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六 婦人

產婦傷寒方論

或問婦人傷寒可得聞乎?曰︰傷寒三百九十七條,一百一十三方,此張氏截然之筆削也。

於某証則有某藥,何嘗以男女為別哉?要之,月事去來,產前產後男子所無,請發明其蘊,以解世俗之惑。蓋婦人以血為主。發熱惡寒,經水適來,經曰︰熱除而胸滿 語者,是則邪氣結於胸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傷風經日,續生寒熱,發作似瘧而經水適斷者,是則血結而不行,當以小柴胡湯散之,所謂治之而愈者此也。至如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醒暮,如見怪狀,是則裡無留邪,熱隨血散,所謂不治自愈者此也。前乎吐血下血,兩條並以犀角地黃湯、桃仁承氣湯、抵當湯、丸之類,言之詳矣。抑產前產後治法將何擇焉?曰︰產前安胎,產後消淤,於是遵依條列,斟酌輕重而調理之。安胎者何?桑寄生、阿膠、縮砂為要藥,他如桂枝、半夏、桃仁、大黃墮胎及燥熱等輩則不可輕用也。消淤者何?川芎、蒲黃、赤芍藥、生地黃為要藥,他如內補、攔住敗血之劑則不可輕進也。朱氏以阿膠、桑寄生、人參、茯苓、白朮等為細末,糯米飲調劑為孕婦安胎。以紅花一分,官桂、芍藥、甘草半之,薑、棗同煎為解表消淤;以蔥白、生薑大劑濃汁為產前發散;以小柴胡湯去半夏和解熱入子宮。郭稽中以枳殼、防風一度,甘草減半末之,點服,主大便秘澀。又以蜜導一法,真可活人,然則產婦証治觀此可以問津索途矣。雖然,知安胎則不可不調氣,知消淤則不可不扶虛,枳殼、香附、陳皮以調氣也,當歸、川芎、黃耆、人參以扶虛也。退熱則柴胡、黃芩;解肌則紫蘇、干葛;滋腸則麻仁、枳殼;助陽則乾薑、良薑,其間采摭雖未備古人之經,然而甘辛為陽,酸苦為陰,皆不越古人之意,姑存之篇末,以便學人之觀覽云。

婦人論

男女均有此血氣,人皆曰婦人以血為本,何邪?蓋其血勝於氣耳﹗血藏於肝,流注子臟,而主其血者在心,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合精而為胞胎,獨非血乎?血之所以流暢於經絡者,氣二脈男女均有。)任脈通,太衝之脈盛,故月候以時而行。衝任者,血之海也;月候者,經絡之餘也。經言其常,其來有期,無過不及,反此皆病,其不行則尤甚,百病生焉。

自其血氣和平,陰陽調順,則精血聚而胞胎成,胞胎已成,而心腎二脈其動也應手而疾。

蓋心之所主者血,腎之所主者精,精血交並而成之,精勝則為男,血勝則為女,此亦自然之理也。

自其血氣不調,陰陽愆伏,過於陽則經脈前期而來,過於陰則經脈後期而至,蓋血性得熱則宣流,得寒則凝澀。陰氣乘陽,內寒血澀,故其來乍少;陽氣乘陰,血熱流散,故其來乍多,過於不及,皆致病也。

然經脈不行,其候有三︰一則血氣盛實,經絡遏閉,其脈滑實見之。(當通經疏利。)一則形體憔悴,經絡涸竭,其脈虛弱見之。(當滋養血氣。)一則風冷內傷,七情內賊,以致經絡痺滯,其脈浮澀見之。(解散風冷,去淤生熱。)經脈不行,此諸病之所由生也。

是故血虛烘熱,盜汗筋攣,則為虛勞;血少水涸,燥氣乘肺,則為乾嗽;宿寒留滯,血與氣搏,則為腹痛;敗血結塊,時發寒熱,則為瘕症;或風寒滯經,血化為水,流溢四肢,謂之血分;或脾不製水,血與水並,浮脹肌肉,謂之虛腫;或衝任氣虛,內欲過度,風邪冷熱諸氣入於胞門,穢液與血相兼而下,冷則多白,熱則多赤,冷熱不調,赤白相半,謂之赤白帶;或衝任勞損,經海傷動,脾虛衛弱,不能約製,其血倏然暴下,謂之崩中;亦有非時血行淋瀝不斷,謂之漏下。崩之中複有淤血,時崩時止,謂之崩中漏下。(所下五色,各應五臟。五臟俱虛,五色俱下。婦人血海挾受風邪,不換金正氣散加川芎、官桂主之。)以至眩暈煩悶,嘔惡怔忪,迷亂多忘,發狂妄語,小便不禁,此婦人以血受病最多,而血之為病,遇然則產育一科可得聞乎?曰︰產前之病,其脈貴乎實;產後之病,其脈貴乎虛。產前為之順氣安胎,產後為之扶虛消淤,此其要也。抑產育之後,血衰氣弱,宿淤未盡,飲食起居,梳臟加多,陽臟加少,無不效者。若產難、若胎衣不下、若胎損腹中,則入醋夾煎;或生料五積散加芎、歸、縮砂,煎之以水醋;或局方黑神散,用乳香煎湯調下,皆其類耳。外此,則有芎歸湯,佐以縮砂調理胎婦腹痛。或胎動下血,更以炒阿膠並熟艾濟之。至若胎婦喘咳則縮砂、川芎、炒阿膠等分,入生薑、烏梅、紫蘇梗最良。胎婦艱食,則調氣散、枳殼散等分,入縮砂為妙。大小產後,津液涸燥,滯血停留,易至大便秘結,枳殼散加炒桃仁,用蜜水同煎,入醋數沸可也。縮胎之劑,枳殼、縮砂、烏藥所不可無;安胎之劑,阿膠、縮砂、桑寄生又不可缺。婦人多因怒氣傷胎,所以安胎尤莫先於順氣。其於產後發熱,黑神散加川芎、荊芥,入生薑、蔥白尤佳。產後消淤,黑神散須多服餌,至一臘以後,腹中略無疼痛,方可與四物、建中湯輩,服之太早則補住敗血,為害非輕。若夫郭稽中所編《產寶方論》,邇來書肆別有經驗節本,辭簡理明,此可為產科公據。

附︰調經諸方

丹溪曰︰經候有枯閉不通者,有不及期與過期者,有妄行者,有色紫黑及淡者,有成塊者,有作疼者。夫經不通,或因墮胎及多產傷血,或因久患潮熱消血,或因久發盜汗耗血,或因脾胃不和,飲食少進而不生血,或因痢疾失血,治宜生血補血,除熱調胃之劑,隨証用之。或因七情傷心,心氣停結,故血閉而不行,宜調心氣,通心經,使血生而經自行矣。如虛中有熱,月事不來,以四物湯加黃芩治之。常過期者,血少也,以芎、歸、參、朮兼痰藥治之,過期紫黑有塊作痛,血熱也,以四物湯加香附、黃連;過期色淡挾痰者,以二陳湯加芎歸。常不及期者,血熱也,以四物湯加黃芩、黃連、香附,肥人多兼痰藥治之。血枯經閉者,以四物湯加紅花、桃仁,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漸昏,肥人多有之,以南星、蒼朮、川芎、香附作丸服之。肥人軀脂滿經閉者,以導痰東加芎、歸、黃連,不可服地黃,泥痰故也,如用必以薑汁炒。肥人少子,亦由痰多脂膜閉塞,子宮不能受精而施化也,宜服上藥。瘦人子宮無血,精氣不聚,亦令無子,以四物湯養血養陰等藥。經水未行,臨經將來作痛者,血實也,一曰淤血鬱滯也。以四物湯加桃仁、香附、黃連、紅花,或加延胡索、莪

云:血為氣之配,因氣而行。成塊者,氣之凝,將行而痛者,氣之滯行,後作痛者,氣血虛也。色淡者,亦虛也,而有水以混之也。錯經妄行者,氣之亂也。紫者氣之熱,黑則熱之甚也。今人悉指為風冷,而行溫熱之劑,禍不旋踵。

四物湯(《和劑方》) 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常服調益營衛,滋養血氣。
當歸(去蘆) 川芎 白芍藥 熟乾地黃(酒蒸,焙。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八分,空心服。崩中去血過多者,加熟艾煎服。

大溫經湯(《和劑方》) 治衝任虛損,月候不調,或耒多不已,或過期不行、或崩中去血過多,或經損娠,淤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煩熱。
阿膠(碎,炒) 芎 當歸(去蘆) 人參(去蘆) 肉桂(去皮) 甘草(炒) 芍藥牡丹皮(五兩半)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五片,煎八分,空心熱服。

調經散 治經水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逾月不至,或一月而來,皆可服。
川歸(酒洗,一錢半) 麥門冬(去心,二錢) 吳茱萸(擇去閉目者,沸湯泡七次,焙乾,半錢) 人參(去蘆) 半夏(湯泡七次) 白芍藥 牡丹皮(去心) 川芎(各一錢) 肉桂(半錢) 阿膠(炒) 甘草(各七分半)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加生薑三片,煎至一盞,空心稍熱服。

逍遙散(《和劑方》) 治血虛煩熱,月水不調,臍腹脹痛,痰嗽潮熱。
甘草(炙,半兩) 當歸(去蘆,炒) 茯苓(去皮) 芍藥 白朮 柴胡(去苗,各一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煨薑一塊,薄荷少許,煎服,不拘時。

加減吳茱萸湯 治衝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後,或崩漏不止,赤白帶下,小腹急痛。每
吳茱萸(半兩) 麥門冬 乾薑 白茯苓 牡丹皮 南木香 苦梗(各三錢) 甘草(三錢半)當歸(半兩) 北細辛(一錢半) 防風 官桂(各一分) 半夏(七錢)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桃仁散 治婦人月水不調,或淋瀝不斷,斷後複來,狀如瀉水,四體虛翕,不能飲食,腹中堅痛,不可行動,月水或前或後,或經月不來,舉體沉重,唯欲眠睡,多思酸物。
桃仁 粉草 半夏(各一兩) 赤芍藥 生地黃(各三兩) 澤蘭葉 川牛膝 當歸 桂心牡丹皮 人參 蒲黃 川芎(各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大錢,水盞半,薑三片,煎七分,空心,去滓,溫服。

牡丹散(《和劑方》) 治血氣虛損,內則月水不行,外發潮熱,肌體羸困,漸成骨蒸,並宜

桂心 牡丹皮 芍藥 延胡索(炒) 沒藥(別研) 陳皮(去白) 紅花 當歸(去蘆) 甘草 烏藥(各一兩) 真蓬莪朮 鬼箭 蘇木(各二錢半) 干漆(炒,二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候。

