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 卷三 (藥味 1 ~ 56)

汪 庵先生秘本 清御醫吳謙審定

甘草第一

去赤皮切用。蜜炙補中,生用瀉火。苦參、干漆為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大而緊結者良。味甘,氣平,性緩,無毒。入脾胃二經。和諸藥,解百毒;養育二土,培植中州。上行宜頭,下行宜梢。生用瀉火熱,熟用散表寒。咽喉腫痛,一切瘡瘍,並宜生用。

生河西山谷積沙山及上郡。枝葉如槐狀,結角如相思子。二八月採根。

滿家忌之,嘔家無用。(按仲景治滿家諸症,俱用之,是滿家不忌甘草也。)
甘草梢治胸中積熱,止莖中疼痛。

陰頭生瘡,蜜炙頻敷。(驗方第一)
代指腫痛,煎湯漬之。(第二)
陰下濕癢,煎湯常洗。(第三)
痘瘡煩渴,蜜炙,同花粉煎服。(第四)
一切癰疽,熱酒沖,不常服。(第五)
舌腫塞口,煎湯熱漱,頻吐。(第六)
癰疽發背,熬膏服之。(第七)
口瘡發白,同白礬嚼咽。(第八)
乳癰初起,蜜炙煎服。(第九)
大人羸瘦,小便煎服。(第十)
小兒尿血,水煎服。(十一)
小兒羸瘦,蜜丸黍米大,每湯下二十丸。(十二)
一切咽痛,水煎服。(十四)
肺痿多涎,同乾薑煎服。(十五)
小兒熱嗽,膽汁浸,蜜丸,薄荷湯下。(十六)
肺痿久嗽,涕唾多,骨節煩悶,寒熱,炙末、小便調服。(十七)
下疳潰爛,同黑豆、槐枝、蔥根水煎洗之。(十八)
代指潰爛,同琥珀、血餘、輕粉、銀朱、花椒、黃蠟、麻油熬膏敷之。(二十)

複脈湯 炙草 桂枝 人參 生地 阿膠 麻仁 生薑 大棗 麥冬酒水煎服。治脈結代,心動悸者。(諸方第一)

瀉心湯 炙草 大棗 半夏 黃連 黃芩 生薑
治心下痞硬,嘔煩,雷鳴下利。(第二)

四逆湯 炙草 乾薑 附子
治脈沉腹脹,自利不渴者。膈上有寒飲,乾嘔者。外熱內寒,內拘急,四肢痛,厥利者。(第三)

通脈四逆湯 炙草 乾薑 附子
治下利清穀、厥逆脈欲絕者。下利清穀,外熱內寒,汗出而厥者。(第四)

四逆散 炙草 枳實 柴胡 白芍末服。治泄利下重,四逆,或咳或悸,或癃或腹中痛者。(第五)

甘草乾薑湯 炙草 乾薑
治煩躁吐逆厥冷。(第六)

甘草附子湯 炙草 白朮 附子
治骨節煩痛,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第七)

甘草麻黃湯 甘草 麻黃
治皮水一身面目黃腫,小水不利者。(第八)

調胃承氣湯 炙草 大黃 芒硝 治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第九)

甘草湯 生甘草
治少陰咽痛。(第十)

甘草蜜粉湯 甘草 官粉蜜水煎後入粉。治蛔蟲為病,吐涎,心痛發作有時。(十一)

甘麥大棗湯 甘草(二錢) 大棗(七個) 小麥(一把)
治臟躁悲哭。(十二)

奔豚湯 甘草 半夏 生薑 白芍 當歸 川芎 黃芩 葛根 李根白皮
治奔豚上沖胸腹,往來寒熱。(十三)

黃第二

蜜炙補中,生用透表。茯苓為使,惡龜甲、白鮮皮,畏防風。然黃 得防風,其功益大,乃相畏更相使也。味甘、氣平。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補虛弱,排瘡膿,益元氣,壯脾胃,祛肌熱,斂汗泄。助當歸以生血,佐防風以驅風。生用微涼。實表斂汗者宜之。

生蜀郡山谷,隴西洮陽等處。山西綿上者良,緊實如箭杆者佳。葉似槐又似蒺藜。開黃紫花,結小尖角。

內有熱者勿用。凡使勿用苜蓿根,俗名土黃,味苦而堅脆,服之令人瘦。又與木 草相似腸風下血同黃連丸服。(驗方第一)
尿血痛甚,同人參末,用蜜炙萊菔如指濃四、五片,不令焦,蘸末食之,鹽湯下。(第二)
汗渴脈虛,不洪,同當歸煎服。(第三)
風病不語,同防風煎水蒸之。(第四)
小便不通,水煎服。(第五)
氣虛白濁,同茯苓末服。(第六)
嗽膿血咽乾,同甘草末服。(第七)
一切癰疽初起,同當歸、淨花、甘草酒服汗之。(第八)
胎動腹痛,下黃汁,同川芎、糯米煎服。(第九)

代刀散 生 (四錢)穿山甲(一錢) 川芎(三錢) 當歸(二錢) 角刺(一錢五分) 瘡在上先飲酒一杯。(諸方第一)

黃耆湯 耆黃 白芍 桂枝 苦酒
治黃汗身腫,發熱汗出而渴,脈自沉者。(第二)

桂枝黃耆湯治黃汗兩脛自冷,腰腿弛痛,如有物在皮中,身痛重,煩躁,腰以上汗出,小便不利者。(第三)

五物湯 黃耆 桂枝 白芍 生薑 大棗
治血痺身體不仁,狀如風痺,脈微尺緊小者。(第四)

黃耆建中湯 桂枝 白芍 炙草 生薑 大棗 膠飴 黃耆
治虛勞裡急,諸不足者。(第五)

防風黃耆湯 防風(三錢) 黃耆(一兩)水煎服。治中風不遂,脈遲弱者。(第六)

玉屏風散 防風 黃耆 白朮為末酒下。治風邪久留不去,或自汗不已者。(第七)

黃耆五物湯 黃耆 白芍 桂枝 生薑 大棗水煎服。治風癱身無痛,半身不遂,手足無力,不能動履者。久久服之,自見其效。(第八)

竹葉黃耆湯 竹葉 黃 生地 白芍 麥冬 台參 當歸 川芎 半夏 黃芩甘草 石水煎服。治消渴氣血虛胃盛者。(第九)

保元湯 黃耆 台參 肉桂 甘草
治男婦氣虛,嬰兒驚怯,痘家虛寒。(第十)

聖愈湯 台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治一切失血過多,煩熱作渴,睡臥不安。(十一)

當歸六黃湯 當歸 黃 地黃 黃芩 黃連 黃柏
治陰虛有火、盜汗發熱。(十二)

黃耆建中湯 方見上。
治虛勞裡急,悸衄腹痛,夜夢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諸不足者。(十三)

黃耆 當歸 白芍 桂枝 防風 薑 棗
治手足一身麻木。(十四)

黃耆 蒼朮 獨活 防風 升麻 葛根 炙草 白芷 川椒 薑 棗 蔥忌冷物。治鼻不聞香臭。(十五)

人參第三

忌鐵。茯苓為使,畏靈脂,惡皂角、黑豆、紫石英、人尿、鹵鹼,反藜蘆。按交泰丸參皂同用,是惡而不惡也。療月閉參靈並劑,是畏而不畏也。味甘,微苦,無毒。入脾胃二經。續氣通脈,止渴生津。汗後膚熱,痢久身涼,非此莫療;脈微欲絕,血脫欲死,非此罔救。回陽於氣幾息,益氣於熱所傷。面赤黑,氣壯肺熱,脈長實滑數有力者無用;面白黃,氣微肺寒,脈虛大細弱無力者,宜用也。

生上黨山谷及遼東。遼東即高麗參也。二八月採,勿令見風,根如人形者良。上黨即潞州也。民以人參為地方害,不複採取。今所用者,皆是遼參。亦可收子,於十月下種,如種菜法。秋冬採者堅實,春夏採者虛軟,非地產有虛實也。遼參連皮者,黃潤色如防風,去皮者,堅白如粉。偽者皆以沙參、薺 、桔梗造作亂之。體虛無心味淡者,沙參也;體虛無心者,薺也;體堅有心味苦者,桔梗也;體實有心味甘微苦者,人參也。

產後喘、經閉者,為末,煎蘇木沖服。(驗方第一)
喘急欲絕,水煎服或末服。(第二)
產後不語,同菖蒲、蓮肉煎服。(第三)
產後秘塞,同麻仁、枳殼蜜丸服。(第四)
聞雷即昏,同當歸、麥冬、五味煎膏服。(第五)
厥逆煩躁,脈微欲絕,同膽星煎服。(第六)
產後感寒,厥逆腹痛,脈伏,同薑、附煎。(第七)
小兒風癇,瘈瘲,同蛤粉、辰砂,豬心血丸服。(第八)
小兒驚後瞳斜,同阿膠煎服。(第九)
小兒多困,同冬瓜仁、南星服。(第十)
酒毒目盲,為末,蘇木煎沖服。(十一)
嗜酒生疽,同酒軍為末,薑水下。(十二)
狗咬腫痛,用桑火燒,末敷之。(十三)
蜈咬蜂螫,嚼敷之。(十四)
下痢噤口,同黃連、蓮肉煎,細細呷之,一日盡劑。(十五)
厥痢脈細,同附子、生薑、丁香煎服。(十六)
牙縫出血,同赤苓、麥冬煎服。(十七)
消渴,為末,雞子清調服。(十八)
吐下血涌,為末,同柏葉、芥穗、飛面,新水含服。(十九)
吐血後困倦,同棗煎服。(二十)
咳嗽吐血,同黃 、飛面、百合丸服,茅根湯下。(二十一)
喘、咳嗽,血脈無力,為末,雞子清合服,去枕仰臥。(二十二)
痰咳,為末,同白礬以醋熬成膏,再煉蜜和收,每含豆許。(二十三)
肺熱聲啞,同訶子為末噙咽。(二十四)
心下硬,按之無,常覺脹膨,噫呃不除,同陳皮蜜丸服。(二十五)
目珠陷塌,參、乾薑、雲苓、桂枝、首烏煎服。(二十六)

歸脾湯 人參 元肉 黃耆 白朮 雲苓(同二錢) 當歸(一錢) 棗仁(一錢,炒) 遠志(一錢) 甘草(五分) 木香(三分) 薑水煎服。治大便下秫米水,心旁脅間痛甚者。(九死一生之候。諸方第一)

又方︰單用元肉一味有生者,上大方可不必用。(第二)

理中湯 人參 白朮 乾薑 炙草
治胸痺,心痞胸滿,脅逆搶心。(第三)

理中丸 方同上。
治霍亂吐利,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第四)

四逆加參湯 甘草 乾薑 附子 人參
治霍亂利止脈微者。(第五)

新加湯 桂枝 白芍 炙草 生薑 大棗 人參
治汗後身痛,脈沉遲者。(第六)

通脈四逆湯 甘草 乾薑 附子
治下利清穀,內寒外熱,厥冷脈微,或利止脈不出者。(第七)

人參白虎湯 石膏 知母 炙草 粳米 人參
治汗後心煩,口渴舌燥,欲飲水數升,脈洪汗出者。亦治消渴。又治中熱汗出惡風,身熱而渴者。(第八)

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半夏 人參 炙草 生薑 大棗
治少陽往來寒熱,胸痛脅滿。(第九)

獨參湯 人參
治氣虛昏厥,脈微欲絕,婦人崩產脫血,血暈。(第十)

參附湯 人參 附子
治氣血暴脫。(十一)

