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講 第一章 第二節 陰陽學說

我們現在開始上課,上一節我們講了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講了兩個問題,第一,講陰陽對立,二、陰陽互根,陰陽對立是指陰與陽之間的相互鬥爭和相互排斥,而陰陽互根是指陰陽之間相互依存,互為根據,陰陽對立它的意義在於,使我們認識事物的時候,都能夠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分析認識事物,陰陽互根在於讓我們去認識分析事物的時候,能夠從普遍聯繫的觀點去分析事物,兩者統一起來,體現了一分為二,二合而一,對立又統一,這樣一個最基本的觀點。

(三) 陰陽消長

  1. 陰陽消長的含義:陰陽雙方的增減、盛衰、進退,屬陰陽的量變、漸變
    陰陽消長的規律:陽消陰長,陰消陽長。
    自然:陰陽的年節律
    • 冬至 ─ 陽氣微上,陰氣微下
    • 夏至 ─ 陰氣微上,陽氣微下
    • 春夏 ─ 陽氣多而陰氣少
    • 秋冬 ─ 陰氣多而陽氣少

    陰陽的日節律:
    子時->陰消陽長->午時
    (子夜)<-陽消陰長<-(日中)

    人體:人亦應之,人體的陰陽節律與四時、晝夜節律相一致。
  2. 陰陽消長的意義:
    陰陽平衡(陰陽均平)─常(均)、生理、健康
    陰陽失調(陰陽失衡)─變(偏)、病理、疾病

接下來講,陰陽學說基本內容的第三點,叫陰陽消長。 消長是指增減、盛衰、進退的意思,所謂陰陽消長,是指陰陽之間的增減、盛衰、進退的變化,陰陽消長的規律是什麼呢?是陽消陰長,陰消陽長,就是陰與陽之間彼此消長,比如,在自然界,一年四季有陰陽變化的節律,冬至,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到了夏至,陰氣微上,陽氣微下,春夏期間,陽多而陰少,秋冬,陰多而陽少,這四季的更迭、變化,就反應出來陰陽消長的變化規律,就是陰與陽之間在不斷地進行增進、進退,和發生盛衰的變化,陰陽消長反應了事物的數量的變化,自然界是如此,不僅是四季,那麼晝夜呢也是如此,比如子時和午時,從子時到午時是陰消陽長,從午時到子時是陽消陰長,那麼就是一天,一晝一夜,二十四小時體現了陰陽,晝為陽,夜為陰,它們不斷地進行著陰陽消長的變化,就人體而言,也符合這樣一個規律,人體陰陽消長的節律,有四時的陰陽,有晝夜的陰陽,它的陰陽變化,要與晝夜四時的陰陽相一致,也就是說,陰陽消長這樣一個規律,自然界事物之間、陰陽之間,存在著彼此消長這樣一個規律,那麼人體,也存在著這樣一個消長的規律,中醫的陰陽學說,就是用陰陽消長的觀點,來闡述人與天地之間,陰陽消長的規律,來闡明生命運動的變化,接下來我們講一講,陰陽消長的意義:

中醫學用陰陽消長的觀點,來說明生命的運動,說明健康和疾病的問題,陰陽的消和長,體現了中醫學這個動態的觀點,陰和陽,它不是絕對的,它是運動的,出現了消和長這種規律,陰和陽在運動變化過程中,處於一個勻平狀態,在哲學上稱之為一,也稱之為均,也稱之為勻,在陰陽的消長過程中,處於這種狀態下,對事物,意味著處於正常狀態,對人體,意味著處於健康狀態,所以中醫才講,「陰陽勻平,命曰平人」,張景岳講,「陰陽合和,命曰平人」,這個一、勻、均,是屬於常態,屬於生理狀態,屬於健康狀態,中醫所說的健康,用陰陽學說來解釋,是指人機體內部,通過陰陽的消長變化,達到陰陽勻平的狀態,機體與環境之間,通過消長的變化達到勻平狀態,機體內部以及機體與環境之間,處於陰陽勻平的狀態,意味著健康,屬於正常的生命過程。

