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之二十八 目病諸候(凡三十八論)
隋 巢元方


一、目赤痛候

凡人肝氣通受於目。言肝氣有熱,熱沖受於目,故令赤痛。

二、目胎赤候

胎赤者,是人初生,洗目不淨,令穢汁浸漬受於,使瞼赤爛,至大不瘥,故云胎赤。

三、目風赤候

目者,肝之竅,風熱在內乘肝,其氣外沖受於目,故見風淚出,目瞼 赤。

四、目赤爛候

此由冒觸風日,風熱之氣傷受於目,而 瞼皆赤爛,見風彌甚,世亦云風眼。

五、目數十年赤候

風熱傷受於目,則 赤爛。其風熱不去,故 常赤爛,積年不瘥。

六、目風腫候

目為肝之外候,肝虛不足,為冷熱之氣所干,故氣上沖受於目,外複遇風所擊,冷熱相搏而令瞼內結腫,或如杏核大,或如酸棗之狀。腫而因風所發,故謂之風腫。

七、目風淚出候

目為肝之外候,若被風邪傷肝,肝氣不足,故令目淚出。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養生方‧導引法》云︰踞坐,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展右足著外。除難屈伸拜起,去脛中痛痺、風目耳聾。

又云︰踞,伸左腳,兩手抱右膝頭,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難屈伸拜起,去脛中疼。一本云,除風目暗、耳聾。

又云︰以鼻納氣,左手持鼻,除目暗泣出。鼻納氣,口閉,自極七息。除兩脅下積血氣又云︰端坐,伸腰,徐徐以鼻納氣,以右手持鼻,徐徐閉目吐氣。除目暗、淚苦出、鼻中肉、耳聾;亦能除傷寒頭痛洗洗,皆當以汗出為度。

八、目淚出不止候

夫五臟六腑皆有津液,通受於目者為淚。若臟氣不足,則不能收製其液,故目自然淚出。

亦不因風而出不止,本無赤痛。

九、目膚翳候

陰陽之氣,皆上注受於目。若風邪痰氣乘受於腑臟,腑臟之氣,虛實不調,故氣沖受於目,久不散,變生膚翳。膚翳者,明眼睛上有物如蠅翅者即是。

十、目膚翳覆瞳子候

此言肝臟不足,為風熱之氣所干,故受於目睛上生翳,翳久不散,漸漸長,侵覆瞳子。

十一、目肉淫膚候

肉淫膚者,此由邪熱在臟,氣沖受於目,熱氣切受於血脈,蘊積不散,結而生 肉,在於白晴膚瞼之間,即謂之 肉淫膚也。

十二、目暗不明候

失目者,五臟六腑陰陽精氣,皆上注受於目。若為血氣充實,則視瞻分明;血氣虛竭,則風邪所侵,令目暗不明。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云︰恣樂傷魂,魂通受於目,損受於肝,則目暗。

《養生方‧導引法》云︰蹲踞,以兩手舉足五趾,低頭自極,則五臟氣遍至。治耳不聞人語聲,目不明。久為之,則令髮白複黑。

又云︰仰兩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痺,偏枯,令人耳聞聲。久行,眼耳諸根,無有掛礙又云︰伸左脛,屈右膝內壓之,五息止。引肺氣,去風虛,令人目明。依經為之,引肺中氣,去風虛病,令人目明,夜中見色,與晝無異。

又云︰雞鳴以兩手相摩令熱,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又云︰東向坐,不息再通,以兩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以甘泉漱之,洗目,去其翳垢,令目清明。上以納氣洗身中,令內睛潔,此以外洗,去其塵障。

又云︰臥,引為三,以手爪項邊脈五通,令人目明。臥正偃,頭下卻亢引三通,以兩手指爪項邊大脈為五通。除目暗患。久行,令人眼夜能見色。為久不已,通見十方,無有劑限

十三、目青盲候

青盲者,謂眼本無異,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見物耳。但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受於目,若臟虛有風邪痰飲乘之,有熱則赤痛,無熱但內生鄣,是腑臟血氣不榮受於睛,故外狀不異,只不見物而已。是之謂青盲。

《養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瀆,令人耳聾目盲。

又云︰正月八日沐浴,除目盲。

十四、目青盲有翳候

白黑二晴無有損傷,瞳子分明,但不見物,名為青盲,更加以風熱乘之,氣不外泄,蘊積受於睛間,而生翳似蠅翅者,覆瞳子上,故為清盲翳也。

十五、目茫茫候

夫目是五臟六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肝之外候也。腑臟虛損,為風邪痰熱所乘,氣傳受於肝,上沖受於目,故令視瞻不分明,謂之茫茫也。凡目病,若肝氣不足,兼胸膈風痰勞熱,則目不能遠視,視物則茫茫漠漠也。若心氣虛,亦令目茫茫,或惡見火光,視見蜚蠅黃黑也診其左手尺中脈,沉為陰,陰實者目視茫茫。其脈浮大而緩者,此為逆,必死。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雞鳴欲起,先屈左手啖鹽指,以指相摩,咒曰︰“西王母女,名曰益愈,賜我目,受之於口。”即精摩形。常雞鳴二七著唾,除目茫茫,致其精光,徹視萬里,遍見四方。咽二七唾之,以熱指摩目二七,令人目不瞑。

