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嘲笑他人的不幸

洪兰(中央大学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



“二十一世纪能力策略联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最近对美国成人做了一项调查,在0到10的量表中评出他们认为二十一世纪教育最重要的项目。结果阅读能力高居首位,有七五%的人认为阅读能力最重要,七一%的人认为会使用电脑或新科技的能力很重要,六九%认为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很重要,道德及社会责任有六二%,团队合作能力有五七%,但认为传统教育所重视的科学和数学能力很重要的只占三八%,大家对教育的观念已经慢慢从“功课好”的迷思中走出来了。道德、品格、社会责任取代了传统的智育,跃上排行榜。这种转变意味着人类和平共存仍有希望。

其实这份调查就是教育方向的指标,教育的任务本来就是为学生出社会做准备,在拟定教育方针时,我们应该先看一下目前社会的需求是否有满足,再看未来社会的需求是什么,才不会发生六万七千名流浪教师无工作,或工厂找不到合格技术员之事。

品德跃升到数学、科学能力之前其实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定律或教条会因新知识的出现而改变(例如冥王星已经不再是九大行星了;成人大脑的海马回中也发现有新生的神经细胞),但是只要是人的社会,公平、正直、忠诚、正义,这四个核心价值观是不会改变的,因为人与人相交的方式并不因科技进步而改变。

品德教育目前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弱点,社会嫌贫爱富、积非成是、没有正义感。不久前,南部有个国小老师在班上宣布没有缴午餐费的同学名字,到吃午餐时,同学们就围着那个孩子嘲笑他“白吃白喝”,羞辱那孩子。我们奇怪的是,当这件事发生时,为什么没有人出来阻止这个不当的行为?

为什么没有人教孩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缴得出午餐钱,嘲笑别人是件非常不智的事,人既然无法预知未来,就应该为自己留退路,我们尤其要教孩子不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难道这种“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自私心态在台湾已经变成是常态了吗?背着“狮甲国中”上街游行的人心中不知有无想一下,这样做对那个学校孩子的伤害?以后那所国中的学生就必须承担大人们强加的负面标签吗?

在这件事上,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教被嘲笑的孩子穷并不可耻,人只要有志,穷一时并不会穷一世,要教孩子“非梧桐不栖,非洁泉不饮”,穷要穷得清白。现在整个社会放纵贪污、收贿,却对贫穷公然羞辱,真是台湾目前最大隐忧。大人嫌贫爱富的错误示范、媒体推波助澜的报导使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已经会嘲笑比自己不幸的人了,我们过去传统雪中送炭的美德呢?

美国人已看到品德、社会责任比数学、科学重要,我们呢?我们的“未来世界在等待的能力”在哪里呢?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