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賢愚因緣經》

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優波踘[ 踘:j□。]提緣品第四十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此國有一梵志。字阿巴踘提。聰明廣學。探古達今。往至佛所。求作沙門。因復啟曰。若我出家。智慧辯才。與舍利弗等者。情則甘樂。若當不如便自歸家。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舍衛國裡有一位梵志,名叫阿巴踘提,非常聰明、廣學多聞,博古通今。他前往佛那裡,請求出家作沙門,又對佛祈請道:「假如我出家修行,智慧、辯才能與舍利弗相等,我就心甘情願出家修行,如果不如舍利弗,我就回家去。」

佛尋答曰。卿不如也。時彼梵志。止不學道。還歸其捨。世尊於後。告眾會言。我滅度已。一百歲中。此婆羅門。而當染化。逮成六通。智慧高遠。教化眾生。其數如塵。

佛隨即回答道:「你比不上他。」於是那位梵志便打消了出家修道的念頭,回到自己家中。世尊在他走後對在場的眾弟子說:「在我滅度後一百年中,這位婆羅門會被度化出家修道,證得六種神通,智慧高遠,他教化的眾生如微塵一樣不可計數。」

佛涅槃時。告阿難言。我滅度後。一切經藏。悉付囑汝。汝當受持廣使流布。世尊既滅。阿難持法。阿難後時。復欲捨身。告弟子耶貰[ 貰shi。]羈言。我去世後。所有典要。汝當護持。因復告曰。波羅奈國。當有居士字曰踘提。此人有子。名優波踘提。卿好求索。度用為道。卿若壽終。以法付之。

當佛將要涅槃時,告訴阿難說:「我滅度以後,所有的經藏全部托付你,你應當好好受持,使佛法廣為流傳弘揚。」世尊涅槃後,就由阿難主持佛法。阿難後來也想捨身涅槃,於是就告訴弟子耶貰羈說:「等我去世以後,所有的經典法要都由你來護持。」因此又告訴他:「波羅柰國有一位居士,名叫踘提,這個居士有個兒子,叫做優波踘提。你要好好地尋找,度化他修道,日後如果你過世,可以把佛法托付給他。」

阿難滅已。此耶貰羈。奉持佛法。游化世間。所度甚多。復至波羅奈。往造居士。與共相識。數數往來。其彼居士。生一男兒。字阿巴踘提。年在幼稚。於時耶貰羈。往從索之。欲使為道。其父答曰。始有一子。當紹門戶。不可爾也。若後更生。便用相給。

阿難滅度後,弟子耶貰羈主持著佛法,到處遊行和教化世人,度化了許多人。後來到了波羅奈國,前去踘提家造訪,與這位居士彼此相識,經常往來。那時居士生了一個男孩,名叫阿巴踘提,年紀還很小。耶貰羈到他家去請求踘提將這個孩子給他作弟子,想讓他學道。他父親回答說:「我剛有一個兒子,得靠他繼承家業,不能讓出家。如果以後再生一個兒子,那時再給您做弟子。」

後復生男。子字難陀踘提。耶貰羈復往從索。其父報言。大子營外。次子營內。於其家居。乃可豐隆。情中戀惜。未能相許。若後更有。信當奉惠。

後來又生了一個男孩,名叫難陀踘提。耶貰羈又前往踘提家索要這孩子。他父親回復說:「大兒子經營外面的事,二兒子管理家裡的事,只有這樣操持家業,才能使家庭興旺。感情上實在捨不下兩個兒子,不能給您。如果以後再有一個兒子,我保證將他交給您。」

此耶貰羈。是阿羅漢。三明[ 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來世的事;漏盡明是以聖智斷盡一切的煩惱。以上三者,在阿羅漢叫做「三明」,在佛即叫做「三達」。]具足。能知人根。觀此二兒。與道無緣。亦自息意。不慇勤求。時彼居士復更生男。顏貌端妙。形相殊特。時耶貰羈。復往從索。

