胃氣下降,至行至下焦,其粘滯之力又能固澀大便,且其性能生肌,更可使腸壁破裂出血之處早愈,誠為此証最宜之藥也。 |
效果 | 將藥煎服兩劑,血即不吐,喘息已平,大便亦不若從前之勤,脈象亦較前和平,惟心中仍有覺熱之時。遂即原方將生地黃改用一兩,又加熟地黃一兩,連服三劑,諸病皆癒。 |
病人基本資料 | 堂侄女××,適鄰村王氏,年三十歲。於乙酉仲春,得吐血証。 |
病因 | 因家務自理,勞心過度,且稟賦素弱,當此春陽發動之時,遂病吐血。 |
証候 | 先則咳嗽痰中帶血,繼則大口吐血,其吐時覺心中有熱上衝,一日夜吐兩三次,劇時可吐半碗。兩日之後,覺精神氣力皆不能支持,遂急迎愚延醫。自言心中搖搖似將上脫,兩顴發紅,面上發熱,其脈左部浮而動,右部浮而濡,兩尺無根,數逾五至。 |
診斷 | 此肝腎虛極,陰分陽分不相維系,而有危在頃刻之勢。遂急為出方取藥以防虛脫。 |
處方 | 生懷山藥(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 熟懷地黃(一兩) 淨萸肉(一兩) 生赭石(一兩軋細)
急火煎藥取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 |
效果 | 將藥甫煎成未服,又吐血一次,吐後忽停息閉目 然罔覺。診其脈跳動仍舊,知能蘇醒,約四分鐘呼吸始續,兩次將藥服下,其血從此不吐。俾即原方再服一劑,至第三劑即原方加潞黨參三錢、天冬四錢,連服數劑,身形亦漸複原。繼用生懷山藥為細面,每用八錢煮作茶湯,少調以白糖,送服生赭石細末五分,作點心用之以善其後。 |
病人基本資料 | 天津王××,年二十四歲,得咳嗽吐血証。 |
病因 | 稟賦素弱,略有外感,即發咳嗽,偶因咳嗽未愈,繼又勞心過度,心中發熱,遂至吐血。 |
証候 | 先時咳嗽猶輕,失血之後則嗽益加劇。初則痰中帶血,繼則大口吐血,心中發熱,氣息微喘,脅下作疼,大便乾燥。其脈關前浮弦,兩尺重按不實,左右皆然,數逾五至。 |
診斷 | 此証乃肺金傷損,肝木橫恣,又兼胃氣不降,腎氣不攝也。為其肺金受傷,是以咳嗽痰中帶血;為胃氣不降,是以血隨氣升,致胃中血管破裂而大口吐血;至脅下作疼,乃肝木橫恣之明証;其脈上盛下虛,氣息微喘,又腎氣不攝之明征也。治之者,宜平肝、降胃、潤肺、補腎,以培養調劑其臟腑,則病自愈矣。 |
處方 | 生懷山藥(一兩) 生赭石(六錢軋細) 生懷地黃(一兩) 生杭芍(五錢) 天冬(五錢) 大甘枸杞(五錢) 川貝母(四錢) 生麥芽(三錢) 牛蒡子(三錢搗碎)射干(二錢) 廣三七(三錢細末) 粉甘草(二錢細末)
藥共十二味,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甘草末各一半,至煎渣再服,仍送服其餘一半。 |
效果 | 服藥一劑,吐血即癒,諸病亦輕減。後即原方隨時為之加減,連服三十餘劑,其嗽始除根,身體亦漸壯健。 |
病人基本資料 | 天津孫××,年二十八歲,得吐血兼咳嗽証。 |
病因 | 因事心中著急起火,遂致吐血咳嗽。 |
証候 | 其吐血之始,至今已二年矣。經醫治癒,屢次反複,少有操勞,心中發熱即複吐血。又頻作咳嗽,嗽時吐痰亦恆帶血。肋下恆作刺疼,嗽時其疼益甚,口中發乾,身中亦間有灼熱,大便乾燥。其脈左部弦硬,右部弦長,皆重按不實,一息搏近五至。 |
診斷 | 此証左脈弦硬者,陰分虧損而肝膽有熱也,右部弦長者,因衝氣上衝並致胃氣上逆也。為其沖衝胃逆,是以胃壁血管破裂以至於吐血咳血也。其脈重按不實者,血虧而氣亦虧也。至於口無津液,身或灼熱,大便乾燥,無非血少陰虧之現象。擬治以清肝、降胃、滋陰、化瘀之劑。 |
