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造論 / 妙音佛學叢書翻譯組漢譯
菩提道次第是分為四大綱領解說: ① 為證明教法的來源清淨,所以要顯示造論者的優勝。② 為令世人對教授生起恭敬心,所以要顯示教法的優勝。③ 如何聽聞及講說具備上述兩種優勝的正法。④ 以正行教授引導弟子的方法。
「造者殊勝」:
甲一 為證明教法來源清淨,所以要顯示造論者的優勝:
總體而言,這部《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教授便是至尊彌勒菩薩在《現觀莊嚴論》(梵: Abhisamayalamkara)中所說的一切教授,別者則為「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燈論》(梵: Bod hi-patha-pradipa)。所以,《菩提道燈論》的原作者大阿闍黎吉祥燃燈智(梵: Dipamkarasrijnana),世稱吉祥阿底峽尊者(梵: Atisha)也就是本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作者。
尊者的優勝之處可分三點解說: ① 生於種性圓滿家族的經過。② 依這種基礎獲得圓滿功德的經過。 ③ 功德圓滿後作弘法事業的經過。
乙一 生於種性圓滿家族的經過:
正如大譯師拿錯於《八十讚》(藏: rNam thar rgyas pa)所說:在東印勝地“薩賀"(梵:Zahor,今孟加拉Bengal一帶)的境內,有一座名叫“次第聚落”(梵:Vikramanipura)的大城市。城中有一極為廣大宏偉的王宮,名為“金幢”,這個國家的權力及財富十分雄厚,于東方中國皇帝不相伯仲。其國王名“善勝”(梵: Kalyanasri),王妃名“吉祥光" (梵:Sriprabha)。夫妻二人共生有三子,長子名“蓮藏”(梵: Padmagarbha),次子名“月藏"(梵: Can dragarbha),三子名“吉祥藏”(梵: Srigarbha)。太子“蓮藏”有五妃九子,長子名福德祥(梵: Punyasri),是當時的大學者“多聞古祥”(梵: Dhanashri),即是“精進月比丘”(梵:Viryacandra)。而次子“月藏”便是後來的至尊上師阿底峽。
乙二 依這種基礎獲得圓滿功德的經過:
尊者獲得功德的經過分兩點解釋: ① 由廣學多聞得獲教功德的經過。② 由如理修行得獲證功德的經過。
丙一 由廣學多聞得獲教功德的經過:
正如《八十讚》所說:(尊者)在二十一歲時,已精通六十四藝(印度古代的六十四種技藝,即是三十種文化體育等技藝,十九種演唱、器樂技藝,七種聲樂技藝,九種舞蹈技藝。)及一切技術,語言文法(指梵文)及一切量學(指各派哲學及邏輯辯證學)。
這就是說尊者在二十一歲時已經遍學內道與外道的四種共同學科,亦即通曉:聲明、因明、工巧明、醫方明。大師卓龍巴(藏: Gro lung pa)還特別提到尊者在十五歲時,只是聽聞法稱(梵: Dharmakirti)的《正理滴論》(梵: Nyaya- bindu-prakarana)一遍後,便於一位擅於詭辯的外道論師對辯,而且把他折服,從而名揚十方。
之後,尊者于曾親見吉祥喜金剛(梵: Srihevajra)現身,並得金剛空行佛母(梵: Vajradakini)授記,世稱「黑山道場瑜伽自在」(有說黑山 Krsnagiri 是王舍城Rajagrha 附近的七座名山之一)的上師羅候羅笈多(梵: Rahulagupta)座前得受一切圓滿灌頂,獲賜密號“智密金剛” (梵: Jnanaguhyavajra,藏: ye she sang wai dorje)。
