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三

明 龔信

痢病

三神丸(劉州判傳) 治瀉痢。

南草烏(光圓者用三兩,一兩燒存性,一兩去皮尖,火煨,一兩去皮尖,生用)
上為末,水打麵糊丸,如綠豆大。每三、五丸或八、九丸,水瀉熟水待冷送下。去血,黃連甘草湯下。

白痢,乾薑湯下,俱用冷服。忌一切熱物,雞肉魚胙腥膩等物。

鐵門拴(魏進士傳) 治赤白痢疾,五種泄瀉。

文蛤(炒黃色,一兩) 黃丹(二錢) 白礬(半生半枯,三錢)
上為細末,黃蠟一兩熔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大人十五丸,小兒五、七丸,茶一錢,薑二錢,煎湯下。

鳳凰煎 治休息痢及疳瀉日久,不能愈者。

雞子一枚,打破,用黃蠟一塊,如指大,銚內熔,以雞子拌炒熱,空心食之。

一方治噤口痢,並瀉。
用燒餅一個,乘熱分作兩邊,將一邊納木鱉子,泥搭臍上,冷則易之。

一方治熱痢。

黃連 細茶 生薑(各等分,水煎服)

封臍治痢良方(張西齋傳)

王瓜藤(經霜,晒乾,燒存性)
上為末,香油調,納臍中,立效。

點眼治噤口痢方(李興湖傳)

首胎糞(炙,乾,一錢) 雄黃(五分) 胡黃連(四分) 片腦(少許)
上為細末,點兩眼大 ,即效。

治小兒久瀉、久痢不止,及滿口生瘡,白爛如泥,疼痛叫哭,諸藥不效者。(張魏川傳)

巴豆(一個,去殼) 瓜子仁(七個) 燒錢灰(一個)
上共搗一處,如泥,津調貼在兩眉間正中,待成泡揭去,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