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二‧飛煉

唐‧孫思邈


飛煉研煮鐘乳及和草藥服療第一

方六首

煉鐘乳法︰

鐘乳無問濃薄,但令顏色明淨光澤者即堪入煉,惟黃赤二色不堪用。一斤置金銀器中,可鎮心益氣,無者用瓷器亦得。大鐺中著水,置乳器于水令沒煮之。常令如魚眼沸。水減更添,若薄乳三日三夜,若雁齒及濃肥乳管者七日七夜。俟乳色變黃白即熟,如疑生,更煮滿十日為佳。煮訖出金銀器,其鐺內水盡黃濁,棄之勿令人服,若服此水,便戟人咽喉,傷人肝肺,令人頭疼又令人下利。有犯者,啖豬肉即止。棄此黃汁,更著清水,還納上件乳器煮之,半日許出之,其水猶清不變即止,乳無毒矣。

研鐘乳法︰

取所煉鐘乳于瓷器中用玉錘搗令碎,著水研之,水盡更添,常令如稀泔狀,乳細者皆浮在上,塵者沉在下,複繞錘研之易碎,滿五日狀如乳汁,至七八日其乳放白光,非常可愛。取少許置臂上拭之,狀如捻書中白魚滑,自然白光出,便以水澆之,不隨水落便熟,若得水而落者即生,更須研之,以不落為度,熟,澄取曝乾,丸散任意服之。

崔尚書乳煎

鐘乳主治積冷上氣,坐臥不得,並療風虛勞損,腰腳弱,補益充悅強氣力方︰

鐘乳(三兩)
上一味,研如面,以夾帛練袋盛稍寬容,緊系頭,納牛乳一大升中煎之,三分減一分即好。去袋空飲乳汁,不能頓服,分為再服亦得,若再服,即取晚間食消時服之,如能頓服, 即平旦盡之。不吐不利,若稍虛冷人,即微下少鴨溏亦無所苦。明旦又以一大升牛乳準前煎之,依法餌之。其袋子每煎訖即以少許冷水濯之,不然,氣不通泄。如此三十度以上四十度以下即力盡,其袋中滓和面飼母雞,取其生子食亦好,不然用浸藥酒亦得。若有欲服白石英, 並依此法。若患冷人即用酒煎,患熱人即用水煎之。若用水及酒例須減半乃好,若用牛乳三分減一分,補益虛損無以加之,永不發動,忌食陳久敗物,不可啖熱面豬魚蒜等。

服鐘乳酒方︰

鐘乳(三兩,取成煉上者)
上一味,以無灰新熟清美酒一斗,于不津器中相和密封閉。冬七日夏三日,空腹溫服三合,日再,漸加之,以知為度,十五六日可盡,將息節食,忌如前怯。

草鐘乳丸方︰

曹公方主五勞七傷損肺氣急,主療丈夫衰老,陽氣絕,手足冷,心中少氣,髓虛腰疼腳痺,身煩口乾不能食。服之安五臟補腸胃能息萬病,下氣消食長肌和中方︰

鐘乳(二兩,別研令細) 菟絲子(一兩,酒浸一宿別搗) 石斛(一兩) 吳茱萸(半兩)
上四味,別搗篩為末,煉蜜丸如梧子,空腹服七丸,日再服之訖,行數百步,溫清酒三合飲之,複行二三百步。口胸內熱,熱如定,即食乾飯豆醬,過一日,食如常,暖將息,不得聞見尸穢等氣,亦不用食粗臭陳惡食,初服七日不可為房事,過七日後任性,然亦不宜傷多。服過半劑覺有效,即相續服三劑,終身更無所患。多房者加雄蛾三十枚,若失精者加蓯蓉三兩。 服軟生乳方(此乳名為甲乳︰)
此乳力減者倍服之永不發,其乳長半寸以來,水浮者上研依法令極細,即于倉米飯下蒸之。飯熟即止,任意服多少,一無禁忌,服乳者更石得服余石,當令人卻致不和。


飛煉研煮五石及和草藥服療第二

方二十一首 論一首

服白石英方︰

白石英(上者無問多少)
上一味,先以絹袋盛,于七升米飯下甑中蒸四五遍,然後細搗,以密絹篩之,用玉槌研令細,入肉者澄取清水飛取,更以白練袋盛,急縫麵裹飯中蒸三遍,取豬脂一斤,水浸十日,日兩度易水,赤脈盡則休,剝去薄膜,微火煉出,以白石英末和之,攪令相入,和酒服一匙,日二服。其飛石水,收取,用煮粳米粥,任性吃酒多少,每須覺有酒氣為佳。

燒白石英方︰

白石英(一大兩)
上以坩土鍋子盛石蓋頭,炭火燒之。先取一瓷器貯二升無灰酒,燒石令赤,即投酒中,待冷,任酒性多少飲之。好石可三兩度乃棄之,安庭中。即云︰吃十兩,令人年七十氣力可共三二十時無別。

白石英和金銀人參煮服方︰

白石英(五大兩) 金(十大兩,上熟者,生者毒) 銀(四大兩) 人參(二大兩,全用)
上四味,取一鐵釜,淨洗,即下前藥于釜中,先下水三大升,立一杖釜中令至底,水所浸著處即刻記,至更下水二大斗七升,水通前計三大斗,煎之如魚眼沸,漸減之杖所刻處,即停火,急取濕土置釜底,取其汁,貯以不津器中,金銀石等漉出,收取其人參,隨藥汁細細吃之。其汁,每朝空腹服三大合,至暮服二大合,每服之後,隨性飲多少酒,使藥氣行,欲作食餌亦任。忌倉米停滯陳臭之食,自外百無所忌。

石英和磁石浸酒服方︰

白石英(五大兩,澤州者) 磁石(五大兩,無毛連針多者十兩亦得)
上二味,各別搗令碎,各用兩重帛練袋盛之,以好酒一斗置不津器中,掛藥浸經六七日 以後,每日飲三兩杯,常令體中微有酒氣,欲加牛膝、丹參、杜仲、生地黃、吳茱萸、黃 等藥者,各自量冷熱及所患,並隨所有者加之,仍隨所加有忌者即禁之,余百無忌。中年以後,則鬚髮變黑,腰疼耳聾悉瘥。其酒三五日後即漸添一二升,常令瓶滿。所加草藥,疑力盡者,任換之。經三四個月,疑石力稍微者,即更出搗碎,還以袋盛,經半年後即棄之。準 前更合。

