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於時國王名波斯匿王。有輔相。聰明巨富。其婦懷妊。生一男兒。形貌端正。容體殊絕。於時輔相。見兒歡喜。即召相師。令占相之。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當時的國王名波斯匿王,有一位輔相大臣,聰明巨富。輔相的妻子懷了孩子,生下一個男孩,形貌端正,容體殊妙罕見。於時輔相看到兒子非常高興,便請來相師,讓他給孩子看相。
相師看見。懷喜而言。是兒福相。人中挺特。聰明智辯。有逾人之德。父聞遂喜。敕為作字。相師問言。兒受胎來。有何異事。輔相答言。其母素性。不能良善。懷妊已來。倍更異常。心性恭順。樂宣人德。慈矜苦厄。不喜說過。
相師看到孩子,心裡歡喜地說:「這個兒子的福相,在世人中出類拔萃,聰明智辯,有超越常人的德行。」父親聽了更加歡喜,就令相師給孩子起名。相師便問:「懷上孩子後有什麼奇異的事呢?」大臣回答:「兒子母親的性格素來不能善待他人,懷上孩子後卻一反常態,性情變得恭敬柔順,喜歡宣揚別人的功德,同情憐憫苦難的人,不喜歡說別人的過失。」
相師言曰。此是兒志。當為立字。號阿舋賊奇。(此言無惱。)兒漸長大。雄壯絕倫。有力士之力。一人敵千。騰接飛鳥。走疾奔馬。其父輔相。甚愛念之。
相師說這是孩子的意志所致,便給他起名叫阿舋賊奇(漢義「無惱」)。孩子漸漸長大成人,強壯得無人可比,有力士的力量,力敵千人,跳起來可抓住飛鳥,跑起來快過奔馬。他的父親輔相大臣非常愛護他。
於時國中。有一婆羅門。聰明博達。多聞廣識。有五百弟子。追逐隨學。爾時輔相。即將其子。往囑及之。令其學問。婆羅門可之。受持教授。
當時這個國家中有一位婆羅門,聰明而博學通達,多聞廣識,有五百名弟子,追隨他學習。當時輔相便把他的孩子送去,委託給婆羅門,讓孩子好好求學。婆羅門答應他,擔當起教授的責任。
加阿舋賊奇。夙夜勤業。一日咨受。勝於經年。學未經久。普悉通達。婆羅門師。異常待遇。行來進止。每與其俱。及諸同學。傾意瞻敬。
再加上阿釁賊奇白天和晚上都勤奮學習,一日請教所得,就超過了其他弟子多年的求學。沒有經過多長時間的學習,便通達各種學問。婆羅門師給予他特殊待遇;來來去去都讓阿釁賊奇跟在身邊,其他的同學也對阿釁賊奇傾心仰慕敬重。
爾時婆羅門師婦。見其端正。才姿挺貌。過逾人表。懷情色著。愛不去意。然諸弟子。與共同游。行止不獨。無緣與語。有心不遂。常以歎悒[ 悒:yi 指憂鬱不安。]。會有檀越。來請其師及諸弟子三月。
那時婆羅門師的妻子見他長得端正,才貌超絕,不同一般,便對他心生愛慕貪戀,念念不忘。但是眾弟子常與他形影不離,起居坐臥都有旁人,沒有機會同他搭訕,一片心意不得實現,常時鬱悶感歎。恰好有施主前來邀請婆羅門師父和弟子們去受供三個月。
一時婆羅門師內與婦議。我今當行受請三月。當留一人經營於後。時婦內喜。密自懷計。白婆羅門。是事應爾。後家理重。宜須才能。可留無惱囑以後事。時婆羅門。即敕無惱。我今赴彼檀越之請。後事總多。須人料理。卿善才能。為吾營後。無惱受教。即住不行。師及徒眾。引道而去。
某時婆羅門師進內和妻子商量:「我現在要外出接受別人三個月供養。應當留下一個人,照料以後家裡的事。」妻子聽後內心歡喜,便暗自算計,於是對婆羅門說:「理應如此,料理家務的責任重大,應該需要一個能幹的人。可以把無惱留下來,照料以後家裡的事。」於是婆羅門師就委託無惱:「我現在接受了施主的邀請要去赴約,我走後家裡的事務很多,需要人料理。你很能幹,就為我打點家中的事情吧。」無惱領受囑托,就留下來不走,師父便帶著其他弟子們出發了。
其婦怡悅欣喜無量。極自莊飾。多作姿媚。與共談語。嬈動其意。無惱志固。無心相從。欲心轉盛。實意語之。我相欽愛。由來有素。但避眾人。有懷未發。汝師臨去。吾故相留。今既獨靜。當從我意。無惱曉謝語言。我梵志法。不淫師婦。若當違犯非婆羅門。寧交取死。終不為此。
師妻非常怡悅欣喜,極力打扮自己,擺出種種媚態與無惱搭訕,**無惱。無惱意志堅定,無心相從。師妻情慾更加熾盛,就對他實話實說:「我對你心懷愛慕,向來就有意,只是迫於人多,不能表達心意。你師父臨走時,我特意把你留下。今天我們既已獨處,那就順從我吧。」無惱明確地回絕道:「我們梵志的規矩,不能姦淫自己的師妻,如果違犯了,就不是婆羅門,我寧可去死也絕不幹這種事。」
於時師婦。望重違心。慚愧嗔憤。復作密計。候師垂至。挽裂衣裳。摑[摑:guo。]破其面。塵土坌[ 坌:ben 指塵埃等粉狀物粘著於他物。]身。憔悴臥地。無所言說。時婆羅門師徒俱到。師即入內。見婦色狀。即問其故。何緣乃爾。
這時師妻的滿腔希望落空,又慚又恨。於是又暗自算計著,等到師父快要回家時,就撕破了衣服,抓傷了面容,在身上撒滿塵土,神情憔悴地躺在地上,一句話也不說。這時婆羅門師徒回到家,師父走進內室看到妻子這副模樣,就問她是什麼緣故弄成這樣。
婦垂泣言。不足問也。時婆羅門。重更問之。汝有何事。當相告語。雲何不說。婦啼而言。汝所欽美。阿舋賊奇。自汝去後。常見侵凌。我適不從。抴[ 抴:ye 指牽引,拉。]裂我衣。壞我身首。汝畜弟子。雲何乃爾。
妻子低頭哭泣道:「不必問了。」婆羅門更加疑慮地追問她:「到底出了什麼事?你應當告訴我,為什麼不說呢?」妻子啼哭著說:「你器重喜愛的那個阿舋賊奇,自從你走了以後常來欺凌侮辱我。剛才我不肯屈從,他就撕破我的衣裳,毀傷我的身體面容。你教養的好徒弟,為什麼竟會這樣?」
婆羅門聞。甚懷恚忿。語其婦言。此無惱者。力敵千人。輔相之子。種族強盛。雖欲治之。宜當以漸。談謀是已。往見無惱。隨宜方便。而慰喻之。我去之後。苦汝營勞。又汝前後。奉事盡忠。常感汝意。思欲相酬。有一秘法。由來未說。若能成辦。直生梵天。無惱長跪。問是何事。
婆羅門聽了非常惱恨,就對妻子說:「這個無惱力等千人,又是當朝重臣的兒子,家族的勢力很強大,雖然想要懲治他,也應慢慢想辦法。」謀劃考慮好後,他就去見無惱,隨機乘便地慰問他說:「我外出以後,辛苦你操勞家事,況且你向來是盡心盡力為我辦事,我一直很感激,並想要酬謝你。我有一個秘法,我從來都沒有向人說過,倘若能修煉成功,就能直接生到梵天界。」無惱便長跪在地詢問究竟是什麼法。
答言。若持七日之中。斬千人首。而取一指。凡得千指。以為鬘飾。爾時梵天。便自來下。命終之後。定生梵天。無惱聞此情懷猶豫。復白師言。此事不應。殺害眾生。更生梵天。師又告言。汝我弟子。豈不信我至要之言。汝若不信則為義絕。隨爾道徑。莫復此住。又更作咒。豎刀在地。說咒已訖噁心轉生。