內補當歸丸 治血氣虛損,月水不調,或崩中漏下去血過多,肌體羸困,及月水將行腰腿痛

真蒲黃(炒,七錢) 熟地黃(半兩) 當歸(酒煮) 阿膠(炒) 白芷 續斷 乾薑(炮) 甘草(炙) 川芎(各四兩) 肉桂 附子(炮,去皮梢) 白芍藥(各一兩) 白朮 吳茱萸(湯洗七次,炒,各三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下。

內灸散(《和劑方》) 治婦人血氣虛損,崩中漏下,淋瀝不已,或凝積血塊,腰腹刺痛,凡

藿香葉 丁香皮 熟乾地黃(洗焙) 肉桂(去皮,各一兩半) 甘草(炙) 當歸(去蘆) 白朮 山藥 白芷(各八兩) 茴香(一兩半) 本(去蘆) 乾薑(炮) 川芎 黃耆(去苗) 木香 白芍藥(各一兩) 陳皮(去白,四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五片,艾十葉同煎,空心熱服,溫酒調下亦可。如產後下血

溫經湯(《大全良方》) 治婦人血海虛寒,月水不利。
當歸 川芎 芍藥 桂心 牡丹皮 莪朮(各半兩) 人參 甘草 牛膝(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溫服,不拘時服。

凌花散(《澹寮方》) 治婦人月水不行,發熱腹脹。
當歸(酒浸) 凌霄花 劉寄奴 紅花(酒浸,候煎藥一二沸即入) 官桂(去皮) 牡丹皮(酒洗) 川白芷 赤芍藥 延胡索(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酒半盞,煎八分,再入紅花煎熱服。

四製醋附丸(《瑞竹堂方》) 治婦人、女子經候不調。
香附子(去毛,一斤,作四分)一分好酒浸七日,一分小便浸七日,一分鹽水浸七日,一分米醋浸七日。(各焙乾。)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鹽酒送下。肥人依方服,瘦人加澤蘭葉、赤茯苓(各二兩。)

六合湯(《濟生方》) 治婦人經事不行,腹中結塊,腰腿重痛。
當歸 白芍藥 官桂(去皮) 熟地黃(洗) 川芎 莪朮(炮。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服。

白薇丸(《大全良方》) 治婦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漸覺虛乏。
當歸 白薇 柏子仁 白芍藥 川芎 白朮 桂心 附子 萆 木香 細辛 吳茱萸(各半兩) 人參 石斛 白茯苓 川牛膝 澤蘭葉(各七錢半) 檳榔(半兩) 熟地黃(二兩) 牡丹皮 紫石英(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茯苓補心湯(《澹寮方》) 治婦人去血過多,虛勞發熱。
用四物湯一兩,參蘇飲三兩和均,生薑五片,煎八分,溫服。(方見虛勞門。)

增損四物湯(《蘭室秘藏方》) 治血積。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黃 蓬莪朮 京三棱 官桂 干漆(炒煙盡。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磨積丸(《楊氏家藏方》) 治婦人積氣內攻,經候不調,腹脅膨脹刺痛。

京三棱 莪朮(各煨,二兩) 茴香(炒) 附子(炮) 川楝子肉 白芍藥 乾薑(炮,各一兩半) 巴戟(去心,炒) 當歸(洗) 艾葉(醋炒,各一兩七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麥門冬散(《大全良方》) 治婦人客熱,四肢煩悶疼痛,飲食不下。

麥門冬 柴胡 赤茯苓(各一兩) 羚羊角 赤芍藥 桑白皮 黃 (各三錢) 生地黃 甘草
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

黃耆散(《大全良方》) 治婦人熱勞羸瘦,四肢煩疼,心燥口乾,不欲飲食。
人參 黃芩 當歸(各七錢半) 柴胡(一兩半) 黃耆 地骨皮 赤茯苓 麥門冬 生地黃
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盞,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通口食前服。

烏雞煎丸(秘方) 治婦人百病,虛勞血氣,赤白帶下等証。
人參(二兩) 茯苓(三兩) 香附(四兩) 當歸(六兩) 官桂 地骨皮(各二兩)生熟地黃(
上用烏骨白雞一隻,男用雌,女用雄,籠住,將黃 末,和炒面丸雞頭大,喂雞服,生眵吊死,腸肚洗淨, 毛捶碎骨,入前藥雞腹內,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取骨焙枯,研,用 勝金丸(一方名不換金丸。治婦人諸虛不足,心腹疼痛。一名勝金丹,有沉香。)

治婦人久虛無子,產前產後一切病患,兼療男子下虛無力。此藥能安胎催生,妊娠臨月服五七丸,產時減痛。婦人無子是子宮冷,如服二十丸,男女自至。又治積年血風,腳手麻痺,半身不遂,赤白帶下,血如山崩,及治產後腹中結痛,吐逆心痛,子死腹中,繞臍痛,氣滿煩悶。夫蓋汗不出,月水不通,四肢浮腫無力,血勞虛勞,小便不禁,中風不語,口噤,產後痢疾,消渴,眼前見鬼迷暈,敗血上衝,寒熱頭痛,面色痿黃、淋澀諸疾,血下無度,血痢不止,飲食無味,產後傷寒,虛煩勞悶,產後血癖,產後羸瘦。凡婦人眾疾,不論年月日深,並皆治
白芍藥 本 石脂(赤白皆可) 川芎(不見火) 牡丹皮 當歸 白茯苓 人參 白薇 白芷 桂心 延胡索 白朮 沒藥 甘草(炙。江西安撫司沒藥、甘草減半。)
上十五味,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化下,初產子,並用熱醋湯下

此方系王子宣祖傳渠家,凡婦人懷身便服此藥,甚神妙。常服尤好。系在京師於能家傳到。

七製香附丸 治婦人諸虛百損,血氣不調,月水前後結成症瘕,或骨蒸發熱,四肢無力,並皆治之。
香附 當歸(各二兩。同用酒浸) 香附 莪朮(各二兩。同用童便浸) 香附(二兩)牡丹皮(二兩) 川芎 延胡(各一兩。同用水浸) 香附(二兩) 三棱 柴胡(各一兩。同用 泔浸) 香附(二兩) 紅花(一兩) 烏梅肉(二十個,同用鹽水浸)
上作七處,春浸三日,夏浸二日,秋浸七日,冬浸十日,晒乾為末,入藥汁打糊為丸如梧桐

王節齋曰︰婦人、女子經脈不行,多有脾胃損傷而致者,不可便認作經閉血死,輕用通經破血之藥,遇有此証,便須審其脾胃如何?若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少食惡食,瀉泄疼痛,或芍藥為臣,佐以黃 、甘草、陳皮、麥芽、川芎、當歸、柴胡等藥,脾旺則能生血而經自行矣。又有飲食積滯致損脾胃者,亦宜消積補脾,若脾胃無病,果有血塊凝結,方宜行血通經。

卷之二十六 附︰子嗣

子嗣方論

《內經》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謂陰脈搏手。其中別有陽脈也。)是為血氣和平,陽施而陰化也。蓋為人之夫婦,猶天地然。天地之道,陰陽和而後萬物育;夫婦之道,陰陽和而後男女生。是故欲求嗣者,先須調其婦之經脈,經脈既調則氣血和平,氣血和平則百病不生而樂乎有子矣。丹溪云:若是肥盛婦人,稟受盛濃,恣於酒食之人,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湯之類。若是怯瘦性急之人,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子宮乾澀無血,不能攝受精氣,宜涼血降火,或四物加香附、黃芩、柴胡養血養陰等藥可宜。東垣有六味地黃丸以補婦人之陰血不足,無子服之者,能使胎孕。

又訣云:三十時中兩日半,二十八九君須算,落紅滿地是佳期,金水過時空霍亂。霍亂之後枉費工,樹頭樹底覓殘紅,但解開花能結子,何愁丹桂不成業。此蓋婦人月經方絕,金水才生,此時子宮正開,乃受精結胎之候,妙合太和之時,過此佳期則子宮閉而不受胎矣。

然男女之分,各有要妙存焉。如月候方經一日、三日、五日交會者成男,二日、四日、六日交會者成女,過此則不孕矣。又云:陰血先至,陽精後衝,縱氣來乘,血開裹精,陰外陽內,則之象而為女。若胎成三月之內,男女未分之時,亦有轉女為男之術,其法︰以鐵斧一柄,置於孕婦床席之下,勿令人見知,更佩雄黃一二兩於孕婦身左,或佩萱花亦可,以上三法皆驗,不可輕忽。傳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詩云: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誠哉是言也﹗無嗣者,宜深思之無怠。

詵詵丸(《和劑方》) 治婦人衝任虛寒,胎孕不成,或多損墜。
澤蘭葉(一兩半) 肉桂(去皮,五錢) 當歸(洗,焙) 熟地黃(洗,焙) 川芎 石斛(酒洗,炒) 白芍藥、牡丹皮 延胡索(各一兩) 白朮(一兩半) 乾薑(炮,半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艾附暖宮丸 治婦人子宮虛冷,帶下白淫面色痿黃,四肢酸痛,倦怠無力,飲食減少,經脈不調,血無顏色,肚腹時痛,久無子息。服藥更宜戒惱怒生冷,累用經驗。
艾葉(大葉者,去枝梗,三兩) 香附(去毛,六兩。俱要合時采者,用醋五升,以瓦罐煮一酒炒)黃耆(取黃色、白色軟者,各二兩) 川椒(酒洗,三兩) 續斷(去蘆,一兩五錢) 生地黃(生用,一兩,酒洗,焙乾) 官桂(五錢)
上為細末,上好米醋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淡醋湯食遠送下,修合日宜天德合,月德合,日壬子日,精選藥材為妙耳。

烏雞丸 治婦人羸弱,血虛有熱,經水不調,崩漏帶下,骨蒸等疾不能成胎。
用白毛烏骨公雞一隻,重二斤半許,閉死,去毛、腸淨,用艾四兩、青蒿四兩銼碎,納一半在雞腸,用空酒壇一隻,納雞並餘艾、蒿在內,用童便和水灌令沒雞二寸許,煮絕乾,取出去骨,餘俱搗爛如薄餅狀,焙乾,研為細末。

南香附子去毛淨,一斤,分作四分,米泔水浸一分,童便浸一分,醋浸一分,酒浸一分,春 熟地黃(四兩) 當歸(酒浸洗) 白芍藥 鱉甲(醋浸,炙黃色) 遼人參(各三兩)川牛膝(去蘆) 白朮 知母(各二兩) 川芎(三兩半) 牡丹皮(去心) 貝母 柴胡(各二兩) 地骨皮 乾薑 延胡索 黃連(炒,各一兩) 秦艽(一兩半) 黃耆 白茯苓(去木,一兩) 生地黃(懷慶者,勿犯鐵,三兩)
上並香附共為細末,並雞末,酒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漸加至七八十丸,溫酒