煮石英服方︰

石英(五大兩,澤州者)
上一味,打碎如小豆、蕎麥許大,去細末,更于水中淘洗令淨,重帛練袋盛之,以繩系 頭,取五大升清水,于不津鐵鐺中煮之,煮時石袋不用著鐺底,恐沙石煎壞。先以一杖橫鐺口,掛石袋著杖上,去底二三分許,煮取一升,汁置碗中,經宿澄取清,平旦空腹頓服之。 若以此汁煮稀粥服之亦佳。每服後可行三五百步,並飲三兩盞清酒。又依前煮經二十度者,石即無力,可以布裹之,埋于南牆下深三尺,滿百日又堪用,依前服之,然終不如新者。

服地黃石英酒作丸補益方(神秘)︰

生地黃(十大斤,十月採者,細切) 石英(五大兩) 無灰清酒(二斗)
上以坩土鍋盛石英,燒令極赤。納著酒中,去石,以地黃納酒中浸之,經三日出之曝乾,複納酒中,以酒盡為度,唯留一升許汁,搗地黃為末,以一升殘酒和末作丸,熟搗為佳,日二服,任食,以意消息。極押熱補益,百無禁忌,亦不發動,秘之心腑矣。地黃取肥大者佳。

牛乳煮石英服方︰

石英(三大兩,澤州者) 牛乳(一大升) 水(三大斗) 上先下牛乳于鐺中,即以生密絹四重作袋,盛石英,系頭下著乳中,即勿令袋著底,以 杖則之為記訖,然後下水,以炭火涓涓煎之,水盡乳在,還以前杖則之,至刻即休,出石袋,以大善﹗或以乳煮粥吃亦佳。如是經二十日,服即停。大補益身心,服者乃自知之。

紫石湯

主心虛驚悸寒熱百病,令人肥健方︰ 紫石英 白石英(各十兩) 乾薑 赤石脂 白石脂(各三十兩)
上五味,皆完用,石英等各取一兩,石脂等三味各取三兩,以水三十升,微火煎取二升,宿物食,分為四服,日三夜一服,至午時乃可食。日日依前秤取,以昨日滓仍置新藥中, 其煮乃至藥盡常然,水數一準新藥,水藥皆盡訖,常添水煮滓服之,滿四十日止。忌酒肉。 藥水皆大秤斗,取汁亦大升。服湯訖,即行住坐臥,令藥力遍身,百脈中行。若患大冷者, 春秋各四十九日服之,冷疾退盡,極須澄清服之。

論曰︰此湯補虛除固冷,莫過於此,但能用之,有如反掌,恐後學人謂是常方,輕而侮 之,若一劑得瘥則止,若傷多者,令人太熱,複須冷藥押之,宜審用之未可輕也。

石英汁作薑豉服方︰

白石英(二大兩) 肥豬肉(三斤) 上以水八升,煮石英,取五升,量煮豬肉得爛熟為度,取豬肉汁下蔥豉,切肉作薑豉食 之,一劑可六七日,吃令盡。二兩石英三度煮之︰第一度全用;第二度中破;第三度搗碎煮之。每煮皆用帛練袋盛之。石經三煮即換新者,二月以前,八月以後,皆可作之。

豬肚煮石英服方︰

白石英(末,以絹袋重盛,縫卻口) 生地黃(切) 生薑(細切)人參(末,各二大兩) 豬肚(一具,淨,料理如食法) 豉(一抄) 羊肉(半斤,細切) 蔥白(七莖,細切)新粳米 (一
上一十味藥並石英袋,納著豬肚中,急系口,勿使泄氣及水入,以水二斗,煮取八升, 即停,以藥肚著盤上,使冷,然後破之,如熱破恐汁流出,先出石袋訖,取煮肚汁將作羹服之。每年三度服,每服石英依舊,餘藥換之,分數一依初法。每服隔一兩日,不用食木耳、竹筍。又人年四十以下服二大兩,年四十五十乃至六十以上,加二兩,常用。四月以後服之 者,以石性重,服經兩月後,石力若發,即接入秋氣,石力下入五臟,腰腎得力,終無發理也。

石英飼牡牛取乳服方︰

白石英(大三斤,以上亦得)
上一味,搗篩細研,經三兩日研了,取一牡牛十歲以上養犢者,唯瘦甚佳,每日秤一大 兩石末,和銼豆與服,經七日即得取乳。每日空腹熱服一升,餘者作粥,任意食之,百無所忌,以五月上旬起大良。如急要,亦不待時節,終無發也。其牛糞糞地隨意種菜,還供服乳 人

石英糞地種菜食方︰

白石英(五大斤,以下亦可)
上一味,搗研末,如前,取糞地種枸杞、牛膝、豆菜等,食之大益人。

煉白石英方︰

白石英(五小兩為一劑,取上黨無瑕者佳)
上一味,搗石英使碎,著研藥缽中,以水浸石濕遍,不須多著水,即研令細如粉訖,更著水,使石上濃半寸許,攪之使渾,澄定,瀉澄水于一淨器中,餘粗者乃更細研之,還以水如前法,以細為限。最下者,即是惡石,不堪用,棄之。 了又更一遍飛之了,可著日中及物藉之,安熱灰上即乾,每以酒服二匕許,酒能使石不用和餘藥。

服白石英粉方

白石英(任多少,瑩淨者)
上研飛石如前,成粉訖,嘗之不磣,捻之入肉者為細,不然,不堪服,以四兩為一劑,取好白蜜和之,分為二十一丸,曝乾,帛練袋盛之,每先食三五匙粳米粥,即含咽一丸令消細末,以嗽口咽之,服訖,須倍二十日將息。不得食臭穢。在長安日依此法至春初,頭痛額 角如裂,即服兩棗許紫雪立止。

耆婆大士治人五臟六腑內萬病及補益長年不老方︰

紫石英(研一兩日) 白茯苓 麥門冬(去心) 防風 芍藥 甘草(炙,各七兩)
上六味,治擇搗篩為散,麥門冬搗令如飴,和散更搗千杵,又納少許蜜,更搗一千杵,令可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二服。服之一年,萬病皆愈;二年骨髓滿實;三年筋化為骨,肉變為筋,身輕目明,除風去冷,辟鬼神良;服之不絕,則壽年千歲,不老不衰而致神仙。 然服忌慎;須持五戒、十善,行慈悲心,救護一切,乃可長生。此等六藥應六時,合陽養陰,常須服之。已有疾病者,依檢六味之藥即合服之。檢勘諸經,此六味之藥相生如母子和也, 服之,久久在人腹耳。

