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基本資料 | 鹽山李××,年六旬,於季冬患傷寒兼腦膜生炎。 |
病因 | 素有頭昏証,每逢上焦有熱,精神即不清爽,臘底偶冒風寒病傳陽明,邪熱內熾,則腦膜生炎,累及神明失其知覺。 |
証候 | 從前醫者治不如法,初得時未能解表,遂致傷寒傳裡,陽明腑實,舌苔黃而帶黑,其干如錯,不能外伸,譫語不休,分毫不省人事,兩目直視不瞬。診其脈兩手筋惕不安,脈象似有力而不實,一息五至,大便四日未行,小便則溺時不知。 |
診斷 | 此乃病實脈虛之証,其氣血虧損難抗外邪,是以有種種危險之象。其舌苔黑而乾者,陽明熱實津液不上潮也;其兩目直視不瞬者,肝火上衝而目發脹也;其兩手筋惕不安者,肝熱血耗而內風將動也;其譫語不省人事者,固有外感之邪熱過盛,昏其神明,實亦由外感之邪熱上蒸,致腦膜生炎,累及腦髓神經也。擬用白虎加人參湯,更輔以滋補真陰之品,庶可治癒。 |
處方 | 生石膏(五兩搗細) 生懷地黃(二兩) 野台參(八錢) 天花粉(八錢)北沙參(八錢) 知母(六錢) 生杭芍(六錢) 生懷山藥(六錢)甘草(四錢) 荷葉邊(一錢)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每服一盅調入生雞子黃兩枚。方中不用粳米者,以生山藥可代粳米和胃也;用生雞子黃者,以其善熄肝風之內動也;用荷葉者,以善引諸涼藥之力直達腦中以清腦膜之炎也。 |
複診 | 將藥如法煎服,翌晨下大便一次,舌苔乾較愈,而仍無津液,精神較前明了而仍有譫語之時,其目已不直視而能瞬,診其脈筋惕已癒強半,至數較前稍緩,其浮分不若從前有力,而重按卻比從前有根底,此皆佳兆也。擬即前方略為加減,清其餘熱即以複其真陰,庶可痊癒。 |
處方 | 生石膏(四兩搗細) 生懷地黃(二錢) 野台參(八錢) 大甘枸杞(一兩)
生懷山藥(一兩) 天花粉(八錢) 北沙參(八錢) 知母(六錢) 生杭芍(六錢) 甘草(四錢) 共煎湯三盅。為其大便已通,俾分多次徐徐溫飲下,一次只飲一大口。 |
效果 | 閱十點鐘將藥服完,精神清爽,諸病皆癒。 |
說明 | 按治腦膜炎証,羚羊角最佳,而以治筋惕不安亦羚羊角最效,以其上可清頭腦下可熄肝風之萌動也。然此藥價太昂,僻處藥局又鮮真者,是以方中未用,且此証雖兼有腦膜炎病,實因臟腑之邪熱上蒸,清其邪熱則腦膜炎自愈,原不必注重於清腦也。 |
病人基本資料 | 天津張××,年三十八歲,於季冬得傷寒証,且無脈。 |
病因 | 旬日前曾感冒風寒,經醫治癒,繼出門作事,又感風寒遂得斯病。 |
証候 | 內外俱覺寒涼,頭疼,氣息微喘,身體微形寒戰,六脈皆無。 |
診斷 | 蓋其身體素弱,又在重感之餘,風寒深入阻塞經絡,是以脈閉。擬治以麻黃湯,再重加補氣之藥,補其正氣以逐邪外出,當可奏效。 |
處方 | 麻黃(三錢) 生箭 (一兩) 桂枝尖(二錢) 杏仁(二錢去皮) 甘草(二錢)
先煎麻黃數沸,吹去浮沫,再入餘藥同煎湯一大盅,溫服,被複取微汗。 |
效果 | 服藥後周身得汗,其脈即出,諸病皆癒。 |
說明 | 按此証或疑系少陰傷寒,因少陰傷寒脈原微細,微細之至可至於無也。而愚從太陽治者,因其頭疼、微喘、寒戰,皆為太陽經之現象,而無少陰証蜷臥、但欲寐之現象也。是以於麻黃湯中,重加生黃 一兩,以助麻、桂成功,此扶正即以逐邪也。 |
病人基本資料 | 天津李姓童子,年十四歲,得傷寒脈閉証。 |
病因 | 其左肋下素有郁氣,發動時輒作疼,一日發動疼劇,頭上汗出,其汗未解,出冒風寒,遂得斯証。 |
証候 | 頭疼、身冷、惡寒、無汗、心中發熱,六脈皆閉。 |
診斷 | 因其素有肋下作疼之病,身形羸弱;又當汗出之時感冒風寒,則風寒之入者必深,是以脈閉身寒;又肋下素有郁氣,其肝膽之火必然鬱滯,因外感所束激動其素郁之火,所以心中覺熱。法當以發表之藥為主,而以清熱理郁兼補正之藥佐之。 |
處方 | 麻黃(二錢) 玄參(六錢) 生懷山藥(六錢) 野台參(二錢)生雞內金(二錢) 天花粉(五錢) 甘草(錢半)先煎麻黃數沸,吹去浮沫,再入諸藥同煎一大盅,溫服取汗,若不出汗時,宜再服西藥阿斯匹林一瓦以助其汗。 |
效果 | 服藥兩點鐘,周身微發熱,汗欲出不出,遂將阿斯匹林服下,須臾汗出遍體,翌日複診,其脈已出,五至無力,已不惡寒,心中仍覺發熱,遂去麻黃,將玄參、山藥皆改用一兩,服至三劑後;心中已不發熱,遂將玄參、天花粉各減半,再服數劑以善其後。 |
