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將侍者阿難。入城分衛[ 分衛:僧祇律曰:乞食分施僧尼,衛護令修道業,故雲分衛。]。世尊身上所著之衣。有少穿壞。將欲以化應度眾生。乞食周訖。欲還所止。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那時世尊帶著侍者阿難到舍衛城中乞食,世尊身上所穿的衣服有少許破損,想通過這個因緣度化應度的眾生。佛與阿難乞食後,正要回到精舍。
有一婆羅門。來至佛所。為佛作禮。睹佛容顏光相殊特。見佛身衣有少破壞。心存惠施。割省家中。得少白□。持用施佛。唯願如來。當持此□以用補衣。佛即受之。時婆羅門。見佛受已。心情歡喜。倍加踴躍。
當時有一個婆羅門來到佛前,向佛恭敬禮拜,看見佛陀容顏光相殊特,又見到佛身上衣服有少許破損,心中頓時想要佈施。回到家中到處查找,找到少許白布,便拿來供養佛陀,懇請如來能接受這塊布用來補衣服。佛隨即接受了,婆羅門一見佛收下白布,心情歡喜,更加歡欣鼓舞。
佛哀此人。即與授決。於當來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當得作佛。神通相好。十號具足。佛授記已歡喜而去。國中豪賢長者居士。咸興此心。雲何世尊。受彼少施。酬以大報。
佛憐憫此婆羅門,於是為他授記:「你將於來世二大阿僧祇百劫中當得成佛,神通自在,相好莊嚴,具足十種名號。」佛為他授記後,婆羅門就歡喜地離去了。舍衛國裡的豪賢長者居士都產生一個想法:為何世尊接受了他一點小小的佈施,就使其得到大功德。
作是念已。各為如來。破損好□作種種衣。持用奉佛。阿難問佛。世尊先昔造何善行。能令一切奉施衣服。願佛為說。令得開解。世尊告曰。諦聽著心。當為汝說過去因緣。阿難曰諾。我當善聽。
想到這裡,他們都各自為如來翦裁上等布料,作成種種上好的衣服,拿來供養世尊。阿難問佛:「世尊在此以前種下什麼樣的善行,現在能夠讓大眾供奉衣服?願佛為我們宣說,使我們能瞭解其中因緣。」世尊對他說:「諦聽,記在心中。我將為你宣說過去的因緣。」阿難答道:「是的,我會認真聽聞。」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毗婆尸。出現於世。與其徒眾九萬人俱。彼時有王。名曰?頭。有一大臣。請佛及僧。三月供養。佛即許可。既蒙可已。還至其家。辦具所須。
佛告訴阿難:「在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以前,當時有一位毗婆尸佛,出現世間,與他的隨從弟子九萬人在一起。當時有個國王名叫?頭,他下面有一位大臣,邀請佛及僧眾作三個月的供養,佛隨即接受了他的邀請。大臣得到了佛的許可後,就趕回家中,籌辦所需要的供物。
時?頭王。亦欲供養佛及眾僧。往至佛所。而白佛言。願得如來及比丘僧三月供養。佛告?頭。吾先已受彼大臣請。大人之法。不宜中違。王即還宮。告其臣曰。佛處我國。吾欲供養。雲卿已請。今可避我。我供養訖。卿乃請之。
這時?頭國王也想供養佛與僧眾。就前往佛的精舍,祈請佛說:「非常希望供養如來和比丘僧眾三個月。」佛告訴?頭國王:「我已先接受了那位大臣的供養,有德行人的做法,是不應當中途改變承諾。」國王立即趕回宮中,對那位大臣說:「佛住在我的國家,我想作供養,佛說你已經邀請了。你現在能否先讓我供養,待我供養後,你再請佛應供?」
臣答王言。若使大王保我身命。復保如來常住於此。復令國土常安無災。若使能保此諸事者。我乃息意。放王先請。王自念言。斯事叵辦。復更曉曰。卿請一日。我復一日。臣便可之。更互設會。各滿所願。
大臣回答國王:「如果大王能夠保證我的生命不死,又能夠保證如來恆常住在這裡,又能使國家長久平安,無災無難;如果您能夠保證這些事,我就取消原來的打算,讓大王先作供養。」大王心中思忖,這些事情不能辦到,於是又對大臣說:「你可先供養一天,我再供養一天。」大臣同意了這種做法。接著大臣與國王輪流供養,各自都滿足了心願。
爾時大王[ 大正藏為:臣。]。為彼如來。辦具三衣[ 三衣:佛制稱為衣者,袈裟也。後世別袈裟與衣。稱三衣為袈裟。種種僧衣。咸有別名。]。皆悉豐足。復為九萬諸比丘眾。作七條衣。人與一領。阿難當知。爾時大臣。以上衣服。施佛及僧供養之者。豈異人乎。則我身是。我乃世世。植福無厭。今悉自得。終不唐捐。時阿難等。聞說是已。歡喜勤修。造諸福業。咸懷踴躍。頂戴奉行。
那時大臣為毗婆尸佛置辦三衣,供養都很豐足,他又為九萬比丘僧眾製作了七衣,每人一件。阿難!你應當知道,當時將上妙的衣服施與佛和僧眾並作供養的大臣,並不是別人,就是現在的我。我在生生世世中,無有滿足地種下福業,現在自己又全部獲得,終不虛耗。」這時阿難等人,聽說此事後,歡喜勤修,造眾福德之業,心懷喜悅,恭敬地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