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十九

唐 蘇敬等

【米上】

胡麻

味甘,平,無毒。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堅筋骨,療金創,止痛,及傷寒溫瘧,大吐後虛熱羸困。久服輕身不老,明耳目,耐飢渴,延年。以作油,微寒,利大腸、胞衣不落;生者摩瘡腫,生禿發。一名巨勝,一名狗虱,一名方莖,一名鴻藏。
葉名青 。生上黨川澤。
八谷之中,惟此為良。淳黑者名巨勝。巨者,大也,是為大勝。本生大宛,故名胡麻。
又莖方名巨勝,莖圓名胡麻。
服食家當九蒸、九曝、熬、搗,餌之斷谷、長生、充飢。雖易得,俗中學人猶不能恆服,而況餘藥耶﹗蒸不熟,令人髮落,其性與茯苓相宜。俗方用之甚少,惟時以合湯丸耳。麻油生榨者如此,若蒸炒正可供作食及燃耳,不入藥用也。

〔謹案〕此麻以角作八棱者為巨勝,四棱者名胡麻。都以烏者良,白者劣爾。生嚼塗小兒頭瘡及浸淫惡瘡,大效。

味甘,寒,無毒。主五臟邪氣,風寒濕痺,益氣,補腦髓,堅筋骨。久服耳目聰明,不飢,不老,增壽。巨勝苗也。
生中原川谷。
胡麻葉。甚肥滑,亦可以沐頭,但不知云何服之。仙方並無用此法,正當陰乾,搗為丸散耳。既服其實,故不複假苗。五符巨勝丸方亦云︰葉名青 。本生大宛,度來千年耳。

〔謹案〕青 ,《本經》在草部上品中,既堪啖,今從胡麻條下。

味辛,平,有毒。主五勞七傷,利五臟,下血寒氣,破積,止痺,散膿。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
一名麻勃,此麻花上勃勃者。七月七日采,良。麻子,味甘,平,無不老。療中風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積血,複血脈,乳婦產後餘疾,長發,可為沐藥。久服神仙。九月採。入土中者賊人。生太山川谷。
畏牡蠣、白薇,惡茯苓。麻 即牡麻,牡麻則無實,今人作布及履用之。麻勃,方藥亦少用,術家合人參服之,令逆知未來事。其子中仁,合丸藥並釀酒,大善,而是滑利性。麻根汁及煮飲之,亦主瘀血、石淋。

〔謹案〕 ,即麻實,非花也。《爾雅》云︰ , 實。《禮》云︰苴,麻之有 者。注云︰有子之麻為苴。皆謂子耳。陶以一名麻勃,謂勃勃然如花者,即以為花,重出子條,誤矣。既以麻 為米之上品,今用花為之,花豈堪食乎?根主產難胞衣不出,破血壅脹,帶下,崩中不止者,以水煮服之,效。漚麻汁,主消渴。搗葉水絞取汁,服五合,主蛔蟲。搗敷蠍毒,效。

飴糖

味甘,微溫。主補虛乏,止渴,去血。
方家用飴糖,乃云膠飴,皆是濕糖如濃蜜者,建中湯多用之。其凝強及牽白者,不入藥。
又今酒用曲,糖用 ,猶同是米、麥,而為中、上之異。糖當以和潤為優,酒以熏亂為劣。

【米中】

大豆黃卷

味甘,平,無毒。主濕痺,筋攣,膝痛。五臟胃氣結積,益氣,止毒,去黑 ,潤澤皮毛。生大豆,味甘,平;塗癰腫,煮飲汁,殺鬼毒,止痛,逐水脹,除胃中熱痺,傷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臟結積、內寒,殺烏頭毒。久服令人身重。熬屑,味甘。主胃中熱,去腫,除惡五參、龍膽,得前胡、烏喙、杏仁、牡蠣良。

