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品匯精要
卷之三十九 菜部中品

元 王好古


菜之草 - 生薑

無毒, 叢生

生薑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久服去臭氣通神明(名醫所錄)

【名】母薑

【苗】(圖經曰)苗高二三尺,葉似箭竹葉而長,兩兩相對,苗青根黃無花實,圃人種蒔用葦箔棚覆其上以避日,至深秋採之,為嘔家之聖藥也。

【地】(圖經曰)生犍為川谷及荊州揚州,今處處有之。(道地)漢州溫州池州者良。
【時】(生)春生苗(採)八九月取根
【收】以濕土培藏
【用】根
【色】黃白
【味】辛甘
【性】溫散
【氣】氣味俱輕陽也。
【臭】香
【主】嘔逆去痰下氣
【助】秦椒為之使
【反】惡黃芩黃連天鼠糞
【製】洗去土去皮即熱留皮則冷入藥切片或搗汁用

【治】(療)(陶隱居云)歸五臟,止嘔吐除風邪寒熱(藥性論云)消痰水氣滿止嗽及時疾嘔逆不下食(陳藏器云)破血調中去冷開胃氣(孟詵云)止逆散煩悶
○汁作煎下一切結實沖胸膈惡氣(食療曰)除壯熱轉筋心滿去胸中KT 氣通神明(湯液本草云)益脾胃散風寒(別錄云)止乾嘔,若手足厥冷宜食生薑,又產後穢污下不盡腹滿,生薑二斤,以水煮取汁服即下,患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生薑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治狐臭生薑塗腋下絕根,又小兒咳嗽,用四兩煎湯沐浴,又胎後血上沖心,以五兩切,用水八盞煮三盞,分三服。
【合治】合半夏療心下急痛
○搗汁合蜜服,治中熱不能食
○汁合杏仁作煎服,治一切結氣實心胸壅隔冷熱氣
○以八兩合生附子四兩四破之二物,同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療痰 及卒風服此禁豬肉冷水
○以生薑切如麻粒大,合好茶一兩碗呷,任意治痢,若熱痢薑留皮,冷痢去皮用。
○合大棗,散風寒益元氣
○合芍藥溫經散寒
○薑汁半雞子殼,合生地黃汁少許,蜜一匙頭,和水三合頓服,治胃氣虛風熱不能食
○皮作屑末合酒服,療偏風
○以三兩搗破合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療霍亂注痢不止、轉筋入腹欲死者
○汁半合合蜜一匙,頭煎令熟,溫服如此三服,療久患咳噫連咳四五十年者。
○以八兩細切,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夏五合洗去滑,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二味合煮,取一升半,稍稍服之,治心下痞堅不能食,胸中嘔噦。
【禁】夜間勿食令人閉氣

【解】殺半夏莨菪毒,又製濃朴毒

菜之草 - 乾薑

無毒

乾薑(出神農本經)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痺腸 下痢生者尤良(以上朱字神農本經)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地】(圖經曰)乾薑乃秋取生薑于長流水,洗過日晒為之,漢州所作之法,以水淹三日去皮,又置流水中六日,更刮去皮,然後曝之令乾,釀于瓮中,三日乃成也。(陶隱居云)出臨海章安惟兩三村解作之蜀漢薑,舊美荊州有好薑,而並不能作乾者,今溫州及池州出一種白色者,謂之白乾薑,入藥最勝
【收】晒乾
【色】蒼褐
【味】辛炮之則苦
【性】溫大熱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香
【主】生則逐寒邪而發表炮則除胃冷而守中
【製】洗淨以濕紙裹,入灰火中炮之令熱透,取出銼碎用