病人基本資料 | 天津李××,年三十二歲,於夏季得傷寒証。 |
病因 | 午間恣食瓜果,因夜間失眠,遂食余酣睡,值東風驟至天氣忽變寒涼,因而凍醒,其未醒之時又複夢中遺精,醒後遂覺周身寒涼抖戰,腹中又複隱隱作疼,懼甚,遂急延為診視。 |
証候 | 迨愚至為診視時,其寒戰腹疼益甚,其脈六部皆微細欲無,知其已成直中少陰之傷寒也。 |
診斷 | 按直中少陰傷寒為麻黃附子細辛湯証,而因在夢遺之後,腹中作疼,則寒涼之內侵者益深入也,是宜於麻黃附子細辛湯中再加溫暖補益之品。 |
處方 | 麻黃(二錢) 烏附子(三錢) 細辛(一錢) 熟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五錢) 淨萸肉(五錢) 乾薑(三錢) 公丁香(十粒)煎湯一大盅,溫服,溫複取汗,勿令過度。 |
效果 | 將藥服後,過一點鐘,周身微汗,寒戰與腹疼皆癒。 |
或問 | 麻黃附子細辛湯証,傷寒始得發熱脈沉也,今斯証寒戰脈沉細,夫寒戰與發熱迥異矣,何以亦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乎?答曰︰麻黃附子細辛湯証,是由太陽傳少陰也,為其病傳少陰是以脈沉,為其自太陽傳少陰是以太陽有回應之力而發熱。此証晝眠凍醒,是自太陽傳少陰,又因恣食寒涼繼而晝寢夢遺,其寒涼又直中少陰,內外寒涼夾攻,是以外寒戰而內腹疼,太陽雖為表陽亦無回應之力也。方中用麻黃以逐表寒,用附子以解裡寒,用細辛以通融表裡,使表裡之寒盡化;又因其少陰新虛,加熟地黃、萸肉、山藥以補之,養正即以除邪也,又因其腹疼知寒侵太深,又加乾薑、丁香助附子、細辛以除之,寒邪自無遁藏也。方中用意周匝,是以服之即效。至於麻黃發汗止二錢者,因當夏令也,若當冬令則此証必須用四錢方能出汗,此用藥因時令而有異也。至若在南方雖當冬令用麻黃二錢亦能發汗,且南方又有麻黃不過錢之說,此又用藥因地點而有異也。 |
病人基本資料 | 遼寧馬××,年五十一歲,得傷寒兼有伏熱証。 |
病因 | 因買賣賠錢,家計頓窘,懊悔不已,致生內熱;孟冬時因受風,咳嗽有痰微喘,小便不利,周身漫腫。愚為治癒,旬日之外,又重受外感,因得斯証。 |
証候 | 表裡大熱,煩躁不安,腦中脹疼,大便數日一行甚乾燥,舌苔白濃,中心微黃,脈極洪實,左右皆然,此乃陽明腑實之証。凡陽明腑實之脈,多偏見於右手,此脈左右皆洪實者,因其時常懊悔,心肝積有內熱也,其腦中脹疼者,因心與肝膽之熱挾陽明之熱上攻也。當用大劑寒涼微帶表散,清其陽明胃腑之熱,兼以清其心肝之熱。 |
處方 | 生石膏(四兩搗細) 知母(一兩) 甘草(四錢) 粳米(六錢) 青連翹(三錢)
共作湯煎至米熟,取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病愈勿盡劑。 |
方解 | 此方即白虎東加連翹也,白虎湯為傷寒病陽明腑熱之正藥,加連翹者取其色青入肝,氣輕入心,又能引白虎湯之力達於心肝以清熱也。 |
效果 | 將藥三次服完,其熱稍退,翌日病複還原,連服五劑,將生石膏加至八兩,病仍如故,大便亦不滑瀉,病家懼不可挽救,因曉之曰︰石膏原為平和之藥,惟服其細末則較有力,聽吾用藥勿阻,此次即癒矣。為疏方,方中生石膏仍用八兩,將藥煎服之後,又用生石膏細末二兩,俾蘸梨片徐徐嚼服之,服至兩半,其熱全消,遂停服,從此病愈,不再反複。 |
附記 | 此案曾登於《全國名醫驗案類編》,何廉臣評此案云︰“日本××××謂︰‘石膏非大劑則無效,故白虎湯、竹葉石膏湯及其他石膏諸方,其量皆過於平劑。世醫不知此意為小劑用之,譬如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宜乎無效也。’吾國善用石膏者,除長沙漢方之外,明有繆氏仲淳,清有顧氏松園、余氏師愚、王氏孟英,皆以善治溫熱名,凡治陽明實熱之証,無不重用石膏以奏功。今用石膏由四兩加至八兩,似已駭人聽聞,然連服五、六劑熱仍如故,大便亦不滑瀉,迨外加石膏細末梨片蘸服又至兩半,熱始全消而病愈,可見石膏為涼藥中純良之品,世之畏石膏如虎者,可以放膽而不必懷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