白薇丸(《大全良方》) 治婦人無子。
白薇 牡蒙 本(各五分) 薑黃 當歸 熟地黃(各七分) 川芎 人參 柏子仁 石斛 桂心 附子(炮) 五味子 防風 甘草 川牛膝 吳茱萸 桑寄生(各六分) 川椒(二分) 禹余糧(八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日二服。忌生菜、蔥、熱面、蕎麥、蒜、豬肉、炙爆、葵菜、蕪荑、菘菜、海藻、粘食臭物。

孕育備論

經云:少陰脈動甚者,有子。厥旨何哉?曰︰手少陰之經屬心,足少陰之經屬腎,心之所主者血,腎之所主者精,精血合氣而成之也。然而胞門子戶,又所以為精血之會,其於尺部二脈,尤有可驗者焉。且婦人尺部之脈滑,是為血實,必主月事不行。若其來斷絕,或中絕而不至者,此皆無孕。惟滑而不絕,略無間斷於其間,此則真胎孕之脈也。

婦人懷胎,臟氣擁閉,不可多睡,不可憂懼、勞役,不可啖食粘滯、辛辣、強硬之物,又不可妄施針灸,所貴時行數步,調暢自適,使氣得其平。若酒麵炙爆,熱毒熏蒸,若感觸風邪,傳染熱氣,若誤服藥餌,破血動胎,若七情內傷,快意縱欲,則易致漏胎。若腹痛方來,用力太早,若覺則驚動,胎轉未得,若抱持不正,奔突後趨,若近產多淫,觸犯禁忌,則易 致產難。既產之後,或過用心力,或素有痰阻,或血虛氣逆,或虛極乘寒,則血暈眩悶之証生矣。

然而安胎之法有二︰因母病以致動胎者,但療母病,其胎自安,或胎氣不堅,因觸動以致母病者,則安胎而母自產,以膠艾湯、芎歸湯各半,縮砂佐之為良。難產之劑,前所謂四物湯加吳茱萸,入醋夾煎,黑神散用乳香煎湯調下,皆其要藥。產後血暈,先以舊漆器燒煙,微以紫蘇湯,或花蕊石散,用童子小便溫溫調劑可也。損孕驗法︰婦人面色青,手足冷,指甲黑,而且遍體不仁,腰腹痛割,其或面青、唇青,以至舌間黯黑,口角沫出,則不容以人力勝之。大要將產腹痛,萬勿驚動,且須憑物而行,直至腰疼,子逼育門方可用力,蓋腎系於腰,而胎系於腎故也。

俗於產下多用理中丸,然蜜甘而滯,不若但用理中湯。俗於小兒初誕,多用黃連,然差苦傷胃,不若但用甘草炙煎,綿蘸入口,良久迭用,惡物自出。俗於胎孕已成,多服滑胎枳殼散,然枳殼微寒,須以縮砂、烏藥為佐。產後飲食米飲勿用,產後盥洗,沸湯是常。調血以四物,逐淤以黑神,人所共知也。若夫順氣等劑,胎前產後,尤當兼施而並用之。(血暈昏迷,切勿用降真香熏之,以塞其氣。)

論王叔和、劉元賓別男女法

叔和以左手太陽浮大為男,右手太陰沉細為女。元賓以右手浮大為女,左手沉實為男,較是二說,不無抵牾,然即其《脈經》本旨而詳之,又有若異而實同者。經曰︰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又曰︰左右手俱浮大者,生二女;俱沉實者,生二男。元賓之所主者此也。經曰︰左手尺中浮大者男,右手尺中沉細者女。又曰︰尺脈俱浮產二男,尺脈俱沉產二女。叔和之所主者此也,何者?沉細之說與沉實之義不同,左尺浮大之說與右手浮大者亦異。

欲 浮大者,大抵皆男。沉細為女,沉實為男,即所謂諸陽為男,諸陰為女者是也。左尺浮大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即所謂左疾為男,右疾為女者是也,元賓言其詳。蓋合左右手而別陰陽,叔和言其略,特不過《脈經》論尺脈之義矣,尚何有異同之辨哉﹗

《聖惠》云:凡脈得太陽為男,得太陰為女,蓋太陽則浮,太陰則沉也。《脈經》云:尺脈左偏大為男,尺脈右偏大為女,左右俱大產二子,大者而有力也。左右手脈俱疾二子。

脈耒縱橫,逆而不順,並主夾胎。左尺脈帶強,右尺帶弱者為男;右尺脈帶強,左尺帶弱者為女。胎婦遣面南而行,忽從後呼之,左回首者為男,右回首者為女,或於廁所呼之亦同。

又胎婦其夫左乳有核者生男,右乳有核者生女。

附︰胎前諸方

安胎當歸湯(《大全良方》) 療妊娠五月舉動驚愕,胎動不安,下墜,小腹痛引腰脅,小便疼痛下血。
當歸 阿膠 川芎 人參(各一兩) 棗子(二枚) 艾(一虎口)
上細切。酒、水各三升,合煮至三升,納膠令烊,分二服,腹中當安,小便當緩也。
一方有甘草,無參、棗。

旋複花湯(《大全良方》) 治妊娠六七月間,胎不安常處,亦名阻病。
旋複花(一兩) 濃朴 白朮 枳殼 黃芩 茯苓(各三兩) 半夏(炒,一方無) 芍藥生薑
上 咀,每服一兩,水鐘半,煎至一鐘,去滓,溫服,食前。忌羊肉、餳、醋、桃、李、雀

阿膠散(《大全良方》) 治妊娠胎動,腹中痞痛,不思飲食。
白茯苓 白朮 川芎 阿膠(炒,各七錢半) 當歸(炒) 陳皮(各一兩) 甘草(二錢半)
上 咀,每服八錢,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一鐘半,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當歸散(《金匱》方) 妊娠宜常服之。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黃芩(各一兩) 白朮(半兩)
上五味為末,酒飲調服方寸匕,日二次。或用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湯任下,空心食前服,日三次。

桑寄生散(《濟生方》) 治胎漏經血妄行,淋瀝不已。
當歸(去蘆,酒浸) 桑寄生 川續斷(酒浸) 川芎 白朮 香附子(炒去毛) 阿膠(蛤粉炒成珠) 人參 茯神(去木,各一兩) 甘草(炙,五錢)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鐘,薑五片,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

半夏茯苓湯(《和劑方》) 治妊娠惡阻,惡聞食氣,胸膈痰逆嘔吐。
旋複花 陳皮(去白,麩炒) 桔梗 白芍藥 人參(去蘆) 甘草(炙) 川芎(各半兩) 半夏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鐘,薑四片,煎七分,空心熱服。

竹茹湯(《和劑方》) 治妊娠嘔吐,頭痛眩暈。
橘紅(去白,一兩) 人參 麥門冬(去心) 白朮(各一兩) 甘草(二錢半) 濃朴(薑製) 白茯苓(各半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鐘,薑五片,入竹茹一塊如彈子大,同煎至八分,溫服,不拘時。

竹葉湯(《簡易方》) 治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証曰子煩。
白茯苓(四兩) 防風 麥門冬(去心) 黃芩(各三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鐘,竹葉五片,煎服,不拘時。

羚羊角散(《永類經方》) 治妊娠中風,頭項強直,筋脈攣急,言語謇澀,痰涎不利,或時發搐,不省人事,名曰子癇。
羚羊角(鎊) 川獨活 酸棗仁(炒) 五加皮(各半錢) 薏苡仁 防風 當歸 川芎 茯神 杏仁(各四分) 木香 甘草(各二分半)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鐘,薑五片,煎七分,不拘時服。

防風湯(《大全良方》) 治妊娠中風猝倒,心神悶亂,口噤不能言,四肢強急。
防風 寄生 葛根(各一兩) 菊花 防己 細辛 秦艽 當歸 官桂 茯神 甘草 羚羊角(各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鐘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加竹瀝半合,溫服,不拘時。

全生白朮散(《簡易方》) 治妊娠面目虛浮,肢體腫如水氣,名曰子腫。
白朮 生薑皮 大腹皮 陳皮 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不拘時。

腎著湯(《大全良方》) 治妊娠腰腳腫。
茯苓 白朮(各四錢) 杏仁 甘草(各三錢)
上 咀,每服八錢,水二鐘,煎至一鐘,去滓,通口食前。

安榮散(《濟生方》) 治妊娠小便澀少,遂成淋瀝,名曰子淋。
麥門冬(去心) 通草 滑石(各三錢) 當歸(去蘆,酒浸) 燈心 甘草(各半兩)人參 細辛(各一兩)
上為細末,煎麥門冬湯調下,不拘時。

紫蘇飲(《濟生方》) 治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
大腹皮 川芎 白芍藥 陳皮(去白) 紫蘇葉 當歸(去蘆,酒浸,各一兩) 人參 甘草(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鐘,生薑五片,蔥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獨聖散 治胎前心腹諸痛,胎動不安,此藥安胎止痛行氣故也。若非八九個月,不宜多服。
砂仁(不拘多少,去皮,略炒)
上為細末。每服一匕,熱酒或艾湯、米飲、鹽湯皆可調服,如覺胎中熱即安矣。大抵孕婦不可缺此。

束胎散 第八個月可服。
炒黃芩(夏一兩,春、秋七錢半,各五錢) 白朮(不見火) 陳皮(各二兩) 茯苓(七錢半,不見火)
上為末,粥丸服。

達生散 又名束胎散。
大腹皮(三錢) 人參 陳皮 紫蘇(莖、葉各半錢) 白朮 芍藥 歸身尾 甘草(炙,二錢)
上作一服,入青蔥五葉,黃楊腦十個,此即黃楊樹葉梢兒也。或加枳殼、砂仁,以水煎,食後服,於八九個月服十數帖,甚得力。夏月加黃芩,冬不必加,春加川芎,或有別証以意消息於後。氣虛加參、朮,氣實倍香附、陳皮,血虛倍當歸加地黃,形實倍紫蘇,性急加黃連,有熱加黃芩,濕痰加滑石、半夏,食積加山楂,食後易飢倍黃楊腦,有痰加半夏,腹痛加木香、桂。