【治】(療)(唐本注云)治風止血宣諸絡脈發汗(藥性論云)除腰腎中冷疼冷氣破血去風通四肢關節開五臟六腑去風毒冷痺夜多小便止嗽溫中及血閉病患虛冷者宜加用(日華子云)治轉筋吐瀉腹臟冷反胃乾嘔撲損瘀血止鼻洪解冷熱毒開胃消宿食除痰下氣(湯液本草云)補下焦去裡寒及脾中寒熱邪氣(別錄云)蠍螫人嚼塗患處又鼻衄以乾薑削令頭尖微煨塞鼻中即止傷寒陰陽易病手足拘急欲死者以四兩為末湯調連服被覆出汗得手足伸即愈 (音製惡犬也。)犬咬人為末納瘡中立瘥
【合治】合秦艽療霍亂腹痛不止及消脹滿冷痢
○合高良薑等分為末,用一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服,治瘧不痊者
○作末合蜜和丸塞鼻中,治 鼻
○合黑附子為引用名薑附湯,治傷寒沉寒痼冷腎中無陽脈氣欲絕者效
○合雄黃等分同研,用小絹袋盛,男左女右系臂上,辟蛇毒蛇聞藥氣逆避之,及治蛇毒螫人欲死者,搗敷螫毒處。
○乾薑火燒令黑存性碗,蓋候冷為末合米飲調一錢服之,治 痢神效
○作末合酒調服一錢,治寒嗽冷氣結脹,又治頭旋眼眩
○白乾薑以漿水煮令透濕,焙乾搗為末,合陳廩米粥飲,為丸如梧子大,一服三五十枚,湯使任用,療脾胃虛冷不下食羸弱成瘵者
○為末合粥飲調服一錢,療水瀉無度及止卒心痛
【禁】久服令人眼暗,多用則耗散元氣

菜之草 - 蓼實

無毒,附馬蓼水蓼赤蓼 植生

蓼實(出神農本經)主明目溫中耐風寒下水氣面目浮腫癰瘍
○馬蓼去腸中蛭蟲輕身(以上朱字神農本經)蓼實葉歸舌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紫蓼 赤蓼 紅蓼青蓼 香蓼 天蓼 荼蓼 馬蓼 水蓼 木蓼 籠KT 虞蓼 葒草 薔虞蓼

【苗】(圖經曰)蓼類甚多有紫赤二種葉俱小狹而濃青香二種葉亦相似而俱薄馬水二種葉俱闊大上有黑點此六種花皆黃白子皆青黑木蓼亦名天蓼,亦有小大二種,蔓生葉似柘葉,花黃白子皮青,滑爾雅所謂薔虞蓼是也。(衍義曰)蓼實即神農本經第十一卷中水蓼之子也。彼言蓼則用莖此言實,即用子,故此複論子之功,故分為二條耳。

【地】(圖經曰)生雷澤川澤,今在處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秋取實
【收】曝乾
【用】實葉
【色】青
【味】辛
【性】溫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腥辣
【主】風冷 癖

【治】(療)(陶隱居云)青蓼釀酒除風冷(唐本注云)水蓼搗敷蛇傷根莖並用及搗汁服止蛇毒入腹心悶者,又水煮漬腳捋之消腳氣腫(藥性論云)蓼實歸鼻除腎氣兼能去 瘍。
○葉祛邪氣(陳藏器云)蓼主 癖每日取一服煮服之,療霍亂轉筋多取煮湯極熱捋腳。
○葉搗敷,療狐刺瘡及小兒頭瘡(孟詵云)子通五臟壅氣(別錄云)熱 心悶濃煮蓼汁一大盞,分為二服飲之,或夏月死者,濃煮三升灌之亦愈。腳痛成瘡,銼水蓼煮湯,頻頻淋洗,候瘡乾自安。霍亂轉筋,取蓼以手把去兩頭,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半,頓服之。
【合治】蓼合白蜜雞子白,塗小兒頭瘡蟲出不作瘢
○先切蓼葉,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合蓼子一把,香豉一升,納于汁中,更煮取一升半,分三服,療霍亂轉筋。
○赤蓼燒灰淋汁,浸捋曝腳軟人及蒸桑葉 之立愈
○赤蓼莖葉切三合,以水一盞酒三合,煎至四合,去渣,分溫二服,治肝虛轉筋
○蓼根細銼合酒浸服,治血氣攻心,痛不可忍者瘥。
【禁】多食令人吐水及損陽氣,二月勿食,水蓼食之傷腎。
【忌】與魚 同食,令人陰冷痛氣欲絕

菜之草 - 蔥實

無毒 植生

蔥實(出神農本經)主明目補中不足
○莖可作湯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以上朱字神農本經)蔥白平傷寒骨肉痛喉痺不通安胎歸目除肝邪氣安中利五臟益目睛殺百藥毒
○蔥根主傷寒頭痛
○蔥汁平溫,主溺血(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山蔥 凍蔥 漢蔥 蔥 冬蔥 樓蔥胡蔥

