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5)

中医师 朱木通
  1. 流感并发气管支肺炎
    年龄性别 男,48岁,少时即体弱多病,宿有喘息,年仅48,已有老衰气象, 曾以肺病咯血。
    发病情形 当时流行感冒普遍
    脉象及症候 颜面苍白幽微恶寒、微热、手足冷、脉细微、全身显得疲倦怠, 行路或立坐皆两眼不舒,睡态蒙眬(正是伤寒论少阴病之“但欲寐”状态)
    用药 投以少阴病真武汤三剂
    结果 精神振作,食事稍进,诸种少阴病态渐减。
    再发病情形 其夫人闻高雄某医师擅长治肺病,专程求诊。经医师诊断为气管支扩张, 须先注射盘尼西林,患者因屡因注射盘尼西林引发心脏悸动,几至呼吸窒息, 经医师再三劝说,于心情不安下接受注射。岂知射药灌未及半,即两眼翻白、 手足逆冷、面呈绀紫色,陷于人事不省。医师为之恐惶而停止剩余的注射。
    脉象及症候 发热(约40度),恶寒战栗、喘而自汗、脉仍微细、意识蒙眬。
    用药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
    结果 热退恶寒除喘亦差。翌日其子由台大医院回家取其痰唾往台大检查, 结果认为气管支肺炎,指定每二小时服米国仙丹二粒,第一服后热再发, 喘再起,勉强再服第二剂,症状转剧,经我再投以前方而缓解, 自是决意专用中药。前方连服六七日后接近治愈阶段。
    此后余热未尽,稍有喘气,乃以小柴胡汤合苏子降气汤半月余而康复。
    真武汤:附子、干姜、茯苓、白术、白芍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苏子降气汤:半夏、苏子、甘草、肉桂、前胡、厚朴、陈皮、当归、生姜

  2. 喘息症
    年龄性别 女,30岁,劳动者贫家主妇,骨骼虽粗大,但遍身瘀血着明,肌肤粗糙无光泽, 自云未嫁时每月经之前即发周期性咳嗽,嫁后因夫家赤贫无法就医,加以操劳过度,以致身体渐虚, 咳嗽渐盛。
    发病情形 五六年来喘息咳嗽,不分寒暑长年如是,百方医治而病症愈剧。
    脉象及症候 喘息上气、咳嗽无痰、口苦咽干、胸胁痞满压迫感、口渴、耳鸣、头痛、 全身倦怠疲惫、自汗淋漓,日夜不能成眠、便秘、时或手足振颤。
    用药 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干姜细辛。
    结果 五日不应。
    第六日转用小青龙汤半夏厚朴汤合方,用五日而大差。 其后二月间,仍不间断服此合方,而病尽除。
    半夏厚朴汤:制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3. 感冒衄血
    年龄性别 女,12岁,体质普通。
    发病情形 感冒发热、鼻出血。西医诊治,热不退、鼻血仍不止,转就医于某中医, 仍不见效。
    脉象及症候 患者有表斜未入里之证,枕边汽水已开盖,但未饮半滴,此口不渴无里证。 其父用冰囊贴其额上,而患者嫌恶,且虽高热犹喜被覆,此为表未解之证。 身无汗,脉浮紧。
    用药 麻黄汤。
    结果 一剂热退鼻血止,翌日转用小柴胡汤。
    备注 伤寒论太阳篇第20条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发热而并发衄血,以麻黄汤治愈者之例甚多。
    前中医投以苦寒之栀子、黄芩、侧柏叶之类。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小柴胡汤:柴胡、半夏、黄芩、人参、生姜、甘草、大枣

