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陽病陰病圖

明.方有執


陽病在表之圖

陽病在表之圖 pt62a1.bmp

陰病在裡之圖

陰病在裡之圖 pt62a2.bmp

陽病陰病圖說

經絡筋脈類皆十二,配三陽三陰而總以六經稱,六經之經,與經絡之經不同,六經者,猶儒 家六經之經,猶言部也。部猶今六部之部,手足之分上下,猶宰職之列左右,聖人之道,三綱五常。 百行庶政,六經盡之矣,天下之大,事物之眾,六部盡之矣,人身之有,百骸之多,六經盡之矣。 由此觀之,則百病皆可得而原委,而斯道之一貫,不在掌握乎,但六經之於人身,無所不該,全在 人隨處理會,靈樞曰,能別陰陽十二經者,知病之所生,又曰,能知六經標本者,可以無惑於天 下,正謂此也。若以六經之經,斷然直作經絡之經看,則不盡道,惑誤不可勝言,後世謬訛。蓋由 乎此。 太陽者,風寒之著人,人必皮膚當之,當之則發熱,熱在皮膚,皮膚在軀殼之外,故曰表,有 汗無汗在榮衛,榮衛亦在表,表合太陽足膀胱經,合者何,膀胱不與諸腑通筋膜聯絡耳,故曰孤腑。 開竅於前,前者表陽之道,故合也。言太陽而不言膀胱經與皮膚者,不待言而可知也。然太陽猶有手 小腸經,安知所言非此乎,小腸經不與皮膚合,不合則不主病,不主病則不足言,不足言則不在 言內亦可知也。 陽明者,風寒之邪過皮膚而又進,接皮膚者肌肉也。不曰肌肉而曰陽明者,肌肉居 五合之中,為軀殼之正,內與陽明足胃合也。合謂何,胃亦中,為五臟六腑之海,合內外之正。 以正合正也。故又曰正陽,然則陽明雖有二經,其手大腸經不與肌肉合不在言內,而所言者為胃經 可知也。夫惟以正合正,故始終任重,風寒一至胃實,則不複再傳,而吉凶死生機焉,有以哉。 少陽者,邪過肌肉而又進,則又到軀殼之內,腑臟之外,所謂半表半裡者,少陽足膽經之合也。 合者何,膽不自立,粘連於肝而不離,與外不屬軀殼而不離軀殼,內不屬腑臟而不離腑臟者同道 故合也。然則不以膽與合言而以少陽言者,膽與合皆偏隅,少陽統大綱其道備也。夫以病起於表。 表外也。外為陽,故曰陽病,陽病自外而內,其漸如此,過此則入內矣,內而腑臟,腑合表而應 病,不待言也。臟主內,內,裡也。裡為陰,臟亦陰,故曰陰病,陰病者,臟受病之謂也。 太陰,脾也。脾居中而陽事,故次少陽而為三陰之先受,少陰,腎也。厥陰,肝也。心肺何 以不受哉,靈樞曰,心為人一身之主,不受外邪,心受外邪人則死,以不受外邪,故位高而居上,肺 主出不受納,故最高而極上,二臟又不與外之三陽合,且陰道逆,其主下,故肝雖近脾,腎雖遠 而居下,腎反次脾受,肝最後受,故曰厥陰,厥雖以兩陰交盡而得名,有逆道也。陰道自下而上。 逆固如此,而三臟者,與表三陽又合道,天人一致之妙,有如此夫,由此觀之,病雖無量,無有不 歸於三陽三陰者,極此而推,素問曰,百病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至哉言也。 表道自外而內,裡道自下而上,三陽三陰參經絡貫之於一,以統而言之,故於其漸也。不曰 進,不曰入,不曰行走,而曰傳,又曰轉,借驛傳輸轉,以用其義,道本自然也。後人不察,只管 愎空鑿如此傳如彼傳之妄謬,天下有不歸一於三陽三陰之病乎。嗚呼!仲景歿,六經熄,病論不 為不多也。而皆曰醫者意也。事物皆歸一於意矣,尚何道可言哉。 一日二日三四五六日者,猶言第一第二第三四五六之次序也。大要譬如計程,如此立個前程的期式 約摸耳,非計日以限病之謂,証見如經為診,不可拘日拘經以冒病,且如幾幾合並,太陽未過,已 到陽明,太少合並,陽明位間乎中,謂中間不然,可乎,此可以一日一經數乎,可以一日二經三經言也。又況一入陽明,不複再傳,此可以拘日拘經數乎,再經數向何處去也。膠柱鼓瑟,刻舟 求劍,聖人之道,可以如此而求之哉,故曰道在言外。嗚呼!仲景遠矣,紙上摸影以爭奇炫巧者 紛紛然矣,安得心志存乎作德,有主而不惑者,吾與之共論言外之道而數此。 大約腑低下,陽根於陰而不離乎陰也。胃當脾前,廩水穀而應土,其脘上通咽,主內而不出。 出則病,小腸次胃而受盛,大腸次小腸而傳送,穀道肛門,其下口也。二腸通胃而一道,故承胃 下出重濁以應地,陽以行陰也。膀胱無上口,當腎前,居闌二腸之門,泌別釐清,滲而為溺以出 前竅,水道莖垂,其下口也。膽在肝內而前向,有入無出,故稱實。 大勢臟高上,陰根於陽而不離乎陽也。肺總腑臟而華蓋,其脘上通喉,主出而不內,誤內。 則必咳,不出不已,心次肺而前向,脾次心而中居,肝次脾而左,心肝同肺系,故從肺上通輕 清以應天,陰以和陽也。脾當胃後,無出無入,孤中而鼓胃,故胃實則脾約,腎當膀胱後,次脾而綴脊◎,其中即人安生立命之門,婦人花開蒂結,娠妊於此,娩必腰痛,瓜果成熟,蒂脫而落 故也。脈訣以右腎為命門,非但有出無入,故曰虛。 天生萬物,人為最靈,腑陽臟陰緣得其正,褚氏有言,同化五穀,故胃為脾腑而脈從脾,同氣通泄,故大腸為肺腑而脈從肺,同主精血,故膀胱為腎腑而脈從腎,同感交合,故小腸為心腑 而脈從心,同以脈為竅,故膽為肝腑而脈從肝,如此則是以五腑五臟言也。以六腑六臟言之。 素靈以心主配三焦,脈訣以命門配三焦,心主配者,主經絡而言也。命門配者,主脈而言也。各就所主而言,雖不同,其為用火用虛,而所以言之意則一,雖皆曰虛,虛者大也。嗚呼,古之君 子,必求成德,德成莫要於藝精,藝精莫要於識病,識病莫要於知脈,知脈莫要於窮理,斯理 未明,燮調難許,欲愈眾疾,罔云而已,德可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