【苗】(圖經曰)蔥有數種,入藥用山蔥胡蔥,食品用凍蔥漢蔥山蔥,生山中細莖大葉,食之香美,于常蔥一名 蔥。爾雅所謂 山蔥是也。胡蔥類食蔥而根莖皆細白,又云莖葉細短如金燈者是也。舊云生蜀郡山谷似大蒜而小,形圓皮赤梢長而銳。凍蔥,冬夏常有,但分莖栽蒔而無子,氣味最佳,亦入藥用,一名冬蔥,又有一種樓蔥,亦冬蔥類也。江南人呼龍角蔥,言其苗有八角故。爾淮楚間多種之,漢蔥,莖實硬而味薄,冬即葉枯,凡蔥皆能殺魚肉毒,食品所不可闕也。

【地】(圖經曰)處處有之。
【時】(生)春生苗,三月開花(採)五月收實
【收】曝乾
【用】實莖根
【色】黑
【味】辛
【性】溫
【氣】氣濃味薄陽也。
【臭】腥
【主】(蔥白)行手太陰經足陽明經

【治】(療)(圖經曰)葉及莖去水病兩足腫者煮令爛漬之,日三五次愈,又打撲損傷,取蔥新折者便入 火煨熱,剝去皮,擘開其間有涕,便將損處仍多煨,取續續易熱者佳(日華子云)蔥止天行時疾頭痛熱狂通大小腸霍亂轉筋,及賁豚氣腳氣,心腹痛,目眩並止心迷悶金瘡水入皸腫,煨研窨敷(蜀本云)胡蔥能消腫痛(孟詵云)根主瘡中有水風腫疼痛者(食療云)蔥止血衄,利小便。
○蔥鬚及白通氣,主傷寒頭痛(別錄云)腸痔大便常血取白三五斤煮作湯,盆中坐立瘥,又急氣淋陰腎腫,用泥蔥半斤,煨過爛貼臍上,又胎動五六個月,困篤難救者,蔥白一大握,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頓服。
【合治】胡蔥合小蒜茱萸,煮汁浸或搗敷,諸惡狐尿刺毒及山溪中沙虱射工等毒
○莖葉合鹽研 蛇蟲傷處及中射工溪毒
○蔥花一升合吳茱萸一升,以水一大升八合,煎七合,去滓,分二服,止脾心痛,痛則腹脹如錐刀刺者。
○青葉合乾薑黃柏煮作湯,浸洗患瘡中有風水腫疼者
○蔥白合酢搗封小腹上,治大小便不通。
○蔥白二十莖,合大棗二十枚,以水三升,煎取二升,分服,療霍亂後煩躁臥不安穩
○蔥合米煮粥空心食療赤白痢
○蔥鬚陰乾為末二錢,合蒲州膽礬一錢,研勻以一字入竹管中,吹喉中瘡腫病處。
【禁】不可多食,食則拔氣上沖人五臟悶絕虛人患氣者多食發氣
【忌】不可與蜜同食食則促氣殺人

【解】殺一切魚肉毒

菜之草 - 韭歸心

無毒, 叢生

韭歸心安五臟除胃中熱利病患可久食
○子主夢泄精溺白
○根主養發(名醫所錄)

【苗】(圖經曰)初生如麥,秋深抽莖著,花乃菜種之最久者,故謂之韭圃,人種蒔一歲而三四次,割之其根不傷,至冬壅培先春複生信乎一種而久者也。此物最溫而益人,宜常食之易稽覽圖雲政道得則陰物變為陽若蔥變為韭是也。然則蔥寒而韭溫可驗矣,又有一種山韭,形性亦相類,但葉如燈心苗為異,爾雅所謂KT (于六切)山韭也。山中往往有之,而人多不識耳(衍義曰)春食則香夏食則臭其未出土者為韭黃,最不益人食之滯氣,蓋含抑郁未達之氣故也。孔子所謂不時不食正謂此輩

【地】(圖經曰)處處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無時
【用】葉根實
【色】青綠
【味】辛微酸
【性】溫
【氣】氣濃味薄,陽中之陰
【臭】臭
【主】益陽泄精尿血
【製】搗汁用

