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僧。圍繞說法。爾時賢者阿難。見提婆達多。於如來所。常懷嫉妒。驅飲醉象。推山鎮佛。種種方便。欲得危害。然佛慈心。常有矜愍。於羅□羅及提婆達多。視之一等無有差別。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為大比丘僧圍繞而演說佛法。這時賢者阿難見到提婆達多對佛陀一直心懷嫉妒,他驅使醉象、推山石砸佛,用種種手段想加害佛陀。然而佛一直以慈心,恆常憐憫他,對親子羅□羅與提婆達多一視同仁,無有差別。
賢者阿難。睹其如是。常懷惋悵。思惟在意。從座而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歎說是事。佛告阿難。提婆達多不但今日興惡於我。宿世之時亦傷害我。然我於彼常慈念之。賢者阿難即白佛言。不審世尊。提婆達多。亦為傷害。爾時慈愍。其事雲何。願具說示。
賢者阿難看到他這樣作,心裡怨恨提婆達多,想到這些,便從座而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感歎地說起這件事。佛告訴阿難:「提婆達多不僅現在加害於我,過去世中也一直要加害我,但我始終慈憫他。」賢者阿難隨即對佛說道:「不知過去世時提婆達多也曾加害您,但世尊慈憫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願世尊為我們詳細宣說。」
佛告阿難。過去久遠。無量無數。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國王。名曰勒那跋彌。(此言寶鎧。)領五百小國王。有五百夫人婇女。皆無有子。王便禱祠諸天日月山海樹神。經年歷紀。不獲子息。王大愁憂。而自念言。我今無子。旦夕崩亡。國無紹繼。天下必亂。所以者何。五百諸臣。不相賓伏。便當力諍。強弱相陵。殺無辜。亡國喪民。莫不由此。念是事已。益增憒惱。
佛告訴阿難:「過去久遠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以前,這個閻浮提有一位國王,名叫勒那跋彌(漢語:寶鎧)。統領五百小國王,他擁有五百位夫人和宮女,卻都沒有孩子。國王便向眾天日月山海樹神祈禱,經過許多年,依然不見效。國王因此十分苦惱,自己想道:『我今無子嗣,一旦我死去,王位無人繼承,天下必然大亂。為什麼呢?五百位大臣互不服從,就會力爭王位,相互侵擾,勢必殃及無辜者。亡國喪民,無不是由此引起。』想到這些,國王更加憂愁苦惱。
時有天神。知王至意。於王夢中。而語王言。城外林中。有二仙士。其第一仙。身有金色。福德聰辯。不可逮及。汝苟鬚子。可往求請。必當回意來生王家。王尋驚悟。差有喜色。即敕駕乘。單將數人。遍往推覓。
這時有一位天神了知國王的誠心,就托夢給國王說:『城外的森林中,有兩位仙人,其中一位身上泛著金色,福德深厚,智慧辯才無人能及。你如果想要孩子,可以去向他請求,他定會同意來投生國王家。』國王立即從夢中驚醒,臉上還稍帶著喜色,即命準備車馬,親自帶領幾名隨從,四處尋找那位仙人。
便得見之。即向求哀。種種自說。國無繼嗣。憂深慮重。貪屈大仙。來生我家。紹繼國嗣。去我憂患。若不見恥。唯垂見顧。爾時仙人。見王慇勤。不忍拒逆。即便可之。
終於遇見了那位仙人,國王便向其述說種種理由,苦苦哀求道:『王位無人繼承,我極其憂慮,希望您能屈尊來我家投生,繼承王位,免除我的憂慮。希望您不要嫌棄,懇請您慈悲可憐我。』這時仙人見國王苦苦相勸,不忍拒絕,便答應下來。
第二仙人。復語王言。我亦當往生於王家。王大歡喜。便辭還宮。經歷數時。金色仙人。即取命終。大王夫人。名曰蘇摩。即覺有身。聰明女人能得此智。知所懷妊。分別男女。便自說言。我所懷妊。必當是男。王及宮內。聞此語已。欣悅無量。王敕宮內夫人婇女。盡共承給。稱悅其意。床褥飲食。極令細軟。將護進止。不臨危險。
另一位仙人也對國王說:『我也要去你家投生。』國王十分高興,便告辭回宮。經過一段時間,那位金色仙人即便命終。國王的大夫人名叫『蘇摩』,此時感覺有了身孕。聰明的女人可以知道所懷的孩子是男是女,她便自己說道:『我所懷的定是男孩。』國王和宮內的人聽後萬分欣喜,國王令宮內其她夫人宮女都來承侍蘇摩夫人,讓她稱心如意,令她的床褥飲食,極其精細柔軟,護持活動起居,不讓出現絲毫危險。
十月已滿。其大夫人。便生男兒。端正絕異。身紫金色。其發紺青。人相具足。王及內外。觀之無厭。因召相師。令占相之。相師尋詣。上下觀相。歡喜踴躍。而白王言。此兒相好。人中難有。聰明福德。不可逮及。王聞遂喜。復告相師。可為立字。
十月的孕期已滿,大夫人蘇摩便生下一個男孩,容貌端正絕倫,身體紫金色,頭髮是天藍色,具足人的所有相好。國王和宮內外的人們怎麼也看不夠,就召來相師為他看相。相師很快趕來,上上下下仔細觀看,歡喜踴躍,對國王說:『這孩子的相好,人間難有,他的智慧和福德無人能及。』國王聽了很高興,又讓相師給孩子起名。
相師問王。今此太子。受胎已來。有何變異。王即答言。此太子母。素來妒惡。樂人之過。妄舉奸非。見他人善。心不為喜。懷妊已來。志性改異。為人慈仁。矜愚愛智。好修施惠。等意護養。
相師向國王詢問:『太子受胎以來發生了什麼異常的事情?』國王回答:『太子的母親向來惡劣嫉妒,看到他人的過失就高興,喜歡搬弄是非,誣告他人,看見別人的善行就不歡喜。自從懷孕以來,性格全然改變,為人慈愛仁厚,同情愚者,愛慕智士,喜歡佈施利益他人,平等愛護養育一切眾生。』
相師聞此。贊言善哉。此是兒志。寄情於母。便為立字。字迦良那伽梨。(此言善事。)其第二夫人。名曰弗巴。第二仙人。亦覆命終。生於第二夫人腹中。日月足滿。便生男兒。形體狀貌。無他殊異。復召相師。次令相師而瞻相之。
相師聽了讚歎道:『好啊!這是孩子的意志寄托在母親身上所致。』於是就給他起名叫迦良那伽梨(漢義:善事)。國王的第二夫人名叫弗巴,第二位仙人命終後,就投胎在她身中。孕期已滿,弗巴夫人生下一個男孩,形體和相貌都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國王又請來相師為孩子看相。
相師披觀。而語之言。此太子者。是常人耳。福德智能。為足自住。王復敕之。為其立字。相師復言。有何異事。王語相師。此太子母。素性忠良。為人慈順。樂宣人善。懷妊已來。返更樂惡。嫉妒賢能。見善不喜。相師復言。此亦兒志。寄之於母。故使然耳。因即立字。為波婆伽梨(此言惡事)。
