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一

明 王肯堂

內托

內托散(一名護心散。) 一日至三日內,宜連進十數服。

真綠豆粉(一兩) 明乳香(半兩,慢火於銀石器中炒,手指攪使乾,急傾出扇冷,研極細)
上研令勻。每服二錢至三錢,濃煎甘草湯調下,時時細呷,要藥常在胸膈間,若毒沖心有嘔逆之証,大宜服此,(如有寒而嘔逆,不宜服此,當用辛熱。)丹溪云︰此散綠豆解丹毒,又治石毒,味甘入陽明胃,性寒能補為君;乳香去惡腫,入少陰,性濕善竄為佐;甘草性緩,解五金八石,及百藥毒為使。此方專為服丹石而發疽者設,若不因丹石而發疽,恐非必用之劑。又云︰內托散,性涼,治嘔,有降火之理。

國老膏 治一切癰疽,能消腫逐毒,使毒不內攻,其效不可具述。

甘草(大者二斤)
上捶碎,河水浸一宿,揉令漿汁濃,去盡筋滓,再用絹濾過,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用器收之。每服一二匙,無灰酒或白湯亦可,曾服燥藥丹劑者,亦解之。(《本事方》每甘草一斤,分作三服,溫酒調下。今云︰一二匙,恐力少也。)

牛旁粥 治瘡腫。

用牛旁根三莖,洗淨,煮令爛。于盆中研令細,去筋膜。汁中即下米煮粥,鹹淡任性,服一碗甚良,無忌。

解毒散 治癰瘡,始覺便宜服。

犀角屑 川升麻 川朴硝 赤芍藥 木通(各一兩,銼) 石膏(二兩) 玄參 麥門冬(去心)甘草(生銼,各半兩)
上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清心內固金粉散(又名金花散。)

辰砂(另研) 白茯苓(去皮) 人參(去蘆) 甘草(各七錢半) 綠豆粉(四兩,研) 白豆蔻仁 朴硝(另研,各半兩) 雄黃(研) 腦子 麝香(並研,各二錢半)
上以參苓、白豆蔻為末,入研藥令勻。每服一錢半,蜜湯調下,無時候。此藥專治惡瘡,熱盛 痛,作渴煩躁,此藥解毒。

內追毒丹 清心解毒散潮。

大朱砂 雄黃(各五錢) 生麝香(一錢) 生犀角 琥珀(以上並別,研細) 黑角沉香(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燈心、薄荷湯下。

《精要》云︰憤郁不遂志欲之人,多犯此疾。

《三因》云︰疽、瘰癧,不問虛實寒熱,皆由氣鬱而成。經云︰氣宿於經絡,與血俱澀而不行,壅結為癰疽。不言熱之所作而後成癰者,此乃因喜怒憂思,有所郁而成也。

獨勝散 治癰疽,皆緣血滯氣凝而致者。

香附子(去毛令淨,以生薑汁淹一宿,焙乾,研極細)
上無時,以白湯調二錢服之。又云︰疽疾多因怒氣得之,若有此疾,必多怒。但服香附,進食寬氣,自有效。

丹溪云︰獨勝散,治氣鬱血滯,而諸瘡愈後,常服半年尤妙。此皆施於體實氣鬱之人。予見吳兄,濃味氣鬱,而形實性重,年近六十,患背疽,醫與他藥皆不行,惟香附末飲之甚快,始終只此一味,腫潰恃此以安。

然此等體實,而又病實,乃瘥千百而一見者也。每思香附經不言有補,惟不老湯一方,乃言于老人有益,用片子薑黃、香附子、甘草三味,而以不老為名,且引鐵瓮先生與劉君為証,夫豈無其故哉﹗蓋于行氣中有補之之理耳。天之所以為天者,健而有常也,因其不息,所以生生無窮。正如茺蔚子活血行氣,有補陰之妙,故名益母。胎前產後所恃者,氣血耳。胎前無滯,產後無虛,以其行中有補也。夏枯草治瘰癧,亦然。

遠志酒 治一切癰疽發背,癤毒惡候,浸有死血,陰毒在中則不痛,敷之即痛。有憂怒等氣積而內攻,則痛不可忍,敷之即不痛。或蘊熱在內,熱逼人手不可近,敷之必清涼。或氣虛血冷,潰而不斂,若七情內鬱,治之必愈。

遠志(不以多少,泔浸,捶去心,乾,為末)
酒一盞,調末三錢,澄清飲之。以滓敷於患處。

越鞠丸 治六郁,牙齒作痛,口舌生瘡,或胸膈痞滿,嘔吐吞酸,或腹脹腿酸等症。

蒼朮(炒) 神曲(炒) 香附 山楂 山梔(炒) 撫芎 麥芽(炒,各等分)
上為末,水調曲 面,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湯下。

五香散 升降諸氣,宣利三焦,疏導壅滯,發散邪熱。治陰陽之氣,鬱結不消,諸熱蘊毒,腫痛結核,或似癰癤而非,使人頭痛,惡心、寒熱,氣急。

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 蕾香(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食後溫服。