又方 治難產。
砂仁 香附(醋煮) 枳殼 甘草
上為末,湯調下,以香油、蜜、小便和勻各半鐘,調益母草末。

催生白芷灰 百草霜 滑石
上為末,用芎歸煎湯調下,或薑汁服。

天麻丸 易產。
天麻(即益母草,六月間連根采,陰乾)
上為末,不拘多少,煉蜜丸如龍眼大。臨睡時溫酒或白湯化一丸,能除產後百病。

催生丹 療產婦生理不順,產育艱難,或橫或逆,大有神效、宜天醫日合。
十二月兔腦(去膜,碾如泥) 通明乳香(研細) 母丁香(研為末,各一錢) 麝香(一字,研上以乳、麝、丁香拌勻,入兔腦髓,和丸雞頭大,陰乾,油紙密封固,臨產服一丸,溫水送

風寒熱病

表虛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中風,表虛自汗,頭痛項強,身熱惡風,脈浮而弱,太陽經病,宜服︰ 四物湯(四兩) 桂枝 地骨皮(各七錢) 表實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頭痛身熱,無汗脈浮緊,惡寒,太陽經病,宜服。

四物湯(四兩) 麻黃 細辛(各半兩)

風濕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中風濕之氣,肢節煩疼,脈浮而澀,頭痛,太陽標病也,宜服。

四物湯(四兩) 防風 蒼朮(製。各七錢)

升麻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下後過經不愈,溫毒發斑如錦紋,宜服。

四物湯(四兩) 升麻 連翹(各七錢)

柴胡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胸滿痛而脈弦,少陽頭昏項強,宜服。

四物湯(四兩) 柴胡 黃芩(各七錢)

大黃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大便硬,小便赤,氣滿而脈沉數,陽明太陽本病也,急下之,宜服。

四物湯(四兩) 大黃(五錢) 桃仁(十個去皮、尖,麩炒)

濃朴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虛痞脹滿者,陽明本病也,宜服。亦治咳嗽喘滿。

四物湯(四兩) 濃朴 枳實(麩炒,各五錢)

人參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咳嗽不止者,宜服。

四物湯(四兩) 人參 五味子(各五錢)

梔子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不得眠者,宜服。

四物湯(四兩) 梔子 黃芩(各五錢)

石膏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身熱大渴,蒸熱而煩,脈長而大者,宜服。

四物湯(四兩) 石膏 知母(各五錢)

茯苓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小便不利,太陽本病,宜服。

四物湯(四兩) 茯苓 澤瀉(各五錢)

琥珀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太陽本病,小便赤如血狀者,宜服。

四物湯(四兩) 琥珀 茯苓(各五錢)

膠艾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血漏不止,胎氣損者,宜服。

四物湯(四兩) 阿膠 艾葉(各五錢)

一方加甘草同上,一方加乾薑、甘草、黃 。

附子六合湯(《聖惠方》) 若妊娠傷寒,四肢拘急,身涼微汗,腹中痛,脈沉而遲,少陰病

四物湯(四兩) 附子(炮,去皮臍) 桂(各五錢)

前胡湯(《大全良方》) 治妊娠傷寒,頭痛壯熱,肢節煩疼。
石膏(一錢二分) 前胡(六分) 甜竹葉(三分) 黃芩 大青(各五分) 知母 梔子(各四分)
上 咀,每服八錢,水一盞半,蔥白三寸,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外台》)無黃

解肌湯(《聖惠方》) 治妊娠傷風自汗。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甘草(各半兩) 芍藥(六錢)
上 咀,每服八錢,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加蒼朮、生地黃亦可。

百合散(《濟生方》) 治妊娠風壅咳嗽,痰喘滿悶。
百合(蒸) 紫菀茸(洗) 貝母(去心) 白芍藥 前胡(去蘆) 赤茯苓(去皮) 桔梗(去蘆,炒,各一兩) 甘草(炙,五錢)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馬兜鈴散(《大全良方》) 治妊娠胎氣壅滯,咳嗽喘急。
馬兜鈴 桔梗 人參 甘草 貝母(各五錢) 陳皮 大腹皮 紫蘇 桑白皮(各一兩)五味
上 咀,每服八錢,生薑三片,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食公下氣湯(《大全良方》) 治妊娠心腹脹滿,兩脅妨悶,不下飲食,四肢無力。
羌活 赤芍藥 甘草 檳榔 青皮 大腹皮 陳皮 赤茯苓 半夏 桑白皮 官桂(各五錢) 紫蘇(二兩)
上 咀,每服八錢,生薑五片,棗一枚,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

香桂散(《大全良方》) 下死胎。
麝香(另研,五分) 官桂(末,三錢)
上共和勻,用溫酒一盞調服,須臾如手推下。

一字神散(《大全良方》) 治子死腹中,胎不下,胞破不生,此方累有效驗。
鬼臼(不拘多少,黃色者,去毛)
上研為末,以手指拈之如粉,極細為度。此藥不用羅,每服三錢,用無灰酒一盞,同煎至八

附︰產後諸方

王節齋曰︰凡婦人產後陰血虛,陽無所依而浮散於外,故多發熱。治法用四物湯補陰血,而以炙乾薑之苦溫從治,收其浮散,使歸依於陰。然產後脾胃虛,多有過服飲食,傷滯而發熱者,誤作血虛則不效矣。但遇產後發熱者,須審問服何飲食,有無傷積、胸膈飽悶、噯氣惡食、泄瀉等証,只作傷食治之。若發熱而飲食自調者,方用補血証法。產後無得令虛,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雜証,以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虛,皆不可發表。產後中風,切不可作風治,必大補氣血為主,然後治痰,當以左右手之脈分其血氣多少,而治產後中風,口眼喎斜,切不可服小續命湯。產後水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少佐蒼朮、茯苓,使水自利。產後大發熱,必用乾薑,輕者用茯苓,淡滲其熱,一應寒苦並發表之藥,皆不可用。產後發熱、惡寒皆屬血虛,左手脈不足,補血藥多於補氣藥。惡寒、發熱、腹痛者,當去惡血;腹滿者不是產後發熱,乳汁不通及膨者,無子當消,用麥 二兩,炒,研細末,清湯調下,作四服。有子者,用木通、通草、豬蹄煎服。凡產後有病,先固正氣。前條云:產後大熱必用乾薑。或曰︰用薑者,何也?此熱非有餘之熱,乃陰虛生內熱耳。故以補陰藥大劑服之。且乾薑能入肺,和肺氣入肝分,引血藥生血,然不可獨用,必與補陰藥同用,此造化自然之妙,非天下之至神,孰能與於此乎?產後脈洪數,產前脈細小澀弱,多死。懷孕者,脈主洪數。已產而洪數不假者,多主死。

一方 產後補虛
人參 白朮(各一錢) 茯苓 歸身尾 陳皮 川芎(各半錢) 甘草(炙,三分)
有熱加黃芩(一錢) 生薑三片,水煎服。

產後消血塊方
滑石(三錢) 沒藥 血竭(各二錢。如無,牡丹皮代之)
上為末,醋糊丸,如惡露不下,以皮湯下。瓦 子能消血塊。

又方 治產後泄瀉。
黃芩 白朮 川芎 茯苓 乾薑 滑石 陳皮 炒芍藥 甘草(炙)
上 咀,水煎服。

又方 治產後惡露不盡,小腹作痛。
五靈脂 香附 一方加蛤粉
上為末,醋糊丸。甚者入桃仁,不去尖用。

參朮膏 治產後胞損成淋瀝証。
人參(二錢半) 白朮(二錢) 桃仁 陳皮 茯苓(各一錢)黃耆(一錢半) 甘草(炙,五分)
上 咀,水煎豬、羊胞,後入藥,作一服。

奪命丹(《濟生方》) 治產後血入衣中,脹滿衝心,久而不下,或去血過多,肺氣喘促,謂之孤陽絕陰,亦難治之証,宜急取鞋底炙熱,小腹上下熨之,次進此藥。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牡丹皮(去心) 干漆(炒令煙盡,各一兩)
上為末,用酸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

花蕊石散 治產後胎衣不下極有神效。(方見跌撲門。) 返魂丹 治生產一十六証,一名益母丸。
野天麻(一名益母草,方梗,四五月節間開紫花時採花、葉子,陰乾,半斤) 木香(五錢) 赤芍藥(六錢) 當歸(七錢)
上同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隨飲子下。

子死腹中冷痛,小便流出,腹脹,四肢冷,爪甲青黑,童便、酒和勻煎沸化下。
產後惡血不盡,臍腹刺痛,童便和酒化下。
產時面垢顏赤,胎衣不下,敗血自下如帶,或橫生不順,心悶欲死,童便、酒、薄荷自然汁和勻化下,鹽酒亦可。
產後三四日,起臥不得,眼暗生花,口乾煩躁,心亂見鬼,狂言不省人事,童便、酒、薄荷汁下。
產後煩渴呵欠,不思飲食,手足麻疼,溫米飲下。
產後浮腫,氣喘,小便澀,咳嗽,惡心口吐酸水,脅痛,腰痛無力,酒下。
產後寒熱如瘧,臍腸作痛,米湯下,桂枝湯亦可。
產後中風,牙關緊急,半身不遂,失音不語,童便和酒下。
產後大便秘,心煩口渴,童便、酒化下,薄荷自然汁亦可。
產後痢疾,月未滿,食冷物,與血相擊,或有積,棗湯化下。
產後身體百節疼痛,溫米飲下。
產後崩中,蓋是傷酸物,狀如雞肝,脊背悶倦,糯米秦艽湯下,桂枝湯下亦可。產後食熱面,壅結成塊,四肢無力,睡後汗出不止,月水不調,久成骨蒸勞,童便和酒下。
產後嘔逆虛脹,酒下。
產後鼻衄,口乾舌黑,童便、酒下。
產後赤白帶下,秦艽同糯米煎湯下。

黑神散(《和劑方》) 治婦人產後惡露不盡,胎衣不下,血氣攻心,眩暈等証。
黑豆(炒,半斤) 熟地黃 當歸(酒浸,去蘆) 肉桂(去皮) 乾薑(炮) 甘草 (炙) 芍藥 蒲黃(各四兩) 《濟生方》除蒲黃加附子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清魂散(《濟生方》) 治產後血暈,昏不知人,更宜先取干漆,或漆器燒煙,鼻中熏之,頻置醋炭房內,次進此藥。
澤蘭葉 人參(去蘆,一兩) 荊芥穗(四兩) 甘草(炙,八錢) 川芎(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湯、溫酒各半盞,調勻灌下。

愈風散(《聖惠方》) 療產後中風不省人事,口噤牙緊,手足瘈瘲 如角弓狀,口吐涎沫,亦治血暈,四肢強直,或築心眼倒,吐瀉欲死。

荊芥穗(略焙) 當歸身尾(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豆淋、酒調下,用童子小便亦可,其效如神。口噤者,斡開灌之,或吹

