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唐‧王燾

卷第三十五

小兒方序例論一首

千金論曰,夫生民之道,莫不以養小為大,若無小卒不成大,故易稱積小以成高碩。詩有厥初生民,傳雲,聲子生隱公,此之一義,即是從微至著,自少及長,人情共見,不待經史,故今斯方,先婦人小兒,後丈夫耆老者,則是崇本之義也。小兒氣勢微弱,醫人欲留心救療,立功差難,今之學人,多不存意,良由嬰兒在於襁褓之內,乳氣腥臊,醫者操行英雄。

詎肯瞻視,靜而言之,可為太息者矣。短劇方云,凡人年六歲以上為小,十六以上為少,三十以上為壯,五十以上為老,其六歲以下,經所不載,所以乳下嬰兒,有病難療者,皆為無所承據也,中古有巫妨者,立小兒顱囟經,以占夭壽。判疾病死生,世相傳授,始有小兒方焉。逮於晉宋,江左推諸蘇家,傳習有驗,流於人間,齊有徐王者,亦有小兒方三卷,故今之學人,頗得傳授,然徐氏位望隆重,何暇留心於少小,詳其方意,不甚深細,小有可採,未為至秘,今博撰諸家及自經用有效者,為上下兩卷,可披而尋之,凡百居家,皆宜達茲養小

小兒初生將護法一十七首

崔氏療小兒初生,便以綿裹指拭口中及舌上青泥惡血。此為之玉銜。一作衡,若不急拭,啼聲一發,即入腹成百病矣。

又療兒生落地不作聲方。

取暖水一器灌之,須臾自當啼。

又兒生不作聲者,此由難產少氣故也,可取兒臍帶向身卻捋之,令氣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聲自發。

又方以蔥白徐徐鞭之,即啼。

又方小兒初生,即當舉之,舉之遲晚,則令中寒腹內雷鳴。乃先浴之,然後速斷臍,不得以刀子割之,須令人隔單衣物咬斷,兼將暖氣呵七遍,然後纏結,所留臍帶。當令長至兒足跌上,短即中寒,令兒腹中不調,常下痢,若先斷臍然後浴者,則臍中水,中水則發腹痛,其臍

又兒中水及中冷,則令兒腹中絞痛,夭糾啼呼,面青黑。此是中水之過,兒尿清(一云糞青當灸粉絮熨之,不時治護,臍至腫者,當臍中隨輕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壯,若輕者臍不大腫,但出汁,時時啼呼者,但搗當歸末和胡粉敷之,仍灸絮日日熨之,至百日乃

又兒初生法。

宜用父故衣裹之,若生女宜以母故衣,勿用新帛,切須依之,令兒長壽。

又一 之內,兒衣皆須用故綿帛為之善,兒衣綿帛特忌濃熱,慎之慎之。

又兒洗浴斷臍訖, 抱畢,未可與朱蜜,宜與甘草湯,取甘草可中指一節,捶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綿纏沾取與兒吮之,可得一蜆殼入腹止,兒當快吐,吐去心胸中惡汁也。如得吐,餘藥更不須與,若不得吐,可消息計如飢渴,須臾複與之若前所服,及更與並不得吐者。但稍稍與之,令盡此一合止,得吐去惡汁,令兒心神智慧無病也,吮一合盡都不吐者,是兒不含惡血耳。勿複與之,乃可與朱蜜,以鎮心神安魂魄也。

又小兒初生三日中,須與朱蜜,只不宜多,多則令兒脾胃冷,腹脹,喜陰癇氣急,變噤而死也,與朱蜜法。

以真經飛煉朱如大豆,以赤蜜一蜆殼和之,以綿纏沾取與兒吮之,得三沾止,一日令盡此一豆許,可三日與之,則用三豆許也,亦勿過,過此則傷兒,與朱蜜訖,可與牛黃如朱蜜多少也,牛黃益肝膽,除熱,定精神,止驚避惡氣,除小兒百病,三日後應開腸胃,助穀神可研米作濃飲如乳酪濃薄,以大豆粒多與嗍之。嗍三豆許止,日三與之,滿七日乃可與哺也

又兒生十日,始哺如棗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彈丸,百日如棗,若乳汁少,不得依此法,當用意少少增之,若至二十日而哺者,令兒無病,兒若早哺之及多者。令兒頭面身體喜生瘡,愈而複發令兒 弱難長,乳兒不用太飽,飽則令吐。候兒吐者,乳大飽也,當以空乳乳之,即消。夏不去熱乳,令兒嘔逆,冬不去寒乳,令兒咳痢,乳母奶兒,當先以手按散其熱氣,勿令乳汁奔出,以令兒噎,如噎即便奪其乳,令得氣息定,複乳之。如是十反五反,視兒飢飽以節度之,一日之中,幾乳而足,以為常準,又常捉去宿乳也,乳母與兒臥,當以臂與兒枕之,使乳與兒頭平,乃可乳之,令兒不噎,母欲睡即奪去其乳,勿令填兒鼻口,乳不知飢

又兒初生著口噤不開不收乳方。

赤足蜈蚣半枚,去足炙令焦,末研之絹篩,以豬乳二合和之,分三四服與之瘥。

又兒著口噤體熱者方。

暖竹瀝二合,分四五服之。

又兒新生,慎不可逆灸,灸之忍痛,動其五脈,因喜成癇,是以田舍小兒,任其自然,皆無此夭也。

又兒初生有鵝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劇者鼻外亦有。療之法。

以發纏 頭,沾井花水撩拭之,三旦如此便去,不者,可煮栗 汁令濃,以綿纏 頭沾拭之,無栗,煮栗木皮如井花水法。(千金同並出第十上卷中)

文仲療兒生有連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連其舌下。漸漸喜令兒聲不發不轉法。

以爪摘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可燒發作末以敷之,即止。(千金同)

又兒初生六七日後,血氣收斂成肉,則口舌喉頰裡清淨也,若喉裡舌上有物,如蘆 盛水狀者,若懸癰有脹起者,以綿纏長針,留刃處如粟米許大,以刺決之,令氣泄,去青黃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若不消,又刺之,不過三刺自消,或餘小小未消,三刺之亦止,自然消也,有著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著頰裡及上 如此者,名重,有著齒齦上者,名重齦,皆刺之去血汁,瘥止。(千金同)

又療兒初生出腹,骨肉未斂,肌肉猶是血也,血凝乃堅成肌肉耳,其血阻(一作沮)敗。

不成肌肉,則使面目繞鼻口左右悉黃。而啼(一作不啼)閉目,聚口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者,皆是血脈不斂也,喜不育,如此者,宜與龍膽湯方,在客忤部中十味者是也。(千金

兒初生將息法二首

千金兒初生,不可令衣過濃熱,令兒傷皮膚,害血脈,發雜瘡而黃,又小兒始生,肌膚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則令筋骨緩弱,宜時見風日,若都不見風日,則令肌膚脆軟,便易中傷。皆當以故絮衣之,勿用新綿也,天和暖無風之時,令母將於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肌肉牢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若常臟於幃帳之中,重衣溫暖,譬猶陰地之草木,不見風日,軟脆不堪風寒也。(出第五卷中)