生脈散 人參 五味 麥冬
治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出汗。(十二)

四君子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草
治面白氣微,四肢乏力,脈虛弱,或虛熱,或飲食難化。(十三)

四時瘟疫熱毒以及風痰嗽咳,身熱鼻塞,脈洪而盛。柴胡 桔梗 羌活 獨活 茯苓 川芎前胡 枳殼 人參 甘草 薄荷
治四時瘟疫一般者。加葛根兼治痢疾發熱者。(十四)

異功散 台參 白朮 雲苓 炙草 陳皮
治一切脾胃不和、吐瀉霍亂虛損等,及小兒一切。(十五)

人參白虎湯又治三陽合病,腹滿身重,譫語遺尿,不能轉側,引飲有汗,似風濕癱瘓者。(方見上第八。十六)

沙參第四

惡防己,反藜蘆。甘,苦,微寒。入肝、脾、肺三經。清肺火,養肝氣。治久嗽之肺痿,療猝痛之疝氣。

處處山原有之。葉如枸杞,而小有細齒。開紫白花,結實如冬青。生沙地者長尺餘,大一虎口,生土地者短而小。根莖皆有白汁。秋月採者白而實,春月採者黃而虛。貨者往往系蒸壓實以亂人參,但體輕鬆,味淡而短耳。肺寒者忌用。

肺熱咳嗽,水煎服。(驗方第一)
猝得疝氣,痛引陰中如絞。為末酒沖服。(第二)
白帶,每米飲下二錢末。(第三)
皮膚風癢,疥癬惡瘡,內服外洗。(第四)

桔梗第五

泔浸炒用。畏膽草、白芨,忌豬肉。苦,辛,微溫。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療咽喉之疼痛,開胸膈之壅塞。排膿血,化凝郁,散結滯,消腫硬。治肺癰已潰,止胸痛如刺,行下氣沖,最除鼻塞。口舌瘡瘍悉療,目赤腫痛亦醫。性輕飄上走,能引諸藥至胸中至高之分,如鐵石入江,非舟輯不載,諸藥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

在處有之。莖葉如小杏樹,與薺 相似,但其根有心。若無心者為薺 也。八月採。

生 (一錢) 淨花(三錢) 桔梗(三錢) 苡仁(五錢) 貝母(一錢五分) 甘草 甜葶藶(各
治肺癰未成即消,已成即潰,已潰即愈。

又方︰元參(三錢) 天冬(二錢) 桔梗(二錢) 甘草(一錢) 公英(二錢) 淨花(二錢)效同上。

肺癰已潰,吐膿血,同甘草煎服。(驗方第一)
咽痛,同甘草煎服。(第二)
口舌生瘡。同上。(第三)
牙根腫痛,為末,棗肉為丸,綿包咬之,荊芥湯漱。(第四)
牙疳臭爛,同茴香燒,末敷之。(第五)
目睛痛,為末,少加黑丑蜜丸服。(第六)
鼻衄,末服之。(第七)
吐血下血。同上。(第八)
痰嗽喘急,童便煎服。(第九)
胸滿不痛,同枳實煎服。(第十)
腹脹,同半夏、生薑、陳皮煎服。(十一)
妊婦卒中,心腹疼痛,同生薑煎服。(十二)
一切咽腫痛,甘草一兩,桔梗二錢,元參二錢。有表加羌,防出汗。(十三)
聲啞,同烏梅肉、甘草、五味子、烏藥煎服。(十四)

桔梗湯(與上驗方第一同。)
治肺癰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而吐膿血者。(諸方第一)
肺癰之症,宜細詳審,有似胸痺者,有痿、癰同 者,有厥陰上沖,胃癰潰後均吐膿血者。

毫厘之差,千里之謬,此處一誤,生死立判,非藥方之不靈,審症之不清也。

白散 桔梗 貝母 巴豆為散,白飲和服。治寒實結胸。(第二)

排膿湯 桔梗 甘草 生薑 大棗
治癰疽腫硬。(第三)

排膿散 桔梗 白芍 枳實共為末,雞子黃一個,滾湯沖服。治癰疽膿成者。(第四)

中和湯 桔梗 白芷 人參 黃耆 藿香 肉桂 甘草 白朮 川芎 當歸 白芍麥冬 薑 棗水酒煎服。治骨槽風初起。又托一切半陰半陽之瘡癰。(第五)

五苓散 茯苓 白朮 豬苓 澤瀉 桂枝
治霍亂渴者。(第六)

葳蕤第六

蜜水浸蒸焙用,畏鹼。即玉竹,一名女萎。味甘,氣平,性緩無毒。療虛勞寒熱,治風溫熱汗。風淫四肢, 爛淚出,久服自效。

濕注腰痛,黑點面,淺嘗無功。除風濕平劑,治虛瘧緩藥。

去面皺,和顏色,強筋骨,導氣脈,兼治中風濕毒,用葳蕤根切碎,熬取汁,渣再焙末,丸彈大,每湯下一丸。(驗方第一)
目赤澀痛,同當歸、赤芍、黃連煎洗。(第二)
眼花赤痛,少佐薄荷、生薑煎服。(第三)
發熱口乾、小便澀,水煎服。(第四)
小便猝淋,同芭蕉根煎服。(第五)
處處山中有之。莖葉如竹,亦如薑。亦可採根種之。

葳蕤湯 葳蕤 石膏 白薇 麻黃 獨活 杏仁 大黃 甘草 青木香
治風溫脈尺寸俱浮,沉之澀,常自汗,身重多睡,鼻息鼾,語難出。(諸方第一)

知母第七

酒炙上行,鹽炙下潤。忌鐵。味苦,氣寒。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熱嗽,治久瘧之寒熱。止渴潤燥,清金泄肺。敗脾胃,泄大腸。大便不實者忌之。

生河內川谷,花葉如韭,二八月採。

嵌甲腫痛,燒研摻之。(驗方第一)
紫癜汗斑,醋合搽之。(第二)
子煩不得臥,棗肉丸彈大,參湯下。(第三)
妊娠腹痛如欲產,蜜丸豆大,粥飲下。(第四)
久嗽氣急,同杏仁煎服,繼用萊菔子、杏仁丸服。(第五)

白虎湯 石膏 知母 粳米 炙草
治傷寒脈滑而厥,裡有熱者。脈洪加參。又治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痺面垢,譫語遺尿,有汗者。(諸方第一)

桂枝白虎 白虎原方加桂枝。
治溫瘧脈如平,無寒但熱,骨節煩痛,或嘔者。(第二)

棗仁湯 棗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治虛勞虛煩不眠。(第三)

大補陰丸 知母 黃柏 熟地 龜板蜜丸。 治骨蒸盜汗,肺痿咳血。(第四)

虎潛丸 龜板 黃柏 知母 熟地 牛膝 白芍 鎖陽 虎骨 當歸 陳皮 羊肉 搗丸。 治筋骨痿軟,不能履步,腎陰不足也。(第五)

滋腎丸 知母 黃柏 肉桂水丸服。治小便閉,不渴,熱在下焦也。(第六)

天麻第八

酒浸焙用,鮮明者良。甘,平,微溫,無毒。入厥陰肝。治諸風濕痺,四肢拘攣,療風熱麻痺,語言不遂。風癇驚悸良劑,眩暈頭痛靈丹。血液衰少及類中風者忌用。

生平澤。莖似馬鞭草,節節生紫花,花中有子如葙子。與御風草相似,只是莖葉不同。

根莖斑,葉背部有青點者,御風草也。

眼黑頭旋,同川芎服。(驗方第一)
腰腳痛,同半夏、細辛,絹盛蒸熱熨之。(第二)
消風化痰,清頭目,同川芎丸服。(第三)
肝虛不足,同川芎服。(第四)

白朮第九

陳壁土炒用。甘,溫,苦,平,無毒。入脾胃二經。燥濕補脾,溫中和胃,生津止渴,已嘔住瀉。進飲食,祛勞倦,消痰水,除肌熱。君黃芩而安胎,佐枳實以消痞。血燥無濕者禁用,瘡瘍潰後忌之,以能生膿作痛也。

處處有之,以茅山、嵩山、蔣山、白山者為良。今生杭、越、舒、宣諸州山崗上。葉葉相對,上有毛。方莖,莖端有花,淡紫碧紅數色,根作椏生。大塊紫花,根如雲頭者佳。蓋古方所用,皆白朮也。又古方蒼白不分是也。今市人多以米粉塗令白,非自然矣,宜刮去之。

齒牙日長,名髓溢。水煎漱服,用生的。(驗方第一)
妊娠束胎,同枳殼丸服。胎瘦易產也。(第二)
腸風積年,同生地丸服。(第三)
小兒久瀉、不化食,同半夏、公丁、薑汁丸服。(第四)
老人常瀉,同蒼朮丸服。(第五)
老少滑瀉,同山藥丸服。(第六)
七。)
濕瀉暑瀉,同車前子共末,湯下二錢。(第八)
脾虛脹滿,同陳皮丸服。(第九)
心下堅如盤,同枳實煎服。(第十)
胸脅滿悶,無火者,末服。(十一)
心下有水,同澤瀉煎服。(十二)
四肢腫滿,薑引,水煎頻服。(十三)
中風口噤,煎服二錢。(十四)
產後冷直口噤,同澤瀉、生薑煎服。(十五)
頭忽眩暈,食無味,術同曲丸服。(十六)
中濕骨痛,酒煎服。(十七)
婦人血虛肌熱,同茯苓、白芍、甘草為末,薑棗下。(十八)
小兒蒸熱,瘦不食。方同上。(十九)
風瘙癮疹,為末,酒服。(二十)
面多,苦酒漬之,頻拭。(二十一)
自汗不止,末服。(二十二)
虛汗,同小麥煮乾,去麥,末服。(二十三)
產後但嘔,同生薑,酒水溫煎服。(二十四)

桂附去桂加白湯 甘草 生薑 大棗 附子 白朮
治身體煩痛,大便堅,小便自利者。(諸方第一)

越婢加朮湯 麻黃 甘草 石膏 薑 棗 白朮
治一身黃腫,小便不利而渴者,裡水也。(第二)

麻黃加朮湯 麻黃 杏仁 炙草 桂枝 白朮
治一身煩痛,或小水不利。(第三)

理中丸 人參 白朮 乾薑 甘草
治霍亂寒多不用水者。(第四)

白朮散 白朮 川椒 川芎 牡蠣妊娠養胎。(第五)

茯苓飲 茯苓 人參 陳皮 白朮 枳實 生薑
治心胸有痰飲宿水。(第六)

桂苓甘朮湯 桂枝 茯苓 白朮 甘草
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有目眩。又治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第七)
台參 白朮 當歸 砂仁 山藥 白芍 熟地 甘草 陳皮 大棗水煎。截瘧愈後補養之劑。(第八)

木香丸 木香 青皮 白朮 薑黃 豆蔻 阿魏(等分)醋丸豆大,每二十丸,薑湯下。治單腹脹。(第九)
白朮 台參 雲苓 炙 麥冬 歸身
治子癇暈倒口噤,須臾而蘇。(第十)