耶貰羈已證得阿羅漢,三明皆已具足,能夠了知人的根性,他觀察這兩個男孩與修道沒有什麼緣分,也就停下了這個想法,不再急切的請求。後來居士又生了一個男孩,容貌端正美妙,形相與眾不同。耶貰羈又前往居士家討要。

其父報曰。兒今猶小。未能奉事。又復家貧。無以餉送。且欲停之。須大當與。年漸長大。高才器盛。父付財物。居肆販賣。時耶貰羈。往到其邊。而為說法。教使系念。以白黑石子。用當籌算。善念下白。惡念下黑。

居士回復他說:「孩子現在還小,不懂得侍奉,而且家裡又貧困,還沒有什麼財物可以奉送。您暫且等等,待他長大了就交給您。」優波踘提漸漸長大,才能非常突出。他父親交給他一些財物,讓他到集市裡販賣。於是耶貰羈就到他那裡,為他宣說法義,教他控制意念,用黑白石子來記數,產生善念放下白石子,有邪念時放黑石子。

優波踘提。奉受其教。善惡之念。輒[ 輒:zhe 指總是。]投石子。初黑偏多。白者鮮少。漸漸修習。白黑正等。系念不止。更無黑石。純有白者。善念已盛。逮得初果。

優波踘提接受了耶貰羈的教導,有了善惡的念頭,就用投擲石子來計數。一開始,黑石子偏多,白石子很少。漸漸地通過修習,黑白石子數量相當。不斷地調整和控制心念,再也沒有黑石子,全部是白石子了,善念已經深厚,以至證得了初果。

時彼城中。有淫女人。遣婢持錢。往從買華。優波踘提。心性質直。饒與其華。不令有恨。婢繼華歸。淫女甚怪。問其婢言。前日買華。用錢一種。往何以少。今何以多。將無前時相欺減乎。婢答之言。今日華主。慈仁守禮。平等相與。所以饒獲。又復其人。形體殊妙。大家若見。沒不有恨。淫女聞之。遣信請喚。

當時城裡有個淫蕩女人,讓婢女拿錢到集市上買花。優波踘提心地質樸正直,多給了她一些花,不讓她心有不滿。婢女捧著花回家,淫女見後覺得奇怪,便詢問婢女:「前些天買花,用的錢是一樣多,以前為什麼花少,今天為什麼這麼多?是不是你以前欺騙我少付了錢嗎?」婢女回話說:「今天賣花的店家,仁慈守禮,平等地賣給我花,所以比平常多得一些花。而且那人長得英俊,非同一般,如果你見到他後,便不會有什麼遺憾了。」淫蕩女人聽婢女這樣說,便派人請優波踘提到她家來。

優波踘提。自抑不往。又復延召。終不從命。於時淫女。與王家兒。而共交通。貪其衣服。眾寶所成。利興義衰。殺而藏之。王家搜覓。於其捨得。尋取淫女。斬截手足。劓[ 劓:yi 指割鼻。古代五種酷刑之一。]其耳鼻。懸於高標。豎置家間。

優波踘提克制自己沒有去,那女人反覆派人請他,優波踘提還是沒有聽從。後來那女人和王室的子弟私底下有了勾搭,那女子貪圖他各種寶物做成的衣服,貪利忘義,就把王子殺害隱藏起來。王室家四處搜察,在她家裡被找到,隨即抓住那個女人,斬斷她的手腳,割掉耳朵鼻子,把她懸掛在高高的柱子上,豎立她的家中。

雖荷此苦。然未命終。優波踘提。往到其所。淫女謂言。往者端正。不肯相見。今日形殘。何所看乎。尋即對曰。吾不愛色。而來至此。用相憐故。來到此耳。因為宣說四非常法。是身不淨苦空無我。一一諦察。有何可恃。愚惑之徒。妄生染想。淫女聞法。逮法眼淨。優波踘提。成阿那含。