小兒初受氣論一首

崔氏論曰,凡小兒初受氣,在娠一月結胚,二月作胎,三月有血脈,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筋骨立,七月毛髮生,八月藏腑具,九月穀氣入胃,十月百神能備而生矣,生後六十日,目瞳子成,始笑應知人,百五十日百脈生,能反覆,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獨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髕骨成,能獨倚,三百六十日為一期,膝骨成,乃能行。

此其定法,若有不依期者,必有不平之處。

小兒變蒸論二首

崔氏小兒生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兼蒸,九十六日三變,百二十八日四變,又蒸,百六十日五變,百九十二日六變,又蒸,二百二十四日七變,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又蒸,二百八十八日九變,三百二十日十變。又蒸,此小變蒸畢也,後六十四日又蒸,蒸後六十四日

又一大蒸,蒸後百二十八日又一大蒸。此大小蒸都畢也,凡五百七十六日乃成人,所以變蒸者,皆是榮其血脈,改其五臟,故一變畢,輒覺情態忽有異也,其變蒸之候,令身熱脈亂汗出,目睛不明,微似欲驚,不乳哺,上唇頭小白泡起如珠子,耳冷尻亦冷,此其診也,單變小微,兼蒸小劇,先期四五日便發,發後亦四五日歇,凡蒸平者,五日而衰,遠至七日九日而衰。當變蒸之時,慎不可療及灸刺。但和視之,若良久熱不已,可微與紫丸,熱歇便止,若於變蒸中,加以天行溫病,或非變蒸而得天行者,其診皆相似,唯耳及尻通熱,口上無白泡耳,當先服黑散,以發其汗,汗出溫粉粉之,熱當歇,便就瘥,若猶不都除,乃與紫丸下之

又黑散方。

麻黃(一分去節) 大黃(一分) 杏仁(二分去皮尖熬令變色)
上三味先搗麻黃大黃為散,杏仁別搗如脂,乃細細內散,又搗令調和訖,內密器中,一月兒服如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之,抱令得汗,汗出溫粉粉之,勿使見風,百日兒服如棗核,以兒大小量之為度。

又紫丸方。

代赭 赤石脂(各一兩) 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 杏仁(五十枚去尖皮熬)
上四味搗代赭等二味為末,巴豆杏仁別搗如膏,又內二味,合搗三千杵。自相和,若硬,入少蜜更搗,密器中盛,封之三十日,兒服如麻子一丸,與少乳汁令下喉,食頃後與少乳,勿令多,至日中當小下,熱除,若未全除,明旦更與一丸,百日兒服如小豆一丸,以此準量增減也,小兒夏月多熱,喜令發疹,二三十日輒一服甚佳。此丸無所不治,代赭須真者,若不真,以左顧牡蠣代之,忌豬肉蘆筍。(並出第十上卷中)

相兒命長短法並論二十九首

千金翼兒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膝骨不成者,能倨而死。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臏骨不成者,能立而死,身肉不收者死,魚口者死。股間無生肉者死,頤下破者死,陰不起者死,囊下白者死,赤者死。

相法甚博略述十數條而已兒初生,陰大而與身色同者,成人,兒初生,額上有旋毛,早貴,妨父母,兒初生,叫聲連延相屬者,壽。聲絕而複揚急者,不壽,兒初生汗血者,多厄不壽。兒初生目視不正,數動者,大非佳人,兒初生自開目者,不成人,兒初生通身軟弱如無骨者,不成人,兒初生發稀少者,不聽人,兒初生臍小者,不壽;兒初生早坐,早行,早語,早齒。生惡性者,非佳人。兒初生頭四破者,不成人,兒初生頭毛不周匝者,不成人。啼聲散,不成人,啼聲深,不成人)兒初生臍中無血者好,卵下縫通達黑者壽,鮮白長大者壽,論曰︰兒三歲以上,十歲以下,觀其性氣高下,即可知其夭壽,兒小時識悟通敏過人者,多夭,則項橐顏回之流是也,小兒骨法成就威儀,回轉遲舒,稍費人精神雕琢者壽。其預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則楊修孔融之徒是也,由此觀之,夭壽大略可知也,亦由梅花早發,不睹歲寒,甘菊晚榮,終於年事。是晚成就者,壽之兆也。(並出第十一卷中)

小兒藏衣法五首

崔氏凡藏兒衣法。

兒衣先以清水洗之,勿令沙土草污,又以清酒洗之,仍內錢一文在衣中,盛於新瓶內,以青綿裹之,其瓶口上仍密蓋頭,且置便宜處,待滿三日,然後依月吉地,向陽高燥之處,入地三尺埋之,瓶上土濃一尺七寸,惟須牢築。令兒長壽,有智慧,若藏衣不謹,為豬狗所食者,令兒癲狂,蟲蟻食者,令兒病惡瘡,犬鳥食之。令兒兵死,近社廟旁者,令兒見鬼,近深水○池,令兒溺死,近故灶旁,令兒驚惕,近井旁者,令兒病聾盲,棄道路街巷者,令兒絕嗣無子,當門戶者,令兒聲不出。耳聾,著水流下者,令兒青盲,棄於火裡者,令兒生癘瘡。著林木頭者,令兒自絞死,如此之忌,皆須慎之。

又安產婦及藏衣天德月空法正月(天德在丁月空在丙壬) 二月(天德在坤月空在甲庚) 三月(天德在壬月空在丙壬)空在甲庚)七月(天德在癸月空在丙壬) 八月(天德在艮月空在甲庚)九月(天德在丙月空在丙壬) 十月(天德在乙月空在甲庚)十一月(天德在巽月空在丙壬) 十二月(天德在庚月空在甲庚)凡藏兒衣,皆依此法,天德月空處埋之,若有遇反支者,宜以衣內新瓶盛,密封塞口,掛於宅外福德之上,向陽高燥之處,待過月,然後依法埋藏之大吉。

又法甲寅旬日十日不得藏埋兒衣,以瓶盛密封,安置空處,度十日即藏埋之。

又法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此五日亦不藏兒衣,還盛瓶中,密塞,勿令氣通,掛著見生處,過此五日即埋之。亦不得更過此日。

又法甲乙日生兒,丙丁日藏衣吉,丙丁日生兒,戊巳日藏衣吉,戊巳日生兒,庚辛日藏衣吉,庚辛日生兒,壬癸日藏衣吉。(並出第十上卷中)

浴兒法一十一首

崔氏初生浴兒良日,此謂初生浴兒,以後重浴亦吉,寅卯酉日大吉,壬午丁未癸巳日凶

又浴兒虎頭骨湯,主避除惡氣,兼令兒不驚,不患諸瘡疥方。

虎頭骨(五兩) 苦參(四兩) 白芷(三兩)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為湯,內豬膽汁少許,適寒溫以浴兒良。

