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乞食時到。著衣持缽。獨將阿難。入城乞食。時有一老母。唯有二男。偷盜無度。財主捕得。便將詣王。平事案律。其罪應死。即付旃陀羅[ 旃陀羅:又作旃荼羅,譯曰屠者。古印度時最下等的種姓,以屠殺為業,男曰旃陀羅,女曰旃陀利。]。將至殺處。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那時到了乞食的時候,世尊披上袈裟托起缽盂,只帶著阿難進城乞食。當時有一個老母只有兩個兒子,他們肆意偷盜,結果被物主抓住,於是將其扭送到國王那裡。依據法律審定,他們被判處死罪,隨即交付給旃陀羅,帶到刑場。
遙見世尊。母子三人。俱共向佛。叩頭求哀。唯願天尊。垂濟苦厄。救我子命。誠心款[ 款:繁體為「款」,誠懇之義。]篤。甚可憐愍。如來慈矜。即遣阿難。詣王請命。王聞佛教。即便放之。得脫此厄。感戴佛恩。欣踴無量。
遠遠望見世尊,母子三人一齊向佛磕頭哀求,老母說道:「懇請天尊度濟苦難,救救我兒子的性命。」誠心懇切,極為可憐。如來慈憫,立即派阿難到國王那裡請求饒其性命。國王聽從佛的指示立即放了他們。他們脫離這次危難後,對佛感恩戴德,無比歡喜激動。
尋詣佛所。頭面禮足。合掌白言。蒙佛慈恩。得濟余命。唯願天尊。慈愍我等。聽在道次。佛即可之。告曰。善來比丘。鬚髮自墮。身所著衣。變成袈裟。敬心內發。志信益固。佛為說法。諸垢永盡。得阿羅漢道。其母聞法。得阿那含。
隨即來到佛前,以頭禮佛足,合掌說道:「承蒙佛的慈恩,才得以保全我們的性命。懇請天尊慈憫我們,允許進入修道的行列。」佛立即答應,說道:「善來比丘!」於是鬚髮自落,身上所穿的衣服變成袈裟。他們生起了由衷的恭敬心,志向和信心更加堅固。接著佛又宣說佛法,使他們的障垢徹底消除,證得阿羅漢果。母親聽法後證得阿那含果。
爾時阿難。目見此事。歎未曾有。贊說如來若干德行。又復諮嗟。母子三人。宿有何慶。值遇世尊。得免重罪。獲涅槃安。一身之中。特蒙利益。何其快哉。佛告阿難。此三人者。非但今日蒙我得活。乃往過去。亦蒙我恩。而得濟活。阿難白佛。不審世尊。過去世中。濟活三人。其事雲何。
當時阿難親眼目睹此事,感歎前所未有,稱讚如來種種德行。又感慨地詢問道:「他們母子三人往昔有什麼善根,能夠值遇世尊,免除重罪,獲得涅槃的安樂呢?一生之中蒙受如此不尋常的利益,這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啊!」佛告訴阿難:「這三個人不但今天靠我得以活命,在過去世中也曾蒙受我的恩惠而保全性命。」阿難對佛說:「不知世尊在過去世中救活他們三人的事情是怎樣的呢?」
佛告阿難。乃往久遠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曰摩訶羅檀那。(此言大寶)。典領小國。凡有五千。王有三子。其第一者。名摩訶富那寧。次名摩訶提婆。(此言大天)。次名摩訶薩埵。
佛告訴阿難:「久遠阿僧祇劫以前,此閻浮提有一位名叫摩訶羅檀那(漢語「大寶」)的大國王,統領五千小國。國王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叫摩訶富那寧,次子名叫摩訶提婆(漢語「大天」),小兒子名叫摩訶薩埵。