用陰陽消長的觀點,來闡述疾病的運動規律,陰陽勻平屬於常,而陰陽不勻平,我們稱之為陰陽失調,陰陽失調有盛衰的變化,通通稱之為偏、異、變,變、偏意味著陰陽消長的結果,不能夠使機體處於勻平狀態,於是從健康狀態轉化為疾病狀態,這就是陰陽消長這個原理,在我們醫學上,它的重要意義,一言以蔽之,中醫學用陰陽消長這個原理,建立起通過動態量變化,這樣一個觀點,去看得陰陽的運動,來看待事物和生命的運動變化。

(四) 陰陽轉化

  1. 陰陽轉化的含義:陰陽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陰可以轉化為陽,陽可以轉化為陰,屬於陰陽的質變,突變。
    陰陽轉化的條件:「重」,「極」,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自然:四季更替, 冬至─陽生, 夏至─陰生,日中為重陽,夜半為重陰。
    人體:
      氣化過程─化氣與成形,形氣相互轉化。
      疾病過程─病性的轉化: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證候的轉化:陰證轉化為陽證,陽證轉化為陰證。
  2. 陰陽轉化的意義:變化觀點:質變,突變,陰陽的動態調節

講陰陽轉化的含義,轉化是指轉換和變化,是指事物矛盾的雙方,經過鬥爭以後在一定的條件下,走向自己的反面,而陰陽轉化是指陰陽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就是互相轉變,互相變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可以轉化為陰,如果說陰陽消長,屬於陰陽之間,量的變化的話,那麼陰陽轉化,是屬於陰陽之間的質變,如果說陰陽消長,屬於陰陽之間變化之漸變的話,那麼陰陽轉化,就屬於陰陽之間的突變。

講講陰陽轉化的條件,我們前面講陰陽轉化,是強調陰陽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方可以互相轉化,捨此條件,陰陽不能夠互相轉化,在咱們中醫學裡面也好,中國古代哲學也好,這個轉化條件用兩個字來表達,就是「重」或者「極」,大家都知道,咱們成語裡有一個物極必反,強調那個極,咱們中醫學裡面還有個重,內經裡提出這個重,作為一個條件,內經提出了「重陰必陽,重陽必陰」,說「寒極生熱,熱極生寒」,用「重」和「極」,作為陰陽之間相互轉化的條件,沒有這個條件,陰陽之間是不能夠互相轉化的,用陰陽轉化的觀點,來說明自然界和人體的運動變化,比如,四季的更替,春夏秋冬的變化,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那麼春夏秋冬在二至的時候,就是陰陽在二至這樣的條件下,就是陰陽互相轉化的,到夏至,陽之極,陽極一陰生,由陽轉化為陰,冬至陰極而輚化為陽,陰極一陽生,冬至一陽生,晝夜也是如此,說,中午,日中稱之為重陽,而夜半稱之為重陰,由夜半再往前走,時間就進入晝,那麼日中再往下走,就進入到夜,這個時間範疇,所以也表現為陰陽在這兩個點上,日中這個點、夜半這個點,是陰陽相互轉化的條件,在這個條件下就開始轉化,作為人體來說,比如,正常狀態下的氣化過程,化氣成形這對矛盾,由形到氣,由有形到無形,要互相轉化,因為陰陽具有轉化這樣一個條件,這樣一個原理,用陰陽來解釋,那麼陽化氣,陰成形,體現化氣與成形之間的相互轉化,用它來解釋陰陽的轉化這個原理,來解釋氣化的過程,至於說氣化過程有物質、有功能,有物質和功能之間相互轉化,後面在具體的章節中再具體講,這裡面我們從陰陽學說的角度,從氣化的基本形式,形、氣之間和形、氣的轉化,用陰陽學說,用陰陽轉化的觀點,來闡述這樣一個基本原理,比如,在異常生命過程中的疾病過程,病性的轉化,比如寒和熱之間的轉化,機體受病因的作用以後,通過邪正交爭,以病理變化的形式反應出來,那麼這些病理變化,用陰陽學說來分析,它有寒性的病理變化,也有熱性的病理變化,中醫學認為,在病理狀態下,這個寒性的病理變化,和熱性的病理變化,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的運動變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寒性可轉化為熱性,熱性也可以轉化為寒性,這樣一個觀點,病理性質的寒熱的不斷變化,用動態的觀點看它,是不斷地變化的,這一個觀點和西醫學是不同的,比如說,西醫大葉性肺炎,中醫生大葉性肺炎,整個病理過程,疾病的性質寒乎熱可以不斷的發生變化的,初期可以是始於熱證,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有的人他就表現為寒證,有的人被期表現為寒證,那麼在一定條件下,他又會表現為熱證,這是中醫認識疾病過程中用陰陽轉化的觀點,看待疾病性質的變化,體現出來辨證論治的思想,它和西醫不同,西醫一旦這個疾病定下來以後,那麼病因找出來,治療從開始一直到最後,基本治療方針是不變的,這就是用陰陽轉化的觀點來看待疾病過程,看疾病病變性質的變化,證候是中醫病理學的一個特有的概念,中醫認識疾病的過程,以證候為中心,來認識、考察疾病的運動狀態,那麼證候的性質,也在一定的條件下,陽證和陰證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陽證可以轉化為陰證,陰證可以轉化為陽證,在疾病過程中,中醫學用陰陽轉化的觀點,來說明疾病屬性的改變,證候屬性的改變,也就是說用動態的觀點、變化的觀點,來看待異常的生命過程,與疾病過程病性的變化,和證候的變化。

