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三

明 王肯堂

面部(二)

髮眉

《鬼遺》云︰左右眉棱兩處發為髮眉。不拘在頭尾,宜慮。未穴已前攻擊在眉頭,即攻入眼損睛。在眉後即攻下太陽,並宜戒慎。

或問︰眉髮疽毒何如?曰︰此疽從眉至頭生瘡黑色,漸漸腫漫滿面,瘡頭堅硬如石,刺之無膿,惟出黃水,痛不可忍,悶亂嘔逆是也,由臟腑積熱,風毒上攻而然。急服紫金丹、金丹汗之;活命飲加黃連、桔梗、升麻,或黃連消毒飲,降火消毒之劑。六七日刺得黃白膿者可治,乾枯紫陷,刺之無膿,吐逆煩躁,神昏不食者死。 或問︰眉心生疽何如?曰︰是名眉心疽,一名面風毒。屬足太陽膀胱經,風熱壅結,陰陽相滯而生。急服紫金丹、蟾酥丸汗之,或一粒金丹下之。若黑色痛甚,或麻或癢,寒熱並作者,疔也。

目瘍

(詳見雜病眼目門,茲不贅。)

鼻疽

或問︰鼻柱上生疽何如?曰︰是名鼻疽。屬手太陰肺經風熱及上焦鬱火所致,宜千金漏蘆湯、活命飲,加梔子、木通、薄荷、桔梗。

發髭

《鬼遺》云︰鼻下一處,人中兩處為發髭。此多因摘髭外入風而結,攻作不常,寒熱相並,此亦害人。 或問︰兩腮及鼻下 腫生瘡,惡血淋漓何如?曰︰此名疔疽。屬陽明胃經,三日口噤如痙,角弓反張,按之如疔,釘著骨痛,不可忍是也。急服烏金散、活命飲,加桔梗、升麻、梔子。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稍緩則毒攻心,嘔吐不食,昏迷躁亂,譫語者死。 或問︰地角上生癰何如?曰︰是名髭毒。屬足陽明經風熱所致。用活命飲加芩連、玄參、梔子,桔梗以清熱。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若撼之有根,肌肉不仁,或麻或癢,寒熱大作,煩悶嘔逆者,疔也。

顴瘍

或問︰顴骨內卒然而痛,經宿而痛甚,寒熱大作何如?曰︰此顴骨肉疽也。屬上焦與陽明經鬱火所致,宜活命飲加升麻、桔梗、干葛,水酒煎服,仍與烏金散、奪命丹汗之可消。 或問︰一人年五十,忽顴骨上初覺如松子,漸大如胡桃,不甚腫,微赤微癢,或雲痰核,或云結毒,或作瘤治何如?曰︰皆非也,是名顴疽。屬陽明經積熱所致,用紫金丹、烏金散、活命飲,加製過南星,服之而消。 按︰《靈樞》曰︰心病者,顴赤。又曰︰腎病者,顴與顏黑。然則當察其色,赤者,宜以黃連安神丸降心火,補心丸養心血。黑者,宜以地黃丸滋腎水,未可專委之陽明鬱火也。

頰瘍

或問︰頰腮生瘡何如?曰︰此名金腮瘡。初如米粒,漸大如豆,久而不治,潰蝕透頰,屬陽明經。初宜服勝金丹、活命飲加升麻、桔梗、黃連消毒散選用。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治不得法,潰爛不斂,口吐臭痰,喘急神昏者死。