《補遺》謂︰婦人男子癰疽,治法無異,惟月閉、血虛、氣結三証有異耳。予謂︰婦人海滿則行,月閉一証固異,然婦人情性執著,比之男子十倍,雖有虛証宜補,亦當以執著為慮。向見樓氏婦,早寡,善飲啖,形肥偉,性沉毒,年六十,六七月間生背疽,近正脊,醫遂橫直裂開取血,雜以五香、十宣散,與酒飲之月餘,未嘗議其寡居之郁,酒肉之毒,執著之滯,時令之熱,卒至於平陷,淹延兩三月而不救。

忍冬酒 初發便當服此。或貧乏中,或居鄉僻,田夫、野老,百發百中。

忍冬藤(生取一把,以葉入砂盆研爛,入酒少許,調和得所,塗敷四圍,中心留一口,又取五兩,用木捶搗碎,不犯鐵器) 甘草(生銼,一兩)
上二味入砂瓶內。用水二碗,文武火煎至一碗,人好酒一大碗,煎十數沸,去渣。分為三服,一日連夜進盡;病熱重一日夜;可二劑。(忍冬藤補血,如氣虛及寒多人,不宜用。是故田夫、野老,百發百中也。)

金銀花湯 治一切癰疽、發背、疔瘡,及喉閉、乳蛾等証。

金銀花藤葉,搗爛,取汁半盅和熱酒半盅,溫服,甚者不過三五服,可保無虞。

槐花酒 治發背及一切瘡毒,不問已成未成,但 痛者,並治之。

用槐花四五兩,微炒黃,乘熱入酒二盅,煎十餘沸,去渣,熱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

黃耆湯 治諸瘡,退風熱。

黃耆(銼) 黃芩(去黑心) 麥門冬(去心,焙) 芍藥 甘草(炙,銼,各一兩半) 生地黃(四兩) 半夏(薑製,半兩) 當歸(切,焙) 大黃(銼,炒) 石膏(碎) 芎 人參(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竹葉七片,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生地黃散 治發癰腫、熱毒疼痛,心神煩悶。

生地黃(二兩) 川大黃(銼碎,炒) 川升麻 地骨皮 當歸(銼,微炒) 黃芩 木通 赤芍藥黃 玄參 甘草(生,各一兩) 赤茯苓(一兩半)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阿膠飲子(《精要》)

明阿膠(炒如珠) 粉草(各一兩) 橘紅(半兩)
上 咀,分作三服,以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牛膠飲 截癰疽、惡瘡、發險處,服之使毒氣不攻於內。

牛膠(通明者,四兩)
用酒一碗,入膠內,重湯煮熔透,攪勻傾出,更浸酒。隨意飲,能飲者以醉為度,此方活人甚多。

黃礬丸 服過一兩以上,無不取效。最止疼痛,不傷臟腑,活人不可勝數。

白礬(一兩) 黃蠟(半兩)
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漸加至五十丸,溫酒送下,如未破即消,已破即合,一日服百粒,則有效。能防毒氣內攻,尤能護膜,始終須服半斤。瘡愈後服之尤佳。治蛇咬,溶化白礬,乘熱滴傷處,痛即止。

一方 用明礬飛過,研細,以雞子二個取清,調礬末稀稠如糊。用無灰陳好酒,放開服之,膿未成者即消,已成膿者,從大小便出,神效,其功大勝黃礬丸。

丹溪云︰阿膠飲、牛膠飲、黃礬丸,以牛皮屬金屬土,補肺氣,實大腸,壯胃止泄。

黃礬丸,以蠟味甘淡,入大腸,有補難化。國老膏以甘草化毒,行經。遠志酒、忍冬酒,皆有補性,歸心歸血,用之頗切。善用者,以之配入治腫瘍之散結,潰瘡之補虛,亦奏捷功。

托裡消毒散 治胃氣虛弱,或因克伐,不能潰散,服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潰,腐肉自去,新肉自生。若腐肉既潰,而新肉不能收斂屬氣虛者,四君子湯為主;屬血虛者,四物湯為主;氣血俱虛者,十全大補湯為主,並忌寒涼消毒之劑。

人參 黃耆(鹽水拌,炒) 當歸(酒拌) 川芎 芍藥(炒) 白朮(炒) 茯苓(各一錢) 金銀花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 連翹(各五分)
上水煎服。

托裡散 治瘡瘍因氣血虛,不能起發、腐潰、收斂,及惡寒發熱者,宜用此補托。其屬六淫七情,及諸經錯雜之邪而為患者,當各審其因,而參以主治之劑,其屬胃氣虛弱者,當以六君子湯為主。

人參(氣虛者,多用之) 黃耆(炒,各二錢) 白朮(炒)陳皮 當歸 熟地黃(自製) 芍藥(酒炒)茯苓(各一錢半)
上水煎服。

散毒飲子 治癰疽初覺,腫結未成可以消。

黃耆(二兩) 甘草(炙) 天羅(生) 山藥(炒,各一兩) 鬼腰帶葉(半兩,生竹籬陰濕,石岸、絡石而生者好、絡木者,無用。其藤柔細,兩葉相對,形生三角)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入酒三盞,同煎一二沸,去渣,溫服。

