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而活?


说到日本京都企业家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现年七十六岁的稻盛和夫。他在四十八年前,也就是二十七岁那年(一九五九)创办京都陶瓷(Kyocera,简称京瓷),与七个伙伴、以三百万日圆的资本起家,到现在全球有一百八十家公司、六万三千多名员工,合并营收达一兆两千八百多亿日圆。

京瓷可说是千年古都──京都的长春企业。它是日本最大精密陶瓷元件的公司,同时也生产半导体零件、太阳能发电系统等。日本工商界赞美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哲学变形虫组织管理文化以及潜意识论,是京都陶瓷公司的管理文化三宝。

在二○○八年一月底,《天下杂志》出版他所写的《稻盛和夫的哲学─人为什么活着》一书,彻底直击稻盛和夫的内在心灵世界,让人一目了然这样的心灵世界,与他一手创立的京都陶瓷企业集团,至今仍然立于不败之地,似乎也有极大的交叉关系。

对于现年七十六岁的稻盛而言,他最在意的不只是这文化三宝,最重要的是他的一些对内、对外都昭然若揭的经营哲学。

譬如经营的心是什么?他强调要光明正大地追求企业的利益、要彻底贯彻实力主义、重视独创性等等;再譬如说他也强调要提高心的境界,要能够与宇宙调和、要有素直的心、感恩的心等等。

无论企业再怎么成功,这位出身九州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到京都创业的企业家,怎么样都没有忘掉身为人的根本原则。这个内心底定的人生哲学,成为稻盛成就一连串企业及公益活动始终没有忘怀的轴心。

譬如说他相当注意对社会、人才的回馈。一九八四年稻盛设立“京都赏”,每年定期表扬在先进科学、基础科学与思想艺术三领域有卓越贡献的个人,奖金是五千万日圆;此外在一九九五年设立“盛和塾”,以中小企业经营者为招生对象,由稻盛亲自担任校长,分享人生哲学与经营理念,培育新世代的经营者。

他也找时间著述不断。在台湾,有企业家盛传不断地出传记,企业会垮。但是在日本则不然,如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生前著述不断,也成立出版社PHP研究所,后人继续发扬他的哲学、理念。京都陶瓷的稻盛和夫也著作不断,诲人不倦。主要著作有:《提高心智、开展经营》、《对成功的热情》、《敬天爱人》及《生活的方法》等。

这位有“日本企业经营之圣”美誉的稻盛和夫,彻底探讨人为什么活着的价值所引导出来的人生哲学理念,恰好给目前价值不清的台湾社会当头一棒喝。

尤其是对于过往不断追求经济成长、冲劲无穷的企业家、工作人,有如给予一道停下来、想一想的路边风景看板。

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努力提升自己的心智过程

他指出,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人如果在往生时能得到“你一生努力不懈,不断提升自己,直到拥有如此高尚的品格”这样的风评。他认为,人就是要利用此生提升自己身为人的品质。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

身为一个带动京都陶瓷持续成功的创业企业家,他的人生哲学也有助于他在面对挫折时,仍然能够再出发。

十二、三岁起,就要思考人生的目的

稻盛认为,人类开始实际感觉到自己活在世界上,具有存在意识,是已经有了判断事物能力之后的事。从出生到具有此种判断力之前,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活在世上。所以在具有判断力之前,人类只能在双亲的保护下活着,一直到十二、三岁左右,才开始懂得思考人生是什么?

无论是哪一种人,在不知不觉中年纪愈来愈增长。随着岁数增长,不管是努力往出人头地方向冲刺的人,或是想过有趣、快乐、搞怪人生者,慢慢地都会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

稻盛认为,理论上,人过了中年,应该是工作和人际经验都更臻于圆满,人格品质也跟着提升到更高尚才对,没想到对健康与肉体的执着却取代了这种好的成长。“于是人类开始沉溺于欲望,也因而带来老与丑”。

为何人到了中年,会如此呢?因为开始感受到死亡的威胁逼近自己,也因此开始思索“为了活久一点,得注意健康了”,接下来开始将健康也列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稻盛观察发现,人只要和同辈的朋友相聚,话题不外乎“吃这个有益健康”、“这种药比较有效”、“我最近得了这种病,你要小心哦!”或是“哪个医生好呢?”等等,显示他们花更多时间在维持健康。

不管是努力出人头地的人,或是那些追求有趣、快乐、搞怪人生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工作可以马虎一些,对健康却丝毫不敢大意。

所谓的长寿,主要是指“肉体维持长时间的存在”。人类想要保护开始衰弱的肉体,让自己生存长一点的时间,多少就会忽略他人,变得自私和执着,心中开始出现“只要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的想法。