赤小豆

味甘、酸,平、溫,無毒。主下水,排癰腫膿血。寒熱,熱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 ,下脹滿。
大、小豆共條,猶如蔥、薤義也。以大豆為 ,芽生便干之,名為黃卷,用之亦熬,服食家所須。煮大豆,主溫毒、水腫殊效。複有白大豆,不入藥。小豆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矣。

〔謹案〕《別錄》云︰葉名藿,止小便數,去煩熱。

味苦,寒,無毒。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又殺六畜胎子諸毒。
豉,食中之常用。春夏天氣不和,蒸炒以酒漬服之,至佳。暑熱煩悶,冷水漬飲二三升。
依曝燥,以麻油和,又蒸曝之,凡三過,乃末椒、乾薑屑合和,以進食,勝今作油豉也。患腳人恆將其酒浸以滓敷腳,皆瘥。好者出襄陽、錢塘,香美而濃,取中心彌善也。

大麥

味鹹,溫、微寒,無毒。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又云︰令人多熱,為五榖長。
食蜜為之使。即今 麥,一名 麥,似 麥,惟皮薄耳。

〔謹案〕大麥出關中,即青科麥是。形似小麥而大。皮濃,故謂大麥,殊不似 麥也。大麥面,平胃,止渴,消食,療脹。

味甘,微寒,無毒。主輕身,除熱。久服令人多力健行;以作 ,溫,消食和中。
此是今馬所食者,性乃言熱,而云微寒,恐是作屑與合谷異也。服食家,並食大、 二麥,令人輕身、健。

〔謹案〕麥性寒,陶云性熱,非也;複云︰作屑與合谷異,此皆江東少有,故斟酌言之耳。

小麥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止燥渴,咽乾,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溫溫,不能消熱止煩。
小麥合湯皆完用之,熱家療也。作面則溫,明 麥亦當如此。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麥,猶勝於米耳。

〔謹案〕小麥湯用,不許皮坼,云坼則溫,明面不能消熱止煩也。小麥曲止痢,平胃,主小兒癇,消食痔。又有女曲、黃蒸。女曲,完小麥為之,一名 子;黃蒸,磨血也。

青粱米

味甘,微寒,無毒。主胃痺,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氣,補中,輕身,長年。
凡云粱米,皆是粟類,惟其牙頭色異為分別爾。青粱出此,今江東少有。《汜勝之書》云︰粱是秫粟,今俗用則不爾也。

〔謹案〕青粱殼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細於黃、白粱月食之,極為清涼,但以味短色惡,不如黃、白粱,故人少種之。此榖早熟而收少也,作餳,清白勝餘米。

黃粱米

味甘,平,無毒。主益氣,和中,止泄。黃粱亦出青、冀州,此間不見有耳。

〔謹案〕黃粱,出蜀、漢,商、浙間亦種之。穗大毛長,榖米俱粗於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根黃。而陶注白粱云︰襄陽竹根者是。此乃黃粱,非白粱也。

白粱米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
今處處有,襄陽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飧,亦以除熱也。

〔謹案〕白粱穗大,多毛且長。諸粱都相似,而白粱榖粗扁長,不似粟圓也。米亦白且大,食之香美,為黃粱之亞矣。陶白粱也。然粱雖粟類,細論則別,謂作粟飧,殊乖的稱也。

粟米

味鹹,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胃痺,中熱,益氣;陳者,味苦,主胃熱,消渴,利小便。
江東所種及西間皆是,其粒細於粱米,熟舂令白,亦以當白粱,呼為白粱粟。陳者謂經三、五年者,或呼為粢米,以作粉,尤解煩悶,服食家亦將食之。

〔謹案〕粟有多種,而並細於諸粱,北土恆食,與粱有別。
陶云︰當白粱,又云或呼為粢,粢則是稷,稷乃 之異名也。其米泔汁,主霍亂,猝熱,心煩渴,飲數升立瘥。臭泔,止消渴優良。