婆羅門回答說:「你如果能在七天內砍下一千個人的頭,每人截取一隻手指,總共得到一千隻手指,穿成指鬘以為裝飾,那時梵天王就會降臨在你身邊,命終以後,一定能生到梵天界。」無惱聽了猶豫不決,他對師父說:「這事不應理,怎麼殺害眾生,就能轉生梵天界。」師父又說:「你是我的弟子,怎麼不相信我的關要之語?如果你不肯相信,那麼我們就恩斷義絕,隨便你到哪裡去,不要再留在這裡了。」另外他又念了咒語,將一把刀插在地上。等他念完了咒語,無惱便生起噁心。
師知其意。即授與刀。受刀走外。得人便殺。取指為鬘。人見便號鴦仇魔羅[鴦仇魔羅:又有譯為央掘魔羅。]。(此言指鬘。)周行斬害到七日頭。方得九百九十九指。唯少一指。殘殺一人。指數便滿。
師父了知他的心意,就把刀遞給了無惱。無惱接過刀走到外面,遇到人就殺,並砍下手指作成鬘。人們看見無惱就稱他是「鴦仇魔羅」(漢語指鬘)。無惱到處殘殺無辜,到第七天早上,才得到了九百九十九根手指,只差一根手指了,再殺死一個人,手指數就滿了。
人皆藏竄。無敢行者。遍行求覓。更不能得。七日之中。不得飲食。其母憐愍。遣人為致。悉各懷懼。無敢往者。其母持食。躬自致往。兒遙見母。走趣欲殺。
人們都躲藏逃竄,沒人敢出來走動。無惱到處尋找,再也不能找見一個人影。他已經連續七天沒有吃東西了,他的母親憐憫他,派人給他送食物,但眾人都極度畏懼,沒有人敢去。於是無惱的母親就自己拿了食物去送給他。兒子遠遠地看見母親,跑過來就要殺死她。
母時語言。咄不孝物。雲何懷逆。欲危害我。兒便語言。我受師教。要七日中。滿得千指。便當得願。生於梵天。日數已滿。更不能得。事不獲已。當殺於母。母又語言。事苟當爾。但取我指。莫見傷殺。
母親這時呵叱道:「喂,你這不孝的畜牲,怎麼竟敢大逆不道要殺害我呢?」兒子就說:「我得了師父的教言,要在七天中得到一千根手指,這樣就能如願轉生梵天界。天數已到,再也找不到可殺的人,事不得已,只能殺母親了。」母親說:「事情如果是這樣,那麼就只把我的手指砍去,不要殺死我吧。」
於時世尊。具遙見之。知其可度。化作比丘。行於彼邊。鴦仇摩羅。已見比丘。捨母騰躍。走趣規殺。佛見其來。徐行捨去。
這時佛陀已遠遠地看到了發生的一切,知道無惱可以度化,就變成比丘的模樣,在路邊行走。鴦仇摩羅看見比丘後,就放過了母親飛跑過來準備殺比丘。佛陀看見他飛奔過來,就緩步走開。
指鬘極力走不能及。便遙喚言。比丘小住。佛遙答言。我常自住。但汝不住。指鬘復問。雲何汝住。我不住耶。佛即答言。我諸根寂定。而得自在。汝從惡師。稟受邪倒。變易汝心。不得定住。晝夜殺害。造無邊罪。
指鬘竭盡全力奔跑也追不上,就遠遠地喊道:「比丘稍住片刻。」佛陀遠遠地回應:「我常自住,但你不能住。」指鬘又問:「為什麼是你停住著而我卻不能停住呢?」佛陀就回答:「我的諸根寂止,得到了自在。你跟隨邪惡的師父,接受顛倒邪見而改變了自己的心,不能停住自己,日夜不停地進行殺戮,造了無邊的罪孽。」
指鬘聞此。意欻[ 欻x□ 指忽然。]開悟。投刀遠棄。遙禮自歸。於時如來爾乃待之。還現佛身。光明朗日。三十二相。炳著奇妙。指鬘見佛光相威儀。以身投地。悔過自責。佛粗說法。得法眼淨。心遂純信。
指鬘聽了這話忽然醒悟過來,將屠刀遠遠地扔掉,遠遠地向佛陀頂禮皈依,這時佛陀才停下來等他,恢復了佛陀真身,所發光明勝於明日,三十二相光彩奇妙。指鬘看到佛陀的形象光彩威嚴,便以身撲地,悔過自責。佛陀簡要地為他宣說法義,指鬘就得到了法眼淨,心中遂生純淨信心。
求索出家。佛即可之。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衣著身。隨彼所應。重為說法。心垢都盡。得羅漢道。佛即將其還祇陀林。爾時國中。人民之類。聞指鬘聲。皆各驚怖。人畜懷妊。怖不能生。時有一象。不能出子。佛敕指鬘。往說誠言。我生已來。不殺一人。
於是懇求佛陀讓他出家修行。佛陀便答應他說:「善來比丘!」於是鬚髮自落,法衣披身。佛陀順勢利導,再度宣說佛法,使他心中的積垢全部清除,獲得了阿羅漢果位,佛陀便將他帶回祇陀林。當時舍衛國內的所有百姓聽到指鬘的聲音,都極其恐怖害怕。孕婦及懷孕母畜都恐懼得不能生產,當時有一頭大象因此無法產子,佛陀便指示指鬘,前去說誠實語:「我出生以來,沒有殺害過一個人。」
指鬘白佛。我由來殺多。雲何不殺。佛告之曰。於聖法中。是為始生。爾時指鬘便整衣服。奉教往說。如說尋生。皆得安隱。還詣精舍。坐一房中。
指鬘對佛陀說:「我以前殺害過許多人,怎麼能說沒有殺過呢?」佛陀告訴他:「你皈依了神聖的佛法,這才開始了你真正的生命。」於是指鬘便裝理衣服,奉佛陀的教導前去講了這樣的話,大象即刻生產並且母子平安。指鬘重新回到祇陀精舍,在一間房中靜坐。
時波斯匿王。大合兵眾。躬欲往討鴦仇摩羅。路由祇洹。當往攻擊。時祇洹中。有一比丘。形極矬[ 矬:cuo。]陋。音聲異妙。振聲高唄。音極和暢。軍眾傾耳。無有厭足。像馬豎耳。住不肯行。
這時波斯匿王集結了龐大的軍隊,親自前去討伐鴦仇摩羅,正要前去攻擊,路過祇洹。那時祇洹精舍正好有一名比丘,身體矮小異常醜陋,聲音卻異常美妙,高聲唱誦時,聲音極其和暢。兵士們側耳傾聽,無有厭足;軍中象馬也豎起耳朵,停下來不肯前行。
王怪問御者。何以乃爾。御者答言。由聞唄聲。是使象馬停足立聽。王言。畜生尚樂聞法。我曹人類。何不往聽。即與群眾。暫過祇洹。到下象乘。解劍卻蓋。直進佛所。敬禮問訊。
波斯匿王感到奇怪,就問駕車人:「為什麼會這樣。」馭手回答說:「因聽到誦經聲而使象馬停下腳步傾聽。」國王說:「畜生尚且喜歡聽佛法,我們人類為什麼不去聽呢?」就帶領大眾暫時來到祇陀林。下了乘坐的大象,解下佩劍,退去了麾蓋,逕直來到佛陀面前,敬禮問訊。
彼唄比丘。唄聲已絕。王先問言。向聞唄音。清妙和暢。情豫欽慕。願得見識。施十萬錢。佛告之曰。先與其錢。然後可見。若已見者。更不欲與一錢之心。
那個比丘已經停止了唱誦,國王首先發問:「剛才聽到的唱誦之聲,清澈美妙和暢,讓我留戀傾慕,希望與他相見認識一下,佈施他十萬錢。」佛陀告訴他:「先給他錢,然後才可以見他。如果見過他的人,再沒有想給他一錢的想法。」
即將示之。看其形狀。倍復矬陋。不忍見之。意無慾與一錢之想。王從座起。長跪白佛。今此比丘。形極短丑。其音深遠聲徹乃爾。宿作何行。致得斯報。
然後將比丘帶給他看,國王看到他身體矮小異常醜陋,不願再看下去,心裡也沒有要佈施他一錢的念頭。國王從座位上站起,長跪對佛陀說:「現在這位比丘樣子極其醜陋矮小,而他的聲音卻如此的深遠清澈響亮。他前世作了什麼業,才感得這樣的果報?」
佛告王曰。善聽著心。過去有佛。名曰迦葉。度人周訖。便般涅槃。時彼國王。名機裡毗。收[ 收:龍藏為【+(枚-木)】]取舍利。欲用起塔。時四龍王。化為人形。來見其王。問起塔事。為用寶作。為用土耶。
佛陀告訴國王:「你好好用心聽著。過去有佛,名叫迦葉,度化世人的事業圓滿,便入了涅槃。那時有位國王,名叫機裡毗,收集迦葉佛的舍利子,想造寶塔來供奉。四位龍王變成人的模樣來謁見這國王,詢問造寶塔的事情,是用珠寶來建造,還是用泥土呢?