犀角升麻湯 治陽明經絡受風熱,口唇、頰車、發鬢腫痛及鼻額間連頭痛,不可開口,雖言語、飲食亦相妨。

犀角(七錢半) 川升麻(半兩) 防風 黃芩(各三錢半) 香白芷 白附子 川芎(各二錢半)羌活(三錢,一字) 生甘草(一錢半)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五盞,煎至三盞半,去滓,分作三服。一日服訖,其証必減。如臟腑有些溏不妨,足陽明胃經也,經云︰腸胃為市。又云︰陽明多血多氣。胃之中,腥膻、五味無所不納,如市廛無所不有也。六經之中血氣俱多,腐熟飲食之毒聚於胃,故此方以犀角為主飲食之毒。陽明經絡環唇挾口,起於鼻交 中,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昔王公患此一經,亦以升麻佐之,餘藥皆滌除風熱,升麻、黃芩,專入胃經,故用有效。

發頤(腮)

或問︰腮臉生毒何如?曰︰此名腮頷發。肌肉浮而不著骨者名 腮。俱屬陽明風熱所致,急服活命飲加玄參、芩、連,水酒煎服,及紫金丹汗之。或問︰顴骨之下,腮頷之上,耳前一寸三分發疽何如?曰︰此名頤發。古云,不治之証,屬陽明經熱毒上攻。宜活命飲加升麻、桔梗、黃連,水酒煎服,紫金丹、奪命丹汗之。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老弱者,十全大補湯、黃 內托散、人參養榮湯。若治不得法,延及咽嗑,潰爛穿口不食者死。

嘗見一婦人,患此証,經水適至,一醫開之,嘔逆不食而死,又一人患此,醫用點藥,潰爛臭穢,以致虛火上升,吐血痰譫語而死。

〔薛〕 腮屬足陽明胃經,或外因風熱所乘,或內因積熱所致。若腫痛寒熱者,白芷胃風湯。內熱腫痛者,升麻黃連湯。外腫作痛,內熱口乾者,犀角升麻湯。內傷寒涼,不能消潰者,補中益氣湯。發熱作渴,大便秘結者,加味清涼飲。表裡俱解而仍腫痛者,欲作膿也,托裡散。若飲食少思,胃氣虛弱也,六君子湯。肢體倦怠,陽氣虛弱也,補中益氣湯。膿毒既潰,腫痛不減,熱毒未解也,托裹消毒散,膿出而反痛,氣血虛也,人參內托散。發熱脯熱,陰血虛也,八珍湯。惡寒發熱,氣血俱虛也,十全大補湯。若腫 痛連耳下者,屬手足少陽經,當清肝火。若連頤及耳後者,屬足少陰經虛火,當補腎水。患此而有不治者多,泥風熱執用克伐之藥耳。按︰《素問》云︰腎熱者,頤先赤。故頤屬足少陰腎經也,而今醫師以耳後一寸三分發銳毒者,名曰發頤,則是少陽分野。薛氏亦以為屬足少陰經,當補腎水者何也?蓋腎為相火之宅,宅完且固,而火得歸息焉,則治腎正所以治少陽也。此証傷寒汗出不徹者多患之。亦有雜証客熱,久而不散而發於頤者,宜以藥速消散之,失治成膿,則費手矣。若又服克伐之藥,而不滋補其氣血,即穿口穿喉而死。

一人年逾三十,夏月熱病後,患頤毒。積日不潰,氣息奄奄,飲食少思,大便不禁,診脈如無。經曰︰脈息如無似有,細而微者,陽氣衰也。齊氏曰︰飲食不入,大便滑利,腸胃虛也,以六君子加炮薑、肉豆蔻、破故紙數劑,泄稍止,食稍進,更加黃柏、當歸、肉桂,潰而膿水清稀,前藥每服加熟附一錢,數劑泄止食進,膿漸稠再以十全大補湯,加酒炒芍藥、白蘞,月餘而愈。 地官陳用之,服發散之劑,寒熱已退,腫痛不消,此血凝滯而欲作膿也,用托裡消毒散而膿成,又用托裡散而潰。但膿清作渴,乃氣血虛也,用八珍加麥門、五味,三十餘劑而愈。 上舍盧懋樹患此,而尺脈數,証屬腎經不足,誤服消毒之劑,致損元氣而不能愈,余用補中益氣、六味丸料而痊。 上舍熊棟卿頤後患之,膿清體瘦,遺精盜汗,晡熱口渴,痰氣上湧,久而不愈。脈洪大按之微細,屬腎氣虧損所致,遂用加減八味丸料,並十全大補湯而愈。