五石腎氣丸

治諸虛勞亦與前同治方︰

白石英 紫石英 鐘乳(各十大分) 赤石脂 禹余糧(各二兩半) 薯蕷 遠志(去心) 細辛 茯苓 菟絲子(酒浸一宿) 蓯蓉 附子(炮去皮) 乾地黃 乾薑 桂心(各五分) 海蛤 白朮(各七分) 石斛(一兩半) 五味子 山茱萸 人參 續斷杜仲(炙) 澤瀉 蛇 床子 桔
上三十一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二服,稍加至三十丸,以酒下 佳。

五石烏丸

治男子五勞七傷諸積冷、十二風痺、骨節沉重、四肢不舉、食飲減少、羸瘦骨立、面目焦黑、時時或腹內雷鳴、膀胱當滿、或下青黃、經時不止,婦人產後惡血不盡、腹內堅強、諸勞少氣、百病間發、或時陰腫、或即脫肛及下出疼痛方︰

鐘乳(研煉) 紫石英(研煉) 白石英(研煉) 石硫黃(研,各二兩半) 黃芩 白薇 白朮(各三分) 礬石(二兩,燒) 乾地黃(七分) 芍藥 附子(炮,各一兩,去皮)烏頭(十 五枚,炮,去皮) 吳茱萸(二兩半)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人參 細辛 白石脂 赤石脂 山茱萸 天雄(炮,去皮) 芎 麥門冬(去心) 前胡 半夏(洗) 龍骨 桂心(各五分) 遠志(十五枚,去心) 茯苓 黃連 當歸 紫菀 禹余糧 雲母粉 甘草(炙,各一兩半)
上三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不知,增之,可至二十 丸,以心熱為知力也。

三石腎氣丸︰

鐘乳 白石英 赤石脂 禹余糧 海蛤(並研,煉,各二兩半) 乾地黃 石斛 白朮 ( 各一兩半)桔梗 五味子 寄生 山茱萸 杜仲(炙) 牛膝 澤瀉 天門冬(去心)蛇床子 當歸(各三兩) 人參 薯蕷 遠志(去心) 細辛 菟絲子(酒浸) 茯苓 蓯蓉 附子 (炮)
上三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更搗二千杵,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稍加至三十丸,日二,忌如藥法。

五石更生散

治男子五勞七傷、虛羸著床,醫不能治,服此無不愈。唯久病者服之;其年少不識事, 不可妄服之;明于治理能得藥適,可服之;年三十勿服;或腎冷脫肛陰腫服之尤妙。

方︰

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鐘乳 石硫黃 海蛤(並研) 防風 栝蔞(各二兩半) 白朮(七分) 人參(三兩) 桔梗 細辛 乾薑 桂心(各五分) 附子(炮,三分,去皮)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中間節量以意裁之。

萬無不起。熱煩悶, 可冷水洗面及手足身體,亦可渾身洗。若熱,欲去石硫黃、赤石脂,即名三石更生,一方言是寒食散,方出何侯,一兩分作三薄,日移一丈再服,二丈又服。

五石護命散

治虛勞百病,羸瘦,咳逆短氣,骨間有熱,四肢煩疼,或腸鳴腹中絞痛,大小便不利,尿色赤黃,積時繞臍切痛急,眼眩冒悶,惡寒風痺,食飲不消,消渴嘔逆,胸中脅下滿氣不得息,周體浮腫,痺重不得屈伸,唇口青,手足逆,齒牙疼,產婦中風及大腸寒,年老目暗,惡風頭著巾帽,濃衣對火,腰脊痛,百病皆治,不可悉記,甚良。能久服則氣力強壯,延年益壽。

方︰

紫石英(取紫色,頭如樗蒲者上) 白石英(取如箭鏇者上) 鐘乳(極白乳色者上) 石 硫 黃(取乾黃色,燒有灰者) 赤石脂 海蛤 栝蔞(各二兩半) 乾薑 白朮(各一兩半) 人參 桔梗 細辛(各五分) 防風 黑附子(炮,去皮) 桂心(各三分)
上一十五味,皆取真新好者,各異搗篩,已乃出散,重二兩為一劑,分三薄,淨,溫淳 酒服一薄,日移一丈再服一薄,如此三薄盡,須臾以寒水洗手足,藥力行者痺便自脫衣冷水極浴,藥力盡行,周體涼了,心意開明,所患即瘥。

羸困著床,皆不終日愈矣。人有強弱, 有耐藥,若人羸弱者,可先小食乃服藥;若人強,不須食也。有至三劑藥不行者。若病患有 宿,宜先服硝石大黃丸下之,乃可服散,服藥之後,宜牽勞。若羸著床不能行者,扶起行之,常當寒食、寒臥、寒衣,能極寒益善。若寒藥未發者,不可浴也,浴則矜寒,使藥噤不 發,令人顫抖,當溫酒飲之,起跳踴春摩出力,溫乃浴解則止,勿過多也。

又當數令食,無晝夜,一日可六七食,若失食飲,亦令人寒,從食則溫矣。若老小上氣及產婦臥不能起、頭 不去巾帽、濃衣對火者,服藥之後便去衣巾,將冷如法,勿疑。

虛人易治,與此藥相宜;實人勿服也,此藥雖良,令人氣力兼倍,然其難將適。大要在善將息節度,專心候按,不可失意,當絕人事,唯久病著床醫所不治患厭病精意者,乃可服耳。小病不能自勞者,必廢失節度,慎勿服之。若傷寒大下後乃可服之,便極飲冷水。

若產婦中風身體強痛不得動搖者,便溫酒服一劑,因以冷水浴取瘥。已浴之後,身有小痺,便以寒水浴使周遍,初得小冷,當小惡,得水之後,自當快之,當數食飲酒于意複悄悄不可快者,當複冷水浴,以病甚者水略不去體也。若病偏在一處,偏煩、偏熱、偏冷、偏痺及眩,心腹滿者,便以冷水逐洗于水下即可矣,如此盡晝夜洗,藥力盡乃止。

