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賢愚因緣經》

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貧人夫婦□施得現報緣品第十八

□:die,細棉布。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圍繞說法。爾時國中。有一長者。其婦懷妊。月滿生女。端正姝妙。容貌少雙。

一時,世尊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祇桓精舍,為大比丘僧眾所圍繞說法。那時國中有一位長者,他的妻子懷孕期滿,生下一個女孩,長得端正殊妙,美貌無雙。

其初生時。細軟白□。裹身而生。父母怪之。召師瞻相。師曰甚吉。有大福德。因為作字。名曰叔離(此言白也)。叔離長大。□隨身大。此女瑰偉。國內遠近。競來娉求。

她生下來的時候,一條細軟的白布裹在身上,父母覺得很奇怪,邀請相師推斷吉凶。相師說:「非常吉利,有大福德。」因此起名叫叔離(漢語「白」)。叔離一天天長大,這塊白布也隨著身體變大。她長得奇異美麗,國內遠近的人們,競相托媒人來求親。

父母念言。女年已大。宜當嫁處。即使工師為作瓔珞[ ?珞:用珠玉穿成的裝飾物,多用作頸飾。]。叔離問父。鍛是金銀。用作何等。父告之言。汝年已大。欲嫁處汝。故作環玔。女白父母言。我欲出家。不樂嫁去。父母愛念。不違其志。

父母心想:「女孩已經長大了,應當找合適的人家出嫁。」於是找工匠為她打制瓔珞。叔離問父親:「請工匠鍛制這些金銀,用來做什麼?」父親告訴她:「你已經長大,想把你嫁出去,所以做一些環玔裝飾。」叔離對父母說:「我想出家求道,不願意嫁人。」父母疼愛她,沒有違逆她的志向。

尋為出□。欲作五衣。女見復問。欲作何等。告言。為汝作衣。白父母言。我此所著。悉已具足。更不須作。唯願聽我。時往佛所。父母即將。往詣佛所。頭面作禮。求索出家。佛言善來。頭髮自墮。所著白□。尋成五衣。付大愛道[ 大愛道:佛之姨母,梵名摩訶波闍波提,乳養佛者。由阿難之請。始許出家。是比丘尼之初也。]。為比丘尼。精進不久。成阿羅漢道。

不久又購置上好布匹想為她製作五衣。女兒見了又問:「這是想做些什麼?」父母告訴她:「給你準備出家的衣服。」她對父母說:「我身上穿的已經足夠了,不須再做了,只希望你們准許我及時去往佛處。」

於是父母帶她前去佛的精舍,以頭禮佛足後,懇求出家。佛說:「善來!」她的頭髮便自動脫落,身上的白布,隨即變成五衣。世尊把她交給大愛道,成為一個比丘尼。她精進修行,不久成就阿羅漢果。

阿難白佛言。叔離比丘尼。本修何功德。生長者家。生與□俱。出家不久。得阿羅漢道。佛告阿難。諦聽善思。吾今說之。阿難言唯然。

阿難問佛:「叔離比丘尼原本積下什麼功德,出生在長者家,出生時便身裹白布,而出家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佛對阿難說:「仔細聆聽,好好思量,我給你講說其中因緣。」阿難答道:「是的。」

佛言。過去久遠。有佛出世。名毗婆尸。與諸弟子。廣度一切。時王臣民。多設供養。作般遮於瑟[ 般遮於瑟:直譯為五年會,五年一設之大齋會。意譯為無遮會,以容受一切之人而不遮遣故也。]。有一比丘。恆行勸化。令詣佛所聽法佈施。

於是佛說:「過去久遠以前,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佛。他與眾弟子廣度一切眾生。當時國王與臣民百姓陳設許多供養,作般遮於瑟大會。有一位比丘恆時教導勸化,讓眾人前往佛所,聽佛說法並作佈施。

時有女人。名檀膩伽。極為貧窮。夫婦二人。共有一□。若夫出行。則被而往。婦便裸[ 裸:同「裸」。]住坐於草敷。若婦被□出外求索。夫則裸坐草蓐。勸化比丘。次至其家。見是女人。因勸之言。佛世難值。經法難聞。人身難得。汝當聽法。汝當佈施。廣說慳貪佈施之報。

當時有一個叫做檀膩伽的女人,生活十分貧困。夫婦二人只有一塊棉布,如果丈夫外出,就把它披上出去,妻子便裸身坐在草墊上;如果妻子披著棉布出外乞討,丈夫就裸身在草墊上。

一日勸化比丘次第行教走到他們家,看見這個女人,就勸導她:『佛陀出世稀有難逢,佛法難以聽聞,人身難得,你應當去聽聞佛法並作佈施。』接著廣為宣說慳吝和佈施的不同果報。