又一婦人,素內熱因怒,耳下至頸腫痛,寒熱,此肝膽經火燥而血虛,用柴胡梔子散而腫痛消,用加味逍遙散而寒熱退,用八珍湯加丹皮而內熱止。

連翹敗毒散 治發頤初腫,服此消之。

羌活(中) 獨活(中) 連翹(上) 荊芥(中) 防風(中) 柴胡(中) 升麻(下)桔梗(中) 甘草(下) 川芎(中) 牛蒡子(新瓦上炒研碎用,中) 當歸尾(酒洗,中)紅花(酒洗,下) 蘇木(下) 天花粉(中)
上用水一盅,好酒一盅,同煎至一盅,去滓,徐徐溫服。如未消,加穿山甲(蛤粉炒,一錢)。 腫至面者,加香白芷(一錢),漏蘆(五分),如大便燥實者,加酒浸大黃(一錢半), 壯者倍用之。凡內有熱,或寒熱交作者,倍用柴胡,加酒洗黃芩(一錢),酒炒黃連(一錢)。

加味消毒飲子 治搭腮腫。

防風 荊芥 連翹 牛蒡子 羌活 甘草(各等分)
上為粗末,水煎三兩服。散毒,然後用藥塗腮腫處,切不可先便用藥塗,毒氣入喉中,不救。

內托消毒散 治發頤有膿,不可消者,已破未破服之。

人參(中) 黃耆(上) 防風(中) 白芷(中) 川芎(中) 當歸(中) 桔梗(中) 連翹(中)升麻(中) 柴胡(中) 金銀花(中) 甘草節(中)
上用水一盅,好酒一盅,同煎一盅,去滓,徐徐溫服。瘡破者,以玄武膏貼之。四圍赤腫不退者,仍以後藥塗之,兼服蠟礬丸最妙。

消毒救苦散 消腫散毒,用米醋調塗,敷四圍留頭,如乾即又敷。

大黃(三錢) 黃芩 黃連 黃柏 芙蓉葉 大薊根 白芨 白蘞 天南星 半夏 紅花 檀花 當歸尾 赤小豆 白芷(各一錢半) 朴硝 雄黃(另研末,以上各一錢)

一方 用見腫消草、生白芨、白蘞 土大黃、生大薊根、野苧麻根,共搗成餅,入朴硝一錢和勻,貼腫上留頭勿貼,如乾即換之。若更加山茨菇、金線重樓根尤妙。

百合散 治頤頦瘡,一名獨骨瘡。

百合 黃柏(各一兩) 白芨(一錢半) 蓖麻子(五十粒,研)
上為末,用朴硝水和作餅貼之,日三五次。

二金散 治大人小兒蝕透腮頰,初生如米豆,名含腮瘡。

雞內金 鬱金
上等分為末。先用鹽漿盥漱了,貼之。

芙蓉敷方 治腮頷腫痛,或破成瘡。

芙蓉葉(不拘多少)
上搗爛敷之,以帛扎定,日一換。

神效方 治 腮,及癰疽發背,瘡癤等証。

赤小豆(為細末)

以新汲水調敷瘡上,及四邊赤腫處,乾則再敷之。

面瘡

或問︰面游風毒何如?曰︰此積熱在內,或多食辛辣濃味,或服金石剛劑太過,以致熱壅上焦,氣血沸騰而作,屬陽明經。初覺微癢,如蟲蟻行,搔損則成瘡,痛楚難禁,宜服黃連消毒散去人參,加薄荷、梔子,及活命飲加桔梗、升麻。紫金丹、烏金散選用。外用祛風潤肌之劑敷之。