十六、雀目候

人有晝而睛明,至瞑則不見物,世謂之雀目。言其如鳥雀,瞑便無所見也。

十七、目珠管候

目是五臟六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肝之外候也。肝藏血,若腑臟氣血調和,則目精彩明淨;若風熱痰飲漬受於臟腑,使肝臟血氣蘊積,沖發於眼,津液變生結聚,狀如珠管。

十八、目珠子脫出候

目,是臟腑陰陽之精華,宗脈之所聚,上液之道,肝之外候。凡人風熱痰飲漬受於臟腑,陰陽不和,肝氣蘊積生熱,熱沖受於目,使目睛疼痛,熱氣沖擊其珠子,故令脫出。

十九、目不能遠視候

夫目不能遠視者,由目為肝之外候,腑臟之精華,若勞傷腑臟,肝氣不足,兼受風邪,使精華之氣衰弱,故不能遠視。

二十、目澀候

目,肝之外候也,腑臟之精華,宗脈之所聚,上液之道。若悲哀內動腑臟,則液道開而泣下,其液竭者,則目澀。又風邪內乘其腑臟,外傳受於液道,亦令泣下而數欠,泣竭則目澀。若腑臟勞熱,熱氣乘受於肝,而沖發於目,則目熱而澀也,甚則赤痛。

二十一、目眩候

目者,五臟六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也。筋骨血氣之精,與脈並為目系,系上屬受於腦,若腑臟虛,風邪乘虛隨目系入於腦,則令腦轉而目系急,則目 而眩也。

二十二、目視一物為兩候

目,是五臟六腑之精華。凡人腑臟不足,精虛而邪氣乘之,則精散,故視一物為兩也。

二十三、目偏視候

目,是五臟六腑之精華。人腑臟虛而風邪入於目,而瞳子被風所射,睛不正則偏視。此患亦有從小而得之者,亦有長大方病之者,皆由目之精氣虛,而受風邪所射故也。

二十四、目飛血候

目,肝之外候也。肝藏血,足厥陰也,其脈起足大趾之聚毛,入連受於目系。其經脈之血氣虛,而為風熱所乘,故血脈生受於白睛之上,謂之飛血。

二十五、目黑候

目黑者,肝虛故也。目是臟腑之精華,肝之外候,而肝藏血。腑臟虛損,血氣不足,故肝虛不能榮受於目,致精彩不分明,故目黑。

二十六、目暈候

五臟六腑之精華,皆上注受於目,目為肝之外候。肝藏血,血氣不足,則肝虛,致受風邪,風邪搏受於精氣,故精氣聚生受於白睛之上,繞受於黑睛之際,精彩昏濁,黑白不明審,謂之止

二十七、目候

目者,是風氣客於瞼 之間,與血氣津液相搏,使目 癢而淚出,目 恆濕,故謂之 目。

二十八、目眵候

目,是腑臟之精華,肝之外候。夫目,上液之道,腑臟有熱,氣熏受於肝,沖發於目 瞼,使液道熱澀,滯結成眵也。

二十九、睢目候

目,是腑臟血氣之精華,肝之外候,然則五臟六腑之血氣,皆上榮受於目也。若血氣虛,則膚腠開而受風,風客於瞼膚之間,所以其皮緩縱,垂覆受於目,則不能開,世呼為睢目,亦

三十、目眇候

目者,腑臟之精華,宗脈之所聚,肝之外候也。風邪停飲在於臟腑,侵於肝氣,上沖受於眼,則生翳鄣、管珠、 肉。其經絡有偏虛者,翳鄣則偏覆一瞳子,故偏不見物,謂之眇目

三十一、目蠟候

蠟目者,是蠅蛆目 成瘡,故謂之蠟目。

三十二、目肥候

肥目者,白睛上生點注,或如浮萍,或如榆莢,有如胡粉色者,有作青黑色者,似羹上脂,致令目暗,世呼為肥目。五臟六腑之精華,皆上注受於目,為肝之外候。宗脈所聚,上液之道。此由腑臟氣虛,精液為邪所搏,變化而生也。

三十三、目瘡候

目,肝之候也。五臟六腑之精華,上榮受於目,腑臟有熱,氣乘受於肝,沖發於目,熱氣結聚,故睛上生瘡也。

三十四、目膿漏候

目,是肝之外候,上液之道。風熱客於瞼 之間,熱搏受於血液,令 內結聚,津液乘之不止,故成膿汁不盡,謂之膿漏。

三十五、目封塞候

目,肝之外候也,肝氣通受於目。風邪毒氣客於瞼膚之間,結聚成腫,腫而瞼合不開,故謂之封塞。然外為風毒結腫,內則蘊積生熱,若腫不即消,熱勢留滯,則變生膚翳、 肉、白鄣也。

三十六、目內有疔候

目,肝之外候也。臟腑熱盛,熱乘受於肝,氣沖受於目,熱氣結聚,而目內變生狀如疔也。

三十七、針眼候

人有眼內頭忽結成,三五日間便生膿汁,世呼為偷針。此由熱氣客在間,熱搏受於津液所成。但其熱勢輕者,故止小小結聚,汁潰熱歇乃瘥。

三十八、割目後除痛止血候

夫目生淫膚 肉,其根皆從目 染漸而起。五臟六腑之精華,上注受於目。目,宗脈之所聚,肝之外候也。肝藏血。十二經脈,有起內 兌 者,風熱氣乘其臟腑,臟腑生熱,熱氣熏肝,沖發於目,熱搏血結,故生淫膚 肉。割之而傷經脈者,則令痛不止,血出不住,即須方藥除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