人參湯(《永類鈐方》) 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盜汗。
人參(去蘆) 歸身
上等分為末。豬腰子一雙,去膜切作片,以水三升,糯米半合,蔥二莖,煮米熟,取清汁一盞,入藥二錢,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黃龍湯(《大全良方》) 治婦人寒熱頭痛,嘿嘿不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及產後傷風,熱入胞室,寒熱如瘧,並經水時來時斷,病後勞後餘熱不解。
柴胡(四錢八分)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一錢八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服。

漢防己散(《大全良方》) 治產後風虛,氣壅上攻,頭面浮腫。
漢防己 豬苓 枳殼 桑白皮(各一兩) 商陸 甘草(各七錢半)
上 咀,每服八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無時。一方空心服。

參蘇飲(《聖惠方》) 治婦人產後血入於肺,面赤發腫欲死者。
人參(一兩,為末) 蘇木(二兩,捶碎)
上用水二碗,煮取一碗,去滓,調人參末隨時加減服。

玉露散(《大全良方》) 治產後乳脈不行,身體壯熱疼痛,頭目昏痛,大便澀滯,悉能治之,涼膈、壓熱、下乳。
人參 白茯苓 甘草(各半兩) 桔梗(炒) 川芎 白芷(各一兩) 當歸(二錢半)芍藥(七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鐘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如頭熱甚,大便秘,加大黃

涌泉散 治因氣乳汁少。
瞿麥穗 麥門冬(去心) 王不留行 緊龍骨 穿山甲(炮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先食豬蹄羹,後服藥,以木梳左右乳上,梳三十餘下,日

豬蹄湯(《澹寮方》) 治奶婦氣少力衰,脈澀不行,絕乳汁。
豬蹄(七孔者,一隻) 通草(五兩)
上將豬蹄淨洗,依食法事治,次用水一斗,同通草浸煮,得四五升,取汁飲之。

歌曰
婦人吹乳意如何? 皂角燒灰蛤粉和,
熱酒一杯調八字, 須臾揉散笑呵呵。

理中湯(方見中寒門。)
蘇合香丸(方見咳嗽門。)
四物湯(方見調經類。)

論崩中帶下

下部出血不止,謂之崩中;穢液常流,謂之帶下。崩中失血,多因衝任虛損,營道受傷得之;冷帶雜下,多因下焦不固,內挾風冷得之,是固然爾。然崩中者,投以當歸、川芎、香附諸黑藥之屬,血暫止而終不止;帶下者,投以熟艾、余糧、牡蠣、海螵蛸之類,帶暫歇而終不歇,其故何哉?經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衛氣若虛,則分肉不溫,皮膚不充,腠理不肥,而開闔失其司耳﹗況胃為血海,水液會焉。胃者,中央之土,又所以主肌肉而約血水也。衛氣與胃氣俱虛則肌弱而膚空,血之與水不能約製,是以涓涓漏卮,休作無時而不暫停矣。然則封之止之,其可不加意於固衛濃脾之劑乎?此桂枝附子湯以之固衛,(見《活人書》。)而人參、白朮、茯苓、草果、丁香、木香,以之濃脾,二者俱不可缺也。

雖然酒家嗜好炙爆,亦有協熱而下血者,此則黃連丸輩所不可無。肺經脈微,亦主帶下,此則草果、白朮雖可燥水,亦須以阿膠佐之。若夫帶之為患出於風冷停宿,官桂、乾薑、細辛、白芷先與散其寒邪,然後為之封固,所貴擇之精而用之審云。

一應婦人大小產及諸下血新瘥,未得經久,遽觸房事,皆作崩中漏下、二帶之疾。又有月事久閉,才得一通,下部為風邪所搏,致使敗淤出而未盡,亦作崩中漏下,黃水或粉紅滲漏無時。其崩中下血不止者,震靈丹三粒,陳米並香附煎湯,食前送下。

又方︰人參、白朮、炮薑汁和面,捏餅包裹,炙令香熟,去面,取半夏末之,糯米稀糊丸麻子大。每服五十丸,芎歸湯、沉香降氣湯各半,食空送下,此皆止血之聖藥。

附諸方

膠艾湯(《和濟方》) 治勞傷血氣,衝任虛損,月水過多,淋瀝不斷,及妊娠調攝失宜, 胎氣不安,或因損動漏血傷胎,並宜服之。
阿膠 芎 甘草(炙,各二兩) 當歸 艾葉(炒,各三兩) 熟乾地黃 白芍藥(各四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半鐘,煎八分,熱服。

當歸芍藥湯(東垣方) 治婦人經脈漏下不止,其色鮮紅,飲食減。
黃耆 橘皮 熟地黃(各半兩) 蒼朮 白朮 當歸 白芍藥(各一錢) 炙甘草 柴胡 生地黃(各二分)
上 咀,煎服,空心食前。

柴胡調經湯(《試效方》) 治經水不止,鮮紅,項筋急,腦痛,脊骨強痛,不思飲食。
羌活 蒼朮(各一錢) 獨活 本 升麻(各半錢) 柴胡(七分) 干葛 當歸 甘草(各三分) 紅花(少許)
上 咀,水煎去滓,空心,稍熱服,取微汗立止。

艾煎丸 治崩傷淋瀝不已,小腹滿痛,常服益榮調經。
吳茱萸(湯泡) 當歸(各七錢半) 熟地黃 白芍藥(各一兩半) 石菖蒲(炒) 川芎人參 熟艾(四兩,熟米飲調作餅子)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飲任下。

鹿茸丸(《大全良方》) 治衝任虛損,以致經候過多,又為風冷所乘,尺脈微細,甚者可灸

鹿茸(火去毛,醋炙煮) 赤石脂 禹余糧(各一兩) 艾葉 柏葉 附子(焙,去皮臍,各半兩) 熟地黃(酒洗) 當歸(酒浸) 續斷(各二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涼血地黃湯(《拔粹方》) 治婦人血崩,是腎水真陰不能鎮守包絡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生地 當歸(各五分) 黃連 黃柏 知母 本 川芎 升麻(各二分) 柴胡 羌活 防風(各三錢) 黃芩 甘草(炙) 細辛 荊芥 蔓荊子(各一分) 紅花(少許)
上 咀,水煎,通口服,食前。

一方 治婦人血崩不止。
槐花(一兩) 棕毛灰(五錢)
上為末。水一鐘,鹽少許,煎七分,去滓,溫服。

一方(《大全良方》)

用棕白礬 為末,酒調二錢服。

帶下方

暖宮妙丸 治婦人赤白帶下。
艾葉 龍骨 當歸 川芎 牡蠣 白芍藥 牡丹皮 茯苓 赤石脂 熟地黃(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服五十丸,空心艾醋湯下。

白芷散(《大全良方》) 治婦人赤白帶下。
白芷(一兩) 海螵蛸(二個,燒 胎髮一團,燒)
上為末。空心酒調服二錢。

當歸散(《濟生方》) 治婦人赤白帶下,腹內疼痛,不欲飲食,日漸羸瘦。
當歸(酒洗) 赤芍藥 牡蠣(火,取粉) 熟地(酒洗,蒸,焙) 阿膠 白芍藥 續斷(酒浸,各一兩) 地榆(半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一方(丹溪方) 治白帶因七情所傷而脈數者。
黃連(炒) 扁柏(酒蒸) 黃柏(炒,各半兩) 香附(醋炒) 白芍藥 白朮(各一兩) 椿根皮(二兩,炒) 白芷(燒存性,三錢)
上為末,粥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

伏龍肝散 治婦人五色帶下。
伏龍肝(即灶心土) 麥門冬(去心) 赤石脂(各一兩) 甘草 肉桂(各五錢) 川芎(三兩) 艾葉 熟地黃(各二兩) 乾薑(燒,七錢) 當歸頭(七錢半)
上 咀,水,棗煎服,或作末子,米飲調下。

一方(丹溪方) 治婦人有孕白帶。
蒼朮(三錢) 白芷(二錢) 黃連(炒,二錢) 黃芩(炒,三錢) 白芍藥 山茱(各二錢半) 椿根皮(炒)黃耆(炒,各一錢半)
上為末,糊丸,空心溫酒下。

一方(丹溪方) 治白帶兼風痛。
半夏 茯苓 川芎 陳皮 甘草 蒼朮 黃柏(酒炒) 南星 牛膝(各等分)
上 咀,水薑煎服。

一方 治婦人白帶。
龜板(炙) 枳子(各二兩) 黃柏(炒,一兩) 白芍藥(七錢半) 香附(半兩) 乾薑(炒,二錢半) 山茱萸 苦參 椿根皮 貝母(各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一方 治白帶,或時腹痛。
龜板(酒炙,二兩) 黃柏(炒,一兩) 乾薑(炒一錢) 枳子(二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日服二次。

桂枝附子湯(方見傷寒門。)
黃連丸(方見痢門。)
芎歸湯(方見痔類。)
沉香降氣湯(方見諸氣門。)

卷之二十六 血

血論

人具此陰陽即有此血氣。氣,陽也;血,陰也。男以陽為主,則陽勝乎陰;女以陰為主,則水也,水行乎地中百川,理則無壅遏之患,人之血脈一或凝滯於經絡、腸胃之間,百病由此而根矣。乍寒乍熱,發黃發斑,譫妄驚狂,煩悶嘔惡,痴痰,自汗,烘熱,虛勞,尿淋,漏崩,吐衄咳唾,以致眩暈厥冷,昏聵迷忘,塊痛淤疼,起止遺溺,凡此數証,非血而何?經 所謂先去其血,然後調之,良有以也。夫血得寒則閉澀,得熱則宣流,營氣虛竭,風冷交侵,固易為虛勞月閉之証。其若出血等類,大抵多因蓄熱致之,營道一開解,血亦為之不禁矣。

川芎、當歸,血中上藥也,出血諸証,每每以胃藥收功。蓋心主血,肝藏血,胃者又所以生其血,而能使真氣歸元,故其血自止。經又云乎,血隨氣行,氣逆則血逆,於此尤當加意。

血疾証治

血崩,芎歸東加南木香,下震靈丹。

血崩帶下,膠艾湯,以海螵蛸炙黃刮碎,和入同煎,吞產寶固經丸,並局方澤蘭丸。

血氣虛損,腰腹疼痛,當歸建中湯加南木香,若自汗則去木香,加人參、白朮。

嗽血,咯血,局方大阿膠丸加木香末少許,略煎,食後服。

肺熱嗽血,金沸草散(方見咳嗽門) 加桑白皮、天門冬去心同煎,乘熱調大阿膠丸服。

霍亂吐瀉,瀉血不止,正料治中湯。(方見諸氣類。) 大便下血,芎歸東加炒槐花。

口舌出血方 槐花晒乾為末,敷之。

血遇熱則宣流,故止血多用涼藥,然亦有氣虛挾寒,陰陽不相為守,營氣虛散,血亦錯行,所謂陽虛陰必走是爾,外証必有虛冷之狀,法當溫中,使血自歸於經絡,可用理中湯加南木香,或局方七氣湯(方見諸氣類)加川芎,或甘草乾薑湯,其效甚著。又有飲食傷胃,或胃虛不能傳化,其氣逆上,亦令吐衄,木香理中湯、甘草乾薑湯通用。

