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義 - 卷十

作者:宋‧寇宗奭


款冬花

百草中,惟此罔顧冰雪,最先春也,世又謂之鑽凍。雖在冰雪之下,至時亦生芽。

春時入或采以代蔬,入藥須微見花者良。如已芬芳,則都無力也。今人又多使如箸頭者,恐未有花爾。有人病咳多日,或教以然款冬花三兩枚,於無風處,以筆管吸其煙,滿口則咽之。數日效。

牡丹

用其根上皮。花亦有緋者,如西洛潛溪緋是也。今禁苑又有深碧色者。惟山中單葉花紅者為佳,家 子次之。若移枝接者不堪用,為其花葉既多發,奪根之氣也。何以知之?今千葉牡丹,初春留花稍多,來年花枝並葉便瘦,多是開不成。市人或以枝梗皮售於人,其乖殊甚。

女苑

一名白苑。或者謂為二物,非也。唐刪去白苑之條,甚合宜。陶能言,不能指說性狀。余從經中,所說甚明,今直取經。

澤蘭

按《補注》云︰“葉如蘭。”今蘭葉如麥門冬,稍闊而長,及一二尺無枝梗,殊不與澤蘭相似。澤蘭才出土便分枝梗,葉如菊,但尖長。若取其香嗅,則稍相類。既謂之澤蘭,又曰生汝南大澤旁,則其種本別。如蘭之說誤矣。

地榆

性沉寒,入下焦,熱血痢則可用。若虛寒人及水瀉白痢,即未可輕使。

白前

保定肺氣,治嗽多用。白而長於細辛,但粗而脆,不似細辛之柔。以溫藥相佐使,則尤佳。餘如經。

土瓜

體如栝樓,其殼徑寸。一種長二寸許,上微圓,下尖長,七八月間熟,紅赤色。殼中子如螳螂頭者,今人又謂之赤雹子,其根即土瓜根也。於細根上又生淡黃根,三五相連,如大指許。根與子兩用,紅子同白土子,治頭風。

今陝州採為脯,別有法,甚甘美,兼可寄遠。古人以謂薺 似人參者是。此解藥毒甚驗。

積雪草

今南方多有,生陰濕地,不必荊楚。形如水荇而小,面亦光潔,微尖為異。今人謂之連錢草,蓋取象也。其葉各生。搗爛,貼一切熱毒癰疽等。秋後收之,陰乾為末,水調。

莎草

其根上如棗核者,又謂之香附子,亦入印香中,亦能走氣,今人多用。雖生於莎草根,然根上或有或無。有薄皸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則色白。若便以根為之,則誤矣。其味苦。

惡實

惡實是子也,今謂之牛蒡。未去萼時,又謂之鼠粘子,根謂之牛菜。疏風壅涎唾多,咽膈不利。微炒,同入荊芥穗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並為末。食後、夜臥,湯點二錢服,當緩取效。子在萼中,萼上有細鉤,多至百十,謂之芒則誤矣。根長一二尺,粗如拇指,煮爛為菜。

大小薊

大小薊皆相似,花如髻。但大薊高三二尺,葉皺。小薊高一尺許,葉不皺,以此為異。小薊,山野人取為蔬,甚適用。雖有微芒,亦不能害人。

艾葉

艾葉干搗,篩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黃,為硫黃艾,灸家用。得米粉少許,可搗為末,入服食藥。入硫黃別有法。

陟厘

陟厘,今人治為苔脯堪啖,京城市者甚多。然治渴疾,仍須禁食鹽。余方家亦罕用。

菟葵

綠葉如黃蜀葵,花似拗霜甚雅,形如至小者初開單葉蜀葵。有檀心,色如牡丹姚黃蕊,則蜀葵也。唐劉夢得還京云︰唯菟葵燕麥,動搖春風者是也。

白藥

白藥,今為治馬肺熱藥,有效。

香子

今人只呼為茴香,治膀胱冷氣及腫痛。亦調和胃氣。《唐本》注︰“似老胡荽”,此誤矣。胡荽葉如蛇床, 香徒有葉之名,但散如絲發,特異諸草。枝上時有大青蟲,形如蠶,治小腸氣甚良。

鬱金

鬱金不香。今人將染婦人衣最鮮明,然不奈日炙。染成衣,則微有鬱金之氣。

肉豆蔻

對草豆蔻言之。去殼,只用肉,肉油色者佳。枯白,味薄,瘦虛者下等。亦善下氣,多服則泄氣,得中則和來其氣。

茅香

茅香花白。根如茅,但明潔而長。皆可作浴湯,同 本尤佳。仍入印香中,合香附子用。

青黛

青黛乃藍為之。有一婦人患臍下腹上、下連二陰遍滿生濕瘡,狀如馬瓜瘡,他處並無,熱癢而痛,大小便澀,出黃汁,食亦減,身面微腫。醫作惡瘡治,用鰻鱺魚、松脂、黃丹之類。藥塗上,瘡愈熱,痛愈甚。治不對,故如此。問之,此人嗜酒,貪啖,喜魚蟹發風等物。令急用溫水洗拭去膏藥,尋以馬齒莧四兩,爛研細,入青黛一兩,再研勻,塗瘡上,即時熱減,痛癢皆去。仍服八政散,日三服,分敗客熱。每塗藥,得一時久。藥已乾燥,又再塗新濕藥。凡如此,及日減三分之一,五日減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問曰︰此瘡何緣至此?曰︰中、下焦蓄風熱毒氣,若不出,當作腸癰內痔,仍常須禁酒及發風物。然不能禁酒,後果然患內痔。

零陵香

零陵香至枯乾猶香,入藥絕可用。婦人浸油飾發,香無以加,此即蕙草是也。

天麻

天麻用根,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仍須加而用之。人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

用天麻者,深思之則得矣。苗則赤箭也。

蓽茇

蓽茇走腸胃中冷氣,嘔吐,心腹滿痛。多服走泄真氣,令人腸虛下重。

使君子

紫黑色,四棱高,瓣深。今經中謂之棱瓣深,似令人難解。秋末冬初,人將入鼎、澧。其仁味如椰子肉。經不言用仁,為複用皮。今按文味甘即是用肉,然難得仁,蓋絕小。

今醫家或兼用殼。

密蒙花

利州路甚多。葉冬亦不凋,然不似冬青。蓋柔而不光潔,不深綠,花細碎,數十房成一朵,冬生春開。此木也,今居草部,恐未盡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