蒼朮第十

米泔浸炒用。甘,苦,辛,溫,無毒。入脾胃二經。燥濕補土,升陽散郁,逐痰水留飲,止嘔吐泄瀉。

最辟惡氣,兼攻飲囊。發汗解表最驗,強胃療痿良效。燥結者無用,以性燥也;汗多者無用,以性走也。

處處山中有之,茅山者良。其葉抱莖而生,梢間葉似棠梨,其腳下葉有三、五,皆有鋸齒。

秋月採者佳,春產者虛軟。

脅下飲囊,或作痛或吐水,同麻油搗合丸服。(驗方第一)
烏髮駐顏,壯筋明目,除風潤肌,同茯苓蜜丸服。(第二)
內外目障,酒、醋、糯泔、童尿各浸,同芝麻炒,酒丸服。(第三)
遺精白濁,赤白崩漏,以川椒、故紙、茴香、食鹽、楝肉各同炒幾分,取淨術同當歸、茯苓丸服。(第四)
眼昏澀,同木賊末服。(第五)
青盲雀眼,為末,摻豬肝內煮熟,先熏後食。(第六)
補虛明目,同熟地丸服。(第七)
腸風下血,皂角汁浸,焙末丸服。(第八)
濕氣身痛,熬膏點服。每秋即發。(第九)
暑月暴瀉,同神曲丸服。(第十)
水瀉,水穀不化,腹痛甚,同白芍煎服。(十一)
不能食、食不化,瘦弱,同神曲丸服。(十二)
好食生米,丸服。(十三)
小兒癖疾,為末,摻羊肝內煮服。(十四)
面黃食少,佐以熟地、炮薑丸服。(十五)
生精強骨,米泔漂,澄取底,芝麻研爛,同拌晒乾,酒下三錢。真仙方也。(十六)
添補精髓,通利耳目,米泔浸六七日,逐日換水,棗肉丸,服五錢。(十七)
眼 熱癢,有針灸指南正部一部,可頻頻觀手,則一身風氣鬱結之病,可以悉除,永不再生。

風氣之病過多,七竅中一切痔漏,與夫頭、目、耳、齒諸甚痛,腰腿、心腹、脅肋諸甚痛,用藥有效者風也;不效者氣也;有小效者,風去而氣猶留也。朱文公解終風詩云︰風寒人氣足也,凡有血氣,畜牲亦有血氣,只受風而無氣也,以無人氣故也。(十八)

平胃散 蒼朮 陳皮 濃朴 炙草為散。治腹中滿痞膈,或有積飲,食不消化。(諸方第一)

越鞠湯、丸 蒼朮 香附 山梔 撫芎 神曲
治一切濕痰食火氣血諸郁。(第二)

萬靈丹 蒼朮(八兩) 麻黃 羌活 荊芥 防風 細辛 川烏 草烏 川芎 石斛全蠍當歸 甘草 天麻 首烏(各一兩) 雄黃(六錢)煉蜜丸彈大,朱砂為衣,酒下或蔥湯下。治一切風寒癰疽,筋骨諸病。(第三)

流精湯 蒼朮(二錢) 山藥(五錢) 茱萸肉(二錢) 車前子(三錢) 雲苓(三錢)內無痛者加蠣粉。(第四)

萬應丸(即痧藥) 蒼朮(三兩,焙) 丁香(六錢,公母俱可) 麝香(三分)蟾酥(一兩) 甘草(三兩) 川軍(六兩,焙) 明天麻(三兩) 麻黃(三兩) 明雄黃(三兩) 辰砂(三兩。)
為末丸之,辰砂為衣。治一切痧氣,腹內諸痛,嘔瀉感冒,急驚風等症。慢驚不可服。丸如秫粒大,每服十粒。(第五)

狗脊十一

去淨花,酒浸焙用。萆 為使,惡敗醬。熬膏良苦,平,甘,溫,無毒。強腰腳,壯筋骨,除風虛,利關節。病後足腫,煎洗最宜,老輩腰而治膝痛,止失溺而補腎虛。

生常山川谷,二八月採。今太行、淄、溫、眉州亦有之。有二種,有黑色如狗脊骨者,有金黃毛如狗形者。與蓽茇、萆相似。其苗葉恰似貫眾。

貫眾十二

味苦,微寒,有毒。主諸血,殺三蟲,解熱毒,兼愈骨哽,止金瘡,亦療漆瘡。

生玄山及冤句少室,多生山陰近水處。莖葉如鳳尾,其根一本而眾枝貫之。根同黑狗脊,故鼻血不止,末服立止。(驗方第一)
諸下血,焙熟,醋丸服。(第二)
崩血,焙末半兩,酒下立止。(第三)
產後亡血,心腹痛,醋炙香,每米飲下三錢效。(第四)
積年赤白帶,諸藥不瘳者,方同上。(第五)
久咳膿血,同蘇木、生薑煎服。(第六)
痘出不快,同赤芍、升麻、甘草、竹葉煎服。(第七)
漆瘡作癢,為末,香油合敷。(第八)
禿瘡,同白芷、香油合敷。(第九)
禿瘡,燒末,油合敷。(第十)
雞魚骨哽,同砂仁、甘草為末,綿包含咽汁,久隨涎出。(十一)
血痢不止,酒煎服。(十二)
便毒腫痛,酒服二錢。(十三)
解輕粉毒,牙縫出血,同黃連煎漱。(十四)

遠志十三

去心,用甘草水浸乾。畏真珠、藜蘆,得茯苓、冬葵、龍骨良。苦、辛,微溫,無毒。足少陰腎經藥也。強志益腎,補精壯陽,除健忘,安魂魄,長肌肉,治奔豚。聰耳明目良劑,通腎安心靈丹。

生泰山及兗州濟陰,狀似麻黃而青,四月採。苗名小草,古方通用,今醫但用遠志,罕用小一切癰疽,為末,酒煎澄服,以渣敷之。(驗方第一)
吹乳腫痛。同上。(第二)
腦風頭痛不可忍,以末入鼻中。(第三)
喉痺作痛,以末吹之出涎。(第四)
心孔昏塞,多忘,丁酉日密自至市中買遠志,著巾角中,末服,勿令人知。(第五)
赤濁,同甘草、茯神、益智酒丸服。(第六)

淫羊藿十四

羊脂拌炒,得酒良,山藥為使。甘,平,無毒。入手、足陽明、三焦、命門。強健筋骨,除關節拘攣之急,驅逐風寒,療皮膚麻木之痺。陽痿不起,男宜久服,陰絕不產,女宜常用。

生上郡陽山山谷,今江東、陝西、泰山、漢中、湖湘皆有之。一根數莖,莖粗如線,一莖三椏,一椏三葉,如杏葉甚薄而細,齒有微刺。

皮膚麻木浸酒常服。(驗方第一)
陽痿,腰膝冷。同上。(第二)
病後青盲,日近者,同豆豉服。(第三)
痘瘡入目,同靈仙末服。(第四)
牙虛痛,粗末煎漱大效。(第五)
三焦咳,腹滿不食,氣不順,同覆盆、五味丸服。(第六)

巴戟天十五

去心,酒浸焙用。盆子為使,惡雷丸、丹參。辛,甘,微溫,無毒。入足少陰腎。諸風悉療,五勞並補。強筋骨而起陽痿,除疝氣而止精生蜀川及下邳山谷。二八月採。今建平、宜都、江淮、河東亦有之,但不及蜀川者佳。

今方家多以紫色者為佳。蜀人云︰並無紫色者,采時或用黑豆同煮,欲其色紫,殊失氣味,尤宜辨之。又有一種山 根,正似巴戟而色白。土人采得,以醋煮之,乃以雜巴戟,莫能辨也。

但擊破視之,中紫而鮮潔者偽也;中雖紫又有微白,糝有粉色,而理少暗者真也。

肉蓯蓉十六

酒洗去鹹蒸晒用。草蓯蓉功同而劣。甘,酸,鹹,微溫。足少陰藥也。強益精髓,潤滋臟腑。男子痿陰,婦女絕陰,腰膝冷痛皆療,崩帶遺精悉醫。最滑大腸。便結者宜之。

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門。春月採。一云乃野馬精所生,或曰自有種類爾。今人多以金蓮根用鹽盆製而偽之,又以草蓯蓉充之,用者詳之。近時以嫩松梢鹽潤偽之,恰相似。蓋肉蓯蓉乃罕得之物也。

勞傷精敗,面黑,為末,同羊肉,下五味煮食。(驗方第一)
老人虛人便秘,有汗,同麻仁丸服。(第二)
中消易飢,同山茱萸、五味丸服。(第三)

鎖陽十七

酒洗用。功同肉蓯蓉,而功力過之。甘,溫,無毒。潤燥養筋,治痿弱,益精氣。與蓯蓉同功。大便滑者忌之。

出肅州。乃野馬與蛟龍遺精所生,發起如筍,上豐下儉,鱗甲櫛比,筋脈連絡,絕類男陽。

裡之淫婦,就而合之,一得陰氣,勃然怒長。又曰此自有種類。

元參十八

蒸熟晒乾用。忌銅器,惡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萸,反藜蘆。苦、鹹,微寒。入足少陰腎。壯水瀉火,益精明目,通利溲便,清潤咽喉。同丹皮治溫熱,佐升麻除陽斑。懊 不遺,煩渴悉效。瘰癧結核之毒,癰疽鼠 之 。大便滑者忌之。

生河間及兗州山谷,今近道處處有之。苗葉似芝麻對生,七月開花,八月結子黑色。花有紫白二種,根色黑而氣腥。

鼻中瘡,為末敷之,或水浸塞之。(驗方第一)
三焦積熱,同大黃、黃連丸服。(第二)
急喉痺,同大力子末服。(第三)
發斑咽痛,同升麻、甘草煎服。(第四)
赤脈貫睛,為末,以米泔煮豬肝蘸食。(第五)
年久瘰癧,元參、蠣粉、貝母等分,蜜丸每三錢。(第六)
神祟忽睛,痛莫忍,元參、知母、黃芩、炒梔、大黃、桔梗、元明粉。熱甚加生地、歸尾,湯散均可。(第七)
鼠,酒漬常服。(第八)
小腸疝氣,丸服,酒下出汗效。(此方不妥。第九)
燒香治勞,元參一斤,甘松六兩,為末,煉蜜一斤和勻,入瓶中封閉,地中埋窨十日取出,更用炭末六兩,煉蜜六兩,同合入瓶,更窨五日取出。燒之,常令聞香,病自愈已。又甘松六兩,元參一斤,每日焚之。(第十)
肺癰,咳唾膿血,胸內痛,脈數實,元參、川貝、桔梗、甘草、葶藶、薏米、淨花,服後更吐,繼加白芨、阿膠、蒲黃。(十一)
溫熱症,表俱飲水,元參、麥冬、丹皮、黃芩、酒芍、甘草。(十二)

地榆十九

得發良,惡麥冬。苦、酸,微寒。性澀而沉,下焦藥也。療一切失血,兼除血中之熱。虛寒瀉痢者忌。

處處有之。宿根三月生苗,初生布地,獨莖直上,對分出葉。葉似榆葉而稍狹,細長似鋸齒。七月開花紫黑色。根外黑裡紅似柳根。

吐血,醋煮三兩服。(驗方第一)
漏下赤白。同上。(第二)
赤白痢下,水煮半斤,去渣,再熬如餳,分服之效。血痢,加當歸二兩,壯人即愈。(第三)
下血腹痛,同炙草、砂仁煎服。(第四)
小兒疳痢,水煎如飴服。(第五)
虎犬咬,內服外敷,忌酒。(第六)
蛇傷,外敷內服。(第七)
代指腫痛,煮汁漬之,半日愈。(第八)
小兒濕瘡,水煎洗。(第九)
小兒面瘡、赤腫,煎洗。(第十)

煮石法︰七月七日取地榆陰乾,百日燒灰。複取生者,與灰合搗萬下。灰三分,生末一分,合之。

若石一、二斗,水浸沒過三寸,以藥入水攪之,煮至石爛,可食乃已。(十一)