神效托裡散(《精要》) 治癰疽發背,腸癰奶癰,無名腫毒, 赤疼痛,憎寒發熱,不問老幼、虛弱,並治之。

黃耆(去蘆) 忍冬藤葉(各五兩) 當歸(一兩八錢) 粉草(炙,八錢)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酒一盞半,煎至一盞,病在上食後服,在下食前服,少頃,再進。留滓,外敷。

金銀花湯(前見。) 回瘡金銀花散(見癰疽兼証痛條。)

本事黃 散

綿黃 (一兩) 甘草(半兩) 皂角刺(揀紅紫者,銼、炒黃,一兩)
細末。每服五錢,酒一盞,乳香一塊,煎七分,去滓服。
海藏云︰黃耆湯與四物相和,亦名托裡湯,血氣齊補也。

黃耆四物湯

人參 黃耆 白朮 茯苓 芍藥 甘草 生薑 當歸 地黃 川芎
上多加金銀花,水煎服。

內固黃 丸(《本事》)

綿黃 人參(各半兩)
上細末,人真生龍腦一錢,研細,生藕汁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溫熟水下,加至四十丸,日三服。

丹溪治五八嬸,年六十歲。背上瘡,脈洪大數,午後惡寒發熱,食少。

連翹 黃耆(生三錢) 人參(二錢) 陳皮 茯苓(五分) 甘草(炙) 白朮(各一錢) 縮砂仁(三錢)
分十帖,煎服。

此方上方皆以黃耆為君,甘草、歸參為佐,乃實內補虛之中兼托裡也。

上丹溪實內補虛法,皆以參朮、歸 ,又甚者,獨參膏。其法並見後分經條,乃散見潰瘍門,虛實寒熱條,真轉死回生之捷法也。

《元戎》︰《素問》寒癰疽例,經云,腎移寒於脾,發為癰腫,少氣。脾移寒於肝,發為癰腫,拘攣。又云︰諸寒癰腫,此皆安生,岐伯曰︰生於八風之所變也。又云︰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聖濟》云︰衣服過濃,表易著寒。所得之源,大抵如此,或發不變色,或堅硬如石,或捻之不痛,久則然後變色疼痛,漸軟而成膿,如泔而稀,久不能瘥,瘡口不合,變為疳漏,敗壞肌肉,侵損骨髓,以致痿痺,宜以骨碎補丸主之。(方見久漏瘡。)

李世英,患疽數日後,根腳開大,或腹疼泄瀉,手足常冷,脈沉微細,或自汗出。急用薑附之藥,甚者於臍下關元,著艾三五百壯,待手足溫,泄瀉止,飲食知味,方可為喜。

回陽湯 治脾腎虛寒,瘡屬純陰,或藥損元氣,不腫痛,不腐潰,或腹痛泄瀉,嘔吐厥逆,或陽氣脫陷等症。

乾薑(炮) 附子(炮,各二錢) 人參 白朮 黃耆(各三錢) 當歸 陳皮 甘草(炙,各二錢)柴胡 升麻(各五分)
上酒水煎服。不應,薑附倍之。敷藥,用回陽玉龍膏。

清熱消毒散 治一切癰疽陽症,腫痛,發熱作渴。

黃連(炒) 山梔(炒) 連翹 當歸(各一錢) 川芎 芍藥(炒) 生地黃(各一錢半) 金銀花(二錢) 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

黃連消毒散 治腦疽,背疽,腫 疼痛,或麻木。

黃連(製) 羌活(各一分) 黃芩 黃柏(各半錢) 生地黃 知母(製) 獨活 防風 當歸尾 連翹(各四分) 本 防己 桔梗(各半錢) 黃 蘇木 陳皮 澤瀉(各二分) 人參 甘草(各三分)
上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治瘡瘍 痛,煩躁飲冷,脈洪數,或發狂言。

黃芩 黃柏(炒) 黃連(炒) 山梔(各一錢五分)
上水煎熱服

清心湯 治瘡瘍腫痛,發熱飲冷。脈沉實,睡語不寧。
即防風通聖散,每料加黃連(五錢)。每劑一兩,水煎服。

濟陰湯 治瘡屬純陽,腫痛發熱。

連翹 山梔(炒) 黃芩(炒,各一錢) 黃連(炒) 芍藥(一錢五分) 金銀花(三錢) 牡丹皮(一錢二分) 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大便秘,量加大黃。敷藥,用洪寶丹。

玄參散 治癰腫始發,熱毒氣盛,寒熱心煩,四肢疼痛。

玄參 甘草(生銼,各半兩) 石膏(二兩) 麥門冬(去心,七錢半) 前胡(去蘆) 枳實(麩炒)人參(去蘆) 赤芍藥 黃 赤茯苓 川芎 生乾地黃 黃芩(各一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一百粒,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仲景排膿湯

甘草(二兩) 桔梗(三兩) 生薑(一兩) 大棗(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溫服五合,日再服。

排膿散

枳實(十六枚) 芍藥(一兩半) 桔梗(五錢)
上三味杵為散。取雞子黃一枚,以藥散與雞子黃相等,揉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即瘥。