凡服此藥不令人吐也,病痛皆自冷,若膈上滿欲吐者,便少冷食即安矣。服藥之後,大便當變于常,或小青黑色,此藥功耳,勿怪之。若大溫欲吐不可禁者,當吐,不可令人極也,明旦當更服。若洗浴晚者,藥必失勢不行,則冷不可強也。凡洗浴太早則藥噤寒,太晚則吐亂,不可失適。寒則出力乃溫洗,吐則速令洗冷,食若以飢為寒者食自溫,常當將冷不可熱向火,若誤更衣臥即為逆。凡服此藥,食皆須冷,唯酒令熱,自從或一月而解,或二十日而解之,當飲酒令體中薰薰不絕,當以淳酒,若飲薄酒及白酒,令人變亂。若病症瘕者,要當先下,乃可服藥耳。

三石散

主風勞青冷補益諸病悉治之方︰

紫石英 鐘乳 白石英(並研,各五分) 白朮(三兩半) 防風 桂心(各一兩半) 牡蠣 (半兩,熬) 桔梗(一兩) 細辛 茯苓 人參 附子(去皮) 栝蔞 蜀椒(汗,去目) 杜仲(炙) 乾薑(各三兩)
上一十六味,搗五千杵,酒服方寸匕,日三,行百步。

更生散

治男子女人宿寒虛羸,胸脅逆滿,手足煩熱,四肢不仁,食飲損少,身體疾病,乍寒乍熱,極者著床四五十年,服眾藥不瘥,此治萬病,無不愈者悉主之方︰

鐘乳 白石英 海蛤(各研) 赤石脂 防風 栝蔞(各二兩半) 乾薑 白朮(各一兩半)
上一十三味,皆須新好州土者搗篩為散,囊盛四兩,為八薄,溫酒和服一薄,須臾起行,隨力所往,還欲坐臥,隨意著衣乃臥,適體中所便,食時乃冷,不得熱食,只得大冷,忌食豬肉羹湯面,不得房室,諸禁忌之物皆不得食,服藥後二十日複飲熱食及房室,可漸隨意,唯服藥時不得耳。若頭面中憒憒者,散發風中梳百餘遍。一日三飲五合酒訖,日下晡渴, 便