此小子者。少小行慈。矜愍一切。猶如赤子。爾時大王。與諸群臣夫人太子。出外遊觀。時王疲懈。小住休息。其王三子。共游林間。見有一虎適乳二子。飢餓逼切。欲還食之。
這個小兒子從小行為慈善,猶如赤子一般憐愛一切生命。有一次大王和大臣們、夫人、太子出外遊玩,國王有些疲倦,就停下來稍做休息。三個王子一起到林間玩耍。他們看見一隻母虎正在給兩隻虎仔餵乳,母虎因飢餓逼迫,又打算吃掉兩隻虎仔。
其王太[ 大正藏為:小。]子。語二兄曰。今此虎者。酸苦極理。羸瘦垂死。加復初乳。我觀其志。欲自噉子。二兄答言。信[ 大正藏無此。]如汝所云。弟復問兄。此虎今者。當復何食。二兄報曰。若得新殺熱血肉者。乃可其意。又復問曰。今頗有人。能辦斯事救此生命。令得存不。二兄答言。是為難事。
小王子對兩位兄長說:『現在這隻母老虎極為悲苦,瘦弱得快要死去,再加上剛給新生的虎仔餵過奶,我觀察它的意思是想吃掉自己的孩子。』兩位兄長答道:『正如你說的那樣。』小弟又問兄長:『這隻老虎現在還可以吃什麼呢?』兩兄長回答說:『倘若能得到剛殺的溫熱血肉,才能合它的意。』小弟又問道:『現在是否有人能做這件事,拯救它們的生命令存活下去呢?』兩兄長答道:『這是件很難辦的事。』
時王小子。內自思惟。我於久遠生死之中。捐身無數。唐捨軀命。或為貪慾。或為嗔恚。或為愚癡。未曾為法。今遭福田。此身何在。
這時小王子心中暗想:『我在漫長的生死輪迴中無數次拋棄身體,但都是白白地喪失身命。有的是因為貪慾,有的是因為嗔恚,有的是因為愚癡,沒有一次是為了正法。今天有幸碰到福田,這個身體為何不能捨棄呢?』
設計已定。復共前行。前行未遠。白二兄言。兄等且去。我有私緣。此爾隨後。作是語已。疾從本徑。至於虎所。投身虎前。餓虎口噤。不能得食。爾時太子。自取利木。刺身出血。虎得舐之。其口乃開。即噉身肉。
打定主意,又同兩兄長向前走,沒走多遠,對他們說:『兩位兄長且先走一步,我有點個人的事要辦,隨後就來。』說完這話,他趕緊從原路跑回老虎所在的地點,把自己的身體臥放到餓虎面前。而餓虎卻虛弱得不能張嘴進食。這時太子便取來鋒利的樹枝刺破身體流出鮮血,餓虎舔了以後,口才能張開,隨即吃太子身上的肉。
二兄待之經久不還。尋跡推覓。憶其先心。必能至彼。餧[ wei 亦作 餵,餵養。]於餓虎。追到岸邊。見摩訶薩埵死在虎前。虎已食之。血肉塗漫。自撲墮地。氣絕而死。經於久時。乃還蘇活。啼哭宛轉。迷憒悶絕。而復還蘇。
兩位兄長等了好久也不見他回來,便根據他剛才的跡象進行推測,再想到他平日的善心,斷定一定是跑回去以身喂餓虎了。二人追到岸邊,只見摩訶薩埵死在老虎面前,虎已經將他吃掉,血肉滿地。二人見此情景撲倒在地,氣絕而昏了過去,經過很久才甦醒過來。醒後又哭泣不止,悲痛氣絕,死去活來。
夫人睡眠夢有三鴿。共戲林野。鷹卒捉得其小者。眠覺已驚怖。向王說之。我聞諺言。鴿子孫者也。今亡小鴿。我可愛兒。必有不祥。即時遣人。四出求覓。
王后在睡夢中見到三隻鴿子一起在林野間戲耍,突然最小的鴿子被老鷹捉住了。醒來後非常害怕,向國王說道:『我聽諺語說:鴿子象徵子孫。現在夢見失去小鴿子,我最疼愛的孩子一定有不祥之事!』立即派人四處尋覓。
未久之間。二兒已到。父母問言。我可愛子。今為所在。二兒哽噎。隔塞斷絕。不能出聲。經於久時。乃復出言。虎已食之。父母聞此。躄地悶絕而無所覺。良久乃蘇。