【治】(療)(日華子云)止尿血除心腹痼冷胸中痺冷 癖氣並腹痛及中風失音研汁服心脾骨痛甚生研服蛇犬咬並惡瘡搗敷
○子治鬼交(陳藏器云)溫中下氣令人能食止泄白膿腹冷痛並煮食之
○葉及根療狂犬咬人欲發者亦殺諸蛇虺蠍惡蟲毒
○根搗汁服除胸痺骨痛不可觸者
○韭子生吞三十粒空心鹽湯下止夢泄精及溺白(孟詵云)胸痺心中急痛如錐刺不得俯仰自汗或痛徹背上不治或至死可取生韭或根五斤洗搗汁灌少許即吐胸中惡血(蕭炳云)小兒初生與韭根汁灌之即吐出惡水(別錄云)百蟲入耳搗韭汁灌耳中瘥喉腫不下食以韭一把搗熬敷之冷則易之又臥忽不寤勿以火照之殺人但痛嚙拇指甲際而唾其面則活取韭汁吹鼻孔冬月取根汁灌口中亦得又卒上氣鳴息便欲絕搗韭汁飲一升愈止水穀痢作羹粥炸炒任食又漆瘡韭葉研敷又小兒患黃搗韭根汁滴鼻中如大豆許(補)(日華子云)補虛和腑臟益陽止泄精暖腰膝,食之令人肥白
【合治】子合桑螵蛸龍骨療漏精
○葉合煮鯽魚斷卒下痢
○根搗合醬汁灌馬鼻蟲顙
○子合龍骨服甚補中
○韭子二兩微炒為散食前合酒下二錢匕,治虛勞腎損夢中泄精
○韭根炒存性旋搗末合豬脂油敷五般瘡癬上三五度瘥
【禁】多食昏神暗目霜,韭不可生食花,食動風酒後及熱病後勿食,食之發困
【忌】不可與蜜同食

【解】藥毒

菜之草 - 薤

無毒, 叢生

薤(出神農本經)主金瘡瘡敗輕身不飢耐老(以上朱字神農本經)歸於骨菜芝也。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利病患諸瘡中風寒水腫以塗之(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KT (與薤同)鴻薈(烏胃切)莖(巨盈切)山KT

【苗】(圖經曰)薤似韭而葉闊多白無實人家種者有赤白二種皆春分蒔之至冬而葉枯。爾雅云:KT 鴻薈,又云 山KT ,莖葉亦與家薤相類,而根長葉差大,僅若鹿蔥體性亦與家薤同,然今少用薤,雖辛而不葷五臟,故道家常餌之,兼補虛最宜人,凡用蔥薤皆去青留白,蓋白冷而青熱故也。

【地】魯山平澤,今處處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無時
【用】薤白
【質】類韭而葉闊多白
【色】青白
【味】辛苦
【性】溫散
【氣】氣濃味薄,陽中之陰
【臭】臭
【主】療瘡生肌
【行】手陽明經
【製】去葉用

【治】(療)(圖經曰)薤白止霍亂乾嘔不息
○薤根除卒得胸痛瘥而複發者搗汁飲之立止(日華子云)薤止久痢冷瀉(食療云)薤白止金瘡生肌肉生搗封之更以火就炙令熱氣徹瘡中,乾則易之,作羹食之除女子赤白帶下並骨鯁在咽不下者食之即下(衍義曰)薤白治肺氣喘急取其滑泄也。(別錄云)薤白治誤吞釵取曝令萎黃煮使熟勿切長食一大束釵即隨出及止赤白痢取一握切煮作粥食之又除目中風腫痛並頭卒痛者
○薤汁治中惡或先病者或常居寢臥奄忽而絕者灌鼻中瘥及治虎犬咬人,飲一升,日三瘥。若傷手足已中水毒,及犯惡露風寒腫痛,杵薤炙熱拓瘡上便愈。(補)(日華子云)薤輕身耐寒調中補不足肥健人(孟詵云)學道人常食之,可通神,安魂魄,益氣,續筋骨。
【合治】薤白切一升,豬脂一斤,細切,合苦酒浸經宿,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敷炙瘡腫痛。
○薤白二握生搗如泥,合粳米粉,蜜調相和捏作餅,炙取熟,不過三兩服止,疳痢。
○薤白合蜜同搗,塗湯火瘡,其效甚速
【禁】薤不可與牛肉同食,食之令人成症瘕,冬月勿食生薤,多涕唾,三月四月不可生食發熱,病患不宜食。

【解】薤白同黃柏煮服之,解毒及食郁肉脯毒,杵汁,服二三升即解。

菜之草 - ?菜

無毒, 叢生

(音甜)菜主時行壯熱解風熱毒(名醫所錄)

【苗】(圖經曰)苗似升麻葉似紫菊而大,春秋播種于畦而生,莖高一二尺,若蒴 而有細棱,四月開白花,六月結子其,莢與諸菜不同,此菜夏盛而冬枯也。

【地】處處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五月取
【收】炸過晒乾
【用】莖葉及子
【色】青綠
【味】甘苦
【性】大寒
【氣】味濃於氣陰也。
【臭】腥
【主】除冷熱痢止血生肌