在二十九歲時,已親近多位成就大師學習金剛乘的經典及教授,圓滿通達一切密咒教授。因此,尊者不其然地生起: 「只有我能精通真言咒乘」的傲慢想法。於是空行母眾便於尊者的夢境中現身,向尊者展示許多前所未見的密咒經典,把尊者的慢心摧毀。
從此以後,上師本尊屢屢於尊者醒時或夢中勸請:「倘能出家,將會對聖教及眾生帶來極大利益。」於是,尊者便應上師諸尊所請出家為僧。正如拿錯譯師的《八十讚》所說:你的親教師已證得加行位,為世人所稱頌。
因此,尊者恭請已證得「加行道真實一分三摩地」(即證得「加行道」的「忍位智」)的大眾部(梵: Mahasamghika)持律上座「戒鎧」(梵: Silaraksita)為親教師,剃度出家,法號“吉祥燃燈智”。
尊者在三十一歲前,學習「法相乘」內明大小乘經論(顯教大、小乘經論),特於「能飛聚落」(梵::Odantapuri,有作飛行寺。位於印度比哈爾邦一帶。西元八世紀中葉,為放羅王朝開國之君哥波羅王Gopala 所建,與附近的那蘭陀寺、超戒寺共為金剛乘的中心。)親近法鎧大師(梵: Dharmaraksita,又作法護)學習《大毗婆沙論》 (梵:Maha -vibhasa)長達十二年。尊者不但精通根本四部(即是大眾部、說有部、犢子部、正量部)教典,就是對四部以外各部派所說的施、受食等戒律,與及各種取捨止作的微細處,皆能清楚了知,毫不混亂。
由於阿底峽尊者已能度越自他各派宗義教海,達至彼岸,所以他能無謬瞭解一切「教正法」的扼要。
丙二 由如理修行得獲證功德的經過
至於(尊者)得獲證功德的經過,總體而言,佛說一切「教正法」(藏: lung gi bstan pa,又作「教聖教」),是完全包含於「三藏寶」(是比喻經、律、論三藏珍貴稀有,如同寶藏)之中,由此可知,「證正法」( 藏: rtogs pa’i bstan pa,又作「證聖教」)亦必定包含於「三學寶」(比喻戒、定、慧三學珍貴稀有,如同寶藏)之內,其中的「戒學」是「定學」、「慧學」等一切功德的基礎,所以在「經」、「論」之中屢屢讚歎。所以必須首先具備「戒學」才能令各種證德增長。
成就戒學--戒學分三點解釋。先說成就最勝「別解脫戒」的經過,如《八十讚》所說:尊者進入聲聞乘(梵:Sravaka)之門後,猶如犛牛愛惜尾毛一般護持戒律,故向這位具足清淨梵行的殊勝比丘及持律上座頂禮。
文意是說,尊者正式受持圓滿比丘戒律後,就像珍愛尾毛的犛牛一般,只要有一縷尾毛纏結在樹枝上,那怕會被獵人捕殺,犛牛仍不願為了逃命而扯斷尾毛。同樣,尊者即使對於一條微細的根本學處(即輕戒)尚且嚴加守護,寧捨性命絕不違犯,其他重戒更不必說,所以《八十讚》把尊者稱為大持律上座。至於成就「菩薩律儀」的經過,如]《八十讚》所說:尊者進入波羅密多乘之門後,具足淨善增上意樂及不捨一切有情的菩提心。故向這位具大智大悲者恭敬頂禮。
總體而言,尊者(依止慈瑜伽師)修習以慈悲心為根本的多種菩提心教授,又特別依止金洲大師,修學至尊彌勒傳予無著及至尊文殊傳予寂天的殊勝菩提心教授多年 (據說長達十二年)。如《八十讚》所說:能捨棄自利,以利他為至上者,便是我的師長 (阿底峽尊者)。
意指尊者心中發起珍愛他人勝於珍愛自己的菩提心,並由這種「願菩提心」引生「行菩提心」受持修學廣大菩薩行與及一切有關的學處,由於這些善行,尊者從不違越「佛子律儀」 (即菩薩戒律)的界限範圍。至於成就「金剛乘律儀」的經過,如《八十讚》所說:尊者進入金剛乘之門後,見自身即天並具足金剛心,故向這位擅修密咒禁行的瑜伽自在阿哇都帝巴(藏: Avadhutipa,阿底峽尊者的稱號之一。阿哇都帝Avadhuti 意即「中派」。Avadhutípa 便是擅修無上續部中派瑜伽的大師。)頂禮。
