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家藏方

宋 楊倓


卷第九 痼冷方一十道

  1. 白澤丸

    治臟腑虛寒,真元不固,腸虛泄利,心腹撮痛,氣逆嘔吐,自汗無。

    陽起石(一兩半, 令通赤,研) 附子(炮,去皮臍,取末,一兩半) 鐘乳粉(成煉好者,上件和勻,滴水和成劑,分作六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盞化開,生薑三片,煎至七分,通口溫服,空心、食前。

  2. 黑錫丹

    治上實下虛,真元衰憊,陽氣耗損,陰氣獨盛。上喘氣促,泄瀉嘔逆,自汗心忡,頻數,一切虛寒,並皆主治。

    黑錫(四兩,新銚中以火熔開,用香匙撇去錫滓,入硫黃半兩同炒過,取出碾為細末,稱二兩,別入硫黃末二兩,二味和入銚中煉成汁,取下鐵,候冷再見火,如此三次,候冷研為細末) 舶上茴香(略炒) 附子(炮,去皮臍) 木香(略炒) 川楝子肉(炒) 破故紙(炒) 肉豆蔻
    上為細末,卻將黑錫末一處和勻,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病勢重加至一

  3. 來複丹

    治男子、婦人陰陽不分,真元虛損,或挾宿寒。霍亂吐瀉,粥藥不下,面白唇青,逆冷。及治上實下虛,昏亂躁悶,煩渴引飲,腹脅 痛,胸膈痞塞,短氣喘促,但有胃者,服之無不見效。

    舶上硫黃(研細) 硝(研細) 太陰元精石(研細。以上三味各一兩)以上先用鐵銚內以太陰元精石慢火炒,次下硫黃、硝石。候三味炒和勻成汁,將銚離火,以 五靈脂(揀去砂石) 陳橘皮(去白) 青橘皮(去白。以上三味各一兩)
    上件將後三味先為細末,入前三味一處和勻,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病勢重者 服之

  4. 鐘乳石丸

    治臟寒腹痛,下利不禁。

    成煉鐘乳粉(半兩) 硫黃(半兩,別研) 白礬(火飛,一分) 陽起石(一分,別研)
    上件為細末,煮麵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十丸,粟米飲下,空心、食前。

  5. 陽起石丸

    治元氣虛憊,耳焦面黑,腰背疼痛,遺泄淋瀝,手足多冷,肌膚乾瘦。久服大進 補下元,暖腰腳。

    陽起石(合子內固濟,以火 令通赤,細研,稱一兩) 香白芷(半兩) 黃蠟(半兩)生砒(
    上件同研令勻,以黃蠟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冷鹽湯或冷酒下。不能飲冷者,

  6. 固本丹

    治男子一切虛損衰弱,夜夢顛倒,遺精失溺,小便白濁。婦人血海久冷,崩中帶下無子息,皆可服之。

    牡蠣(白者,生為細末,別用好醋和為丸子,入火燒令通赤,放冷,稱四兩) 白石脂(二兩)
    上件同研為細末,用熟湯和丸如梧桐子大,陰乾,入合子內,以赤石脂封口,外用鹽泥固濟 飲送下,空心。

  7. 艾硫丸

    去邪養正,補真益脾。治體冷血虛,腰疼腳弱。及傷冷心腹疼痛,霍亂吐利,自汗下元久虛,小便頻數。婦人衝任不足,月水愆期,腹脅刺痛,崩漏帶下,全不思飲食傷寒陰証,手足厥冷,脈微自汗。

    熟艾(十兩,用糯米一升煎成粥,澆在艾上,用手拌令勻,於日中晒乾) 附子(炮,去皮臍
    上件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溫米飲下,食前。

  8. 替炙膏

    治下焦虛冷,真氣衰弱,泄利腹痛,氣短不食。

    附子(一兩) 吳茱萸 馬藺花 蛇床子(三味各一分) 木香(一錢) 肉桂(去粗皮,二錢)
    上件為細末。每用一大匙,先以生薑汁入少面作糊,方調藥攤紙上,貼臍並臍下,須臾覺臍腹熱為度。

  9. 外炙膏

    治一切虛寒下利赤白,或時腹痛,腸滑不禁。

    木香 附子(炮,去皮臍) 蛇床子 吳茱萸 胡椒 川烏頭(以上六味各二錢)
    上件為細末,每用藥末三錢,白面二錢,生薑自然汁打作糊,攤在紙上,當臍上貼 衣物

  10. 硫黃熨法

    治臟腑冷泄利不止,及陽虛陰盛,真氣脫弱,欲炙不能勝火力者,宜用此法。

    硫黃(半兩,研細) 蓖麻子(七枚,去皮細研)
    上件同研令細,每用抄二、三錢填在臍心令滿,以衣被蓋定,用熨斗盛文武火慢慢熨之,白日須是熨半日,夜間熨半夜,盡多時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