王即答言。欲令塔大。無多寶物。那得使成。今欲土作。令方五里高二十五里。極使高顯可觀。龍王白言。我非是人。皆是龍王。聞王作塔。故來相問。苟欲用寶。當相佐助。王歡喜言。能爾者快。
國王就回答說:『想要建造高大的寶塔,沒有太多的寶物,怎麼能夠建成呢?現在打算用泥土建造,使塔長寬五里,高二十五里。顯得非常宏偉壯觀。』龍王說:『我們不是人,都是龍王。聽說國王造塔,因此前來打聽。倘若工程需要寶物,我們將提供支持。』國王高興地說:『能這樣作就太好了。』
龍復語言。四城門外。有四大泉。城東泉水。取用作墼[ 墼:j□ 指磚,未燒的磚坯。]。成紺琉璃。城南泉水。取用作墼。其墼成已。皆成黃金。城西泉水。取用作墼。墼成就已。變成為銀。城北泉水。取用作墼。其墼成已。變為白玉。王聞是語。倍增踴躍。即立四監。各典一邊。
龍王又對國王說:『四個城門外邊有四眼泉水:城東的泉水拿來作磚,就變成天藍色的琉璃;城南的泉水拿來作磚,造成的磚都變成黃金;城西的泉水拿來作磚,造成的磚變成白銀;城北的泉水用來作磚。造成的磚會變成白色的玉石。』國王聽了這話,分外振奮,馬上任命了四位監工,各自主管一邊的工程。
其三監。所作功向欲成。一監慢怠。功獨不就。王往看見。便以理責。卿不用心。當加罰謫[ 謫:zhe 指處罰,懲罰。]。其人懷恐。便白王言。此塔太大。當何時成。王去之後。敕諸作人。晝夜勤作。一時都訖。
其中三個監工監管的工程已接近完成了,另一名監工卻懈怠散漫,唯獨他的工程遲遲沒能完成。國王巡察看見,便以理遣責道:『你沒有盡責用心,應當對你施加懲罰。』這人心中恐懼,就對國王說:『這寶塔太龐大了,不知什麼時候才造成?』國王離開以後,監工命令所有工人,夜以繼日地勤奮趕工,後來大家都同時完成了寶塔的建造。
塔極高峻。眾寶晃昱[ 昱:yu 指明亮。]。莊校雕飾。各有異觀。見已歡喜。懺悔前過。持一金鈴。著塔棖[ 棖:chen□ 指支柱。]頭。即自求願。令我所生音聲極妙。一切眾生。莫不樂聞。將來有佛。號釋迦牟尼。使我得見度脫生死。
寶塔非常高大挺拔,各種寶物明亮閃耀,加上精密的雕刻裝飾,異常美觀。那監工見到後滿心歡喜,並懺悔自己以前的過失。便拿一個金鈴安放在寶塔尖上,即自求願:『願我生來嗓音就極其美妙,所有眾生無不愛聽。將來有佛,號釋迦牟尼,願我得見,超脫生死輪迴。』
如是大王。欲知爾時一監作遲。怨塔大者。此比丘是。緣彼恨言嫌其塔大。五百世中。常極矬陋。由後歡喜施鈴塔頭。求索好聲及願見我。五百世中。極好音聲。今復見我。致得解脫。
如是大王,要知道那時埋怨寶塔工程浩大的那個監工,就是現在這個比丘。因為他埋怨寶塔的龐大,五百世中,他形相就一直矮小丑陋;又因為後來心生歡喜,供養金鈴在塔尖上,請求生來有美妙的嗓聲以及發願見到我,五百世中他便有了美妙的聲音。今世又見到我,終於獲得了解脫。」
王聞是已。便辭欲退。佛問大王。欲何所至。王白佛言。國有怨賊鴦仇摩羅。傷殺人民。縱橫暴害。今欲率眾往攻伐之。佛告王曰。鴦仇摩羅。當如今者不能殺蟻。況復余耶。
波斯匿王聽聞後,便向世尊告辭要離開。佛問波斯匿王說:「打算去哪裡?」國王對佛陀說:「國內有個惡賊鴦仇摩羅,傷害人民,橫行殘暴。現在打算率領大軍前去討伐他。」佛陀對國王說:「鴦仇摩羅現在連一隻螞蟻都不會傷害,何況其他的眾生。」
王心念言。世尊似往已降伏之。佛告王言。指鬘今已出家入道。得阿羅漢。諸惡永盡。今在其房。欲見之不。王言思見。即起到其房外。聞指鬘比丘謦欬[ 謦欬:q□ng kai 亦作「 謦咳 」。指咳嗽。]之聲。憶其暴惡。所傷彌廣。怖躄斷絕。良久乃穌。還至佛所。以事白佛。
國王心中思忖:「佛陀似乎已經去把他降伏了。」佛陀告訴國王:「指鬘現在已經出家修行,得到阿羅漢果,所有惡行永遠消盡了。如今正在他的房間裡,想見他嗎?」國王說:「想看一看。」就來到指鬘的居室外,聽到指鬘比丘發出咳嗽聲,想到他的凶殘暴行,傷害過如此多的性命,驚懼地仆倒暈了過去,過了許久才甦醒。回到佛前,就把這事告訴佛陀。
佛告王曰。不但今日。聞彼之聲墮地斷絕。過去世時。聞其音聲亦爾斷絕。善聽大王。過去久遠。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波羅奈[ 奈:龍藏為(木+奈)。]。爾時國中。有一毒鳥。捕諸毒蟲。恆以為食。其形極毒。不可觸近。所經歷下。眾生皆死。樹木悉枯。爾時此鳥。過到一林。住一樹上。謦欬欲鳴。時彼林中。有白象王。在傍樹下。聞毒鳥聲。躄地斷絕不能動搖。
佛陀對國王說:「不僅今天你聽到他的聲音,暈倒在地,在過去世時,你聽到他的聲音也曾暈倒。大王請諦聽,久遠以前,這閻浮提有一個大國,名叫波羅奈。那時國中有一隻毒鳥,一向以捕捉各種毒蟲為食,它的身體有劇毒,不可接觸、靠近。乃至飛過後,下面的眾生都會死去,樹木也都枯萎。一次這鳥飛過一片樹林,停在一棵樹上,清一下嗓子準備鳴叫。當時那片樹林裡有一頭白象王正在附近的樹下,聽到毒鳥的鳴叫,倒在地上暈厥過去,不能動彈。
如是大王。爾時毒鳥。今指鬘是。時白象王。今王身是。王復白佛。鴦仇摩羅。暴害滋甚。殺爾所人。賴蒙世尊降化修善。佛告王曰。鴦仇摩羅。不但今日殺此多人。蒙我降化。過去世時。亦殺此等。我亦降化。乃復思善。王重白佛。不審此等。先世被害。世尊降化。其事雲何。願為解說。