處方 | 生赭石(八錢軋細) 生懷地黃(一兩) 生懷山藥(一兩) 生杭芍(六錢)玄參(五錢) 川楝子(四錢搗碎) 生麥芽(三錢) 川貝母(三錢) 甘草(錢半)
廣三七(二錢細末)
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服其餘一半。 |
方解 | 愚治吐血,凡重用生地黃,必用三七輔之,因生地黃最善涼血,以治血熱妄行,猶恐妄行之血因涼而凝,瘀塞於經絡中也。三七善化瘀血,與生地黃並用,血止後自無他虞;且此証肋下作疼,原有瘀血,則三七尤在所必需也。 |
複診 | 將藥連服三劑,吐血痊癒,咳嗽吐痰亦不見血,肋疼亦癒強半,灼熱已無,惟口中仍發乾,脈仍有弦象。知其真陰猶虧也,擬再治以滋補真陰之劑。 |
處方 | 生懷山藥(一兩) 生懷地黃(六錢) 大甘枸杞(六錢) 生杭芍(四錢)玄參(四錢) 生赭石(四錢軋細) 生麥芽(二錢) 甘草(二錢) 廣三七(二錢細末) 服法如前。 |
效果 | 將藥連服五劑,病痊癒,脈亦複常,遂去三七,以熟地黃易生地黃,俾多服數劑以善其後。 |
病人基本資料 | 天津馮××,年三十二歲,得吐血証久不癒。 |
病因 | 因勞心勞力過度,遂得此証。 |
証候 | 吐血已逾二年,治癒,屢次反複。病將發時,覺胃中氣化不通,滿悶發熱,大便滯塞,旋即吐血,兼咳嗽多吐痰涎。其脈左部弦長,右部長而兼硬,一息五至。 |
診斷 | 此証當系肝火挾衝胃之氣上衝,血亦隨之上逆,又兼失血久而陰分虧也。為其肝火熾盛,是以左脈弦長;為其肝火挾衝胃之氣上衝,是以右脈長而兼硬;為其失血久而真陰虧損,是以其脈既弦硬(弦硬即有陰虧之象)而又兼數也。此宜治以瀉肝降胃之劑,而以大滋真陰之藥佐之。 |
處方 | 生赭石(一兩軋細) 玄參(八錢) 大生地(八錢) 生懷山藥(六錢)
栝蔞仁(六錢炒搗) 生杭芍(四錢) 龍膽草(三錢) 川貝母(三錢) 甘草(錢半) 廣三七(二錢細末) 藥共十味,先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細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服其餘一半。 |
效果 | 每日煎服一劑,初服後血即不吐,服至三劑咳嗽亦癒,大便順利。再診其脈,左右皆有和柔之象,問其心中悶熱全無。遂去蔞仁、龍膽草,生山藥改用一兩,俾多服數劑,吐血之病可從此永遠除根矣。 |
病人基本資料 | 天津張姓,年過三旬,偶患吐血証。 |
病因 | 其人性嗜酒,每日必飲,且不知節。初則飲酒過量即覺胸間煩熱,後則不飲酒時亦覺煩熱,遂至吐血。 |
証候 | 其初吐血之時,原不甚劇,始則痰血相雜,因咳吐出。即或純吐鮮血,亦不過一日數口,繼複因延醫服藥,方中有柴胡三錢,服藥半點鐘後,遂大吐不止,倉猝迎愚往視。及至,則所吐之血已盈痰盂,又複連連嘔吐,若不立為止住,實有危在目前之懼。幸所攜藥囊中有生赭石細末一包,俾先用溫水送下五錢,其吐少緩須臾,又再送下五錢遂止住不吐。診其脈弦而芤,數逾五至,其左寸搖搖有動意,問其心中覺怔忡乎?答曰︰怔忡殊甚,幾若不能支持。 |
診斷 | 此証初傷於酒,繼傷於藥,臟腑之血幾於傾囊而出。猶幸速為立止,宜急服湯藥以養其血,降其胃氣保其心氣,育其真陰,連服數劑,庶其血不至再吐。 |
處方 | 生懷山藥(一兩) 生赭石(六錢軋細) 玄參(六錢) 生地黃(六錢)生龍骨(六錢搗碎) 生牡蠣(六錢搗碎) 生杭芍(五錢) 酸棗仁(四錢炒搗)柏子仁(四錢)
甘草(錢半) 廣三七(三錢細末)
此方將前十味煎湯,三七分兩次用,頭煎及二煎之湯送服。 |