【治】(療)(陶隱居云) 菜除時行熱病初得便搗汁飲之瘥(唐本注云)夏月以此菜研作粥食之,解熱及止熱毒痢,並搗敷灸瘡止痛易瘥(日華子云)炙作熱水飲,開胃通心膈(陳藏器云) 菜止冷熱痢,搗汁服之,及止血生肌,亦治人與禽獸有折傷處,敷之立愈(孟詵云)子煮半生,搗汁含,止小兒熱(陳士良云)菜食之,宜婦人。
【合治】子合醋浸之揩面令面潤澤有光

菜之木 - 荊芥

無毒 植生)

荊芥主寒熱鼠 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痺(神農本經)

【名】鼠 薑芥 假蘇

【苗】(圖經曰)荊芥即假蘇也。葉似落藜而細,初生香辛可啖,人取作生菜食之,江左人以其香氣似蘇,故名假蘇,又有胡荊芥俗呼為新羅荊芥。石荊芥體性相近,入藥亦同

【地】生漢中川澤,今處處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夏秋取
【收】曝乾
【用】花實成穗者佳
【質】葉似落藜而細
【色】青
【味】辛苦
【性】溫散
【氣】氣味俱薄,陽中之陰
【臭】香
【主】祛風發汗
【製】去根銼碎用

【治】(療)(圖經曰)除頭風虛勞瘡疥婦人血風(唐本注云)去邪出汗除冷風煮汁服之(藥性論云)治惡風賊風口面 斜遍身 痺心虛忘事辟邪毒瓦斯治疔腫,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氣(日華子云)利五臟消食下氣醒酒作菜生熟食之(陳士良云)治血勞風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丈夫腳氣筋骨煩疼,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筋急(補)(藥性論云)益氣添精
【合治】搗末合酢,封疔腫及風毒腫。
○合茶煎食之,止頭風並出汗
○合豉汁煎服,治暴傷寒
○穗搗篩為末,每服二錢匕,合童子小便一酒盞調熱服,治產後血暈築心眼倒風縮欲死者
○為末,合酒服二錢匕,治產後中風身強直眼反折四肢搐搦
○青荊芥一斤青薄苛一斤以砂盆納一處研,生絹絞汁於瓷器內,看濃薄煎成膏,餘滓三分去一分漉,滓不用,將二分滓晒乾為末,以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食動風物。
【禁】多食熏五臟神久食動渴疾

菜之草 - 白 荷

有小毒 植生

白 荷主中蠱及瘧(名醫所錄)

【名】嘉草覆菹

【苗】(圖經曰)春初生葉似甘蕉葉根似薑而肥其根莖堪為菹其性好陰在水下生者尤美然有赤白二種白者入藥昔人呼為覆菹赤者堪啖及作梅果多用之潘岳閑居賦雲 荷依陰時藿向陽也。周禮蔗氏以嘉草除蠱毒宗懍(巨禁切)以謂嘉草即 荷是也。

【地】(圖經曰)荊襄江湖間多種之北地亦有
【時】(生)春生葉(採)八九月取
【收】陰乾
【用】莖葉及根
【味】辛甘
【性】微溫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朽
【主】惡瘡喉痺
【製】(雷公云)凡使以銅刀刮上粗皮一重了細切入砂盆中研如膏只收取自然汁煉作煎卻于新盆器中攤令冷如干膠煎刮取研用

【治】(療)(圖經曰) 荷除喉痺乾末水服之(陶隱居云)白者除溪毒及沙虱輩(唐本注云)根治諸惡瘡
○根心去稻麥芒入目中不出者以汁注目中即出(別錄云)根葉除傷寒時氣瘟病頭痛壯熱脈盛生搗絞汁服三四升瘥及治卒吐血痔血婦人患腰痛取向東根一把搗汁服之,又治喉中似物吞吐不出腹脹羸瘦亦取根汁服蠱立出
○治卒中蠱毒,下血如雞肝,晝夜不絕,臟腑敗壞待死,以葉蜜安病患席下勿令知覺,使病者自呼蠱主姓名瘥
【合治】 荷根二兩研絞取汁合酒一大盞和勻不計時溫服半錢,治風冷失聲咽喉不利
○根合酒漬半日,含漱其汁,治喉中及口舌生瘡爛
○根細切煎取二升,空心人酒調服,治婦人月信滯澀
【禁】多食損藥勢,又不利腳