如是大王,那時的毒鳥,就是今天的指鬘;那時的白象王,就是今天的大王。」國王又對佛陀說:「鴦仇摩羅凶暴禍害嚴重,殺了這麼多人,幸虧世尊降伏教化了他,使他修善。」佛陀告訴國王:「鴦仇摩羅不只今日殺了這麼多人,被我降伏教化。在過去世,他也殺了這些人,我也降伏教化他,使他改邪向善。」國王又對佛陀說:「不知道他們以前如何被鴦仇摩羅殺害,世尊又是如何降伏教化了他,這事究竟如何,希望能為我們解說。」
佛告王曰。善聽著心。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波羅奈。於時國王。名波羅摩達。爾時國王。將四種兵。入山林中。遊行獵戲。王到澤上。馳逐禽獸。單只一乘。獨到深林。
佛陀告訴國王:「用心諦聽。在久遠阿僧祇劫以前,此閻浮提,有一個大國,名波羅奈。那時的國王名叫波羅摩達,有一天國王率領了四種軍隊,到山林中遊戲狩獵。國王來到草澤地上,追趕著飛禽走獸,單騎匹馬獨自到了森林深處。
王時疲極。下馬小休。爾時林中。有牸[ 牸:zi原文為[馬+字],通「牸」。]師子。懷欲心盛。行求其偶。困不能得。值於林間。見王獨坐。淫意轉隆。思欲從王。近到其邊。舉尾背住。
國王感到很疲憊,就下馬稍作休息。剛好林中有一隻母獅子,正是發情期,到處尋找配偶,為找不到公獅而煩躁不安。正好碰見國王獨自一人坐在林間,母獅情慾轉勝,想與國王交媾。便走到國王旁邊,翹起尾巴背向國王而住。
王知其意。而自思惟。此是猛獸。力能殺我。若不從意。儻見危害。王以怖故。即從師子。成欲事已。師子還去。諸兵群從。已復來到。王與人眾。即還宮城。
國王了知它的意圖,暗自思量:『這是頭兇猛的野獸,能夠吃掉我,如果不順從它的意願,或許會被它傷害。』國王因為恐懼的原因,就順從了母獅意願。交媾完後母獅就離開了。隨從的兵眾也跟著趕上來,國王便和大隊人馬一起回到王宮。
爾時師子。從是懷胎。日月滿足。便生一子。形盡似人。唯足斑駁。師子憶識。知是王有。便銜[ 銜:xian 指含在嘴裡;用嘴咬著。]擔來。著於王前。王亦思惟。自憶前事。知是己兒。即收取養之。以足斑駁。字為迦摩沙波陀。(此言駁足。)
那隻獅子從此以後就懷孕了,孕期滿後就產下一子,形體模樣完全和人一樣,只是雙腳有像獅子的花斑。母獅還有記憶,知道此子是從王而有,便把孩子叼來,放在國王面前。國王思忖之下,也記起了以前的事,明白這是自己的兒子,就把他收留養育起來,因為他的腳上有花斑,就取名為迦摩沙波陀(漢義駁足)。
養之漸大。雄才志猛。父王崩亡。駁足繼治。時駁足王。有二夫人。一王者種。二婆羅門種。時駁足王。一日出城。游於園觀。敕二夫人。隨我後往。誰先到者。當與一日。極相娛樂。其墮後者。吾不見之。王去之後。其二夫人。極自莊飾。嚴駕車乘。一時俱往。
漸漸把孩子養大了,這孩子雄才志猛。老國王死後,斑足就繼承王位治理國家。斑足國王有兩位夫人,一位是剎帝利種姓,另一個是婆羅門種姓。有一次斑足國王要到城外的園林去遊玩,他告訴兩位夫人:『你們隨後便來,誰先到達我就一整天與她娛樂,那個後來的,我不與她見面。』國王走了以後,兩位夫人各自精心打扮,準備好車輦,同時出發。
到於道中。見於天祠。梵志種者。下車作禮。禮已急進。獨墮後到。王從本言。而不前之。於是夫人。嗔恚煩憤。怨責天神。我由禮汝。使王見薄。若有天力。何不護我。恚恨憤惱。密自懷計。
走到中途,遇到一個天祠。婆羅門種姓的夫人下車向神像行禮,行完禮又匆忙趕路,但還是後到了。國王按照先前說過的話,不召她進前相見。於是這位夫人嗔恚惱怒,埋怨怪罪天神:『我由於向你禮敬的緣故,使得大王薄棄於我,倘若有神力,為什麼不保護我呢?』她內心怨恨惱怒,暗中預謀報復。
王后還宮。加意奉事。復還待遇。從王求願。聽我國中一日自在。值王偏心。自聽可之。出外令人打壞天祠。令平如地。乃還宮中。
後來國王返回王宮,這夫人特別用心奉事,又恢復了以前的待遇,她就向國王請求:『任憑我在國中一天之內為所欲為。』恰好國王寵愛偏心,就答應了夫人。夫人一出去就命人去搗毀了那個天祠並把它夷為平地,這才回到王宮。
守天祠神。悲苦懊惱。往至宮中。欲思傷害。王宮天神遮不聽入。有一仙人。住仙山中。時駁足王。恆常供養。日日食時。飛來入宮。不食餚膳。粗食粗供。偶值一日仙人不來。天神知之。化作其形。欲來入宮。
守護這祠廟的天神悲傷氣憤,就前往王宮,企圖報復作害,王宮的守護神攔住不讓他進入。有一位仙人住在仙山中,當時駁足王恆常供養他,每天吃飯時,仙人就飛到王宮來,他不吃盛宴佳餚,只吃粗茶淡飯。偶然有一天仙人沒有來王宮,天神知道後,就變成仙人的模樣,想要進入王宮。
宮神猶識。不聽前入。遙在門外。白王求通。王聞仙人。在外索現。怪其所以。急敕聽入。是時宮神。聞王有教即休不遮。徑前得入。坐於仙人常坐之處。
王宮的守護神依然認識他,不肯放他進去,天神就遠遠地在門外呼叫大王,請求放行。國王聽見仙人在外邊請求放行,奇怪他為什麼這樣,就急忙傳令允許入宮。守護神聽說國王有命令,就不再阻攔,天神就徑直進入王宮,坐在仙人常坐的地方。
辦如常食。以用供養。時化仙人。不肯就食。即語王言。此食粗惡。又無肉魚。雲何可噉。王即白言。大仙自來。恆食清素。故令不辦肉魚餚膳。化仙又告。自今已後。莫設粗供。具肉為食。