又療兒若卒客忤中人,吐下不乳哺,面青黃色,變弦急者,以浴之方。

取錢七十文,以水三斗,煮令有味,適寒溫浴兒良。

又療兒生三日浴除瘡方。

桃根 李根 梅根(各八兩)
上三味切,以意著水多少,煮令三四沸,以浴兒。

又療少小卒寒熱不佳,不能服藥,六物莽草湯浴兒方。

莽草 丹參 蛇床子 桂心(各三兩) 菖蒲(半斤) 雷丸(一斤)
上六味 咀,以水三斗,煮三五沸,適寒溫浴兒避日向陰處。

又療少小身熱,一物李葉湯方李葉無多少以水煮,去滓以浴兒良。(忌準前)

又方白芷煎湯浴兒佳,根苗皆得。

又方苦參湯浴兒良。

又凡尋常浴兒,不緣別療諸病。只就浴者方。

湯熟添少許清漿水,一捻鹽,浴兒,浴訖以粉摩兒,既不畏風,又引散諸氣。

又兒不用數浴,數浴多背冷,令兒發癇,其湯必適寒溫得所。

又療少小壯熱,不能服藥,宜此十二物寒水石粉散方。

寒水石 芒硝 滑石 石膏 赤石脂 青木香 甘草(炙) 大黃 黃芩 芎 麻黃(去節) 牡蠣(熬)上藥各等分,搗篩,以粉一升和藥屑三合,複下篩,以粉粉兒,日三,熱退即止。(本方有防風無牡蠣)

又少小盜汗,三物黃連粉方。

黃連 牡蠣(熬) 貝母上藥各等分搗篩,以粉粉兒良。(出第十上卷中)

剃兒頭法一首崔氏初剃兒頭良日,寅丑日吉,丁未日凶。

哺兒法三首

崔氏初哺兒良日,以平定成日大吉,其哺不得令咸。

又方寅丑辰巳酉日良。

又方男戊巳日不得,女丙丁日不得。

攘謝法一十二首崔氏軒轅者(乾神天丞相使者風伯犯之令兒驚吐可取梨枝六寸埋生處大吉)雷公者(震神太陰使者天馬犯之令兒煩悶腹滿解之以三屠家肉為餅於產處謝之大吉)咸池者(坎神天之雨師使者犯之令兒啼不止用羊脯酒於生處謝之吉)豐隆者(艮神天之東明使者天仆也害氣犯之令兒乍寒乍熱大腹以白魚二枚於生處謝之又大豆一升投井中亦大吉)招搖者(坤神天上使者犯之令兒驚空嚼不止以酒餅生處謝之即愈)天候者(吳神天一執法使者犯之令兒腹脹張眼以白魚二枚於生處謝之吉)吳時者(離神天一將軍游擊使者犯之令兒驚腹痛用馬脯五寸於生處謝之吉又以白魚五枚並棗餅埋其生處吉)大時者(兌神小時北斗使者犯之令兒腹脹下痢解之以酒脯於生處謝之又以大豆一升投井中吉)犯月殺者(小兒驚啼用丹雄雞血於生處謝之吉)犯白虎者(用稻米一升雞子三枚於生處謝之吉黍米亦得)犯大夫者(用羊肝三枚及稻米一升於生處謝之吉又用雞羝羊皮黍米亦得)犯日游者(令兒口噤色變欲死者用三屠家肉麥飯於生處謝之吉)

揀乳母法一首

崔氏乳母者,其血氣為乳汁也,五情善惡,悉血氣所生,其乳兒者,皆須性情和善,形色不惡,相貌稍通者,若求全備,不可得也,但取不狐臭,癭,氣嗽, 疥,痴瘙,白禿,瘍,瀋唇,耳聾, 鼻,癲癇,無此等疾者,便可飲兒,師見其身上舊灸瘢,即知其先有所疾,切須慎耳。

小兒驚癇啼壯熱不吃奶吐不已不小便方五首

劉氏療小兒眠睡不安,驚啼不吃奶,虎睛丸方。(小兒熱甚神效)犀角(十二分屑) 子芩(五分) 梔子仁 大黃(各十分) 虎睛(一枚研)
上五味搗篩,蜜和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大小量之,奶母忌熱面,小兒熱風癇,以乳汁或竹瀝研三丸服之,漸增以瘥為度,小兒百日以下,蓐內壯熱,以奶汁研四丸與服即瘥。

又療小兒初生不吃奶方。

以乳兩合,蔥白一寸,和煎一兩沸,去蔥與吃,即能吃乳,立效,以蛤 灌之。

又療小兒吃奶不穩,三日至七日以來,覺壯熱顏色赤,及鼻孔黃,即恐作撮口,及孩子牙關裡有蟲,似蝸牛亦似黃頭白 螺者方。

燒竹取瀝半合,和少許牛黃與吃,即瘥,又以豬肉拭口,即引蟲出或自消便瘥。

又療小兒初生吐不止方。

人乳(二合) 蘧 茂(少許) 鹽(兩粟米大)
上三味煎三兩沸,牛黃兩米許,研和與服即瘥止。

又小兒初生不小便方。

人乳(四合) 蔥白(一寸)
上二味相和煎。分為四服,即小便利,神效。

小兒將息衣裳濃薄致生諸癇及諸疾方並灸法二十八首

廣濟療小兒驚癇,體羸不堪,療子母五癇煎方。

鉤藤(二分) 知母 子芩(各四分) 甘草(炙) 升麻 沙參(各三分) 寒水石(六分)蚱蟬(一枚去翅炙) 蜣螂(三枚炙)
上九味搗篩,以好蜜和薄泔,著銅缽於沸湯上調之,攪不停手,如飴糖煎成,稍稍別出少許二百短劇云玄中記曰,天下有女鳥,一名姑獲,又名釣星鬼也。喜以陰雨夜過飛鳴,徘徊人村裡,即化為千金夫癇病,小兒之惡病也,或有不及求醫而致困者,然氣發於內,必先有候,常宜審察其為平

又(鼻口乾燥大小便不利是癇候) 又(眼不明上視喜陽是癇候) 又(耳後完骨上有青絡盛臥不靜是癇候脈青大刺之令血出) 又(小兒發逆上啼哭面暗色不變是癇候) 又(鼻口青時小驚是癇候) 又(意氣下而妄怒是癇候) 又(身熱小便難是癇候)又(吐痢不止厥痛時起是癇候)又(身熱目時直視是癇候) 又(目閉青時小驚是癇候) 又(咽乳不利是癇候) 又(身熱頭常汗出是癇候) 又(目瞳子卒大黑於常時是癇候) 又(身熱吐 而喘是癇候) 又(喜欠目上視是癇候) 又(臥惕惕而驚手足振搖是癇候) 又(身熱目視不精是癇候) 又(臥夢笑手足動搖是癇候) 又(弄舌搖頭是癇以上諸候二十條,皆癇之初也,見其候,便當瓜其陽脈所應灸,瓜之皆重手,令兒驟啼,及足脈絕,亦依方與湯。又直視瞳子動 腹滿轉鳴 下血身熱 口噤不得乳 反張脊強 汗出

又小兒驚啼,眠中四肢掣動,變蒸未解,慎不可針灸瓜之。動其百脈,仍因驚成癇也,惟陰癇噤,可針灸瓜之,凡灸癇,當先下兒使虛,乃承虛灸之,未下有實而灸者,氣逼前後不通殺人也。