我們講一講陰陽轉化的意義,中醫的陰陽學說裡面,陰陽轉化這樣一個原理,它有什麼意義呢?在中醫學裡面,它有什麼意義呢?

它奠定了中醫學看待事物,始終是用變化的觀點來看待,不是用靜止的觀點,而是運動變化的觀點來認識自然,認識生命,來處理健康、疾病的各種問題。 這種變化是質變和突變,也就是說,一旦陰陽發生轉化的時候,事物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比如,病性原來是寒,那麼現在在一定的條件下轉化為熱,那麼寒和熱之間兩者有質的區別,熱可以轉化為寒,不僅是運用變化的觀點,來認識寒和熱之間的關係,而且一旦兩者發生轉化,兩者的屬性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

總之,陰陽轉化的意義在於:使中醫學建立起用陰陽動態變化的觀點來把握事物,把握生命的運動過程,來把握異常生命過程,來認識複雜的生理、病理現象,到此為止,我們把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講完了,它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陰陽轉化,其中,陰陽對立、互根是最基本的內容,如果陰陽對立、互根義,我們用現代術語表達,那就是陰陽的矛盾統一,陰陽對立強調是陰陽的一分為二,相互對待,而陰陽互根強調的是陰陽之間的不可分離性,也就是它的統一性,正因為事物的陰陽在對立、互根的運動狀態下,它具體表現的形式,表現為量的變化,稱之為陰陽消長,在一定的條件下,由量的變化轉化為質的變化,稱之為陰陽轉化,實際上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它的根本原因就是陰陽對立、互根的結果。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 確立中醫學的科學觀

    (天地之道)
  1. 普遍聯繫觀:陰陽之道,同氣相求,陰陽交感,三才一體
  2. 運動變化觀:陰陽相錯,上下相臨,動靜相召,而變由生
  3. 樸素辨證觀:一分為二,合二為一

(二) 確立中醫學的方法論

  1. 樸素辨證思維方式
  2. 陰陽兩分的分類方法:所指無定在,劃分標準可變。

(三) 論證中醫學的基本問題

  1. 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第三個問題,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具體應用,從三個方面來講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從科學方法論的角度講,分為:一,科學觀和方法論,二,論述中醫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教學書所舉的一些具體問題,那都是舉例,用陰陽學說如何闡述醫學的具體問題, 陰陽學說為中醫學確立了正確的科學觀,這個科學觀包括三個方面, 普遍聯繫的觀點,中國古代哲學強調「陰陽之道,同氣相感」,這句話表述了陰陽之間的普遍聯繫,那麼天、地、人三才一體,陰陽交感,強調的是整體的普遍聯繫,中醫學就是在陰陽學說的指導下,建立起天、地、人三才一體,陰陽交感,這樣一個普遍聯繫的觀點。 運動變化的觀點,通過陰陽對立、互根、消長、轉化,表達了事物的陰陽是不斷的運動變化的,用中醫的術語說,這種運動變化稱之為陰陽相錯,或者叫上下相臨,或者叫動靜相召,動靜也是陰陽的代名詞,動為陽,靜為陰,動靜相召,就是陰陽相召,上為陽,下為陰,上下相鄰,實際上就是陰陽相臨、陰陽相錯,它們都是同義語,陰陽相錯,上下相臨,動靜相召,運動變化的結果,「而變由生」,這樣的運動變化的結果,事物才能夠發生、發展和變化。