由於尊者能成就見自身即是「本尊天」的「生起次第」及「金剛心圓滿次第三摩地」所以拿錯譯師在讚中總體是稱讚尊者為瑜伽士的尊主,此外還特別稱讚尊者能如理守護三昧耶誓句,絕不違越續部戒律的界限。如《八十讚》所說:尊者具足正念正如,從沒有違背戒律的念頭,謹慎防護,遠離讒誑,不為犯戒罪垢所污染。
意指尊者不但勇於接受三種律儀的各種清淨戒律學處,還依照所受的戒律謹慎防護,不會違越戒律,假如稍有染犯,便會依照各種律儀的還淨儀軌,儘快令淨戒律回復清淨。應知尊者這種清淨風儀,是一切通達佛法心要的智者門所喜愛的作風,故應見賢思齊,以這些善知識為榜樣。
成就定學--成就定學是分為共同、不共兩種。「共同定學」是指尊者由修習「奢摩他」令心自在堪能。「不共定學」是指尊者具有極堅固的生起次第證德,並於三年或六年之中修習「明禁行」(梵:rig pa brtul zhugs )時,遙聞烏仗延那國(梵: Oddi yana) 空行母眾的秘密道歌,並把這些歌曲牢記於心。
成就慧學--「共同慧學」是指尊者證得「止觀雙運毗缽舍那三摩地」(即是達通達空性的加行位)。「不共慧學」是指尊者證得「圓滿次第殊勝三摩地」(即是「密集五級圓滿次第」中的「幻身次第」)。如《八十讚》所說:依照密咒教典而言,尊者顯然已達至加行道。
三功德圓滿後作弘法事業的經過:尊者為佛教所作的事業可分為兩部分解釋:① 在印度的弘法事業。② 在西藏的弘法事業。
丙一 在印度的弘法事業:
現在先說尊者在印度的弘法經過:尊者曾于印度金剛座大菩提寺與外道辯論三次,以正理戰勝外道邪論,住持佛教,不僅如此,尊者還妥善地把佛教內宗大小乘各派所有無知、邪見、疑點等惡垢一一澄清消除,令聖教廣大弘揚,所以尊者被教內大小各宗一致奉為頂嚴。正如《八十讚》所說:尊者在大菩提宮大眾齊集時,以正理遮破內道、外道的謬見,猶如獸王獅子的吼聲,百獸聞之心膽俱裂。
《八十讚》還提到:“能飛聚落”有二百五十位比丘,而“能映覆戒寺”則有近百位比丘,當中根本四部悉皆齊全。尊者雖然被摩羯陀(梵:Magadha)境內所有寺院的四眾弟子奉為頂嚴,但是從不自矜高上。由於尊者能共同住持十八部的教法,所以人皆受教於尊者。
丙二 在西藏的弘法事業:
現在講述尊者入藏弘法的經過:智光王(藏:Yeshes ’od) 叔侄(侄兒是菩提光,藏:Byang chub’od)二人先後派遣譯師賈.精進獅于(藏:brGya brtson ’grus seng ge )、拿錯戒勝(藏:Nag tsho tshul khrims rgyal ba)多次赴印殷勤勸請尊者入藏傳法。到了菩提光執政的時代,終於請得尊者蒞臨後藏上阿裏地區(藏:mNga’ris)整頓佛教,由於這個因緣,尊者便把一切顯密要義總攝為修行次第而撰造《菩提道燈》等論典,令佛教復興。尊者在阿裏住錫了三年,在聶塘(藏:sNye thang)住錫了九年,又在衛(藏:dBus)、藏(藏:gTsang)各地住錫了五年,其間為許多善信弟于傾囊傳授各種顯密經論教授,令已經沒落的佛教重新復興,其他殘存的法軌亦再度興盛起來,並對那些被邪見謬解污染的法軌作出對治修正,令佛教寶藏遠離不淨垢染,回復清淨。
總之,雪域(西藏)前弘期時代的佛教教規,是由靜命堪布(梵:Santaraksita )及蓮花生大士(梵:Padmasambhava)建立,但後來因為支那和尚堪布(藏:Hva shang。又作大乘和尚、摩訶衍)對空性的要點未能正確理解,從而譭謗「方便分」(如聞、思、修、積福、淨罪等修法),禁止一切思維修習,遂令佛法衰落,幸得大阿闍黎蓮花戒(梵:Kamalasila)破邪立正,彰顯勝者(佛陀)的密意,所以這位大師的恩德極為重大。