相師詳細觀察後對國王說:『這個太子是個普通人,福德智力只是足夠自己受用。』國王又命相師給孩子起名,相師又詢問:『發生過什麼異常的事?』國王告訴他:『這孩子的母親向來忠厚善良,為人仁慈柔順,喜歡稱道他人的善行。懷孕以後反而喜好惡行,嫉妒賢能的人,看見善事便不高興。』相師又說:『這也是孩子的意志寄托在母親身上,所以導致這樣。』於是就給他起名為波婆伽梨(漢義:惡事)。
其王爾時。注心愛念迦良那伽梨。不失其意。即敕為起三時之殿。冬時居溫殿。春秋居中殿。夏時居涼殿。安置妓直。而娛樂之。
國王專心愛念善事太子,從不違逆他的心意。下令為他修建適宜三個時期居住的宮殿:冬季居住在溫殿,春天秋天居住在中殿,夏天則居住在涼殿。準備了各種歌舞伎樂,讓太子娛樂。
太子漸大。聰辯殊異。學諸世典。十八部經。誦持通利。並善其義。後辭出遊。王即聽之。敕治道陌。除去不淨。乘大白象。金銀校飾。千乘萬騎。導從前後。
善事太子慢慢長大了,極具聰明辯才,學習世間的十八部論典,讀誦受持通達無礙,又善解其義。後來向父親請求出遊,國王答應了,下令整治道路,除去污穢之物。太子騎著大白象,金銀莊飾,有千乘萬騎前呼後擁。
街道陌中。一切人民。夾道兩邊。諸樓閣上。觀者無數。皆言太子。孰似梵天。威相姿貌。人中希有。爾時太子。見諸乞兒。身體羸瘦。衣被弊壞。左捉破器。右持折杖。卑言求哀。從人乞丐。太子問曰。何以乃爾。群臣答言。如此人輩。或無父母。孤窮單獨。無所依仰。癃[ 癃:lon□ 指衰老病弱。]疾狂病。不能作役。無一錢儲。身口所切。是使爾耳。太子慈愍。心深增悼。
沿途之上,一切人民挾道兩邊,樓閣上圍觀的人不可計數,他們都說:『太子極像梵天,他的容貌姿態、威嚴的氣度人中少有。』太子在這時見到許多乞丐,身體瘦弱,衣服鋪蓋破爛,左手拿著破爛的器皿,右手拄著枴杖,低聲下氣地向人哀求乞討。太子就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群臣回答說:『這些人中有的無父無母,孤獨貧窮,沒有人可以依靠,又患上了惡疾,不能勞作,更沒有一點積蓄,為了身口的需要,只能作乞丐了。』太子仁慈悲憫,心中深感痛苦。
轉復前行。見諸屠兒。殺害畜生。稍割稱賣。太子問言。何以作此。尋各答言。我不必樂。祖父已來。以此為業。若捨此事。無以自濟。太子聞此。長歎而去。
繼續往前走,又看到屠夫們殺害牲畜,切下肉來論斤出賣。太子又問:『為什麼做這些呢?』屠夫們馬上紛紛說道:『我們自己也不喜歡。但從祖輩以來就以此為業,如果捨棄這個職業,沒有辦法養活自己。』太子聽了這番話,長歎著離開了。
轉前到田。見諸耕者。墾地蟲出。蝦蟆拾吞。復見有蛇。吞食蝦蟆。孔雀飛來。啄食其蛇。太子問人。此作何等。耕者答言。此是我業。於中下種。後當得谷。以自供食。並輸王家。太子歎曰。人由飲食。殺害眾生。役身役力。辛苦乃爾。
太子又往前走,來到農田旁,看到耕種的人犁地時翻出許多蟲子,被蛤蟆吞吃,又看到蛇在吞食蛤蟆。一隻孔雀飛來把蛇啄著吃了。太子問耕地的人:『這是在做什麼?』他們回答:『這是我們的職業,在土地中播種,以後收穫穀物,養活自己,還要供應王家。』太子感歎道:『人類為了飲食,殺害眾生,又勞役自己,竟如此辛苦!』
轉復前行。見諸獵師。趣向群鳥。挽弓欲射。復見安網。張施在地。見諸禽獸。墮在其中。驚張鳴吼。不能得脫。太子問言。皆作何等。咸皆答言。捕諸禽獸。以自供濟。太子聞此。深歎捨去。
太子再往前走,看到獵人們追逐群鳥,拉弓想射殺它們;又看到地上設置的網罟,許多飛禽走獸陷在裡面,驚恐得張著嘴鳴叫嘶吼,不能夠掙脫。太子問:『你們都在做什麼?』獵人回答:『捕捉禽獸,養活自己。』太子聽了,發出長長的歎息而離去。
到河池邊。見捕魚師。張網捕魚。狼藉在地。跳踉申縮。死者無數。太子復問。皆各答言。我仰此魚。用供衣食。太子長歎。愍哀群生。為衣食故。乃當如是。殺害眾生。供俟身口。殃罪日資。後報如何。便回還宮。憂念不樂。
他又來到河塘邊上,看到漁夫正撒網捕魚,魚兒狼藉滿地,跳躍著、伸縮著,死去的也不知有多少。太子又詢問,漁夫們回答說:『就靠著這些魚,來供給衣食。』太子長長地歎息,心中悲憫蒼生為了衣食的緣故竟至於這樣的殺害眾生。供給身口犯下的罪愆日日增長,將來會得到怎樣的報應?回到王宮,憂思不樂。
往白父王。願賜一願。王答之曰。恣汝所欲。不相違逆。太子白王。出行遊觀。睹彼群品。為衣食故。欺誑殺害。積罪日增。意甚悼愍。欲得供濟。願王聽我。用於王藏。自恣佈施。充民所乏。王於太子。倍加愛念。聞其所語。不能違意。即便可之。
前去對父王說:『希望父王滿足我一個心願。』國王說:『隨便你有什麼要求,我都不會拒絕。』太子告訴國王:『我外出巡遊,看到群生因為衣食的緣故,造下欺誑,殺害的惡業,積累的罪行日日增加。心裡很可憐他們,想要加以救濟。希望大王能允許我動用國庫,隨意佈施,以滿足人民所乏資財。』國王倍加疼愛這個太子,聽了他的話,不便反對,就答應下來。
於是太子。即時宣下。告諸人民。迦良那伽梨太子。佈施窮困乏短之者。一切施給。皆悉來取。若有欲須金銀寶物衣服飲食。及余所須。當施與之。即開王藏。出諸寶物。著諸城門。及置市中。隨人所須。一切悉給。
於是太子即時發出通告,通告人民:『善事太子要佈施窮困貧乏的人們,一切都佈施,都可以來取。如果有需要金銀財寶、衣服飲食和其他一切,都會施予。』他打開國庫,拿出寶物放在城門口和集市中,不管眾人需要什麼,全部都給予。
爾時諸國。沙門婆羅門。貧窮孤老。癃殘疾病。強弱相扶。次第而至。須衣與衣。須食與食。金銀寶物。恣意而與。爾時人民。展轉相語。遍閻浮提。皆悉來集。用王寶藏。三分向二。
一時間各國的沙門、婆羅門、貧窮者、孤兒、老人、殘疾生病的人都扶老攜幼地接連到來,需要衣服的就給衣服,需要食物的就給食物,金銀寶物隨意施予。人們爭相轉告,整個閻浮提的眾生都來聚集,把國庫的儲備用掉了將近三分之二。
時典藏臣。入白王言。大王典領五百小國。諸國使命。當有往反。事須寶物。還相報遺。太子佈施。用王內藏。三分之物。向用其二。王可思之。勿令後悔。王聞是語。而告臣言。我此太子。意好佈施。其心猛盛。不可回轉。若當禁遮儻違其意。令其憂惱。當雲何耶。分恣其意。莫得違失。如是數時。太子佈施。所殘藏物。三分用二。