丹參二十

畏鹹水,反藜蘆。微苦,氣平而降。入手少陰心、手厥陰心包絡。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調經脈,除煩熱。止腸鳴腹痛,理崩帶症瘕。功同四物,為女科要藥。

生桐柏及泰山。五月採。今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皮。小花成穗根皮丹而肉紫。

經調一切,一味丹參散,每酒下三錢。(驗方第一)
寒疝腹痛欲死,為末,酒下二錢。少腹有積。(第二)
小兒驚癇發熱,同雷丸、豬脂煎,摩身上。(第三)
乳癰,同白芷、白芍,醋淹一宿,豬脂煎成膏,去渣敷之。(第四)

紫參二十一

畏辛夷,火炙紫黑用。味苦,微寒,無毒。入足厥陰,手太陰、陽明大腸。開心腹積聚,散腹脅堅脹。止唾衄,消癰腫,調血痢,破血瘀,通經脈,治金瘡。利大小便,治赤白痢。消胸中之痞結,止肺家之疼痛。

生河西及兗州山谷,今所在有之。莖青而細,五月開白花似蔥花,亦有紅紫而似水葒者。

根淡紫黑色,肉帶紅白,狀如小紫草。近時多以此偽蚤休,不可不知。

吐血不已,同甘草、阿膠為末,糯米湯下。(驗方第一)
面上酒刺,同人參、丹參、沙參、苦參、胡桃仁丸服。(第二)

紫參湯 紫參 甘草水煎。治下痢腹痛。(諸方第一)

紫草二十二

蠟水拌蒸,去鬚用。甘、苦、鹹,寒,無毒。足厥陰藥也。涼血活血,發痘提疹,利小便,通大腸。治惡瘡癬,除心腹邪氣。大便滑者忌之。

生碭山及楚地。春社前後採之。今所在皆有。人家種之,三月逐壟下子,九月子熟時刈草,春社採根。苗似蘭香,莖赤節青,染燭及染紫者多用之。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陽氣,以發痘瘡。今人不達此理,一概用之,非矣。

小兒頭上癤毒,同當歸、黃蠟、香油熬膏敷。(驗方第一)
痘不出,赤色,便秘,用二兩熱湯漬之,泡封勿泄,溫時取服。(第二)
痘赤便秘,同陳皮、蔥白服。(第三)
痘疔,為末三錢,雄黃末一錢,胭脂取汁合,銀針挑破點之。(第四)
癰疽便毒,同栝蔞煎服。(第五)
小兒白禿,煎汁敷之。(第六)
小便猝淋,水煎末服。(第七)
產後淋瀝,便秘,方同上。(第八)

白頭翁二十三

得酒良。甘,苦,辛,溫,有小毒。治溫瘧,療金瘡,止鼻衄,除腹痛。散症瘕積聚,消癭瘤瘰。

毒痢血痢要藥,偏墜禿瘡靈丹。熱毒下痢,紫血黑血者最宜。

處處有之。春初作叢生。葉生莖頭,如杏葉,上有細白毛而不滑澤。近根有白茸,根紫色,深如蔓荊。其苗有風則靜,無風自搖,與赤箭、獨活同也。

陰 偏腫,用根搗敷,當作瘡,二十日愈。(驗方第一)
外痔腫痛,以根搗敷。(第二)
小兒禿瘡,以根搗敷,一宿作瘡,半月愈。(第三)

白頭翁湯 白翁 黃連 黃柏 秦皮
治熱痢下重。(諸方第一)
又治產後痢。虛極者加甘草阿膠。(第二)

白芨二十四

紫石英為使,惡理石,畏李核、杏仁,反烏頭。苦,辛,微寒,性澀。止肺血,填肺損。治跌打折骨,湯火灼傷,惡瘡癰腫,敗疽死肌。

除頭面,使皮黑反白, 手足皴裂,令澀肌變滑。去腐逐瘀甚速,生肌止痛良效。肺癰膿血未盡者勿用。

處處有之。莖葉如生薑、藜蘆,但一科只抽一莖。開花長寸許,紅紫色。

鼻血不止,為末津合,敷山根上,仍水服一錢立止。(驗方第一)
心氣痛,同榴皮蜜丸豆大,醋湯下三丸。(第二)
重舌鵝口,乳汁調末敷足心。(第三)
疔腫,為末,水澄攤 。(第四)
打跌骨折,酒調末服。(第五)
刀斧傷,同 膏為末摻之。(第六)
手足皴裂,水合末塞之。勿犯水。(第七)
湯火傷,香油合敷。(第八)

三七 二十五

甘,苦,微溫,無毒。散血止痛,去瘀消腫。治一切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為金瘡杖瘡要藥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深山中。根黃黑色,團結者,略似白芨。長者如老乾地黃,有節。

以末摻豬血中,血化為水者真也。近傳一種草,苗高三四尺,葉似菊艾而勁濃,有歧尖。莖有赤棱,夏秋小花如金絲可愛。根大如牛蒡,與南中來者不類,治金瘡與一切血症甚效,云是三七,未知何物。

吐衄,米湯下。(驗方第一)
血痢,為末,米泔下。(第二)
大便血,為末,白酒下。(第三)
血崩。同上。(第四)
赤眼,磨汁塗眼四圍。(第五)
產後血多,為末,米湯下。(第六)
無名癰腫,醋磨敷即散,已潰者乾摻。(第七)
虎蛇傷,為末,米飲下三錢,仍嚼敷之。(第八)

黃連二十六

去淨毛,漿水浸焙用。生用入心,醋炙入肝膽,酒炙上行。黃芩、龍骨、理石為使,

惡菊花、元參、鮮皮、芫花、僵蠶,畏冬花、牛膝,勝烏頭,解巴豆毒。忌豬肉,惡冷水。大苦,大寒,無毒。手少陰心經藥也。清心退熱,瀉火除煩,鎮肝涼血,解渴止汗。濃腸胃而止瀉痢,開伏梁而瀉痞滿,解癰疽瘡疥之毒,退目痛及 傷之火。虛寒者勿用。舌苔紅者急用之。產後忌之。

生巫陽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陽。二八月採。蘇頌《圖經》曰︰今江、湖、荊、夔州郡亦有,而以宣城九節堅重相擊有聲者為勝,施、黔者次之,東陽、歙州、處州者又次之。苗高尺許,葉似甘菊,四月開黃花,六月結實似芹子色黃。其苗經冬不凋。漢末本草,惟取蜀郡黃肥而堅者為勝,唐時以澧州者為勝,今則雅州、眉州者為良。藥物之興廢不同若此。

小兒口瘡,同乾薑為末摻之。(驗方第一)
消渴尿多,蜜丸服。又同花粉丸服。又入豬肚白淫,脈數有熱,同茯苓丸服。(第三)
赤痢已久,為末,雞子(第四)
熱毒血痢,水煎一兩,露一宿,空腹服。(第五)
熱毒赤痢,同當歸焙末,入元香少許,米湯下二錢。(第六)
赤白痢久,並無寒熱,同烏梅燒末,米湯下。(第七)
赤白暴痢,如鵝鴨肝,痛甚,同黃芩各一兩煎熱服。(第八)
一切諸痢,不問冷熱赤白,谷滯休息。黃連兩半,龍骨一兩,真附子八錢,乾薑一兩,先以水兩盅入銅器中,火沸取下著土上,沸止又入水兩盅,如此九次;納諸藥入水內,再煎沸,輒取下,沸止又上火,如此九次,可得二三盅,頓服即止。(第九)
下痢腹痛,赤白下重,酒煎兩服。(第十)
小兒久痢赤白有火,水煎,蜜合服五次。(十一)
臟毒下血,淨連半斤,入豬大腸內,砂釜煮爛,取連焙末,搗腸合丸,米湯下。(十二)
赤白痢,日夜無度,同吳茱萸各二兩,同炒香,各為末,以米飯合丸豆大,每服三十丸。

赤痢甘草湯下黃連丸,白痢生薑湯下吳茱萸丸,各十五丸。赤白痢並服,米湯下,甚效。(十三)
腸風。同上。(十四)
脾積食瀉,搗蒜合丸豆大,白湯下五十丸。(十五)
痢痔腸脫,為末,冷水合敷之。(十六)
雞冠痔疾,為末敷之。(十七)
痔病秘結,同枳殼丸服。(十八)
暴赤目痛,同乾薑、杏仁為末,綿包浸湯,閉目乘熱洗之。(十九)
小兒赤目,水合敷足心。(二十)
爛弦風眼,黃連十文,槐花、輕粉少許,為末,男兒乳合之,飯上蒸過,帛包之,熨目三四次。(二十一)
目猝癢痛,乳汁浸點,諸目悉治。(二十二)
淚出不止,水浸濃汁漬拭之。(二十三)
口舌生瘡,酒煎時含。(二十四)
小兒鼻,鼻下兩道赤色,有疳,以米泔洗之,黃連末敷之。(二十五)
小兒月蝕生耳後,為末敷之。(二十六)
小兒食土,取好黃土煎黃連漬之,晒乾與食。(二十七)
腹中兒哭,煎濃汁呷之。婦科胎哭是也。(二十八)
子煩、口乾不臥,為末,粥下一錢。(二十九)
癰疽腫毒,已潰未潰皆可,同檳榔末、雞子清合敷。(三十。)
中巴豆毒利不止,同乾薑末水下。(三十一)
心火實熱,水煎服。(三十二)
心猝熱痛,水煎服。(三十三)
陽毒狂奔,同石膏末,甘草水下。(三十四)
骨節積熱黃瘦,童尿浸,水煎服。(三十五)
小兒疳熱流注,通身瘡蝕,或潮熱,肚脹作渴,以黃連五兩入豬肚中,鋪糯米上蒸爛,搗千杵丸服。(三十六)
嘔煩心熱,黃連五分,乾薑三分。(三十七)
中熱邪毒,同巴豆吐之。(三十八)

香連丸 黃連 木香蜜丸豆大,每白湯下三十。治赤白諸痢,裡急腹痛。(諸方第一)

赴筵散 黃連 乾薑為末摻之。治口瘡。(第二)

黃連湯 黃連 桂枝 炙草 人參 半夏 薑 棗
治腹痛欲嘔,心熱甚者。(第三)

黃連阿膠湯 黃連 阿膠 黃芩 白芍 雞子黃
治心煩不眠。(第四)

黃連粉 黃連為末。

水合敷。治浸淫瘡。(第五)
下痢赤白,黃苔,便赤,脈數。黃連(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 苦參(一錢) 當歸(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第六)

胡連二十七

苦,寒,無毒。補肝膽,濃腸胃,除骨蒸,退心熱。三消五痔悉療,瀉痢溫瘧亦治。

平小兒出波斯國,苗若夏枯草。今南海及秦隴亦有之。初生似蘆,乾則似楊柳枯枝,心黑外黃,不拘時采,折之塵出如煙者真也。

小兒潮熱,往來盜汗,同柴胡蜜丸服。(驗方第一)
小兒腹脹,疳熱發焦,同靈脂末,豬膽丸服。(第二)
五心煩熱,米湯下末。(第三)
小兒疳疾瀉,同乾薑末,甘草湯下。(第四)
小兒自汗盜汗,潮熱往來,同柴胡蜜丸服。(第五)
小兒黃膽,同黃連各一兩,將黃瓜去瓤,入藥在內,面包煨熟,去面,搗丸綠豆大,白湯下。(第六)
小兒目赤,茶合敷足心。(第七)
吐衄血,同生地豬膽合丸,茅根湯下。(第八)
血痢不已,同烏梅、灶心土末服。(第九)
熱痢腹痛,丸服。(第十)
癰毒已潰未潰,同穿山甲、茶合敷之。(十一)
傷寒勞複身熱,二便如血,同蜜炙山梔,豬膽丸服。(十二)