治面部生瘡,或鼻臉赤風刺、粉刺,用盡藥不效者,惟此藥可治,神妙不可言。每以少許,臨臥時洗面令淨如面油,用之數日間,瘡腫處自平,赤亦自消。如風刺、粉刺一夕見效,仍塗藥,勿近眼處。

生硫黃 香白芷 栝蔞仁 膩粉(各半錢) 全蠍(七枚) 蟬蛻(五枚,洗) 芫青(七枚,去足翅)
上為細末,麻油、黃蠟約度,如合面油法,火熬溶,取下離火,入諸藥在內,每用少許,塗面上。

〔山〕 面瘡,水調平胃散塗之。

〔千〕 治臉上熱瘡涎出,以蒲黃敷上瘥。

〔東〕洗面藥方 治面有 點,或生瘡及粉刺之類,並去皮膚燥癢垢膩,潤澤肌膚。

皂角(三斤,去皮弦子,另搗) 糯米(一升二合) 綠豆(八合,揀淨,另搗) 楮實子(五兩)三柰子 縮砂(連皮,半兩) 白芨(二兩,肥者,銼) 甘松(七錢) 升麻子(半兩) 白丁香(五錢,臘月收揀淨)
上七味同為細末訖,和綠豆、糯米粉,及皂角末一處攪勻,用之效。

面油摩風膏

麻黃(五錢) 升麻 防風(各二錢) 當歸身 白芨(各一錢) 羌活(去皮,一兩) 白檀香(五分)
上以綿裹定前藥,於銀石器中,用油五兩,同熬得所,澄清去渣,以黃蠟一兩,再煎熬為度。

瑩肌如玉散

白丁香 白蒺藜 白牽牛 白芨 白蘞 小椒(各一兩) 香白芷(七錢) 當歸梢 升麻(各半兩) 楮實子(四錢) 白茯苓(三錢) 白附子(二錢半) 麻黃(去節,二錢) 連翹(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多少洗之。

塗 黯不令生瘡

豬苓 麻黃 桂枝 白蒺藜 白附子 連翹 防風 香白芷 白蘞 當歸身 升麻 根 白芨
上等分為細末。洗面用之,臨臥唾調少許,塗面上。

〔肘〕 療面多 黯,如雀卵色。以 羊膽(一枚),酒(二升),煮三沸塗拭之,三日瘥。

治面上粉刺,搗菟絲子絞汁塗之。

〔竹〕白附丹 治男子婦人,面上黑斑點。

白附子(一兩) 白芨 白蘞 自茯苓 密陀僧 白石脂 定粉(各等分,研細)
上為細末。用洗面藥洗淨。臨睡用人乳汁,如無,用牛乳或雞子清調和丸,如龍眼大。逐旋用溫漿水磨開,敷之。

白附子散 治面上熱瘡似癬,或生赤黑斑點。

白附子 密陀僧 茯苓 白芷 定粉(各等分)
上為末。先用蘿卜煎湯洗面淨;後用羊乳調,至夜敷患處,次早洗去效。

祛風白芷散 治面上風癬瘡。

白芷(三錢) 黃連 黃柏 黃丹(各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 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用油調搽癬瘡上,或加孩兒茶二錢,麝香二分亦可。

牙叉發

《鬼遺》云︰左右牙叉骨接處發癰疽,腫處脹攻骨及牙關,張口不得。因諸風熱上攻,或多食燒炙之物所為,或因患牙癰,即從牙縫中破出膿血,切忌外風水觸犯。按︰此系陽明經郁熱,治宜清胃散、甘露飲、防風通聖、涼膈之屬,量虛實表裡用之。若服寒涼過多,火不歸源者,服理中之屬,佐以薑附始安。

承漿癰

或問︰地角下生疽何如?曰︰是名頦癰,屬陽明胃經積熱所致。用白芷升麻湯、活命飲,加升麻、桔梗,更服紫金丹汗之。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