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病例(16)

中醫師 朱木通

  1. 百日咳的奇蹟
    年齡性別 男,6歲,發育營養均不太好,皮膚粗糙而缺乏脂肪。
    發病情形 患百日咳經注射十餘日無少差。
    脈象及症候 脈稍浮緊,乾咳無痰,咳嗽之聲相繼連續,呈現百日咳特有的咳型。
    用藥 麻杏甘石湯加桑白皮(時方派稱為五虎湯)。
    結果 因藥店無杏仁,權變而改不用杏仁而加半夏升麻薄荷。
    備註 一帖則咳嗽若失,據其母云,是夜不聞咳嗽,翌日二煎咳嗽盡除。
    麻杏甘石湯: 麻黃、杏仁、石膏、甘草

  2. 壯健者的肋間神經痛
    年齡性別 男,45歲,頗強壯。以販薪柴為業。
    發病情形 突然發熱惡寒,同時右下脅攣急疼痛至於不可轉側。
    脈象及症候 痛時自汗淋漓,脈緊而弦,發病前已不大便四日。
    用藥 大黃附子湯。
    結果 一劑後瀉下、惡寒去而疼痛若失。
    備註 金匱要略腹滿寒疝門:「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
    「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腳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以溫藥下之。」
    大黃附子湯是溫熱性瀉下劑,投藥之際能把握「此寒也」的診斷,則不論病名,皆可應用。
    大黃附子湯:大黃、附子、細辛

  3. 狹心症?心臟血管神經症?
    年齡性別 女,23歲,平素稟性薄弱。
    發病情形 月經不甚障礙,但稍有輕微之月經痛,手足易冷,屢有輕微之頭眩腰酸,平日也胃疝痛。
    胃痛腰酸頭眩,為近年來常有症狀,大都以理中湯或真武湯,或二方合用,大都能得小康。
    本年來發作症狀雖不見加劇,但仍時發疝痛。至七八月間發作時疼痛波及肩背。一日夜兩三發,以理中湯作消極治療。十月尾,程度加劇、次數加多,形成狹心症症狀。[吾大起恐慌,欲延西醫為之治療,然為病人堅拒]
    脈象及症候 突然由胸部發作疼痛、急痛、呼吸困難、冷汗淋漓,疼痛波及肩背及上肢,顏面蒼白、瞳孔放大。如是發作頻回,夜多晝少,發作時間短者五六秒,長則二三十分鐘。
    用藥 括蔞薤白白酒湯。
    結果 一劑即鎮痛,連服二日夜共四劑。
    第三日起兼用千金之當歸湯,日夜輪番服用此二方,日漸減輕,十餘日不間斷乃告成功。
    備註 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門,有括蔞薤白白酒湯、括蔞薤白半夏湯、括蔞薤白桂枝湯、人參湯等主方,但皆各有不同的主徵。
    千金當歸湯,出千金方心痛門,原文云:「治心腹絞痛、諸虛冷、氣滿痛。」
    當歸湯-淺田宗伯著《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此方治心腹絞痛、諸虛冷氣滿痛」「原南陽曰療胸痺心痛,並陳舊腹痛。」又云「大冷者加附子一枚佳。」
    括蔞薤白白酒湯:括蔞仁、薤白、加白酒

  4. 出生40日乳兒墜腸服小建中湯下痢
    年齡性別 女,40日,發育營養俱良、大便正調,唯尿量稍多,除陰狐疝外無病。腫瘤雖然稍硬,但按之不痛。
    發病情形 四五日前發現右側陰唇上隆腫,一丸大如姆指,稍硬。據云啼泣時更大,靜臥時略見還納。
    脈象及症候 發現腫瘤之前常聞腸鳴之聲。
    用藥 小建中湯一劑,分二日服用。
    結果 服一日份起下痢頻回泥狀便(據云日夜廿餘行),且時時啼泣,但腫瘤消大半。二日後腫瘤消而腸鳴不復聞。
    備註  
    小建中湯: 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飴糖