樸素的辨證觀,陰陽學說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分為二,合二而一,陰陽對立強調的是一分為二,陰陽互根叫合二而一,就是對立與統一,用中國的哲學術語,叫一分為二,合二而一,也就是一兩一,古代哲學書叫一、兩或者是二,一、二、一這樣一個關係,用這幾個字來表述陰陽這個樸素的辨證觀點,既要對立,又要統一,又要運動,又要變化,又要聯繫,這就是辨證的觀點,那麼陰陽學說為中醫學建立了聯繫的觀點,運動變化的觀點和辨證的觀點,這個觀點,就構成了中醫學的醫學觀,中醫學就是用聯繫的、變化的、運動的觀點去看待事物,去看待生命的運動。

確立了中醫學的科學方法論,也就是說建立了中醫學的思維方式, 奠定了中醫學的樸素辨證的思維方式,科學思維方式,我們說中醫學的思維方式是樸素的、系統的、辨證的思維方式,用陰陽學說來確立自己的思維方式,突出的表現為辨證的思維方式,一分為二,合二而一,運動變化,普遍聯繫,它突出的貢獻在於使中醫學建立起樸素的辨證的思維方式,強調是辨證的看,辨證要聯繫,要運動,要變化,突出強調一分為二,合二而一,用矛盾、運動、聯繫的觀點看待問題,稱之為辨證的科學思維方式,這在陰陽學說表現得最為突出,這樣一種思維方式,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鮮明特徵,也構成了中醫學科學思維最鮮明的特徵。

為中醫學建立了陰陽二分的分類方法,中醫學,一,強調所有的事物,和事物的屬性,事物運動的趨向和狀態,它們是屬陰還是屬陽,是相比較而言的,是要有條件的,所以說,所指無定在。二,這種劃分的標準,隨著時間的變化,隨著條件的轉移,它是可以變化的,在不同的條件下有不同的標準,就是劃分事物陰陽,不是一次劃分結束,這一相互聯繫的一對事物,第一次劃分屬陽屬陰以後,它由這個性質永遠如此,不是這樣的,劃分的標準可變,表現為陰陽的相對性,體現了陰陽劃分的無限可分性,就物質和功能而言,我們規定物質屬陰,功能屬陽,但並不意味著物質永遠屬陰,唯有屬陰,功能永遠屬陽,唯有屬陽,不是的,那麼由於這個劃分標準是可變的,同樣是物質,物質還可以分為陰陽,功能還可以分為陰陽,它體現了中醫的辨證思維方式,是在運動變化中考察,就是陰陽分類,不是這一次用陰陽這個分類方法,所有的事物一分到底,但是每個事物的陰陽屬性不是絕對不變的,它在一定的條件下,它是發生變化的。

人體組織結構
說明人的物質性─生之本,本於陰陽,人體是陰陽二氣的對立統一體,人生有形,不離陰陽
劃分人體組織結構 上下 陽─上部
陰─下部
表裡 陽─體表 背腹 陽─背
陰─腹
四肢 陽─外側
陰─內側
陰─體內(臟腑) 陽─六臟
陰─五腑 陽─心肺
陰─肝脾腎
經脈 陽經─循行四肢外側 手足三陰
陰經─循行四肢內側 三陽經
氣血 陽─氣
陰─血