典藏大臣進宮來啟奏國王:『大王您統領著五百屬國,各國來朝的使節須要來往,這些都需要寶物禮尚往來。太子現在佈施,已經用掉了國庫儲備的三分之二。大王您可要三思,不要後悔。』國王聽後就對這位官員說:『我這個太子,喜好佈施,心意猛烈,不能回轉。如果禁止他這樣作,違背了他的心意,讓他憂愁苦惱,那該怎麼辦呢?理應隨順他的心意,不要違背他。』這樣沒過多久,太子佈施掉了所剩財物的三分之二。
臣復白王。前所殘物。日日佈施。三分之中。已更用二。余殘少許。當俟信遺。不可盡用。願王熟思。後莫見咎。王便思惟。而告臣曰。吾愛此子。特復倍餘。不忍顯露違逆其意。若來索寶。小避行來。若其急索。且復與之。乍得乍否。可延日月。爾時藏臣。得王教已。太子後日。來索寶時。其臣?緣。余處行來。
典藏又來上奏:『上回剩下的那些財物,天天佈施,又用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的少許要留作信使之用,不能用完了。希望國王深思,以後不要怪罪我。』國王想了一會兒,告訴這官員說:『我喜愛這個太子甚於其他一切,不忍心顯出拒絕他的心願。他如果來取財寶時,你就暫時外出迴避;如果他催得急了,還是給他,這樣他有時要到有時要不到,可以延緩時日。』官員得到國王的指示後,太子後來索要寶物時,就藉故到別處迴避。
或時索得。或時不得。不能一一稱其所須。太子覺之。而自念言。今此藏臣。有何力能。敢違失我。不相承用。將是王意。故使爾耳。又人子禮。不應竭用父母庫藏。令其盡也。今此藏中。所殘無幾。我當雲何。得於財寶。給施一切令無有盡。
太子有時能拿到財物,有時不能,不能一一滿足他的需要。太子察覺到這事,自己想道:『這個守庫的官員有什麼能力敢違背我,不聽我吩咐?這肯定是父王的授意,才出現這種情形。再者為人之子,理應不該用光父母的儲蓄,令倉庫變空。現在倉庫裡所剩無幾,我應怎樣才能得到足夠的財寶,施捨一切人令他們無有匱乏呢?』
作是念已。即問諸人。今此世間。作何事業。可得多財。稱意足用。有一人言。不避劇難。遠出販賣。可得多財。有一人言。墾治田畝。不避寒暑。廣種五穀。可得多財。有一人言。多養六畜。隨時將護。時節蕃息。可得多財。有一人言。唯不顧命。能入大海。至龍王宮。求如意珠。斯事成辦。最得多財。
這樣想了,他就問很多人:『在現今的世界上作什麼事業可以得到很多財物,隨意使用?』一個人說:『不怕艱險到遠方販賣貨物可以得到很多錢財。』一個人說:『耕種田地,不管冷熱,多種五穀,可以得到很多財物。』一個人說:『多養家畜,隨時看護,按時節讓它們繁衍可以得到很多財物。』一個人說:『只有不顧惜性命,入大海到龍宮求取如意寶珠,這事如果成功了,能得到最多的財物。』
於時太子聞眾人語。而自念言。行賈種田。畜養六畜。且非我宜。得利無幾。唯入大海。詣龍王宮。此入我意。當勤求是事。作是念已。往白父王。我欲入海。求索珍寶。給施眾生。用之無盡。唯願父母。當見聽許。
太子聽了人們的種種說法後想道:『從商、種田、飼養家畜,都不適合我,得到的利潤也很少,只有入海到龍宮才最合我的心意,應當努力去做這事。』他打定了主意去對國王說:『我打算入大海去尋求珍寶,佈施眾生,可以永不竭盡。希望父母能答應我。』
王及夫人。聞太子言。甚懷憂灼。問太子曰。汝有何意。而欲入海。苟欲佈施。成汝本志。我家所有藏內余殘。盡當與汝。以用佈施。何為自棄。雲欲入海。又聞海中。多諸劇難。黑風羅剎。水浪回波。摩竭大魚。水色之山。如斯眾難。安全者少。百伴共往。時有一還。汝今何急。沒身危險。我及汝母。無不極憂。諸王臣民。皆懷灼惕[ 灼惕:zhuo ti]之懼。念捨此意。勿更紛紜。
國王和夫人聽了太子的話心急如焚,他們問太子:『你為什麼想要去大海呢?如果你要佈施,成就你的本願,我們家倉庫裡所有剩下的儲蓄都給你,用來佈施,為什麼不顧性命,說要入海呢?何況聽說大海中有很多大災難,黑風、羅剎、水浪回波、摩竭大魚、暗礁。面對這樣眾多的災難,能安全回來的人很少。一百個人結伴出海,有時只有一個生還,你今天有什麼急事讓自己身陷危險之中呢?我和你母親都為你極度擔心,眾小國王和大臣、百姓們都如火燒一般為你擔心。快快打消這個念頭吧,不要再說來說去。』
於是太子。聞王此語。心存大計。志期拔濟。王雖留遮。意不傾動。規盡身命。成辦其事。布身於地。腹拍王前。因白王言。唯願垂哀。遂子本心。若必拒逆。不見聽許。伏身此地。終不起也。
雖然聽到國王這樣說,但太子心繫大事,立志要拔濟天下蒼生。國王雖然萬般挽留,但他心不動搖,準備以犧牲性命來成辦這件事。他五體投地匍匐在國王面前,對國王說:『懇請你們哀憫我,實現兒子的本願,如果你們一定要拒絕不答應的話,我就伏身在這裡始終不起來。』
王及夫人。內外一切。見太子意。不可回轉。自誓畢死。伏身於地。皆共解喻。曉謝令起。其言如初。執志不變。從一日至二日。乃至六日。王及夫人。自共議言。太子不食。已經六日。到明七日。命必不全。此兒前後。意所欲作。要必成辦。不可回轉。若令入海。猶有還理。今違其意。反斷人望。就當聽之。故憂在後。
國王和夫人以及宮內外的所有人看到太子的心意不可回轉,他還發誓要至死伏身在地,於是一齊用種種說辭開導解勸,讓他起身。但太子回答還是最初那樣,守志不可改變。從第一天到第二天,乃至到第六天,國王和夫人商量道:『太子已經絕食六天了,到明天就是第七天,性命肯定難保。這孩子想幹的事從來就必定要辦成,不可能改變。如果讓他入海,還有生還的可能;如果違背他的心意,定然會斷了我們的希望。姑且答應了他,把擔憂留在後面吧!』
王與夫人。相可已訖。俱共來前。各捉一手。涕淚交流。因語之言。聽汝入海。可起還食。於時太子。聞王語已。歡喜而起。曉喻父母。我雖入海。不久當還。唯願莫大憂念於我。為辦種種餚膳。飲食已訖。出外廣行宣令。迦良那伽梨。今欲入海。誰欲往者。當共俱進。
國王和夫人達成共識後,一齊來到太子面前,各自握住他的一隻手,涕淚交流,因此對他說道:『我們答應你入海,你快起來吃些東西吧。』太子聽了國王的承諾後,高興地站起身開解父母說:『我雖然是到大海裡去,不久就會回來。只希望不要對我太過牽掛。』為太子置辦了盛宴,太子用完餐後,就到王宮外廣泛宣佈告令:迦良那伽梨太子現在準備入海,有想去的,可以同往。
爾時國中。有五百賈客。咸皆來集。悉言欲去。是時國中。有盲導師。自前已曾數反入海。太子聞之。即往到邊。向其慇勤嘉言求曉。汝當與我共入大海。示我行來利害去就。導師答言。我既年老。又盲無見。雖欲自去。私情甚難。王愛太子。隆倍異常。須臾離目。有懷悒遲。今聞與我共入大海。儻復見拒。咎我不少。