那女子雖然身受如此酷刑,但還沒有死去。優波踘提前往她那裡,那女人對他說:「以前我容貌端正的時候,你不肯來相見,現在我已經成了殘廢,有什麼可看的呢?」優波踘提當即對她說:「我並非因為貪愛美色而來,而是因為憐憫你才來到這裡。」因此優波踘提就為她宣說四種無常法:此身不淨、苦、空、無我。逐一地進行審視觀察,有什麼可以依賴的呢?而愚癡的人卻由此妄生種種貪著。女人聽完法後,得到法眼淨,優波踘提則獲得阿那含果。

時耶貰羈。復從居士。索此少年。用作沙彌。奉教持與。將至精舍。授其十戒。年滿二十。便授具足。(白)四羯磨[ 白四羯磨:梵語。又作白四、白四法、一白三羯磨。白,即告白之意;羯磨,意譯為業、作法等。白四羯磨指僧中所行事務,如授戒之作法,規定受具足戒時,三師中之羯磨師向僧眾先告白某某提出出家要求,此即為『白』(即白表文)。其次,三問僧眾贊成與否,稱為三羯磨。如無異議,則准予受戒為僧。合一度之白與三度之羯磨,故稱白四羯磨,系最慎重之作法。]竟。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皆悉滿具。言辭巧妙。所演無窮。便集眾人。欲為說法。

後來耶貰羈再次到居士家中,向他索要優波踘提,做自己的沙彌,居士奉教把優波踘提送給耶貰羈,於是帶他到自己的精舍,為他傳授沙彌十戒,年滿二十歲後,就為他授比丘戒,在白四羯磨結束後,獲得阿羅漢果,完全具足三明六通,言辭巧妙,能開演無窮法義。便聚集大眾,想為他們演說佛法。

時魔波旬。於會處所。而雨金錢。眾人競拾。竟不聞法。於第二日。復集大眾。魔雨花鬚[ 鬚:x□,花蕊、芒穗;枝葉和根末似須者。]。以亂眾心。於第三日。復集大眾。魔王便化作一大象。紺琉璃色。口有六牙。其一牙上。有七浴池。其浴池中。有七蓮花。一蓮花上。有七玉女。斯諸玉女。皆作妓樂。

當時魔王波旬在大眾聚會的地方,如雨般降下金錢,眾人都搶著撿錢,竟然不再聽聞佛法了。到第二天,優波踘提又集合大眾宣講法義,波旬又降下種種花蕊,來擾亂眾人的心。第三天,優波踘提再次召集眾人,魔王波旬便變化為一頭大象,全身呈藍琉璃色,口中有六顆牙,每顆牙上有七個浴池,浴池中有七朵蓮花,每朵蓮花上有七個**,這些**都在蓮花上唱歌跳舞。

其象優遊徐步會側。眾人顧目。情不存法。於第四日。復集大眾。魔王復化作一女人。端正美妙。侍立尊後。眾人注目。忽忘法事。

這頭大象就在大眾旁優哉游哉地漫步,人們忍不住側頭觀看,注意力不在聽法上。到第四天優波踘提還是召集大家說法,魔王又變化成一個端正美妙的女子,站立在尊者身後,眾人專注在她的美色上,卻忘了聽聞佛法。

於時尊者。尋化其女。令作白骨。眾人見已乃專聽法。得道者眾。尊者本來。有一狗子。日日於耳。竊為說法。其狗命終。生第六天[ 第六天:欲界之天有六重,他化自在天位於第六,因而謂為第六天。是欲界之頂也。]與魔波旬。共坐一床。

於是尊者立即把那女子變化成白骨,眾人見此情形,才專心聽尊者說法,證果的人很多。尊者原本有一隻狗,天天在它耳邊,悄悄地為它說法,這隻狗命終後,投生在第六天,同魔王波旬共坐在一個座位上。

魔王思惟。此天大德。乃與我等。為從何沒。而來生此。尋觀察之。知從狗身。彼沙門者。相辱乃爾。遙伺尊者入禪定時。持一寶冠著其頭上。既從定起。覺頂有冠。尋便思察。知魔所為。即以神力感魔使來。