又癇平旦發者,在足少陽,黃昏發者,在足太陰。日中發者,在足太陽,夜半發者,在足少陰。人定發者,在足陽明。晨朝發者,在足厥陰。

上癇發時節病所在,視其發早晚,灸其所也。

又五臟之癇,六畜之癇,或在四肢,或在腹內,審察其候,隨病所在灸之,雖少必瘥,若失其要,則為害也。

肝癇之為病,面青,目反視,手足搖。(灸陽明太陰各三炷)心癇之為病,面赤,心下有熱,短氣息微數。(灸心下第二肋端宛宛中此為巨闕也又灸手心主及少陰各三炷)脾癇之為病,面黃,腹大泄痢。(灸胃管三壯俠胃管傍各二壯足陽明太陰各二炷)肺癇之為病,面目白,口沫出。(灸肝俞二壯又灸太陰二炷)腎癇之為病,面黑,目正直視不搖如尸狀。(灸心下二寸二分三壯又灸肘下動脈各二壯)膈癇之為病,目反,四肢不舉。(灸風府又灸頂上鼻人中下唇承漿皆隨年壯)腸癇之為病,不動搖。(灸兩承山又灸足心兩手勞宮又灸兩耳後完骨各隨年壯又灸臍中可五十壯)

上五臟癇証候

又馬癇之為病,張口搖頭,馬鳴欲反折。(灸項風府臍中三壯病在腹中燒馬蹄末服)牛癇之為病,目正直視,腹脹。(灸鳩尾上及大椎各三壯燒牛蹄灰末服)雞癇之為病,延頸反折,喜驚自搖。(灸足諸陽各三壯)羊癇之為病,喜揚目,吐舌。(灸大椎上三壯)豬癇之為病,喜吐沫。(灸完骨兩旁各一寸七壯)犬癇之為病,手屈拳攣。(灸兩手心一壯灸足太陽各一壯灸肋戶兩聊頭兩穴各一壯良)

上六畜癇証候

凡(諸反張大人脊下容側手小兒容三指者不可療也) 又(若目反上視瞳子動當灸囟中取之法橫度口盡兩吻際又橫度鼻下亦盡兩邊折去鼻度半都合口為度從額上髮際上行度之灸度頭一處正在囟上未合骨中隨手動者是此最要處也) 次(灸當額上入髮際二分許直望鼻為正也)次(灸其兩邊當目瞳子直上入髮際二分許) 次(灸頂上回毛中) 次(灸客主人穴在眉後際動脈是也) 次(灸兩耳門當耳開口則骨解開動張陷中是也) 次(灸兩耳上卷耳取之一法當卷耳上頭是也大人當耳上橫三指小小兒各自取其指也) 次(灸兩耳後完骨上青脈亦可以針刺令血出) 次(灸玉枕項後高骨是也) 次(灸兩風池穴在項後兩轅筋外髮際陷中是也) 次(灸風府當項上頭部凡二十九處,兒生十日可灸三壯,三十日灸五壯,五十日灸七壯,病重者具灸之,輕者唯灸囟中風池玉枕也,艾使熟,炷令平正著肉,火勢乃至病所也,艾若生,炷不平正不著肉,徒灸多炷無益也。

又若腹滿短氣轉鳴(灸肺募穴在兩乳上第二肋間宛宛中垂繩取之當瞳子是也) 次(灸膻中) 次(灸胸堂) 次(灸臍中) 次(灸薜息穴薜息在兩乳下第一肋間宛宛中是也) 次(灸巨闕穴巨闕人人鳩尾下一寸小兒去臍作六分分之去心鳩尾下一寸是也並灸兩邊) 次(灸胃管)次(上腹部一十二處,胸堂,巨闕胃脘十日兒三炷。一月以上可五炷,陰下縫三炷,或云隨年壯以灸之。

又若脊強反張(灸大椎並灸諸臟俞及督脊上當中央從大椎度至窮骨中屈更從大椎度之灸度下頭是督脊也)上背部一十二處,十日兒灸三壯,一月以上灸五壯。

又若手足掣 驚者(灸尺澤) 次(灸陽明) 次(灸少商) 次(灸勞宮) 次(灸心主) 次(灸合谷) 次(灸三間穴) 次(灸少陽)上手部一十六處,其要者陽明少陽心主尺澤合谷少商也,壯數如上。

又(灸伏兔) 次(灸三里) 次(灸腓腸) 次(灸鹿溪) 次(灸陽明) 次(灸少陽) 次(灸然谷)上足部一十四處,皆要可灸如上壯數,手足陽明謂人四指,凡小兒驚癇皆灸之,若風病大動,手足掣 者,盡灸手足十指端,又灸本節後。

又論曰︰若病家始發,便來告師,師可診候,所解為法,作次序療之,以其節度首尾取瘥也,病家已經雜療無次序,不得製病。病則變異其本候。後師便不知其前証虛實,直依其後証作療,亦不得瘥也,要應精問察之,為前師貫者所配,依取其前蹤。續以為療,乃無逆耳,前師處湯,本應數劑乃瘥,而病家服一兩劑求效,便謂不驗,以後更問他師,師不尋前人為療寒溫次序,而更為療,而不依次前師療則斃也,或前已下之,後須平和療以接之,而得瘥也或前人未下之,或不去者,或前療寒溫失度,後人應調理之,是為療敗病,皆須邀射之,然後免耳,不依次第,及不審察,必反重斃也,又茵芋丸,療少小有風癇疹,至長不除,或遇茵芋(炙) 鉛丹(熬) 鉤藤(炙) 杜蘅 防葵 石膏(研) 秦艽(各四分) 菖蒲黃芩(各六分) 松蘿(二分) 蜣螂(十枚炙) 甘草(十四分炙)
上十二味搗篩,丸如小豆。三歲以下服五丸,三歲以上服七丸,五歲以上服十丸,十歲可至十五丸,大小量之,又神農本草經說,小兒驚癇有一百二十種,其証候微異於常,便是癇候也,初出胎,血脈不斂,五臟未成,稍將養失宜,即為病也,時不成人,其經變蒸之後有病,餘証並寬,唯中風最暴卒也。

又小兒四肢不好,驚掣,氣息小異,欲作癇。

又凡小兒不能乳哺,當與紫丸下之,小兒始生,生氣尚盛,但有微惡,則須下之,必無所損,及其愈病則致深益。及變蒸日滿不解者,並宜龍膽湯也。(方在客忤中)若不時下,則成大病,病成則難療矣。凡下,四味紫丸最善,雖下不損人,足以去疾,若四味紫丸不得下者,以赤丸下之,赤丸不下,當倍之,若已下而有餘熱不盡,當按方作龍膽湯,稍稍服之,摩赤膏,風癇亦當下之後,以豬心湯下之。驚癇但按圖灸之,及摩膏,不可大下也,何者,驚癇,心氣不定。下之內虛,益令甚耳,驚癇甚者,特為難治如養小兒,嘗慎驚,勿令兒聞大聲,抱持之間,當安徐勿令怖也,又天雷時便掩塞兒耳,並作余細聲以亂之。