可是到了後弘期,又有一些以班智達、瑜伽士自居之輩,由於錯謬理解續部的意義,於是嚴重損害了聖教根本白的清淨梵行,幸得尊者把這些邪說善巧破除,令邪執消滅,無謬清淨聖教廣大興隆,所以雪域一切有情鹹皆蒙受尊者之恩。
若要造論彰顯能仁教旨,還要具備三種圓滿資格:
雖然具備以上一種條生件亦能造論,但是能完全具備這三種資格自然最為完美,而這位大師正完全具備了這三種因素。尊者得本尊攝受的經過,如《八十讚》所說:尊者曾親見歡喜金剛(梵:Hevajra)、三三昧耶王(梵: Trisamayav yuharaja)、勇識世自在(梵:Lokesvara,亦即觀自在,梵:Avaloki tesvara)、至尊度母(梵:Tara) 等本尊,得獲印可。常於夢中或醒時得聞本尊開示甚深見及慈悲廣大行妙法。
尊者擁有「共乘」(即小、大二乘所共有)及「大乘」兩種傳承,在後者大乘之中又分為「波羅密多乘」及「密咒乘」兩種傳承。
在「波羅密多乘」之中又分為「見傳承」及「行傳承」兩種。於「行傳承」中又分至尊彌勒所傳及至尊妙音所傳兩種,所以波羅密多乘的傳承共有三種。尊者所擁有的密咒傳承共有五派(即:一切密續總傳承、密集傳承、母續傳承、行續及瑜伽續傳承、降炎摩傳承),此外還擁有宗見傳承、加持傳承和其他多種教授傳承。
阿底峽尊者具有多種傳承的教授,尊者曾親近隨學的眾位師長,如《八十讚》所說:尊者是常時親近的師長便是寂靜(梵:Santipa)、金洲(藏:Ser 1ing ba)、覺賢(梵:Bhadrabodhi)、智吉祥(梵: Jnanasri)等多位成就者。此外,尊者更具有由龍樹菩薩輾轉傳來的深見、廣行教授。據說尊者有十二位得成就的上師及多位上師。
尊者精通五種明處的經過已于前文解說。所以,這位大師能善於抉擇勝者佛陀的密意。
這位擁有這些功德的大師在五印(指全印度)、迦濕彌羅(梵:Kashmir)、烏仗延那(梵:Oddiyana)、尼泊爾(NepaI)及西藏各地的弟子多不勝數。其主要的印度弟子共有四位,此即學識智慧與尊者不相伯仲的大班智達毗柁跋(梵: Mahapandita Bitopa),及法生慧(梵:Dharmakaramati)、中觀獅子(梵:Madhyasimha)、地藏(梵:Ksiti garbha),還有加上善友密(梵:Mitraguhya) 而成五大弟子。在阿裏的主要弟子有:寶賢譯師(藏:Lo chen Rin chen bzag po)、拿錯譯師、天比丘菩提光(藏:Lha lama Byang chub ’od )。後藏(藏: gTsang) 的主要弟子有:迦格瓦(藏:’Gar dge ba)、廓枯巴天生(藏:’Gos khug pa lhas btsas)。在洛劄(藏:lHobrag)的主要弟子有:格巴勝位(藏:Chag pa khri mchog)、善護(藏: dGe ba skyong)。康區(藏:Khams) 的主要弟子有:大瑜伽師(藏:rNal’byor pa chen po)、阿蘭若師(藏:dGon pa ba)、智慧金剛(藏:Shes rab rdo rje)、察達敦巴(藏:Phyag dar ston pa)。中藏的主要弟子有:枯敦津珠雍仲(藏:Khu ston brtson ’gurs gyung drung)、俄勒巴喜繞(藏:Ngoglegs pa’i shes rab)、仲敦巴勝生(藏:’Brom ston pa rgyalba’i’byung gnas) 三師。在這些弟子之中,能繼承其師事業,令其發揚光大者,便是得度母(梵:Tara) 授記的仲敦巴勝生大師。上文已對造論者的優勝處簡略介紹,若要詳盡瞭解,便要參閱阿底峽尊者的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