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所論二方,皆治太陽與陽明合病之方也。乃有其病原屬太陽,誤治之後,而又純屬陽明者,葛根黃芩黃連湯所主之病是也。
《傷寒論》原文︰太陽病桂枝証,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葛根黃連黃芩湯方】葛根半斤,甘草二兩炙,黃芩三兩,黃連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渣,分溫再服。
促脈與結、代之脈皆不同,注疏諸家多謂,脈動速時一止者曰促。夫促脈雖多見於速脈之中,而實非止 也。譬如,人之行路,行行且止,少停一步複行,是結、代也。又譬如人之奔馳,急急速走,路中偶遇不平, 足下恆因有所齟齬,改其步武,而仍然奔馳不止,此促脈也。是以促脈多見於速脈中也。凡此等脈,多因 外感之熱內陷,促其脈之跳動加速,致脈管有所擁擠,偶現此象,名之為促,若有人催促之使然也。故方 中重用芩、連,化其下陷之熱,而即用葛根之清輕透表者,引其化而欲散之熱盡達於外,則表裡俱清矣。且喘為肺病,汗為心液,下陷之熱既促脈之跳動改其常度,複迫心肺之陽外越,喘而且汗,由斯知方中芩、連, 不但取其能清外感內陷之熱,並善清心肺之熱,而汗喘自愈也。
況黃連性能濃腸,又為治下利之要藥乎。若服藥後,又有餘熱利不止者,宜治以拙擬滋陰宣解湯。
陸九芝曰︰溫熱之與傷寒所異者,傷寒惡寒,溫熱不惡寒耳。惡寒為太陽主証,不惡寒為陽明主証,仲景於此分之最嚴。惡寒而無汗用麻黃,惡寒而有汗用桂枝,不惡寒而有汗且惡熱者用葛根。陽明之葛根,即太陽之桂枝也,所以達表也。葛根黃連黃芩湯中之芩、連,即桂枝湯中之芍藥也,所以安裡也。桂枝協麻黃治惡寒之傷寒,葛根協芩、連治不惡寒之溫熱,其方為傷寒、溫熱之分途,任後人審其病之為寒為熱而分用之。尤重在芩、連之苦,不獨可降可瀉,且合苦以堅之之義,堅毛竅可以止汗,堅腸胃可以止利,所以葛根黃芩黃連湯又有下利不止之治,一方而表裡兼清,此則藥借病用,本不專為下利設也。乃後人視此方若舍下利一証外,更無他用者何也﹗
用此方為陽明溫熱發表之藥可為特識,然葛根發表力甚微,若遇証之無汗者,當加薄荷葉三錢,始能透表出汗,試觀葛根湯治項背強KT KT 無汗惡風者,必佐以麻、桂可知也。當仲景時薄荷尚未入藥,前曾 論之。究之清輕解肌之品,最宜於陽明經病之發表,且于溫病初得者,不僅薄荷,若連翹、蟬蛻其性皆與 薄荷相近,而當仲景時,于連翹止知用其根(即連軺赤小豆湯中之連軺)以利小便,而猶不知用連翹以發表。至於古人用蟬,但知用蚱蟬,是連其全身用之,而不知用其退有皮以達皮之妙也。蓋連翹若單用一兩,能 于十二小時中使周身不斷微汗。若止用二三錢于有薄荷劑中,亦可使薄荷發汗之力綿長。至蟬蛻若單用三錢煎服,分毫不覺有發表之力,即可周身得微汗,且與連翹又皆為清表溫疹之妙品以輔佐薄荷奏功,故因 論薄荷而連類及之。
【附錄】後世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分量
葛根(四錢) 甘草(一兩炙) 黃芩(一錢五分) 黃連(一錢五分)
不下利者,去黃連加知母三錢。無汗者,加薄荷葉、蟬蛻各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