服諸石藥及寒食散已,違失節度,發病療之法合四十五條第三

論三首

論曰︰服石丸散及酒,亦有單服異石者,既見未即有效,謂不得藥力,至後發動之日, 都不自疑是石,不青作石法將息,乃作異治,多致其患。略述將息節度法如後︰

  1. 或頭痛欲裂者,由熱食作癖故也。急下之,即瘥。
  2. 或惡食臭如死物氣,由溫食作癖故也。急下之,下不瘥,仍速冷食強行,瘥。
  3. 或兩目欲脫者,由犯熱在肝故也。急下之,自止。
  4. 或咽中痛、鼻塞、清涕出者,由衣濃近火故也。但脫衣當風,取冷石熨咽顙即止, 不須洗之。
  5. 或腰痛欲折者,由衣濃體溫故也。宜水洗石熨。
  6. 或大便難、腹中堅如盤蛇,由犯溫積久,有乾糞不去故也。宜消酥蜜膏適寒溫調服 一二升,津潤腹中即下,若不可更下,乃止。
  7. 或頭眩欲蹶者,由衣濃犯熱故也。宜針頭,冷水洗,即止。
  8. 或淋下不得小便者,由坐久下溫、乘騎下熱入膀胱故也。但冷食飲冷水洗、熨以冷 石三兩度即止。若不止,可下之,不下,殺人。
  9. 或腳疼欲折者,由久坐下溫故也。宜臥單床、行役、冷水洗,止。
  10. 或患寒頭掉不自支任者,由食少、藥氣行於肌膚、五臟失守、百脈搖動、與正氣競 故也。乃強飲熱酒以和其脈,強食冷飯以定其臟,強行動以調其關節,強洗以宣其壅滯。酒行沖遍,關機調柔,則了了心明也。
  11. 或腹脹欲死者,由久坐下熱、衣溫、失食、失洗、不行故也。宜冷水洗,當風取 冷,即瘥。亦宜冷食。
  12. 或失氣不可禁止者,由犯熱不時洗故也。但冷洗之即瘥。
  13. 或心痛如刺者,由應食而不食、應洗而不洗、寒熱相擊、氣結不通、聚在心中故 也。宜任性,但飲熱酒,令酒勢得行,氣息通達氣得已行,以冷水淹布手巾,著所苦處,溫複易之,須臾自解,仍速冷食,能多為善。諸痛之中,心痛最惡,急宜速救之,唯熱酒為善, 起
  14. 或遺糞不自覺者,由下溫熱氣上入胃腹故也。冷水洗即止。
  15. 或氣絕口噤不得開者,由冷熱交競故也。病者不自知,當須旁人救之。要以熱酒 灌之,咽中寒盛,酒入必還出,但頻灌出複納,乃至半日許,得酒下,瘥。不下必死。
  16. 或食便吐出不得安住者,由癖故也。急下之,不下殺人。
  17. 或小便稠數者,由熱食及啖諸熱物餅、果肉之屬故也。宜以冷水洗浴,少服梔子 湯,瘥。
  18. 或下部臭爛者,由坐荐濃下熱故也。坐冷水中即止。
  19. 或耳鳴如風聲,又有汁出者,由自勞出力過度、房室不節、氣上奔耳故也。但數 數冷食,禁房室即瘥。
  20. 或目痛如刺者,由熱入胃肝奔眼故也。但數數冷食,清旦以小便洗之,三日即止
  21. 或口中傷爛舌強,而燥不得食味者,由食少穀氣不足、藥氣積在胃管中故也。 以梔子湯三劑,即止。
  22. 或腳指間生瘡者,由著履襪太溫故也。當履冷地、冷水洗之,即止。
  23. 或手足偏痛,諸骨節解,身體發癰及瘡結核者,由寢處久不自移徙、暴熱偏並、聚在一處故也。若堅結極痛甚者,癰發。若覺,便以冷水洗之,冷石熨之,飲熱酒散極熱,數日以冷水洗不絕,乃瘥。洗之無限,要瘥為期。若乃不瘥,取磨刀石如手許大,燒令赤,以投苦酒中,石自裂,細搗以冷水和塗之,日二三,止。
  24. 或嗜臥不能自覺者,由久坐熱悶故也。急起,冷水洗,冷食,自瘥。
  25. 或夜不得眠者,由食少熱在內故也。服梔子湯,冷食、止。
  26. 或飲酒不解,食不得下,乍寒乍熱,不洗便熱,洗之複又寒,甚者數十日,輕者數日,晝夜不得寢息,愁悲恚怒驚悚恐懼恍惚忘誤者,由犯溫積久、寢處失節、食熱作癖內實、使熱與藥並行、寒熱交競故也,雖以洗救之,終不解也。昔皇甫氏曾如此,對食垂涕,援刀欲自刳,未及得施,賴叔親見,迫事不得行,退而自思,乃努力強食飲冷水洗,即止,禍不成矣。當困時舉家親知莫能救解,賴三兄士元披方得三黃湯令服,大便下即瘥。自此,常以救以急也。
  27. 或脫衣便寒,著衣便熱者,由脫著之間無適故也。當小寒便著,小熱便脫。又洗之則醒,勿忍,不依此者,便發病也。
  28. 或兩腋下爛,由兩臂相近故也。以物隔之、冷水洗之、冷石熨之,止。
  29. 或嘔逆,咽中傷損,清血出者,由臥溫食熱故也。飲冷水、冷石熨,咽即止。
  30. 或鼻中有氣如斷雞子臭者,由熱衣溫食故也。但脫衣、冷食、冷水洗即止。
  31. 或齒齦腫,唇爛牙疼頰噤者,由犯熱不時解故也。但當對風張口,使冷水入咽顙,冷漱口三度,叩齒三十六通,止。
  32. 或遍體患腫痛,不能自轉徙者,由久停久息、久不飲酒,藥氣沉在皮膚之內,血脈不通故也。但飲熱酒、冷水洗、自勞、行,瘥。若極不能自行,使人扶強行,令肢節調柔乃止。雖行又不得令過,過則失度。熱複洗之。要者,酒為佳。
  33. 或目暗無所見者,由飲食熱、居處太溫故也。但冷食、冷人洗、脫衣、目自明也。
  34. 或下痢如寒中者,由食飲犯熱所致故也。人多疑是卒疾又滯癖,作者皆由犯熱所為,慎勿疑也。速脫衣、冷食、飲熱酒,即瘥。
  35. 或百節酸疼者,由濃衣被溫故也。但臥單床薄被著單故衣,瘥。雖冬寒常須散發受風,冷石熨,若犯此悶者,但緩衣帶冷浴,勿忍病而畏浴也。
  36. 或兢戰惡寒,或發熱如溫瘧者,由失食忍飢、失洗、不行,又由食臭穢故也。急冷食、冷水洗之,數行止。
  37. 或關節強直,不可屈伸者,由濃衣、坐久停息、不煩勞、藥氣不散,漸侵筋血故也。當任力自溫,便以冷水洗,飲熱洒,瘥。令行動出力,使勞發熱,非濃衣近火,又仍不遍則失度,熱複洗之。
  38. 或患食冷不可下者,由久食冷,口中不知味故也。當作白糜酒和酥,熱食一兩度,若熱悶者,還冷食飲,止。
  39. 或傷寒溫瘧者,由犯熱故也。亦可以常藥治之,無咎。但勿服熱藥,傷寒、瘧藥皆除熱破癖。不與寒食相妨,可通服也。
  40. 或藥發輒尸,臥不識人者,由熱氣盛、食少不充、邪忤正性故也。但飲熱酒、冷食、冷水洗、自勤勞,以水淹布蓋頭,溫易之,仍自勞,瘥。
  41. 或肌肉堅如木石,不可屈伸者,由食熱臥溫作癖,久而不下,五臟隔閉,血脈 不通故也。但下,須冷食、冷凍飲料、冷水洗,自勞行,瘥。
  42. 或四肢面目皆浮腫者,由食溫久不自勞,藥與正氣相隔故也。但飲熱酒、冷飯,自勞行,洗浴,止。
  43. 或身肉痛楚,移轉不在一處,如似游風者,由犯熱故也。非是風。宜冷水洗、 冷石熨,即止。
  44. 或寒熱累日,張口吐舌,眼視高睛,不與人相當,日用水百餘石,洗澆不解者,由不能自勞行,飲冷酒食熱故也。譬如 人,心下更寒,以冷水救之,愈。劇者,氣結成 冰。得熱熨飲則冰消氣通, 人乃解。藥氣聚心,乃更寒戰,宜急飲熱酒,令四肢通暢,然 後以冷食、冷水洗之,即止。
  45. 或臂腳偏偏急痛,由久坐臥溫處不移徙,熱入腹附骨故也。當以冷水淹布巾以 搏之,溫即易之,不過三日,止。 上,凡服石之人有病,要先以解石法消息之,若不效者,始可用余方救之。

前所列凡四十五條,原是服石丸散違失節度發病由狀,亦有消息得瘥者,今之世人,多有單服鐘乳、礬石、桃花石、紫石,亦有僉和草藥服之,此等雖非五石,亦是五石之例,至於將息慎忌、禁發動病由、消息損益亦同例。人既見單石而不稱意,乃便輕之,唯以大散,乃至發動,乃致困危。其服單石者,理宜將息,若違犯禁忌,但看病狀與上微同者,依前法消息,必定痊除。

論曰︰服石發動將息,事雖眾多,指的而言者,要當違人理、反常性。可依易者將息, 所謂六反、七急、八不可、三無疑。

六反者︰重衣更寒一反飢則生臭二反極則自勞三反溫則滯痢四反飲食欲寒五反腫瘡水洗六反。

七急者︰當洗勿失時一急 當食勿飢二急 酒必清淳熱三急 衣溫便脫四急 食必須冷五急 食不患多六 急臥必底薄七急

八不可者︰冬寒欲火一不可 飲食欲熱二不可 當疹自疑三不可 畏避風濕四不可 極不欲行五不 可飲食畏多六不可 居貪濃席七不可所欲縱意八不可

三無疑者︰ 務違常理一無疑委心棄本二無疑 寢處必寒三無疑上,凡服之人,若能依此六反、七急、八不可、三無疑者,雖不得終蠲此疾,複常無病,可以清旦暮之暴也。

解石及寒食散並下石第四

論一首 方六十九首

論曰︰凡是五石散先名寒食散者,言此散宜寒食冷水洗取寒,唯酒欲清,熱飲之,不爾,即百病生焉。服寒食散,但冷將息,即是解藥熱實大盛熱,服三黃湯也。

治石發動上氣熱實不解心腹滿,小便赤,大便赤,大便不利,痞逆沖胸,口中焦燥目赤方︰

大黃(一兩) 黃連 黃芩 芒硝 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再服。凡用大黃、芒硝,臨湯熟納之。