魔王心裡想:「這位天尊大德,竟然與我等同,不知他前世從哪裡死亡,而轉生在這裡?」當即觀察他的來歷,發現是從狗身轉變而來。「這個沙門,竟然這般凌辱我!」魔王遠遠地窺伺尊者,待尊者入禪定後,就拿著一個寶冠,戴在尊者的頭上。尊者出定後,感到頭上有冠,當即就作觀察,知道是波旬所為,就用神力召感魔王前來。

化其狗尸。令似?飾[ ?飾:fu shi泛指首飾。]。而告魔言。汝遺我冠。深識來意。今以?飾。用相酬贈。魔王受已。便還天上。而見所著。乃是死狗。心中厭惡。而欲去之。盡其神力。不能令卻。

尊者把狗的尸體變化成一個裝飾品,對魔王說:「你送給我一頂寶冠,我很感謝你饋贈的好意,如今我把這個首飾送給你,以表酬謝。」魔王接受後,便返回天上,卻發現自己戴著的竟然是條死狗,心中不禁十分厭惡,想要把它褪下來,他用盡了神力,還是不能除去它。

復詣帝釋。求除不淨。帝釋報言。其作此者。斯人能捨。非是吾力之所任施。魔王復去。廣問諸天乃至梵天。向之嘉言。願除茲穢。

於是他拜見帝釋天主,懇求幫他除去這不清淨的東西。帝釋告訴魔王:「只有給你戴上的人才能把它拿下來,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幫你除去。」於是魔王又到處去請求各位天王直到梵天王,對他們說盡好話,希望能替他除掉這一穢物。

各答如初。非力所辦。事不獲已。來詣尊者。而謂言曰。佛實大德。慈心無邊。諸聲聞輩。誠為凶忌。何以驗之。我乃昔日。將諸魔兵凡十八種[ 大正藏為億。]。攻圍菩薩。欲敗其道。猶懷慈悲。不以為怨。我今小觸。相困乃爾。

他們的回答也和帝釋一樣,不是他們的能力所能辦到。實在沒辦法,魔王只好來見尊者,對他說:「佛真是大德之士,慈悲心廣闊無邊,而聲聞人實在是凶狠可畏。以何為證呢?我從前率領著十八億魔兵,圍攻菩薩,想要破壞他的修道,但他依然心懷慈悲,不怨恨我。如今我只是稍稍冒犯了你,就被折磨成這樣子!」

尊者答言。理實如是。佛之於我。百千萬倍。不可為喻。如須彌山比彼芥子[ 芥子:芥菜的種子。可搾油或制芥末。]。如大海水方於牛跡。如師子王喻於野干。大小之形。實不相及。尊者語魔。吾生末世。不見如來。聞汝神力能化作佛。試為一現。我欲觀之。

尊者回答:「確實是這樣的,佛相比於我,實在要勝過百千萬倍,不可為喻,就像須彌山與芥子相比,像大海之水與牛腳印之水相比,像獅子王與狐狸相比,大小的差別實在不可企及!」尊者對魔王說:「我生在後世,沒有見過如來,聽說你有神力能變成佛的形象,不妨為我變化一下,我很想瞻仰。」

魔王答言。我今化現。慎莫為禮。對曰不禮。是時魔王。化身作佛。軀體丈六。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赫弈。喻倍日月。尊者欣悅。便前稽首。魔還復形。語尊者言。向雲不禮。今作禮何。

魔王答覆說:「我現在就變現佛身,你千萬不要行禮!」尊者回答說:「不行禮。」於是魔王就變作佛身,身體高達一丈六,紫磨金色,具備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光明晃耀,勝過日月的光輝。尊者心中滿懷欣喜,便上前去稽首行禮。魔王趕忙恢復原形,對尊者說:「剛才說好不行禮,為什麼現在又頂禮呢?」