國王照例置辦平時的食物供養他,這位變化的仙人不肯吃,他對國王說:『這些飯食粗惡,又沒有魚和肉,怎能吃得下去?』國王辯白說:『您一直以來都是吃清淡的素食,所以我才命令他們不要置辦肉魚盛宴。』這變化的仙人又說:『從此以後,不再置辦簡陋的食物,只以肉為食。』
即如語辦。食已還去。復到明日。舊仙飛來。為設餚膳種種之肉。仙人嗔恚。怨責於王。王言大仙。昨日敕如是作。仙人語言。昨日有患。斷食一日。不來是間。誰語汝曹。但相輕試。故復爾耳。令王是後十二年中恆食人肉。作是語竟。飛還山中。
國王就按他的要求去準備,仙人吃過後就回去了。到了第二天,原來的仙人飛來,國王為他備下了盛宴,種種肉食。仙人惱怒,氣憤地責備國王,國王說:「大仙人,是你昨天這麼吩咐的。」仙人對國王說:『昨日我身體有病,斷食一日,沒有來這裡,誰會與你們講過?只因為你輕蔑的緣故才故意這樣試探。令大王你在此後的十二年中一直以人肉為食。』說完這話,仙人便飛回了山裡。
是後廚監。忘不辦肉。臨時無計。出外求肉。見死小兒肥白在地。念且稱急。即卻頭足。擔至廚中。加諸美藥。作食與王。
從此以後,有一次廚監忘記了準備肉食,臨時沒有辦法,只好到外邊去找肉。看見地上有一個死去的小孩白白胖胖,主管心想這暫且充一時急用,就除去小兒的頭和腳,拿到廚房裡,加上各種美味調料,作成一道菜給國王。
王得食之。覺美倍常。即問廚監。由來食肉。未有斯美。此是何肉。廚監惶怖。腹拍王前。若王原罪。乃敢實說。王答之言。但實說之。不問汝罪。廚監白王。先日有緣。不及具肉。得死小兒。以稱時要。不意大王。乃當覺之。王言。此肉甚美異常。自今已往。如是求索。
國王吃了,覺得味道比平常倍加鮮美,就詢問廚監,以前吃肉,從未感覺如此鮮美,這究竟是什麼肉。廚監驚恐害怕,匍匐在國王面前說:『假如國王寬恕我的罪過,我才敢說出真相。』國王回答:『只要你如實說明,就不追究你的罪過。』廚監告訴國王:『前幾天湊巧沒來得及採購肉類,碰見一個死去的小孩,就用他來充一時之需。不曾想大王現在發覺了。』國王說:「這肉異常美味,從此以後,還這樣去尋找。」
廚監白王。前者偶值自死小兒。更求叵得。其作食者。畏懼國法。王又語言。汝但密取。設有覺者。斷處由我。廚監受教。夜恆密捕。得便殺之。日日供王。於時城中人民之類。各各行哭。雲亡小兒。展轉相問。何由乃爾。
廚監對國王說:『上一回是偶然遇上自己死掉的小孩,再去找哪能得到呢?況且用人肉來作食物的人,會擔心國家法律的懲罰。』國王又說:『你只管秘密地捉取,如果有人發現,處置此事的權力在我這裡。』廚師聽從旨意,暗地裡捕捉小孩,每天供給國王吃。一時城裡的百姓們各個到處尋找哭泣,說孩子失蹤不見了,不斷地相互打聽,不知這是什麼緣故。
諸臣聚議。當試微伺。即於街裡。處處安人。見王廚監抴他小兒。伺捕得之。縛將詣王。具以前後所亡事白。王聞是語。默然不答。再三重白。今捕得賊。罪舋彰露。事當決斷。雲何默然。王乃答言。是我所教。諸臣懷恨。各自罷去。於外共議。王便是賊。食我等子。噉人之王雲何共治。當共除之。去此禍害。
大臣們在一起商議,應當暗中埋伏。就在街頭巷尾到處安排人監視,發現是國王的廚監捕捉別人的小孩,守候的人逮住他,捆綁起來送到國王面前,向國王詳細說明近來兒童失蹤的始末情形。國王聽了默不作聲。
大臣們如是三次向國王稟告:『現在捉住了罪犯,他的罪行徹底暴露,這事應當判決,為何沉默不語呢?』國王這才說:『這是我吩咐這樣做的。』大臣們懷著憤恨各自離去,在外邊一起議論:國王便是賊,吃了我們的孩子,這吃人的君王,怎能與他共同治理國家?應當合力除掉他,消滅這個禍害。
一切同心咸共齊謀。城外園中。有好池水。其王日日。至彼洗浴。諸臣儲兵。安伏園中。王出洗浴。已到池中。伏兵一時周匝四合。即圍其王。當取殺之。
大家都同心協力,一起謀劃著:城外的花園裡有一個很好的水池,國王每天都要去那裡洗澡沐浴。大臣們聚集兵眾,埋伏在花園裡,國王出來洗浴,到了水池裡面後,伏兵們同時從四周包圍上來,便圍住國王,要把他殺死。
王見兵集。驚怖問言。汝等何故。而圍逼我。諸臣答言。夫為王者。養民為事。方驗廚子。殺人為食。眾民呼嗟[ 呼嗟:指呼號哀歎。]。告情無處。不任苦酷。故欲殺王。王語諸臣。我實無狀。自今已後。更不復為。唯見恕放。當自改勵。諸臣語曰。終不相放。正使今日天雨黑雪。令汝頭上生黑毒蛇。猶不相聽。不須多雲。
國王看見兵士聚集上來,驚慌恐懼地問:『你們為什麼包圍威逼我?』大臣們回答:『做國王的人應當以養護人民為本分,你卻指使廚子,殺人作成食物,百姓們哀歎,無處申訴,不能忍受這樣的殘酷痛苦,所以要殺了你這昏君。』國王對大臣們說:『我的作為的確不合理,從今天起,我再不這樣干了,只希望能被寬恕,放過我這一回,我一定改過自新。』大臣們說:『無論如何不能放過你,即便今天天降黑雪,使你頭上長出黑色毒蛇,也不會饒了你,不用再多說了。』
時王駁足聞臣語已。自知必死。得脫無路。即語諸臣。雖當殺我。小緩須臾。聽我小住。諸臣緩置。
當時斑足國王聽了大臣們的話,自知必死,沒有辦法脫身,就對大臣們說:『即使要殺我,也請稍等片刻,讓我小住片刻。』大臣們就暫緩處置。
王即自誓。我身由來。所修善行。為王正治。供養仙人。合集眾德。回令今日我得變成飛行羅剎。其語已訖。尋語而成。即飛虛空。告諸臣曰。汝等合力。欲強殺我。賴我大幸。復能自拔。自今已後。汝等好忍。所愛妻兒。我次當食。語訖飛去。