女人白言。大德小住。還入捨中。語其夫言。外有沙門。勸我見佛聽法佈施。我等先世。不佈施故。致此貧窮。今當以何為後世資。夫答之言。我家貧困如是。雖可有心。當以何施。

女人對他說:『大德稍留一會兒。』說完便走入屋內,對丈夫說:『門外有一個沙門,教我拜見世尊聽聞佛法並作供養,我們前世沒有佈施的緣故,所以招致今世如此貧困。現在應當做點佈施來作為後世的資糧!』丈夫回答說:『我們家這樣貧困,即使有這樣的發心,又拿什麼來佈施呢?』

婦言。前世不施。今致是困。今復不種。後欲何趣。汝但聽我。我決欲施。夫心自念。此婦或能少有私產。我當聽之。即可之言。欲施便施。尋曰。我意欲以此□佈施。夫言。我之與汝共此一□。出入求索。以自存活。今若用施。俱當守死。欲作何計。

婦人說:『前世沒有佈施,以至於今生窮困;現在還不積點福報,後世還能趣往何處?你就答應我吧,我堅決要作佈施。』丈夫心中想:『這個女人可能多多少少有點私產,我就答應她吧。』

於是答應道:『想施捨就施捨吧。』妻子隨即說:『我打算用這塊棉布作供養。』丈夫說:『我們僅有一塊棉布,出入乞討,靠它才能夠生活。如果把它也佈施了,我們都只有等死了,還能夠有什麼辦法?』

婦言。人生有死。不施與施。會歸當死。寧施而死。後世有望。不施而死。後遂當劇。夫歡喜言。分死用施。

妻子說:『人有生就有死,施與不施也是一死。寧可佈施之後餓死,尚可寄望後世。沒有佈施就死去了,後世的果報只會更加可怕。』丈夫聽了也生歡喜:『理當死也要佈施。』

婦即還出。白比丘言。大德可上屋上。我當佈施。比丘答言。若欲施者。汝當面施。為汝咒願。叔離白言。唯此被□。內無異衣。女形穢惡。不宜此脫。即還入內。遙於向下。脫身上□。授與比丘。比丘咒願。持至佛所。佛言比丘。持此□來。比丘授佛。佛自手受。

妻子就出來對比丘說:『大德!可以站在屋外,我決定佈施。』比丘說:『如果想佈施的話,你應該當面進行,我好為你唸經祈願。』婦人說:『只有這一塊身上披的棉布,沒有其他的衣服。女身穢惡,不方便在這裡脫下來。』

於是走回屋內,遠遠蹲下,脫下身上的棉布,遞給比丘。比丘便為他們唸經祈願,拿著到佛的精舍。佛對比丘說:『將那棉布拿過來。』比丘遞給佛,佛親手接過來。

此□垢污。時王眾會。微心嫌佛受此垢□。佛知眾心。而告之言。我觀此會清淨大施。無過於此以□施者。大眾聞已。莫不悚然。夫人歡喜。即脫己身所著嚴飾瓔珞寶衣。送與檀膩伽。王亦欣悅。脫身衣服。送與其夫。命令詣會。毗婆尸佛。廣為大眾。說微妙法。時會大眾。得度者眾。

這件棉布十分骯髒污穢。當時國王與在會眾人心裡有點不滿意佛接受這塊髒布。佛了知眾人心思,便告訴他們說:『在我看來,此次齋會最為清淨的大供養,莫過於以這塊棉布供養的人了。』大眾聽了,心中肅然起敬。國王夫人歡喜,就脫下了自己身上穿著的綴飾瓔珞的寶衣,送給檀膩伽,國王也十分喜悅,脫下衣服送給她的丈夫,派人讓他們來參加齋會。毗婆尸佛,廣為大眾,說微妙法,當時參加法會的眾生,得以度化的無以數計。」

佛告阿難。欲知爾時貧窮女人檀膩伽者。今叔離比丘尼是。由於爾時以清淨心□佈施故。九十一劫所生之處。常與□生。無所乏少。隨意悉得。緣於彼佛。聞深妙法。願解脫故。今得遇我。成阿羅漢。是故汝等。應勤精進聞法佈施。佛說是時。得道者眾。莫不歡喜。頂受奉行。

佛告訴阿難:「要知道當時叫檀膩伽的貧窮女人,就是今天的叔離比丘尼。由於當時以清淨之心佈施的緣故,九十一劫中所投生之處,隨身而來的都有一塊細軟的布,從來不缺乏受用,隨意悉得。因在毗婆尸佛前諦聽到深妙佛法,希望得到解脫的緣故,今世才遇到我,得成阿羅漢果。是故汝等,應勤精進,聞法佈施。」佛說是時,得道的人非常多。無不歡喜,恭敬地受持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