效果 | 每日服藥一劑,連服三日血已不吐,心中不複怔忡。再診其脈芤動皆無,至數仍略數,遂將生地黃易作熟地黃,俾再服數劑以善其後。 |
病人基本資料 | 天津袁××,年三十二歲,得大便下血証。 |
病因 | 先因勞心過度,心中時覺發熱,繼又因朋友宴會,飲酒過度遂得斯証。 |
証候 | 自孟夏下血,歷六月不止,每日六七次,腹中覺疼即須入廁,心中時或發熱,懶於飲食。其脈浮而不實有似芤脈,而不若芤脈之硬,兩尺沉分尤虛,至數微數。 |
診斷 | 此証臨便時腹疼者,腸中有潰爛處也。心中時或發熱者,陰虛之熱上浮也。其脈近芤者,失血過多也。其兩尺尤虛者,下血久而陰虧,更兼下焦氣化不固攝也。此宜用化腐生肌之藥治其腸中潰爛,滋陰固氣之藥固其下焦氣化,則大便下血可癒矣。 |
處方 | 生懷山藥(兩半) 熟地黃(一兩) 龍眼肉(一兩) 淨萸肉(六錢)樗白皮(五錢) 金銀花(四錢) 赤石脂(四錢研細) 甘草(二錢)鴉膽子仁(八十粒成實者)
生硫黃(八分細末)
藥共十味,將前八味煎湯,送服鴉膽子、硫黃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餘一半,至於硫黃生用之理,詳於敦複湯下。 |
方解 | 方中鴉膽子、硫黃並用者,因鴉膽子善治下血,而此証之脈兩尺過弱,又恐單用之失於寒涼,故少加硫黃輔之,況其腸中脂膜,因下血日久易至腐敗釀毒,二藥之性皆善消除毒菌也。又其腹疼下血,已歷半載不癒,有似東人×××所謂阿米巴赤痢,硫黃實又為治阿米巴赤痢之要藥也。 |
複診 | 前藥連服三劑,下血已癒,心中亦不發熱,脈不若從前之浮,至數如常。而其大便猶一日溏瀉四五次,此宜投以健胃固腸之劑。 |
處方 | 炙箭 (三錢) 炒白朮(三錢) 生懷山藥(一兩) 龍眼肉(一兩)生麥芽(三錢) 建神曲(三錢) 大雲苓片(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
效果 | 將藥連服五劑,大便已不溏瀉,日下一次,遂停服湯藥。俾用生懷山藥細末煮作粥,調以白糖,當點心服之以善其後。 |
病人基本資料 | 高××,年三十六歲,得大便下血証。 |
病因 | 冷時出外辦事,寢於寒涼屋中,床衾又甚寒涼遂得斯証。 |
証候 | 每日下血數次,或全是血,或兼有大便,或多或少,其下時多在夜間,每覺腹中作疼,即須入廁,夜間恆苦不寐,其脈遲而芤,兩尺尤不堪重按,病已二年餘,服溫補下元藥則稍輕,然終不能除根,久之,則身體漸覺羸弱。 |
診斷 | 此下焦虛寒太甚,其氣化不能固攝而血下陷也。視其從前所服諸方,皆系草木之品,其
質輕浮,溫暖之力究難下達,當以礦質之品溫暖兼收澀者投之。 |
處方 | 生硫黃(半斤色純黃者) 赤石脂(半斤純系粉末者)
將二味共軋細過羅,先空心服七八分,日服兩次,品驗漸漸加多,以服後移時微覺腹中溫暖為度。 |
效果 | 後服至每次二錢,腹中始覺溫暖,血下亦漸少。服至旬餘,身體漸壯,夜睡安然,可無入廁。服至月餘,則病根祓除矣。 |
方解 | 按硫黃之性,溫暖下達,誠為溫補下焦第一良藥,而生用之尤佳,惟其性能潤大便(本草謂其能使大便潤、小便長,西醫以為輕瀉藥藥),於大便滑瀉者不宜,故輔以赤石脂之粘膩收澀,自有益而無弊矣。 |
病人基本資料 | 崔童,年十三歲,得大便下血証。 |
病因 | 仲夏天熱,賽球競走,勞力過度,又兼受熱,遂患大便下血。 |
証候 | 每日大便,必然下血,便時腹中作疼,或輕或劇,若疼劇時,則血之下者必多,已年餘矣。飲食減少,身體羸弱,面目黃白無血色,脈搏六至,左部弦而微硬,右部濡而無力。 |
診斷 | 此証當因脾虛不能統血,是以其血下陷至其腹,所以作疼,其腸中必有損傷潰爛處也。當用藥健補其脾胃,兼調養其腸中潰爛。 |