本事托裡排膿生犀散

皂角刺(粗大黑紫者,不拘多少)
上置瓶中,鹽泥固濟,炭火燒過,存性放冷出,研為細末。每服一錢,薄酒微溫調下;暑月陳米飲調下。

連翹飲 治癰腫瘡癤,排膿。

連翹 防風(去杈,各三兩) 薺 白芍藥 黃芩(去黑心) 玄參(各二兩)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桔梗(銼碎,炒) 前胡(去蘆) 甘草(炙,各一兩) 黃耆(生四兩) 桑根白皮(銼、炒,一兩半)
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日二。

或問︰腫瘍何膿可排?曰︰家嫂嘗苦癰疽,連患不已,烏程,凌藻湖謂︰針血海,可以除根,以長針刺之,半日出針,膿血相雜,臭不可聞,後果不複發。當是時,身無瘡也,膿從何來哉。

內消

精要柞木飲子

乾柞木葉(四兩半) 乾荷葉(中心蒂) 乾萱草根 甘草節 地榆(各一兩)
上細銼。每服半兩,水二碗,煎一碗,分作二服,早晚各一服。未成者自消,潰者自乾。其荷蒂去惡血,萱根下水,解毒,利胸膈,柞木有芒刺,能驅逐,地榆主下焦血病。輕小証候或可倚仗。

車螯散

車螯(一兩, 通赤。《本草》云︰車螯消酒毒) 生甘草(二錢半) 輕粉(五分)
為細末。每服四錢,濃煎,栝蔞酒調,五更服。轉下惡物為度,未知再用,效在五香之上。(《本草》云︰車螯,大蛤也。一名蜃。)

又方

車螯(四個,黃泥固濟,火 赤,出火毒一宿) 栝蔞(一枚,去皮,瓦上炒香) 燈心(三十莖)甘草節(五分)
上為粗末。作一服,酒二盞,煎一盞,去渣,入蜜一大匙和勻。每用酒八分盞,車螯末二錢,膩粉少許,調勻,空心溫服。取下惡物、黃涎為效。

內消散 治癰疽,結硬疼痛。

人參(去蘆) 瞿麥 白蘞 川升麻 當歸(微炒) 黃芩 防風 黃 (銼) 沉香 甘草(生,銼,各一兩) 赤小豆(煮熟,一合)
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服。

丹溪云︰車螯散,一以輕粉為佐,一以燈心為佐,其散腫消毒下積,安詳穩重,輕小症候,可以倚仗。

化毒為水內托散 凡患癰疽發背,對口惡疔瘡,乳花百種,無名無頭歹瘡,此藥能令內消去毒,化為黑水從小便出,萬不失一。此方不可秘藏,不可輕視,寶之寶之。

乳香 穿山甲 白芨 知母 貝母 半夏 金銀花 皂角刺 天花粉(各一錢)
上 咀。用無灰酒一碗,煎半碗,去渣,作一服,溫進。不宜加減,將渣搗爛,加秋過芙蓉葉細末一兩,以蜜水潤,過一宿自消,不必用第二服。忌發物大效。

仙方活命飲(又名真人活命飲) 治一切瘡瘍,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又止痛、消毒之聖藥也。

滴乳香(研) 防風 白芷 貝母 赤芍藥 當歸尾 明沒藥(研) 皂角刺(炒) 天花粉 甘草節 穿山甲(炮,各一錢) 陳皮 金銀花(各三錢)
在背俞,皂角刺為君。在腹募,白芷為君。在胸次,加栝蔞仁(二錢)。在四肢,金銀花為君。如疔瘡,加紫河車草根(三錢,如無亦可。)
上為粗末,大者四兩,小者二兩,作一劑。無灰酒十茶盅,瘡小五茶盅,入有嘴瓶內,以濃紙封口,勿令泄氣,煎至三大盅,去渣,作三次服,接連不斷,隨瘡上下服,能飲酒者,服藥後再飲三五杯。此藥並無酒氣,不動臟腑,不傷氣血,忌酸、薄酒、鐵器。服後側睡,覺痛定回生,神功浩大,不可臆度。

潔古保安湯 治瘡托裡,或已成者,速潰。

栝蔞(新者一枚,去皮,火焙) 沒藥(通明者,一錢,研) 金銀花 甘草 生薑(各半兩)
上為細末,用好無灰酒三升,於銀石器內煎至一升。分作三盞,三次飲盡,病微者,只一服。如服托裡藥不能發散,又作瘡者用此。

《葦航紀談》云︰戶部尚書沈洗,為人仁濃,一兵卒患背疽,乞假,親為合藥治之,時旱蝗,當致齊園丘,猶丁寧料理,藥內用酒恐市酤不中用,自取酒入藥,服之即愈。其法︰用栝蔞子一枚,乳香、沒藥各一錢,甘草三錢,用醇酒九盞,臨服嚼沒藥一塊,飲此酒極妙。