  5. 永年胃痙攣的農家婦人
    年齡性別 女,48歲。數年來經西醫診斷為胃痙攣,或急性胃炎。由於常年臥病,看似60+歲。
    發病情形 居恒胃部疼痛如刀刺,痛點在臍上,痛時該部位硬結成塊、雷鳴、移動、拒按。痛時冷汗淋漓,手足振顫。日常腹部脹滿,尤以右旁更甚,嘔氣頻催,喜噎酸臭。酸臭如脫不可仰臥。恒口內冷淡,嗜熱飲,大便非秘即泄。
    脈象及症候 老衰而消瘦、顏面呈熏黃之色而帶瘀黑、手足厥冷、脈沉微而遲。
    用藥 生薑瀉心湯加川椒。
    結果 不應。改用黃連湯加大黃木香,仍不應。
    經反省,改以大建中湯為主劑加入厚朴溫中湯,一劑大效。自云全體症狀癒十之七八。再取七日份藥,痼疾因而治癒不再發。
    備註  
    生薑瀉心湯:半夏、黃芩、人參、生薑、甘草、大棗、黃連、乾薑
    大建中湯:山椒(蜀椒)、人參、乾薑、膠飴
    厚朴溫中湯:厚朴、陳皮、伏苓、甘草、乾薑、草扣、木香

  6. 分娩血崩腹脹滿疼痛
    年齡性別 女,37歲。育有五個子女。
    發病情形 分娩第六胎時,下血不止,同時全腹部突然膨滿疼痛,經西醫診斷為惡露未盡而出血。治療後出血止而餘症仍猛烈。
    脈象及症候 體質似頗薄弱,稍現貧血狀態,但家人云平素未嘗生病。腹膨滿,腸管蠕動疼痛不可觸,腹中雷鳴,腹痛猛烈時如結塊之物衝動。大渴引飲,喜熱。四肢厥冷,右下肢末端麻痺至於失去知覺。據云麻痺在發病之前已有,但程度不重。又自發病迄今大小便均閉,須施人工通導,然後復閉止。數日來食思盡失,唯時時大飲熱湯。
    用藥 大建中湯(見金匱)合厚朴溫中湯(因尿閉便秘而不嘔)加大黃。
    結果 一劑痛大減,腹略消,口渴稍減,大小便仍不通。
    第二日原方,疼痛如遺,排少量瘀黑便,略進稀粥,口渴盡除,(本日仍施與人工通便)。需經重按始感腹痛。
    第三日大小便自然通利,原方去大黃。
    第四日處方不變,諸症狀盡除,飲食起居與平時無異,唯下肢末端仍麻痺。
    七八日後回鄉自養,其間服用藥方轉用當歸四逆加薑茱,四五日後麻痺去十之七八。約二週後麻痺盡除。
    備註 金匱大建中湯:「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近。」
    大建中湯: 山椒(蜀椒)、人參、乾薑、膠飴
    當歸四逆湯:當歸、桂枝、芍藥、細辛、炙甘草、通草、大棗

  7. 所謂肝病與膽病
    年齡性別 男,34歲,水泥磚廠貨運汽車司機,體格高大,組織結實,狀似標準型運動選手。
    發病情形 十餘日前突如感冒氣味,旋即膚色及眼睛皆發黃,全身不適,右季脅下硬結疼痛。西醫診斷為肝病兼膽病。經注射索價160元之特效針(當時一斗米43元),據醫師云一針即可見效,然經過所定期日後,不但不見好轉,反而身色更黃,又脅下更痛,如此遷延十餘日,經有人介紹來求診。
    脈象及症候 自覺全身疲勞不支,右季脅下疼痛,按之竟然硬結壓痛。口渴、口苦咽乾、胸脅痞硬、便難、尿黃。
    用藥 大柴胡湯合茵陳蒿湯。
    結果 第一帖雖便仍不通,但右季脅下疼痛去大半而黃稍退,口苦胸脅痞硬亦差。
    第二帖加芒硝,便快通而黃盡退。
    第三帖更加石膏,於是趨於痊癒。
    備註 以中醫眼光看,發黃為主徵,不一定都是肝膽病。依傷寒金匱,此症多半屬於瘀熱內蓄,或濕熱所致。
    宜辨別「身色如熏黃」、「身黃如橘子色」兩種。由急性熱病或中濕之演變者皆有呈此病象之可能。
    此病患當初僅用罷柴胡湯亦可完全治癒。我反悔合用茵陳蒿湯是多此一舉。
    大柴胡湯: 柴胡、黃芩、半夏、枳實、白芍、大黃、生薑、大棗
    茵陳蒿湯:

  8. 肝臟炎之後遺症與陰囊濕疹交替作病
    年齡性別 男,40+歲。
    發病情形 口腔黏膜及唇舌潰瘍,腫赤疼痛,流涎不止,因而妨礙食物之攝取。
    脈象及症候 居恒頭重頭眩、心下痞塞、腹中雷鳴(大便正常)、耳鳴、口苦咽乾、食思不振(此人平素持齋素食)。
    用藥 甘草瀉心湯加柴胡。
    結果 二日後如期收效,口內潰瘍消、疼痛止,頭眩、心下痞塞、腹鳴、耳鳴、口苦咽乾等複合症狀亦爽然若失,食慾稍增。唯右季脅覺得微痛(此為初診後第三日)。
    翌日宿疾陰囊濕疹發作,陰囊瘙癢灼熱、腫赤,搔扒後涎液淋漓。於是根據傷寒論「瘀熱在裡」之方意,投以麻黃連召赤小豆湯二帖。
    如期收效,腫消、瘙癢灼熱俱止而涎液收斂。
    二三日後復發如初診時症狀,但沒有併發口內炎,然尿特別短赤。復用甘草瀉心湯而加茵陳赤小豆二味。二帖亦癒,遂停藥。
    月餘後,病人又以陰囊濕疹來取藥。一切症狀與前次相同,而頭眩、心下痞塞、腹鳴等舊疾則皆不見。
    至此我開始懷疑,此兩症交替作病,必有其固定之病源中心存在。重新聽取既往病例如下:
    上述兩病交替作病已一年有五個月。先是因患肝臟炎,經西醫診治月餘而癒。嗣後右季脅間常發間歇性疝痛,發痛匙則與上述之心下痞塞、頭眩、腹鳴、耳鳴'口苦咽乾(不曾發生如此次之口內炎)等症狀相似。至於此等症狀治癒,則陰囊濕疹又起,陰囊濕疹治癒,上述症狀又來。反覆交替很少間斷,而且可以預知其發作期日。
    至此,我恍然如有所悟,大膽假設,必是肝臟炎治療未完全所致。決意投以龍膽瀉肝湯。
    二日後來訪,自云陰囊濕疹已消防淨盡。根據過去經驗,數日後必發心下痞塞症狀,故頻頻以此詢問。我不敢武斷,僅囑其多服數劑以觀其後,並囑其不要兼服其他藥物。
    五月後因其子生病求診,詢之,始知上述兩症不復發已五月餘。
    備註 我假設肝臟炎(乃中醫學肝經濕熱)之潛伏,因治療未痊癒,濕熱上升,則現心胸部病徵,再上則熱灼口腔造成潰瘍性炎症。濕熱下注,則熱滯陰部而發炎性症狀,所謂陰部炎者,包括男性的陰囊濕疹、下疳、淋病。女性之卵巢炎、子宮炎、子宮筋腫、赤帶黃帶等病,甚至梅毒性的諸疾病。
    麻黃連召赤小豆湯:麻黃、杏仁、生梓白皮、連韶、赤小豆、甘草、生薑、大棗
    甘草瀉心湯:黃芩、大棗、乾薑、黃連、半夏、炙甘草、(人參)
    龍膽瀉肝湯:梔子、澤瀉、柴胡、當歸、甘草、龍膽草、生地黃、黃芩、車前子、木通


