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七‧小兒部

明 樓英

心主熱

〔錢〕肝熱,手尋衣領及亂捻物,瀉青丸主之。壯熱飲水喘悶,瀉白散主之。(壯熱者,一向熱而不已也。)肺熱,手掐眉目,日西熱甚,咳嗽寒熱,壯熱飲水,甘桔湯主之。若肺虛熱,唇深紅色,輕者瀉白散,重者涼膈散主之。

心熱,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臥,及上竄搖頭切牙,皆心熱也,導赤散主之。(心氣熱則心胸亦然,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脾熱,則目黃肚大,怠惰嗜臥,身熱飲水,四肢不收,瀉黃散主之。

腎虛,則下竄畏明,地黃丸主之。頰赤,由心臟邪熱上攻也,宜服導赤散。

〔錢〕面上証︰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頰為腎,赤者熱也,隨証治之。目內 赤者心熱,導赤散主之;淡紅者心虛熱,生犀散主之。青者肝熱,瀉青丸主之;淺淡者補之。黃者脾熱,瀉黃散主之。

無精光者,腎虛,地黃丸主之。(潔古云︰目中五色甚者,瀉本臟。色淺者宜補之。又云︰白是寒,小便青,四逆湯。黃赤是熱,承氣湯,瀉本臟。青是腹痛,捻頭散主之,桂枝芍藥湯亦主之。)
〔《脈》〕小兒脈沉而數者,骨間有熱,欲以腹按冷清也。

〔錢〕身熱不飲水者,熱在外;身熱飲水者,熱在內。

〔海〕四順飲子治熱在內而不厥。連翹散治熱在外而不厥。

〔丹〕小兒發熱,手足伏熱,痰熱,必用吐法。輕劑苦參、赤小豆末;重劑瓜蒂散、淡齏汁調服之。如不吐,用鵝翎探之。

〔錢〕朱監簿子五歲,忽發熱。醫曰︰此心熱也。腮赤而唇紅,煩躁引飲。遂用牛黃丸三服,以一物瀉心湯下之,來日不愈,反加無力而不能食。又下之,便利黃沫。錢曰︰心經虛而有留熱在內,必被涼藥下之,致此虛勞之病也。錢先用白朮散,生胃中津液,次以生犀散治之。朱曰︰大便黃沫如何?

曰︰胃氣正即瀉自止,虛熱也。朱曰︰醫用瀉心湯如何?錢曰︰瀉心湯者,黃連一物耳。黃連性寒,多服則利,能寒脾胃也。坐久,眾醫至,皆曰實熱。錢曰︰虛熱。若實熱何以瀉心湯下之不安,又加面黃頰赤,五心煩躁,不食而引飲?醫曰︰既虛熱,何大便黃沫?錢笑曰︰便黃沫者,服瀉心湯多故也。錢與胡黃連丸治愈。鄭人齊郎中者,家好收藥散施,其子忽臟熱,齊自取青金膏三服並一服餌之,服畢,至三更瀉五行,其子困睡。齊言子睡多驚,又與青金膏一服。又瀉三行,加口乾身熱。齊言尚有微熱未盡,又與青金膏。其妻曰︰用藥十餘行未安,莫生他病否?召錢氏至,曰︰已成虛羸。先用前白朮散時時服之,後服香瓜丸,十三日愈。(香瓜丸即香瓜散方,見自汗條。)
〔海〕風熱邪熱,四君子湯加生薑、荊芥煎。

〔雲〕小兒客熱在內,不思乳食,先用導赤散,次用益黃散。實熱在內者,四順飲之類,在上者吐之。

(方見表裡條。)
〔丹〕小兒熱病,六一散,妙藥也。

食傷胃熱熏蒸。

白朮(一兩) 半夏 黃連(各半兩)加平胃散,粥食後白湯下。

〔本》〕治小兒驚熱。

全蠍 天南星(取心為末,一錢) 人參(三錢) 蛇蛻(三錢)
上為末,薄荷、蜜湯調下。

〔錢〕風溫熱,壯熱相似。潮熱,時間發熱,過時即止,來日依時又熱,此欲發驚候也。

壯熱者,一向熱而不已,甚則發驚癇也。

風溫者,身不熱而口中氣熱,又有風溫症者,但溫而不熱。

傷寒熱,口熱,呵欠頓悶,項急。(治見傷寒部。)痘瘡熱,噴嚏,悸動,耳尖冷。(治見痘瘡部。)變蒸熱,唇上白泡珠起,耳冷。(不必治。)疳熱,面黃,吃炭土,羸瘦,鼻下赤爛。(治見疳部。)驚風熱,發搐悸癇,脈數,煩躁,顛叫恍惚。(治見急驚部。)
〔《素》〕帝曰︰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通評虛實論《甲乙經》謂婦人乳子者。)
〔錢〕熱証疏利,或解化後無虛証,勿溫補,熱必隨生。

潮熱

熱有作止,每日應時而發也。

〔錢〕地骨皮散 治虛熱潮作,亦治傷寒壯熱及餘熱。

知母 甘草(炙) 半夏(洗,七次) 銀柴胡(去蘆) 人參 地骨皮 赤茯苓(以上各等分)如有驚熱,加蟬蛻、天麻、黃芩。若加秦艽,名秦艽飲子。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溫服,量大小加減。(海藏云︰地骨皮散即小柴胡湯加減法。自汗者地骨皮散,無汗者柴胡湯、三黃湯。仲景所用,錢氏改諸丸散加減,並出古法。)
生犀散 治症同前。

生犀角(銼末,二錢) 地骨皮 赤芍藥 柴胡 葛根(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煎,食後溫服。(海藏云︰生犀湯,即犀角地黃東加減法,此少陽陽明相合也。)
〔田〕犀角散 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四肢困倦,飲食雖多,不生肌肉。

犀角末) 地骨皮 麥門冬 枳殼(麩炒) 大黃(蒸) 柴胡 茯苓 赤芍藥 黃耆 桑白皮 人參鱉甲(醋塗炙。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二錢入青蒿少許,水煎,量兒大小加減,一鐘煎八分,食後溫服。

〔丹〕小兒潮熱盜汗,胡黃連、柴胡等為細末,煉蜜丸芡實大。每二丸酒化開,入少水,煎小沸,服。

〔錢〕朱監簿子五歲,夜發熱,曉即如故,眾醫有作傷寒治者,有作熱治者,以涼藥解之不愈。其候多涎而喜睡。他醫以鐵粉丸下涎,其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飲。錢曰︰不可下之。乃取白朮散一兩,煎藥汁三升,使任意取足服。朱生曰︰飲多不作瀉否?錢曰︰無生水不作瀉,縱多不足怪也,但不可下耳。朱生曰︰先治何病?錢曰︰止瀉治痰,退熱清神,皆此藥也。至晚服盡。錢視曰︰更可服三升,又煎白朮散三升,服盡得稍愈,第三日,又服白朮散三升,其子不渴無涎。又投阿膠散,二服而安。

〔錢〕秦艽散 治潮熱減食蒸瘦。

秦艽(去頭,切,焙) 甘草(炙,各一兩) 薄荷葉(切,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鐘,煎八分,食後溫服。

〔潔〕潮熱有時,胸滿短氣者,桃枝丸。(方見小兒積熱。)
〔湯〕風痰熱,晚熱早涼,吃水無時,此候乃痰作潮而生風熱,即宜金星丸下之。或氣弱者不可下,宜奪命散以控下涎,次服惺惺散加南星、白附子。(奪命散方見驚風門。惺惺散方見痘疹門。)
金星丸 治風熱結聚,喉內痰鳴,喘粗咳嗽,面紅腮腫,咽膈壅塞,發熱,狂躁,多渴。

鬱金末 雄黃(另研,各一分) 膩粉(半分) 巴豆(七枚,去油)
上為末,米醋糊丸麻子大,薄荷臘茶下。

〔《脈經》〕云︰小腸有宿食,常暮發熱,明日複止,此宿食夜熱也。海藏云︰夜熱屬陰,四順飲之類,此血熱在夜也。

積熱

久熱也。疳熱亦久,但兼面黃吃炭土,鼻下爛也。

〔無〕小兒積熱者,表裡俱熱,遍身皆熱,頰赤口乾,小便赤,大便焦黃,先以四順、清涼飲子利動臟腑,則熱去。既去複熱者,內熱已解,而表熱未解也,當用惺惺散、紅綿散加麻黃微發汗,表熱乃去。

表熱去後,又發熱者何也?世醫到此,盡不能曉。或再用涼藥,或再解表,或以謂不可醫,誤致夭傷者甚多。此表裡俱虛,氣不歸元,而陽浮於外,所以再發熱,非熱証也。只用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氣,則收陽歸內,身體便涼。熱重者,用銀白散。

清涼飲子 每服二錢,薄荷三錢,同煎。(方見治寒熱法。)惺惺散(方見痘疹門。)
紅綿散 白僵蠶(炒,二兩) 天麻(生用,一兩) 天南星(切薄片,油浸黃,二兩) 蘇木節(另研,二兩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紅綿少許,同煎至六分,溫服。凡小兒風熱,頭目不清,並宜服之。若傷寒有表証發熱者,每服入去節麻黃末五分;有裡熱心燥渴者,入滑石末半錢,同煎服之。

六神散 人參 白茯苓 乾山藥 白朮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棗一枚,薑二片,同煎至五分服。此藥用處甚多,治胃冷加附子,治風症加天麻,治痢加罌粟殼。

銀白散 乾山藥 白朮 白茯苓(各半兩) 人參 白扁豆 知母 甘草(炙) 升麻(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棗一枚,生薑二片,同煎,溫服,不拘時候。

〔錢〕桃枝丸 疏取積熱及結胸,又名桃符丸

巴豆霜 大黃 黃柏(各一錢) 輕粉 砂(各半錢)上細末,麵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湯下。一 兒五七丸。五七歲二三十丸,未 兒二三丸,臨臥服。

梔豉飲子 治小兒蓄熱在中,身熱狂躁,昏迷不食。

梔子仁(七枚) 豆豉(半兩)上用水三盞,煎至二盞,看多少服之無時。或吐不吐,立效。

變蒸熱

變蒸者,陰陽水火蒸於血氣,而使形體成就,是五臟之變氣,而七情之所由生也。蓋兒生之日,至三十二日一變,每變蒸畢,即覺性情有異於前。何者?長生臟腑意智故也。何謂三十二日長骨添精神?

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數,以應期歲,以分十二經絡。故初生至三十二日一變生癸,屬足少陰腎,藏精與志;六十四日二變一蒸生壬,屬足太陽膀胱,其發耳與 冷;至九十六日三變生丁,屬手少陰心經,心藏神,其性為喜;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屬手太陽小腸,其發汗出而微驚;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屬足厥陰肝,肝藏魂,喜哭;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屬足少陽膽,其發目不閉而赤;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屬手太陰肺,肺藏魄,生聲;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屬手陽明大腸,其發膚熱而汗,或不汗;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己,屬足太陰脾,脾藏意智;至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生戊,屬足陽明胃,其發不食,腸痛而吐乳。又手厥陰心包絡、手少陽三焦,此二經俱無形狀,故不變而不蒸也。前十變五蒸,乃天地之數以生成之,然後始生齒,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倉云︰氣入四肢,長碎骨,於十變後六十四日為一大蒸,計三百八十四日,長其經脈手足,手受血故能持握,足受血故能行立。經云︰變且蒸,謂蒸畢而足一歲之日有餘也。師曰︰不汗而熱者,發其汗。大吐者,微止,不可別治。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計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三大蒸,計五百一十二日。共五百七十六日,變蒸既畢,兒乃成人也。變者,變生五臟也。蒸者,蒸養六腑也,所以成人。變者上氣,蒸者體熱。每經一變一蒸,情能既異,輕則發熱微汗,其狀似驚,重則壯熱脈亂而數,或吐或汗,或煩啼躁渴。輕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解,其候與傷寒相似。亦有變蒸之餘續感寒邪者,但變蒸則耳冷 冷,上唇發泡,狀如泡珠。若寒邪搏之,則寒熱交爭,腹中作痛,而啼叫之聲,日夜不絕。變者易也,蒸於肝則目眩微赤,蒸於肺則嚏嗽毛聳。凡五臟六腑筋脈骨節,循環各有証應,其治法和平之劑微表之,熱實者微利之,或不治亦自愈。

〔湯〕《千金》變蒸論云︰凡兒生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變且蒸。九十六日三變,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變且蒸。一百六十日五變,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變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變,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變且蒸。

二百八十八日九變,三百二十日十變,變且蒸。積三百二十日小蒸畢.後六十四日大蒸,蒸後六十四日複大蒸,蒸後一百二十八日複大蒸,凡小兒自生三十二日一變,再變為一蒸,凡十變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畢,乃成人。小兒所以變蒸者,是榮其血脈,改其五臟,故一變竟,輒覺情態有異。其變蒸之候,變上氣者,蒸者體熱。變蒸有輕重,其輕者體熱而微驚,耳冷尻冷,上唇頭白泡起,如魚目珠子,微汗出。重者體壯熱而脈亂,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輒吐,目白睛微赤,黑精微白。又云︰目白者重,赤黑者微,變蒸畢,自精明矣。此其証也。單變小微,兼蒸小劇,凡蒸,平者五日而衰,遠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後期五日,為十日之中,熱乃除耳。或違日數不歇,切不可妄治及灸刺。(海藏云︰言變蒸通一十八次,蓋前三百二十日為十小蒸,後二百五十六日為十大蒸也。,乎典切,不嘔而吐也。)
〔無〕若身熱耳熱尻亦熱,此乃他病,可作別治。

紫霜丸 治小兒變蒸發熱不解,並挾傷寒溫壯熱,汗後熱不渴,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進,乳則吐,食癇,先寒後熱者。