五丹丸治虛極而壅

氣不歸元,衄血,喘嗽痰作,

來複丹、黑錫丹、震靈丹、金液丹各一帖,養正丹二帖,
上件別研細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生料理中湯加木香送下,或沸湯調蘇合香丸下。(方出血諸証,每以胃藥收功,用木香理中湯,或參苓白朮散二分,枳殼散一分(方見諸氣類。)亦得。
上藥不惟養胃,蓋以調氣輩與之並行,若夫

桔梗枳殼湯方(見諸氣類。)夾和二陳湯,(方見諸氣類。)
薑棗同煎,入蘇合香丸少許佐之,又調氣之上藥也。

蘇沒沉麝丸 治諸血諸氣痛不可忍。
血竭 沒藥 沉香 辰砂(各一分) 木香 麝香(各半分)
上生為末,瓷器熬,生甘草膏丸如皂子大。每一丸,薑鹽湯嚼下。產後血痛、氣痛並主之,亦治脾痛。

桂香丸 治月事不調,心腹刺痛,寒熱間作。
當歸鬚 川芎 赤芍藥 牡丹皮 南木香 細辛 辣桂(並晒乾) 延胡索(略炒) 乳香 沒藥(等分)
上煮米醋,將乳香,沒藥為膏,餘藥末之,揉和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續斷煎湯送下。有熱多加生槐花煎湯。

調榮湯 治淤血不消,臍腹引腰背俱痛。
川芎 當歸 芍藥 生乾地黃 三棱 莪朮 白芷 延胡索 蒲黃 香附子 澤蘭 細辛 各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棗煎,食前服。

縮砂湯 治胎動腹脅腰痛,或忍痛失氣,胎又不動,或血水間下。
縮砂 桑寄生(各半兩) 當歸 川芎 艾葉(炒) 阿膠(炒酥,各三錢) 南木香 甘草(炙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五片,棗二枚煎服。下血水者,更以真料理中湯加縮砂佐之。

交濟散 治血結作痛。
生地黃(生取,半斤) 生薑(四兩,各洗淨,同杵治,留一夕,焙乾)
上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或男女血熱心煩,或產後傷風,則以荊芥煎湯調下。

小柴胡湯 男女諸熱出血,血熱蘊隆。
柴胡(二兩) 黃芩 人參 甘草(炙,各七錢半) 半夏(製,六錢一字)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五片,棗二個,烏梅一個煎服。

桃仁承氣湯 治男女下焦蓄血,小腹急痛,內外有熱,大便秘結。
大黃(半兩) 桂枝 甘草(炙,各二錢半) 桃仁(浸去皮,炒) 芒硝(別下,各一錢半)
上銼散,分作三服。每煎至臨熟入芒硝半錢,再煎沸,溫服,以通利為度。

甘草乾薑湯 男女諸虛出血,胃寒不能引氣歸元,無以收約其血。
甘草(炙) 川白薑(炮。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食前煎服。

加減四物湯 治血氣不足,肢體乏力,或淤血腹痛,或下血過多。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乾薑(炒,各半兩) 南木香 甘草(炒,各二錢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食前煎服。若腹不痛,則無淤血,更加人參,又能益血。

半夏丸 治吐血、下血、崩中帶下,喘急痰嘔,中滿虛腫,亦消宿淤,百病通用。
圓白半夏(刮淨,捶扁,以生薑汁調和飛白面作軟餅,包掩半夏,慢火炙令色黃,去面,取半夏為末。)
上末。米糊丸綠豆大,晒乾。每三四十丸,溫熟水下。

黑散子 諸竅出血並主之。
隔年蓮蓬 敗棕櫚 頭髮(並燒存性,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南木香湯調下。或只用棕櫚燒灰,米湯調下,亦可。

茅蘇湯 治吐血、衄血。
茅花(三錢) 紫蘇莖葉(二錢)
上散。新汲水一碗,煎七分,乘熱調生蒲黃二錢,旋服,仍以大蒜兩顆煨熟,捶扁,貼敷兩腳心,少頃,自覺胸中有蒜氣,其血立止。若下部出血,可以煨蒜敷兩掌心。

豆蘇湯 治上焦有熱,咯血淤血,煩悶燥渴。
黑豆(三合) 紫蘇莖葉(二條) 烏梅(二個)
上,水大碗同煎,臨熟入薑汁三大匙,食後旋服。

阿膠散 治肺破嗽血、唾血。
人參 茯苓 生乾地黃 天門冬(水浸,去心) 北五味子(各一分) 阿膠(炒酥) 白芨(各二錢)
上白芨別為末,餘藥銼散。每服三錢,水大盞,入蜜二大匙,秫米百粒,薑五片同煎,臨熟入白芨少許,食後服。

地黃煎 治肺損吐血、嗽血。
生地黃(四兩,取汁) 鹿角膠(一兩,搗碎,炒黃)
上為末,拌和。每服三錢,童子小便一盞,暖熱,入薑汁少許調下。無鹿膠,則以透明阿膠炒酥代用。

薏苡湯 治肺癰唾吐膿血。
薏苡(二合) 黑豆(百粒) 烏梅(一個)
上,水二盞,煎一盞,入透明阿膠、生蒲黃各一錢,再煎沸,食後服。

艾薑湯 治大便下膿血。
艾葉(一握) 黑豆(百粒)
上,新水一大盞,煎六分,入生薑汁三大匙,稍熱服。

又方 黃連(一錢) 南木香(一錢)
上銼細。慢火煎,食前服。

蒜連丸 治諸血妄行。
黃連(晒乾,為末) 獨頭蒜(一顆,煨熟,取肉研細)
上,入米醋些子搗和為丸桐子大,晒乾,每三四十丸,陳米飲下。

人參湯 治吐血、咯血。
新羅人參,慢火煎服。

又方
人參 川芎 茯苓 半夏(製,各三分) 甘草(炒,一分)
上銼,每服三錢,薑五片,煎服。

蘿卜飲 治諸熱吐血、衄血。
生蘿卜,取汁半盞,入白鹽少許服之,立效。如無生蘿卜,只用蘿卜子一分微炒,紫蘇莖半分銼散用,煎亦效。

血餘散 治吐血、衄血。
頭髮,燒存性。
上研細。每服二錢,米湯調下。衄者,更以少許吹入鼻。小便出血,則小腸氣秘,氣秘則小便難,其痛者謂之淋,不痛者謂之尿血。
頭髮燒存性,為末,新汲水調下,妙。

又方
車前子但晒乾為末,每二錢,以車前子葉煎湯調下。

又方
海金砂為細末,新汲水調下。五淋散夾五苓散,竹園尿、門冬草、燈心、蔥頭煎湯調下。

法製香附方 治諸下血。
大香附(杵去毛皮,以童子小便浸一日夜,晒乾,截碎,又用米醋蘸過,焙乾)
上為末。每二錢,米湯調下。治冷帶,用炒艾葉煎湯調下。

又方
淨香附,酒醋各半,煮透,焙。
上為末,黃秫米糊丸,桐子大。每四五十丸,米湯下。

又方 治血下、帶下。
香附(杵去皮,二分,童尿浸一日夜) 艾葉(三分,米醋煮透,晒,焙)
上為末,秫米糊丸,桐子大。每五六十丸,艾醋湯或醋湯下。

燒鹽酒 治血閉腹痛,產後淤血腹痛。
新布數重包裹白鹽一合,炭火燒存性。
上研細末,溫酒調下。新布即青麻也,能逐淤血。

桂枝酒 治打撲傷墜,淤血溷悶,身體疼痛。
辣桂
上為末。每二錢,溫酒調下。或用辣桂一分,大黃,當歸各半分,每三錢,生薑、紫蘇煎服,取下黑物即安。或未有藥,倉猝且服米醋一小盞,亦散淤血。

朱砂丸 治打撲驚杵,血入心竅不能語言。
朱砂為細末。

上以雄豬心生血和丸麻子大,晒乾。每服七丸,石菖蒲煎湯下,棗湯亦可。

咯血方
天門冬(去心) 青黛(晒乾。各四錢) 生蒲黃 川薑黃 油髮灰(各一錢)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五十丸,入松陽柿中,濕紙包,煨香,候冷,桑白皮煎湯,臨臥嚼下。柿能戀肺,咯血屬肺,嘔血屬脾。

九竅出血方
荊芥酒煎,通口服。

又方 暴驚風,九竅血,其脈虛者。

靈砂百粒,分三次,人參煎湯下。(此証不可錯認,血得熱則宣流,妄用涼藥,誤矣。)

又方 治傷寒嘔血,繼而齒縫皆流血不止。

開口川椒四十九粒。
上用法醋大盞同煎,臨熟入白礬少許,漱口,含在口中,少頃吐出,再啜漱而含。

和濟芎歸湯 治諸血作痛,血暈沉迷,血澀難產,一切出血過多
川芎 當歸(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盞半,取一盞,稍熱服,不拘時。加縮砂,治胎動腹痛漏血,又名

膠艾湯 治勞傷血氣,月水過多,淋瀝漏下,連日不斷,臍腹疼痛,經血淋瀝不斷。
熟乾地黃 白芍藥(各四兩) 當歸(去蘆頭) 艾葉(微炒,各三錢)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芎 甘草(炙,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六分,煎至八分,去滓,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
病甚者,連夜並服。

產寶固經丸
赤石脂( ) 艾葉 補骨脂(炒) 木賊(各半兩) 附子(炮,一枚)
上末,陳米飲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澤蘭丸 治氣血不調,肢體瘦弱。
熟乾地黃(一兩半) 澤蘭(去大枝梗) 人參(去蘆頭)黃耆(去蘆頭,銼) 牛膝(去蘆,酒浸一宿,焙) 赤石脂(各一兩) 白茯苓(去皮) 木香 萆 (酒浸一宿,銼) 附子(炮,去皮臍) 續斷(各三分) 乾薑(炮) 肉桂(去粗皮) 芎 白朮 當歸(去蘆,酒浸一宿,銼碎,微炒) 甘草(炙微赤,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空心食前。產一百日內,每日常服,