【解】殺蠱毒(贗)革牛草為偽

菜之木 - 紫蘇

無毒,附子 植生

紫蘇主下氣除寒中
○子尤良(名醫所錄)

【名】桂荏

【苗】(圖經曰)蘇乃紫蘇也。苗高二三尺,莖方葉圓,葉下紫色而氣甚香,夏採莖葉秋採實,俱堪入藥用之。爾雅謂蘇為桂荏,蓋以其味辛而形類荏乃名之,然蘇有數種,有白蘇魚蘇山魚蘇,皆是荏類。白蘇亦是方莖圓葉,不紫亦甚香實亦入藥。魚蘇似茵陳,大葉而香,吳人以煮魚故名魚 ,生山石間者,又名山魚蘇也。(陶隱居云)葉下紫色而氣甚香者,入藥最佳,其無紫色不香似荏者,名野蘇,不堪用。

【地】(圖經曰)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道地)吳中者佳
【時】(生)春生苗(採)夏取莖葉秋取實
【收】晒乾
【用】莖葉子
【色】紫
【味】辛
【性】溫散
【氣】氣濃味薄陽也。
【臭】香
【主】解肌發表開胃下食
【製】去根銼碎用

【治】(療)(圖經曰)莖葉通心經益脾胃,煮飯尤勝,單用莖去節,能宣通風毒雞瘕(藥性論云)子除上氣咳逆冷氣及腰腳中濕風結氣,研汁煮粥良。(日華子云)除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一切冷氣腳氣通大小腸
○子調中益五臟下氣止霍亂嘔吐反胃利大小便破症結消五膈,止嗽潤心肺消痰氣(孟詵云)除寒熱(衍義曰)子定肺氣喘急(補)(圖經曰)子常食之令人肥健,肥白身香(日華子云)子補虛勞
【合治】子合橘皮服能下氣
○子合高良薑橘皮等分蜜丸,空心下十丸,治一切宿冷氣及腳濕風
○子一升微炒杵,以生絹袋盛納三斗清酒中浸三宿,少少飲之,祛風順氣利腸
○子一升熬杵為末,合酒服方寸匕,日再服,治夢遺失精
○紫蘇不限多少,於大鍋內水煎令乾,後去滓熬膏,以赤小豆炒熟杵末,調煎為丸如梧子大,合酒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治失血,常服瘥。
○紫蘇二兩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蘇子汁煮粳米合作粥,和蔥豉椒薑食之,治腳氣及風寒濕痺,四肢攣急,腳腫不可踐地者。
【禁】紫蘇湯多飲無益,人脾胃,寒者飲之多滑泄。

【解】蟹毒

菜之木 - 水蘇

無毒 植生

水蘇(出神農本經)主下氣殺谷除飲食辟口臭去毒辟惡氣,久服通神明輕身耐老(以上朱字神農本經)主吐血衄血血崩(以上黑字名醫所錄)

【名】雞蘇 勞祖 芥 (音祖) 芥苴(七餘切)

【苗】(圖經曰)水蘇乃雞蘇也。此種多生水岸傍苗似旋複兩葉相當大香馥花生節間紫白色青濟間呼為水蘇江左名為薺 吳會謂之雞蘇南人多以作菜江北甚多而人不取食又江左謂雞蘇水蘇是兩種陳藏器謂薺苧自是一物非水蘇水蘇葉有雁齒及有香薷氣辛薺苧葉上有毛稍長氣臭為異(蜀本云)葉似白薇兩葉相當花生節間紫白色味辛而香者即水蘇也。(衍義曰)水蘇氣味與紫蘇不同辛而不和然亦如蘇但面不紫及周遭槎牙和雁齒而香少也。

【地】(圖經曰)生九真池澤及江北甚多,今處處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六月七月
【收】晒乾
【用】莖葉
【色】青白
【味】辛經曰)水蘇作菜,除諸氣疾及腳腫石薺苧去風血冷氣並瘡疥痔漏並煮汁服(日華子云)雞蘇治肺痿崩中帶下血痢產後中風及血不止並頭風目眩並服之瘥(孟詵云)水蘇熟搗生葉,綿裹塞耳聾及燒作灰淋汁,或煮汁洗頭,令發香白屑不生(別錄云)莖葉煎取汁飲療婦人漏下
【合治】生雞蘇五合,合香豉二合約,杵研,搓如棗核大,納鼻中,治衄不止。