秘方托裡散 治一應瘡毒,始終常服,不致內陷。

栝蔞(大者一枚,杵) 當歸(酒拌) 黃耆(鹽水拌,炒) 甘草 白芍藥(各一兩半) 皂角刺(炒) 金銀花 天花粉 熟地黃(用生者,酒拌入瓷器,蒸半日,四味各一兩)用無灰酒五茶盅,和藥五兩,入瓷器內,濃紙封口,再用油紙重封,置湯鍋內煮,用

蓋覆之,煮至藥香,取出分服,直至瘡愈。

〔薛〕 按︰此方藥品平易,消毒之功甚大。且不動臟腑,不傷氣血,不問陰陽腫潰,屢用屢效,誠仙方也。常治發背、腦疽勢盛者,更隔蒜灸。若脈沉實,大小便秘者,先用疏通而後用此,其功甚捷。若大毒已退不作膿,或不潰者,用托裡,潰而不斂及膿清,用峻補。

秘方拔毒散 治一切癰疽腫毒,其功不可盡述。

乳香 沒藥 穿山甲(炮) 當歸 木鱉子(各一錢) 栝蔞實(八錢) 甘草(炙,五分)忍冬藤(二錢) 牙皂角(炒,七分) 大黃(生熟,各一錢半) 連翹(一錢) 貝母(七分)
作一劑。用酒、水各一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按︰此方攻毒、止痛、化膿之良劑也,屢用屢驗。若有膿或已潰者,大黃不可用,恐泄其真氣,則膿者難潰,潰者難斂也。亦有膿雖潰,脈仍洪數,或沉實喜冷者,火邪尚在,又所宜用。

歸耆湯 治癰疽無頭,但腫痛。

黃耆 當歸 栝蔞 甘草 皂角刺 金銀花(各一錢)
上 咀。水一盅半,煎八分,去滓,入乳香酒,再煎服。

又方

貝母 穿山甲 天花粉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二盅,煎半盅,一日四服,其毒自在大小便下矣。可與前方合為一帖。

破毒無比散

豬牙皂角,去皮如法,醋炙焦黃,為末。每服半錢,加穿山甲全者,看患人証在何處,就取此處甲,用以蛤粉炒為末,一錢,與皂角末相和,溫酒調下,症在上食後服,在下食前服,神效。

消毒散 治一切無名腫毒、瘡癤。

貝母一味,去心切細,一半生晒,一半微炒,和勻為末。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酒調一二錢。

一男子,肩患毒,腫硬作痛,惡症迭見,用白礬末三錢糊丸,以蔥頭七莖,煎湯調下,腫痛悉退,再服諸症亦退,更以仙方活命飲二劑出水而消。此秘方名千金化毒湯,本礬末蔥湯調服,因末難服,故易為丸,一方士,治瘡疽不問腫潰,先用此藥三二服,後用消毒藥甚效,常治芻蕘之人,用此即退,不用托裡藥亦愈。蓋止熱毒為患,血氣不虧故也。若金石毒藥發疽者,尤效,蓋礬又能解金石之毒也。一方,用礬末五錢,朱砂五分,熱酒下亦效,此藥托裡固內,止瀉解毒,排膿不動臟腑,不傷氣血,有益無損,其藥易得,其功甚大,偏僻之處,不可不知。此方或蟲犬所傷,溶化熱塗患處,更以熱酒調末服,皆效。

榮衛返魂湯(又名通順散;又名何首烏散。)

何首烏(不犯鐵) 當歸 木通(去皮尖) 赤芍藥(炒) 白芷(不見火) 香(炒)土烏藥(炒) 陳枳殼(麩炒,若惡心,加薑汁炒) 甘草
上方止此九味各等分,水、酒湯使,隨証用之,水酒相半亦可。惟流注加獨活,每服四錢。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此一藥,流注、癰疽、發背、傷折,非此不能效。至於救壞病,活死肌,彌患于未萌之前,拔根於既愈之後,中間君臣佐使,如四時五行,更相迭旺,真神仙妙劑,隨証加減,其效無窮。何則?此藥大能順氣勻血故也。夫氣陽也,血陰也。陽動則陰隨,氣運則血行。陽滯則陰凝,氣弱則血死。血死則肌死,肌死則病未有不死者矣﹗必調其陽,和其陰,然後氣血勻,二者不可偏廢。只調陽不和陰,則氣耗而血凝,肌必不活,如五香連翹之類是已。只和陰不調陽,則血旺而氣弱,疾必再作,如內補十宣之類是已。然二藥亦須參用,不可執一為妙。此藥扶植胃本,不傷元氣,蕩滌邪穢,自然順通,不生變証,真仙劑也。用法列之於下。

一發背既久不愈,乃前醫用涼藥過也。涼藥內傷其脾,外冰其血。脾主肌肉,脾既受傷,飲食必減,顏色痿瘁,肌肉不生。血為脈絡,血一受冰,則氣不旺,肌肉糜爛。故必理脾,脾健肉自生。宜於此方中去木通,少用當歸,倍加濃朴、陳皮,盛則用家傳對金飲子,又盛則加白豆蔻之類為妙。