論證中醫學的基本問題,醫學問題,用陰陽學說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講他的形體,比如, 用它來說明人體的物質性,我們前面講陰陽的時候,陰陽的定義,一是指氣的一分為二,指陰氣、陽氣而言,中醫講「生之本,本於陰陽」,這個陰陽是指陰氣和陽氣,氣是生命的本源,氣一分為二,分為陰氣和陽氣,陰氣和陽氣對立統一鬥爭,結果,構成了生命和人體,所以人體就是陰陽二氣的對立統一體,就這個意義講,生之本,本於陰陽,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它旨在從陰陽學說,從陰陽二氣之間的關係,來說明人的物質性,生命的本源,本源於物質,人體是物質的。

用它來劃分人體的組織結構,按照人體的部位不同,大致規定它的屬性,屬陰屬陽,這就是我們前面講那個兩分法,陰陽的兩分法,比如,把人體以腰為界,分為上部下部,我們就規定它上為陽,下為陰,從表裡來看呢?是體表和體內,體表為陽,體內為陰,而體內有背腹和四肢,那麼背為陽,腹為陰,四肢內外呢?外為陽,內為陰,體內有臟腑,臟腑有六腑為陽,五臟為陰,而五臟當中,還可以繼續分為陰陽,那麼我們說,規定它心肺屬陽,肝脾腎屬陰,經絡分陽經和陰經,就十二經而言,循行於四肢外側的我們規定它屬陽,而循行於四肢內側的,規定它屬陰,生命的兩大物質系統,氣血,我們規定氣屬陽,血屬陰,用它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用陰陽學喨來說明人的物質性,何者屬陰?何者屬陽?它體現了陰陽學說,分析事物陰陽屬性的相對性。

  1. 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
    健康: 健康:
    氣化: 形神: 物質與運動 形神合一
    形氣統一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機體與功能
    肉體與精神
    質能: 物質與功能
    運動: 形神合一
    形氣統一

用它來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用它來定義健康,陰陽勻平,命曰平人,就是陰陽處於兩者之間,通過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這樣運動變化的結果,達到陰陽勻平,就是陰與陽之間,處於一個和諧狀態,這個狀態中醫學定義為平人,我們今天解釋就是健康人,內經講,不病謂之平人,不病就是健康,不病就是沒有陰陽失調,沒有陰陽失調另外的含義就是指陰陽勻平。用陰陽學說來說明生命的運動過程,就是氣化運動過程,用它來解釋形神的關係,強調形神合一,形氣統一,在中醫學裡面,形神這個概念它包括三層意思,是從哲學上講,物質和運動的一般規律,講形和神的關係,那麼物質和運動,運動謂之神,物質謂之形,從這一般意義上來講,包括物質和運動之間的關係。

具體說來還包括機體和功能的關係,就是形和神,就是機體的形態結構,形體和形體所反應出來的生理功能,這兩者的關係稱為形神關係。

最狹義的是指肉體和精神的關係,在中醫學裡面,肉體謂之形,精神謂之神,包括這種從物質運動最一般的概念,逐漸地外延縮小,那麼機體和功能的關係,就是物質和運動的下位概念,而肉體和精神的關係,它的層次又比機體功能外延又縮小,這三層意思,表達了中醫學的形神關係,用陰陽學說來看,說形為陰,神為陽,「陰陽勻平,命曰平人」,陰陽和諧謂之健康,那麼形神合一,用陰陽學說來說,健康意味著形和神的勻平,用形氣來表示,形氣合一,形氣統一,用形屬陰,氣屬陽,那麼陰陽統一,陰陽合一,意味著陰陽勻平,用陰陽學說來表達形和神之間的關係,得出的結論,形神合一,形氣統一,用陰陽學說來說,就是陰陽勻平。

說明生命物質和生理功能之間的關係,叫質和能的關係,那麼生命物質和生理功能,物質為陰,功能為陽,兩者既對立又互根,在消長轉化的過程中達到勻平,意味著生命過程是正常的,一旦失去了勻平,意味著發生了異常的生命過程。

用陰陽的觀點來解釋運動的狀態,運動的狀態分為動和靜,動為陽,靜為陰,動靜互涵,動靜統一,動和靜達到和諧狀態,用陰陽學說來表達,就是陰陽勻平,那麼通過氣化運動的結果,使機體達到形神合一,形氣統一,用陰陽學說來闡述形神、質能、運動的關係,論證了人體氣化過程的正常狀態,健康狀態,最後歸結為,用內經的話說叫「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在中醫學裡面用陰陽學說這些基本原理,來論述生命,論述健康,從不同角度來論證健康,論述人體的生理狀態。