菜之草 - 香薷

無毒 植生

香薷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名醫所錄)

【名】香茸 香 香戎 石香柔

【苗】(圖經曰)香薷似白蘇而葉更細,一作香 ,俗呼香戎,又一種石上生者,莖葉更細而辛香,彌甚用之尤佳,今人謂之石香薷也。(衍義曰)葉如茵陳花,茸紫在一邊成穗,凡四五十房為一穗,如荊芥穗,別是一種香氣,暑月亦可作菜蔬食之,治暑氣不可闕者也。

【地】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蜀郡陵榮資簡州及南中諸山岩石間皆有之。(道地)江西新定新安者佳。
【時】(生)二月生苗(採)八月十月中採
【收】晒乾
【用】莖葉穗
【質】類白蘇而葉細
【色】黃綠
【味】辛
【性】微溫
【氣】氣之濃者陽也。
【臭】香
【主】消暑氣止霍亂
【製】去根莖葉銼細用,勿令犯火

【治】(療)(陶隱居云)作煎除水腫(日華子云)下氣除煩熱療嘔逆冷氣(孟詵云)乾末止鼻衄水服之(別錄云)水病洪腫氣脹不消食,取乾者五十斤,濕者亦得,銼納釜中水浸之出香薷上數寸,煮使氣盡,去滓沉清之,微火煎,令可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三日稍加之,以小便利為度。
○石香薷苗莖花實俱調中溫胃、療霍亂吐瀉,又口臭取一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之,療舌上忽出血如鑽孔者,煮汁服一盞,日三次,愈
【合治】合蓼同切煮,飲療霍亂轉筋轉加四肢煩冷,汗出而渴者
○陳香薷濃煮汁少許,合脂和胡粉,敷小兒白禿,瘡髮不生,汁出滲痛

菜之草 - 薄荷

無毒, 叢生

薄荷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亦堪生食人家種之飲汁發汗大解勞乏(名醫所錄)

【名】龍腦薄荷 新羅菝 石薄荷 連連錢草 新羅薄荷 吳菝 胡菝(莆達切) (火個切)

【苗】(圖經曰)春生苗葉似荏而尖長,至夏茂盛,其根經冬不死,與胡薄荷相類,但味少甘為別,浙人多以作茶飲之,俗呼新羅薄荷,天寶方云連連錢草者是石薄荷,生江南山石上,葉微小,至冬而紫色,不聞有別功用,惟二種龍腦薄荷于蘇州郡學前產之,蓋彼達勢似龍其地居龍腦之分得稟地脈靈異,故其氣味功力倍於他,所謂之龍腦薄荷,非此則皆劣矣。

【地】(圖經曰)舊不著所出州土,今江浙處處有之(道地)出南京岳州及蘇州郡學前者為佳。
【時】(生)春生苗(採)夏秋取
【收】曝乾
【用】莖葉
【質】類荏而葉尖長
【色】青綠
【味】辛苦
【性】溫
【氣】氣味俱薄,陽中之陰
【臭】香
【行】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絡

【治】(療)(圖經曰)傷風頭腦風通關格及小兒風涎(藥性論云)去憤氣發毒汗破血止痢通利關節(日華子云)中風失音吐痰及頭風等(陳士良云)除陰陽毒傷寒頭痛及風氣壅並攻胸膈作茶服之立效(衍義曰)去小兒驚風壯熱及治骨蒸勞熱(食療云)去心臟風熱杵汁服(別錄云)蜂螫 莖貼之
【禁】新病瘥人勿食,食之令人虛汗不止。

菜之走 - 葫蘆

無毒蔓生

葫蘆主消水腫益氣(今補)

【苗】謹按葫蘆,三月生苗,蔓延籬垣及屋上,其葉似瓠葉,五六月開白花結實,如瓜而大嫩時甘者作茹,苦者不堪啖,經霜則枯,取以為器,又有一種小者名瓢,即瓠瓜也。亦有甘苦二種,然苗葉相似,但實形有異爾。

【地】處處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秋取實
【用】實
【色】白
【味】甘
【性】平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朽

菜之草 - 甘露子

無毒, 叢生

甘露子利五臟下氣清神(今補)