國中有五百位商賈前來會集,都說願意入海。當時國中有一位盲人導師,先前曾幾次入海,太子聽到他的事跡後,就到他那裡慇勤致意,好言祈求開導:『請您和我一齊出海,給我指示方向、利害、趨避。』導師回答:『我已年紀老邁,又眼盲無所見,自己雖然想入海,但自己的狀態不允許。國王異常疼愛太子,太子一刻不在眼前就會憂心牽掛,現在聽說您想和我一齊入海,如果您又被拒絕入海,我的過失也不少。』
於時太子。聞是語已。即便還宮。自白父王。今此國中。有盲導師。前已數反。曾到大海。願王敕曉。令共我去。王聞是語。自往其所。語導師言。我此太子。志存入海。種種諫語。意志不回。事不得已。今就聽去。念其年少。未厭辛苦。聞汝曾行。知海去就。望汝回意。忍勞共往。
太子聽了這話,就回到王宮中對父王說:『現在我國有一位盲人導師以前曾經幾次入海,希望您能勸導他,讓他和我同行。』國王聽了太子的話,就親自去導師那裡對他說:『我這位太子已打定主意要入海,我們作了種種勸告,但他意志堅決,不可回轉,事不得已,我答應他前去。考慮到他年紀尚小,沒有經歷過辛苦。聽說你以前去過,知道在大海中如何趨吉避凶,希望你能回心轉意,不辭辛苦和他同行。』
爾時導師。聞王是語。即白王言。恨我年老。盲無所見。大王所敕。豈敢有違。王得是語。即自還宮。於時太子。即共導師。論定發日。還到王所。王問左右。誰敬愛我。可與太子共往采寶。
導師聽了國王的話就回稟道:『只恨我年紀老邁,眼睛看不見東西。既然大王您發下旨意,我又怎敢違背。』國王得到這個答覆後就返回王宮。太子就和這位導師商定好出發的日期。回到王宮,國王對身邊的人說:『誰如果敬愛我,就應與迦良那伽梨太子一齊前往取寶。』
波婆伽梨。即白王言。願與兄俱。共涉大海。王聞此語。而自念言。令弟共往險厄之中。儻能濟要。勝於他人。作是念已。即可聽去。爾時太子。出三千兩金。以千兩辦糧。千兩辦船。復以千兩。供諸所須。嚴辦已訖。於是欲發。王及夫人。諸王臣民。啼哭送之。別於路次。於是太子。與諸同伴。進道而去。
惡事就啟奏國王說:『我願意和兄長善事一塊兒入海。』國王聽了,想道:『讓弟弟陪他共往險惡之地,如果能夠救助,總會勝過他人。』想罷國王就答應了惡事前去。太子拿出三千兩黃金,用一千兩置辦糧食,一千兩置辦航船,又用一千兩置辦其他所需。一切準備就緒,準備出發。國王、夫人和眾小國王、大臣、百姓們都啼哭著來送行,在路邊道別,太子和同伴們上路離去。
到於海邊。牢治其船。令有七重。候風時節。推著水中。以七大索。繫於海邊。搖鈴唱令。語眾人言。汝等皆聽海中眾難。水浪回波。惡龍羅剎。黑風回復。海色之山。摩竭大魚。如是余難。其數猶多。前後入海。吉還者少。若狐疑者。於此可還。誰能堅意。分捨身命。不顧父母。不戀妻子。當共入海。至於寶所。若得珍寶。安隱還歸。子孫七世。用不可盡。作是令已。便斷一索。
來到海邊,加固航船。令有七層,等到季風起時把船推下水,用七條大繩把它繫在岸邊。太子命人搖著鈴對大家高聲宣佈道:『你們都聽說過大海中有種種災難:大浪漩渦、凶殘的毒龍和羅剎、黑風回覆、暗礁、摩竭大魚,其他種種災難還有許多。歷來入海而平安生還的人很少。你們如果猶豫膽怯的話,現在可以回去。誰能意志堅定,捨得下性命,不顧父母、不留戀妻兒,可以一同入海。如果能到珍寶所在,得到珍寶,安穩歸來,那麼子孫七世也享用不完。』說完告令,就砍斷一條繩索。
日日如是。至於七日。唱令已訖。斷第七索。望風舉帆。船疾如箭。徑與諸人。到彼寶渚[ 渚:zh□ 指島。]。太子聰明。通達世典。識寶色相。悉知其價。示語眾人諸寶好醜。敕語眾賈。令隨意取。重告眾賈。令多少得中。多取船重。有沉沒之憂。少取行勞。不補其苦。敕誡已訖。獨與導師。別乘小船。與眾人別。轉復前進。
每天都這樣,一直到第七天,宣讀了告令後就把最後一條繩索砍斷。按著風向升起船帆,航船如同離弦之箭般徑直把大家帶到了珍寶之洲。太子很聰明,通達世間經典,懂得鑒別各種寶物,都知道它們的價值,告訴大家這些珍寶優劣。他告訴眾商人:『隨意拿取。』後來又告訴眾商人:『要多少適中,如果拿太多航船就沉重,有沉沒的危險;拿少了又不能彌補行程的勞苦。』他告誡完了大家,獨自和導師乘小船辭別了眾商賈,又向前行駛而去。
導師問言。此前應有白色之山。汝為見不。太子言見。導師語言。此是銀山。轉復前行。導師復問。當有紺色之山。汝見未耶。太子答言。我已見之。導師語言。是紺琉璃(山)。轉更前進。復問太子。此中應有黃色之山。汝為見未。太子言見。導師語之。此是金山。到金山下。坐金沙上。
導師問:『這前方應當有一座白色的山,你看見沒有?』太子說:『看見了。』嚮導告訴他:『這是一座銀山。』又向前行駛,導師又問:『這前邊有一座藍色的山,你看見了嗎?』太子回答:『我已經看見了。』導師告訴他:『這是一座紺琉璃山。』再往前行駛,又問太子:『這裡應有一座黃色的山,你看見了嗎?』太子回答說:『看見了。』導師告訴他:『這是座金山。』船到了金山腳下,他們就坐在金沙上。
導師言曰。我今羸劣。命必不濟。即示方面。進止道路。汝從是去。前當有城極妙。七寶雜廁。汝到城門。城門若閉。其城門邊。有金剛杵[金剛杵:原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於質地堅固,能擊破各種物質,所以稱為金剛杵。]。汝便取杵。以撞其門。城中當有五百天女。各繼寶珠。來用奉汝。更有一女。最特尊勝。所持寶珠。而有紺色。名旃陀摩尼。此如意珠。得便堅持。勿令失脫。其餘與者。亦得取之。攝錄諸根。勿復與語。我今轉極。余命少少。若命終後。念識我恩。對我發哀。埋此沙中。
導師說道:『我現在身體虛弱,肯定活不成了,只能為你指示方向,行進的道路。你從此出發,前方會有一座城池,極其美妙,七寶間雜。你到城門前時,城門如果是關閉的,城門邊上有一個金剛杵,你就拿起這杵撞擊城門。城中有五百天女,各個拿著寶珠來獻給你。另外還有一位天女最為尊勝,她拿的寶珠泛著藍色,名叫『旃陀摩尼』。這顆如意珠,拿到後就牢牢抓住,切勿讓它遺失,其他天女給你的,也可以拿。然後你要收攝諸根,不要再和她們搭話。我現在已經到了最後的彌留之際,剩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死去以後,看在我恩德的份上,請你哀憐我,把我埋在這片沙中。』
導師語竟。氣絕命終。對之悲慟[ 慟:ton□ 指極其悲痛。]。為之葬埋。隨其所教。進前而去。到七寶城。城門堅閉。見金剛杵在其門邊。如語取杵。以撞其門城門便開。五百天女。各持寶珠。來奉太子。最前一女。手所持珠。如語紺色。
