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義 - 卷十三

作者:宋‧寇宗奭


茯苓

乃樵斫訖多年松根之氣所生。此蓋根之氣味,噎郁未絕,故為是物。然亦由土地所宜與不宜。其津氣盛者,方發泄於外,結為茯苓,故不抱根而成物。既離其本體,則有苓之義。茯神者,其根但有津氣而不甚盛,故只能伏結於本根,既不離其本,故曰茯神。此物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或曰松既樵矣,而根尚能生物乎?答曰︰如馬勃、菌、五芝、木耳、石耳之類,皆生於枯木、石、糞土之上,精英未淪,安得不為物也。其上有菟絲,下有茯苓之說,甚為輕信。

琥珀

今西戎亦有之,其色差淡而明澈。南方者色深而重濁,彼土人多碾為物形。若謂千年茯苓所化,則其間有沾著蜾蠃蜂蟻,宛然完具者,是極不知也。《地理志》云︰“林邑多琥珀,實松脂所化耳。”此說為勝,但土地有所宜不宜,故有能化有不能化者。張茂先又為“燒蜂窠所作”,不知得於何處。以手摩熱,可以拾芥。餘如經。

松黃

一如蒲黃,但其味差淡。治產後壯熱、頭痛頰赤、口乾唇焦、多煩躁渴、昏悶不爽。

松花、川芎、當歸、石膏、蒲黃五物等同為末,每服二錢,水二合,紅花二捻,同煎七分,去滓,粥後溫溫細呷。

松子,多東海來,今關右亦有,但細小味薄,與柏子仁同治虛秘。

取脂以療馬 疥。今未見用松脂者。老人虛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蠟,丸桐子大。以少黃丹湯,服二三十丸,食前。嘗官陝西,每登高望之,雖千萬株,皆一一西指。蓋此木為至堅之木,不畏霜雪,得木之正氣,他木不逮也。所以受金之正氣所製,故一一向之。

桂大熱。《素問》云︰辛甘,發散為陽。故漢張仲景桂枝湯,治傷寒表虛皆須此藥,是專用辛甘之意也。《本草》第一又云︰“療寒以熱藥”。故知三種之桂,不取菌桂、牡桂者,蓋此二種,性止溫而已,不可以治風寒之病。獨有一字桂,《本經》言甘辛大熱,此正合《素問》辛甘發散為陽之說,尤知菌、牡二桂不及也,然《本經》只言桂,仲景又言桂枝者,蓋亦取其枝上皮。其木身粗濃處,亦不中用。諸家之說,但各執己見,終無証據。今又謂之官桂,不知緣何而立名。慮後世為別物,故書之。又有桂心,此則諸桂之心,不若一字桂也。

楓香

與松脂皆可亂乳香,尤宜區別。楓香微黃白色,燒之尤見真偽。兼能治風癮疹癢毒。

水煎,熱燥洗。

干漆

若濕漆,藥中未見用。凡用者,皆干漆耳。其濕者,在燥熱及霜冷時則難干,得陰濕,雖寒月亦易干。亦物之性也。若沾漬人,以油治之。凡驗漆,惟稀者以物蘸起細而不斷,斷而急收起,又塗於干竹上,蔭之速乾者,並佳。餘如經。

蔓荊實

諸家所解,蔓荊、牡荊紛糾不一。經既言蔓荊,明知是蔓生,即非高木也。既言牡荊,則自是木上生者。況《漢書‧郊祀志》所言“以牡荊莖為幡竿”,故知蔓荊即子大者是,又何疑焉。後條有欒荊,此即便是牡荊也。子青色,如茱萸,不合更立欒荊條。故文中云︰本草不載,亦無別名,但有欒花,功用又別,斷無疑焉。《注》中妄稱石荊當之,其說轉見穿鑿。

桑寄生

新舊書云︰今處處有之。從宦南北,實處處難得,豈歲歲窠斫摘踐之苦,而不能生邪?抑方宜不同也?若以為鳥食物子落枝節間,感氣而生,則麥當生麥,谷當生谷,不當但生此一物也。又有於柔滑細枝上生者,如何得子落枝節間?由是言之,自是感造化之氣,別是一物。古人當日惟取桑上者,實假其氣耳。又云今醫家鮮用,此極誤矣。今醫家非不用也,第以難得真桑上者。嘗得真桑寄生,下咽必驗如神。向承乏吳山,有求藥於諸邑者,乃遍令人搜摘,卒不可得,遂以實告,甚不樂。蓋不敢以偽藥罔人。鄰邑有人偽以他木寄生送之,服之逾月而死。哀哉﹗