當歸建中湯 治婦人一切血氣虛損。(方見虛汗門。)

和劑大阿膠丸(方見咳嗽門。)

理中湯 治胸脅逆冷,心腹 痛。(方見泄瀉門。)

和劑來複丹 配類陰陽,扶虛補損,治心腹冷痛,小兒慢驚風,或吐利不止,變成虛風。

搐搦者,非風也,胃氣欲絕故也,用五粒研碎,米飲送下。老人伏暑迷悶,紫蘇湯下。婦人產後血逆,上搶悶絕,並惡露不下及赤白帶下,並用醋湯下。常服和陰陽,益精神,散腎陰濕,止腹脅冷疼。應諸疾不辨陰陽証,並宜服之。(方見暑門。)

震靈丹(方見濕門。)

和劑黑錫丹 升降陰陽,暖脾補腎,氣衝胸腹膨脹刺痛。(方見痼冷門。)

和劑金液丹 固其氣,治衄血。(方見脾胃類。)

養正丹 治婦人血氣,帶下腹痛,助陽接真,升降陰陽。(方見痼冷門。)

小烏沉湯 調中快氣,治心腹刺痛。
烏藥(一兩,去心) 香附子(沙盆內,淅去皮毛,焙乾,稱二兩) 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鹽少許,(或不著鹽)沸湯點,不拘時。

參苓白朮散(方見虛勞門。)

卷之二十六 附︰諸血

諸血方論

《內經》曰︰大怒則形氣絕而菀於上。又曰︰怒則氣逆,甚則吐血。又曰︰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吐血。又曰︰濕淫汗出為鼽衄。又曰︰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胞移熱於膀胱,則癃而溺血。又曰︰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劉宗濃曰︰經云榮者,水穀之精也,和調五臟,洒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源源而來,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臟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氣,是以出入升降,濡潤宣通者,由此使然也。注之於脈,少則澀,充則實,常以飲食日滋,故能陽生陰長,取汁變化而赤為血也。生化旺則諸經特此而長養,衰耗竭則百脈由此而空虛,可不知謹養哉?故經曰︰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穹壤判。若夫失於調護者,或暴喜傷心,暴怒傷肝,勞役太過,飲酒墜墮,積熱三焦,以致陰火沸騰,血從火起,故錯經妄行而出諸竅。是以從肺而上溢於鼻者,曰衄血;從胃而上溢於口者,曰嘔血、咯血、唾血者,出於腎也;咳血、嗽血出者,出於肺也。痰中帶血絲而出者,或從腎,或從肺來也。又有血從毛孔出者,曰肌衄;血從齒出者,曰牙宣;其血出於小便來者,曰溺血、曰血淋;出於大便者,曰腸風,痔血。糞前來者,曰近血;糞後來者,曰遠血。流結於腸胃之間而成積者曰血瘕、血蔑。大抵血從下流者為順,易治;血從上溢者為逆,難治。丹溪曰︰口鼻出血,皆是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而出上竅,法當補陰抑陽,氣降則血歸經矣。夫治血必血屬之藥,欲求血藥,其四物之謂乎?河間謂隨証輔佐,謂之六合湯者,詳言之矣。余故陳其氣味,專司之要,不可不察。如川芎,血中氣藥也,通肝經,性味辛散,能行血滯於氣也。地黃,血中血藥也,通腎經,性味甘寒,能生真陰之虛也。當歸分三,治血中主藥也,通肝經,性味辛溫,全用能活血,各歸其經也。芍藥,陰分藥也,通脾經,性味酸寒,能和血,治虛腹痛也。若求陰藥之屬,必於此而取則焉。《脾胃論》有云:若善治者,隨証損益。摘其一二味之所宜為主治可也。此特論血病而求其血藥之屬也。若氣虛血弱,又當從長沙,血虛以人參補之,陽旺則生陰血也。若四物者,獨能主血分受傷,為氣不虛也,輔佐之屬,若桃仁、紅花、蘇木、血竭、牡丹皮者,血滯所宜;蒲黃、阿膠、地榆、百草霜、棕櫚灰者,血崩所宜;乳香、沒藥、五靈脂、凌霄花者,血痛所宜;肉蓯蓉、瑣陽、牛膝、枸杞子、益母草、夏枯草、敗龜板者,血虛所宜;乳酪、血液之物,血燥所宜;乾薑、桂者,血寒所宜;生地、苦參,血熱所宜,特取其証治大略耳。夫人生之血,賴氣升降,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逆則逆,氣和則和,氣濁則亂,如此失血,豈不皆由氣濁遇熱妄行之所致也。大抵治血莫先清熱,氣清則血和,氣濁則血亂。斯言信矣。大凡失血,當先辨其血出何經,當用此經清氣之藥,然後涼血,審其虛實調治之。東垣云:傷寒家衄血者,仲景言不可發汗,蓋為脈微也。若浮緊者麻黃湯,浮緩者桂枝湯,脈已微者,二藥俱不可用,宜黃芩芍藥湯主之。經曰︰諸見血,身熱脈大者,難治,是火邪勝也;身涼脈靜者,易治,是正氣複也。故《脈訣》云:鼻衄吐血沉細宜,忽然脈大即傾危,此之謂也。

犀角地黃湯 治傷寒汗下不解,鬱於經絡,隨氣涌泄為衄血,或溝道閉塞流入胃腹,吐出清血如鼻衄,吐血不盡,餘血停留,致面色痿黃,大便黑者,更宜服之。(方見聲音門。)

木香理中湯、甘草乾薑湯,治男婦飲食傷胃,虛寒嘔吐,衄血。

小柴胡湯、茅蘇湯、人參湯、蘿卜湯、血餘散 治諸嘔吐血。(方見前氣血門。)

三黃補血湯 治初見血及血多宜服。
熟地(一錢) 生地(五分) 當歸 川芎(各七分半) 柴胡 黃 牡丹皮(各五分) 升麻
上以水煎服,血不止可加桃仁五分,酒大黃,斟酌虛實用之。內卻去柴胡、升麻。

人參飲子 治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人參(去蘆,三分)黃耆(一錢) 五味子(五個) 白芍藥 甘草(各一錢) 當歸身(三分) 麥門冬(二分)
上件為粗散,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盞八分,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麥門冬飲子(《拔粹方》) 治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方見內傷門。)

歸脾湯 治思慮傷脾,不能統攝心血,以致反行,或吐血下血。(方見驚悸門。)

是齋白朮散(《簡易方》) 治積熱吐血、咳血。若因飲食過度負重有傷脾胃而吐血者,最宜服之。惟忌食熱面、煎爆,一切發風之物。
白朮(二兩) 人參(去蘆) 白茯苓(去皮)黃耆(蜜浸,各一兩) 山藥 百合(去心。各七錢半) 甘草(炙半兩) 柴胡 前胡(各二錢半)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鐘,薑三片,棗一枚,煎六分,溫服。

黃連解毒湯、三黃丸 治積熱吐血,咽膈不利。(並見火門。)

龍腦雞蘇丸 治膈熱咳嗽,或吐血衄血。(方見積熱門。)

茯苓補心湯 治心虛為邪氣所傷吐血。(方見虛勞門。)

四生丸(《良方》)治吐血衄血,陽盛於陰,血熱妄行。
生荷葉 生艾葉 生柏葉 生地黃(各等分)
上研爛,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水三鐘,煎至一鐘,濾過溫服。

藕汁散(《濟生方》) 治吐衄不止。
生藕汁 生地黃汁 大薊汁(各三合) 生蜜(半匙)
上件藥汁調和令勻,每服一小鐘,不拘時候。

雙荷散(《聖惠方》) 治猝暴吐血。
藕節(七個) 荷葉頂(七個)
上同蜜擂細,水二鐘,煎八分,去滓溫服,或研末蜜調下。

枇杷葉散 治暑毒攻心,嘔吐鮮血。(方見中暑門。)

側柏散 治內損吐血下血。因酒太過,勞傷於內,血氣妄行,其血如涌泉,口鼻皆流。須臾
人參(去蘆) 荊芥穗(燒灰,各一兩) 側柏葉(蒸乾,一兩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入飛羅面三錢拌和,汲水調粘相似啜服。

一方 治飲酒過多,蘊熱胸膈,以致吐血衄血。
葛花(二兩) 黃連(四兩)
上為末,以大黃末熬膏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溫湯下,或煎服亦可。

衄血

丹溪云:涼血行血為主,大抵與吐血同。

犀角地黃湯入鬱金、黃芩、升麻煎服。

金液丹(《和劑方》) 固真氣,治衄血。(方見氣血門。)

生地黃散(河間方) 治鬱熱衄血,或咯吐血皆治之。
枸杞 柴胡 黃連 地骨 白芍 甘草 天門冬 黃芩 黃 生地 熟地(各等分)
上 咀,水煎服。若下血加地榆。

茜根散黃芩芍藥湯,治鼻衄不止。(方並見鼻門。)

鼻通於腦,血上溢於腦,所以從鼻而出。凡鼻衄,並以茅花調止衄散,時進,折二泔,仍令以麻油滴於鼻,或以蘿卜汁滴入亦可。又茅花、白芍藥對半尤好。外迎法︰以井花水濕紙,頂上貼之,左鼻衄以線扎左手中指,右出扎右手中指,俱出兩手俱扎,或炒黑蒲黃吹鼻中,或龍骨末亦可。

止衄散
黃耆(六錢) 赤茯苓 白芍藥 當歸 生 阿膠(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黃耆湯調下。

麥門冬飲,治鼻衄。川芎三黃散,治實熱衄血。(並見鼻門。)

清肺飲(《試效方》) 治衄血吐血久不愈者。
五味子(十個) 麥門冬 當歸身 人參 生地黃(各五分)黃耆(二錢)
上 咀,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去滓,食後溫服。用三棱針氣街出血,立愈。

一方 治鼻衄不止。
用茅花塞鼻中,外用茅花濃煎湯服。

咯唾血

咯唾血者,由於腎也。又有淤血內積,肺氣壅遏不能下降,用天門冬、麥門冬、知母、貝母、桔梗、黃柏、熟地黃、遠志、百部,或加乾薑。丹溪云:痰帶血絲出者,用薑汁、青黛、童便、竹瀝入血藥中用,如四物湯加地黃膏、牛膝膏之類主之。

阿膠丸 治肺破嗽血唾血。(方見前氣血門。)