導師說完後就氣絕命終。太子對著尸體悲痛不已,把他埋葬了。按著他的教導向前行去。到了七寶城,城門緊閉,看到在城門邊有金剛杵,就按照嚮導的吩咐拿了杵撞擊城門。城門打開,五百天女各自拿著寶珠前來呈獻給太子。最前邊的一位天女所拿的寶珠,正像嚮導說的那樣是天藍色。
隨次第攝取。裹在衣角。便旋還來。前太子別後。波婆伽梨復語眾人。行來不易。但當多取。眾人貪寶。取之過度。太子還到。其船已滿。放船還來。船便沉沒。諸賈人輩。乍沈乍浮。太子已有如意珠。故身不沒溺。
太子按次第收下寶珠,裹在衣角裡,然後迅速返回了。先前太子辭別以後,惡事對大家說:『來這裡不容易,應該多拿些!』大家貪執寶物,拿得過多,等太子回來時,航船已經裝滿。啟程回國,船就沉沒了。商賈們時沉時浮,太子因為已有如意珠,所以身體不會沉沒。
波婆伽梨。遙喚太子。當見救濟。勿便捐棄。太子聞語。即牽共浮。力勵相挽。便得出海。出海之後。弟語兄言。我曹兄弟。辭父母來。入於大海。望不空歸。際遇不諧。喪失財寶。單身空到。甚可恥也。
惡事遠遠地招呼太子說:『趕快救救我,不要捨棄我。』太子聽到呼喊,就拉著惡事一起漂浮,兩人努力相牽,出離了大海。上岸後惡事對哥哥說:『我們兄弟倆辭別了父母入海,本希望不空手回去。誰知運氣不好,喪失了財寶,隻身空手回去,太可恥了!』
迦良那伽梨。天性忠直。即語弟言。我故得寶。弟語兄言。當用見示。即解衣裡以珠示之。弟得見珠。因而懷情。念我父王。恩慈不普。偏愛我兄。我不在意。今我二人。俱來入海。兄得異寶。我獨空歸。從是已後。當遂賤遇我。我當雲何。因其臥寐。徐殺其兄。取其珠寶。歸語父王言。其兄沒海。於是乃當。異愛念我。
善事生性忠厚正直,就對弟弟說:『我已經取到寶物了。』弟弟說:『拿出來讓我看看。』太子解開衣服把如意珠拿給惡事觀看。弟弟看到寶珠後心中就想:『我父王的慈愛不平等,偏愛哥哥,不在意我。如今我們兄弟倆一齊入海,他取到了奇異珍寶,我卻空手而歸。從此以後,父親更會輕視我。我該怎麼辦呢?趁著哥哥睡覺的時候,偷偷將哥哥殺了,拿他的寶珠回去對父王說,哥哥已淹死在海裡。他從此就會疼愛我,不會再像往常那樣了。』
作是念已。密自懷計。語其兄言。人村漸近。我曹兄弟。不應俱眠。宜更坐守護持寶珠。兄即然之。常共更守。波婆伽梨。次應休息。臥地經時。極過常度。然後乃起。兄復次臥。由坐久故。睡寐極著。
打定主意,他暗懷著陰謀,對哥哥說:『村落漸漸近了,我們兄弟不應該都睡覺,最好輪流守護,護持寶珠。』哥哥同意,就和惡事輪流守護。輪到惡事睡時,他在地上睡了很久,大大超過平時,善事睡時,因為坐了很久的緣故,以致睡得很沉。
波婆伽梨。起入林中。林中有樹。其刺極利。即取兩枚。各長尺五。持來兄邊。兄眠甚重。一手捉一。當其眼宕[ 宕:dan□,洞穴;洞屋;引申為空曠之地。]。刺令沒刺。收寶而去。太子苦痛。高聲急喚。波婆伽梨、波婆伽梨。此中有賊。喚經數反無有應者。爾時樹神語太子。波婆伽梨。是汝之賊。刺汝眼竟。持汝珠去。
惡事就來到樹林裡,那樹林裡有一種樹長著非常尖利的刺,他就拿了兩根刺,每根有一尺半長,拿著來到哥哥身邊。善事還在酣睡。惡事就一手拿著樹刺,對準眼窩,將刺全部刺入,然後掏出寶珠就離開了。太子痛苦萬分,急忙高聲呼喚:『惡事!惡事!這裡有盜賊!』喊了好幾遍都沒人答應。當時樹神對太子說:『惡事就是害你的賊人,刺傷你眼睛後,拿了你的寶珠走了。』
於時太子宛轉辛苦。匍匐而行。漸小前進。到梨師跋陀國。至於澤宕。值五百牛來到其邊。有一牛王。見於太子。憐敬慊懷。出舌舐之。余牛悉集。愕住共視。
善事太子一路上備受折磨,匍匐著前行,慢慢一點一點地前進,到達梨師跋陀國。他來到一個水塘,趕上有五百頭牛也來到池邊。牛王看到太子,又憐惜又敬愛,便伸出舌頭來舔舐著他,其他牛也都圍攏來,驚愕地看著太子。
時牧牛人。來前試看。乃睹太子臥在於地。見其眼中。有是長刺。觀其形相。又知非凡。即為拔刺。將至住處。常以酥乳。著其瘡中。飲食供給。隨時瞻養。復經數時。眼瘡漸瘥。主人承事。未曾懈廢。
牧牛人到前邊一看,才看到太子倒在地上,眼窩裡有根長刺。看他的形相,知道他不是普通人。馬上為他拔出了樹刺,帶到自己的住處,時常用酥乳敷在他的瘡口上,供養飲食,隨時照料。又過了一段時間,他的眼傷漸漸平復。主人侍奉他未曾懈怠耽擱。
爾時太子。問牧牛人。汝居此中。有何基業。牧牛人答。我在此中。無有基業。唯仰乳酪。賣用自濟。太子自念。我遭困厄。勞煩主人。恆供養我。今者瘡瘥。小能行來。當更方宜求易處所。
太子問這位牧牛人:『你住在這裡,有什麼基業呢?』牧牛人回答說:『我在這裡沒有基業,只能靠賣乳酪養活自己。』太子想道:『我遭遇困厄,有勞主人長期供養我,現在我的傷好了,稍稍可以行動,我應該去找另外的地方。』
念是事已。因語主人。爾所時節。共相勞煩。感念主人。恩難酬報。我欲前行。到於城中。展轉行乞。以自供活。時牧牛捨主。聞太子言。懼其舍內妻子奴婢有餘厭辭。聞太子耳。若其不爾。何緣乃辭。
想到這事,他就對主人說:『這些時日來一直麻煩你,我感念主人你的大恩大德,難以酬謝報答。我打算前往城裡去,到處乞討養活自己。』牧牛人聽了太子的話,疑心是自己家裡的妻子孩子奴婢有嫌棄的閒言碎語被太子聽到,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竟然要告辭呢。
作是念已。先問舍內。汝曹有何不稱之事。而令貴客辭欲索去。舍內皆言。我曹於此如兄如弟。不知何緣欲相捨去。於時捨主。語太子言。我相承侍。未有不稱。不可捨我轉行余乞。於時太子。聞捨主語。見其慇勤。恆護其意。且小停住。
想罷他先問了家裡人:『你們幹了什麼不得體的事,而讓貴客想要離去?』家裡人都說:『我們像對待親兄弟一樣對待他,不知道什麼原因他要離去。』牧牛人就對太子說:『我侍奉你,沒有不得體的事,你不要離開我家去乞討。』太子聽了,見他情深義重,恆常護持其心,就暫且留了下來小住。
復經數時。便語主人。汝供待我。隨時無乏。家內一切。接我隆厚。但我意中。自欲轉行到前城中。望遣一人。將我共往。時牧牛人。見其慇勤。恐違其意。令其心愁。躬自將護。共至城中。
又過了些時日,他對牧牛人說:『你招待我,隨時沒有缺乏,家裡的所有人也都盛情待我。但我心裡想要進城去,希請你能差遣一個人,帶著我一塊去。』牧牛人看他心意堅決,擔心違背了他的意願,讓他不高興,就親自護送他一起進城。
已到彼城。共別當還。太子語言。汝哀我者。買索一琴。與我自娛。時牧牛人。尋買琴與。共相辭謝。於是別去。爾時太子。素多技能。歌頌文辭。極善巧妙。即於陌宕。激聲歌頌。彈琴以和。音甚清雅。城中人民。聞其音者皆樂聽觀。無有厭足。