米麥

味甘、苦,寒,無毒。主寒中,除熱渴,解煩,消石氣。蒸米麥熬磨作之,一名糗也。

丹黍米

味苦,微溫,無毒。主咳逆,霍亂,止泄,除熱,止煩渴。
此則即赤黍也,亦出北間,江東時有種,而非土所宜,多入神藥用。又黑黍名 ,供釀酒祭祀用之。

味苦,無毒。主寒中,下氣,除熱。
此是以米為 爾,非別米名也。末其米脂和敷面,亦使皮膚悅澤,為熱不及麥 也。
〔謹案皆當以可生之物為之。陶稱以米為 ,其米豈更能生乎?止當取中之米耳。案《食經》稱用稻 ,稻即 榖之名,明非米作也。

秫米

味甘,微寒。止寒熱,利大腸,療漆瘡。此人以作酒及煮糖者,肥軟而易消;方藥不正用,惟嚼以塗漆瘡,及釀諸藥醪。

〔謹案〕此米,功能是稻秫也。今大都呼粟糯為秫稻,秫為糯矣。北土亦多,以粟秫釀酒,而汁少於黍米。粟秫應有別功,但本草不載。凡黍稷、粟秫、粳糯,此三榖之 秫也。

陳廩米

味鹹、酸,溫,無毒。主下氣,除煩渴,調胃,止泄。
此今久入倉陳赤者,湯中多用之。人以作酢酒,勝於新粳米。

味苦、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
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熱性獨冠群物。藥家多須,以行其勢。人飲之,使體弊神昏,是行觸霧,一人健、一人病、一人死。健者飲酒,病者食粥,死者空腹,此酒勢辟惡,勝於食。

〔謹案〕酒,有葡萄、秫、黍、粳、粟、曲、蜜等,作酒醴以曲為。而葡萄、蜜等,獨不用曲。飲葡萄酒,能消痰破 。諸酒醇 不同,惟米酒入藥用。

【米下】

腐婢

味辛,平,無毒。主 瘧寒熱,邪氣,泄痢,陰不起,止消渴,病酒頭痛。生漢中,即小豆華也。七月採,陰乾。
花用異實,故其類不得同品,方家都不用之,今自可依其所主以為療也。但未解何故有腐婢之名。《本經》不云是小豆花,後醫顯之耳。未知審是否?今海邊有小樹,狀似梔子,莖條多曲為腐婢,用療瘧有效,亦酒漬皮療心腹痛。恐此多當是真。若爾,此〔謹案〕腐婢,山南相承,以為葛花。《本經》云小豆花,陶複稱海邊小樹,未知熟是?然葛花消酒,大勝豆花,葛根亦能消酒,小豆全無此效。校量葛、豆二花,葛為真也。

扁豆

味甘,微溫。主和中,下氣。葉主霍亂吐下不止。
人家種之於籬垣,其莢蒸食甚美,無正用其豆者。葉乃單行用之。患寒熱病者,不可食之。

〔謹案〕此北人名鵲豆,以其黑而間白故也。

黍米

味甘,溫,無毒。主益氣,補中,多熱,令人煩。
荊、郢州及江北皆種此。其苗如蘆而異於粟,粒亦大。粟而多是秫,今人又呼秫粟為黍,非釀黍米酒,則皆用秫黍也。又有 米與黍米相似,而粒殊大,食之不宜人,乃言發宿病。

〔謹案〕黍有數種,以備注前條,今此通論黃黑黍米耳,亦全不似蘆,雖似粟而非粟也。 即稷也,具釋後條。

粳米

味甘、苦,平,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泄。
此即今常所食米,但有白、赤、小、大異族四、五種,猶同一類也。前陳廩米,亦是此種,以廩軍人,故曰廩耳。

〔謹案〕傳稱食廩為祿。廩,倉也。前陳倉米曰廩,字誤作KT ,即謂廩軍米也。苦廩軍新米者,亦為陳乎?