黃芩二十八

得酒上行,得膽汁入肝膽,得柴胡退寒熱,得白芍治痢,得桑皮瀉肺火,得白朮安胎。山茱萸、龍骨為使,惡蔥實,畏丹砂、藜蘆。苦,寒,無毒。除一切熱,解諸般淋。血痢腹痛,火嗽喉腥。瀉中焦實火,退脾家濕熱,清火安胎,逐水解渴,利胸氣,消膈痰,療黃膽,治血閉。兼清肌表鬱熱,最除往來寒熱,平癰疽瘡瘍,退目赤腫痛。腹痛因寒者忌之。脈遲者忌之。

生建平、兗州川谷,今出宜州、 州、涇州者佳。苗長尺餘,莖幹粗如箸,葉從地四面作叢,類紫草。亦有獨莖者,葉細長青色,兩兩相對,六月開紫花。中枯而飄者名枯芩,即今所謂片芩也,瀉肺利氣,除風熱,清肌表宜之。細實而堅者名子芩,即今所謂條芩也,瀉大腸火,養陰退陽,補膀胱寒水,滋其化源宜之。

身如火燎,燥渴晝盛,水煎兩服。(驗方第一)
老小火丹,為末水合敷之。(第二)
灸瘡出血︰一人灸瘡,血出不止,肢冷欲絕,酒服黃芩末二錢立愈。(第三)
產後渴,同麥冬煎服。(第四)
常服安胎,同白朮丸服。(第五)
崩血,為末,每一錢,霹靂酒下。稱錘燒赤,淬酒是也。(第六)
老婦止經,米醋浸,焙乾再浸,如此七次,醋丸服。(第七)
血淋熱痛,水煎一兩分服。(第八)
吐衄下血,水煎三兩分服。(第九)
婦人漏血,同上。(第十)
吐衄血,末服三錢。(十一)
眉眶痛,同白芷為末,茶下。(十二)
少陽頭痛,亦治太陽,為末,酒下一錢。(十三)
小兒驚啼,同參末服。(十四)
肺中有火,丸服。(十五)

黃芩湯 黃芩 白芍 甘草 大棗(各三錢)
治太少合病,自下痢,熱痢臭粘者。此症身熱脈數,夏秋間受則膿血交迫,成暑熱痢也。

(諸方第一)

秦艽二十九

去淨毛湯泡晒乾用。菖蒲為使,畏牛乳。苦,辛,無毒。入手足陽明,肝膽諸經。攻風逐水,通利二便。止肢節之疼痛,療身體之攣急。手足不遂,齒牙莫開。牙痛口瘡之症,腸風瀉血之 。治黃膽而解酒毒,去頭風而治骨蒸。養血榮筋,最益肝膽之氣,驅寒御濕,不留麻木之邪。大便滑者禁用。

生飛鳥山谷。二八月採。今出涇州、 州、岐州者良,又河陝州郡多有之。葉婆娑,連莖梗俱青色。六月開紫花,似葛花,當月結子。根長大黃白者佳。中多銜土,用宜破去。左文者良。

急勞煩熱,身體酸痛,同柴胡、甘草為末,每白湯下三錢。(驗方第一)
小兒骨蒸潮熱,減食瘦弱,同炙草煎服。(第二)
黃膽,心煩口乾,小便赤,牛乳煎三兩服。(第三)
暴瀉引飲,同炙草煎服。(第四)
小便難,水煎一兩服。(第五)
瘡口不合,為末摻之。(第六)
發背初起,牛乳煎服。快利三次為度。(第七)

柴胡三十

去鬚及頭。忌犯火,半夏為使,惡皂角,畏紫菀、藜蘆。苦,平,微寒,性升。入足少陽膽經。清膽經之火邪,退肝家之煩熱,開胸脅之硬滿,止頭目眩昏。行經於表裡陰陽之間,奏效於寒熱往來之會。口苦咽乾最靈,目赤耳聾良效。血室鬱熱,男婦皆驗,心胃痞痛,左右莫違。驅逐諸瘧之寒熱,消散眾邪之結聚。舌苔白者宜之,產後忌之。

生弘農川谷及兗州,今關陝、江湖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銀州即今延安府。所產柴胡長尺餘而白且軟。北地所產,如前胡而軟,今人謂之北柴胡是也,入藥亦良。南土所產者,如蒿根強硬,不堪用。其苗有如韭菜者,竹葉者,以竹葉者為勝。近有一種,根似桔梗、沙參、白色而大,市人以偽銀柴胡,並無氣味,不可不知。

虛勞發熱,同人參煎服。(驗方第一)

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半夏 人參 炙草 生薑 大棗
治少陽傷寒,往來寒熱,胸脅滿痛,心煩喜嘔。又治腹中急痛,偏左右者。又治婦人中風,經水適斷,熱入血室,寒熱如瘧,發作有時。(諸方第一)

大柴胡湯 柴胡 黃芩 半夏 白芍 枳實 大黃 薑 棗
治少陽傷寒,寒熱,心中痞結,脈沉,或嘔吐下利。(第二)

清肝湯托一切兩鬢、兩脅、兩腋諸癰疽,耳衄、耳疳及兩耳後銳夭諸癰疽。(第三)
柴胡 黃芩 半夏 台參 桂枝 甘草 白芍 薑 棗
治瘧疾初作,表症猶在者。(第四)
嘔而發熱,小柴胡湯。(第五)

前胡三十一

去淨皮髭,竹瀝浸晒乾。半夏為使,畏皂角,惡藜蘆。辛,苦,甘,寒,無毒,性降。手足太陰、陽明藥也。下氣開結,清肺化痰。平喘嗽嘔逆之症,療痞滿霍亂之 。除內外痰熱,消諸般氣滯,兼安婦人生胎,亦治小兒諸疳。無外感症者忌用。

今陝西、梁漢、江淮、荊襄及相州、孟州皆有之,吳興者勝。時珍曰︰前胡有數種,惟以色似斜蒿,葉如野菊而細瘦,嫩時可食,秋月開白花,其根皮黑肉白,有香氣者為真。生北地者良。

小兒夜啼,蜜丸服。(驗方第一)

防風三十二

得蔥白行周身,得 本、澤瀉療風,得當歸、白芍、陽起石、禹糧療婦人子臟風。畏萆,殺附子毒,惡藜蘆、白蘞、乾薑、芫花。甘,辛,微溫,無毒,性升。手足太陽藥也,又行足陽明、太陰經。療諸般風,治一切勞。

除骨蒸之疼痛,解肌體之攣急。青盲赤目,頭痛脅痛。除盜汗而驅煩滿,止冷淚而起癱瘓。為治風去濕之要藥,乃脊痛項強之靈丹。

生沙苑川澤及邯鄲、琅琊,二月、十月採。今出齊州龍山、兗州、淄州、青州、汴東、浙淮皆有之。莖葉俱青綠,似青蒿而短。五月開細白花,似蒔蘿花。有數種,以根黃而潤者為佳,白者不堪用。

自汗不已,為末,浮麥湯下。(驗方第一)
盜汗,同川芎、人參末服。(第二)
老人大便秘澀,同枳實、甘草末服。(第三)
偏正頭風,同白芷蜜丸彈大服。(第四)
破傷中風,牙關急,同南星末服。(第五)
小兒解顱,同白芷、柏仁為末,乳合敷之。(第六)
崩中,酒合服之。(第七)
解烏頭、附子、天雄、芫花毒,水煎服。(第八)
解諸藥毒,或已死,為末冷水服。(第九)
風犬咬傷,同南星末敷之,永不再發。(第十)
兼敷金瘡、打傷如破傷,兼可內服,酒下一錢。(十一)

獨活三十三

焙用。此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故名獨搖草。苦、辛,微溫,無毒,性升。入足少陰經。佐細辛療頭暈目眩,君地黃治風熱齒痛。痙癇濕痺皆醫,奔豚疝瘕悉療。搜諸風兼腎家伏風,去諸濕並治足間濕痺。

獨活、羌活,乃一類二種。中國或蜀漢出者為獨活,西羌出者為羌活。春生苗葉如青麻,六月開花作叢,或黃或紫。今人以根紫色而節密者為羌活,黃色而作塊者為獨活。近時江淮山中出一種土當歸,白肉黑皮、氣亦芬香,人以之充獨活,不可不知。古方惟用獨活,蓋一物二種,正如川芎、撫芎,蒼朮、白朮之義,後人以為二物則非矣。

中風口噤,身冷,酒煎四兩分服。(驗方第一)
歷節風痛,同羌活、松節酒煎服。(第二)
風牙腫痛,酒煎漱之。(第三)
中風不語,獨活一兩酒煎,黑豆一兩炒有聲,以藥酒熱投,蓋之良久,久服不瘥更服。(第四)

羌活三十四

味苦,辛,溫,無毒,性升。入足太陽、少陰、厥陰經。搜風解表,勝濕去痺。頭旋目赤要劑,脊痛項強良藥。手足不遂,口目不正。失音不語之風,奔豚癇痙之 。散肌表諸風之邪,利周身百節之痛。血虛頭痛,二活並忌。

四時傳染,腫赤痛淚。防風 連翹 牛蒡子 赤芍 大黃 羌活 炒梔 薄荷 歸尾 川芎甘草 水煎。

產後腹痛,產後諸藥不效,酒煎二兩服。(驗方第一)
產腸脫出。同上。(第二)
妊娠浮腫,與萊菔子同炒,去萊菔,末服酒下。(第三)
風水浮腫。同上。(第四)
喉閉口噤,同牛蒡子水煎,入白礬少許服。(第五)
目睛垂出至鼻名肝脹,急煎服之。(第六)
時時大便血痛。同上。(第七)
太陽頭痛,同防風末吹入鼻。(第八)
春夏秋感冒,頭痛發熱,身痛,脈浮緩有汗。羌活、白朮、川芎、白芷、黃 少許,細辛少許,當歸、防

九味羌活湯 羌活 防風 蒼朮 川芎 細辛 白芷 當歸 黃芩 甘草 薑蔥
治春夏秋感冒,頭痛發熱,脊強無汗,脈浮緊。(諸方第一)
時眼暴發赤痛︰羌活 蒼朮 防風 川連 川芎 白芷(各八分) 甘草(三分) 細辛(五分)薑引,外以白礬、綠礬熏之,閉目以手洗之。(第二)
時睛昏蒙︰草決明 防風 菊花 荊子 荊芥 羌活 歸尾 川芎 白芷 薄荷 生地黃薑五七服為度。(第三)

升麻三十五

去鬚及頭蘆用。甘,苦,辛,平,微寒,手足陽明、太陰藥也。表散風邪,升發火鬱。利咽喉而止疼痛,消腫毒而排膿血。解斑疹瘡痘之毒,升脫瀉崩帶之陷。兼辟瘟疫瘴氣,最解蠱精藥毒。陰虛火動者忌之。

