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賢愚因緣經》

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重姓緣品第二十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國中。有豪長者。財富無量。唯無子息。每懷悒[ 悒:yi]遲。禱祠神祇。求索一子。精誠款篤。婦便懷妊。日月滿足。生一男兒。其兒端正。世所希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那時國內有一位豪富長者,擁有財寶不可計數,就是沒有兒子,因此常感憂鬱煩悶。就到神廟祭祀,祈求神靈賜予他一個兒子,真誠懇切萬分恭敬。他的妻子果真懷孕,期滿後生下一個男兒,長得端正無比,世上少見。

父母宗親。值時燕會。共相合集。詣大江邊。飲酒自娛。父母持兒。詣其會所。父愛此兒。順座擔舞。父舞已竟。母復擔之。歷坐擎騰。歡喜自樂。

於是適時設宴,父母宗族親友在一起慶祝。他們來到大江邊,一邊喝酒,一邊娛樂。父母也抱著男兒,來到他們宴會的地方。父親喜愛男兒,抱著他順著座位起舞,父親跳完舞後,母親也抱著小兒順座跳舞,大家輪流著舉著小兒,歡娛自樂。

臨到河邊。意卒散亂。執之不固。失兒墮水。尋時博撮[ 撮:cu□]。竟不能得。於時父母。憐念此兒。愛著傷懷。絕而復甦。其兒福德。竟復不死。至河水中。隨水沉浮。時有一魚。吞此小兒。雖在魚腹。猶復不死。

跳到河邊時,心突然一散亂,手沒抱住,結果小兒掉到了河中。馬上撈取,終究也沒有找到。當時父母憐愛兒子,悲痛傷心,死去活來。這個小兒有大福德,竟然沒死。落到河水中後,隨著河水沉浮,被一條大魚吞進腹中,雖在魚腹仍然沒死。

時有小村。而在下流。有一富家。亦無子姓。種種求索。困不能得。而彼富家。恆令一奴捕魚販賣。僕輸大家。其奴日日捕魚為業。值時捕得吞小兒魚。剖腹看之。得一小兒。面貌端正。

那時下游有個村落,村裡有一富貴人家,也沒有孩子。想了好多辦法祈求生子,也沒能夠得到。這富人家經常讓一個奴僕捕魚販賣,供應主人家所需。這個奴僕天天捕魚,那日正好捕得吞下小孩的魚,剖開魚腹一看,見裡面有一小孩,面貌端正。

得已歡喜。施與大家。大家觀之。而自慶言。我家由來禱祠神祇。求索子息。精誠報應。故天與我。即便摩捫。乳哺養之。

他得到後十分高興,便將小兒送給主人。主人看見後歡喜地道:「我家裡一向祈求神靈送我一個兒子,看來精誠之心得到了回報,所以上天送給我一個男兒。」於是便撫摸愛憐,請養母哺育他。

時彼上村。父母聞下村長者魚腹中得兒。即往其所。追求索之。而語之言。此是我兒。我於彼河。而失是子。今汝得之。願以見還。時彼長者。而答之曰。我家由來。禱祠求子。今神報應。賜我一兒。君之亡兒。竟為所在。紛紜不了。詣王求斷。

上游村莊的小兒父母聽說下游村裡的長者在魚腹中得到一個男兒,便來到他家裡追問索取,對他說:「這是我的兒子。我在河邊掉落了這個兒子,如今你得到他,希望能還給我。」那個長者回答他說:「我家向來祈求神靈賜我一子,如今得到回報,賜給我一子。你丟失的那個兒子,怎麼會在這裡呢?」二人爭執不下,便到國王那裡請求裁決。

於是二家。各引道理。其兒父母。說是我兒。我於其時。失在河中。而彼長者。復自說言。我於河中魚腹得之。此實我子。非君所生。

於是二家人各自陳述了自己的理由。小兒父母說:「這是我的孩子,我在某時不小心把他掉到了河中。」而那個長者則說:「我在河中魚腹中得到他,他實在是我祈求神靈的結果,根本不是你們所生。」