稻米

味苦。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
道家方藥有俱用稻米、粳米,此則是兩物矣。云稻米糠白如霜。今江東無此,皆通呼粳米為稻耳。不知其色類,複云何也﹗〔謹案〕稻者, 榖通名。《爾雅》云︰ ,稻也,粳者不為二事,深不可解也。

稷米

味甘,無毒。主益氣,補不足。
稷米亦不識,書多云黍稷,稷恐與黍相似。又有 ,亦不知是何米。《詩》云︰黍、稷、稻此,即八榖也,俗人莫能証辨,如此榖稼尚弗能明,而況芝英乎?案汜勝之《種植書》有黍,即如前說。無稷有稻,猶是粳米,粱是秫,禾即是粟。董仲舒云︰禾是粟苗名耳,麻是胡麻, 是大麻,菽是大豆。大豆有兩種;小豆一名苓,有三四種。麥有大、小 , 即宿麥,亦謂種麥。如此,諸榖之限也。菰米一名雕胡,可作餅。又漢中有一種名 粱,粒如粟而皮黑,亦可食;釀為酒,甚消玉。又有烏禾,生野中如稗,荒年代糧而殺蟲,煮以沃地,螻蚓皆死。稗亦可食。凡此之類,複有數種耳。

〔謹案〕《呂氏春秋》云有陽山之 。高誘曰︰關西謂之糜,冀州謂之 ,《廣雅》云︰ , 也。《廟,稷曰明粢。《穆天子傳》云︰赤烏之人。獻 麥百載。《說文》云︰稷,五榖長,田正也,自商以來,周棄主之。此官名,非榖號也。又案先儒以為粟類,或言粟之上者。《爾雅》云︰粢言稷。陶云八榖者,黍、稻、粱、禾、麻、菽、麥,俗人尚不能辨,況芝英乎?既有稷禾,明非粟也。本草有稷載,稷即 也。今楚人謂之稷,關中謂之糜,呼其米為黃米,與黍為 秫,故其苗與與黍相似斯並得之矣。儒家但說其義,不知其實。尋鄭玄注《禮》︰王瓜云是菝 ,謂楂為梨之不藏者。周官瘍人主祝藥,云祝當為注,義如附著,

味酸,溫,無毒。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
醋酒為用,無所不入,逾久逾良,亦謂之醯。以有苦味,俗呼苦酒。丹家又加餘物,謂為華池左味,但不可多食之,損人肌藏耳。

〔謹案〕醋有數種,此言米醋。若蜜醋、麥醋、曲醋、桃醋、葡萄、大棗、等諸雜果醋,及糠糟等醋會意者,亦極酸烈,止可啖之,不可入藥用也。

味鹹、酸,冷利。主除熱,止煩滿,殺百藥熱湯及火毒。
醬多以豆作,純麥者少。今此當是豆者,亦以久久者彌好。又有肉醬、魚醬,皆呼為醢,不〔謹案〕又有榆人醬,亦辛美,利大小便。芫荑醬大美,殺三蟲、雖有少臭氣,

食鹽

味鹹,溫,無毒。主殺鬼蠱,邪注,毒氣,下部KT 瘡,傷寒寒熱,吐胸中痰 ,止心腹卒痛,堅肌骨。多食傷肺,喜咳。
五味之中,惟此不可缺。今有東海、北海供京都及西川南江用。中原有河東鹽池,梁、益有鹽井,交、廣有南海鹽,西羌有山鹽,胡中有樹鹽,而色類各不同,以河東最為勝。此間東海鹽、官鹽白,草粒細。
北海鹽黃,草粒大。以作魚及鹹菹,乃言北海勝。而藏繭必用鹽官者,蜀中鹽小淡,廣州鹽鹹苦。不知其為療體複有優劣否?西方、北方人,食不耐鹹,而多矣。然以浸魚肉,則能經久不敗;以沾布帛,則易致朽爛。所施處各有所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