到了城裡,兩人分手、牧牛人要回去時,太子說:『如果你哀憐我,就請買一把琴讓我消遣吧。』牧牛人就買來了琴給他,兩人道別後,牧人回去了。太子一向多才多藝,詩詞歌賦都極其精通。他就在道旁放聲歌唱,彈琴伴奏,聲音清朗優美。城裡的人聽到他的歌聲和琴聲,都喜歡欣賞,沒有滿足。
各持飲食。競來與之。時城中有五百乞兒。皆來依附。賴其飽食。梨師跋王。有一園監。為王監守果柰之園。奈有熟者。鸚鵡來食。手力不周。不能驚遮。於時園監。擔柰與王。其中好柰。鸚鵡啄壞。王見嗔恚。欲加刑罰。
他們紛紛拿了飲食爭相送給太子。城裡有五百個乞丐,都來投靠他,靠他吃飽飯。梨師跋國王有一名園監,為國王看守果柰園。果柰熟了,有鸚鵡飛來啄食,守園人手力忙不過來,不能加以驚嚇、遮攔。後來他將果子進獻給國王,其中的好柰被鸚鵡啄壞了。國王見了十分生氣,準備對他施加刑罰。
園監惶怖。白王自陳。家乏人力故使爾耳。唯見寬恕。原恕刑罰。當索守人。更不令爾。王便恕置。不問其罪。園監得脫。行求索人。見迦良那伽梨。丐於道邊。觀其形相。似是忠人。即語之曰。汝能為我看守園不。汝若能者。當供所乏。太子答言。我眼無見。雲何看守。
園監恐懼萬分地向國王陳述道:『因為果園缺少人力才會這樣,希望大王寬恕,免除對我的刑罰。我會再找人看守,不讓這事再次發生。』於是國王饒恕了他,沒有對他治罰。園監得以脫罪,出來找人手,看到善事在路邊乞討,看他的樣子似乎是忠厚的人,就對他說:『你肯為我看守果園嗎?如果能做到,可以供給你所乏的財物』太子答道:『我眼睛看不到東西,怎麼看守呢?』
園監語言。汝苟欲看。雖復無眼。當作方便。多作細繩。系諸樹端。以諸鈴物。連繫相著。展轉相牽汝捉一頭。若聞有聲。汝便頓繩。鸚鵡驚怖無緣得住。太子聞語。而答之言。若有此事。我能為之。共相可竟。即往為守。
園監對他說:『如果你願意看守,雖然看不見東西,但可以想些辦法:做很多細繩子,繫在樹梢上,再懸掛鈴鐺,將它們聯繫在一起,互相牽動。你拉著繩子的一頭,倘若一聽到鳥聲,你就立即拉動繩子,鸚鵡害怕就沒辦法停留。』太子聽他這樣講就回答說:『如果有這種事,我可以做。』兩人談妥了,太子就去為他看守果園。
時波婆迦梨。到父王國。王怪獨來。即問消息。波婆迦梨。而語王言。我曹不偶。船重沉沒。迦良那伽梨。並諸賈人。合諸珍寶。盡沒大海。我力勵浮。趣得全濟。王及夫人。聞是語已。絕悶良久。無所覺識。
後來惡事回到國內,國王覺得奇怪:怎麼只有他一個人回來?就向他詢問情況。惡事說:『我們不走運,由於船隻太重沉沒了,善事和所有商人,以及珍寶全都沉入大海。只有我盡力游泳,幸而保住了性命。』國王和夫人聽到這消息,迷悶昏絕,很長時間都沒有知覺。
以水灑面。困乃還穌。宮閤[閤 □e,通閣。]內外諸王臣民。聞此事者。莫不悲悼。王及夫人。語波婆迦梨。太子沒海。汝何以來。何不並就死大海中。合土臣民。無不痛惜。朝夕哭戀。如喪父母。
用冷水灑在他們臉上,才擺脫危險甦醒過來。宮廷內外眾小王臣民聽到這個消息,無不哀傷追念。國王和夫人對惡事說:『善事太子沉入大海,你為什麼回來?為什麼不一道淹死在海裡呢?』全國人民無不痛惜,朝夕哭泣哀戀,如同死去父母一樣。
太子在宮。常愛一雁。王告其雁。太子養汝。今沒大海。淹沒不還。何不往看。知其所在。因作書音。以系雁頸。雁即高翔。廣行求覓。
以前太子在宮裡時,一直喜愛一隻大雁,國王便對這隻大雁說:『太子飼養了你,如今他入海被淹沒,再也不能回來,你為什麼不去看看呢?知道他的所在!』於是寫了一封信,繫在雁頸上。大雁立即向高空飛去,到處尋覓。
游彼園上。識其歌聲。即下試看。得見太子。鳴聲悲喜。不能自勝。太子聞識。即解取書。眼無所見不能看讀。因求筆紙作書與王。說波婆伽梨刺眼委曲。所更歷處。辛酸諸事。
飛到柰果園上空,大雁聽出了善事的歌聲,就飛下來察看。大雁看到太子,不斷鳴叫,悲喜交集不能自制;太子聽到聲音認出了大雁,解下書信,因為眼睛看不見,不能閱讀,於是他找來紙和筆,寫了一封信給國王,說明惡事刺瞎自己眼睛的經過,以及一路上所遭受的種種曲折、辛酸等事。
繫於雁頸。雁便飛去。梨師跋王。時有一女。端正殊妙。世間希有。王甚愛重。不違其意。時女辭王。出遊園觀。王便聽去。女至園中。見於太子迦良那伽梨。頭亂面垢。目無所見。著弊壞衣。坐林樹間。
他把書信繫在大雁頸上,大雁便飛走了。梨師跋國王有一個女兒,端正絕妙,世上少有。國王非常喜愛,從不違逆她的心意。一次公主請求國王要到柰果園遊玩,國王就讓她去了。公主到了柰果園,見到善事太子蓬頭垢面,眼睛什麼也看不見,穿著破爛衣裳,坐在樹林中。
其女觀察。睹其色狀。心情屬向。不離其側。便坐其邊。與共談語。食時已到。王遣人喚。女還遣人白於王曰。願送食來。欲就此食。即送食來。女語太子。我欲共汝一處坐食。
公主觀察、打量他的形象,心裡便喜歡上他,不離太子左右。於是坐在他身邊和他交談。吃飯的時候到了,國王派人來叫公主,公主讓來人回去對國王說:『希望把飯送過來,想在這裡進餐。』把食物送來後,公主對善事太子說:『我想和你一塊進餐。』
太子答言。我是乞丐之人。汝是王女。雲何共食。若王聞者。罪我不少。其女慇勤。語太子言。若汝不肯。我便不食。如是數反。逼迫不已。而便共食。言遂款篤[ 篤:d□ 指深厚。]。意漸附近。目無去離。
太子說:『我是個乞丐,你是國王的女兒,怎麼能一起用餐呢?國王如果知道了,定會治罪於我。』公主誠懇地對太子說:『如果你不答應,我就不吃飯。』這樣推讓了幾回,善事太子迫於無奈,就跟公主一起吃飯。兩人言語越來越投機,感情也漸漸靠近、深厚,以至目不暫捨。
日轉欲暮。王遣人喚女。女還遣人。往白王曰。我願為此守園人婦。不用其餘國王太子。今我專心。慇勤如是。唯願父王。勿違我意。使到王所。具道其事。
太陽快要落山了,國王派人來召喚公主。公主讓來人回去轉告國王:『我願意做這個守園人的妻子,決不嫁給其他的國王太子。我現在決心已定,如此情意深厚,希望父王您不要違背我的心意。』使者回到國王那裡,詳細稟白了這件事情。
王聞是已。不能違情。因自言曰。此事災異。是女不肖。乃至若是。寶鎧大王。為第一太子迦良那伽梨。來求索之。今此太子。入海未還。乃欲為是乞兒作婦。辱人名字。甚為不少。我當覆頭藏著何處。作是語已。復遣人喚。
國王聽後不能違背女兒之意,自言自語道:『這真是災禍啊!這女兒如此不肖,竟然做出這樣的事。寶鎧大王曾為他的大太子善事求婚,如今太子入海還沒有回來,她居然想做這個乞丐的妻子。這真是對人名聲的莫大侮辱!我臉面該往哪兒藏呢?』說完這些話,他又派人去叫公主。