蜀漢、陝西、淮南皆有之,以蜀川出者為勝。葉似麻葉而青,四五月開花,似粟穗,白色。

六七月開實,黑色。根如蒿根,紫黑色,多須。二八月採。

天行斑毒︰晉元帝時,此症自西流起,名虜瘡,身面發斑,須臾周匝,狀如火,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治數日必死,瘥後斑點彌歲方減,此惡毒之氣所致也。蜜煎升麻,時時食之,並用水煎升麻綿拭洗之。(驗方第一)
腫毒猝起,醋磨敷之。(第二)
喉痺作痛,含咽汁。(第三)
胃火牙痛,煎漱咽之。(第四)
口舌瘡,一兩,黃連三分,末,綿包含咽。(第五)
熱痱瘙癢,內服外洗。(第六)
小兒尿血,水煎服。(第七)
惡露不盡,或經月或半年,酒煎三兩服。當吐下惡物極良。(第八)
解莨菪毒,水煎多服。(第九)
射工溪毒,同射干煎服。(第十)

升麻鱉甲湯 升麻 鱉甲 甘草 當歸 雄黃 蜀椒水煎服。治面赤發斑如錦紋,咽喉痛,吐膿血,陽毒也。(諸方第一)
又升麻、鱉甲、甘草、當歸,治面青身痛如被杖,咽痛,陰毒也。(第二)

苦參三十六

糯米泔浸,蒸晒用。元參為使,惡貝母、菟絲、漏蘆,反藜蘆,野槐根也。苦,寒,無毒,性沉。足厥陰、太陽、少陰藥也。補陰益精,明目止淚。治濕熱血痢,住腸風血瀉。兼療大風疥癩,最除癰腫陰蝕。溺赤疸黃之疾,積聚症瘕之 。清乙木而殺蟲,利壬水而泄熱。肝腎虛無熱者勿用。近道處處有之。葉與槐相似。

赤白帶同蠣粉各兩,豬肚煮爛,搗丸豆大,每酒下百丸。(驗方第一)
湯火傷,香油合末敷之。(第二)
瘰癧結核,四兩末,牛膝湯丸豆大,每三十丸。(第三)
下部漏瘡,水煎日日洗之。(第四)
熱病狂奔,蜜丸服,薄荷湯下,水煎亦可。(第五)
傷寒結胸,天行疾,胸滿壯熱,醋煎一兩服,取吐且取汗。(第六)
穀疸食勞,頭旋心怫郁不安,由失飢大食,胃氣沖熏所致,用二兩,膽草一合,牛膽丸服十丸。(第七)
小兒身熱,煎洗之。(第八)
熱毒足腫,作痛欲脫,酒煎漬之。(第九)
夢遺食減,苦參三兩,白朮五兩,蠣粉四兩,豬肚一個,沙釜煮爛,搗丸服。(第十)
中惡心痛,苦酒煎服。(十一)
飲食中毒,上方吐之。(十二)
血痢不止,炒焦丸服。(十三)
脫肛,同五倍子、陳壁土煎洗之,以木賊末敷之。(十四)
齒縫血,苦參一兩,枯礬一錢,為末揩之。(十五)
鼻瘡膿臭,有蟲也。苦參、枯礬、生地煎汁滴之。(十六)
遍身生瘡,肺熱也。米湯丸服。(十七)
遍身風疹癢痛,為末一兩,皂角二兩,取汁熬膏丸服。(十八)
熱毒風瘡疥癬,一斤,枳殼六兩,丸服酒下。(二十)
疥癩痛癢,黃水及大風手足爛,苦參二斤,芥穗一斤,丸服。(二十一)
鼠 惡瘡,苦參二斤,露蜂房二兩,曲二斤,水三斗,漬之去渣,入黍米釀熟飲之。(二十二)

白鮮皮三十七

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萆 。苦,寒,微鹹,無毒,性燥。足太陰、陽明藥也,兼入手太陰、陽明。除一切風痺,治諸般黃膽。女子陰腫,小兒驚癇,兩足肌死,四肢筋弱。頭痛目痛之時疾,風瘡疥癩之舊 。

鼠已破,出膿血,煎服,當吐若鼠子也。(驗方第一)
產後中風,人虛不可服他藥,一味白鮮皮,新水煎服。(第二)
生上谷及兗州等處。二月採。今河中、江寧、滁州、潤州皆有之,以蜀中者為良。苗高尺餘,莖青,葉稍白,如槐,亦似茱萸。四月開花淡紫色。根似小蔓荊,皮黃白而心實。

元胡三十八

炒用。本名玄胡索,宋時避真宗諱,改玄為延。今後避廟諱,改玄為元也。辛,溫,甘,苦,無毒,性浮。入手足太陰、厥陰四經。兼療氣痛,最治血凝,腹中塊結,臍疝痛。調婦人月經,經瘀經滯,除產後血積、血運、血沖。驅風治氣,兼止腰膝之猝痛。活血止痛,兼利便溺之猝閉。操行血利氣之權,兼通經墜胎之能。血熱氣虛者勿用。

生奚國。根如半夏,色黃。今二茅山西上龍洞種之。寒露後栽之,立春後生苗,葉如竹葉,起。

心痛欲死,每酒下三錢末。(驗方第一)
下痢腹痛,垂危,諸方不止,米飲下三錢末。(第二)
偏身痛莫忍,同當歸、桂心末,每酒下三錢。婦科宜之。(第三)
鼻衄不止,為末,綿包塞耳,左右右左。(第四)
尿血,末服。(第五)
小便不通,同苦楝子末,白湯入香油少許下。(第六)
膜外氣痛及氣塊,為末,熟豬胰蘸食之。(第七)
熱厥心痛,時發止,同金鈴子末酒下。(第八)
經不調,腹刺痛,同當歸、陳皮酒丸服。(第九)
產後諸病,惡露未盡。一切,為末酒下。(第十)
小兒盤腸氣痛,同小茴末下。(十一)
疝氣危急,同全蠍末下。少腹積痛。(十二)
冷氣腰痛。同上第三。(十三)
墜車落馬,筋骨痛,為末豆淋酒下。(十四)

貝母三十九

去心拌糯米炒用。白微為使,畏秦艽、莽草,反烏頭。苦、辛,微寒,無毒。散結瀉熱,潤肺清心。治痰嗽熱嗽,止吐血咯血。乳閉產難最良,喉痺目眩亦效。散心下郁滿之氣,療腹中結實之,平癭瘤而斂瘡口,除淋瀝而點目赤。為消痰止嗽之神劑,乃清熱除痰之良藥。虛嗽無火者勿用。

生晉地。葉似大蒜,四月蒜熟時采。出潤州、荊州、襄州者最良,江南諸州亦有之。今河中、江陵府、郢、壽、隨、鄭、蔡、潤、滁州皆有之,以川產者為良。貝母中有獨顆團不作兩片無皺者,號丹龍精,不可入藥。

妊娠尿難,飲食如故,同苦參、當歸蜜丸服。(驗方第一)
乳不下,同知母、蠣粉末,豬蹄湯下。(第二)
目生 肉,同丁香末乳點之。(第三)
吐血不已,炮研漿水下。(第四)
小兒鵝口,為末,蜜水煎抹之。(第五)
吹奶作痛,為末吹鼻大效。(第六)
乳癰初起,為末酒下,令人吮之。(第七)
便毒腫痛,同白芷末煎服,以渣敷之。(第八)
紫白癜風,同南星為末,薑帶汁拭之。(第九)
蜘蛛咬傷,縛定咬處,酒服貝母末五錢至醉。酒化為水,自瘡口出。(第十)
蛇蠍傷。同上。(十一)

山慈姑四十

去毛殼。甘,微辛,有小毒。消癰腫瘡 疔毒,兼療瘰癧結核,解諸毒蠱毒蛇毒,亦治狂狗咬傷。

擅剝人面皮之能,操退除面 之權。

處處有之。冬月生葉,如水仙而狹。二月中抽一莖如箭杆,莖端開花,有白、紅、黃三色。

黃色者,上有黑點,其花乃眾花簇成一朵。三月結子,三棱。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其根,狀如小蒜,有毛殼包裹。

粉滓面,杵粉夜塗旦洗。(驗方第一)
牙根腫痛,煎漱吐之。(第二)
風痰癇疾,以清茶研如泥,日中時以茶調下,即臥日中,良久吐出,不吐以熱茶投之。

(第三)

紫金錠 淨慈姑(二兩,焙淨) 五倍子(二兩,焙) 千金子(去油,一兩) 麝香(一錢)端午七夕,或重陽,或天德月德黃道吉辰,齋戒盛服,焚香拜禱,以糯米濃飲合之,木臼杵千下,一丸一錢。病甚者連服,取利,用溫粥補之。一切飲食藥毒,蠱毒瘴氣,河豚、土菌、死牛馬等毒,並用涼水磨服一錠,或吐或利即愈。癰疽發背,疔腫楊梅,一切惡瘡,風疹赤游,痔瘡,並用涼水磨塗,日數次即愈。陰陽二毒傷寒,狂亂瘟疫,喉痺,並用涼水入薄荷汁化下。心氣痛並諸氣,淡酒下。泄利霍亂絞腸,薄荷湯下。中風中氣,口噤目斜,五癇鬼邪鬼胎,筋攣骨痛,並酒下。自縊水溺,鬼迷,心頭溫者,冷水磨灌之。傳尸癆瘵,涼水化下,取下惡物蟲積為妙。久近瘧疾發時,東流水煎桃枝湯下。經閉紅花湯下。小兒五疳五痢,薄荷湯下。風蟲牙痛,酒磨塗之。打撲損傷,松節煎酒下。湯火傷,毒蛇惡犬傷,並冷水磨塗,仍服之。

茅根四十一

甘,寒,無毒。止吐衄諸血,除淋瀝客熱。黃膽水腫皆療,噦嘔喘急悉醫。利小便而止消渴處處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針。夏生白花至秋而枯。其根潔白,六月採之。詩云︰露彼菅茅竹木入肉,燒末,豬油合塗。腫者亦效。(驗方第一)
鼻衄,為末,米泔下。(第二)
吐血不已,水煎服。(第三)
勞傷溺血,同乾薑蜜水煎。(第四)
小便出血,水煎服。(第五)
小便熱淋,水煎常服。(第六)
解中酒毒,水煎服。(第七)
諸般黃膽,同豬肉一斤,作羹食。(第八)
虛後水腫,小便不利,同赤小豆水煎乾,去茅根食豆,小便利則愈也。(第九)
入山辟谷,取淨茅石上晒乾,為末,水下,終日不飢。(第十)
溫病熱噦,胸滿氣逆,同葛根煎服。(十一)
食入即吐,同蘆根煎服。(十二)
肺熱氣喘,水煎服。(十三)
瘡毒畏針,用茅針酒煎服,一針一孔。即初生苗也。(十四)

龍膽草四十二

甘草湯浸晒乾用。貫眾、小豆為使,惡地黃、防葵。空腹服之令人溺。大苦,寒,無毒,性沉。足厥陰、少陽藥也。退二木之火燥,除二水之濕熱,解天行之熱黃,療時氣之溫熱。骨間寒熱之郁,肝家驚癇之邪,赤睛赤肉之突,熱痢熱狂之火。消癰瘍而
治瘡疥,兼治腳氣腫痛,止咽痛而除盜汗,且除胃中煩熱。過服損胃。

生齊朐山谷及兗州。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採。今出近道,以吳興者為勝。抽根十餘條,類牛膝而短。四月生葉如嫩蒜,細莖如小竹枝。七月開花如牽牛,青碧色。冬後結子苗枯。

猝下血,水煎服。(驗方第一)
蛔攻心刺痛,吐水,水煎服。(第二)
目中漏膿,同當歸末服。(第三)
暑天目澀,合黃連汁點之。(第四)
咽熱痛,水煎服。(第五)
小兒盜汗,身熱,同防風末服。(第六)
一切盜汗,為末,同膽汁、酒服。(第七)
穀疸勞疸,一兩,苦參三兩,牛膽丸服。勞疸加山梔。(第八)
傷寒發狂,為末,雞子清蜜水服。(第九)