【名】滴露地蠶

【苗】謹按甘露子,莖高尺餘,而方枝葉兩兩相對,如薄荷有毛,七八月莖端作穗如水蘇,開紫花,其根即甘露子也。世人作菜食之,稀入藥用,其形如蠶,故又呼為地蠶也。

【地】處處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十月取根
【用】根
【質】形似蠶
【色】白
【味】甘
【性】

菜之草 - 蘑菇

植生

蘑菇動氣發病不可多食。(今補)

【苗】謹按蘑菇乃蕈之屬也。苗高二三寸,中空而輕脆,其色黃白,五六月多生濕處,今入諸湯中,食之味甚鮮美,但不可多食,由其動氣而發病故也。

【地】出河南,今北地亦有之。
【時】(生)無時(採)無時
【收】晒乾
【色】黃白
【味】甘
【性】寒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香
【反】酒
【製】初採得與米飯同炒如飯黑者有毒食之即死

【解】中蘑菇毒以生綠豆和水研濃汁飲之遂解

菜之草 - 香菜

無毒 植生

香菜與諸菜同食氣味香辟腥(今補)

【苗】謹按香菜至春宿根分蒔而生,苗高尺許,莖方色紫,葉似薄荷葉而小,今人採葉入諸羹中,由其味香以辟腥氣,但不聞入藥用之。

【地】北地多產之
【時】(陰
【臭】香

菜之走 - 薇菜

無毒蔓生

薇菜益氣潤肌清神強志(今補)

【苗】謹按薇乃菜之微者,即今之野豌豆也。其苗蔓生莖葉皆似小豆而味亦相似,蜀人謂之巢菜,昔官園種之以供宗廟祭祀也。

【地】生山野處處有之。
【時】(生)春生苗(採)嫩時取
【用】莖葉
【色】青綠
【味】甘
【性】平
【氣】氣濃于味,陽中之陰
【臭】香

菜之草 - 天花

叢生

天花食之有毒與蘑菇稍相似(今補)

【名】天花菜

【苗】謹按此種如蕈,生於山谷,其苗高五六寸,大小不等,上有碎瓣如木耳而黃色,數十瓣攢生一本採之,以形似松花大而氣足者佳,亦謂之天花菜,世人惟作菜品食之,未聞入藥用也。

【地】生五台山谷
【時】(生)無時(採)無時
【收】晒乾
【用】大而氣足者佳
【質】類雞冠花而多瓣
【色】黃白
【味】甘
【性】平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香

菜之草 - 胡蘿卜

無毒, 叢生

胡蘿卜主下氣調利腸胃(今補)

【苗】謹按胡蘿卜乃世之常食菜品也。然與萊菔相類,固非一種,今圃人五月布種,生苗高尺許,葉似胡荽葉而大,其根色黃,頭大尾銳,至霜後採之,味甘美,值冬覆養至春末,莖端作叢,開淡白花,結實如小茴香也。

【地】處處有之。
【時】(生)夏生苗(採)九月取根
【用】根
【色】黃
【味】甘
【性】平
【氣】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臭】香

菜之草 - 秦荻梨

無毒,附五心菜 叢生

秦荻梨主心腹冷脹下氣消食(名醫所錄)

【苗】(孟詵云)秦荻梨于生菜中最香美人所啖者甚破氣之物也。一種五辛菜味辛溫,歲朝食之,助發五臟氣,常食溫中去惡消食下氣。荊楚歲時記亦作此說,熱病後勿食,食之損目。

【地】(圖經曰)生下濕地所在有之。
【味】辛
【性】溫
【氣】氣之濃者

菜之走 - 醍醐菜

蔓生

醍醐菜治傷中崩絕及月水不利,並搗汁和酒,空心服。(名醫所錄)

【苗】(雷公曰)形似牛皮其蔓掏之有乳汁出香甜入頂者是也。
【臭】香
【製】(雷公曰)採得去根以苦竹刀細切,入砂盆中研如膏,用生稀絹裹 取汁出暖飲
【合治】醍醐杵汁合酒煎沸空心服一盞,治傷中崩絕
○葉絞汁合酒,煎服一盞,治月水不利

一種陳藏器餘

翹搖味辛平,無毒,主破血止血生肌,亦充生菜食之,又主五種黃病,絞汁服之,生平澤,紫花蔓生如勞豆。詩義疏云,苕饒幽州人謂之翹饒。爾雅云:柱天搖車也。
○食療(療五種黃病生搗汁,服一升,日二瘥甚益,人利五臟明耳目去熱風令人輕健長食不厭煮熟吃佳若生吃令人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