代赭石(醋淬,一兩) 赤石脂(一兩) 巴豆(三十粒,去油) 杏仁(五十個,去皮尖)上先將杏仁、巴霜細研為膏,卻入二石相合,更搗一二千杵,當自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杵之。密器中收。

三十日兒,服如麻子大一粒,與少乳汁令下。食頃後與少乳,勿令多,至日中當小下除熱。若未全除,明日更與一粒。百日兒,服如小豆大一粒,以此準定增減。紫霜丸無所不治,雖下亦不虛人。

心痛

心痛,當於大人心痛門參用之。

心痛吐水者,蟲痛;心痛不吐水者,冷心痛。

〔錢〕靈礬散 治小兒蟲咬心痛欲絕。

五靈脂(二錢) 白礬(火飛,半錢)上同研,每服一二錢,水一鐘,煎至五分,溫服無時,當吐出蟲。

弄舌

〔錢〕弄舌,脾藏微熱,令舌絡微緊,時時舒舌,治勿用冷藥及下之,當少與瀉黃散,漸服之。(田氏云︰若肥實者,用牛黃散治之,)或欲飲水,醫疑為熱,用冷藥下之者,非也。飲水者,脾胃津液少故也,又加面黃肌瘦,五心煩熱,即為疳,宜加胡黃連輩。若大病未已,用藥弄舌者凶。

重舌

〔湯〕重舌,附舌下近舌根,生形如舌而小,謂之重舌。其著舌下,如此者名重舌。其著頰裡及上,如此者名重 。其著齒齦上,如此者名重齦,皆刺之去血可也。

〔田〕重舌治法。用苦竹瀝漬黃柏末點舌上。如不愈,後用真蒲黃敷之,不過三次愈。(用真蒲黃微炒,紙鋪地上出火氣,研細,每挑些糝舌下,更以溫水蘸熟帛裹指輕輕按之,按罷滲藥。)
〔姚〕治小兒重舌。馬牙硝塗舌下,日三度。

〔世〕治小兒重舌木舌。先用新水揉口並舌上下,後用皂角針燒灰,入腦子少許,每用半字,糝舌上下,出涎立效。

〔《子母》〕治小兒重舌。燒烏賊魚骨,細研,和雞子黃敷喉及舌上。

〔《簡》〕治小兒重舌欲死。亂髮灰細研,以半錢敷舌下,日不住用之。

〔丹〕重舌。桑白皮煮汁塗乳,飲之。《秘錄》又以蜣螂燒末,唾敷之。

木舌

〔湯〕木舌者,舌腫漸漸粗大滿口,不急治即塞,殺人也。

〔田〕木舌治法。用《局方》中紫雪一分,竹瀝半合和之,時時抹入口中,自消。

〔丹〕小兒木舌。百草霜、滑石、芒硝為末,酒調敷。

舌白胎

〔丹〕舌上生如粥粒。桑白皮汁敷之,三兩次,妙。

鼻衄

〔湯〕地黃湯 治榮中熱,及肺壅,鼻血生瘡,一切丹毒。

生地 赤芍藥 當歸 川芎(各等分)
上 咀,水煎去渣,量大小加減服。如鼻衄,臨熟入生蒲黃少許。生瘡,加黃耆等分。丹毒,加防風等分。

同煎,累驗。

春冬衄者,用生地黃研取汁,加生蒲黃少許,砂糖井花水浸,服之愈。秋夏衄者,用車前草一握。洗淨,同生薑一處研取汁,入生蜜一匙,先拌渣塞鼻,次用新汲水和蜜,並車前草、生薑汁飲之,即愈。

又方 生蘿卜取根搗自然汁,仰頭滴入鼻管中,即止。次以新汲水和蜜、蘿卜汁飲之,良。

遲言

〔錢〕菖蒲丸 治小兒心氣不足,五六歲不能言。

石菖蒲(三分) 人參(五錢) 丹參(三錢) 天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赤石脂(二錢) 《直指》有當歸、川芎、朱砂。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溫水下十丸至二十丸,日二三服,久服效。又有病後腎虛不語,宜兼服六味地黃丸。(海藏云︰地黃丸足少陰也,與菖蒲丸上下通經。)
雞頭丸 治小兒諸病後不能語。

雄雞頭(炙,一個) 鳴蟬(炙焦,三個) 大黃(煨,一兩) 甘草(一兩) 當歸(三分)木通 黃耆(各半兩) 川芎 遠志(去心) 麥門冬(去心,各三分)上同為細末,煉蜜丸如小綠豆大。平旦米飲下五丸,空心日三四服。兒大者加之,久服取效。雞、蟬二物,宜求死者用之,不可旋殺。孫真人所謂殺生求生,去生更遠矣。

〔海〕百舌鳥,今之鶯也,名反舌,主小兒不語,炙食之。又治蟲咬。

〔錢〕腎怯失音相似,病吐瀉及大病後,雖有聲而不能語,此非失音,為腎怯不能上接於陽故也,當補腎地黃丸主之。失音乃猝病耳。口噤不止則失音。聲遲亦同。

〔《明》〕五六歲不語者︰心 (三壯。)

盜汗

〔錢〕黃耆散 治虛熱盜汗。

牡蠣( ) 黃耆 生地(各等分)
上為末,煎服,不拘時。

盜汗,睡而自汗出,肌肉虛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香瓜丸主之。

止汗散 用故蒲扇灰研細,每服三錢,溫酒調下無時。如無,以故蒲代之。

虎杖散 治實熱盜汗。

虎杖水煎服,量多少與之,無時。

〔海〕晉郎中子,自嬰至童,盜汗凡七年矣,諸藥不效。予與涼膈散、三黃丸三日病已。蓋腎為五液,化為五濕,相火逼腎,腎水上行,乘心之虛而入手少陰,心火炎上而入肺,欺其不勝己也,皮毛以是而開,腠理玄府不閉而為汗出也,出於睡中者為盜汗,以其覺則無之,故經曰︰寢汗憎風是也。先以涼膈散瀉胸中相火,相火退,次以三黃丸瀉心火以助陰,則腎水還本臟,玄府閉而汗為之自已。

〔世〕治小兒盜汗。用鬱金末塗兩乳下,立效。

自汗

〔錢〕治病有等︰張氏三子病,大者汗遍身,次者上至頂下至胸,小者但額有汗,眾醫以麥煎散治之不效。錢曰︰大者與香瓜丸,次者與益脾散,小者與石膏湯,各五日而愈。

香瓜丸 胡黃連 大黃瓜(黃色者,一個) 大黃(濕紙裹,煨) 柴胡(去蘆) 鱉甲(醋炙黃)黃柏 黃連 蘆薈 青皮(各等分)上除黃瓜外,同為細末,將黃瓜割其頭,填入諸藥至滿,卻蓋口,用杖子插定,火內煨熟,將黃瓜及藥同用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丸,食後冷漿或新水下,大者五七丸,不過十丸。

胃怯,汗上至頂,下至臍,此胃虛,當補胃,益黃散主之。

〔錢〕六陽虛,汗上至頂不過胸也,不須治之。喜汗,濃衣臥而額汗出也,止汗散主之。

癰癤

〔湯〕凡癰癤未見之初,微見有紅頭瘰子起隱疼者,急用不語唾,夜半頻頻塗之。飲酒了,不可用。

治發背癰癤方。

羌活(一兩) 穿山甲(炒焦,半兩) 生人骨(,存性,半兩) 麝香(少許)上末,煎麻黃、薄荷酒調。如陰瘡頭平向內者,服之即突出,其功效不可盡述。若小兒痘瘡黑陷者,只一服而起,萬不失一。

腮腫

〔《本》〕治小兒毒氣攻腮,赤腫可畏者。

皂角(去核,二兩) 天南星(生用,二錢) 糯米(一合)
上為細末,薑汁調塗,立效。

惡核瘰

〔湯〕小兒惡核生於項頸上,遇風寒所折不消,結成瘰癧,久而潰膿生瘡也,宜服四味大黃飲。(即四順、清涼飲子是也。)瘰癧又方。

升麻 射干 連翹 犀角屑 大黃(微泡) 朴硝(各半兩)
上 咀,水煎,大小加減。忌酒麵炙爆物。

貼惡核方。

赤小豆 豬牙皂角 硝石 黃藥子 木鱉子(各半兩)上末,雞子清調塗患處。

貼散瘰癧神效方。

白膠香 降真香(用心,無土氣者) 海螵蛸上等分,為末,糝患處,外以水紙掩之,一夜而退。

赤丹

〔田〕赤游治法,宜服犀角散。一法,先鐮去惡血,服上藥。(犀角散方見潮熱。)
〔湯〕小兒丹毒,乃熱毒之氣極與血相搏而風乘之,故赤腫,及游走遍身者,又名赤游風。入腎入腹,則殺人也。大抵丹毒雖有多種,病源一也。有赤丹毒遍身癢者,或女子十五六而脈未通者,多發丹疹,皆由血有風毒乘之,宜服防己散

漢防己(半兩) 朴硝 犀角 黃芩 黃耆 升麻(各一分)
上 咀,竹葉煎,大小加減。

〔丹〕小兒黑斑紅斑,瘡癢癮疹,並用防風通聖散治之。

荊芥散 防風 天花粉 羌活 生地黃 當歸 蟬蛻(各等分) 水煎服。

解毒散 寒水石 滑石 石膏 辰砂上三石等分為末,入辰砂少許,量兒大小,燈心湯下。

又方赤小豆 木鱉子 橡 子 南星 大黃 朴硝
上為末,用慈姑、薄荷、靛青和蜜水調,塗患處,外用雄黃圍之,卻服荊芥、解毒二散。

〔《聖》〕小兒發斑,散毒氣,用生葵菜葉,絞取汁,少少與服之。

〔《千》〕治小兒丹發。慎火草生一握,搗取汁,敷之效。

〔《秘錄》〕治小兒赤游丹行於上下,至心即死。搗芭蕉根汁煎塗之。

〔《兵部》〕治孩子赤丹不止,以胡荽汁敷,瘥。

〔《秘錄》〕小兒赤游行於體上下,至心即死。以芒硝納湯中,取濃汁以拭丹上。

〔錢〕丹瘤熱毒氣客於腠理,搏於血氣,發於外皮上,赤如丹,當以 白玉散 塗之。

白玉粉(即滑石,一分) 寒水石(半兩)上末之,用米醋或新水調,塗。

〔《山》〕火丹。磨銅鐵水,調廁上泥敷之。小兒赤游風。用朝南燕巢泥,雞子清調敷。將腫處用針割破,鮮魚血塗之,尤妙
〔丹〕小兒天火丹,臍腰起者,赤溜不妨。用蚯蚓泥炒,研細,香油敷之。

〔田〕又法,用牛膝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生銼碎,水煎一大盞,去渣,調伏龍肝塗之。

〔《山》〕小兒赤丹。伏龍肝為末,芭蕉油調敷。又方,用雉雞毛及鵝毛燒灰,香油調敷。

〔湯〕又敷丹毒方,只一夜消盡。用花蕊石,生薑、薄荷自然汁調,鵝毛刷上患處為妙。

張三太尉女,十五歲病此,諸醫百藥俱試而不能中,召予視之,以生料四物湯加防風、黃芩,一日而愈。

生料四物湯 治血熱生瘡,遍身腫癢,及脾胃常弱,不禁大黃等冷藥,尤宜服之。

生地 赤芍藥 川芎 當歸 防風(各半兩) 黃芩(一錢半)
上 咀,水煎,量大小加減。忌酒麵豬羊肉豆腐。

〔丹〕小兒赤溜,主傷血熱。宜生地黃、木通、荊芥苦藥帶發表之類,外以芭蕉油塗患處。

〔世〕丹癢者。用韭菜挨些鹽與香油,以手摩熱,於丹上揩之,立愈。

〔丹〕小兒丹瘤。蓖麻子五個,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調塗之,甚效。

〔《本》〕小兒十種丹瘤腫毒所起形候並方治法︰一飛灶丹,從頂頭起先腫。用蔥白研取自然汁塗。

二古灶丹,從頭上紅腫痛,用赤小豆末,雞子清調塗。(譚氏方同,不拘何處皆治。)三鬼火丹,從面起赤腫,用灶心土,雞子清調塗。(按不拘何處皆治,妙。)四天火丹,從背起赤點,用桑白皮末,羊脂調塗。

五天灶丹,從兩腎赤腫黃色,用柳葉燒灰,水調塗。(“腎”一作“臂”)六水丹,從兩脅虛腫,用生鐵屑為末,豬糞調塗。

七胡火丹,從臍上起黃腫,用檳榔為末,米醋調塗。

八野火丹,從兩腳赤腫,用乳香末,羊脂調塗。

九煙火丹,從兩腳有赤白點,用豬槽下土,麻油調塗。

十胡漏丹,從陰上起黃腫,用屋漏處土,羊脂調塗。

上此十種丹毒,變易非輕,治之或緩,則終不救,故予不惜是方,能逐一仔細辨認,依此方法治之,萬不失一。如經三日不治,攻入臟腑,則終不救,不可緩也。

〔丹〕赤游風,於身上下至心即死。蒴 煎汁洗之。(《子母秘錄》蒴 即白花草藥也。)
〔世〕百日內發,必死不治。

疥癬

〔海〕小兒經絡蘊熱,頭面及身體生瘡。四君子加栝蔞根、桔梗各半錢煎服。

〔湯〕小兒惡瘡,天氣溫和,頻與澡洗更衣,名曰外宣,亦不宜服藥。小兒不得已而服藥,此乃下法。若將養合宜,何疾可侵,更令乳哺有節,勿令過飽,其身乃如藥樹,此養生之理也。