細辛四十三

去頭子、雙葉,水浸乾用。惡黃 、野狼毒、山茱萸,忌生菜、狸肉,畏硝石、滑石,反藜蘆。辛,溫,無毒,性升。入足厥陰、少陰。去頭風而止嗽,療齒痛而通氣,驅寒濕而蕩濁,消水飲而破痰。除癲癇之風疾,解痺痛之風濕,調百節之拘攣,且潤大便之燥結。息風目淚淋,兼治睫倒,通 鼻氣塞,亦解耳聾。不可過用。

凡使勿用杜衡。柔莖細根,直而色紫,味極辛者,細辛也。莖微粗,根曲而黃白色,味亦辛者,杜衡也。根同細辛,色如杜衡,味辛微苦者,鬼督郵也。處處有之,以華陰、高麗者為真,其根細而極辛,今多以杜衡偽之。細辛葉如葵,赤黑色,非此則杜衡也。

諸般耳聾,為末蠟丸,綿包塞之,戒怒氣。(驗方第一)
鼻中息肉,為末常吹。(第二)
暗風猝倒,為末吹鼻。(第三)
虛寒嘔噦,稍佐丁香,每柿蒂湯下末二錢。(第四)
小兒客忤不語,同桂心末,少納口中。(第五)
小兒口瘡,為末,醋合敷臍上。(第六)
口舌生瘡,細辛、黃連等分,為末摻之,漱涎甚效。(第七)
口臭, 齒腫痛,煎漱吐之。(第八)

白薇四十四

酒洗用。惡黃 、大黃、大戟、乾薑、大棗、干漆、山茱萸。苦,鹹而寒,無毒。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治驚邪狂惑,療寒熱酸痛。利水瀉熱,清金除煩。退熱淋而通鼻塞,解溫瘧而止遺溺。泯自汗灼熱、多睡之風溫,療身熱肢滿、昏迷之暴風。

生平原川谷,今處處有之。二八月採,莖葉頗類柳葉。六七月開紅花,八月結實。根黃白色婦人遺溺,同芍藥末酒服。(驗方第一)
血淋熱淋。同上。(第二)
婦人血厥如風,平居無苦疾,忽如死人,目閉口噤,移時方省,亦名郁冒。白薇、當歸各一兩,人參五錢,甘草二錢,每五錢水煎服。(第三)
金瘡出血,為末帖之。(第四)
鼻不知香臭,同貝母、冬花、百部末,每米湯下一錢。(第五)

白前四十五

甘草水浸,去頭須焙用。甘,平,無毒。入手太陰肺。降沖逆而止咳,破壅塞而消痰。肺氣壅實有痰者宜之,虛而長生州渚沙磧之上。其葉似柳,二八月採取。根似白薇、牛膝,不可不知。似牛膝粗長堅直易短小柔軟能彎者,白薇也。近道俱有,形色頗同,以此別之,不致差誤。

久咳唾血,同桔梗、雙皮、炙草煎服,忌豬肉。(驗方第一)
久嗽上氣,體腫短氣,滿脹不臥,作水雞聲,同紫菀、半夏、大戟,先漬後煎,忌羊肉。

(第二)

當歸四十六

酒洗用。李杲曰︰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甘,苦,辛,溫,無毒。足厥陰肝,手少陰心藥也。養血滋肝,潤燥滑腸。補一切婦女虛損,止諸般臟腑疼痛。溫瘧癖痢之苦,痿痺症瘕之邪。排膿止痛,養血生肌。諸風諸氣諸勞悉醫,凡經凡產凡胎皆療。起細脈之極細,四肢節之逆冷。暖裡急而平逆氣,溫中焦而除寒疝。

生隴西川谷。二八月採取。今蜀川、陝西、江寧、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為勝。春生苗,綠葉三瓣。七八月開花似蒔蘿,淺紫色。根黑黃,以肉濃不枯者為勝。時珍曰︰今蜀、陝、秦州、汶州諸處人多栽蒔為貨。以秦歸頭圓尾多色紫氣香肥潤者,名馬尾歸,最勝他處。頭大尾粗色白堅枯者,為 頭歸,只宜入發散藥爾。

溫瘧不止,水煎一兩服。(驗方第一)
大便不通,同白芷末服。(第二)
婦人一切,當歸四兩,地黃二兩,蜜丸服。(第三)
一切失血眩暈,同芎煎服。(第四)
鼻衄不已,末服。(第五)
小便出血,酒煎四兩服。(第六)
頭痛如破,酒煎二兩。(第七)
目暗,六兩,附子一兩,蜜丸用。(第八)
心下刺痛,為末酒下。(第九)
手臂痛,酒浸三兩服。(第十)
月經上行,先服香墨止之,次用歸尾、紅花水煎服。(十一)
室女閉經,歸尾、沒藥、紅花酒浸,面北服之,日一。(十二)
經脈不調,臍下氣脹上攻。同干漆蜜丸酒下。(十三)
墜胎下血,同蔥白酒煎下。(十四)
胎動或死,同川芎數兩服,生安死落。(十五)
催生一切。同上。(十六)
倒生子死,為末,酒下。(十七)
產後血脹,腹痛引脅,稍佐炮薑末服。(十八)
產後自汗,壯熱氣短,腰腳痛,同黃 、白芍、生薑服。(十九)
產後中風不省,吐沫,瘈瘲,同芥穗末酒下。(二十)
小兒哭成癇,乳汁服末,日數服。(二十一)
小兒臍濕或腫赤,出水,為末敷之。(二十二)
湯火傷爛,當歸、黃蠟、香油熬膏帖之。(二十三)
吐血後困倦,同台參服。(二十四)
黃白色枯舌縮恍惚,同白朮,稍佐生地蜜水煎。(二十五)
閃挫腰痛,當歸三錢,杜仲三錢,酒煎出汗。(二十六)
打頭腫如卵,當歸、香油熬焦去渣,入乳香、沒藥,再入黃蠟,成膏敷之。(二十七)
產後腹痛,為末蜜水煎。(二十八)
產後經閉,少腹痛,當歸、川芎、元胡、紅花、薑炭、丹皮、甘草,酒煎尿引。(二十九)

當歸四逆湯 當歸 白芍 桂枝(各三錢) 細辛 通草 甘草(各二錢) 大棗
治厥逆脈細欲絕。(諸方第一)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三兩) 生薑(五兩) 羊肉(一斤)
治寒疝腹痛,脅痛裡急。(第二)

當歸芍藥湯 當歸(三) 白芍(斤) 川芎(三) 白朮(四) 茯苓(四) 澤瀉(半斤)
治妊娠雜病。(第三)

當歸貝母苦參丸 當歸 貝母 苦參(等分)
治妊娠尿難,食如故。(第四)

當歸散 當歸 白芍 川芎 黃芩 白朮(等分)為散。治胎前產後諸病。(第五)

當歸 白芍 棗仁(炒) 茯神 麥冬 辰砂 生地 甘草為丸或湯。治內傷驚悸。有痰火加半夏、枳實、黃連。(第六)

鎮心丸 辰砂(五錢) 琥珀(五錢) 天竺黃(五錢) 膽星(一兩) 牛黃(三錢) 雄黃(二錢) 珍珠(二錢) 麝香心經有熱者,加炒連(一兩,) 當歸(一兩,) 生地(一兩,) 炙草(五錢,) 台參(一兩。)
去雄黃、膽星、麝香,蜜丸豆大,金箔為衣,薄荷湯下,每一丸。治一切驚悸。(第七)

芎四十七

白芷為使,畏黃連。狀如雀腦者謂雀腦芎;出關中者呼為西芎;出蜀中者為川芎;出天台山者為台芎;出江南者為撫芎。辛,溫,無毒。入足厥陰經。去風除濕,補血清頭,開鬱潤燥,止痛散瘀,濕瀉血痢之疾,寒痺筋攣之,淚淋涕出之症,風攻氣鬱之邪。調經脈而破經結,療諸瘡而止諸血。平息頭痛之妙劑,驅除面風之良藥。虛火上炎,嘔吐咳逆者勿用。

生武功、斜谷西嶺。九月、十月採取。以蜀川者為勝。四五月生葉,如水芹、胡荽、蛇床輩,作叢而莖細。其葉倍香,名蘼蕪是也。七八月間開碎白花。時珍曰︰蜀地少寒,人多栽蒔,深秋莖葉亦不萎也。

一切心痛,酒下末。(驗方第一)
諸般頭痛和末煎丸俱可。(第二)
頭風旋暈,佐天麻丸之。(第三)
驗胎是否,為末艾湯下,腹微動者胎也。又醋煎艾葉,腹大動者胎也,不動者非胎。(第四)
胎損子死,為末酒下立出。(第五)
血崩不止,酒煎。(第六)
酒癖脅脹,時嘔,腹有聲,同三棱末,蔥湯下。(第七)
小兒腦熱,好閉目或太陽痛,或目赤腫,同薄荷、芒硝吹鼻。(第八)
齒敗口臭,水煎含之。(第九)
兩乳忽脹疼痛或過小腹名乳懸,當歸、川芎各一斤,以半斤煎服,以半斤燒煙,令口鼻吸之,未愈再作,仍當歸(一錢) 川芎(一錢) 酒芍(一錢) 生地(一錢) 香附(一錢) 丹皮(八分) 柴胡(八分) 黃柏(八分) 知母(八分) 黃芩(八分) 牛膝(八分) 焦術 桃仁 紅花
治虛人閉經,或兼咳嗽發熱。室女去知、柏、膝、桃、紅。有虛冷者不用,或加乾薑亦可。

(宜用十服,諸方第一)
見風淚出,不赤不痛︰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防風(一錢) 蒺藜(一錢) 川芎(五分)熟地(二錢) 木賊(一錢)水煎(第二)
一切頭痛︰川芎 乳香 沒藥 雄黃 白芷 火硝為細末吹鼻。並治牙痛赤眼耳鳴鼻塞,腦瀉及蜈蚣所傷。口含涼水,以藥吹鼻。(第三)

蛇床子四十八

服食炒用,作湯浴生用。惡牡丹、貝母、巴豆,伏硫黃。苦,平,微溫,無毒。入脾、肝、腎三經。暖補命門,溫養子宮。起丈夫玉莖痿弱,兼洗濕癢,除女子玉門寒冷,並治腫痛。腰膝痛酸,肢節頑痺,撲損瘀血,赤白帶漏。洗疥癬痂癩之毒,熏痔漏頑惡之瘡。一身盡癢,非此莫浴,小便自遺,用之立收。大益男子之陽事,尤
治小兒之癇病。最漱牙痛,亦斂陰汗。

生臨淄川谷及田野。五月採實。近田野墟落甚多。三月生苗,高二三尺,葉青碎,作叢似蒿枝。每枝上花頭百餘,結同一窠。蓋其花實與當歸、芎 、水芹、 本、蒔蘿、胡蘿卜等也。在處有之,以揚州、襄州者為良。

陽事不起,同五味、菟絲蜜丸服,酒下。煎浴之尤佳。(驗方第一)
赤白帶,同枯礬醋丸彈大,綿包納陰中,熱極再換,甚效。(第二)
子宮冷。同上。(第三)
婦人陰癢,稍佐白礬煎洗。(第四)
產後陰脫,蒸熱絹包熨之,稍少佐烏梅煎洗。(第五)
婦人陰痛。同上。(第六)
男子陰腫痛,為末,雞子黃合敷。(第七)
脫肛,為末敷之,又同甘草服。(第八)
痔瘡腫痛,煎熏洗之。(第九)
小兒癬,為末,豬油合敷。(第十)
耳內濕瘡,同黃連、輕粉末吹之。(十一)
風蟲牙痛,煎漱。(十二)
冬月喉痺,藥不下,燒煙瓶中熏之,涎自出。(十三)