女言如初。執志不移。時王愛念。不能違意。就並將來。著於宮中。便令交會成為夫婦。復經數日。婦恆晝去。冥乃來還。夫怪問之。汝言與我共為夫婦。晨去暮還。心不在此。將為他志故使爾耶。
公主所說如初,執意不改。國王心疼女兒,不能違背她的意願,就把公主和善事太子一併帶回,藏在宮中,讓他們結合成了夫婦。又經多日公主一直白天外出,傍晚才回來。善事太子覺得很奇怪,就問她:『你與我結為夫妻,早上出去,傍晚才回來,心並不在我這裡,你有異心才會這樣吧?』
婦因自誓。我今一心。共相尊奉。無有他意大如毛髮。若當實爾。至誠不虛。令汝一目平完如故。言誓已訖。一目尋復。如是已後。復問太子。汝之父母。為在何國。
公主因此發誓說:『我今一心一意尊敬侍奉夫君,沒有絲毫的異心,如果這話屬實,至誠不虛,就讓你的一隻眼睛完好如初。』發完誓言,太子的一隻眼睛立即恢復如初。公主又問他:『您的父母在哪個國家?』
太子語婦。汝聞大王勒那跋彌名字不耶。答言聞之。是我父也。彼王太子迦良那伽梨。汝復聞不。答言聞之。我身是也。婦即驚問。汝復何為辛苦如是。太子因為說其本末。婦聞是語。復懷歎息。語太子言。波婆伽梨。懷害於汝。自古至今。未有此處。汝若得彼。當雲何治。
太子告訴妻子道:『你聽說過勒那跋彌大王的名字嗎?』回答說:『聽說過。』『那是我父親。大王的太子善事你聽說過嗎?』回答說:『聽說過。』『善事太子就是我本人。』公主很吃驚地問:『你為什麼會這樣辛苦呢?』太子於是給她說了事情的經過,公主聽了深深歎息,對太子說:『惡事謀害於你,從古到今,沒有這樣的道理。你如果捉住他,要怎麼樣懲治呢?』
答言。波婆伽梨雖害於我。我於其邊。永無嗔恨。婦復語言。此事難信。相困如是。奈何不嗔。迦良那伽梨因自誓言。若我於彼波婆伽梨。無有微恨大如毛髮。我言至誠不虛欺者。當令一目復得平復。自誓已訖。眼悉明淨。
太子回答道:『惡事雖然加害於我,但我對他永遠沒有嗔恨。』公主又說:『這事難以相信,他對你如此歹毒,你怎麼會對他沒有嗔恨呢?』於是善事太子就發誓說:『如果我對惡事沒有如毛髮般的一絲怨恨。此言至誠不虛的話,就讓我另一隻眼睛也還好如初。』他剛發完誓,兩隻眼睛都已明淨如初。
婦見其夫。兩目完淨。端正威相。未曾所睹。喜不自勝。往白其父。寶鎧太子。迦良那伽梨。父王識不。王答言識。女即言曰。今欲見不。王言今在何處。女言我夫。則是其人。
公主見到丈夫雙眼都已完好、明淨,相貌端莊威嚴,從來未曾看到過,喜不自勝,去對她的父親說:『寶鎧國王的太子善事,父王您認得嗎?』國王答道:『認得。』公主立即說道:『您現在想見他嗎?』國王問:『太子現在在哪裡?』公主說:「我夫君就是善事太子!」
王笑之曰。此女癡狂。志亂失性。迦良那伽梨。入海未還。見盲乞兒。名之為是。女復白言。願王往看。王尋往視。審是太子。
國王覺得可笑,對她說:『你這孩子怎麼變得癡狂,神經錯亂,失去理智,善事太子入海還沒有回來,看到一個瞎眼乞丐,就認為是太子。』公主又說:『希望父王自己去看一看!』國王馬上去察看,果真是善事太子。
衣毛悚然。愧懼交懷。腹拍其前。向懺悔言。實不相知。願恕其過。密將太子。還著界上。便唱露言。大王。太子迦良那伽梨。從大海還。施設辦具。嚴駕象馬。躬與群臣。自往迎之。還來到國。廣作賓眾。莊校其女。方雲始欲以女為配。
他不覺毛骨悚然,又慚愧又畏懼,匍匐在太子面前,向他懺悔說:『的確沒有認出是您,希望您原諒我的過錯。』於是暗中將太子送回國界上,又派人宣佈:『寶鎧大王的太子善事已從大海中歸來。』於是梨師跋王準備了盛大儀式,整備車乘象馬,親自率領群臣前往迎接。回國之後,又辦宴廣請賓客,裝飾他的女兒,才宣佈要將公主許配給太子。
爾時雁還。擔書到國。大王見雁。披解看讀。始得消息。知太子存。具(知)其所更辛酸諸事。王及夫人。乍悲乍喜。宮閤內外。靡不悲悼。懊惱嗔責。取波婆伽梨。枷鎖其身。幽閉在獄。
那隻大雁帶著信飛回國。大王看到大雁,解下書信打開看,才得到消息,知道大兒子尚在人世,也知道了他的所有悲慘遭遇。國王和夫人悲喜交加。王宮內外沒有不悲傷、懊惱、氣憤的。捉住惡事,給他帶上枷鎖,幽禁在獄中。
敕令告下梨師跋王。太子辛苦。在於汝國。雲何默住。不來表示。書到其時。像馬侍送。事若有違。吾當自往。使便繼書。徑到其國。梨師跋王。奉受披讀。
國王下令,告知梨師跋王道:『太子歷盡磨難,流落在你國中,你為什麼默然,不來告訴我?你得到國書時,馬上準備象馬護送太子歸國,如果有所違背,我將親自動身前往。』使者立刻帶著文書迅速到了他的國家,梨師跋王奉書披讀。
於是太子。語梨師跋王。牧牛之人。於我有恩。我今思念。欲得見之。可遣使往為我喚之。王尋召來。太子語王。我眼被刺。正仰此人。供給將養如我父母。王若見念。當為我報。
於是太子對梨師跋王說:『那位牧牛人對我有恩,我現在很想念,想見到他,請派人為我將他召來。』國王立即召來牧牛人。太子對國王說:『我眼睛被刺瞎,全靠此人供給、照顧,如同我的父母一般。大王如果顧念我的話,應為我報答他。』
王大歡喜。即時賜遺名衣上服。像馬車乘。園田舍宅。金銀寶物。奴婢僕使。並所典牛。盡持與之。其人歡喜。非其所望。便得安樂終身富貴。即還報使。因表事情。太子在此。實所不知辛酸諸事。伏想委曲。太子今者。已還得眼。即娉鄙女。為太子妻。比嚴辦具。臣自衛送。
國王十分高興,立刻賜給牧牛人名貴的衣服,像馬車乘、園田舍宅、金銀寶物、奴婢僕役。以及所管理的牛都送給他。牧牛人喜出望外,於是終生獲得安樂、富貴。
國王讓使者回去回稟大王事情的經過:『太子淪落在我國,臣實在不知道太子所受委屈、辛酸等種種經過。太子如今雙目已經復明,即把小女嫁給太子為妻。臣馬上準備盛大的儀式,親自護送太子回國。』
尋敕嚴具五百白象。金銀校飾。極令殊妙。選五百人。奉侍太子。復令擇取五百侍女。極取端正才能巧妙。種種寶物。而莊嚴之。五百乘車。寶物莊校。亦令極妙。以送其女。梨師跋王。自與群臣數百千乘。亦共侍送。妓樂歌頌。圍繞前後。稱慶無量。進道還國。
國王馬上下令莊嚴五百頭白象,用金銀裝飾得極其絕妙;挑選五百人服侍太子;又下令挑選五百名侍女,都極其端正、才能巧妙,以種種寶物打扮;又準備五百輛車,以寶物裝點得極其美妙,用來送給公主。梨師跋王親自率領群臣,數百千車乘一起護送,伎樂歌頌前後圍繞,喜慶無量,向回國的路上行進。