〔湯〕惡瘡方,頻浴身安,外宣無病。

春用柳條、荊芥,夏用棗葉、槐枝,秋冬用苦參。煎湯洗。

敷瘡藥方剪刀草 黃連 苦參上等分為末,先洗淨,次用麻油輕粉調敷。

〔田〕瘡癬治法。浸淫瘡,宜用苦瓠散塗之。乾癬,宜用羊蹄根絞自然汁調膩粉塗之。濕癬,宜用青金散貼之。

苦瓠散 治小兒浸淫瘡,漸展不止。

苦瓠(二兩) 蛇蛻皮(燒灰,半兩) 蜂房(微炒,半兩) 梁上塵(一合)
上為細末,生油調塗,攤帛上貼。

青金散 治小兒濕癬、浸淫瘡。

白膠香(研,一兩) 輕粉(半兩) 青黛(二錢半)上研為細末,乾糝瘡上。

〔《秘錄》〕治小兒風疹不止。白礬十二分,暖熱酒投化,用馬尾蘸酒塗之。

〔《山》〕小兒頭面爛瘡。木耳舂細,蜜調敷。又,冷水調平胃散敷,俱乾則易之。

眉煉

〔田〕眉煉治法。用青金散敷之。如不愈,燒小麥存性研細,好油調塗。

耳瘡耳凍瘡

〔丹〕小兒耳後月蝕瘡。蚯蚓糞燒,以豬油和,敷之。耳上生瘡。竹葉燒末,豬脂敷之,妙。

楊氏以雞子白和敷,立瘥。耳月蝕方,胡粉和上敷之。耳後月蝕,黃連末敷之,安。

〔湯〕白蘞散 治小兒凍耳成瘡,或癢或痛。

黃柏 白蘞(各半兩)
上為末,先以湯洗瘡後,用生油調塗。

面瘡

〔世〕治小兒面瘡,通面爛無全膚,膿水流漓,百藥不效者。陳年臘豬油不入鹽者,敷之神效。

口瘡

〔《簡》〕如聖散 治小兒口瘡不能吃乳者。

江子一粒或二粒,研爛,不去油,入朱砂、黃丹敷紙絹上少許,剃開小兒囟門,貼在囟上。

如四邊起粟米泡,便用溫水洗去藥,恐成瘡,更用菖蒲水洗便安,其效如神。

〔世〕南星膏 治口瘡,小兒難用藥。

以大天南星去皮,取中心龍眼大,為末,卻用酸醋調,塗腳心,甚妙。

〔《千》〕治小兒口瘡,飲乳不得。以白礬如雞子大,置醋中,塗兒足底,二七次即愈。

〔無〕牡蠣散 治小兒口瘡。

牡蠣( 通紅,取出候冷,研細,以紙裹入土中七日出火氣,三錢) 甘草(炙,為末,一錢)上和勻,時時挑少許糝口中,或吐,皆無害。

〔田〕口瘡治法。乳母同兒宜服洗心散、瀉心湯,然後用黃柏末研細糝之。(瀉心湯方,黃連一味為末,蜜水調,不可煎。)
〔湯〕治口瘡驗方。

黃柏(蜜炙赤,半兩) 青黛(一分)上二件為末,頻糝口內愈。

〔《斗》〕口瘡服涼藥不愈者,此中焦氣不足,虛火泛上,宜附子理中湯。

癩頭瘡

〔世〕治久癩頭,用黃連細末敷之。治年久癩頭。內用苦參丸,食後服之;外用苦參末油敷之,二月愈。

〔丹〕又方 用防風通聖散酒製,除大黃另研為末,再用酒拌晒乾為末,每一錢,水煎服,日四五服,至三十帖見效。

又方川芎 片芩(酒) 芍藥(酒) 陳皮(各半兩) 白朮(酒) 當歸(酒,各一兩) 天麻(酒)蒼耳(七錢半) 黃柏(酒) 粉草(酒) 防風(各三錢)
上 咀,煎服。四五次服之,服過睡片時。

小兒癩頭。用燒紅炭淬長流水,令熱洗之,仍用芫荽子煎豬脂,去子用脂敷患處。又法,用胡荽子、伏龍肝、懸龍尾、黃連、白礬為末,油調敷。

頭瘡方 豬油(一錢,半生半熟) 雄黃 水銀(各二錢半)上研和勻,敷瘡上。

又方 治小兒癩頭並身癩等証。用松皮燒灰,白膠香、枯礬、大黃、黃柏,油調敷患處。又方,用臘月馬脂油搽患處,極妙。

〔《簡》〕頭瘡。大筍殼燒為灰,量瘡大小,用灰調生油敷,又加膩粉佳。

〔《秘錄》〕小兒頭身諸瘡。燒雞卵殼和豬脂敷之。

〔世〕治癩頭。

松香(一兩,乾銚溶開,安在石上,俟冷,取起輕輕研細) 黑龍尾(三錢,即屋塵垂掛者)白芷(半兩) 松樹皮(燒灰,二錢) 水銀(二錢) 黃丹(三錢) 雄黃 白礬(各二錢)
上為末,以血餘入香油煎爛,調敷患處。

腳凍瘡

〔湯〕生附散 治爛腳瘡。用生附子為末,面水調敷之愈。

痘瘡治法通論

〔錢〕瘡疹,惟用溫平藥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發,受風冷。(海藏云︰溫平者,非熱劑,如荊芥、薄荷、防風、牛蒡子、甘草之類,《活人》鼠粘子湯、潔古解毒防風湯相兼選用是也。丹溪云︰鼠粘子、連翹、山楂、甘草此四味,痘瘡始終必用之藥。)
〔錢〕診睦親宮中十大王瘡疹云︰瘡疹始終出,未有他証,不可下,但當用平和藥,頻與乳食,不受風冷可也。如瘡疹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發之。(鼠粘子湯之類。)如瘡發後不多出,即加藥。(如一日一帖,即加至二帖。)加藥不出,即大發之。(升麻、葛根、防風、羌活、獨活、麻黃、桂枝之類。)如發後不多,及脈平無証,即瘡本稀,不可更發也。有大熱者,當利小便。小熱者,當解毒。(利小便,四聖散之類。)若不快,勿發,勿下攻,止用抱龍丸治之。瘡疹若起能食者,大黃丸下,一二行即止。有大熱者,當利小便。有小熱者,宜解毒。若黑紫乾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慎勿下。身熱煩躁,腹滿而喘,大小便澀,面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也。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內發熱氣蒸於皮中,故瘡不得焦痂也。宜宣風散導之,用生犀角磨汁解之,使熱不生,必著痂矣。

〔潔〕論曰︰ 疹之病,其為証各異。瘡發 腫於外,屬少陽三焦相火也,謂之 。小紅靨行皮膚中不出者,屬少陽君火也,謂之疹。凡顯 疹,若自吐瀉者,不可妄治而多吉,謂邪氣上下皆出也。大凡 疹首尾皆不可下,恐動則生變,此謂少陽通表,宜和之也。當先安裡解毒,次微發之。解毒須安五臟,防風湯是也。如大便不秘者,須微發之,藥宜錢氏方中選而用之。如大便過秘,宜微利之,當歸丸、棗變百祥丸是也。初知疹,若使之並出,小兒難禁,是以別生他症也。首尾不可下者,首曰上焦,尾曰下焦,若既吐利,安可下?

便宜安裡。若不吐瀉者,先與安裡藥三五服。如能食而大便秘結內實者,宜疏利之。若內虛而利者,宜用安裡藥一二服,末後一服調以微發之藥。要之安裡之藥多,發表之藥少,秘則微疏之,令邪氣勿壅並而能作番次出,使兒易禁也。身溫者順,身涼者逆,二者宜多服防風湯和之。

安裡解毒防風湯 防風(一兩) 地骨皮 黃耆 芍藥 荊芥 枳殼 鼠粘子(各等分)
上為末,水煎四五錢服。若能食而大便實,宜當歸丸微利之。

當歸丸、棗變百祥丸(二方並見痘瘡大便秘門。)
〔海〕夫 之為病,皆由子在母腹中時浸漬,食母血穢,蘊而成毒,皆太陰濕土壅滯君相二火之所作也。

因小兒真氣既盛,正氣又旺,邪無所容,或遇天寒,或因傷表,或因傷裡, 由是而出焉。治當何如?外者外治,內者內治,中外皆和,其 自出。至於惡寒者發之,表大熱者奪之,渴者清之,大便秘結者下之,小便不通者利之,驚者安之,泄者分之,可以執一為哉,大抵傷寒同治,隨經用藥,最為高論。假令五日以裡,諸病與疹不能別辨者,不可疑作 疹,必須發之。但各從其所傷應見治之,皆不妨 出。若強發之,其變不可勝數矣。前人言首尾俱不可下者,為 未顯於表,下則邪氣不得伸越,此脈証有表而無裡,故禁首不可下也。尾不可下者,為 毒已顯於外,內無根蒂,大便不實,無一切裡証,下之則 氣逆陷,故禁尾不可下也。又言溫暖蓋覆,不令通風,以 未出或身表涼而惡寒,或天令寒而惡冷,溫暖蓋覆,不令通風也。 若已出,身熱天暄,何必用蓋覆而不使之通風乎?後人執此二句首尾俱不敢下,溫燠不令通風,不知天令之所加,人身之所盛,致使誤人多矣。大抵前人之言,隨時應變,後之人不知其變,故常執而不移也。噫,首尾俱不可下者,以其始終臟腑元無凝滯也。若有一切裡証,及大便結者,安得不下?溫暖不使之通風,以其發在冬時,故如此也。若發在夏時, 雖未出,亦不用此也。 之用藥,大率以脈為主,浮中沉之脈,平舉按之候,察其虛實,定其中外,則可以萬全矣。

如外傷,升麻湯主之。(方見本門。)內傷,枳實丸主之。大便 者,枳朮丸主之。若傷冷者溫之,神應丸。(三方俱見內傷飲食。)惡寒者發之,宜防風蒼朮湯。(方見本門前條。)表大熱者奪之,此表者通言三陽也,夫陽盛者氣必上行,言奪者治之不令上行也。是知無三陽表証,有三陽裡証,染於有形也。此言表,總三陽之名也。渴者清之,大渴者白虎湯。(暑月用之。)小渴者,涼膈散。(涼膈散去硝黃加甘桔者穩。)大便秘結者下之,桃仁承氣湯、四順飲子、柴胡飲子選用。察其在氣在血,必內實能食而秘者可用,但當微微潤之。小便不通者利之,導赤散、八正散之類,當求上下二焦何經而用之。驚者安之,涼驚丸;重者瀉之,瀉青丸。泄者分之,寒則異功散、四君子湯,熱則澤瀉茯苓湯。

小兒 疹初發,未能辨認間,但求所出之由,因內因外,及不因外內,隨其所傷,如法服餌,防其變故,抑其盛氣,比之他証,尤不可緩,或發或瀉,或解其肌,或化其毒,求其所起之由,涼血清肺,調其臟腑,平其飲食,謹其禁忌,嚴其養攝,適其寒溫,將理有法,俾盡其道,使出無不快之經,成無不痂之潰。既愈之後,不致游毒流汗虛腠,目疾膜翳,瘡癤癰瘤,喉閉嗌腫,潮熱汗泄,此治 之大略也。凡未出而發搐者,是外感風寒之邪,內發心熱之所作也,當用茶粉下解毒丸、犀角地黃湯主之。一發出便密如針頭,情勢重者,合輕其表而涼其內,連翹升麻湯。若 已發密重,微喘飲水者,有熱証,用去風藥微下之。若出不快,清便自調,知其在表不在裡,當微發,升麻葛根湯。若青乾黑陷,身不大熱,大小便澀,則是熱在內,煎大黃湯下宣風散。

若身表大熱者,表証未罷,不可下。若 已出,見小熱,小便不利,當以八正散利之。若已發後有餘毒未散,複有身熱瘡腫之類,當茶粉下解毒丸。凡瘡疹已出後有聲音者,乃形病而氣不病也。瘡疹未出,先聲音不出者,乃形不病而氣病也。若瘡疹出而聲音不出者,是形氣俱病也,當清其肺氣,宜用八風湯,並涼膈散去硝、黃亦可。

〔丹〕小兒痘疹,分氣血虛實,以四君子、四物、酒炒芩、連等服之。氣虛,參、朮加解毒藥。血虛,四物加解毒藥。

上加解毒者,酒炒黃芩、炒黃連是也。海藏云︰解毒者,三黃湯、金花丸之類。

〔丹〕痘瘡分人之清濁,就形氣上取勇怯。痘瘡黑,屬血熱,涼血為主。白屬氣虛,補氣為主。中黑陷而外白色起遲者,則補氣中略帶涼血藥。

〔陳〕痘瘡未出已出之間,或瀉渴,或腹脹,或氣促,謂之裡虛,速與十一味木香散治之。如已出之間,其瘡不光澤,不起發,根窠不紅,謂之表虛,速與十二味異功散治之。如已出之間,其瘡不光澤,不起發,根窠不紅,或瀉渴,或腹脹,或氣促,是表裡俱虛也,速與十二味異功散送下七味肉豆蔻丸治之。(丹溪云︰木香異功散二藥治寒的當,若虛而不寒者,禍不旋踵。)如瘡始出一日至十日,渾身壯熱,大便黃,是表裡俱實也,其瘡必光澤,必起發,必飽滿,必易靨而不致損傷。若無他疾,不宜服藥。表裡俱實者,易出易靨;表裡俱虛者,易出難靨。表虛難出,裡虛難靨,隨症治之。

〔張巽之〕治痘要法,吐瀉少食為裡虛,陷伏倒靨灰白為表虛,二者俱見為表裡俱虛,全用異功散救之,甚至薑、附、靈砂亦可用。若止裡虛,減官桂。若止表虛,減肉豆蔻,不減官桂、丁香。若能食便秘而陷伏倒靨者,為裡實,當用錢氏及丹溪下法。若不吐瀉能食為裡實,裡實而補,則結癰毒。紅活綻凸為表實,表實而用表藥,則潰爛不結痂。凡痘但見 點,便忌葛根湯,恐發得表裡俱虛也。