一方 治痰中見血。

牡丹皮
白朮(各一錢五分) 當歸 芍藥 桃仁(研) 貝母(各一錢) 山梔(炒黑) 黃芩(
上以水煎服。

又方 治痰中血。
牡丹皮 白朮(各一錢五分) 貝母 芍藥 桑白皮 桃仁(研,各一錢) 甘草(三分) 山梔(炒黑,一錢一分)
上以水煎服。

又方 治痰中血。
橘紅(二錢) 五味(十五個) 甘草(三分) 人參(五分) 半夏 茯苓 白朮 枳殼 桑白皮 黃芩(各一錢)
上以水一鐘,薑三片煎服,或加青黛二錢。

雞蘇散(《濟生方》) 治勞傷肺經,唾內有血,咽喉不利。
雞蘇葉 黃耆 生地黃(洗淨) 阿膠 貝母(去心) 白茅根(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 桔梗(去蘆) 甘草(炙,各五錢)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鐘,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黃連阿膠丸(《濟生方》) 治勞嗽血唾血。(方見咳嗽門。)

咳嗽血

丹溪云:火升痰盛身熱多是血虛。用青黛、栝蔞仁、訶子、貝母、海石、山梔子為末,蜜同薑汁丸,噙化。嗽盛者,加杏仁,後以八物東加減調理。痰盛者,更加痰藥主之。

大阿膠丸(《局方》) 治嗽血咯血。金沸草散 治肺熱嗽血。(並見咳嗽門。)

茯苓補心湯 治心氣虛耗不能藏血,以致面色黃瘁,五心煩熱,咳嗽唾血,及婦人懷孕惡阻嘔吐宜治之。(方見虛勞門。)

人參芎歸湯 治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自炎,燥熱乘肺,咳嗽咯血,及血不榮肌,動輒毛寒咳嗽。(方見咳嗽門。)

雞蘇丸(《拔粹方》) 治虛熱昏冒倦怠,下虛上壅嗽血衄血。
黃耆 防風 荊芥(各一兩) 雞蘇葉(八兩,即金錢薄荷) 桔梗 川芎 甘草 菊花 生地黃(各半兩) 片腦(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麥門冬去心,煎湯送下。

牙宣血

戴氏曰︰牙宣有二証,有風壅牙宣,有腎虛牙宣。風壅牙宣消風散擦之,仍服。腎虛牙宣,湯下安腎丸間黑錫丹,仍用薑、鹽炒香附黑色為末揩擦,其妙不可言也。

消風散(方見傷風門、)安腎丸(方見水飲門、)黑錫丹(方見痼冷門。)

肌衄

巢氏曰︰肝藏血,心之液為汗,言肝心俱傷於邪,故血從膚腠而出也,名曰肌衄。

頭髮 治肌衄。用男胎髮燒灰庵之立效。

溺血

巢氏云:心主於血,與小腸合。若心家有熱,結於小腸,故小便血也。血虛者,四物湯加牛膝膏;實者,當歸承氣湯下之。

琥珀散 治尿血。增味導赤散 治血淋尿血。瞿麥湯、薑蜜湯、五苓散並治小便尿血。(方並見諸淋門。)

小薊飲子 治下焦結熱,血淋尿血。
生 小薊 滑石 通草 淡竹葉 蒲黃(炒) 藕節 當歸(酒浸) 梔子(炒) 甘草(炙。
上用水煎,空心服。

當歸承氣湯
當歸 濃朴 枳實 大黃 芒硝
上銼,水煎。

便血

大便下血者,皆由五臟傷損所為。臟氣既傷,則風邪易入,積熱在內,而大便下血。治宜四物湯加炒山梔、升麻、秦艽、阿膠,虛者加乾薑溫散之。

法製香附方 治諸下血。(方見氣血門。)黃連香薷飲,治伏暑純下鮮血。(方見暑門。)

敗毒散,治風熱流入大腸經下血不止。(方見中寒門。)胃風湯,治風濕乘虛入於腸胃,或下淤血。(方見痢門。)

當歸和血散 治腸癖下血,濕毒下血。
槐花 青皮(各六錢) 當歸身 升麻(各二錢) 荊芥穗 熟地黃 白朮(各六分) 川芎(四分)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清米飲調下。

一方 治中毒下血。

用 皮燒存性,研細,每服二錢,水調下,日進三服。

腸風下血方別有腸風門類,故不載矣。

拾遺

腋氣方
明白礬 黃丹入麝少許,末之敷。

又方
白礬研,飛過,臨臥以紙襯棹上,伸手托壁柱,以礬擦腋下令熱痛,即換衣著,舊衣用灰汁洗。

又方
好綠礬半生半 為細末,入少輕粉研細,每半錢匕,浴後以生薑汁調擦,候十分熱痛即止。

又方 治腋下遺臭不可向邇。

大蜘蛛一個,以黃泥入少赤石脂並鹽杵為窠子,納裹蜘蛛燒令通紅,候冷,取蜘蛛研細,
入輕粉一字,米醋調膏,臨臥浴淨,敷之腋下,來早瀉黑汁惡物為效,埋之僻處。

又方 夜明砂為末,用豉汁調敷。

跌破出血方 烏賊魚骨細末敷。亦治湯火傷爛。

頭破傷風方 大南星末,水調塗四圍,水出為效。

失欠頰骨差方 恣酒令醉,通關散入鼻,嚏即止。

腳筋冷縮頑痺方 大川椒(去肉,二分,炒出汗) 辣桂 川白薑 華陰細辛(各一分)
上為末,酒麵糊丸桐子大。每七十丸,食前溫酒下。

附︰諸雜方

體氣方

田螺散 治體氣。(患此疾者,因內有油濕是。)

用大田螺一枚,水中養之,俟厴開,以巴豆一粒去殼,將針挑巴豆放在內,取去拭乾,仰傾盞內,夏月一宿,冬月五七宿,自然成水,取搽腋下絕根。

一方

先用胭脂搽腋下,其出狐臭之處黃色,就將前說巴豆、田螺去厴掩於狐臭之上,絹帛勒緊,其狐臭以大便出則絕根矣。

一方

用熟蒸餅一個,擘開作兩邊,摻密陀僧細末一錢,急夾在腋下,略睡少時,候冷,熱之除根。

附︰倒倉法

倒倉法治癱勞蠱癩等証,推陳致新,扶虛補損,可吐可下。用黃色肥牯牛腿精肉二十斤或十五斤,順取長流急水於大鍋內煮,候水乾少再添湯,不可用冷水,以肉爛成粥為度,濾去滓,用肉湯再熬如琥珀色,隔宿不吃晚飯,大便秘者,隔宿進神芎丸,不秘者不用。五更於密室不通風處溫服一鐘,伺隔間藥行,又繼續服至七八鐘,病患不欲服,強再與之,必身體皮毛皆痛,方見吐下。寒月則重湯溫之。病在上,欲吐多者,須緊服,又不可太緊,恐其不納;病在下,欲利多者,須疏服,又不可太疏,恐其不達,臨時消息。大抵先見下,方可使吐,須極吐下,伺其上下積俱出盡,在大便中見如胡桃肉狀,無臭氣則止。吐利後或渴,不得與湯,其小便必長,取以飲病者,名曰輪回酒,與一二碗,非惟可以止渴,抑亦可以滌蕩餘垢,睡一二日覺飢甚,乃與粥淡食之,待三日後,始與少菜羹自養半月,覺精神煥發,形體輕健,沉 悉安矣。大概中間飲至七八鐘時,藥力經涉經絡骨節,搜逐宿垢,正邪寧不抵牾,悉有急悶,似痛非痛,自然惡況,此皆好消息,邪不能勝正,將就擒耳,尤須寧耐忍受。又於欲吐未吐,欲泄未泄交作,皆有惱聒意思,皆須歡喜樂受,一以靜處之,此等有大半日景象,不先說知,使方寸了然,鮮有不張皇者矣。未行此法,前一月不可近婦人,已行此法,半年不可近婦人,五年不可吃牛肉,性急好淫不守禁忌者,皆不可行此法。倒倉全在初起三鐘慢飲最緊要,能行經隧中去。丹溪曰︰腸胃為市,以其無物不有,而谷為最多,故曰倉。倉積谷之室也。倒者,傾去積垢而滌濯,使之潔淨也。經曰︰胃為受盛之官,故五味入口,即入於胃,留毒不散,積聚既久,致傷衝和,諸病生焉。今用黃牯牛肉,其義至矣。

夫牛,坤土也,黃土之色也,以順為德而效法乎健以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藥也,熟而為液,無形之物也,橫散入肉絡,由腸胃而滲透,肌膚毛竅爪甲無不入也,積聚久則形質成,依附腸胃回薄曲折處,以為棲泊之窠臼,阻礙津液氣血,重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腸刮骨之神妙,孰能去之?又豈合勺銖兩之丸散所能窺犯其 牆戶牖乎?夫牛肉全重濃和順之性,潤枯澤槁,豈有損也。其方出於西域之異人,人於中年後行一二次,亦卻疾養壽之一助也。

附︰取吐方

獨聖散 治中風痰迷心竅,癲狂煩亂,人事昏沉,痰涎壅盛,及治五癇,心風等証。
瓜蒂(不拘多少)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以齏汁調下。

四靈散 治証同前。

瓜蒂(一錢) 人參蘆(二錢) 赤小豆 甘草(各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或少至半錢,量情與之,食後齏汁調下。

四玄散 治証同前。
綠礬 赤小豆 豬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炙)
明礬(二錢) 蔥管藜蘆(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二錢,漿水調下。如牙關緊閉,斡開灌之。

魚骨鯁方
魚骨鯁,用砂糖、白炭皮末、紫蘇葉、滑石末和丸,含口中,津液咽下,骨自隨下。

一方 治魚刺骨鯁在喉內。

用山楂樹獨根向下者,與玉簪花根同搗,取自然汁,用匙或竹筒盛汁送入口內,不可著牙,著牙皆化,累驗。

附︰自縊法

凡自縊高懸者,徐徐抱住解繩,不得截斷上下,安被臥之,以一人腳踏其兩肩,手挽其發,常令弦急,勿使緩縱。一人以手按據胸上,數摩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強直,但 湯及粥清灌令喉潤,漸漸能咽乃止。更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此法最好,無不活者。自旦至暮雖冷亦可救,自暮至旦陰氣盛為難救爾。

附︰救凍死法

凡四肢直、口噤,只有微氣者,用大釜炒灰暖,以囊盛,熨心上,冷即換之,目開氣出,然後以粥清稍稍進之。若不先溫其心,便將火炙,則冷氣與火爭,必死。

孫真人救落水法(《醫方大成》)
急解去死人衣帶,艾灸臍中,即活。

一方 治瘋狗咬。

用小兒胎髮炒新香附子、野菊花,研細,酒調服,盡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