凡養小兒,皆微驚以長血脈,但不欲大驚,大驚乃灸驚脈,若五六十日灸者,驚複重甚,生百日後灸驚脈,乃善。

治少小心腹熱,除熱丹參赤膏方。

丹參 雷丸 芒硝 戎鹽 大黃各三兩
上五味切,以苦酒半升浸四種一宿,以成煉豬脂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內芒硝。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丹參雷丸亦佳。(並出第五卷中)

千金翼凡小兒之癇有三種,有風癇,有驚癇,有食癇,然風癇驚癇。時時有耳,十人之中,未有一二是食癇者,凡是先寒後熱發癇者,皆是食癇也,驚癇當按圖灸之,風癇當與豚心湯下之,食癇當下乃愈,紫丸佳,凡小兒所以得風者。緣衣暖汗出,風因而入也,風癇者,初得之時,先屈指如數乃發作,此風癇也,驚癇者,起於驚怖,先啼乃發作,此驚癇也,驚癇微者,急療,勿複驚之,或自止也,其先不哺乳,吐變熱後發癇。此食癇也,早治則瘥,四味小兒衣甚寒薄,則腹中乳食不消,其大便皆酢臭,此欲為癖之漸也,便將紫丸以微消之,服

又凡小兒冬月下無所畏,夏月下難瘥,然有病者不可不下。後腹中當小脹滿,故當節哺乳,將紫丸數日,又乳哺小兒,常令多少有常劑,兒漸大,當稍稍增之,若減少者,此腹中已有小不調也,便微服藥,停哺,但與乳,甚者十許日,微者五六日止,哺自當如常,若不肯哺而欲乳者,此是癖,為重要當下之,無不瘥者,不下則致寒熱,或反吐而發癇,或更致下痢

又凡小兒有熱,不欲哺乳,臥不安,又數驚,此癇之初也,服紫丸便愈,不瘥更服之,兒立夏後有病,療之慎勿妄灸。不欲吐下,但以除熱湯浴之,除熱散粉之,除熱赤膏摩之,

又臍

又凡小兒屎黃而臭者,此腹中有熱,宜微將服龍膽湯,若白而酢者,此寒不消也,當服紫丸,微者少與藥令內消,甚者小增令小下,皆須節乳哺數日,令胃氣平和,若不節乳哺,則病備急療少小百二十種癇病,胸中病,蛇蛻皮湯方。

蛇蛻皮(三寸炙) 細辛 甘草(炙) 鉤藤 黃 (各二分) 大黃(四分) 蚱蟬(四枚炙)牛黃(五大豆許)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一合,百日兒一服二合,甚良,窮地無藥物,可一二味亦合,不可備用,然大黃一味不得常用效。

又療少小二十五癇,大黃湯方。

甘草(炙) 大黃 甘皮 當歸(各一兩) 細辛(半兩)
上五味搗篩,以指撮著水一升,煮取二合,一歲兒服一合,日二。

古今錄驗赤湯療二十五種癇,吐痢,寒熱百病,不乳哺方。

大黃(五兩) 當歸 芍藥 黃芩 栝蔞 甘草(炙) 桂心 人參 赤石脂 牡蠣(熬)紫石英 麻黃(去節各二兩)
上十二味搗篩令調,盛以韋囊,八歲兒以乾棗五枚,用水八合煮棗,取五合,兩指撮藥入湯中煮,取三沸,去滓與兒服之,取利,微汗自除,十歲用棗十枚,三指撮藥,水一升煮三沸服之,此湯療小兒百病及癇,神驗。

又療未盈月及出月兒壯熱發癇,鉤藤湯方鉤藤(一分) 蚱蟬(一枚去翅) 柴胡 升麻 黃芩(各二分) 蛇蛻皮(二寸炙) 甘草(炙) 大黃(各二分) 竹瀝(三合) 石膏(三分碎)
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三合半,和竹瀝服一合,得利,見湯色出停,後服至五十六十日,兒一服一合,乳母忌海藻,菘菜等。(崔氏云若連發不醒加麻黃一分去節)

又療百日及過百日兒發癇,連發不醒,及胎中帶風,體冷面青反張,宜服麻黃五癇湯方

麻黃(去節) 羌活 干葛 甘草(炙) 枳實(各二分炙) 杏仁(二十枚) 升麻 黃芩大黃(各四分) 柴胡 芍藥(各三分) 鉤藤皮(一分) 蛇蛻(三寸炙) 蚱蟬(二枚炙去羽)石
上十五味切,以水二升並竹瀝五合,煎取六合,每服一合佳。

小兒驚悸方二首

必效鉤藤湯,療小兒壯熱,時氣驚悸,並熱瘡出方。

鉤藤 人參 蚱蟬(炙) 子芩(各一分) 蛇蛻皮(三寸炙) 龍齒(四分) 防風 澤瀉(各二分) 石膏(一兩碎) 竹瀝(三合)
上十味切,以水二升並竹瀝,煎取七合,細細服之,以瘥為度。

又方牛黃(兩大豆許研) 蚱蟬(炙各二分) 龍齒 麥門冬(去心各四分) 人參(三分)鉤藤(一分) 茯神 杏仁(十二枚) 蛇蛻皮(三寸炙末入)
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煎取六合去滓,下牛黃末,分六服,消息服之,令盡瘥。

小兒夜啼方一十首

短劇療小兒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隨多少)
上一味搗篩,蜜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加至五六丸,以瘥為度。(千金同)

又方以妊娠時食飲偏有所思者,以哺兒則愈。(千金同)千金療小兒夜啼不已,醫所不治者方。

取野狼糞中骨燒作灰,水服如黍米粒一枚,即定。

又療小兒夜啼至明不安寐,芎 散方。

芎 防己 白朮(各二分)
上三味搗篩,以乳和之,與兒服之量多少,又以兒母手掩臍中,亦以摩兒頭及脊驗。二十日兒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

又方交道中土 伏龍肝(各一把)
上二味,以絹篩,水和少許服之瘥。

又方取馬骨燒灰,敷乳上飲兒,啼即止。(並出第五卷中)

備急或常好啼方。

取犬頭下毛,以絳囊盛。擊兒兩手,立效。

必效小兒夜啼方。

以日未出時及日午時,仰臥,著於臍上橫文屏氣以朱書作血字,其夜即斷聲效。

古今錄驗小兒夜啼如腹痛方。

蟲(熬令煙盡) 芍藥(炙) 芎 (熬各等分)
上三味搗末,服如刀圭,日三,以乳服之。

又療小兒夜啼不止,腹中痛,宜以乳頭散方。

黃耆 甘草(炙) 當歸 芍藥 附子(炮) 乾薑(各等分)
上六味為散,以乳頭飲兒,丸可胡豆三丸,大小量之。

小兒驚夜啼方七首

廣濟療小兒五驚夜啼,龍角丸方。

龍角 黃芩 大黃(各二分) 牡丹皮(一分) 蚱蟬(一枚炙) 牛黃(小豆大五枚)
上六味搗篩,蜜和丸如麻子,少小以意增減之,甚良。(千金牡丹作牡蠣崔氏名五驚丸)千金療小兒驚啼方。