〔丹〕讀前人之書,當知其立言之意,苟讀其書而不知其意,求適於用不可得也。痘瘡之論,錢氏為詳。

歷舉源流經絡,分明表裡虛實,開陳施治之法,而又証以論辨之言,深得著書垂教之體,學人讀而用之,如求方員於規矩,較平直於準繩,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可為無窮之應用也。今人不知致病之因,不求立方之意,倉卒之際,據証驗方,謾爾一試,設有不應,並其書而廢之,不思之甚也。近因《局方》之教久行,《素問》之學不講,抱疾談醫者,類皆喜溫而惡寒,喜補而惡解利,忽得陳氏方論,皆用燥熱補劑,其辭確,其文簡,歡然用之,翕然信之,遂以為錢氏不及陳氏遠矣。或曰︰子以陳氏方為不足歟?曰︰陳氏方,誠一偏之論。雖然,亦可謂善求病情者,其意大率歸重於太陰一經。蓋以手太陰屬肺,主皮毛。足太陰屬脾,主肌肉。肺金惡寒而易於感,脾土惡濕而無物不受。觀其用丁香、官桂,所以治肺之寒也,用附、朮、半夏,所以治脾之濕也。

使脾與肺果有寒與濕而兼有虛也,量而與之,中病則已,何傷之有?今也不然,但見出遲者,身熱者,泄瀉者,驚悸者,氣急者,渴思飲者,不問寒熱虛實,率投木香散、異功散,間有偶中,隨手獲效,設或誤投,禍不旋踵。何者?古人用藥製方,有向導,有監製,有反佐,有因用。若錢氏方,固未嘗廢細辛、丁香、白朮、參、,率有監製輔佐之藥,不專務於溫補耳。然其用寒涼者多,而於補助一法,略示端緒,未曾深及,痴人之前,不可說夢,錢氏之慮至矣。亦將以候達者擴充推展用之耳。雖然渴者用溫藥,癢塌者用補藥,自陳氏發之,迥出前輩。然其多用桂、附、丁香辛芳燥熱,恐未為適中也。何者?桂、附、丁香輩,當有寒而虛者,固是的當,虛而未必寒者,其為患當何如耶?陳氏立方之時,必有挾寒而用一偏之方,寧不過於熱乎?予嘗會諸家之粹,求其意而用之,實未敢據其成方。至正甲申,陽氣早動,正月間,邑間痘瘡不越一家,率投陳氏方,童幼死者百餘人。雖由天數,吾恐人事亦或未之盡也。

〔錢〕傷寒男體重面黃,女面赤喘息急,各憎寒,口中氣熱,呵欠頓悶,項急;瘡疹則腮赤躁多,噴嚏悸動,昏倦,四肢冷。傷寒當發散之,瘡疹當溫平之,有大熱者宜解毒。昏睡喜嚏悸者,將發瘡疹。

〔垣〕辨 証︰呵欠 噴嚏 睡中急驚 耳尖冷 眼澀辨傷寒︰口熱 口中醋氣 奶瓣不消 腹中疼痛
〔錢〕瘡疹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頓悶,乍涼乍熱,咳嗽嚏噴,足稍冷,夜臥驚悸多睡。此瘡疹症,天行之病也。

睦親宮十太尉瘡疹,眾醫治之。王曰︰疹未出屬何臟腑?一醫言胃氣熱,一醫言傷寒不退,一醫言在母腹中有毒。錢氏曰︰若言胃氣熱,何以乍涼乍熱?若言母腹中有毒,屬何臟也?醫曰︰在脾胃。錢氏曰︰在脾胃何以驚悸?皆無以對。錢氏曰︰夫胎在腹中,月至六七則已成形,食母腹中穢液,入兒五臟,食至十月,即穢液滿胃,至生時兒口中猶有不潔,產母以手拭淨,則無疾病,俗以黃連、汞粉下其臍糞之穢,此亦母之不潔餘氣,入兒臟中,本先因微寒入,遇風寒邪氣相搏,而成痘疹也。未出欲作之時,熱動五臟,則五臟之症先見,初欲病時,先呵欠頓悶驚悸,乍涼乍熱,手足冷,面腮頰赤燥,咳嗽噴嚏,此五臟症俱見也。呵欠頓悶者,肝也。時發驚悸者,心也。乍涼乍熱手足冷者,脾也。面赤腮頰赤咳嗽噴嚏者,肺也。惟腎無候,以在腑下,不能食穢故也。凡瘡疹乃五臟毒,若出歸一症,肝水,肺膿,心為,脾為疹,腎雖無症,其候惡者,瘡變倒靨而黑陷,則歸腎也。此由不慎風冷,而不能食內虛所致也。今太尉疹子無他証,當用平和藥為治,因用抱龍丸數服愈。(海藏云︰“本先因微寒入”一句,並“由不慎風冷而不能食內虛”一句,勿認作寒証,用抱龍丸即知 疹多熱也。)瘡疹始出之時,五臟症見,惟腎無候,但見平症,耳尻涼耳涼是也。尻耳俱屬於腎,其居北方主冷也。

〔垣〕 疹始出之症,必先見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頓悶,乍熱乍涼,咳嗽噴嚏,足稍冷,多睡,睡驚;並瘡疹之症,或生膿泡大,或生小紅,或生癮疹,此三等不同,何故俱顯上症而後乃出?蓋以上諸症,太陽寒水起於右腎之下,煎熬左腎;足太陽膀胱寒水夾脊逆流,上頭下額,逆手太陽丙火,不得傳道,逆於面上,故顯是症。蓋壬癸寒水,克丙丁熱火故也。諸 症皆從寒水逆流而出也,醫者當知此理,乃敢用藥。夫胞者,一名赤宮,一名丹田,一名命門,男子藏精施化,婦人系胞有孕,俱為生化之源,非五行也,非水亦非火,此天地之異名也,象坤土之生萬物也。夫人之始生也,血海始淨一日二日,精勝其血則為男子,三日四日五日,血脈已旺,精不勝血,則為女子。乃二物相搏,長先身生謂之神,又謂之精,道與釋二門謂之本來面目是也。

其子在腹中,十月之間隨母呼吸。呼吸者陽氣也,而生動作,滋益精氣神,飢渴皆隨母血,兒隨日長,筋骨皮肉血脈形氣俱足,十月降生,口中尚有惡血,啼聲一發,隨吸而下,此惡血複歸命門胞中,僻於一隅,隱伏而不發,直至兒因內傷乳食,濕熱之氣下陷,合於腎中,二火交攻,榮氣不從,逆於肉理,惡血乃發。諸 疹皆出於腎水,其瘍後聚肉理,歸於陽明,故三番 始顯之症,皆足太陽壬膀胱克丙小腸,其始出皆見於面,終歸於陽明肉理,熱化為膿者也。二火熾盛,反勝寒水,遍身俱出,此皆從足太陽傳變中來也。

〔錢〕始發潮熱,三日以上,熱暈入皮膚,即發瘡疹,而不甚多者,熱留皮腠之間,潮熱隨臟出,如早食潮熱不已,為水泡之類也。(巳午潮熱為,申酉潮熱為膿,辰戌丑未潮熱為疹也。)
〔王〕驗 法︰若三日未覺形跡,當以生酒塗身上,時時看之,狀如蚤痕者是也。或曰︰傷寒傷食潮熱,與疹不能辨者,宜以辛涼之劑調之,五日已裡發出即汗,五日已外無者,非 也,各隨應見而治之。

〔閻〕治小兒壯熱昏睡,傷風,風熱瘡疹,傷食皆相似,未能辨認間,服升麻葛根湯、惺惺散、小柴胡湯甚驗,蓋此數藥通治之不致誤也。惟傷食則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宜以藥下之。(海藏云︰宜以藥下之者,當察其所傷何物,生硬寒熱不等,不可遽以巴豆之類大毒之藥下之。升麻葛根湯,太陰陽明也。惺惺散,治風熱咽不利,脾不和,少陽渴,小便不利也。小柴胡湯,治往來寒熱,胸脅微痛,少陽也。然欲知其經,當以脈別之。)小兒耳冷尻冷,手足乍暖乍涼,面赤,時嗽時嚏,驚悸,此瘡疹欲發候也。未能辨認間,服升麻湯、消毒散,已發未發皆宜服。仍用胡荽酒、黃柏膏。暑月煩躁,食後與白虎湯、玉露散。熱盛,與紫雪。咽喉或生瘡,與甘桔湯、甘露散,餘依前說。大人小兒同治法,惟大小不同耳。(海藏云︰消毒散,太陽藥也。

白虎湯,治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陽明藥也。甘露散,肺腎藥也。甘桔湯,少陽藥也。紫雪,天冬、麥冬、黃芩、生地為血劑。玉露散,肺腎藥也。石膏、寒水石為氣劑,以上五方,皆瀉時暑之藥。)
升麻葛根湯 治傷寒瘟疫,風熱壯熱頭痛,瘡疹已、未發,並宜服之。

升麻 葛根 芍藥 甘草(炙。各等分)上同為細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無時溫服。(海藏云︰升麻葛根湯,太陽陽明之藥。

陳文中云︰身熱腹痛者,身熱泄瀉者,身熱驚悸者,身熱汗出者,身熱足冷者,俱不宜服升麻葛根湯。

張巽之云︰凡痘見 點,忌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
惺惺散 治小兒風熱瘡疹,傷寒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唾氣壅,鼻塞清涕。

白朮 桔梗 細辛 栝蔞根 人參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入薄荷三葉,煎至半盞,時時與服。《活人》云︰加防風、川芎,亦各隨經也。(海藏云︰惺惺散,治風熱咽不利,脾不和,少陽渴小便不利也。)上二方發表平劑。

王朝奉 四物解肌湯 芍藥 黃芩 升麻 葛根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服。或云︰小兒傷寒疫癘,潮熱瘡疹,五日已衰,疑似不能辨別者,並皆辛涼之劑調之,即以四物湯解肌之類。(海藏云︰此論即有表也。若內傷,腹中有物,未得大便而發熱者,當以食藥去其物則可。若得便後仍發熱在表者,亦宜此解肌湯,比錢氏升麻葛根湯減甘草加黃芩,以有表熱之意也。)
〔田〕防風蒼朮湯 治小兒邪熱在表,惡風惡寒,瘡疹未出,可解表發 疹。

防風(半兩) 蒼朮 石膏(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川芎 黃芩(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薄荷七葉,水煎,日二服。(此方惡寒者宜用之。)上二方辛涼之劑,表有熱者宜之。

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乃內傷飲食,宜枳朮丸。傷冷食飲,神應丸。

〔丹〕一男子年十六歲,發熱而昏,目無視,耳無聞,兩手脈皆豁大而略數,知其為勞傷矣。時裡中多發痘者,雖不知人,與藥則飲,與粥則食,遂教以參、耆、當歸、蒼朮、陳皮,大料濃與之,飲至二十餘帖,痘始出。又二十帖,則成膿,身無全膚。或曰︰病勞可畏,何不用陳氏全方治之?予曰︰此但虛耳,無寒也,只前方守之。又數十帖而安。後詢其病因,為先四五日恐有出痘之患,遂極力采樵,連日出汗甚多。

〔錢〕五臟各有一証︰肝臟水,肺臟膿,心臟,脾臟疹,歸腎變黑。

〔海〕肝臟水,色或青;肺臟膿,色或白;脾臟疹,或如麩糠色;心臟,其色赤;變歸腎則色黑矣。

此五色,凡痘疹一色者善,或二色三色相合而作者凶。第一大小不等。

小兒在胎十月,食五臟穢血,生下則其毒當出,故瘡疹之狀,皆五臟之液。肝主淚,肺主涕,心主血,脾為裹血。其瘡出有五名,肝為水,其液出如水,其色青而小;肺為膿,以涕稠濁如膿,其色白而大;心為主血,其色赤而小,次於水 ;脾為疹,其色赤黃而小。涕淚出多,故膿 水 皆大。血榮於內,所出不多,故疹皆小。又病水 膿 者,涕淚俱少,以液從瘡出故也。譬如泡中容水,水去則泡瘦矣。

上水 者,俗謂之水痘也。膿 者,俗謂之痘子也。 者,俗謂之 子也。疹者,俗謂之麻子也。痘之形狀最大,水痘次之, 又次之,麻子最小,隱隱如麻子也。

更看時月重輕。大抵瘡疹屬陽,出則為順,故春夏病為順,秋冬病為逆。冬月腎旺又盛寒,病多歸腎變黑。

又當辨春膿,夏黑陷,秋 子,冬疹子,亦不順也。

凡瘡疹只出一般者善。先發膿,後發疹子者順。先發水,後發疹子者逆。先發膿,後水 多者順,少者逆。先發水,後發 子,多者逆,少者順。先發疹子,後發 子者順。先發膿,後發 子者逆。(海藏云︰此一句足以知雜出者諸臟相合而不齊也,用藥亦難矣。前斷雲五色各隨五臟,亦有二色相合,或有三色,即無定也。此與前後膿水 疹大小不同,先後逆順大意相若。)凡瘡疹若出辨視輕重︰若一發便出盡者,必重也;痘夾疹者,半輕半重也;出稀者輕;裡外肥紅者輕;外黑裡白者微重也;外白裡黑者,大重也;瘡端裡黑如針孔者,熱劇也;青乾黑陷,昏睡,汗出不止,煩躁熱渴,腹脹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凡瘡疹當乳母慎口,不可令飢,及受風寒,必歸腎變黑難治。