本四十九

惡 茹,畏青葙子。辛,苦,微溫,無毒。療婦人疝瘕,兼療陰寒痛腫;除太陽風寒,並除巔頂牽痛。諸般惡風,一切風濕。粉刺酒 之疾,癰疽疥癬之毒。君木香除霧露之襲沿,同白芷去頭面之垢屑。

頭痛內熱,陰虛頭痛,春夏傷寒,皆忌之。

生崇山山谷。正、二月採根。今西川、河東、兗州、杭州、江南皆有之。葉似白芷,又似芎月結實,根紫色。

小兒疥癬,煎浴之。(驗方第一)
頭上垢屑,同白芷末,夜搽旦梳,垢自去也。(第二)

白芷五十

微焙用。當歸為使,惡旋覆花,製雄黃、硫黃。辛,溫,無毒。手足陽明,手太陰藥也。解三經風熱之燥癢,除陽明頭目之昏痛,調血崩血閉之大症,住鼻衄鼻淵之細 。痔漏瘡癰最宜,瘰癧疥癬亦醫。目癢淚出,面 瘢生。活血排膿,止痛生肌。療心腹之血刺,兼療腸風腸秘,除眉棱之骨痛,並除牙痛目,刀斧金瘡之傷,砒毒蛇咬之災。性升散,氣芬芳,血熱有虛火忌之。

生河東山谷。二八月採。今所在有之,吳地尤多。春生葉,相對婆娑,紫色,闊三指許。

花白微黃。伏後結子,秋後苗枯,以黃澤者為佳。四條一處生者,名喪公藤,勿用。

小便出血,同當歸末服。(驗方第一)
腸風下血,末服。(第二)
痔漏出血。同上,又煎洗。(第三)
衄不已,為末,以所出血合敷山根。(第四)
腫毒熱痛,為末,醋合敷之。(第五)
乳癰初起,同貝母末酒下。(第六)
疔瘡初起,同生薑服,發汗。(第七)
癰疽赤腫,同大黃末服。(第八)
刀斧傷瘡,嚼敷之。(第九)
解信石毒,井水下末。(第十)
諸骨哽咽,同半夏末水下,嘔出。(十一)
毒蛇傷︰(一人被蛇)傷昏死,一臂如股,遍身皮脹,黃黑色。一道人以新水合白芷末一斤,灌之。覺臍中 然,黃水自口出,腥氣逆人,良久而消。一人為蛇傷,一腳潰爛,百藥不效。一僧以新水洗淨敗肉,內芷末,入膽礬、元香少許摻之,惡水涌出,日日如此,一月而平。(十二)
一切傷寒,不論陰陽輕重,老少男女妊娠,皆可用之。白芷一兩,甘草半兩,蔥、薑、棗,水煎取汗,不汗更服。更可卜人之好惡也。如煎黑色,或誤打翻,即難愈;如煎藥黃色,無不愈者。忌婦人、雞犬見之。(十三)
風寒流涕,同芥穗末茶下。(十四)
小兒身熱,煎水浴之,取汗忌風。(十五)
頭面諸痛,以萊菔汁浸透,晒乾為末,白湯下或吹鼻。(十六)
偏正頭風,百藥不效,一服更好,天下第一方也。白芷兩半,川芎、甘草、烏頭各一錢,俱炒,末,細茶、薄荷湯下之。(十七)
眉棱骨痛,同羌活、香附。(十八)
風熱牙痛,同朱砂蜜丸搽牙。(十九)
一切目疾,同雄黃蜜丸彈大,朱砂為衣,茶下一丸。還睛丸。(二十)
口臭,為末,每水下一錢。(二十一)
盜汗,一兩,辰砂五分,每酒下二錢末。(二十二)
血風反胃,為末,豬血七片,沸湯泡七次,蘸末食之。(二十三)
腳氣腫痛,同芥子末,薑汁合敷。(二十四)
白帶,四兩,鍛石淹三宿,去灰為末,每酒下二錢。(二十五)
難產,末下五錢。(二十六)
胎前產後,虛損,經不調與橫生逆產,同百草霜末,芎歸湯下。(二十七)
大便風秘,蜜水下末。(二十八)
小便結澀,醋炙末,酒煎,木通、甘草湯下。(二十九)

沖和膏 紫荊皮(五) 獨活(三) 白芷(三) 赤芍(二) 菖蒲(二)為末,蔥水、熱酒均可調敷。(諸方第一)
牙根痛連腮頰腫痛,口難張,骨槽風也。白芷 桔梗 台參 黃 (少用) 藿香 肉桂(少用) 甘草 白朮 川芎當歸 白芍 麥冬 薑 棗(第二)

白芍五十一

生用治痢,酒炒辟寒,醋炙入婦科血分。惡石斛、芒硝,畏硝石、鱉甲、小薊,反藜蘆。酸,寒,苦,平,無毒,性斂澀。入肝、膽、肺、脾諸經。補血瀉肝,安脾寧肺,散瘀利水,除煩退熱。固腠理而斂汗,和血脈而收氣,解腹痛而平肝,除後重而止痢。心痞脅痛之疾,鼻衄目澀之,癰腫疝瘕之凝,痔漏瘡疥之科。平肺脹之喘逆,伸足攣之拘急。婦科一切悉療,產後諸症宜忌。按仲景產後諸症,不遺白芍,是產後不忌芍也。脈緩有汗者宜之。

生中岳山谷。二八月採。今處處有之,以淮南者為勝。春生紅芽作叢,三枝五葉。夏初開花,有紅白紫淡數種。

目珠突出,白芍、杏仁、柴胡、丹皮、首烏、甘草。(驗方第一)

赤芍

苦,寒,無毒。瀉肝火,散瘀血,療腹痛,除積結。去腸風癰腫,調血痺疝瘕。利水有力,腹中虛痛,佐炙草服。脈緩者。(驗方第一)
腳氣腫痛,佐炙草末服。(第二)
消渴,他藥不效。同上。(第三)
五淋,同檳榔末服,宜赤芍。(第四)
鼻衄,赤芍末服。(第五)
崩中小腹痛,佐柏葉煎服。(第六)
經水不止,同香附、艾葉煎服。(第七)
赤帶,赤芍、香附末服。(第八)
赤白帶久,炒末酒下。(第九)
金瘡出血,熬黃為末,酒下,常服,以渣敷之。(第十)
痘瘡脹痛,為末酒下。(十一)
木舌腫滿,赤芍同甘草服。(十二)
魚骨哽,細嚼咽之。(十三)
因氣火內熱發驚,白芍、陳皮、米殼、甘草水煎。(十四)

桂枝加芍湯 桂枝原方倍白芍。
治下後腹滿時痛,屬太陰者。(諸方第一)

芍藥甘草湯 白芍 甘草
治傷寒脈浮,有汗心煩,惡寒,小便數,腳攣急。(第二)

芍藥甘草附子湯治傷寒發汗不解,反惡寒者。(第三)

桂枝去芍湯 桂枝原方去白芍。
治傷寒下後,胸滿脈促者。(第四)
老人目赤暴痛︰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羌活 防風 膽草水酒煎服。(第五)

丹皮五十二

酒蒸。畏貝母、大黃、菟絲,忌蒜、胡荽,伏砒。苦,辛,微寒,無毒。手足少陰、厥陰藥也。涼血退熱,去瘀消症。中風五勞悉醫,驚癇瘈瘲皆療。破積血而通經脈,療癰瘡而下胞胎,治撲傷而續筋骨,止吐衄而斷淋瀝。能退無汗之骨蒸,最泄諸血之火伏。

生巴郡及漢中。二八月採。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以合州、和州、宣州者為勝。取紅白色單瓣者入藥,白者補,赤者利。

疝偏墜,氣脹不能動者,同防風末酒下。(驗方第一)
損傷瘀血,二兩,虻蟲三七枚,熬過為末,每旦酒下,血化水下。(第二)
下部生瘡,已決洞者,煎服。(第三)

木香五十三

生用理氣,煨熟實腸。磨汁用。辛、苦、微溫,無毒,性沉。手少陽三焦藥也。療一切氣滯,止諸般氣逆。九種心痛,積年冷氣。調後重之痢泄,除反胃之嘔逆。 癖症塊之結,癃淋脹痛之 。治霍亂而療溫瘧,除毒物而殺鬼物。

青木香生永昌山谷,永昌不複貢,今皆從外國舶上來者,一株五根,一莖五枝,一枝五葉,葉間五節,故又名五香,燒之能上通九天也。古方治癰疽有五香連翹湯。今所謂青木香,則馬兜鈴根也。蘇頌曰︰今惟廣州舶上來,他無所出。時珍曰︰木香南方諸地皆有,即今胡廣木香是也,形如枯骨,味苦粘牙者良。

一切走注氣痛,磨汁酒下。(驗方第一)
中氣不省,為末,冬瓜湯下。(第二)
霍亂轉筋腹痛,為末酒煎,木瓜汁下。(第三)
腸風下血,同黃連為末,入豬大腸內,煮爛去藥食腸。(第四)
小便混濁如精,同沒藥、當歸為末,荊棘心取汁丸服。(第五)
小兒陰莖腫或痛,同枳殼、炙草服。(第六)
乳中結核,久久不愈,輕則乳勞,重成乳岩。均宜︰木香(五錢。) 生地(一兩) 搗合餅帖之,或熨斗間日熨之,(諸方第一)

甘松香五十四

甘,溫,無毒,性芳香。開脾氣之鬱結,洗腳氣之浮腫。止心腹卒中之痛病,除皮膚黑黯之 。最治風疳,兼療齒。

生川西松州。廣志云︰甘松出姑臧、涼州諸山,細葉,引蔓叢生。今黔、蜀及遼州亦有之。

八月採之,作湯浴令人身香。

腎虛牙痛,同硫黃末泡湯漱之。(驗方第一)
風疳蟲牙蝕肉至盡,同輕粉,倍蘆薈,豬腎一對,炙末煎漱。(第二)

山柰五十五

辛,溫,無毒。暖中焦而辟惡,止霍亂而除寒,治心腹之冷痛,止風蟲之牙痛。

生廣中,人家栽之。根葉皆如生薑。

一切牙痛,面包煨熟,入元香少許,為末,隨左右 鼻,口含溫水漱去,神效。(驗方第一)
面上雀斑,同鷹屎、密陀僧、蓖麻子研勻乳合,夜敷旦洗。(第二)
心腹冷痛,同丁香、當歸、甘草醋丸服。常患疼痛則發冷。(第三)

良薑五十六

炒用。子名紅豆蔻。辛,苦,大溫,無毒,性浮。入足太陰、陽明經。消食醒酒,下氣健脾。解心腹之冷痛,降胃脘之嘔惡。治霍亂而療瀉痢,兼治轉筋,破冷癖而除瘴瘧,並寬噎膈。

出高良郡。春月採。今嶺南、黔、蜀皆有之。莖葉如薑苗而大,高一二尺,紅紫花。

紅豆蔻 五十七

炒用。辛,溫,無毒。主治略同。

忽然惡心,含咽之。(驗方第一)
霍亂腹痛,煎汁煮大米食之。(第二)
霍亂嘔甚,水煎棗引。(第三)
頭痛,生研吹鼻。(第四)
心腹痛冷,同甘草水煎服。(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