以雞屎白熬末,以乳服少許。

又方以臘月縛豬繩燒灰,服之。

又方燒 皮三寸,灰著乳頭飲兒。

又方車轄脂如小豆許,內口中及臍中瘥。

又小兒因宿乳不消,腹痛驚啼,牛黃丸方。

大附子(二枚炮去皮) 牛黃(三銖) 巴豆(去心皮熬) 杏仁(去尖皮) 真珠(各一兩研)
上五味,搗附子真珠下篩,別搗巴豆杏仁合如膏,內附子及牛黃,搗一千二百杵。若乾入少蜜足之,百日兒服如粟米一丸,三歲兒服如麻子一丸,五六歲兒服如胡豆一丸,日二,先乳哺了服之,隔上下悉當微轉,藥完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並出第五卷中)

文仲隱居效方,小兒夜啼不安,此腹痛,故至夜輒劇,狀似鬼禍,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 當歸 芍藥 白朮(各四分) 甘草(炙) 桂心(各二分)
上六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分服之,增減量之。

小兒客忤一十首

千金論曰,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來氣息忤之。一名中人為客忤也。雖是家人,或別房異戶,或乳母父母從外還,衣服或經履鬼神粗惡暴氣,或牛馬之氣,皆為忤也。發作喘息

又論曰︰凡中客之為病,皆頻吐下青黃白色,水穀解離,腹痛夭糾。面色變易,其候似癇,但眼不上插耳,其脈急數者是也,宜與龍膽湯下之。

又龍膽湯療嬰兒出腹,血脈盛,實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 者,若已能進哺,中食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魃氣,並諸驚癇。方悉主之,小兒皆服之,小兒龍膽湯第一,此是新出腹嬰兒方,若日月長大者,以次依此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魅氣者。可加人參當歸,各如龍膽秤分多少也,一百日兒加半分,二百日兒加一分,一歲兒加半兩,餘藥皆準爾。

龍膽 鉤藤皮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神 甘草(炙各一分) 蜣螂(二分炙) 大黃(四分)
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為劑也,服之如後節度,藥有虛實,虛藥宜足數合水也,兒生一日至七日,分取一合為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分取一合半為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餘日至四十日者,盡以五合為三服,十歲亦準此,得下即止,勿複服也。

又少小卒客忤,不知人者方。

取新熱馬屎一枚,絞取汁飲兒,下便愈,亦治中客忤而○啼面青腹強者。

又少小見人來,卒不佳,腹中作聲者,二物燒發散方。

用向來者人頭生發十莖,斷兒衣帶少許,合燒灰,細末和乳飲兒,即瘥。

又少小中忤人,一物馬通浴湯方。

用馬通三升,火燒令煙盡,以酒一斗煮三沸,去滓,以浴兒即瘥。

又凡乘馬行還,得汗氣臭,又未盥洗易衣裝,而便向兒邊。令兒中馬客忤,兒忽卒見馬來,及聞馬鳴驚,及馬上衣物馬氣,皆令兒中馬汗氣及客忤,慎護之,特重一歲兒也。

又凡非常人及諸物從外來,亦驚小兒致病,欲防之法,諸有從外來人,及有異物入戶,當將兒回避之,勿令見也,若不避者,即燒牛糞令有煙氣,置戶前則善。

又方吞麝香如大豆許立愈。

又療少小客忤,二物黃土塗頭方。

以灶中黃土熟者,曲 糞等分合搗如雞子黃大,塗兒頭上,及五心良。(一方雞子清和如泥)

又療小兒犯客忤,發作有時方。

取母月衣覆兒上,大良。

又療卒客忤方。

剪取驢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彈丸,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藥成著乳頭飲之,下喉即愈。

又療小兒卒客忤方。

銅鑒鼻燒令赤,投少許酒中,大兒飲之,少兒不能飲者,含與之即愈。(並出第五卷中)

小兒症瘕癖方六首

廣濟療少小及大人腹中宿食積成症癖,兩脅妨滿,氣息喘急,不能食,面黃,日漸瘦,腹大脹硬。除百病,紫雙丸方。

代赭(研) 丹砂(研) 大黃(各八分) 青木香 當歸(各五分) 桂心(四分) 犀角(三分屑) 巴豆(六分)
上八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人小兒量之,十歲兒服大豆二丸,六歲者小豆許二丸,以下臨時斟酌,要瀉病出為度,久疾日一丸,以溏泄而已,不在猛瀉,忌如常法。

又療小兒 癖發,腹痛不食,黃瘦,鱉甲丸方。

鱉甲(炙) 郁李仁(各八分) 防葵 人參(各五分) 訶黎勒皮(七顆) 大黃(四分) 桑菌(三分)
上七味搗篩,蜜丸大小量之,以酒飲乳服五丸至十丸千金牛黃鱉甲丸。療小兒癖實,癰腫,壯熱,食不消化中惡忤氣方。

牛黃(二分) 鱉甲(炙) 麥曲(熬) 柴胡 大黃 枳實(炙) 芎 (各二兩) 濃朴(炙) 茯苓 桂心 芍藥 乾薑(各半兩)
上十二味搗篩。蜜丸如小豆,日三服,以意量之。

又療小兒心下生痞,痰 結聚,腹大脹滿,身體壯熱,不欲哺乳,芫花丸方。

芫花 黃芩(各四分) 大黃 雄黃(細研各十銖)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和,更搗一千杵。三歲兒至一歲以下,服如粟米一丸,欲服丸,內兒喉中,令母與乳,若長服消病者,當以意消息與服之,與乳哺相避良。

又療小兒痰實,結聚宿癖,羸露瘦,不能飲,真珠丸方。

真珠(半兩研) 麥門冬(一兩去心) 蕤仁(五十枚一云二百個) 巴豆(七枚去心皮熬一云四十枚)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期歲兒服二丸小豆大,二百日兒服如麻子二丸,漸增,以知為度,當下病赤黃白黑葵汁,勿絕藥,病盡下自止。久服令小兒肥白無病,已試驗。(並出第五卷中)

劉氏療小兒冷癖 癖氣,不下食瘦,時時肋下痛方。

防葵 當歸 枳實(炙) 濃朴(炙) 楮實 人參 黃耆 茯神 白朮 訶黎勒皮(各八分) 郁李仁(去皮) 柴胡 大麻仁 芍藥 橘皮 防風 紫菀(洗去土) 薏苡仁(各六分)附子(二枚炮)乾薑(末二分) 甘草(炙) 乾地黃(各十分) 大黃(十分) 五味子(四分) 檳榔(四顆) 牛膝(二分)上三十味搗篩,蜜丸如梧子,大小增減,以意量之,須飲服之良。

小兒痰結方二首

千金療少小宿食癖氣痰飲,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芒硝紫丸方。

芒硝(四分熬) 大黃(四兩) 半夏(二兩洗) 代赭(一兩) 甘遂(二兩熬) 巴豆(三百枚去心皮熬) 杏仁(一百二十枚)
上七味搗篩,別治巴豆杏仁,令如膏,搗數千杵,令相和,如強內少蜜,百日兒服如胡豆十丸,過百日至一歲,服二十丸,隨兒大小,以意節度之,當候兒大便中藥出為愈,若不出,複與加初。(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療八歲以上兒熱結痰實,不能下食方。