國王便自己立誓:『我此身以前所修積的善行,以及當國王如法治理國家、供養仙人等,所有功德全部合集,回向我今天能夠變成飛行羅剎。』話剛說完,就隨語變成了飛行羅剎。立即飛在虛空中,對大臣們說:『你們串通一氣想強行殺死我,全靠我有大幸,還能夠擺脫困境。從今以後,你們就好好忍受吧,你們所愛憐的妻子兒女,我要挨個吃掉。』說完就飛走了。
居止林間。飛搏取人。擔以為食。人民之類。恐怖藏避。如是之後。殺噉多人。諸羅剎輩。附為翼從。徒眾漸多。所害轉廣。後諸羅剎。白駁足王。我等奉事。為王翼從。願為我曹。作一宴會。
從此棲息在深山密林間,飛來飛去地抓人,拿去作為食物,百姓們害怕得到處躲避。就這樣,斑足捕食了許多人,許多羅剎也依附他作隨從,追隨者越來越多,危害也越來越廣。後來羅剎們跟斑足王請求:『我們效力侍奉大王,是大王的左膀右臂,希望你能給我們辦一次盛大的宴會。』
時駁足王。即許之言。當取諸王令滿一千。與汝曹輩。以為宴會。許之已訖。一一往取。閉著深山。已得九百九十九王。殘少一人。其數未足。諸王念言。我曹窮急。當何所歸。若當捕得須陀素彌。有大方便。能濟我等。
斑足王當即答應它們說:『我將去捉拿整整一千個國王,用來為你們舉辦宴會。』對它們許諾後,便去捉拿一個一個的國王,把他們囚禁在深山中,已經捉到了九百九十九個國王,只差一人,數量還不夠。被捉的眾國王想到:『我們困厄危急,應當怎麼辦呢?假若它捉到須陀素彌,須陀素彌是個有大方便的人,一定能救助我們』。
作是計已。白羅剎王。王欲作[ 作:龍藏為(+個)]會。極令有異。純取諸王。不用凡細。須陀素彌。有高名德。若能得來。王會乃好。羅剎王言。此有何難。即時飛騰。欲往取之。
議定了這個計策,就對羅剎王說:『大王要辦宴會,要求非同尋常,全都選用國王,而不用平凡俗人。聽說須陀素彌有高深的德行,如果能夠得到他,大王的宴會才算完美。』羅剎王說:『這有什麼難的?』隨即飛騰而起,要前去捉拿他。
值須陀素彌。將諸婇女。晨欲出城至園洗浴。道見婆羅門。從其乞丐。王語婆羅門。待我洗還。當相佈施。王既到園。入池中洗。時羅剎王。飛空來取。擔到山中。
那時須陀素彌帶著宮女們,早上就想到城外的園池洗浴。路上遇見一個婆羅門向他乞討,須陀素彌對這婆羅門說:『等我洗浴回來,一定給你佈施。』他到了園林,進入池中沐浴,這時羅剎王從空中飛來,把他捉到了山裡。
須陀素彌。愁憂悲泣。時駁足王。而問之曰。聞汝名德。殊勝第一。大丈夫志。當任窮達。雲何特愁。啼如小兒。
陀須素彌憂愁悲傷地哭泣,於是斑足王就問他:『聽說你的名聲、德行殊勝第一,大丈夫的志向應是不為困頓或順達所動。而你為什麼如此憂愁,像小孩子一樣哭哭啼啼?』
須陀素彌。白羅剎王。我不愛身貪惜壽命。但念生來未曾妄語。朝出宮行。見一道士。當車駕前。從我乞丐。我許洗還。當相施與。出值大王。擔我至此。念今妄語違失誠信。是以故愁。非惜身也。願見哀愍。假我七日。施彼道士。當歸就死。
須陀素彌告訴羅剎王:『我不是愛惜自己的身體,貪戀自己的壽命,只是想到我生來未曾說過妄語,但早晨離開王宮走在路上,遇到一個修道的人在我的車前向我乞討,我答應了沐浴回來就給他佈施,結果遇上大王把我抓到這裡來。想起今天說了妄語,失去我向來的誠信,我是因此才傷心,並不是愛惜性命,希望您能同情我,給我七天的時間回去佈施那位道人,然後就回來赴死。』
駁足聞是。而語之言。汝今得去。寧當自還來就死耶。即復言曰。正使不還。我自能得。尋放令去。王還到國。道士猶在。歡喜供養。施婆羅門。時婆羅門。見王不久欲還就死。懼其戀國而有愁憂。即為其王。而說偈言。
劫數終極 乾坤洞然 須彌巨海 都為灰揚
天龍人鬼 於中彫喪 二儀尚殞 國有何常
生老病死 輪轉無際 事與願違 憂悲為害
欲深禍重 瘡疣無外 三界都苦 國有何賴
有本自無 因緣成諸 盛者必衰 實者必虛
眾生蠢蠢 都如幻居 三界皆空 國土亦如
識神無形 假乘四蛇 無明寶象[ 象:大正藏為養。] 以為樂車
形無常主 神無常家 形神尚離 豈有國耶
斑足聽了這話就對他說:『你今天能夠離開,又怎麼會自己回來送死?』不過他接著又說:『即使你不回來,我也自有辦法捉到你。』就放他回去了。國王回到自己的國都,那位道人還在,他十分高興地供養了這婆羅門。當時這婆羅門知道國王不久就要回去送死,恐怕他留戀國土而憂愁,就給國王說了偈頌:
劫數終極 乾坤洞然 須彌巨海 都為灰揚
天龍人鬼 於中彫喪 二儀尚殞 國有何常
生老病死 輪轉無際 事與願違 憂悲為害
欲深禍重 瘡疣無外 三界都苦 國有何賴
有本自無 因緣成諸 盛者必衰 實者必虛
眾生蠢蠢 都如幻居 三界皆空 國土亦如
識神無形 假乘四蛇 無明寶象 以為樂車
形無常主 神無常家 形神尚離 豈有國耶
(意譯:劫末之際,天地熊熊燃燒,須彌山和大海都灰飛煙滅,所有天龍人鬼在其中一起消亡。天地尚且殞滅,國家豈有恆常!生老病死的輪迴永無邊際,往往事與願違,倍感憂愁、悲傷。慾望越大災難越重,過患非從外來。三界皆是痛苦,國家又有什麼值得依賴的呢?有法原本無而產生,因緣和合而成,是故興盛的必定衰落,堅實的必歸虛無。芸芸眾生實皆如幻安住,三界皆空,國土也是這樣。神識無有形相,暫時安住四大毒蛇之中,無智慧者卻倍加呵護,當作快樂之車。形體無有恆常的主人,神識無有恆常的居處,形神二者尚且終究分離,又哪有恆常的國家呢?)