治石發熱舊小三黃湯,殺石熱勝前方,除實不及前方︰

大黃(二兩,一方一兩) 黃芩(二兩,一方一兩) 梔子(十四枚,擘) 豉(三升, 綿裹)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先煎藥數沸後,納豉,煮取二升,分二服,取瘥止。

治熱殺石氣下去實兼發汗解肌中風熱氣湯方︰

大黃(三兩) 黃芩(二兩) 梔子(十四枚,擘) 豉(一升,綿裹) 麻黃(去節) 甘草( 炙,各二兩)
上六味, 咀,以水九升,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四升,納豉三沸,分三服。得下,止。

治虛石發,內有客熱胸中痞,外有風濕不解,肌中急攣,黃芩湯方︰

黃芩(二兩) 梔子(十四枚,擘) 蔥白(一握) 豉(一升,綿裹)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豉三沸,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二服。不止,更為之。

治虛勞下焦有熱,骨節疼痛,肌急內痞,小便不利,大便數而少,吸吸口燥少氣折石熱湯方︰

大麻(五合,去皮) 豉(二升,綿裹)
上二味,研麻子碎,以水四升,合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服三劑即止。

大黃湯

治石發煩熱脹滿,身生瘡,年月深久治不瘥者,石虛熱生瘡方︰

大黃(三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梔子(十四枚,擘) 黃芩 芒硝 甘草(炙, 各二兩)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為五服。得下止。

治石發熱,熱結生腫堅起,始作腫,宜下之,升麻湯方︰

升麻 枳實(炙) 芍藥 大黃(各二兩) 當歸 黃芩(各一兩)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得下腫消,止。熱甚,倍加黃芩。一方有甘草一兩。

治石發熱盛,變作癰腫,初欲成急治之,方︰

石燕子(七枚)
上一味,以水三大升,煮之取二升,數用淋洗之,以瘥為度。

治石發頭痛,胸脹滿,或寒或熱,手足冷,或口噤,或口爛生瘡、乾燥,惡聞食氣,前胡湯。

前胡湯方︰

前胡 芍藥 黃芩 大黃 甘草(炙,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擘)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若心脅堅滿,加茯苓三兩;胸滿塞,加枳實一大兩,炙;連吐、胸中冷、不飲食,加生薑三兩;胃虛口燥,加麥門冬三兩,去心。凡欲加藥者,則加水一升。

治石發身如火燒靳邵黃芩湯方︰

黃芩 枳實(炙,各二兩) 梔子(十四枚,擘) 栝蔞 濃朴(炙) 芍藥 甘草(炙, 各一兩)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石毒,或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而發者,或 如寒,或飲食,或不欲食,若服紫石英發青者,熱悶 喜臥,起止無氣力,或寒,皆腑氣所生,臟氣不和,礬石發熱者,燥而戰,石硫黃發熱者郁郁,如熱極者身並破裂,華佗薺 湯方。

華佗薺 湯方︰

薺 (四兩) 茯苓(一兩) 蔓荊子(一升) 芍藥 人參 藍子 黃芩 甘草(炙, 各一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一升,煮蔓荊子,取八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
若虛弱者,倍人參,減黃芩;若氣上,倍茯芩,加薺 一兩(《外台秘要》︰黃芩、芍藥各二兩)

治桃花石發,即心噤,身壯熱,頭痛,覺者清酒飲之隨多少,酒熱行即瘥。亦可服大麥,不解,服此麥奴湯(大麥 見第十七卷中)

麥奴湯方︰

大麥奴(葉是,陰乾) 麥門冬(去心,各四兩) 桂心(三兩) 蔥白(八莖,勿使葉) 人參(一兩) 甘草(炙,二兩)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若無麥奴,以麥三升淨淘洗, 先煮使熟,去滓,添水滿八升,然後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一切雜石發動方︰

麥門冬(去心) 人參(各三兩) 甘草(一兩,炙)
上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彈丸,一服三丸,忌如前法。

治心胸肝熱方︰

人參 黃芩(各二兩) 梔子(一枚,擘) 麥門冬(去心) 桂心 甘草(炙,各一兩)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熱折石皇甫梔子湯方︰

梔子(十四枚,擘) 黃芩(二兩半) 豉(一升,綿裹)
上三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豉煮取二升,分二服。

治石發煩熱脹滿,身體生瘡,年月久遠者,兼治諸藥乳石發動方︰

麻黃(去節) 甘草(炙,各一兩)
上二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半升,納清酒五合,煎取軟一升。其患者先須火邊炙令熱徹欲汗,因即熱服之,令盡,溫覆臥。須臾大汗出,即瘥。

治一切石熱發方︰

但飲淳美熱清酒,冷食,自勞,冷洗,瘥。

治乳石痢及常服壓石方︰

取好豉炒令黃香,待冷搗篩,心未熟更炒,待冷還搗,若心熟皮即焦苦,所以須再炒。 日別空腹再服二大匙,以冷水服之佳。

治石痢方︰

淡煮真好茶汁,服二三升,重者三服,輕者一二服,即瘥。

解散石發動諸藥不治單服酒豉方︰

清美酒(一升) 好豉(五合,綿裹)
上二味,和煮三五沸,熱飲一升使盡,大良。

治一切石發單方︰

搗生冬瓜汁三升,分為三服。

治雜石發單方︰

煮蔥白汁服亦解。 單煮枸杞白皮汁服亦解。 單煮胡荽汁服亦解,冬煮根飲之。 單煮薺 汁飲亦解。

解散熱渴最良方︰

蔥白不過一斤,胡荽 薺 枸杞 不越半斤,皆單煮,取汁飲之。 又單煮犬肉汁,服解大散,良。

豬膏湯

解大散方︰

豬膏(一兩,烊之) 豉(一升,綿裹)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豉,取汁一升,納豬膏,服七合,日三服。石人飲宜清冷,不宜熱 ,熱即氣壅痞石,唯酒一種,須熱也。
若為食倉米臭肉動乳者,必須蔥豉湯細細服之,可立五六度,即瘥。
若食飲損者,於蔥豉湯中納當歸一兩煮之,去滓,分溫三服,便瘥。仍未除者,可作後

蘆根湯服之方︰

蘆根 地榆 五加皮(各一兩)
上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服即瘥。

此湯力快,小者不須服之。 若得四時節氣冷熱不調動乳者,皆是寒熱所致,其狀似瘧,久久不療令人損命,縱服諸藥,必終不瘥,必須作生熟湯以浴之方︰

以大器盛湯,若大熱,投少冷水,即入湯中坐勿動,須臾百節開,寒熱之氣皆從毛孔中 出,變作流汗。若心中熱悶者,還服少許熱湯即定,良久乃出湯,便濃衣覆蓋臥,豁然覺醒 平複,如患大重者,不進三二度,即瘥。