尊者答言。我自禮佛。不禮於汝。魔復謝曰。唯願矜愍。卻此死狗。尊者告曰。汝起慈心。擁護群生。則此死狗。變成寶飾。若懷惡意。則作狗尸。魔以畏故。恆發善想。是時尊者。成道已後。所化眾生。得四果者。一人一籌。籌長四寸。如此之籌。滿於一房。房高六丈。縱廣亦爾。

尊者回答:「我只是向佛行禮,又不是向你行禮。」魔王重新對尊者賠禮道:「懇請您憐憫我,把這條死狗除去!」尊者告訴他:「你只要生起慈心,不起惡念,護持眾生,這死狗就會變成寶飾。如果心懷著惡意,則會變成狗尸。」魔王波旬因為害怕的緣故,就一直發善心。尊者成道以後,經他度化而獲得四果的人,每人用一根籌計算,每根籌四寸長。這樣的籌積累起來,能堆滿一間長、寬、高均達六丈的房子。

於是眾人白尊者言。尊者福德。實為弘博。化度群萌。不可稱數。尊者告曰。吾為畜生時。亦化眾生。使得聖果。何況今日。眾會白言。不審先世。所度雲何。

於是眾人對尊者說:「尊者的福德實在是博大,度化的眾生實在難以計量!」尊者告訴他們:「我還是畜生的時候也度化眾生,使他們得到聖果,何況今日!」與會大眾於是問道:「不知尊者前世是如何度化眾生呢?」

尊者告曰。乃往過去。波羅奈國。有一仙山。五百辟支佛。止住其中。時有獼猴。日來供養。奉覲儀容。諸辟支佛。後盡徙去。復有五百梵志。續在中止。諸梵志等。或事日月。或復事火。事日月者。翹腳向之。其事火者。朝夕燃之。

尊者便告訴他們:「在很久以前,波羅奈國有一座仙山,有五百位辟支佛居住在山中。當時有一隻獼猴每天都來供養,並拜見他們的儀容姿態。後來這些辟支佛們都涅槃了,又有五百名梵志接著在這裡居住修行。這些梵志們有的供奉日月,有的供奉火神。供奉日月的人,翹著腳向著日月,供奉火的人,不論早晚一直燃著火。

時彼獼猴。見其翹腳。便取挽下。見其燃火。便取滅之。獼猴於時。端坐思惟。諸梵志見。自相謂言。此獼猴者。將為我曹示茲威儀。尋各整身。諦察真理。心意開解。盡得辟支佛道。彼獼猴者。我身是也。

而那個獼猴見到翹著腳的,便把他的腳拉下,見到他們燃火,便把火滅掉,接著獼猴就端身正坐而觀修。各位梵志看到它這樣,互相交頭接耳說著:『這個獼猴,應是在為我們示現修行威儀啊!』於是立即各自調整身姿,諦觀諸法真理,漸漸地心開意解,都獲得了辟支佛道。當時那只獼猴,就是現在的我!。」

眾會復白以何因緣。受獼猴身。尊者告曰。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出現於世。有諸比丘在波羅奈仙山中住。時有應真。登上山巔。放腳輕疾。有一年少道人。而作是言。彼行飄速。正似獼猴。由此因緣。五百世中。常作獼猴。以是之故。凡有四輩。應自護口。勿妄出言。

與會眾人又問:「不知因為什麼因緣受獼猴身?」尊者告訴他們:「過去九十一劫以前,有毗婆尸佛出現在世上。一群比丘在波羅奈國的一座仙山中居住,當時有位羅漢比丘登上山頂,腳下輕快,跑得非常迅疾。有一位年輕的修道人見此情景,忍不住脫口而出:『此人跑起來輕飄迅速,真像只獼猴。』由於這個因緣,他在五百世中一直作獼猴。因此,所有的四眾弟子,都應守護自己的口舌,不可隨意胡言。」

尊者優波踘提。說此法時。一切大會。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者。種緣覺善根者。發大乘心逮不退者。不可稱計。信受其教。歡喜奉行。

尊者優波踘提宣說這些法時,一切與會大眾,有的得到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有種緣覺善根的,有的發了大乘心得到不退轉位,不可稱計。信受其教,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