  1. 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
    1. 病因之陰陽:
      外感與內傷 外感 ─ 陽邪
      內傷 ─ 陰邪
      六淫 風、暑、燥、熱 ─ 陽
      寒、濕 ─ 陰

用陰陽學說來論述人體病理變化,用中醫學闡述人體的病理變化,無非:一、病因,二、發病,三、病機,從這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第一個,病因,中醫學將病因分為陰和陽,內經裡面有外感和內傷,規定外感為陽邪,內傷為陰邪,就是外感病邪和內傷病邪相比較而言,規定一方屬陽,一方屬陰,那麼六淫和內傷相比較而言,它應該屬於陽的範疇,但是六淫還可以分陰陽,比如,風、暑、燥、熱,我們規定它屬陽邪,而寒、濕屬陰邪。 病理上的陰陽失調,在這一章裡面,僅僅介紹陰陽失調的基本規律,一般的規律,而具體的規律和變化,在病機一章做專門論述,陰陽失調,就是陰陽勻平在一定的條件下,失去了和諧的狀態,通稱為陰陽失調,這個陰陽失調,它的表現形式,可以是陰陽偏盛,也可以是陰陽偏衰。

陰陽偏盛

陰陽偏盛包括陰盛和陽盛,陰盛表現出的病理變化,陰盛則寒,所以它表現出的證候的屬性叫寒實證,而陽盛,陽盛則熱,它表現的病理變化,證候的屬性叫實熱證,那麼再用一分為二,用陰陽對立的觀點,用陰陽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判定說陰偏盛,陽偏盛,那麼陰盛和陽盛,陰和陽之間,它們是互根的,是有聯繫的,所以陰盛的同時,說陰盛則陽病,它必然要損傷人體的陽氣,那麼機體在陰盛的同時,還會表現出某些類似陽虛的改變,僅僅是以寒實為主,還是以陽虛為主的問題,稱之為實寒,稱之為陰盛,意味著病理變化的主要矛盾,是陰寒內盛,雖然寒盛則傷陽,但是沒有達到陽虛的程度,也沒構成陽虛和陰盛平分秋色,沒達到那個程度,在這種條件下,這個病理狀態定為實寒,同理,陽盛的狀態下,陽盛則陰病,陽盛必損陰,這個結論是根據陰陽互根,陰陽之間的相互聯繫,不可分離性所決定的,只要陽盛,那必然要損傷陰氣,那麼損傷陰氣的結果,必然要傷及人體的陰液,就會出現類似陰虛的病理改變,但沒有達到陰虛的程度,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規定它屬於陽盛則熱,那個實熱證的屬性,雖然它兼有陰虛,沒有達到陽盛陰虛並在,乃至於陰虛的程度,這樣一個觀點,這些思想,用陰陽學說解釋病理變化,這些基本觀點,它既體現了陰陽對立,也體現了陰陽互根,也體現出來了陰陽消長,這樣一個思想,集中起來,陰陽既要對立,要互根,要互相聯繫,再簡單點說,體現了陰陽的對立性,陰陽的不可分離性,這兩者在運動變化過程中,有一個消長變化的過程,說「陽盛則陰病,陰盛則陽病」,這兩個原理,體現了陰陽消長的思想,它們既不可分離,互相制約,那麼又表現了量的改變,說它是實寒,它是實熱,雖然兼傷陽,雖然傷陰,但是並沒有達到陰虛和陽虛的程度,那體現了這個量的變化,還沒有達到質變的程度,但它也是在運動變化過程中。