人參湯

解散數發動煩悶嘔逆︰
人參 白朮 栝蔞 甘草(炙,各二兩) 黃芩(一兩)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為三服,溫溫服。

治服石及散發背癰疽方︰

取烏豆二升,水六升,煮令稀稠薄餳,量減取三大合,匙抄細細納患人口中,審聽腹中作聲,如欲利即停,須臾必利,利後即瘥。忌熱食,陳臭等。

治石氣發身體微腫面上瘡出方︰

紫雪(湯成下) 黃芩(各二兩) 葳蕤 升麻(各一兩半) 梔子(十枚,擘) 犀角屑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絞去滓,納紫雪,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六七里,又服,利三行為度,仍用後方塗瘡。忌熱面、豬肉、海藻等。

治石熱面上生瘡方︰

取寒水石,以冷水於白瓷 中研令汁濃,將塗瘡乾,即點之,勿令停。

治諸石發動口乾寒熱似鬼神病方︰

麥門冬(五兩,去心) 大黃 苦參(各等分) 葳蕤 梔子(擘)五加皮 黃芩 生犀(屑)芍藥 升麻(各一兩) 大青 甘草(炙,各三分)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每食訖少時,以蜜水服十四丸,漸稍加至二十丸,以意加減。忌諸熱食及海藻、豬、魚、炙肉、蒜、麵等。

治石等毒發熱困苦方︰

脂(成煉) 蔥白(切,各五合) 芒硝(一兩) 豉(一兩半)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蔥豉,取一升五合,絞去滓,下豬脂、芒硝,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三四里,進一服,快利為度。忌熱面炙肉、蒜、粘食、陳臭等物。

麻黃湯

治石發困不可解者方︰ 麻黃(二兩,去節) 梔子(十四枚,擘) 香豉(一升)甘草(一兩,炙)
上四味, 咀,以酒五升漬一宿,加水二升,煮取三升一合,分三服,忌如藥法。

又方︰

大黃(別浸) 黃芩 甘草(各二兩,炙)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服。

治金石發熱及諸熱朴硝丸方︰

朴硝(成煉者一斤)
上一味,研令成粉,以白蜜和調作丸如梧子,每食訖,以蜜水服三十丸。服金石經年以來,覺身中少熱,即以丸壓之,每至夜欲臥時,服三十丸或至四十丸,取胸膈涼冷為度。此用之極有效。若有時患及發者。即取一大匙粉,和水服之,空腹服之得一兩行利即瘥,如不利,加服之,以利為度。凡朴硝取不著風者,黃者殺人,赤者傷人,白者為佳。

又方︰

是藥冷熱俱治押石,主大秘澀︰ 凡朴硝煮葵子汁和服一大兩半,有芒銳者,亦療暴赤眼,用水服,孩子量之。

治女子先因月經不通,研生石服,即今見患胸脅熱沖頭面,腰胯冷極宜服此方︰

茯苓 葳蕤 大黃(別浸) 生薑(各二兩) 大棗(七枚,擘) 石膏(六兩,碎,綿裹) 芍藥 黃芩 人參 芒硝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八合,去滓,分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十里,又 進之,快利,五行以來,病即瘥。忌生冷、熱面、豬、魚、蒜等。

治石 發動心胸熱毒葳蕤湯方︰

葳蕤 黃芩 乾薑 生薑(各二兩,切) 豉(一大合,綿裹) 芍藥 升麻 黃連 柴胡 (各二兩) 梔子(七枚,擘) 石膏(八兩,碎) 芒硝(四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石膏,減一升,次下諸藥,煮取二升八合,去滓,下芒硝,攪令散,分溫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十里,進之,利五六行,當自止。忌如前。

治石發熱困苦宜下石方︰

露蜂房(一升,炙)
上一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服五六合,日二服,石從小便下如細沙,盡停。 無所忌。

又下石方︰

葳蕤 升麻 薺 人參(各七兩) 大黃(三兩) 黃芩 葛根 紫草(各八兩) 犀 角( 十一兩,屑) 梔子(二七枚,擘) 芒硝(二兩) 銀屑(四兩,研)豬脂(十三兩, 臘月者) 露 蜂房(十兩) 玄參 甘草(炙,各四兩)
上一十六味,切,以無灰酒八斗漬,經十日,其豬脂用酒一升煎煉取三兩,脂與銀屑和研,納藥中,每日空腹服之,量力多少。忌熱面、炙肉、海藻、蒜等。

治發背竹葉黃耆湯方︰

淡竹葉 黃芩 前胡 生薑(各四兩,切) 芍藥(三兩) 小麥(三升) 黃耆 茯苓 枳實(炙) 麥門冬(去心) 梔子(各三兩,擘) 大棗(十四枚,擘) 芎 知母 乾地黃 人參 石膏 升麻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九味, 咀,以水一斗六升,先煮竹葉、小麥、取一斗二升,去竹葉、麥,納諸藥,煮取四升,一服一升,日三夜一。 治男子癰,始欲發背,不甚,往來寒熱,竹葉黃

湯方︰

淡竹葉 小麥(各三升) 黃耆 升麻 乾地黃 芍藥 當歸 通草 知母(各三兩) 大棗(十八枚,擘) 黃芩(一兩半) 生薑(五兩,切) 茯苓 芎 前胡 枳實(炙)麥門冬 (去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七升,先煮竹葉、小麥、取一斗二升,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分溫五服,日三夜二。忌如藥法。

治癰發背,諸客熱腫始作,竹葉湯方︰

淡竹葉 小麥(各三升) 生薑(六兩,切) 大棗(十四枚,擘) 茯苓 麥門冬(去心) 枳實(炙) 芍藥 人參(各二兩) 黃 前胡 乾地黃 升麻 射干 黃芩 芎 甘草 (炙,各三兩)
上一十七味, 咀,以水一斗七升,先煮竹葉、小麥、取一斗二升,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分五服,若熱盛秘澀不通者,加大黃二兩,已下,勿加也。