沉香木

嶺南諸郡悉有之,旁海諸州尤多。交干連枝,崗嶺相接,千里不絕。葉如冬青,大者合數人抱。木性虛柔,山民或以構茅廬,或為橋梁,或為飯甑尤佳。有香者,百無一二。蓋木得水方結,多在折枝枯乾中,或為沉,或為煎,或為黃熟。自枯死者,謂之水盤香。今南恩、高、竇等州,惟產生結香。蓋山民入山,見香木之曲干斜枝,必以刀斫成坎,經年得雨水所漬,遂結香。複以鋸取之,刮去白木,其香結為斑點,遂名鷓鴣斑,燔之極清烈。沉之良者,惟在瓊崖等州,俗謂之角沉。黃沉乃枯木中得者,宜入藥用。依木皮而結者,謂之青桂,氣尤清。在土中歲久,不待 剔而成者,謂之龍鱗。亦有削之自卷,咀之柔韌者,謂之黃蠟沉,尤難得也。然經中只言療風水毒腫,去惡氣,余更無治療。今醫家用以保和衛氣,為上品藥,須極細為佳。今人故多與烏藥磨服,走散滯氣,獨行則勢弱,與他藥相佐,當緩取效,有益無損。餘藥不可方也。

薰陸香

薰陸香,木葉類棠梨。南印度界阿吒厘國出,今謂之西香。南番者更佳,此即今人謂之乳香,為其垂滴如乳。熔塌在地者,謂之塌香。皆一也。

丁香

《日華子》云︰“治口氣。”此正是御史所含之香。治胃寒及脾胃冷氣不和。有大者名母丁香,氣味尤佳。為末,縫紗囊如小指,實末,內陰中,主陰冷病,中病便已。

柏木

今用皮。以蜜勻炙,與青黛各一分,同為末,入生龍腦一字,研勻。治心脾熱,舌頰生瘡。當摻瘡上,有涎即吐。又張仲景柏皮湯,無不驗。《傷寒論》中已著。

辛夷

先花後葉,即木筆花也。最先春,以其花未開時,其花苞有毛,光長如筆,故取像曰木筆。有紅、紫二本,一本如桃花色者,一本紫者。今入藥當用紫色者,仍須未開時收取。

入藥,去毛苞。

榆皮

今初春先生莢者是。去上皺澀乾枯者,將中間嫩處,銼、干、 為粉。當歉歲,農將以代食。葉青嫩時收貯,亦用以為羹茹。嘉 年,過豐、沛,人闕食,鄉民多食此。

蕪荑

有大小兩種,小蕪荑即榆莢也。揉取仁, 為醬,味尤辛。入藥,當用大蕪荑,別有種。然小蕪荑 造多假,以外物相和,切須擇去也。治大腸寒滑及多冷氣,不可缺。

酸棗

酸棗微熱。經不言用仁,仍療不得眠。天下皆有之,但以土產宜與不宜。嵩陽子曰︰“酸棗縣,即滑之屬邑,其木高數丈,味酸,醫之所重。今市人賣者,皆棘子。”此說未盡。殊不知小則為棘,大則為酸棗,平地則易長,居崖塹則難生。故棗多生崖塹上,久不樵則成干,人方呼為酸棗,更不言棘,徒以世人之意如此,在物則曷若是也,其實一本。以其不甚為世所須,及礙塞行路,故成大木者少,多為人樵去。然此物才及三尺,便開花結子。但窠小者氣味薄,本大者氣味濃,又有此別。今陝西臨潼山野所出者亦好,亦土地所宜也,並可取仁。後有白棘條,乃是酸棗未為大時,枝上刺也。及至長成,其刺亦少,實亦大。故棗取大木,刺取小窠也,亦不必強分別爾。

槐實

槐實只言實,今當分為二。實本出夾中,若搗夾作煎者,當言夾也。夾中子,大如豆,堅而紫色者,實也。今本條不析出夾與夾中子,蓋其用各別,皆疏導風熱。

槐花

今染家亦用,收時折其未開花,煮一沸,出之釜中,有所澄下稠黃滓,滲漉為餅,染色更鮮明。治腸風熱瀉血甚佳,不可過劑。

枸杞

枸杞當用梗皮,地骨當用根皮,枸杞子當用其紅實,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子微寒,亦三等。此正是孟子所謂“性由杞柳”之杞。後人徒勞分別,又為之枸棘,茲強生名耳。凡杞,未有無棘者,雖大至有成架,然亦有棘。但此物小則多刺,大則少刺,還如酸棗及棘,其實皆一也。今人多用其子,直為補腎藥,是曾未考究經意,當更量其虛實冷熱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