但稻盛和夫感叹,这一切都不是恒常的。即便是出人头地、扬名立万,也只有在这一世呀!“名誉、地位和财产,在我们往生以后,没有一样能带到另一个世界。连肉体也是留在地球上,就像前面提及的,能带走的只有灵魂,也就是意识体而已,”他说。

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

稻盛坚定认为,亿万人类的灵魂共同追求的的价值,应是来自于活着的时候为这个世界做出多少贡献,亦即做了多少善行才是。

提升人性的品质,或者说磨练人的灵魂,对人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大事。磨练灵魂也就是提升人性品质,使人的品质臻于完美,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抽离这个目标,人活在这个世界根本无意义可言,”稻盛指出。
因此,他主张,“虽然循任何模式都可以走完一生,但无论你走哪一种模式,也都应该衷心理解那是造物主为了提升你的人性而给的路,并因此而感到满足。”

稻盛的想法是,如果父母能在儿女还处于小学时期,就明确教导他们人生最终的目的是什么,相信每个孩子都会走向美好的人生。

出人头地也好、成功也好,只想过有趣的、搞怪的一生也罢,都只是人生的一种过程而已。“人生真正的目的是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他说。

他强力主张应该在孩子们十二、三岁,正要面对人生立下志向的时候,教导他们这种正确的概念。这个时候可能孩子们尚无法真正地理解,但是只要在脑海的一角潜藏着这样的观念,到了青年、甚至壮年时期,有一天他可能突然回想起来。能做到这样,就是达到目的了,教给孩子这样的观念也绝不会徒劳无功。

为什么这个时代会被视为心智丧失的时代,或被认为精神提升无法赶上物质发展的时代,原因就在于人没有即早体悟到人活的价值是什么。

“那么,为了提升人性,人类到底应该如何努力呢?”稻盛问。

第一,为人类尽一份心、为世界尽一己之力的“布施”。
第二,克制自己,压抑我执、自私之心的“持戒”。
第三,在世事无常、大起大落的人生中忍耐的“忍辱”。
第四,全心全力劳动的“精进”。

命运与因果报应

注重修行的稻盛也极为注重因果报应,不轻易向所谓的命运低头。

他认为人生的要素主要有两项。

第一项是跟着我们生下来的“命运”。例如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代表性的学者,也许因为父母亲优秀的基因遗传,他们的头脑聪明清晰。但光是这样,尚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学者。他还要有不生病的健康身体、好老师的支援,拥有足够做好学问的环境,种种条件汇聚之后,自己拥有的才华才能够完全开花结果。

总之,一个人能否成为一流学者的决定因素,应该属于超乎自我意志和遗传基因之外的某种“命运”的领域。然而第二项他认为命运也是可以超越的。

如何不烦恼?

除了鼓励人向善之外,稻盛要大家不去烦恼。他说,“不去烦恼”,就是从烦恼的境界中解脱的最佳方法。但是要如何做才能做到凡事不去烦恼呢?他建议如下:

第一、如果有时间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倍努力地工作 , 第二、保持谦虚绝不骄傲;第三、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与烦恼完全不同;第四、知足、感恩自己活在人间;第五、秉持宁可他人比自己好的利他心而活。

稻盛这种个人生活哲学理念,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力行,在带领企业时,稻盛和夫的思维是:心存善念,好的事就会来;心存恶念,坏的事就会发生。因此他一定只能想好的事,而且很努力想好的事才行。

在稻盛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就学、就业,都曾遭遇失败的经验,不可思议的是,他从未怀疑过这些理念。每当遇到不好的状况,就反省自己的思维必定有问题,才会有此遭遇。

稻盛的做法就好像心中有另外一个“我”的感觉;每当自己有自私的念头出现,另一个“我”的声音就会适时出现:“等一下,这样做不是很奇怪吗?”、“不可以往坏的地方想,只能想好的事!”

“感觉好像是另一个‘我’会主动控制‘任本能欲望驰骋的我’,结果才会产生现在的我,”稻盛说。

稻盛在年幼罹患肺结核时,心中充满不想死的求生欲望,但是到了六十五岁预计要以在家修行的方式出家的前夕,在一次健康检查时发现自己得了胃癌。因为是癌症初期,癌细胞只在表皮,立即动了手术清除掉。

他对自己人生的想法是,自出生到二十岁为进入社会的准备期,二十岁到四十岁为劳动期、六十岁到八十岁为进入死亡之旅的准备期。因此,他希望在六十岁开始,后来延期至六十五岁,开始做些和尚的修行,研究佛教。

“在我八十岁、肉体面对死亡的时候,为了让心(灵魂和意识体)之旅程能顺利上路,我必须事先做好准备才行,”他在书中坦然道出。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