王聞其說。靡知所如。即與二家。評詳此事。卿二長者。各認此兒。今若與一。於理不可。更互共養。至兒長大。各為娶婦。安置家業。二處異居。此婦生子。即屬此家。彼婦生兒。即屬彼家。時二長者。各隨王教。

國王聽到二家述說,也不清楚誰說的屬實,就對兩家的這件事情評判說:「二位長者都認定是自己的孩子,現在如果判給一方,有些不合情理。你們可以共同撫養,等兒子長大以後,分別為他娶妻,安置家業,使他在二處輪流居住。這個妻子生的兒子就屬於這家,而那個妻子生的兒子則屬於那一家。」二位長者便照國王的話去做了。

兒年長大。俱為娶婦。經營所須。無有乏短。於時其兒。白二父母。我生以來。遭罹苦難。墮水魚吞。垂死得濟。今我志意。欲得出家。唯願父母。當見聽許。時二父母。心愛此兒。不能拒逆。即便聽許。

兒子長大後,雙方各給他娶了妻子,供給他所需的一切,從來無缺。這時,兒子對二父母說道:「我降生以來便遭到苦難,掉到河中被魚吞食,臨死又被救出。如今我決心想要出家,希望父母能夠同意。」二家父母疼愛兒子,沒有拒絕,隨即同意。

其兒即辭。往至佛所。稽首佛足。求索入道。佛即聽之。贊言善來比丘。頭髮自墮。即成沙門。字曰重姓。佛為說法。得盡諸苦。即於座上。成阿羅漢。

兒子便辭別父母來到佛面前,稽首禮佛足,請求出家修道。佛便同意了,讚歎地說:「善來比丘!」於是鬚髮自落,成為沙門,法名叫重姓。佛為他講說妙法,使他脫離所有苦厄,就在一座之間修證阿羅漢。

阿難白佛。不審世尊。此重姓比丘。本作何行。種何善根。而今出世。墮水魚吞。而故不死。佛告阿難。汝且聽之。吾當為說。過去久遠。有佛世尊。號毗婆尸。集諸大眾。為說妙法。

阿難請問佛陀:「世尊,不知道這位重姓比丘原先造了什麼業,種下什麼善根,以至今世掉入水中被魚吞食卻仍然沒有死?」佛告阿難:「你現在注意聽,我將為你宣說。在過去久遠以前,有佛世尊,名毗婆尸佛,大眾聚集,佛為大眾講說微妙的佛法。

時有長者。來至會中。聞其如來廣說大法。佈施之福。持戒之福。聞已歡喜。信心猛烈。即從彼佛受三自歸。受不殺戒。復以一錢佈施彼佛。由是之故。世世受福。財寶自恣。無有乏短。

當時,有一長者來到會中,聽到毗婆尸佛廣說大法:佈施的福德和持守戒律的福報。聽了心生歡喜,信心猛烈,就從佛那兒受了三皈及不殺生戒,又用一錢供養佛陀。因為這個緣故,他世世受福,財寶自在享受,從來都不缺少。」

佛告阿難。欲知爾時長者子者。今重姓比丘是也。由其爾時。施佛一錢。九十一劫。恆富錢財。至於今世。二家父母。供給所須。

佛告訴阿難:「要知道那時的長者,就是如今的重姓比丘啊。由於那時佈施一錢的緣故,他九十一劫中都富有錢財。到了今天則有兩家父母供給他一切所須。

受不殺戒故。墮水中魚吞不死。受三自歸故。今值我世。沐浴清化。得羅漢道。爾時阿難。及與眾會。聞佛所說。遵修善行。敬重佛教。歡喜信受。頂戴奉行。

由於受不殺生戒的緣故,他掉到水中被魚吞食卻能不死。由於受三皈的緣故,如今遇到我出世,得以沐浴清化,修成羅漢果。」當時,阿難以及大眾,諦聽佛法,遵教修習善行,敬重佛教,歡喜信受,恭敬地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