處方 | 生懷山藥(一兩) 龍眼肉(一兩) 金銀花(四錢) 甘草(三錢) 廣三
七(二錢半軋細末) 鴉膽子(八十粒去皮揀其仁之成實者) 共藥六味,將前四味煎湯,送服三七、鴉膽子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餘一半。 |
效果 | 將藥如法服兩次,下血病即除根矣。 |
病人基本資料 | 阜城杜××,年四十五歲,得大便下血証。 |
病因 | 因勞心過度,每大便時下血,服藥治癒。因有事還籍,值夏季暑熱過甚,又複勞心過度,舊証複發,屢治不癒。遂來津入西醫院治療,西醫為其血在便後,謂系內痔,服藥血仍不止,因轉而求治於愚。 |
証候 | 血隨便下,且所下甚多,然不覺疼墜,心中發熱懶食,其脈左部弦長,右部洪滑。 |
診斷 | 此因勞心生內熱而牽動肝經所寄相火,致肝不藏血而兼與溽暑之熱相並,所以血妄行也。宜治以清心涼肝兼消暑熱之劑,而少以培補脾胃之藥佐之。 |
處方 | 生懷地黃(一兩) 白頭翁(五錢) 龍眼肉(五錢) 生懷山藥(五錢)
知母(四錢) 秦皮(三錢) 黃柏(二錢) 龍膽草(二錢) 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
複診 | 上方煎服一劑,血已不見,服至兩劑,少腹覺微涼。再診其脈,弦長與洪滑之象皆減退,
遂為開半清半補之方以善其後。 |
處方 | 生懷山藥(一兩) 熟懷地黃(八錢) 淨萸肉(五錢) 龍眼肉(五錢)
白頭翁(五錢) 秦皮(三錢) 生杭芍(三錢) 地骨皮(三錢) 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
效果 | 將藥煎服一劑後,食欲頓開,腹已不疼,俾即原方多服數劑,下血病當可除根。 |
病人基本資料 | 鹽山劉××,年二十五歲,得瘀血短氣証。 |
病因 | 因出外修工,努力抬重物,當時覺脅下作疼,數日疼愈,仍覺脅下有物妨礙呼吸。 |
証候 | 身形素強壯,自受病之後,遲延半載,漸漸羸弱,常覺右脅之下有物阻礙呼吸之氣,與
人言時恆半句而止,候至氣上達再言,若偶忿怒則益甚,脈象近和平,惟稍弱不能條暢。 |
診斷 | 此因努力太過,致肝經有不歸經之血瘀經絡之間,阻塞氣息升降之道路也。喜其脈雖稍弱,猶能支持,可但用化瘀血之藥,徐徐化其瘀結,氣息自能調順。 |
處方 | 廣三七(四兩)
軋為細末,每服錢半,用生麥芽三錢煎湯送下,日再服。 |
方解 | 三七為止血妄行之聖藥,又為化瘀血之聖藥,且又化瘀血不傷新血,單服久服無礙,此乃藥中特異之品,其妙處直不可令人思議。愚恆用以消積久之瘀血,皆能奏效。至麥芽原為消食之品,生煮服之則善舒肝氣,且亦能化瘀者也。是以用之煎湯,以送服三七也。 |
效果 | 服藥四日後,自鼻孔中出紫血一條,呼吸較順,繼又服至藥盡,遂脫然痊癒。 |
說明 | 人之呼吸在於肺,今謂肝經積有瘀血,即可妨礙呼吸,其義何居?答曰︰按生理之學,人之呼吸可達於衝任,方書又謂呼出心肺,吸入肝腎,若謂呼吸皆在於肺,是以上兩說皆可廢也。蓋心、肺、肝,原一系相連,下又連於衝任,而心肺相連之系,其中原有兩管,一為血脈管,一為回血管,血脈管下行,回血管上行。肺為發動呼吸之機關,非呼吸即限於肺也,是以吸入之氣可由血脈管下達,呼出之氣可由回血管上達,無論氣之上達下達,皆從肝經過,是以血瘀肝經,即有妨於升降之氣息也。據斯以論呼吸之關於肺者固多,而心肺相連之系亦司呼吸之分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