  4. 猩红热疑似症
    年龄性别 男,1.5岁,营养发育均堪称佳良。
    发病情形 四日前忽发高烧、自汗,旋即遍身发赤色如红枣,且遍起散在性微细粒疹, 便秘、腹硬满,就近请治于西医,四日来病势有增无减。
    脉象及症候 发烧42°C,脉浮紧有底力,全身斑疹如出血,自胸下至脐下膨满坚硬, 两眼直视不能啼哭、自汗淋漓,唯见患儿反覆颠倒,无时或已,此时其躁烦苦闷概可想见。 据其母云,发病迄今不大便,小便短而赤。
    用药 此危险场面几乎使我穷于应付,不得已根据伤寒论中“阳明实热”着想, 投以大柴胡汤,为其急速泻下遂加芒硝。
    结果 是夜泻下大量黑便,向晓时即热退红消,患儿仍颇疲惫状。 第二日转用大柴胡汤加桔梗石膏,一星期恢复正常,遂停药。
    备注 以中医病名称之,此病当为今匮要略阴阳毒之阳毒也。 今匮对此病仅有升麻鳖甲汤及去雄黄蜀椒二方,而此二方我又不善用。
    后检读金鉴,对此病用三黄石膏汤,也颇有理,日后有机会当试用之。
    大柴胡汤:柴胡、半夏、黄芩、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
    三黄石膏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石膏、麻黄、淡豉、生姜、大枣、茶叶

  5. 手掌角化症瘙痒口腔炎
    年龄性别 女,40+岁,一见可知为操作过劳,兼有瘀血者。全身瘀黑粗糙,所谓皮肤甲错者近之。
    发病情形 手掌足背足趾结节如灼伤状,瘙痒灼痛。自云如虫行皮中。背部脊骨神经痛, 左半边头痛,口舌破烂刺痛妨碍饮食。
    平素月经量少,色黑而成块,带下褐色而量多,常习便秘。屡发胃炎(此次病发时无胃病)
    脉象及症候 口苦而淡、不渴、心悸亢进、心下痞硬、耳鸣、微恶风。依据症状断定为瘀血作病。
    用药 桃仁承气汤。
    结果 当日泻便后,瘙痒灼痛均减十之七八,口舌破烂亦减。
    翌日转用当归芍药散加苡仁泽兰二帖,于是全治。
    备注 二个月后,此妇人急性胃炎、胃痛、呕吐、便秘,尿利减少,投以黄连汤加泽泻车前草,二剂全治。
    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
    当归芍药散:当归、川芎、白芍、茯苓、白术、泽泻
    黄连汤:黄连、半夏、桂枝、干姜、甘草、人参、大枣

  6. 长期瘾疹
    年龄性别 男,19岁,自少至今身体极为壮健。
    发病情形 每三五日间即一次发作瘾疹,发病时全身灼热,其痒难堪,痒处浮肿形隆轸, 颜面发赤,眼球充血。此外居恒便秘。
    用药 三黄泻心汤。
    结果 连服二周即全治。
    备注 瘾疹属皮肤科疾患,一种特有的局限性浮肿忽然发生,瘙痒激烈。忽然自然消失,全无痕迹。
    根据现代病理学,为皮肤血管运动神经的障碍,属先天性因素者居多。
    三黄泻心汤:黄芩、黄连、大黄