一凡治流注,可加獨活。流注者,氣血凝滯,故氣流而滯,則血注而凝。加此藥者,可以動蕩一身血脈,血脈既動,豈複有流注乎。一流注起於傷寒,傷寒表未盡,餘毒流於四肢,經絡澀于所滯,而後為流注也。如病尚有潮熱,則裡有寒邪未盡散,此方中可加升麻、蘇葉。如服此而熱不退,可加干葛。如有頭疼,加川芎,並用薑水煎。如無潮熱,可用水、酒相半煎。酒,大能行血生氣故也,氣生血行,病愈可必。然流注須表者,何也?所以推其因,究其源,不忘病之根本也。寒邪既盡,表之太過,則為冷流注,尤為難治,故宜略表為妙,表後第二節,宜服溫平之藥,乃十宣、內補是已。如不效,第三節宜加附子,或服四柱散,數服即止,溫藥亦不可多用,恐增痛苦,反成膿血不乾。第四節仍歸本方收效,然表未盡則餘毒附骨而為骨癰。夫流注者,傷寒之餘毒、骨癰者,又流注之敗証也。流注非傷寒之罪,乃醫者表之未盡也。骨癰非流注之過,又庸醫涼藥之過也。庸醫無識,心盲志聾,妄稱明見,雖知為骨癰,而治之無法,又複投之涼藥,烈之毒刃,則毒氣滯,涼藥觸鐵器,則愈附骨而不能愈矣。不然,則人之骨何以有癰?骨而成癰,非藥所治,故名附骨疽,又名白虎、飛尸。留連周期,展轉數歲,冷毒朽骨,出盡自愈,其不愈者,至於終身有之,此皆失於初也。其骨腐者,多為副骨,猶或可痊,正骨腐則終身廢疾。故膿白而清者,碎骨初脫,肉深難取,膿黃而濃者,碎骨將出,肉淺可取,宜以利刀取之,詳在後章,此不過治骨癰之概耳。又有病經數月,傷於刀刃,羸弱拳攣,咳嗽膿血,壞肉陰爛者,此皆冷極,陽弱陰盛,不可以唾紅為熱,宜以好附子,加減治之。又有毒自手腳頭面而起,疼痛遍身,上至頸項經絡,所系去處,如瘍 貫珠者,此為風濕流氣之証,宜以加減小續命湯,及獨活寄生湯,與此方參錯用之。又有兩膝痛起,以至遍身骨節皆痛,婦人類血風,男子類軟風,此名風濕痺,又名歷節。宜以附子八物東加減用之。又有癰腫在項腋、兩乳旁,兩胯軟肉處,名為癰,此冷証無熱,宜以內補十宣散與此方參用。小兒不可輕用附子,恐生驚癇,切不可更犯針刀,薄血無膿, 肉難合,宜以溫熱藥,貼散內消。倘犯針刀,生 肉,亦以此藥收功。倘用藥微疼,略有驚癇,宜用全蠍觀音散加減用之,驚定藥如故事。又有小兒,亦患宿痰失道者,癰腫見於頸項、臂膊、胸背等處,是為冷極,全在熱藥敷貼之功(留口),病須再作為佳,治法見後。又有流注,大如匏瓠、覆碗,見於胸背,其証類發而甚峻。用藥之後,情勢一有微動,既非發矣,宜以內補、十宣與此方隨証通變用之,可以內消。

大抵諸証皆原於冷,故為痛者骨痛也,骨者腎之餘,腎虛則骨冷,骨冷所以痛,所謂骨疽皆起腎者,亦以其根於此也,故補腎必須大附子,方能作效。腎實則骨有生氣,疽不附骨矣,凡用藥不可執一,貴乎通變。凡癰疽初萌,必氣血凝滯所成,為日既久,則血積於所滯,而後盛作,故病患氣血盛者,此方中減當歸。多則生血發於他所,再結癰腫,生生不絕,斯乃秘傳,醫者少知也。

一凡癰疽生痰,有二証,一胃寒生痰,此方中加半夏,健脾化痰;二熱郁而成風痰,此方中加桔梗以化咽膈之痰,並用生薑和水酒煎。一凡腦發、背發在上者,此方中可去木通,恐導虛下元,為上盛下虛之病,難於用藥。老人虛弱者,尤宜去之。

一凡病患有瀉者,不可便用此方,宜先用止瀉藥。(白礬生用為末,溶開,黃蠟為丸,為飲下,三十丸。)俟瀉止方用此藥。蓋人身以血氣為主,病癰之人,氣血潮聚一處為膿,若臟腑不固,必元氣泄而血愈寒難愈,此藥大能順氣故也。大抵氣順則血行,氣耗則血寒,氣寒則血死,血死則肌肉不生,投之熱藥,則肌肉無元氣,不足以當之,徒增苦投之涼藥,則無是理,是方雖仙授,要在用之得當,不然,則有刻舟之患矣。

至於流注,又不可一概論也。若涼藥耗散,元氣虛敗,有用三建取效者,其疾多緣于冷故也,尤當審其脈,辨其証,的出於冷,然後用之,亦不可過,過亦有害,但陽脈回,腫處紅活,骨有生氣,寒氣不能相附為疽,即歸功本方以取效,此萬全妙法。一此藥丸、散、未,皆可水酒湯使,臨時裁度用之,貴人加木香為衣,病者,有熱痰咳嗽,(富)沉香,(貧)蘇葉湯皆可下,丸用蜜劑。