時須陀素彌。聞說此偈。思惟義理。歡喜無量。即立太子。自代為王。與諸臣別。當還赴信。諸臣同聲。白於王言。願王但住。勿憂駁足。臣等思計。設備防慮。鍛鐵為捨。王且在中。駁足雖猛。何所能耶。
須陀素彌聽了上述偈頌,思惟其中的道理,無限歡喜,於是就立了太子,取代自己作為國王,和大臣們告別,將要回去實現諾言。大臣們一齊對他說:『大王儘管留在這裡,用不著擔心斑足。我們想出計謀,提前防備,鍛造鋼鐵作成宮捨,大王就住在裡面,斑足縱然兇猛,又能對你如何呢!』
王告諸臣並諸人民。夫人生世。誠信為本。虛妄苟存。情所未許。寧就信死。不妄語生。復為種種說誠信之利。廣為分別虛妄之罪。諸臣悲咽。一更無言。王起出城。一切皆送。號[ 號:龍藏為號,大正藏為[口+睪]yi,號哭。]慕道次。斷絕復穌。王曉喻訖。涉道而去。
國王告訴大臣和百姓們:『人生活在世間,誠實和信義是根本,虛偽欺騙苟且偷生,情理不容。我寧願守信而死,也不妄語而生。』接著又為他們宣說種種誠信的利益,廣泛分別虛妄的罪過。大臣們悲切哽咽,沒有誰再勸說。國王啟程離開都城,所有人都來送行,在路邊哭號、哀戀,悲傷得死去活來。國王加以開曉勸慰後,就上路離去了。
時駁足王。自思惟言。須陀素彌。今日應來。坐於山頂。遙候望之。見其循道徑來趣已。既到見之。顏色怡悅。歡喜解懌[ 懌:yi 喜悅;快樂。]。逾過於舊。羅剎王問。快善能到。人生於世。靡不惜壽。汝今當死。歡喜倍常。還到本國。獲何善利。
斑足王暗自思忖:須陀素彌今天應該來了。於是他就坐在山頂上遠望著等候,看到了他一路徑直朝自己走來。須陀素陀走到跟前,斑足王見他神色怡悅,歡喜灑脫之態更勝往日。羅剎王就問他:『很高興你能回來,人生在世,沒有不愛惜壽命的,你今天快要死了,卻異常歡喜,你這次回到自己的國家,究竟得到了什麼好處?』
須陀素彌答言大王寬恩。假我七日佈施。得遂誠言。又聞妙法。心用聞解。當如今日。志願畢足。雖當就死。情欣猶生。駁足王言。汝聞何法。試為吾說。
須陀素彌回答:『大王開恩寬限,給我七天時間去做佈施,使我實現了諾言,又聽聞到妙法,內心由此得以解脫。到了現在,我的願望和志向已完全得到滿足,所以儘管就要死去,但心情喜悅猶如生時。』斑足王問道:『你聽了什麼法,且說來給我聽聽。』
須陀素彌。為說本偈。復更方便廣為說法。分別殺罪及其惡報。復說慈心不殺之福。駁足歡喜敬戴為禮。承用其教。無復害心。即放諸王。各還本國。須陀素彌。即收兵眾。還將駁足安置本國。前仙人誓。十二年滿。自是已後。更不噉人。遂還霸王。治民如舊。
須陀素彌給他說了原來的偈頌,又進一步為他宣說了許多正法,分別殺生的罪過及其可怕的報應,又說心懷慈悲不殺生的福報。斑足聽後很高興,就恭敬地向須陀素彌頂禮,接受他的教導,再沒有害人的念頭。隨即釋放了被囚的國王們,讓他們各自回到自己的國家。
須陀素彌於是安排兵眾,把斑足王送回安置在他的國家。以前仙人詛咒的十二年期限已滿,斑足從此以後不再吃人,於是又恢復了國王的地位,像以前那樣治理國家。
如是大王。欲知爾時須陀素彌王者。今我身是。駁足王者。今鴦仇摩羅是。爾時諸人十二年中。為駁足王所食啖者。今此諸人。為鴦仇摩羅所殺者是。此諸人等。世世常為鴦仇摩羅之所殺者。我亦世世。降之以善。我念過世。為凡夫時。化令不殺。況我今日。成為如來。眾德普被。諸惡永息。豈復不能降化之耶。
如是大王,要知道那時的國王須陀素彌,就是今天的我;斑足王便是今天的鴦仇摩羅;那時在十二年內被駁足王吃掉的人,就是現在被鴦仇摩羅殺害的人,這些人世世以來一直被鴦仇摩羅殺害,而我也在世世累劫中降伏鴦仇摩羅使他棄惡從善。我在過去尚是凡夫時,就教化了他使其不再殺生;何況我今天已成佛陀,具備一切功德,各種罪惡永遠息滅,怎會不能降伏他呢?」
王復白佛。今此諸人。宿有何緣。乃常世世。為其所殺。佛告王曰。善心聽之。乃往過去久遠劫中。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波羅奈。於時國王。名波羅摩達。王有二子。各有雄才。端正殊妙。王甚愛念。
國王又問佛陀:「現在的這些人,以前因為什麼因緣導致生生世世中一直被他殺害?」佛陀告訴國王:「好好聆聽,乃往過去久遠劫以前,此閻浮提有一個大國,名叫波羅奈,當時的國王名叫波羅摩達。這國王有兩個王子,各有雄才,容顏端正,極其美妙,國王十分喜愛。
於時小者。心自念言。設我父崩。兄當繼治。我既年小。無望國位。生於一世。已不作王。處世何為。不如幽靜以求仙道。作是念已。往白父王。貪慕深山。求於仙道。願見聽放。得遂所志。如是慇勤。志不可奪。父便聽之。即放入山。
當時小王子心中暗想:『倘若我父王去世,自然是兄長繼位治理國家,我既然年齡比他小,恐怕沒有希望坐上王位。人生一世,自己做不成國王,在這世上還能做什麼呢?不如到幽靜的地方去學仙道。』起了這個念頭,他就去稟告父王說:『自己貪戀嚮往寂靜的深山,追求仙道,希望父王答應,得以完成自己的心願。』就這樣百般懇求,見他的心願不能動搖,父王便依從了他,放他入山修道。
去經數年。父王崩亡。其兄繼位。統領人民。兄治不久。遇疾命終。未有子嗣。更無紹繼。諸臣集議。靡知所歸。有一臣言。王有小子。前啟大王。入山學仙。當還往迎以續王位。諸臣喜曰。定有此事。即相率合入山請喚。到以情狀具白其意。唯願垂降。撫接我國。
王子離去後過了幾年,國王去世,他的兄長繼承了王位,統領人民。兄長治理國家沒多久。得病也死去了,而他沒有子孫,再無人繼承王位。大臣們共同商議,也不知如何處置。此時有一位大臣說:『先王曾有一個小兒子,先前啟請大王后,就隱居深山修習仙術,我們可以去將他迎請回來繼承王位。』大臣們都高興地說:『確實有這麼一回事。』就一齊到深山中去迎請王子,找到後將國內發生的事告訴他,並說明他們的來意,懇請他能憐憫百姓,接掌國政。
仙人答言。此事可畏。我此靜樂。永無憂患。世人兇惡。好相斬戮。若我為王。儻見圖害。今甚樂此。不能為也。諸臣重白。王崩絕嗣。更無紹繼。唯有大仙。是王之種。國土人民。不得無主。唯願垂愍。顧意臨覆。如是致誠。慇勤求請。其意不忍。遂與還國。
仙人回答大臣:『這種事很可怕。我在這裡寧靜安樂,永遠沒有憂患。世間人凶殘險惡,喜歡互相殺戮。如果我做了國王,也許會被人圖謀加害。我現在很喜歡這裡,不能去做國王。』大臣們又祈請說:『國王去世後沒有子嗣,再沒人繼承王位,只有大仙您是先王的遺孤,國家和人民不能沒有君主,懇請您能憐憫百姓,回到國家主持國政。』就這樣誠摯慇勤地請求,仙人於心不忍,於是便和他們回到本國。
仙人少小。不習欲事。既來治國。漸近女色。淫事已深。奔逸放蕩。晨夜耽荒。不能自制。遂敕國中。一切諸女。欲出行時。要先從我。爾乃然後。聽往從夫。及諸國中。端正婦女。入其意者。皆悉凌辱。時一女人。於道陌上多人眾中。裸形立溺。人悉驚笑。來共呵之。汝何無羞。乃至若是。