過了不久,兩個兒子已經回來。父母問道:『我們最疼愛的幼子現在哪裡?』兩個孩子哽噎著說不出話。過了好久才出聲道:『他被老虎吃掉了。』父母聽到這個噩耗,頓時仆倒在地,昏死過去,失去知覺。很久才甦醒過來。
即與二兒夫人婇女。馳奔至彼死尸之處。爾時餓虎。食肉已盡。唯有骸骨。狼藉在地。母扶其頭。父捉其手。哀號悶絕。絕而復甦。如是經久時。
大王馬上和二兒、夫人、宮女等奔至小兒死難的地方。這時餓虎已將身肉吃光,只剩下骸骨散亂於地。母親捧著他的頭,父親抓著他的手,哀號昏厥,死去活來……如是經過了很長時間。
摩訶薩埵。命終之後。生兜率天。即自生念。我因何行。來受此報。天眼徹視。遍觀五趣。見前死尸。故在山間。父母悲悼。纏綿痛毒。憐其愚惑。啼泣過甚。或能於此喪失身命。我今當往諫喻彼意。
摩訶薩埵命終後轉生在兜率天,他暗自想到:『我因什麼善行感受這種報應呢?』於是用天眼洞察世間,周遍觀察五趣,看見自己前世尸骸仍在山間,父母悲傷懷念,痛苦不已。他擔心父母因迷惑無知而過度哀哭,可能會喪失生命,自忖我現在應當前去開勸他們。』
即從天下。住於空中。種種言辭。解諫父母。父母仰問。汝是何神。願見告示。天尋報曰。我是王子摩訶薩埵。我由捨身濟虎饑乏。生兜率天。
於是就從天而降,停在半空中,以種種話語勸解父母。父母仰頭問道:『希望告訴我們你是哪位天神?』天人隨即答道:『我就是摩訶薩埵王子。我因為捨身救餓虎,已轉生兜率天了。
大王當知。有法歸無。生必有終。惡墮地獄。為善生天。生死常塗。今者何獨沒於憂愁煩惱之海。不自覺悟勤修眾善。父母報言。汝行大慈。矜及一切。捨我取終。吾心念汝。荒塞寸絕。我苦難計。汝修大慈。那得如是。
大王應當知曉:存在的法歸於空無,生必有死,做惡墮入地獄,行善生於天界,生與死都是自然規律。如今何必沉溺在憂愁煩惱海中而不覺悟勤修眾善呢?』父母答道:『你修大慈心憐愛一切生命,捨棄我們而選擇犧牲。可我們卻因想念你而昏絕心碎,痛苦無比。你怎麼能這樣來修大慈大悲呢?』
於時天人。復以種種妙善偈句。報謝父母。父母於是小得惺悟。作七寶函盛骨著中。葬埋畢訖。於上起塔。天即化去。王及大眾還自歸宮。
此時天人又用種種善妙辭句答謝父母。父母於是略微有些醒悟,便做成七寶盒子,將骨骸裝到裡面,埋葬後在上面建塔。天人這才離去,國王和眷屬們也返回王宮。」
佛告阿難。爾時大王。摩訶羅檀那者。豈異人乎。今我父閱頭檀是。時王夫人。我母摩訶摩耶是。爾時摩訶富那寧者。今彌勒是。第二太子摩訶提婆。今婆修蜜多羅是。爾時太子摩訶薩埵。豈異人乎。我身是也。
佛告訴阿難:「當時的摩訶羅檀那大王,並非別人,正是我現在的父王閱頭檀;當時的王后,就是我現在的母親摩訶摩耶;當時的大太子摩訶富那寧,就是現在的彌勒菩薩;第二太子摩訶提婆,就是現在的婆修蜜多羅;當時的小太子摩訶薩埵,也不是別人,就是我自身啊!
爾時虎母今此老母是。爾時二子。今二人是。我於久遠。濟其急厄危頓之命。令得安全。吾今成佛。亦濟彼厄。令其永離生死大苦。爾時阿難一切眾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當時的母虎,就是現在這個老母親;當時的兩個虎仔,就是如今她這兩個兒子。我在很久以前,就曾救濟他們處於危急難困的生命,使其得到安全。現在我成就佛果,同樣解救他們的危難,並使其永遠擺脫生死大苦。」當時阿難和在場大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