陰陽偏衰

陰衰和陽衰,陰衰,陰虛,叫陰虛則熱,它表現出的證候屬性叫虛熱證。 陽衰,陽衰就是陽虛,那麼陽虛則寒,它表現出證候屬性叫虛寒證。 但是根據陰陽之間的不可分離性,特別是陰陽互根的理論,具體病理變化裡有個陰陽互損,根據這樣一個原理,陰陽互根,在病理狀態下的陰陽互損,那麼陰虛的時候,陰損可以引起陽虛,可以損陽,那麼陽損也可以及陰,損及陰,引起陰虛,就是單純的陰虛,有單純的陽虛,那麼陰虛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必然要損傷陽,導致陽損及陰,就是由陰虛不能生陽,而引起陽虛,陽虛不能制陰,不能生陰,也會引起陰虛,出現了陰損及陽,陽損及陰,這樣兩種病理結果,那就是說陰陽偏衰,包括四種表現形式

  1. 單純的陰虛
  2. 單純的陽虛
  3. 由陰損及陽
  4. 由陽損及陰

這樣不同的病理表現形式,這個示意圖自己看一看就可以了。

用這個示意圖來表達我們上述講述的陰陽學說在病理上的應用,在這一章,只要求同學們掌握用陰陽學說來說明病理變化,來初步理解什麼是陰陽失調,陰陽失調包括哪些內容,就是陰陽偏盛和偏衰,偏盛要求掌握陰盛和陽盛,偏衰要求掌握陰虛和陽虛,這是最基本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掌握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就是說,陰盛的時候,必然損傷人體的陽氣,而陽盛的時候,也必然要損傷人體的陰氣,那麼又派生出兩種類型,表現形式,結論是,在陰盛和陽盛的時候,它必然損傷人體的陽氣或者陰氣,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也要想到人體的陰氣和陽氣要受到損傷,僅僅是沒有達到偏衰的程度,偏衰要求掌握,最基本的是陰衰和陽衰,就是陰虛和陽虛,在此基礎上,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掌握陰衰和陽衰的時候,兩者可以互損,表現為陰損及陽和陽損及陰,這樣一種病理狀態。

  1. 指導疾病的診斷
    類別 內容
    分析四診資料 望診 色澤 紅、黃、鮮明 青、白、黑、晦暗
    聞診 語聲
    呼吸
    高亢宏亮多言,呼吸有力,聲高氣粗 低微無力,呼吸微弱,聲低氣怯,少言
    問診 寒熱
    口渴
    身熱惡熱喜冷
    口渴喜冷
    身寒惡寒喜熱
    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切診(脈) 部位
    動態
    至數
    形態
    寸部
    至(起)者

    浮、大、洪、滑
    尺部
    去(伏)者

    沉、小、細、澀
    辨別證候 八綱

    表熱實

    裡虛寒

指導疾病的診斷,也就是說用陰陽的兩分法,二分法,來對四診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分析,便於綜合和概括,這個表大家看一看就可以了,以後學診斷的時候,還要進一步去講,比如說:望診、聞診、問診、切診,中醫望聞問切收集的資料,比如顏色,我們規定黃、紅、鮮明,它屬於陽,那麼與之相反,青、白、黑、晦暗就屬陰,比如聞診,聞聲音,聞呼吸,說聲音宏亮、多言,那就屬陽,說呼吸有力、聲高氣粗,它屬於陽,否則,語聲低微無力,呼吸微弱,聲低氣怯,少言,這樣的狀態,我們就說,規定它屬陰,問診,問寒熱和口渴,說身熱,惡熱,喜冷,這樣的特徵,我們就規定它屬於陽,身寒、惡寒、喜熱,那它就屬陰,如果渴飲,口渴喜冷,就屬於陽,反之,口不渴,或者口渴喜熱飲,就屬於寒,切脈,切診,分部位、動態、至數和形態,這裡將來講脈學,還要進一步來學,比如部位,寸關尺,就寸和尺相比較而言,寸為陽,尺為陰,就動態來說,至者為陽,去者為陰,就至數快慢來說,數者為陽,遲者為陰,就形態來說,我們稱浮、大、洪、滑的脈為陽脈,沉、小、細、澀的脈為陰脈,最基本的辨證綱領,八綱,我們規定,表、熱、實屬陽,裡、虛、寒屬陰,在指導診斷學上應用,就是應用陰陽的屬性,用陰陽的兩分法,對四診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初步的分類,分為陰,分為陽,休息一會兒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