(海藏云︰或熱極反兼水化者,亦能變黑,當以涼藥主之,不可不察,以脈別之可也。或有出色正者,內素有熱,頭反陷,色或灰青似黑,中有針眼下陷,當急以青涼藥疏之。便結者,大黃、牽牛之類。便軟者,金花丸之類主之。)
〔陳〕輕者作三次出,大小不一等,頭面稀少,眼中無根窠紅,肥滿光澤。重者一齊並出,密如蠶種,身熱腹脹,瘡灰白色,稠密無縫,瀉渴不止,頭溫足冷。輕變重,犯房室,不忌口,先曾瀉,飲冷水,餌涼藥。重變輕,避風寒,常和暖,大便稠,不燥渴,忌生冷,忌外人。

上飲冷水甘涼藥,若內有實熱者,不須忌之。

二日三日痘瘡始見,微微才出,如粟米大,或如黍米大,或如綠豆大,似水珠光澤明淨者佳,不須服藥。

四日五日,痘瘡大小不等,根窠紅活,光澤明淨者輕。如稠密陷頂,灰白色,瀉渴者重。六日七日,痘瘡肥紅光澤者輕。如身溫氣促,口乾腹脹,足指冷者重。八日九日,痘瘡長足肥滿,蒼蠟色者輕。如寒戰悶亂,腹脹煩渴,氣急切牙者,至重也。十日十一日,痘瘡當靨,瘡痂欲落而愈。如身熱悶亂,腹脹泄瀉,寒戰切牙者重。

〔錢〕黃柏膏 如瘡疹已出,此藥塗面,次用胡荽酒外治法。

黃柏(一兩) 綠豆粉(二兩) 甘草(四兩) 紅花(二兩)上同為細末,生油調,從耳前至眼眶並濃塗之,日三兩次。如早塗瘡不至面,縱有亦少。(彭氏云︰痘疹護眼,人多用胭脂。據亢醫云︰不如錢氏黃柏膏最好,諸家護眼法無出此方也。)
〔蕭〕痘瘡初出,用鼠粘子為末,水調敷囟門,並無患眼,亦妙。

胡荽酒 胡荽一味,細切,四兩,以好酒二盞,煎一二沸,入胡荽再煎少時,用物合定,放溫,每吸一大口,微噴從頂至足勻遍,勿噴頭面,病患左右常令有胡荽氣,即能辟去污氣,瘡疹出快。

〔丹〕痘疹初出時,或未出時,見時人有患者,宜預服此藥,多者令少,重者令輕。以絲瓜近蒂三寸,連皮子燒灰存性,為末,砂糖拌勻,乾吃。入朱砂末更妙。

〔垣〕消毒救苦湯 治 症悉具,消化便令不出;若已出稀者,再不生 。十一月立此方,隨四時加減,惟通造化,明藥性者能之。

麻黃根 羌活 防風(各五分) 柴胡 川芎(各二分) 細辛 本(二分) 升麻(五分) 葛根 黃芩(酒炒。

各二分) 黃連(三分) 黃柏(酒炒,五分) 紅花(少許) 蘇木(一分) 歸身(三分) 吳茱萸(半分) 白朮(一分)蒼朮(二分) 甘草(生) 橘皮(各一分) 連翹(半錢,初出者減,出大者加) 生地(五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疹者因內傷必出,乃榮氣逆故也,大禁牽牛、巴豆峻藥,宜半夏、枳實、大黃、益智仁之類去瀉止吐。若耳尖冷,呵欠睡驚,嚏噴眼澀,知必出 也。宜升麻 葛根 白芍藥 甘草 歸身 連翹(各等分)
上 咀,水煎服。此定法也,後隨症加減。

如肺出膿,先顯喘嗽,或氣高而喘促,少加人參、黃芩,以瀉伏火而補元氣。如心出小紅,必先見嗌乾驚悸,身熱,肌肉腫,脈弦洪,少加黃連。如命門出癮疹,必先骨痛身熱,其疼痛不敢動搖,少加生地、黃柏。諸 疹皆為陰症瘡,皆因內傷乳食,脾胃不足,榮氣逆行。雖火勢內熾,陰覆其外,故錢氏製四物升麻湯發之。如有傳變症,依加減法服之。

〔世〕如疹痘則發於脾,宜陳氏人參清膈散。(疹者皮膚隱隱如麻,名曰麻子。)水 者多因傷寒熱毒而發,宜升麻散及羌活散。

〔丹〕瘡乾者宜退火,濕者用瀉濕。退火止用輕劑,荊芥、升麻、葛根、連翹之類;瀉濕乃肌表間濕,宜用風藥,防風、白芷之類。痘初起時,自汗不妨,蓋濕熱熏蒸而起故也。

〔世〕痘瘡不治症有七︰一戛齒,痘黑陷,喉中涎喘,因先受風冷,血氣虛弱,即變此症。二憎寒困倦,痘子縮伏。三瘡作坑,內無膿血,或黑色泡,或瘡跡作黑色。四痘癰壅腫,痘毒變疳,口臭,齦爛牙落。五聲啞氣噎,或咽藥腹中鳴。六痘初出,而半在皮膚帶紫黑色不出者。七誤於疏轉,氣啞者。凡出前後心密,及兩手心兩足心密者,皆不可治。

〔陳〕論痘不治有五︰癢塌,寒戰,切牙,煩躁不止。紫黑色,喘渴不寧。頭溫,足冷,悶亂欲飲水。目睛上視,嚙齒氣促,泄瀉不止。灰白色,陷頂,腹脹,喘渴不止。

〔《活》〕小兒瘡疹,與傷寒相類。頭痛,身熱,足冷,脈數。疑似之間,只與升麻湯解肌,兼治瘡子,已發未發皆可服。但不可疏轉,此為大戒。傷寒身熱,固不可下。瘡疹發熱在表,猶不可轉。世人不學,乃雲初覺以藥利之,宣其毒也,誤矣。(海藏云︰此論雖當,在經則可,若熱甚過極,足冷,或內傷腹熱足冷,宜以寒藥如洗心調胃及化食藥通膈之類主之。然當求責臟腑秘與不秘,脈道何如耳。許氏云︰上熱下冷,傷食也。

疹初熱,手足亦冷,惟傷寒一身盡熱,不與足冷相類,此傷食非傷冷也。若傷冷,不宜用。王德孚用感應丸治之。)痘瘡已出,不可疏轉。出得已定,膿血太盛,卻用疏利,亦非也。(海藏云︰此言若在經而出不盡者為當,若腹胃有垢膩,便時後重如痢疾,及脈滑在裡者,亦當微下。)大抵瘡疹首尾皆不可下。(海藏云︰臟腑有凝滯者,不可拘此。)小兒身耳尻冷,咳嗽,輒用利藥即害人。(海藏云︰此言裡和而少陽之氣在經熱者,故用化毒犀角湯為氣出裡,若氣未出,裡未盡,求責疏利亦可。)凡治疹痘,才瀉則令內陷,決不可輕易轉下。

惟大小便多日不利,宜微微利之。及痘已靨,尚有餘熱停留,或作熱,或作瘡痍,或成癰,宜四順飲下之,不特消餘毒,亦免生他症,累試累驗。每見疹痘者,服發表麻黃藥出汗,陽氣盡出膚表,遂至 爛臟虛,虛則腹痛自利,或作寒戰,或作陰癇,死者多矣。

〔陳〕痘瘡自初出至已愈之際,父母切忌房事。

〔世〕凡痘瘡,勿令親近狐臭漏腋者,房中淫欲者,及婦人經候,醉酒葷穢,硫黃蚊藥,一切腥臊疫污蒸濕,誤燒油發,五辛,潑糞淋尿,熬油煎卵,俱當忌之。

〔海〕瘡疹,忌外人及穢觸之物,雖不受風冷,亦不可擁遏,常令衣服得中,並溫涼處坐臥。

〔陳〕痘瘡發熱口乾,煩渴不止者,切不可與水吃,亦不宜與蜜、紅柿、西瓜、橘子等冷物食之。

(若脈實,中有實熱者,不必忌生冷。)痘瘡欲靨已靨之間,忽不能靨,腹脹煩渴,不可與水蜜等冷物食之,或頭溫足指冷,或瀉渴氣促,亦不可與之。十二日十三日瘡痂已落,其瘢猶黯,或凹或凸,肌肉尚嫩,不可澡浴,亦不宜食炙爆物酸辣五辛有毒之物,恐熱毒熏膈,眼目多生翳障。

〔海〕世人徒知憐惜過愛,信其俗而不藥,病已成而方憂,摩撫從容,無所不從,豈知愛之適足以害之,惜之適足以棄之,始不早治,治不全終,卒之殞斃,勞而無功,至是咎醫,嗚呼﹗其計亦謬矣。

痘出太密

〔丹〕疏則無毒,密則有毒。用涼藥解之,雖數十帖亦不妨,無害眼之患。

〔潔〕一發便密如針頭,情勢重者,合輕其表而涼其內,連翹升麻湯主之。

〔垣〕鼠粘子湯 治 疹已出稠密,身表熱。急與此藥,防後青乾黑陷。

鼠粘子(炒,二錢) 當歸身(酒浸) 甘草(炙) 柴胡 連翹 黃芩 黃耆(各一錢) 地骨皮(二錢)
上 咀,每服二錢,水煎,去渣溫服,空心。服藥畢,且勿與乳食。

〔田〕調肝散 治瘡疹太盛,宜服,令瘡不入眼。

生犀(二錢半) 草龍膽(一錢) 黃耆(半兩) 大黃(二錢) 桑白皮(炒黃,半兩) 麻黃(去節)鉤藤子(各一錢) 石膏(半兩) 栝蔞仁(去皮) 甘草(炒,各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煎,食後溫服,微利效。

〔海〕出太多者,犀角地黃湯、地骨皮鼠粘子湯。(犀角地黃湯方見衄血。地骨皮鼠粘子湯,即地骨皮散,加鼠粘子是也。)
〔丹〕又解瘡毒藥。

絲瓜 升麻 芍藥(酒炒) 甘草(生) 山楂 黑豆 赤小豆 犀角
上 咀,水煎服。

〔潔〕 已發密重,微喘飲水者,有熱証,用去風藥微下之。

〔丹〕治男子勞傷出痘,昏不知人,身無全膚者。(方見痘未愈。)

痘出不快

錢氏消毒散、化毒湯、《活人》鼠粘子湯。(以上三方並見本條。中有鼠粘、荊芥、防風,皆發痘之要劑也。)上三方發瘡痘,皆溫平溫涼藥。錢氏所謂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發之者是也。如微發不出者,即就與前項藥。該每服二錢者,即加至三四錢,該每日二服者,即加至三四服。如加藥又不出者,即用升麻、葛根、麻黃、桂枝大發之。如大發後不多,及脈平無事者,即瘡稀不可更發。如脈洪有熱,有大熱者,當用四聖、導赤、八正輩利小便。有大熱者,當用芩、連及金花丸輩解毒。若利小便解毒後又不快,則勿發勿下,止用抱龍丸治之,此皆錢氏心法也。

〔丹〕勉奴,痘已出第三日,色淡不肯發,此血氣俱虛,與此方。

人參(一錢) 白朮(炒) 黃耆(酒炙) 歸身(酒洗,各二錢) 陳皮(二分) 甘草(炙,少許)訶子(煨,一錢) 豆蔻(煨,一錢半)上煎,入好酒些飲之。

上治氣血俱虛。

〔彭〕疹痘發未透,宜四君子湯加黃耆、紫草、糯米煎。凡醫百病不可損胃氣,故用四君子及糯米等助其胃氣。(出閻孝忠續錢氏方中。)
〔世〕六一湯 專發痘瘡之膿。

黃耆(六錢) 甘草(炙,一錢)
上 咀,每服二錢,水六分,煎入酒二分,同煎至半盞,溫服。更加橄欖同煎,尤好。加山藥亦得。

上治氣虛。

〔活〕活血散 治瘡子或出不快。用白芍藥末酒調,如欲止痛,只用溫熱水調,咽下。(海藏云︰張子和之治四肢出不快,加防風大效,此症乃太陰藥也。)
〔世〕四物湯 治痘瘡出不快,不甚紅活,不起根窠,緣血虛故也。此藥能活血,調順痘疾無如此方,自古及今,用之如寶,只加甘草服之。

上治血虛。

〔丹〕女子瘧後出痘,血氣俱虛,又值冬寒,熱易退不出。

丁香(五粒) 附子(五分) 桂(半錢) 甘草(炙,二分) 人參(半兩) 黃耆(一錢) 陳皮當歸(酒洗,各五分)
〔陳〕異功散 治痘瘡已出之間,不光澤,不起發,根窠不紅,謂之表虛。

木香 當歸(各三錢) 桂枝 白朮 茯苓(各二錢) 陳皮(去白) 濃朴(薑製) 人參(去蘆)肉蔻(各二錢半) 丁香(一錢半) 半夏(薑製,一錢半) 附子(炮,去皮,一錢半)
上 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五片,棗三枚,煎服。

上治虛寒。(虛而不寒者,宜用前方血氣俱虛之劑,不宜用此。必脈虛細,四肢身體冷者,方可用之。)
〔錢〕藍根散 治瘡疹出不快,及倒靨。一名二聖散,救小兒垂死。

板藍根(一兩) 甘草(炙,七錢半)上末,每服半錢,取雄雞冠血三兩點,同溫酒少許,食後調下,無時。甚則三五服,立效。(丹溪云︰藍能分散敗血)
〔潔〕若出不快,清便自調,知其在表不在裡,當微發之,宜升麻葛根湯。

〔錢〕消毒散 治瘡未出,或已出未能勻遍。又治一切瘡,涼膈去痰,治咽喉痛。

牛蒡子(炒,三兩) 甘草(炙,半兩) 荊芥穗(二錢半)上同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去渣溫服。(海藏云︰此藥皆溫平之劑,一法加防風、薄荷。)
〔《活》〕鼠粘子湯 治小兒痘瘡,欲出未能得透,皮膚熱,氣攻咽喉,眼赤心煩。