仙人出家時年紀尚小,不曾經歷男女欲事。回來治理國家後,漸漸接觸女色,日漸沉湎淫慾之中,身心放逸淫蕩,日夜耽著荒廢國務,不能自制。於是他下令:『國中所有婦女要出嫁時,要先來王宮服侍我,這樣以後才能服侍丈夫。』當時國內容貌端正的婦女,一旦被他看中全都遭受凌辱。當時一個女人在道路上眾人聚處,裸體站著小便。眾人都驚駭恥笑,一起過來斥罵她:『你怎麼能這樣不知羞恥?』
女即答言。女於女中。有何羞恥。汝等立溺。既亦不羞。我汝不異。有何羞耶。諸人答言。是語何謂。女復言曰。唯王一人。是男子耳。一國婦女。皆被其辱。汝等若男。當令爾耶。於是諸人。更相慚愧。便共談議。如此女言。實是其理。
這女子就回答他們:『女人在女人中撒尿有什麼值得羞恥的?你們都站著撒尿,既然也不覺羞恥,你我沒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可羞恥的?』人們問她:『你這話什麼意思?』這女子便說:『整個國家只有國王一個人是男人,整個國家的婦女都被他凌辱,你們如果是男人的話,能讓他這樣嗎?』於是眾人都感到非常慚愧,便一齊議論這女人說的話,的確在理。
陰持女言。轉密相語。同心合謀。欲共圖王。城外園中。有清涼池。王恆前後。至池洗浴。諸臣民輩。安伏園中。值王出洗。伏兵悉出。周匝圍繞。逼取欲殺。
人們暗中將這女子的話,輾轉秘密傳播,同心協力謀劃,想共同謀害國王。城外的林園中有一個清涼的水池,國王每天早晚必到池中沐浴。大臣和百姓們就埋伏在林園裡,等到國王出來洗浴時,埋伏的兵眾全部擁出,將國王團團圍住,強行捉拿要把他殺掉。
王乃驚曰。欲作何等。諸臣白言。王為政治。淫荒過度。壞亂常俗。污辱諸家。臣等睹見。不能堪忍。故欲除王。更求賢能。王聞遂懼。即語諸臣言。我(實)不是。負累汝等。請自改厲。更不敢爾。願見寬放。與民更始。
國王才大驚失色地說:『你們想要幹什麼?』大臣們答道:『大王是一國之君,荒淫無度,敗壞風紀倫常,污辱了許多人家。我們歷歷親見,實在不堪忍受,所以要除掉你,另外尋訪賢士能人。』國王聽後開始恐懼,就對大臣們說:『我確實做得不對,辜負難為了你們。請讓我痛改前非,再也不敢這樣了。希望能寬恕我,讓我重新治理國家。』
諸臣復語。正使今日。天雨黑雪。頂生毒蛇。終不相放。奚須多雲。王聞是已。自知必死。嗔憾內憤。語諸臣言。我本在山。無豫世事。強來見逼。以我為王。未有大失。同心圖我。我今單弱。無力自救。誓當來世常當殺汝。垂當得道。猶不相置。雖作是誓。猶故殺之。
大臣們又說:『就算今天天降黑雪,頭頂長出毒蛇,也終究不能放過你,你何必囉嗦。』國王聽了這話,自己知道必死無疑,惱羞成怒地對大臣們說:『我原本在山林中不參與世事,你們前來苦苦逼勸,立我為王。我又未有大的過失,而你們卻勾結起來謀害我。我現在是身單力孤,無力自救。我發誓來世將要常常殺害你們,直至我要得聖道,也不會放過。』雖然國王這樣賭咒,大家還是把他殺了。
如是大王。欲知爾時仙人王者。今鴦仇摩羅是。爾時臣民同心殺王者。今此諸人。為鴦仇摩羅所殺者是。從彼已來。常為所殺。乃至今日。猶害此等。時王長跪。復白佛言。指鬘比丘。殺此多人。今已得道。當受報不。
如是大王,要知道當時那位仙人國王,就是今天的鴦仇摩羅;當時齊心協力殺死國王的大臣和百姓們,是現在那些被鴦仇摩羅殺掉的人們。自那時以來,他們一直被他殺害,直到今天,依然殺害彼等。」此時波斯匿王長跪在佛前,再次對佛陀說:「指鬘比丘殺害了這麼多人,現在已證得聖道,還要遭到報應嗎?」
佛告大王。行必有報。今此比丘。在於房中。地獄之火。從毛孔出。極患苦痛。酸切叵[ 叵:p□ 指不;不可。]言。於時如來。欲令眾會。知作惡行必有罪報。敕一比丘。汝持戶排。往指鬘房。刺戶孔中。
佛陀告訴國王:「一種行為定有其報。現在這比丘在房中,地獄的火焰從毛孔中噴出,忍受著極度的痛苦,酸楚難言。」這時佛陀想讓大眾明白造下惡行必然有其果報,就令一名比丘:「你拿著房門鑰匙,前往指鬘比丘的房間,將它插入門孔內。」
比丘即往。奉教為之。排入戶內。尋時融消。比丘驚愕。還來白佛。佛告比丘。行報如是。王及眾會。莫不信解。爾時阿難長跪白佛。鴦仇摩羅。宿有何慶。身力雄壯。力士之力。健捷輕疾。走及飛鳥。復得值佛。越度生死。唯願垂哀。為眾會說。
比丘立即遵照佛陀的教言去拿了鑰匙,將鑰匙插入指鬘比丘門內,片刻間融化消失。比丘驚愕地回來稟告佛陀,佛陀告訴眾比丘:「惡行的果報就是這樣。」國王和與會大眾,都對因果信解無疑。
這時阿難長跪在佛的面前啟請說:「鴦仇摩羅前世有何善緣,以至於身強力壯,有力士一般的氣力,身手敏捷迅猛,追得上飛鳥,又能遇佛出世,度化他脫離生死,懇請世尊憐憫,為大眾開示宣說。」
佛告阿難。汝等善聽。乃往過去迦葉佛時。有一比丘。為僧執事[ 執事:指執掌事務者。]。將僧人畜。載致谷米。道中逢雨。隱避無處。谷米囊物。悉被澆浸。時彼比丘。思欲疾過。力少行遲。無方從意。心懷悒遲。即立誓言。願我後生。力敵千人。身輕行速。走疾飛鳥。將來有佛釋迦牟尼。使我得見永脫生死。
佛陀告訴阿難:「你們認真聆聽:在過去迦葉佛的時代,有一個比丘,作僧執事。將僧眾積蓄的財物,裝運去換取谷米,走在半路上突然下雨,他沒有地方可以躲避,攜帶的谷米雜物都被澆濕。這比丘想要快步而行,無奈氣力太小行走緩慢,沒有辦法隨順心意,他心中鬱悶不快,就立下誓言:『願我後世力等千人,身體輕捷行動快速,奔跑起來比飛鳥還快。將來有釋迦牟尼佛出世,願我能見到他,永遠超離生死輪迴。』
如是阿難。爾時執事比丘者。今鴦仇摩羅是。由彼世時。出家持戒。因營僧事。立願之故。自從是來。世世端正猛力輕疾。悉如其願。復遇見我。得度生死。
如是阿難,當時那個執事比丘就是現在的鴦仇摩羅。在那個時候,他出家修行,奉持戒律,因為僧眾作事而發下誓願的緣故,從那時起,就世世有勇猛的力量,行動輕捷迅疾。都能如他所願,又因遇見我出世,得到度化脫離生死。』
爾時阿難。及諸比丘。王及臣民。一切會者。聞佛所說因緣行報。皆悉感厲。思惟四諦。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者。有種辟支佛善根本者。有發無上正真道意者。或有得住不退轉者。皆護身口。克心從善。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當時阿難及眾位比丘、王及臣民一切與會者,聞佛所說因緣行報,都深受感動激勵,於是思惟四諦,有的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有的種下辟支佛善根,有的發起無上正真道意,或有得住不退轉的,皆護身口努力向善,聽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