一此方非但治癰疽、發背、傷折,至於男子、婦人疝氣,血氣,皆可用,屢獲效矣。

有一婦人,患氣疾五年,發時只是塊痛嘔逆,水漿不下,一發便欲死,用此藥為丸,木香湯下,一服嘔止,再服氣順,疾遂愈。一凡傷折,皆不脫此方,但加減有差,詳見傷折類中。如尋常打破傷損,或傷心胞,並皆治之。在頭上則去木通、枳殼,加川芎、陳皮。常用加丁皮、蘇葉能活血;加破故紙、五靈脂能破宿血。水煎熟,用濃酒一盞,侵入候再沸,卻人大黃末,空心服之,如通順,藥只四服,先二服中入大黃,後二服不必用,只是催發便下。如不通,只枳殼湯一向催。如若不通,即不可治。不可坐視人死而不知也,補血、十宣散之類。

一凡傷折,常用此方,可去木通,名何首烏散,蓋首烏能扶血故也。如刀刃傷,有潮熱、面腫、氣喘,乃破傷風証,可服索血散、葛根湯數服,薑蔥煎發散,或敗毒散三四服。外用敷貼藥,依法治之,無不愈者矣。

一經年腰痛,加萆薢、玄胡索以酒煎服。
一腳氣,加檳榔、木瓜、穿山甲水煎服之。一宿痰失道,非惟人不識,自仙授以來,惟予一派知之。人身有痰,潤滑一身,猶魚之有涎,然痰居胃中,不動則無病,動則百病生,或喘、或咳、或嘔、或暈、頭痛、睛疼、遍身拘急、骨節痺疼,皆外來新益之痰,乃血氣敗濁凝結而成也。何則?臟腑氣逆,鬱結生痰,當汗不汗,蓄積生痰,飲食過傷,津液不行,聚而生痰。其常道,則自胃脘達肺脘而出;其失道,自胃脘,而流散於肌肉、皮毛之間。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故凡胸背、頭項、腋胯、腰腿、手足結聚腫硬,或痛,或不痛,按之無血潮,雖或有微紅,亦淡薄不熱,堅如石,破之無膿,或有薄血,或清水,或如乳汁,又有壞肉如破絮,又或如瘰癧,在皮肉之間,如雞卵浮浴於水中,可移動,軟活不硬,破之亦無膿血,針口 肉突出,惟覺咽喉痰實結塞,作寒作熱,即皆其証,急於此方中加南星、半夏等藥,以治其內,外用玉龍熱藥,以拔其毒,便成膿破為良,其輕無膿者,必自內消,如熱極痰壅,則用控涎丹。(紫大戟、甘遂、白芥子,等分為末,米糊為丸。)如遍身腫硬,塊大如杯盂,生於喉項要處者,尤為難治。夫血氣和暢,自無他病,氣行不順,血化為痰,痰複失道,則血氣衰敗,不能為膿,但能為腫硬,理必然也。此証陽少陰多,隨証用藥,回陽生氣,補血、控涎外,則用敷法作起,一身氣血,引散冷塊,萬一腫不消,不作痛,不為熱,體氣實,無他証,肉塊與好肉無異,此又一証也,切不可輕用針刀自戕。如草醫曾用針灸,陰爛其肉,或用毒藥點脫,使人憎寒壯熱,法當通順其氣血,於此方中加升麻,以除其寒邪,用斂口結痂之藥,以安之,使為疣贅而已。萬一病自作臭穢糜爛,不免動刀,則有妙劑可以代刀,不可輕泄。(即白礬、枯,朴硝二味,為末敷之。)
一肚腸內癰,宜服十宣散與此方相間用之,並加忍冬藤,此藥最治內癰,但當審其虛實,或通或補,補須用附子,通則用大黃,如不明虛實,則此方亦自能通順,十宣自能內補,可無他變。至於肺癰初覺,飲食有礙,胸膈微痛,即是此証,急須察脈,審其虛實,虛則用此方加附子,相出入用之;若稍再作,即用十宣散內補之即自消散。實則用此方,加大黃略通之,使毒氣下宣為妙,蓋肺與大腸相表裡故也。如內癰已成,宜以海上方與此方,加減參用之。喘咳膿血者,肺癰也。大便有膿自臍出者,肚癰也。忍冬藤、甘草節,煮酒妙。

龍虎交加散 治發背癰疽,發腦、發鬢、發髭,又治腦虛頭暈,風濕之症。

製藥法︰

南木香(銼碎,用紙墊鍋焙乾,研為細末) 罌粟殼(去頂穰筋,銼、焙乾,為細末) 甘草(用濕紙裹煨,焙乾,為細末) 吳白芷(面裹煨,去面焙乾,為細末) 川芎(濕紙裹煨,焙乾,為細末)
上件藥末,各另包收,看瘡加減用之。