鼠粘子(炒,四兩) 荊芥穗 甘草(各一兩) 防風(半兩)
上為細末,沸湯點服,臨臥。大利咽喉,化痰涎,止嗽,老幼皆宜。(海藏云︰太陽少陽之劑,首論溫平者此也。)
〔海〕又法 用牛蒡子炒熟為末,同荊芥煎服。

上三方,消毒飲加減法也。

〔《活》〕化毒湯 治小兒瘡痘已出未出,並宜服之。

紫草茸 升麻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水二鐘,粳米五十粒,同煎,此陽明之藥也。(海藏云︰出不快者,化毒湯。《本事方》用糯米去粳米。)
〔丹〕亞玉,痘出兩日,不甚透,食稍進,汗微出,熱略減,但食物口中覺有惡味。此出得遲,發未透,須微微表之。

升麻 甘草(炙) 紫草 白朮 陳皮 芍藥(炒,半錢)作一帖,加少酒同煎。白芍須炒,見其大便雖出不多,卻白帶溏滑。

〔世〕透肌湯 治痘不透。

紫草 白芍藥 升麻 秫米粉(炒,各半兩)上三方,皆化毒東加減法也。

〔海〕太陽出不快(身之後也,)荊芥甘草防己湯。陽明出不快(身之前也),升麻加紫草湯。(《聖惠方》升麻、葛根加紫草。)少陽出不快(身之側也,)連翹防風湯。(即連翹散。)四肢出不快,防風芍藥甘草湯。

痘疹煩不得眠者,甘桔加梔子湯

桔梗 甘草 梔子 各等分,煎服。

〔《活》〕治痘出不快,煩躁不得眠者,水解散、麻黃黃芩湯、升麻黃芩湯主之。(海藏云︰莫若定其氣血,用石膏、梔子之類尤佳,麻黃黃芩湯、升麻黃芩湯,亦當求責的是太陽陽明,方可用之。)
水解散 治天行頭疼壯熱一二日,兼治 瘡未出,煩躁,或出尚身體發熱者。

麻黃(去節,四兩) 大黃 黃芩 桂心 甘草(炙) 芍藥(各二兩)
上為粗末,患者以生熟湯浴訖,以暖水調下二錢,相次二服,得汗利便瘥。強人服二方寸匕。風實之人,三伏中亦宜用之。若去大黃,春夏通用。

升麻黃芩湯治痘瘡出不快,煩躁不得眠。麻黃黃芩湯治痘瘡出不快,益煩躁昏憒,或出尚身疼熱者。

(以上二方見小兒傷寒門。)
〔錢〕四聖散 治瘡疹出不快,及倒靨。一方,有黃耆。

紫草茸 木通 甘草(炙) 枳殼(麩炒)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鐘,煎至八分,溫服無時。(劉提點云︰疹痘最要大小分曉,錢氏四聖散用木通、枳殼極好。若大小流利,不必苦泥。)
〔田〕紫草回 散 小兒痘疹出不快,治倒靨,毒氣入腹。

紫草茸 黃 桑白皮 木通 枳殼 白朮(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酒各半盞,麝香少許,同煎服。

〔海〕紫草木通散 治小兒瘡疹。

紫草 木通 人參 茯苓 粳米(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此小便不利之劑也。

〔世〕人參蟬蛻散 治小便不利,瘡痘不散,燥躁多渴,戛牙咬齒,氣粗喘滿。

人參 蟬蛻 白芍藥 木通 赤茯苓 甘草 紫草茸(各等分) 水煎服。

〔錢〕紫草散 發 疹。

鉤藤鉤子 紫草茸(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錢,溫酒調下,無時。

〔海〕小兒瘡疹出未快,可濃煎紫草汁服。

上紫草例,為通利腠理要藥也。

瘡不綻。黃狗蠅四五枚,用常酒研細,服之。未綻,再服。冬月在耳內取之。

〔直〕絲瓜湯 發瘡疹最妙。

絲瓜連皮燒灰存性,百沸湯調下。

痘癢塌

〔丹〕癢塌者,於形色脈上分虛實,實則脈有力氣壯,虛則脈無力氣餒,實癢則勢,虛癢則氣怯。

虛癢,以實表之劑加涼血藥;實癢,以大黃寒涼之藥少許與之,下其結糞。痘瘡癢塌不掩。

白朮(一錢半) 黃耆(炙,半錢) 當歸 陳皮(各五分) 甘草(炙些) 水煎溫服。

予治一子七歲,痘將出未出之際,腹泄數行,其泄色黑,不發根窠,三日後癢塌,抓即黑色,口渴,其根窠如水疥狀,不紅澤,不起發,食少,脈浮數有力,按之虛。遂用參、耆、歸、朮、陳皮、肉豆蔻為君,炙甘草、訶子、桂為佐使,水煎熟,好酒些少,咽下,癢立止,食立進。根窠紅澤而起發,二服全愈。

〔丹〕輕者,用淡蜜水調滑石末,以雞羽潤瘡上。

〔陳〕痘癢難任,搔之成瘡,或膿或血出者,敗草散 治之。切不可用牛糞灰貼,則臭穢 瘢多矣。

屋爛草(屋上爛草也,如無,牆頭上爛草亦可用。此草經霜雪雨露而感天地之氣,善解瘡毒)上一味為末,每研碎篩末,若渾身瘡破爛,膿水不絕,粘貼衣裳,難以坐睡,可用二三升攤於床褥上,令兒坐臥,其效如神。

小兒痘瘡癢難任,誤搔成瘡,及瘡痂欲落不落。用上好白蜜一味,塗於瘡上,其痂易落,可無紫黑瘢痕。

(世傳痘靨落後,痘毒不盡,變成癩癬,其癢難任,用陳年臘脂油敷,神妙。)又方 用羊 骨髓,煉一二沸,入輕粉少許,研成白膏,瓷合盛之,塗瘡效。

痘灰白色

〔丹〕爐灰白色,靜者怯者作寒看,躁者勇者 發者作熱看。凡痘疹白色將靨如豆殼者,蓋因初起時飲水多,其靨不齊,俗呼倒靨,不妨但服實表之劑。如毒氣郁裡,消息他大小便,如大便閉,通大便,小便閉,通小便,無妨。

吳店小兒周歲,痘瘡色白甚癢,藥中每加參、 半兩。

白朮(五分) 丁香(兩個) 當歸(一錢) 官桂(三分) 黃耆(一兩) 水煎服。

予族侄女,笄年出痘,灰白色,身熱喘嗽,渴,脈洪有力,與八物東加連翹、桔梗、犀角屑、半夏、木通、紫草、干葛、石膏、杏、枳、連、芩、前胡、栝蔞仁服之,十帖後,色紅活,喘嗽緩減漸微,但熱未除。

遂於前方減 、杏、胡、枳、連、芩、蔞七味,服三十餘帖而安。安後發皆落,月餘方起床,虛之盛也。

又一男子二十餘歲,出痘已破,未破者灰白色,又雜間以黑陷倒靨者,發熱寒戰,身痛,脈洪,或時弦,亦與八物加木通、紅花、紫草、陳皮、連翹,服十餘帖而安。

痘黑陷倒靨

〔閻〕紫草散 治瘡痘黑陷,曾服此方愈。亢、錢皆云︰有枳殼難服。

紫草 甘草 糯米(亢云︰此味極好,助胃氣)黃耆(各等分)水煎服。

〔丹〕痘瘡黑陷二種,因氣虛而毒氣不能盡出者,用黃耆、人參、酒炒紫草治之。顏色正者,如上治法。

(參、 之補,佐以紫草之通利也。)如將出成就之際,卻色淡不正者,屬血虛。宜用補血藥,當歸、川芎、白芍酒洗之類,或加紅花。

如將成就之際,卻色紫不正者,屬熱。宜用涼藥解毒,升麻、芩、連、桔梗、連翹之類,甚者用犀角屑。

(如用後項諸藥,色仍不正者,宜兼用二法治之。)
〔世〕回生散 治瘡疹倒靨黑陷。

用人牙燒灰存性,入麝香少許研細,每服半錢,用黃耆、白芍藥煎湯調下,立效。錢氏方中,用溫酒調下。雲岐方中,用升麻、紫草煎湯調下。(海藏云︰若平昔油膩腸垢者,通膈丸下之,朱砂為衣,與宣風散相表裡。彭氏云︰只用紫草湯自好,錢氏方用麝香及酒,蓋瘡痘最怕麝香與酒氣,觸禁不可用。)
〔湯〕治痘瘡黑陷,藥不能發者,有驗。用穿山甲一味燒存性,為細末,入麝香當門子少許,一歲五分,三歲一錢,溫酒調下,一服取效。雖半身黑陷欲絕者,亦能暫蘇而發紅色,但有目閉無魂者,不複生矣。

(此方雖驗,回生散又佳。今詳麝香,恐不宜服。)
〔《衍》〕麻黃湯 用麻黃剪去根節五錢,用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候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渣。病瘡倒靨黑者,乘熱盡服之,避風,俟其瘡複出。一法,用無灰酒煎更速。但小兒不能飲酒者難服,以此藥入表也。(世傳此法累用有效。)
〔《活》〕瘡黑倒陷,豬尾湯、無比散、龍腦膏子,無不驗。(海藏云︰若用草藥下之,似勝腦麝,必不得已而後用之可也。)
〔《活》〕豬尾膏 治瘡倒靨。

用小豬尾尖刺血兩點,入生腦子少許,同研,新汲水調下,食後,立效。

龍腦膏子 治時疫發痘瘡,及出瘡子未透,心煩狂躁,氣喘妄語,或見鬼神,或已發而陷伏,皆宜速治。不治,其毒入臟決死。

用生龍腦一錢,研細,滴豬心血和丸如豆子大,每服一丸。心煩狂躁者,用紫草湯化下。若瘡子陷伏者,用溫酒化下。少時心神便定得睡,瘡疹發透,依常將息取安。(海藏云︰此一法証極而用,故《活人》云不得已也。)
〔海〕四糞散 治 瘡倒靨黑陷。(出《御院藥方》)歌曰︰人貓豬犬臘辰燒,每服三錢蜜水調,選甚倒靨並黑陷,萬兩黃金也合消。(臘月辰日合此藥,甚驗。)
〔子和〕人中黃,臘月者最佳,通風處以火 成煤,水調下三五錢,陷者自出。丹溪云︰子和黑陷甚者用燒人屎,即此方也。

〔世〕治疹痘不透,乾黑危困。用山楂肉一味,為末,每服二錢,紫草酒送下,量兒大小加減,徐徐進三四服即紅活。

〔海〕劉守真涼膈散治小兒 疹黑陷亦妙。然止能治大便結硬,小便赤澀為當。若大便小便已通,不宜用此。惟以易老去大黃、硝者,最為穩當。

〔錢〕凡痘疹重者,猶十活四五。黑者無問何如,十難救一。其候或寒戰切牙,或身黃腫紫,宜急以百祥丸下之。複惡寒不已,身冷出汗,耳尻反熱者死。何以然?腎氣大旺,脾虛不能治故也。下後身熱氣溫,欲飲水者,可治。以脾氣生,勝腎,寒去而溫熱也。治之宜解毒,不可妄下,妄下則內虛,多歸於腎。

若能食而痂頭焦起,或未焦而喘實者,可下之,宜四順飲。瘡赤陷而耳尻反熱者為逆,用百祥丸、牛李膏各三服,不愈者,死。

百祥丸 一名南陽丸 。治瘡疹黑陷,寒戰切牙戛齒,身黃腫紫。

紅牙大戟(不以多少,陰乾,漿水煮軟去骨,日中曝乾,複納汁煮汁盡,焙乾為末)上水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芝麻湯下,吐利同,無時。此方治戛齒甚妙。

牛李膏 用牛李子不以多少,取汁,石器內熬成膏。牛李子生野道邊,至秋結實,黑子成穗。如無生者,以乾者為末,水熬代用,每服皂子大,煎杏膠湯化下,此藥須於九月中取之。

睦親宅一大王病瘡疹,始用一李醫,又召錢氏,錢留與抱龍丸三服。李以藥下之,其疹稠密。錢氏見,大驚曰︰若非轉下,則為逆病。王曰︰李已用藥下之。錢曰︰瘡疹始出,未有他症,不可下也。但當用平和藥,頻與乳食,不受風冷可也。瘡痂若起能食者,大黃丸瀉一二行即止。令先下之,瘡疹未能出盡而稠密,甚則難治,此誤也。縱得安,其病有三,一者疥,二者癰,三者目赤。李氏不能治,經三日黑陷後,複召錢。曰︰幸不發寒,病未困也。遂用百祥丸為主,牛李膏為助,各二大服。至五日間,瘡複紅活,七日而愈。蓋黑者,歸腎水也。腎旺勝脾,土不克水,故脾虛寒戰則難治。所用百祥丸者,以瀉膀胱之腑。

腑若不實,臟自不盛也。何以不瀉腎?由腎主虛,不受瀉,如二服不效,即加寒而死矣。

〔子和〕治瘡疹黑陷。鐵腳威靈仙為末,炒一錢,腦子一分,用溫水調服,取下瘡痂,為效。

〔《活》〕無比散 治小兒瘡疹惡候。

朱砂(先研,一兩) 牛黃 麝香 樟腦 膩粉(細研,各一錢)上同研細,如有患者,小兒一字,大人五分,入水銀少許,用小豬尾上血三兩點,新水同調服。

寧穩得睡者,然後取轉下如爛魚腸葡萄穗之類涎臭惡物便安。小兒用乳汁調,妙。(海藏云︰此瀉內熱之極,不能開發於外,則宜此,內雖過泄,外亦開發,即透肌膚之藥,與至寶丹同。)
〔雲〕小兒 疹黑陷方。