爾時其使。到大王所。披讀書表。甚增喜踴。告下諸王。悉皆來集。即嚴象馬。群臣百官。夫人婇女。導從前後。躬迎太子。到於界宕。爾時太子。遙見父王。下車步進。頭面禮拜。問訊父母。父母亦下。更共抱持。別久念想。與汝相見。一悲一喜。諸王臣民。見其如是。欣感之情。不可具說。談論粗訖。即還駕乘。
使者回到大王那裡,國王披讀完奏折,更加歡喜踴躍,告令眾王都來會集,立即準備象馬,率領群臣百官、夫人宮女,前後簇擁,親自前去國界迎接太子。太子遠遠看見父王,就下車徒步而行,以頭禮拜、問訊父母。國王和夫人也下了車,相互擁抱在一起。離別日久思念殷殷,見到兒子又悲又喜。眾王臣民見到如是情景,感慨萬千不可形容。略略敘談一番後,就起駕回國。
椎鐘鳴鼓。作眾妓樂。歡喜稱善。導從趣城。到城門外。太子白王。波婆伽梨。今何所在。王答之言。如斯惡人。天下不覆。吾不忍見。先來幽閉。在於獄中。太子向王。今當還放。王答之言。其罪深重。未及檢?。雲何當出。太子復言。若不放出波婆伽梨。終不入城。王即敕放。語令來出。
此時人民都敲鐘鳴鼓,作眾伎樂,歡喜讚歎,前後簇擁著走向國城。一行人來到了城門外,太子問父王道:『惡事現在在哪裡?』國王回答說:『像這樣的惡人,天下不容,我不願再見到他,先前把他幽禁在監獄中。』太子對國王說:『今天應該把他釋放了。』國王回答:『他的罪業深重,還沒有審問他,怎能就放出來呢?』太子又說:『如果不放出惡事,我決不入城。』國王於是下令釋放他。
既得脫出。來見太子。太子抱持。慰撫其意。然後爾乃入城至宮。爾時父母。諸王臣民。男女大小。見於太子。視於怨家。如視赤子。波婆伽梨。雖刺其眼。無有微恨大如毛髮。敬愛慈惻。倍加於前。一切大眾。皆共歎美。甚為奇特。天上人中。實無有比。
惡事出獄後就來拜見太子,太子擁抱著安慰他,隨後入城回到王宮。父母、眾王臣民、男女大小見到太子對待怨家如同對待赤子,惡事雖然刺瞎了太子的雙眼,但太子對他卻沒有毛髮般的怨恨,反而對他比從前更加敬愛慈憫。所有的人都讚歎稱奇,天上人間實在無有可比者。
太子到宮。與波婆伽梨。親款之情。慈愛如舊。徐問其珠。今在何處。波婆伽梨。答太子言。來時藏著道邊土中。敕還往取。求覓不得。太子共往。到便見之。收拾珠寶。還共歸宮。以五百寶珠。遺與諸王。各令取一。殘如意珠。而自留之。
太子回到宮裡,和惡事的手足之情還像從前一樣親密、慈愛。太子慢慢問起如意珠的所在,惡事回答說:『回來時把它埋藏在道旁的土中。』令他去取,卻找不到;於是太子共同前往,到了那裡就發現寶珠,收取寶珠便一起回宮。太子以五百顆寶珠分給眾王,讓他們各取一顆。剩下的這顆如意寶珠,太子自己留著。
手捉其珠。便從求願。若實當是如意珠者。令我父母所坐之處。有七寶座。頂上當有七寶大蓋。其言已訖。如語而成。復捉其珠。而從求願。令我父母宮內諸藏。及諸王臣所有諸藏。前所用施。悉令還滿。即時捉珠。四向歷訖。一切諸藏。而皆還滿。
他手握住如意珠,向它求願:『如果真是如意珠,就使我父母所坐的地方出現七寶座,頂上有七寶大華蓋。』他的話音剛落,就像所說的那樣實現。太子又握住如意珠,而從它求願說:『讓我父母宮內及眾王大臣的所有庫藏,以前所施捨掉的都依然充滿。』隨即握住寶珠,一一指向四方,於是所有的倉庫又都充滿。
復敕諸臣。告下諸國。迦良那伽梨太子。卻後七日。當雨七寶。即時告下。悉皆聞知。於時太子。香湯洗浴。豎立大幢。以珠著頭。著新淨衣。手執香爐。向四方禮。口自說言。若其實是如意珠者。便當普雨一切所須。
太子又讓大臣傳告眾小國:『善事太子七天以後,將祈禱如意珠降下七寶雨。』佈告傳出,各國都知道了這個消息。七天以後太子以香水沐浴,豎起大幢,把寶珠置於幢頂。穿著新的淨衣,手裡拿著香爐,向四方行禮並說道:『如果這真是如意珠,應當普降一切所需。』
求願已訖。四方雲霧。即有風來。吹除糞穢。及余不淨。悉自除去。次復雨水。用淹塵土。次復雨於百味飲食種種美味。次雨五穀。次雨衣服。次雨七寶。積滿天下。爾時人民。稱慶無量。視諸珍寶。猶如瓦石。
他求完願,四方湧起雲霧,立刻有風吹來,自然除去糞穢及其餘不淨,接著又下起雨,濕潤塵土,然後降下百味飲食種種美味,又降下五穀、衣服,最後降下七寶,積滿天下。人民無限歡慶,把珍寶視作瓦石一般。
於時太子。廣佈宣令。汝等已得一切所須供身之事。無所乏少。若能感謝如是之恩。當攝身口意修十善道。爾時一切。閻浮提內。感念太子無極之施。又聞其令。克勵其心。奉行十善。不犯眾惡。命終之後。皆得生天。
接著太子傳告天下:『你們已經得到了一切所需,養身之物已沒有缺乏。如果你們能感念我的如是恩德,應當攝持身口意修持十善。』於是閻浮提一切眾生感念太子無窮無盡的佈施,聽到他的號令後,都約束激勵其心,奉行十善,不犯眾惡,命終以後都生天界。
佛告阿難。欲知爾時迦良那伽梨太子者。今我身是。爾時我父勒那跋彌。今現我父淨飯王是。爾時母者。今現我母摩訶摩耶是。時梨師跋王。摩訶迦葉是。爾時妻者。今瞿夷是。爾時波婆伽梨者。今提婆達多是。閻浮提人。蒙我恩者。我初得道。八萬諸天。及我弟子。得授記者。如此等是。
佛陀對阿難說:「要知道那時的善事太子就是現在的我;那時我的父親勒那跋彌,就是現在我的父親淨飯王;那時我的母親,就是現在我的母親摩訶摩耶;那時的梨師跋王就是現在的摩訶迦葉;那時我的妻子就是現在的耶輸陀羅;那時的惡事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那些蒙受我恩德的閻浮提人,就是我初得道時的八萬天人和我的弟子,以及得授記的如是等人。
阿難。我於爾時。為彼所害。辛苦極理。猶以慈心。而矜愛之。況我今日。得成佛道。煩惱都除。慈悲廣佈。被彼少害。豈不慈愍。
阿難!我在當時被提婆達多所害,歷盡了辛苦,仍然以慈悲心憐愛他。何況如今我已覺悟成佛,斷盡煩惱,慈悲周遍,被他稍稍加害,我怎能不慈愛他呢?」
佛說是已。時諸會者。聞佛所說。感念世尊。為於群生。經涉劇苦。而不退廢。歎未曾有。悲喜交懷。克心廣志。思惟妙法。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者。種辟支佛善根者。有發無上正真道意者。咸共敬戴。歡喜奉行。
佛陀宣說以後,與會眾人聞佛所說,感念世尊為了眾生歷盡劇苦而不退失道心,感歎前所未有!大家悲喜交集,克心勵志,思惟妙法,有的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有的種下辟支佛善根,有的發起無上菩提心。大眾都恭敬頂戴,歡喜地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