  7. 诊断不明的肿瘤
    年龄性别 女,13岁,山村少女,营养发育均不良,其父因事入狱,年幼即帮忙耕作以致操劳过甚。
    发病情形 右脐旁(盲肠部之浅表)生一鹅蛋大的肿瘤,疼痛难堪。经西医外科诊断,不能确定, 要求开刀,患者家属经济困苦,无法筹出手术费。
    脉象及症候 右脐旁屡发疝痛、垦痛,或自发痛,唯以药费无着,故放任之。嗣后右脐旁疼痛渐剧, 瘤肌渐次硬结而增大。同时随之而来的是面黄肌瘦、食欲不振、头眩目昏、病势日渐沉重。
    脉微细无力,肿瘤大如鹅蛋,肿赤而光滑,微微蠕动,压痛敏感,舌赤滑无苔、腰酸体倦、 食思不振,大小便正调。
    用药 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汤。
    结果 二帖全无反应。
    第三日转用大黄附子汤,仍不差,唯大便略软痛稍止。
    第五日用大建中汤,也不甚差,但疼痛大减。
    第六日用桃仁承气汤合附子大黄汤加茵陈栀子,于是大便畅通,疼痛尽除,食思大增, 唯肿瘤更大。其母产生疑虑,再三恳求变更处方,精谆谆劝说乃忍耐再服一周,这一星期未及半,肿瘤已消失大半。 一星期后肿瘤消失无余。
    为期根治,转用桂枝茯苓丸加甘草生姜苡仁之甲字汤含黄解汤三剂,于是身体恢复弱健,与常时无差。
    当归四逆: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
    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甘草、桂枝、芒硝
    附子大黄汤:附子、大黄、...?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
    甲字汤: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甘草、生姜
    黄连解毒汤: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8. 诊断为肾脏病的浮肿腹痛
    年龄性别 女,71岁。平素体胖身壮,未尝患病。
    发病情形 半月前由于脐腹绞痛、胀满、气上冲胸、空呕吐涎沫,同时尿利锐减,全身及颜面浮肿而陷于重笃状态, 经西医诊断为肾脏病,经半月的处理,症状渐趋恶化。
    脉象及症候 肥胖中可看出老衰状态。浮肿以颜面为甚,腹虚满,腹皮虽厚但弛缓甚,推定为潴水所致。 舌赤滑无苔、手足厥冷而手心烦热(前日曾高烧)。自云脐腹似绞痛而非绞痛,但觉脐下脐旁冲动不安, 时有鸣动之音。空呕吐涎沫以深夜为甚。尿闭便秘(前日曾经西医泻便)。口内冷淡而喜热饮, 食思全无,体重疲倦。
    用药 解急蜀椒汤
    结果 一帖呕痛大减,连服三日,诸症状去十之七八。
    转用当归四逆加茯苓五味子,病症消失已尽,唯浮肿未消,尿利未正常, 用八味丸料,于是痊愈停药。
    解急蜀椒汤:粳米、半夏、人参、大枣、蜀椒、干姜、甘草、附子、胶饴
    当归四逆: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
    八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淮山、丹皮、茯苓、泽泻、附子、桂枝

  9. 肾石症(胆石症)
    年龄性别 男,38岁,体格高大而弱壮,肌肉结实,肤色赤褐,属于劳动筋肉型,四年来肾石症,经常由西医内科诊治,均得小康而已。此次再发,治疗不能止痛。
    发病情形 腹膨满坚实,痛不可触近,所谓“绕脐痛”。沿两季胁迄腹部疼痛,尤其右季胁更甚。口苦咽干、大渴引饮、呕吐、背微恶寒、大便秘结、小便淋沥赤涩。前夜小便中排出二、三石块如半粒米大,病者呻吟不已。家属问病名,我诊断为胆石症,前二医生皆诊断为肾石症,因而不以为然。
    脉象及症候 脉沉实有力,舌苔干燥微黄。
    用药 三剂大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
    结果 根治。
    备注 二剂后大便畅通而病尽除,是夜熟睡。明日再服一剂,之后未再复发。
    多年后,其太太以尿血、不眠,以猪苓汤十余帖治愈之。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
    三黄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
    猪苓汤:

  10. 眩晕症
    年龄性别 女,51岁,素患高血压,体质肥胖而弛缓(即骨弱肌肤盛重)。
    发病情形 侧卧于席上,卧位不敢变动。偶易卧位即眩晕,外界旋转而尿意频催。心悸亢进、耳鸣、手足沉重而麻痹、口内冷淡不渴、不眠多梦、多尿残尿、大便正常、因为眩晕甚,故不能坐起。
    脉象及症候 脉微细,舌赤无苔,颜面苍白。
    用药
  11. 真武汤、半夏厚朴汤、当归芍药散合方,加吴茱萸,二日无效。
  12. 吴茱萸汤合七物降下汤三日份,仍不差。
  13. 苓桂味甘汤合方,乃大差。
  14. 结果 苓桂味甘汤合方,续服二十余日痊愈。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