乾胭脂(三錢) 胡桃(一個,燒存性)
上為細末,煎胡荽酒調下藥一錢,立效。

上治死血黑陷,凡前方用穿山甲及麝香等藥治黑陷,皆為氣滯者設也。

〔雲〕治 疹黑陷。用臘月禿梟腦子一個或二個,以好酒調服。若乾者,以好酒浸少時化開,依上條服立效。(禿梟,百勞鳥也。)
〔無〕箬葉散 治倒靨。

用箬葉一味,燒灰為末,麝香酒下。

〔錢〕瘡黑而忽瀉,便膿血並痂皮者順,水穀不消者逆。何以然?且瘡黑屬腎,脾氣本強,或舊服補脾藥,脾氣得實,腎雖用事,脾可製之,令瘡入腹為膿血,及連痂皮得出,是脾強腎退,即病出而安也。瀉米谷及瀉乳不化者,是脾虛不能製腎,故自泄也,此必難治。(海藏云︰瀉出痂皮,根在內也,表裡俱病,是為火鬱,水穀化者順,水穀不化者逆。)未綻一齊黑者為陷,已綻而不齊黑者為將靨。

痘寒戰

〔世〕憎寒困倦,或發寒戰,能令痘子縮伏,宜用陳文中異功散。(方見痘出不快條。)
〔錢〕寒戰切牙黑陷者,百祥丸下之。(方見黑靨條。)嘗治痘瘡寒戰,用白朮、 、歸加芩治之,愈。

痘發熱

〔丹〕胡宅痘瘡發熱,此血少有餘毒也。

陳皮 白朮 歸身 白芍藥(各三錢) 牛蒡子(研破,炒,二錢) 木通 犀角 生甘節 川芎(各一錢半)分六帖,水盞半,煎。食前稍熱,服。

〔《活》〕連翹散 治一切熱,兼治瘡疹如神。

連翹 防風 梔子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水煎服。(海藏云︰治熱在外而不厥,此少陽藥也。)易老云︰涼膈去大黃、芒硝者,能解六經中熱。此不惟解熱,治小兒 疹熱候,亦使發之。則本藥與防風、荊芥二物各半,白水煎服。

〔河〕梔子金花丸 黃芩 黃連 黃柏 山梔(炒。各等分)上末,滴水丸如豆子大,每服五丸,白湯下。

〔錢〕三黃丸 治諸熱。

黃芩(半兩) 大黃(煨) 黃連(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食後米飲送下。

上錢氏云︰有小熱者解毒。海藏謂解毒者,三黃丸、金花丸之類是也。

四聖散(方見出不快。) 海藏紫草木通湯(方見同上。) 導赤散(方見治虛實。) 八正散(方見淋部。)
〔丹〕有初起煩躁譫語,狂渴引飲,若飲水則後來靨不齊,急以涼藥解其標,如益元散之類可用。

上五方,利小便退熱之劑。錢氏云︰有大熱者利小便。又云︰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澀,面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蓋此用導赤散之類是也。

〔錢〕宣風散 檳榔(兩個) 陳皮 甘草(各半兩) 牽牛(四兩,生半熟半)
上為細末,三二歲蜜湯調下五分,以上一錢,食前。易老加防風。

〔雲〕通膈丸 利上下氣血藥也。

大黃 牽牛 木通(各等分)
上為細末,滴水丸如粟粒大。每服三五十丸,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上錢氏云︰有大熱,利小便,不瘥者,宜宣風下之。

〔子和〕蔡河有舟師,偶見敗蒲一束,沿流而下。漸泊舟次,似聞啼聲而微,開視之,驚見一兒,四五歲許,瘡 周匝,密不容隙,兩目皎然,飢而索食,因以粥食之。其妻怒曰︰自家兒女多,惹瘡傳染奈何?私料蔡河流緩,必不遠,持兒一鞋逆流而上,遍問皆曰無此兒。行二十里,又至一村落。

舟師呼於市曰︰有兒年狀如許瘡,死棄河中,今複活。忽酒邸中有人出,曰︰我某村某人也,兒四五歲,死於瘡 。舟師出其鞋,其人泣曰︰是吾兒也。奔往視,驚見兒活,流涕拜謝舟師,抱兒歸,今二十餘矣。此兒本死,得水而生,第未諗其瘡 之疾,寒耶熱耶。

痘寒熱

太和散 治瘡痘後寒熱往來,嗜臥,頓悶躁亂。

生地 當歸 地骨皮 人參 甘草(炙) 白芍藥(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一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渣溫服。

痘渴

〔丹〕陳十妹,年二十歲出痘而有孕七個半月,大渴,不甚出透,寒熱交作,血虛氣虛。

人參 白朮 黃耆 陳皮 甘草(炙) 歸身(各一錢) 薑三片,酒水各半盞,煎服。

〔海〕瘡疹大腸閉澀,或發渴。四君子加栝蔞根、桔梗主之。若身熱小渴者,六味人參麥門冬散治之。如不愈,或身熱大渴者,七味人參白朮散治之。又不愈,十一味木香散。

六味人參麥門冬散 麥門冬(去心,一兩) 人參(去蘆) 甘草(炙) 陳皮 白朮 濃朴(薑製,各半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虛人減濃朴。

七味人參白朮散(方見消渴門。以上四方,四君子加減法也。)
〔丹〕初起煩躁渴引飲者,急以涼藥解其標。

〔錢〕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澀而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

〔陳〕十一味木香散,《集驗方》本治瘡痘身熱作渴。(方見後渴瀉條。)文中云︰腹脹渴者,瀉渴者,足指冷渴者,驚悸渴者,身溫渴者,身熱面 白色渴者,寒戰渴不止者,氣急切牙渴者,飲水轉水瀉不已者,以上九証,即非熱也,乃津液少,脾胃肌肉虛故也,宜木香散治之。如不愈,更加丁香、官桂。(此說必加審用之。脹渴、瀉渴、驚悸渴、寒戰渴、切牙渴,亦多屬熱者,不可不察。)

痘渴瀉

〔丹〕陳牙兒十九歲,出痘有紅,吐瀉而渴。

蒼朮(一錢) 白朮(三錢) 黃耆(一錢半) 陳皮(二錢) 茯苓 甘草(炙) 縮砂 當歸(各一錢半)薑三片,同煎服。

從子六七歲時患瘡痘,發熱微渴,自利。一小方脈視之,用木香散,每帖又增丁香十粒,予竊疑焉。觀其出遲,因問,自利而氣弱,察其所下皆臭滯陳積,因腸胃熱蒸而下也,恐非有寒而虛,遂急止之,已投一帖矣。繼以黃連解毒東加白朮與十帖,以解丁香之熱,利止瘡亦出,其後肌常有微熱,而手足生癰癤,與涼劑調補,逾月而安。

一男子十餘歲出痘,熱時出,根腳密,嘔吐不食,腰背骨節痛,大渴喉痛,腹亦痛,全不食者半月餘,脈浮弦洪而數。與參、耆、歸、朮、炙甘草、陳皮、半、茯、生薑煎服之。至五日色淡,又加桂些少,歸、 再用酒製。至七日癢甚,加丁香三粒,附子些少,癢止。至八日九日渴大作而腹泄瀉,癢甚,至十日寒戰,遂用白朮為君, 、陳、苓、炙甘、芩、歸為臣。至十一日不靨,或癢或譫語,但守前藥。半月後,自吐出痰多而安。

〔陳〕十一味木香散 治疹痘腹脹渴,其效如神。(必須密察的是寒症,六脈虛細,身不甚熱,或發寒,或嘔吐,肚腹痛,或身體四肢俱冷者,可用此方。出《集驗》。)木香 大腹皮 人參 官桂 赤茯苓 青皮(去白) 前胡 訶子皮 半夏 丁香 甘草(炙,各三兩)
上 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煎,空心溫服。

異功散《集驗方》,瘡痘頭溫足冷,腹脹瀉渴。(方見痘出不快。)張巽之云︰吐瀉渴少食為裡虛,異功散減官桂主之。此症瀉渴,不可吃蜜水。痘出之間不光澤,不起發,根窠不紅,或瀉渴,或腹脹,或氣促,是為表裡俱虛,與異功散,送下七味肉豆蔻丸治之。(異功散方見痘出不快。)

痘瀉不渴

〔海〕瘡疹不渴,臟寒下利,四君子加乾薑減半主之。

痘疹大便不固,痘漸黑陷,小兒乳母同服。

人參 白茯苓 肉豆蔻 黃耆(各半兩) 甘草(炙,二錢)
上 咀,每服一錢,水半盞,薑五片,棗二枚,煎三分,乳母倍服。若大瀉,手足厥冷,加附子用驗。

〔陳〕豆蔻丸 治痘疹泄瀉。

木香 砂仁 白龍骨 訶子肉 肉蔻(麵裹煨,各半兩) 赤石脂 白礬(枯。各七錢半)
上為末,糊丸如黍米大。一歲三十丸,三歲百丸,溫米飲下。瀉止,勿服。

痘吐逆

〔世〕痘瘡吐逆無痰,益黃散;有痰,二陳湯或橘皮半夏湯。不止者加丁香。若吐而瀉者,亦宜益黃散及陳氏木香散、異功散。吐而身熱煩渴,腹滿喘,大小便澀,面赤者,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

(全文見大法。)

痘腹脹

〔丹〕勉奴,痘後渴,肚急,小便少,發熱。

芍藥(五分) 川芎(三分) 白朮(五分) 陳皮(五分) 干葛(三分) 甘草(炙,一錢半) 木通(二分)水煎服。

寄子五歲,痘後肚急。

白朮(一錢) 陳皮 木通(各五分) 犀角 川芎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三分) 水煎服。

〔陳文中〕木香散治痘瘡腹脹渴瀉。(方見痘渴瀉。)腹滿而喘,大小便澀,身熱面赤,悶亂大吐者,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全文見大法。)

痘腹痛

痘腹痛多是痘毒,當臨証消息。

〔丹〕吳店子出痘瘡,腹痛。

丁香(二枚) 官桂 芍藥(各一錢) 白朮 當歸(各五分)上作一帖服。常治痘始出,腹痛,或身痛,脈洪數者,解表,涼藥加芍藥、甘草漸安。

痘喘

〔世〕瘡痘出後,喘急痰盛,宜杏甘湯、人參清膈散。

杏甘湯 治瘡痘,煩喘渴躁。

麻黃 桑白皮 杏仁 甘草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食後服。

〔海〕瘡疹,肺不利,紫草甘草枳殼湯。

〔陳〕人參清膈散 人參 桑白皮 柴胡 當歸 芍藥 知毋 茯苓(各半兩) 白朮 黃耆紫 地骨皮 滑石(各一兩半)甘草 桔梗(各一兩) 黃芩(半兩) 石膏(一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煎溫服。

痰實壯熱,胸中壅悶,臥則喘急,前胡枳殼湯 主之。

前胡 枳殼 赤茯苓 甘草(炙,各五錢) 大黃(量兒加減)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旋服。

喘而腹滿,大小便澀者,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錢氏法。)痘出之間,或氣促者,木香散主之。

痘大便秘

〔海〕治瘡疹已出未出,大便秘澀,或時發渴,四君子加栝蔞根、桔梗治之。

當歸丸 當歸(半兩) 甘草(一分) 黃連 大黃(各二錢半)先將當歸熬膏子,入藥末三味為丸,加服之,以利為度。

〔海〕棗變百祥丸 治 疹大便秘結。

紅牙大戟(去骨,一兩) 青州棗(去核,十枚)上用水二盞,同煎至水盡為度,去大戟,將棗焙乾,可和作劑,旋丸。從少至多,以利為度。

〔《活》〕洗心散 治痘瘡壯熱,大小便不利,狂言多渴。

大黃 甘草 當歸 麻黃(去節) 白朮 芍藥 荊芥(各等分)
上 咀,量病輕重多少,薑、薄荷煎,溫服則平,熱服則溏。

〔陳〕四五日不大便者。可用肥嫩豬脂一塊,白水煮熟,切如豆大,與兒食之,令臟腑滋潤,瘡痂易落,百無礙滯。

痘餘毒

〔海〕 瘡餘毒,或肝虛入眼目,或肺虛為癬疥,或為癰癤。發在骨節,腎之虛也,發在肌肉,脾之虛也。

或在筋,或在頭,或在面,或牙齒疳蝕,或咽喉腫痛,各隨經而見,皆毒不散,蘊積而成。或病患始不早治,或醫者失治,遺於經絡,其所由來,蓋有自矣。宜服解毒等劑。

〔世〕痘毒,攻脾則泄瀉身浮,攻肝則眼生翳膜,攻心則煩躁啼哭,攻腎則耳疼膿聚,攻肺則咳嗽痰涎。

〔丹〕治小兒痘瘡餘毒未散,食穀太早,補住毒氣。

鼠粘子(六錢) 甘草(五分) 犀角(三錢) 荊芥 防風(各一錢) 白朮(三錢) 枳殼(一錢) 水煎溫服。

痘入目

〔丹〕如痘傷眼,必用山梔、赤芍、決明、歸鬚、連翹、防風、桔梗、升麻,小劑末之調服。如眼無光,過百日後,血氣完複,則自明矣。

〔張炳〕治瘡疹後毒氣攻眼,或生翳膜赤黑之類。宜用四物湯加荊芥、防風煎服,兼用黑豆皮、穀精草、海蛤、甘草等分為末,用熟豬肝切片蘸服,神妙。(一方,治痘毒目翳,用江西蛤粉、黑豆皮、甘草、密蒙花等分為末,調服。)
〔丹〕痘後生翳數服效,用威靈仙、仙靈脾等分,洗淨,不見火與日,為細末。每服隨時,宜第三次米泔下。