大黃(十二分) 柴胡(九分) 黃芩 知母(各十二分) 升麻(十分) 枳實(炙)杏仁(各六分) 芍藥 梔子(各八分) 細辛(二分半) 竹葉(切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十歲兒分三服以下,以意消息多少量之。(千金有桔梗黃連無枳實杏仁)

小兒因食痞滿羸瘦不下食肚脹方四首

短劇療四五歲兒因食及在胎中宿熱,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哺不為肌膚,心腹痞滿,痿黃瘦瘠,四肢痿 繚戾,服之令充悅方。

芍藥(十分炙令黃) 黃 鱉甲(炙) 人參(各四分) 柴胡(八分) 茯苓(六分) 甘草(炙) 乾薑(各二分如熱以枳實代)
上八味搗篩,蜜和為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二服,忌如常法。(千金有大黃無黃, 云服一丸,一歲以上乳服三丸,七歲兒服十丸,日二)千金療少小傷寒,久病不除,瘥複劇,羸瘦骨立,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十銖) 大黃(六銖) 芒硝(五分) 麥門冬(六分去心) 石膏(一兩) 甘草(炙) 當歸 黃芩 黃連 前胡(各一分)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下利即止效。

又療小兒羸瘦,常服不妨乳方。

甘草(五兩炙)
上一味搗篩,蜜丸如小豆,一歲兒服十丸,日三,盡即更合。(並出第五卷中)

劉氏療小兒肚脹,漸瘦不食,四肢熱不調方。

甘草(炙) 鱉甲(炙) 柴胡 茯神 子芩(各六分) 訶黎勒皮(十分) 檳榔(兼皮三顆研) 芍藥 橘皮(各三分) 生薑 當歸(各四分) 知母(五分) 大黃(八分)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分為數服,得瀉病瘥。

小兒食不下及不消不嗜食方四首

廣濟療小兒心腹滿,吃食不下,地黃飲子方。

生地黃汁(三合) 生薑汁(三合) 訶黎勒(四分末) 白蜜(一匙)
上四味相和調勻,分溫服之,微利尤良。

短劇療小兒宿食不消,發熱,九味當歸湯方。

當歸 甘草(炙) 芍藥 人參 桂心 黃芩 乾薑(各一分) 大棗(五枚) 大黃(二分)上藥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

千金療少小五六日不食,氣逆,桂心橘皮湯方。

桂心(半兩) 橘皮(三兩) 薤白切(五合) 黍米(五合) 人參(半兩)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先煮藥,取二升,次下薤米,米熟湯成,稍稍服之。

又療少小胃氣不調,不嗜食,生肌肉地黃丸方。

乾地黃 大黃(各五分) 茯芩(三分) 當歸 柴胡 杏仁(各二分)
上六味末之,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服。(並出第五卷中)

小兒霍亂方一十二首

廣濟療小兒霍亂,心腹刺痛,吐痢方。

茯芩 桔梗 人參(各六分) 白朮(五分) 甘草(炙) 濃朴(各四分炙)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六合,去滓,溫服之。

又療小兒霍亂,嘔吐不止方。

人參(六分) 濃朴(三分炙) 陳倉米(三合)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服之。

千金療小兒吐痢霍亂方。

人參(四分) 濃朴(炙) 甘草(各二分炙) 白朮(三分)
上四味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五合,六十日兒服一合,百日兒分三服,期歲兒分再服,乳母忌油膩等。

備急療小兒霍亂吐痢方。

人參(四分) 濃朴(炙) 甘草(各二分炙) 乾薑(一分) 白朮(三分)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之。

又療孩子霍亂,已用有效方。

人參 蘆籜(各二分) 扁豆藤(二兩) 倉米(一撮)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服。

又方人參(四分) 生薑(三分) 濃朴(炙) 白朮 甘草(炙各二分)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

又方人參(四分) 木瓜(一枚) 倉米(一撮)
上三味切,以水煮,分服以意量之,立效。

必效主小兒霍亂方。

取廁屋戶帘燒灰,研以飲服一錢匕。

又方訶黎勒(一枚)
上一味,先煎沸湯,研一半許,與兒服立止,再服神妙。

古今錄驗療小兒霍亂吐痢,人參白朮湯方。

人參(六分) 白朮 茯苓(各四分) 濃朴(炙) 甘草(炙各三分)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半,煮取六合,分溫服立效。

劉氏療百日以來及蓐內兒霍亂方。

以人乳半合,及生薑汁少許相和煎,服入口定。

又療小兒霍亂方。

生薑(四分) 香薷(一兩) 薄荷(一兩)
上三味以水煎,分溫兒與母俱服之,甚良。

小兒霍亂雜病方六首

劉氏療小兒霍亂,空吐不痢方。

人參(六分) 生薑(四分) 濃朴(二分炙) 橘皮(一分) 兔骨(一兩炙碎)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二合,煎取四合服之,即利,下部又以杏仁鹽少許,皂莢末少許,面和硬溲如棗核大,以綿裹內之,便通,奶母忌熱面大效。

又療小兒霍亂,空利不吐方。

烏牛 草(一團) 生薑 人參(各三兩)
上三味切,以甜不醋漿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分服之,如孩子渴,取曲 糞爛龍骨一兩,以漿水煎,澄清與兒吃即瘥。

又療小兒霍亂,不吐不痢肚脹妨滿,上下不通方。

甘草(四分炙) 當歸(二分) 石鹽(三分)
上三味切,以漿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牛黃麝香各半錢匕,研,蜜半匙相和,以下灌之,即通,奶母與漿水粥吃,勿吃面肉等。

又小兒乾霍渴熱及壯熱,眼色慢四大困悶方。

以烏豆一升,淨乾擇,生薑一兩切,以水三升煎烏豆皮欲爛,即濾取汁二合,和少許蜜吃,即變吐,如人行六七里,又與吃,無問大人小兒,並與服之效。

又療小兒熱霍,諸藥不瘥方。

以蘆葉二大兩,糯米三大合,水三升先煮葉,入米煮。取一升,入蜜少許,和服即瘥,不足即取桑葉二升,生薑半兩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著一匙白米為飲服。