治患大熱體盛發癰,或在於背,或在陰處,生地黃湯方︰

生地黃(八兩) 竹葉(三升) 小麥(二升) 栝蔞(四兩) 大黃(五兩) 人參 當歸(各一兩) 黃耆 黃芩 通草 升麻 芍藥 前胡 茯苓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五味, 咀,以水二升,煮竹葉、小麥,取一斗二升,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 分四服,日三夜一。不愈,常服。

治發背黃耆湯方︰

黃耆 黃芩 麥門冬(去心) 遠志(各二兩,去心) 大棗(二十枚,擘) 人參 芎 乾地黃 芍藥 當歸(各一兩) 生薑(五兩,切) 桑螵蛸(十四枚,炙) 雞 (二 具)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雞,令熟可食,去之,納諸藥,更煮取四升五 合,分服九合,日三夜一。

治發背黃耆湯方︰

黃耆 麥門冬(去心) 芍藥 黃芩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石膏(碎) 當歸 (各二兩)半夏(四兩,洗) 生薑(五兩,切) 生地黃(半斤) 大棗(三十枚,擘) 淡竹葉(切, 二升)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竹葉,取九升,去竹葉,納諸藥更煮取三升,分四服。

如人行二十里又服,良久,進粥、消又進、消息。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竹葉,令減五升,去竹葉,納諸藥,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癰腫發背竹葉湯方︰

竹葉(切,五升) 小麥 生薑(五兩,切) 桂心(一兩半) 大棗(二十枚,擘) 芍藥 乾地黃(各三兩) 茯苓 升麻 當歸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七升,煮小麥、竹葉,取一斗一升,去竹葉,納諸藥,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如人行七八裡,再服。

治男子發背,肋結塊氣,或經一月苦寒熱,枳實湯方︰

枳實(炙) 芍藥 乾地黃 前胡 黃芩 通草(各三兩) 知母 芎 細辛 茯苓 黃耆 人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一升,煮取三升五合,去滓,分四服。

治發背虛熱大盛腫熱侵進不住內補湯方︰

乾地黃(四兩) 升麻 當歸 人參(各一兩) 生薑(五兩,切) 麥門冬(去心) 芍藥( 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擘) 遠志(去心) 茯苓 大黃 黃芩 黃 (各二兩)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五升,去滓,分為五服。

生地黃湯

治發背方︰

生地黃(八兩) 黃耆 黃芩 茯苓(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擘) 芎 (一兩) 淡竹葉 (二升,切) 芍藥 人參 當歸 通草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三斗,先煮竹葉,取一斗五升,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

治發背癰已,服生地黃湯,取利後服此方︰

黃耆 芍藥 乾地黃 栝蔞(各三兩) 小麥(一升) 黃芩 柴胡 麥門冬(去心) 遠志 (去心) 升麻(各二兩) 當歸(一兩) 淡竹葉(切,四升) 大棗(十四枚,擘)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八升,先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治癰癤近肺俞,此多虛,故不宜用大黃,若欲得下,但其間數服此方︰

黃芩 前胡 栝蔞 芍藥 麥門冬(去心) 知母(各三兩) 乾地黃(四兩) 淡竹葉(三升) 黃 升麻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八升,先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去滓,分為四服,日三夜一。 治背脊癰癤,舉身壯熱,已行薄貼,此方數用有驗。

連翹湯方︰

連翹 漏蘆 射干 白蘞 升麻 梔子(擘) 芍藥 羚羊角(屑) 黃芩(各三兩) 生地黃(八兩) 寒水石(五兩,碎) 甘草(二兩,炙)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

治大虛客熱發背上苦牽痛,微有腫,腫氣來去,黃耆湯方︰

黃 乾薑 當歸 桂心(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擘) 麥門冬(去心) 芍藥(各 三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癰發背及在諸處竹葉黃耆湯方︰

竹葉(切,四升) 黃 芍藥(各三兩) 當歸(一兩) 大黃(一兩半) 升麻 黃芩 前胡 知母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七升,煮竹葉,取九升,去滓,下諸藥,煮取二升八合,分三服,利兩三行,佳也。

治癰發背內補芍藥湯方︰

芍藥 乾地黃 桂心(各二兩) 當歸(三兩) 生薑(四兩,切)黃耆(五兩) 茯苓(三兩)人參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發背腫即驗前胡建中湯方︰

前胡(三兩) 生薑(切) 茯苓 黃芩(各五兩) 桂心(一兩) 人參(一兩半) 當歸 芍藥半夏(湯洗三十遍)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

治癰發背漏蘆湯方︰

漏蘆 白蘞 黃芩 芍藥 枳實(炙) 白薇 甘草(炙,各二兩) 大黃(別浸) 麻黃(去節) 升麻(各三兩)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然後下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男子背上歲腫,時覺牽痛內補黃耆湯方︰

黃耆 當歸(各二兩) 乾地黃 麥門冬(各三兩) 生薑(五兩,切) 大棗(十四枚,擘)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服七合,日三。

治發背黃耆湯方︰

黃耆 乾地黃 茯苓(各四兩) 大棗(十五枚,擘) 芍藥(三兩) 生薑(二兩,切) 當歸(二兩半) 人參 甘草(炙,各一兩半)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加黃芩二兩,佳。

治癰瘡發背芍藥甘草湯方︰

芍藥 乾地黃 黃耆 (各三兩) 甘草(炙,一兩半) 人參(一兩) 茯苓 麥門冬 (去心)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毒腫發背黃耆湯方︰

黃耆 白蘞 玄參 黃芩 大黃 甘草(炙,各三兩) 竹葉(切,一升)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取,一日令盡。忌豬肉。

治癰腫始覺即令消,其腫五色,並為發背痛欲死,腫上加炙不瘥,腹內虛悶,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二兩) 升麻 葛根(各三兩) 丁香(一兩半) 零陵香 藿香(各一兩)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發背,初欲作腫及癰,便服此方︰

大黃(別浸) 黃芩 甘草(炙,各三兩) 升麻(二兩) 梔子(一百枚,取仁)
上五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得快下數行利便止,不下,更作。

治發背腫如杏核,雞子青木香湯方︰

青木香 麻黃(去節,各二兩) 升麻(三兩)
上三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一日令盡。暖臥取微汗,避風,以粉粉身。

治癰發背升麻湯方︰

升麻(三兩)
上一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昔何道靜母在建安,夜得發背,至曉半臂黑,上熱如火,噓吸煩悶,時無三兩升麻,唯一兩,以水三升,煮得一升,如上法,一服覺如小寬,再服熱瘥,乃得眠。至暮服盡轉佳。明日視背色還複,遂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