    年齡性別 一婦人。
    發病情形 患子宮筋腫,大如雞卵,西醫命其開刀割除而不肯。
    脈象及症候 帶下甚多且尿道有異常感。
    用藥 龍膽瀉肝湯
    結果 服用三月餘,腫消病癒
    備註 子宮筋腫大多為桂枝茯苓丸證。

  9. 常習性嘔吐頭眩
    年齡性別 女,5歲,平素無特病,唯屢屢發作嘔吐、頭眩。發作時則號泣而不能食。如是凡數月間,休作有時。
    發病情形 患兒嘔吐頗為激烈,兩眼緊閉頻數頭眩有如頭在旋轉。此外尿利稍減、不渴、大便正常。
    脈象及症候
    用藥 五苓散
    結果 服完完全無稍差。
    重新考慮,從嘔吐之情形及不渴等點著眼,轉用小半夏加茯苓湯。
    連日不能鎮吐之病,竟然一服小半夏加茯苓湯一口即止。一劑盡後頭眩亦霍然痊癒,連服三劑,之後未曾再發。
    備註 半夏與生薑配合,如小半夏湯、生薑半夏湯之類,雖為鎮吐之聖劑,與有其適應分劑,並非一切嘔吐皆通用此方。
    小半夏加茯苓湯出金匱痰飲,基本方雖為小半夏湯,但小半夏湯不加茯苓者臨床應用機會甚少。推其藥理,大概是以茯苓之導水作用,與半夏生薑伯協力,使痰飲(水毒)由小便排出而嘔吐自癒之法也。據龍野一雄氏之學說,小半夏加茯苓湯之嘔吐,是由於胃液分泌過剩,此說法我頗佩服。金匱原文:「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 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小半夏湯條文;「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
    小半夏湯與 小半夏加茯苓湯,僅僅利水之茯苓之差。
    生薑半夏湯(金匱嘔吐),與小半夏湯同藥異名,此方異於小半夏湯者先煎半夏,以生薑汁合半夏之煎液再煎,如是生薑之辛溫作用自然強於小半夏湯,適應症之嘔吐也是較之小半夏湯為烈。這可見於生薑半夏湯之條文:「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
    五苓散:桂枝、白朮、茯苓、豬苓、澤瀉
    小半夏加茯苓湯:半夏、生薑、茯苓

  10. 高血壓僧帽筋強急
    年齡性別 男,57歲,患高血壓症居恒頭眩、背強肩凝,心下痞塞、喘氣等症候。原為鐵路局員工,新近退休歸鄉為自耕農。體格高,不肥,顏面常翕然而赤,狀如被酒,據云平素嗜杯中物,唯以高血壓之故,已禁酒年餘。
    發病情形 血壓常在180以上,前日酒後嘔吐。
    脈象及症候 聲音嗄嘶,咽頭貼肉、口苦、多汗。大小便正常,據云平素便秘常習。
    用藥 半夏厚朴湯合苓桂味甘湯(治其咽頭貼肉及嗄嘶)。
    結果 兩帖即癒。
    後轉用葛根芩連湯加大黃治其他症候,六七帖全治,血壓亦降至140以下。
    備註 肩背強急即為僧帽筋之緊張,僧帽筋及針炙學之大椎穴。邪客項背大都為葛根配劑,如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及葛根黃芩黃連湯。以其便秘故加大黃。
    半夏厚朴湯:製半夏、厚朴、茯苓、生薑、蘇葉
    葛根黃芩黃連湯:葛根、黃芩、黃連(、甘草)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白芍、甘草、大棗、生薑、葛根
    葛根湯: 葛根、麻黃、桂枝、生薑、炙甘草、芍藥、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