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余瀛鰲經驗集

資料來源: http://www.readtcm.com


經驗方

一、潤腑通幽丸

組成:當歸45克、熟地36克、川芎30克、桃仁45克、瓜蔞仁36克、火麻仁60克、郁李仁36克、川厚樸24克、枳實24克、肉蓯蓉40克、紫菀36克、羌活36克。
功用:養血潤燥,行滯通便。
主治:中老年習慣性便秘(陰血虛,腸道燥熱)。
加減法及製藥用法:若大便細硬,或如羊糞狀,上方減羌活、厚樸,加元參45克、麥冬45克、熟大黃40克;平素兼有口苦、口乾、溺黃者,去肉蓯蓉、羌活,加黃芩40克、黃連30克;肥胖、氣虛患者,去厚樸,加炙黃芪60克、白朮36克;兼有腹脹、噯氣,欲便而不易便出者,去熟地、郁李仁、羌活,加檳榔40克、熟大黃40克、木香20克。
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丸重6克,每服2丸,一日2次,溫開水(或調蜜)送服。

二、雞蘇飲子加減方

組成:雞蘇15克、生地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竹葉12克、通草10克、瞿麥15克、鏡面草30克。
功用:清利涼血,止血消炎。
主治:尿血、尿痛。
用法:水煎服,一日1~2劑(視尿血程度而定)。

三、治癇效方

組成:生牡蠣(先煎)30克、生龍齒(先煎)24克、白礬(先煎)8克、赤白芍各12克、黃郁金12克、僵蠶6克、竹茹10克、膽南星10克、遠志10克、菖蒲10克、琥珀末(分沖)12克(此為成人劑量)。
功用:潛鎮疏鬱,豁痰開竅,寧神止癇。
主治:癲癇頻作。
加減法:因於外傷顱腦後發病者,宜加丹參、紅花、生蒲黃(或用蒲黃研末,分沖);痰盛者,加礞石、天竺黃、化橘紅。

四、疏風止搐散

組成:荊芥12克、防風10克、當歸12克、杭芍15克、川芎12克、生龜板(先煎)12克、生牡蠣(先煎)24克、炙黃芪45克。
功用:疏風養血,滋陰潛陽。
主治:產後受風,搐搦不止。
用法:水煎服(宜濃煎,一日服二劑,每隔4小時一服)。

五、清和湯

組成:銀花18克、元參18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2克、川芎12克、雞血藤12克、川牛膝10克。
功用:清熱解毒,和營通絡。
主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脫疽)。
用法:水煎服。

說明:《驗方新編》載述治“脫疽”方共四味藥,即銀花、元參、當歸、生甘草。原書並無方名,後世名之曰“四妙勇安湯”。清和湯即此方去甘草,加赤白芍、川芎、雞血藤、川牛膝諸藥,以加強和營通絡之效能。脈管炎療程較長,宜堅持服用取效。

六、連柏散

組成:川連、黃柏、竹葉各40克,升麻30克。
功用:清心、解毒、升提。
主治:口瘡。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混勻,餐後以4克開水沖化,待稍溫,於口中含後飲服,一日三次。

(邱德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