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養孩子像放風箏

林靜芸醫師
2003/12/09 聯合晚報


涼爽的天氣,空曠的公園裡常見人家放風箏,放得好的,風箏在高空輕盈飛翔;不會放的,緊抓繩子,風箏不但飛不高還有可能掉下來。

我從事整形外科將近30年了,早期在馬偕醫院上班,治療過無數兔唇的孩子。這種疾病需要分段進行多次手術,我在門診看著小孩長大,其中小偉以及小方令我印深刻。

小偉除了兔唇,還併有腿的殘障,一隻腿要穿著鐵製的輔助器。小偉的母親在他一歲時生了弟弟,小偉來門診母親抱著弟弟無法幫忙,才三歲的小偉就得自己辛苦地打開腳的輔助器,吃力地爬上床,讓我檢查。小偉不太哭鬧,治療完了,自己從診查台下來,一拐一拐找弟弟玩玩具。

小偉讀小學時,門診由弟弟陪來,他不怕打針,也不怕牙齒矯正,只怕手術住院,他說住院就不能參加學校的暑期活動了,小偉的家教很好,醫師護士都喜歡他,小學五年級時,他給我看一張紙條,是女生寫給他的:「小偉,我喜歡你。」我看了笑笑,告誡他上課不能傳字條。

今年暑假,25歲的小偉來看我,他從台灣最好的大學畢業,就要去攻讀美國長春藤名校。我心裡有句話,藏了好多年,那天忍不住問出口:「小時候媽媽好像沒什麼照顧你,你有抱怨嗎?」

小偉不解地看著我說:「不會啊,我母親上班支付醫藥費,我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我很感謝我母親呢!」答案出乎我我的意料。

小方也是先天兔唇。他一出生就由全家護衛著來看我,表情淒苦的媽媽抱著他,爸爸提著點滴,阿公拿著被子,阿媽負責熱水瓶;阿媽碎碎念著媽媽「懷孕時拿剪刀,動到胎神」,阿公怪爸爸娶錯媳婦,這麼小的孩子就要手術!

小方每次進門診就放聲嚎哭,一旁的母親除了抱歉,還是抱歉,從不曾聽她責怪小孩。媽媽對小方很好,對醫護人員卻很挑剔,替小方打針的人,如果一針沒扎到血管,肯定會被罵死。媽媽每次來門診都說:「到底還要幾次手術,小方才會正常呢?學校的同學都在笑他呢!」媽媽捨不得小方,每天陪他去上學,全天候保護他,小方10歲的時候,媽媽與爸爸離婚,媽媽的理由是她才能全心全意照顧兒子「要用一生來彌補」!

最後一次看到小方回診,他25歲,神情萎糜,他說別人的恥笑讓他永遠自卑,學業無成,人生也沒有方向。媽媽相信,是台灣環境不好,她正張羅著要送他去美國。我忍不住想起小偉,同樣的疾病,人生卻完全不同。

小方和小偉的故事,讓我想起郊外的風箏,母親如果真正愛孩子,應該學會放手讓風箏在高空自由飛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