錢氏黃柏膏痘初出塗面護眼。(方見痘大法。)調肝散治瘡疹大盛,服之不入眼。(方見痘密。)
羊肝散 (即下密蒙散,方見《活人》條。)
蟬蛻散 治 瘡入眼,半年已裡者,一月取效。

豬羊蹄甲(二兩,入罐子內,鹽泥固封,燒存性) 蟬殼(去土,取末,一兩)上二味,研入羚羊角細末二分,拌勻。每服一字,百日外兒一二分,三歲三四分,漿水或新水調下,日三四,夜一二,食後。一年以上者,不治。

治瘡疹入眼。

馬屁勃(半兩) 皂莢子(十四粒) 蛇皮(半兩)上入小罐子內,鹽泥封固,燒存性,研細,溫酒調下三錢,食後。

治瘡疹入眼或翳。

栝蔞根(半兩) 蛇皮(二錢)
上為細末,用羊肝一個,批開,入藥末二錢,麻線纏定,米泔煮熟,頻與食之。兒未能食肝,乳母多食之。

又方 用蟬蛻末,以水煮羊肝湯調服二三錢。

〔海〕地黃散 治小兒心肝壅熱,目赤腫痛,生赤翳,或白膜遮睛。四邊散漫者,尤易治。若暴遮黑睛者多致失明,宜速用此方。亦治瘡疹入眼。

熟地 當歸(各一分) 黃連 大黃(煨,各一錢) 生地(去心) 木通(各一錢半) 防風 羌活生犀(末) 蟬蛻(去土) 木賊 穀精草 白蒺藜(各一錢) 甘草(一錢半) 玄參(五分)沙苑蒺藜(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五分,量兒大小加減,煎羊肝湯,食後調下,日三夜一。忌口將息。大人亦治。

〔垣〕治痘瘡風熱毒翳,膜暈遮睛,以瀉青丸治之,大效。初覺易治。

〔雲〕用竹葉湯和砂糖水,化下瀉青丸二丸,漸至微利,神效。

〔《活》〕 入眼。用決明、撥雲、密蒙花、通聖、蛤粉散之類,然無出此書。(海藏云︰莫若病時隨經而取,不使毒氣轉入眼中為尤妙,然眼有五輪亦當求責,此言為失治者說也。)
決明散 治瘡痘疹入眼。海藏云︰此少陽太陰之劑。

決明子 栝蔞仁(各半兩) 赤芍藥 甘草(炙,各一分)
上為細末,入麝香少許,令勻,每服二錢,生米泔調下,臨臥服。

撥雲散 治瘡痘入眼及生翳。

用桑螵蛸真者一兩,炙令焦,細研,搗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米泔調下。

密蒙花散 治小兒痘瘡入眼,及無辜疳氣入眼。

密蒙花(三兩) 青葙子 決明子 車前子(各一兩)上末拌勻,用羊肝一大片,薄批糝上,濕紙裹煨熟,量多少,空心服之。(錢氏、海藏云︰即羊肝散。)
通聖散 治疹痘瘡入眼及生翳。

白菊花(如無,甘菊代之,然不如白菊好) 綠豆 穀精草(去根,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柿乾一個,米泔水一盞,同煎,候米泔盡,只將柿乾去核食之,不拘時,日三枚。

日近者五七日,遠者半月取效。

蛤粉散 治小兒瘡子入眼。

穀精草 蛤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一錢匕,豬肝一兩許批開,摻藥卷了,用竹箬裹,麻線縛定。水一碗,煮令熟,入收口瓷瓶熏眼。候溫,取食之。日作,不過十日退。

〔《明》〕 瘡入眼︰大杼(一壯。)

痘咽痛

〔《活》〕如聖餅子 治小兒瘡疹,毒攻咽喉腫痛。(海藏雲隨經,此一方即是隨經。)牛蒡子(炒) 甘草(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半兩) 桔梗(一兩)
上為末,加竹葉同煎,細細服之。(海藏云︰減門冬、竹葉,甘桔鼠子湯,治咽喉不利。)鼠粘子湯、消毒飲(二方並見前痘出不快條。)
〔雲〕小兒 出欲透,皮膚身熱,咽喉不利,甘草桔梗升麻湯

甘草(半兩) 桔梗(一兩) 升麻(半兩)上銼細,每服一大錢,水煎服。

〔錢〕甘露飲子 治心熱,咽喉痛,口舌生瘡,並瘡疹已發未發,並可服之。治熱上攻,牙根腫痛動搖。

生地 熟地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枇杷葉(去毛) 枳殼(炒) 黃芩(去心) 石斛(去苗)甘草(炒) 山茵陳上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食後溫服。牙齒腫痛,則含漱並服。(海藏云︰甘露飲為血劑。)
〔田〕地黃丸 治小兒痘疹,口瘡,咽腫痛,牙疳臭爛。

天門冬 麥門冬 玄參(各三兩) 甘草 薄荷(各一兩)
上為細末,生熟地黃汁和丸櫻桃大,每服一丸,溫蜜水化服。

痘風

〔丹〕痘風分氣血虛實,以日子守之,多帶氣血不足。虛則黃耆生血之劑助之,略佐以風藥。實則白芍、黃芩為君,連翹、白芷、續斷之類為佐。若屬寒,陳氏方可用。

楊氏女年十餘歲,痘發不透,靨落後骨節痛,食少,夜間或熱。此餘毒在內,虛甚難於疏導,須在補中有通,此方主之。

當歸 白朮(各一錢) 犀角(二分) 陳皮(一錢) 通草 甘草根(炙,各三分) 牛膝(五分)蘇梗(三分)
上 咀,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男子七歲,痘瘡初出不透,毒氣攻內,骨節作痛,兩足不可直,瘢痕欠紅活,脈浮而和,小便赤少。

歸身 白朮(各一錢) 陳皮 木通 犀角屑 人參 茯苓(各五分) 甘草(炙些)上分二帖煎服。

痘癇搐

〔錢〕瘡疹搐,由風火相勝也,惟 疹能作搐。疹為脾所生,脾虛而肝旺乘之,木來勝土,熱氣相擊,動於心神,心喜為熱,神氣不安,因搐成癇。 子為心所生,心生熱,熱則生風,風屬於肝,二臟相搏,風火相爭,故發搐也。治之當瀉心肝補其母,栝蔞湯主之。(海藏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無論虛實,皆從心火上說。脾虛則肝乘之,肝與心火相合,故用栝蔞湯。若脾土實,火旺逆乘而成癇者,此實邪也。

便結者瀉青丸,便軟者瀉青湯,亦當以脈別之。)栝蔞湯(方見驚風。)
〔潔〕凡未出而發搐者,是外感風寒之邪,內發心熱之所作也,當用茶粉下解毒丸、犀角地黃湯主之。

〔世〕治瘡痘欲出,身熱煩躁,忽發驚搐,宜驅風膏、小如聖飲;小便不通,八正散;涎盛,利驚丸、抱龍丸,量症施之。

〔丹〕欲發瘡疹,先身熱驚跳搐搦,此非驚風,宜發散藥。

〔世〕麻痘風搐方 人參 羌活 防風 僵蠶(醋炒) 南星(薑製) 白附(薑製) 甘草(炙)上等分,生薑三片,水煎服,其搐立止。

〔錢〕 疹病後欲發癇,餘瘡難發癇以木勝脾,木歸心故也。若涼驚,用涼驚丸,溫驚用粉紅丸。

(即溫驚丸。)

痘瘡痛

〔《活》〕治痘瘡痛,用溫驚丸,水化下。(方見前驚搐條。)
〔海〕治瘡出煩痛,五物木香散

青木香(二兩) 丁香 零凌香(各一兩) 麝香(一分) 白礬(一兩)每服四錢,水一小盞半,煎服之。熱盛者,加犀角一兩。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輕者,一服大效。

又方 以芒硝和豬膽塗瘡上,令動,痂落無瘢,仍用黃土抹之良。此病小便澀有血者,中壞。瘡背黑靨不出膿者,死不療。

〔世〕痘將結靨,乾硬而痛,宜塗酥潤之,靨可揭去則去之。如無酥,用豬油煎汁代之。此痛非服藥可免也。

痘膿而不痂

(痂,居牙切,瘡靨曰痂)
〔海〕 疹膿而不焦,此本治失清涼之氣。有如五穀得陽氣而成熟,非涼風至則不能實也,天地嚴肅之氣一加,則萬物秀而實矣,與 疹何異?須察何經而清涼之,或下而成嚴肅之氣,則瘡氣必不至於膿而不痂矣。要當知之,餘毒不盡而疾作,蓋出於此。(當是清涼飲子下之是也。)非陽和則苗不秀,非嚴肅則秀不實。劉洙瘡子訣云︰痘發如膿窠不肯靨者,但調砂糖水與吃。劉提點云︰亦曾試用,但後來結瘢痕白。

〔錢〕五七日痂不焦,是內發熱蒸於外,故不得焦痂也,宜宣風散導之,用生犀磨汁解之,必著痂矣。

〔陳〕痘已靨未愈之間,忽被風邪搏之,成疳瘡,宜雄黃散、綿繭散治之。又不愈,多漬骨傷筋殺人。

雄黃散 治小兒牙齦生疳蝕瘡。

雄黃(一錢) 銅綠(二錢)上二味,同研極細。每用,量瘡大小乾貼。

綿繭散 治小兒因痘瘡身體及肢節上生疳蝕瘡,膿水不絕。

用出蛾綿繭,以生白礬捶碎入繭內令滿,炭火燒,令白礬汁盡,取出,研極細。每用,乾貼瘡口上。

〔錢〕凡痘瘡方才著痂,即用菜油不住潤之,可揭則揭,若不潤及遲揭,瘡痂硬即隱成瘢痕矣。

〔陳〕痘痂雖落,其瘢猶黯,或凹凸肉起,當用滅瘢藥 塗之。

韶粉(一兩) 輕粉(一字)上研細,入煉過豬脂油拌和如膏,塗瘢上。

痘後瘡癤

〔世〕連翹散 治小兒瘡疹癤痘疹餘毒作楚,或生於頭面,耳疼頰赤,生瘡。

連翹 黃芩 瞿麥 木通 滑石 柴胡 荊芥 牛蒡子 防風 羌活 亦芍藥 甘草(各等分)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半盞。又入生薄荷尤好。

痘癰

〔丹〕痘癰多是實毒血熱成癰,分上下用藥,一日不可緩。成膿必用清熱涼血為主,赤芍藥、甘草節、連翹、桔梗之類,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檳榔、牛膝,更助以貝母、忍冬草、白芷、栝蔞,大便燥用大黃,寒熱用芩、柏,此法累效。

〔《保》〕木香散 治小兒 後生癰如神。

地骨皮(一兩) 木瓜(半兩) 穿山甲(炙黃,三錢半) 麝香(一字)
上為末,米飲下二錢。

〔丹〕痘癰敷藥。用貝母、南星、僵蠶、天花粉、寒水石、白芷、草烏、大黃、豬牙皂角,醋調敷患處,效。

中惡

〔楊〕小兒神守則強,邪不干正,若真氣衰弱,則鬼毒惡氣中之,其狀卒然心腹刺痛,悶亂欲死是也。

凡中惡,腹大而滿,診其脈緊細而微者生,脈大而浮者死。即服蘇合香丸。未醒,以皂角末搐鼻,次服沉香降氣湯 加人參、茯苓,又能辟邪,客忤亦宜服。

降真香 白膠香 沉香 虎脛骨(酥炙) 人參 鬼箭草 草龍膽(各五錢)
上為末,次入雄黃五錢,麝香一錢,煉蜜丸,乳香湯化。又令兒帶及燒臥內,尤妙。

〔《廣》〕治中惡客忤,唾化麝香一錢,重研,和醋二合服之,即瘥。

〔海〕龍腦膏治小兒發熱在心胃,卒不知人。(方見痘黑陷門,即《活人》方。)
〔湯〕凡中暑悶倒,急扶在陰涼處,切忌與冷,若得冷即死,當用補藥及熱湯熨臍腹間,暖即瘥。如無湯,即掬熱土暈於臍上,仍撥小窩子尿於中,可代湯。熨之良久,嚼大薑一塊,以水咽下,續用解暑藥。

〔《甲》〕小兒口中腥臭,脅膈氣滿,勞宮主之。

客忤

〔湯〕客忤者,小兒神氣軟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經識見之人觸之,或經歷神廟佛寺與鬼神氣相忤也,故謂之客忤,亦名中客。其狀吐下青黃白色,水穀將下時,腹痛反倒,面變五色,其狀若癇,但目不上插耳,其脈數者是也。亦宜服蘇合香丸並真珠散。

真珠散 治客忤驚風,鬼疰驚邪,痰熱,心舍不寧,精神不定,心常怔忡,睡中驚跳,時或切牙,五心煩熱,有汗兼喘,面赤舌白,呵欠煩渴,小便赤瀉,或吐利黃沫。常服,辟邪安神。

真珠 海螵蛸 滑石(各一錢) 白茯苓 人參 白附子 甘草(炙) 全蠍 麝香 腦子(另研,各五錢)生朱(另研,一錢) 金銀箔(金三十片,銀二十片)上末,和勻半錢,煎燈心麥門冬湯,入蜜少許調服,日午、臨臥各一服。

〔田〕客忤因而驚忤者,治法用灶中黃土研二兩,雞子一枚去殼,二件相和,入少許水調,先以桃柳枝湯浴兒,後將此藥塗五心及頂門上。(陳無擇法用灶中黃土、蚯蚓屎等分,如此法塗之。)
〔《外》〕治卒客忤,噤口不能言,細辛、桂心等分,納口中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