又療小兒霍亂,吐痢不止方。

以人乳汁二合,生薑汁粟米許,豆蔻取仁碎似蕎麥大二七枚,蘧 一小把,龍骨六分,以乳煎取一合,著少許牛黃麝香兔毛灰等和,分為三服,如渴以糯米汁著蜜與吃,即瘥。

小兒吐痢方四首

千金療小兒吐痢方。

以亂髮灰二分,鹿角一分作末,以米飲服一刀圭,日三。

又方以熱牛矢汁灌之。

又方燒特豬矢,水解取汁,少少飲兒。

劉氏療百日以下蓐內兒吐痢方。

面(一錢炒) 乳汁(兩合) 龍骨(六分)
上三味,煎龍骨和炒面服之,即瘥。

小兒噦方二首

備急療小兒噦方。

以生薑汁(五合) 牛乳(五合)
上二味合煎,取五合,分二服。

又方以羊乳一升煎,減半,分五服,無,用牛乳代之。

小兒口噤方四首

千金療小兒口噤方。

以鹿角粉之,大豆末之,等分,和乳塗乳飲兒。

又方以驢乳二升,豬乳一升合煎,得一升半,服如杏仁,三四服瘥。

備急療小兒鵝口,並噤方。

礬石(燒末) 朱砂(各半分末)
上二味和,研令極細,敷兒舌上,日三,以亂髮洗舌上垢,頻頻令淨,即瘥。

古今錄驗療小兒噤,其病在咽中如麻豆許,令兒沫,不能乳哺方。

取水銀如黍米與服,覺病無早晚,水銀下咽便愈,以意量之,不過小麻子許與可也。

小兒重舌方一十三首千金療小兒重舌方。

灸行間隨年壯,穴在足大趾岐中是。

又方取田中蜂房燒灰,酒和敷喉下愈。

又方以灶中黃土末,苦酒和塗舌上。

又方以赤小豆末,和醋塗舌上。

又方取簸箕舌燒灰,敷舌上。

又方黃柏竹瀝漬,取細細點舌上良。

又方兒重舌,舌強不能收唾,燒蛇蛻末,以雞毛蘸醋展藥掠舌下愈。

千金翼療小兒重舌方。

取三屠家肉,各如指大,以摩舌上,兒立能乳便啼。

又方以衣魚燒作灰,以敷舌上。(千金云衣魚塗舌上)

又方兒重舌,舌強不收唾者,鹿角末如小豆許,著舌下,數數與之。

又療小兒重舌,口中瘡,涎出至多方。

以蒲黃敷舌上,不過三度愈。

古今錄驗療兒重舌欲死方。

灸右足踝三壯,立愈,又灸左右並良。(千金云灸兩足外踝)

又方取亂髮燒灰末,敷舌上甚佳。

小兒鵝口燕口方六首

千金療小兒心藏熱,口為生瘡,重舌鵝口方。

取柘根銼五升,無根只以弓材佳。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以汁更煎,取五合,細細拭齒數次良。

又方口生瘡白漫漫,取桑木汁,先以父發拭口,次以桑汁塗之。

又療小兒鵝口不能飲乳方。

取白鵝屎汁,瀝口中良。

又方取黍米汁塗之。

又方取父母亂髮淨洗,纏桃枝,沾取井華水東向日,以發拭口中,得口中白乳,以置水中,七過瀝洗,三朝作之,救急療小兒燕口,兩吻生瘡方。

取髮灰,以豬脂和塗之。(千金同)小兒口瘡方五首短劇療小兒口爛瘡方。

取羊乳,細細瀝口中,不過三度瘥。

千金療小兒口瘡方。

大青(三分) 黃連(二分)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

文仲支太醫療小兒口瘡方。

桑木白汁 生地黃汁(各一合) 赤蜜(半合)
上三味和暖,敷兒口中瘡便瘥。

救急療小兒口瘡方。

以蛇蛻皮水漬令濕軟,拭口內瘡一兩遍,即瘥。

劉氏療小兒口瘡方。

黃柏皮(一兩切) 烏豆(一升)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兩合,去滓,重煎如餳。入少許龍腦香,研和敷之甚良。

小兒口中涎出方三首

千金療小兒口涎出方。

以白羊屎內口中瘥。

又方以東行牛口中沫,塗兒口中及頤上。

又方桑白汁塗之瘥。

小兒舌上瘡唇腫方五首

短劇療小兒唇腫,及口赤生白瘡爛方清旦研桑木白皮,取汁,以塗兒唇口即瘥。

又小兒舌上瘡方。

烏賊魚骨燒末,以雞子黃和塗之,至喉咽舌下遍敷,即瘥止。

千金療小兒舌瘡方。

蜂房燒灰,屋間塵各等分和,先洗瘡使乾,敷之效。

又方羊蹄骨中生髓和胡粉敷上,日三取瘥。

又舌腫強滿口方。

滿口舍糖醋,少時熱氣通愈。

小兒咽喉生瘡方二首

千金療熱病口爛,咽喉生瘡,水漿不得入者,膏方。

當歸 射干 升麻(各一兩) 附子(半兩) 白蜜(四合)
上五味切,以豬膏四兩先煎之,令成膏,下著地,勿令大熱,內諸藥微火煎,令附子色黃,藥成去滓,投蜜,更上火一兩沸,以器盛之,取杏仁許含之,日四五,咽之無妨,大人小兒

又療口中瘡,咽喉塞不利,口燥膏方。

豬脂(一斤) 黃連(一兩) 白蜜(一升)
上三味合煎令成膏,去滓,合半棗大,日四五,夜亦含之。

小兒喉痺方四首

千金升麻湯,主小兒喉痺痛,若毒氣盛便咽塞,並大人喉咽不利方。

生薑 升麻 射干(各三兩) 橘皮(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溫三服。

又療小兒卒毒腫著喉頸,壯熱妨乳方。

升麻 射干 大黃(各一兩)
上三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一歲兒分三服,餘滓敷腫處,冷更暖而敷,大兒以意加之。

又方煮桃皮汁三升服之,又燒荊瀝汁服之。

劉氏療小兒喉痺熱塞方。

升麻(五兩切) 馬藺子(一合)
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二合,入少白蜜與兒服之,甚良。

小兒耳方四首

千金療小兒 耳方。

末石硫黃,以粉耳中,日一夜一瘥。

又療少小 耳方。

桃仁熟末,以豉許裹塞耳中。

古今錄驗小兒 耳方。

青羊屎曝乾,以綿裹塞中即瘥。

又小兒 耳有瘡,及惡肉,敷耳雄黃散方。

白麻措取皮(一合) 花燕脂(十願)
上二味搗篩,細研,敷耳中令滿,一兩度瘥。(方無雄黃未詳其名)

小兒鼻塞方四首

千金療小兒鼻塞不通,濁涕出方。

杏仁(二分) 椒(出汗) 附子(去皮) 細辛(各一分)
上四味切,以醋五合漬藥一宿,明早以豬脂五合煎,令附子色黃,膏成去滓,待冷塗絮導鼻孔中,日再,兼摩頂上。

又療小兒鼻塞生息肉方。

通草 細辛(各一兩)
上二味搗篩,以綿纏如棗核大,藥如豆著綿頭,著鼻孔中,日二。

古今錄驗療小兒鼻塞不通,細辛膏方。

細辛 通草(各一分) 辛夷仁(一分半) 杏仁(二分去皮)
上四味切,以羊髓三合,豬脂三合,緩火煎之,膏成絞去滓,取一米粒許大,以內鼻孔中,頻易瘥。

劉氏療小兒鼻塞不通,吃乳不得方。

醍醐(三合) 青木香 零陵香(各四分)
上三味切,和煎成膏,取少許以膏和捻為丸,或以膏塗兒頭上,及塞鼻中,以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