加減法︰

若瘡勢紅腫熱大,先服如神托裡散一帖,臥、蓋取微汗;如紅暈大,腫高,瘡頭有似碎米大白膿點者,可進交加散一帖,用木香(四分), 罌粟殼(二錢二分) 甘草(六分) 白芷(一錢四分) 川芎(一錢半) 共為一帖。用水七分,生白酒三分,共一碗,用銀器煎八分,如無銀器,新瓷器亦好,不用銅、鐵舊器。于炭火旁,先滾五七滾,用細絹水濕,扭乾,濾去渣,食後服,以乾鹽菜壓之;渣敷瘡四圍,用禳絹帕包之。如惡心嘔吐,即服護心散一帖止嘔,次服前藥。若胸腹膨滿,或大小便閉澀,可服當歸連翹散一帖,行五七次,用溫米粥湯補正。如瘡已成潰膿,不寒不熱,止是爛開疼痛,木香(三分) 甘草(六錢) 川芎(一錢半) 白芷(一錢四分) 粟殼(二錢) 水五分,酒五分,合煎八分服。若紅暈白者好也,仍紅其瘡不退。若紫黑稍可,如紅暈不退,每日于晚進藥一帖,吃交加散四五帖,可服當歸連翹散一帖。要行,加大黃。只有熱,腹不脹,不用大黃。如瘡患要將好,腐肉不脫,可用針刺破皮,令隨膿出,將水紅花根煎湯洗之,用生肌散摻上,每日洗一次,依此法無不效。
有蛆者難治。最忌酸、辣、醬、面、發氣,並生冷之物。

護心散 治証見前交加散。

甘草(炙,一錢) 綠豆粉(炒,二錢) 朱砂(研、水飛,過,一錢)
上為細末。作一服,白湯調下。

當歸連翹散 治証同前。

當歸 連翹 梔子仁 芍藥 金銀藤(各一兩) 黃芩(五錢)
上 咀。每服五錢,用水二盞,煎至七分,空心溫服,要行,加大黃二錢,待藥熟,入大黃煎一二沸,去渣服。

如神托裡散 治發背等瘡初起,又治疔瘡,並一切腫毒,及發散傷寒。

蒼耳根 兔耳草根(又名一枝箭) 金銀藤(用花亦可) 五味子根(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用生白酒二盞,煎至七分,去渣,服臥,蓋取微汗,渣再煎。

生肌散

水紅花葉
上為細末。先用水紅花根銼碎,煎湯,洗淨。卻用葉末撒瘡上,每日洗一次,撒一次。

前鋒正將 治一切癰疽,不問發肩發背,作 疼痛,其效如神。

荊芥 薄荷 山蜈蚣 老公須 天花粉 菇荑菇片 敗荷心 川白芷 豬牙皂角(切、炒) 赤芍藥(以上各等分) 淮烏(大者一個,煨) 紅內消(倍其數) 甘草(每十五文,入一文,喜甜加用)
上為末。每服二錢,薄荷、茶清調下,欲快利用酒調服效。若服經日未見效,恐是涼藥澀血,可加當歸、羌活。如熱重,雄黃酒調。乳癰,加萱草根研汁調。其餘候只用酒下不飲,麥門冬去心煎湯亦可,但較緩耳。

引兵先鋒 凡用內消,先用此藥。退潮、止渴、解熱以升麻葛根湯,表散後,服此。

木通 瞿麥 荊芥 薄荷 白芷 天花粉 甘草 赤芍藥 麥門冬(去心) 生乾地黃 山梔子 車前子 連翹(各等分)
上銼,每服二錢,燈心、生地黃煎。熱潮,加淡竹葉煎,溫服。上膈食前,下膈空心。老人氣虛者,宜加當歸、羌活。

加味十奇散 主內護。治癰發已成,未成服內消。三五日不效,或年四十以上,氣血衰弱,成者速潰,未成者速散,服至瘡口合而止。內能固濟去舊生新,又名固壘元帥。

當歸(酒浸) 桂心(不見火) 人參 土芎 香白芷 防風(去蘆) 桔梗 濃朴(去粗皮,薑汁炒) 甘草(五文) 乳香 沒藥(並別研)
上件藥,各等分,研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日三服,病愈而止。不飲者,麥門冬去心煎湯,或木香湯。

一方 治背癰、附骨疽、乳癰,及一切癰腫。未成膿者,發散極效。

槐花(一兩,炒焦色) 胡桃(十個,新鮮不油者, 火煨熟,去殼)
上二味,入砂盆內,研爛如泥,熱酒調,和渣溫服,如能飲酒人,多飲愈效,醉後而癰腫散矣。

治癰疽發背,及一切癤毒等証如神。

簽草(其葉長如牛舌,其氣如豬臭者) 小薊根 五爪龍(即五藤) 生大蒜
上四物各等分,細研。用酒和勻,濾去渣。服一碗,得大汗通身而愈。

上方 治諸般癰腫,神效。

新掘天門冬(一味,約三五兩)
上洗淨,入砂盆內研爛,以好酒蕩起,濾去渣,頓服。未效再服。一二服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