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炮製藥性解

明 李士材

卷六 菜部

生薑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心脾胃四經。主通神明,去穢惡,散風寒,止嘔吐,除泄瀉,散鬱結,暢脾胃,療痰嗽,製半夏。和藥要熱去皮,要冷留皮,惡黃芩。

按︰生薑辛入肺,肺得所勝,則氣通宣暢,主宰精靈,故能通神明,神明通則一身之氣皆為我使,而亦勝矣。一身之氣勝,則中焦之元氣定,而脾胃出納之令行,邪氣不能容矣,故能去穢惡。經云︰秋不食薑者,蓋以燥金主令,天道斂收。薑則味辛,善散肺氣,人肖天地以生,未有干天地之和而猶受其益者。諺所謂夜不食薑,亦以夜氣斂而薑性散耳。如療病則不可泥也,宜常用而不宜多用。

乾薑

味辛,性大熱有毒,入肺大腸脾胃腎五經。生者味辛,能行血,逐寒邪而發表。熟者味苦,能止血,除胃冷而守中,沉寒痼冷。腎中無陽,脈氣欲絕者,用黑附為引。

按︰乾薑之辛,本職肺家,其以性熱,故又入脾胃大腸。至於少陰之入,黑附為之引耳。

夫血遇熱則走,生者行之,固其宜也。而吐衄下血崩漏淋產証,熟者反能止之,何也?蓋物極則反,血去多而陰不複,則陽無所附,得此以助陽之生,而陰複矣。曰︰見火則味苦色黑,守而不走,血安得不止耶?然必病久氣虛,亡陽而多盜汗,及手足冷者宜用,若初病火熾,遽爾投之,是抱薪救火,危亡立至矣﹗可不謹乎?丹溪曰︰乾薑散肺氣,同五味能止嗽,治血虛發熱。該與補陰藥同用。入肺中利肺氣,入腎中燥下濕,入氣分引血藥入血也。東垣云︰多用能耗元氣,壯火食氣故也。乾薑辛熱,皆言補脾,海藏獨言泄脾,何也?泄之一字,非泄脾之正氣,是泄脾中寒濕之邪。蓋以辛熱之劑燥之,故曰泄脾也。生者能墮胎。

萊菔

味辛甘,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主下氣消食,除痰止嗽,解渴化癖。搗汁磨墨,堪止吐血;熟者補脾。其子下氣猶捷,有推牆倒壁之功;水研可吐風痰;醋研可敷惡毒。俗名蘿卜,解面毒。

按︰萊菔辛宣肺部,甘走脾家,故兩入之。生者下氣,多食耗血,以辛多於甘也。熟者補脾,多食滯氣,以甘多於辛也。其子力倍,虛者戒之。

白芥子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胃二經。主下氣,止翻胃,消瘧癖,辟鬼邪,驅疰氣,除皮裡膜外痰涎;醋研可敷射工毒;其莖葉,堪卻冷氣,能安五臟。

按︰白芥子辛宜於肺,溫宜於胃,故俱入之。氣虛及肺胃中有火者,咸禁食之。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脾腎三經。主下氣和中,補腎益陽,利腰膝,和臟腑,除胸腹癖痼冷,止白濁遺精。其根搗汁,下膈中瘀血殊效。其子較根葉猶勝,忌糖蜜及牛肉。

按︰丹溪云︰韭屬金而有土與水,宜入肺脾腎以主三經之証。然不宜多食,令人神昏目暗。

味辛,性大溫,有小毒,入脾胃二經。主溫中消食,止霍亂轉筋,除吐瀉及中脘冷痛,瘟疫瘴癘,蠱毒疔腫,邪痺毒氣。

按︰蒜味辛溫,故入脾胃以理諸証。丹溪云︰性熱快膈,人皆喜食,多用則傷脾損肺,壞肝昏目,生痰發嗽,而無顏色,化肉之功,不足多也,有志頤生者,宜知自警。

胡荽

味辛,性溫微毒,入肺脾二經。主通小腹氣,除四肢熱,止頭痛,消穀食,散痧疹,齊痘瘡。其子煎油,可敷禿瘡。忌斜蒿同食,令人汗死。

按︰胡荽味辛,肺所藥也。性溫,脾所快也,故皆入之。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所以理痧痘等証。多食損精神,發痼疾,令人健忘。腳氣狐臭者,食之愈甚。

蔥白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胃肝三經。善發汗,通骨節,逐肝邪,明眼目,去喉痺,愈金瘡,安胎氣,止鼻衄,治霍亂轉筋,理傷寒頭痛,殺魚肉毒,通大小腸,散面目浮腫,止心腹急疼,腳氣奔豚氣。連鬚搗,可除蛇傷蚯蚓傷。畏蜜、菘菜、常山,同食殺人。

按︰皮毛腠理,肺所司也,風淫水旺,肝所患也。邪傳入裡,胃所疾也。蔥白功專發散,又主通中,三經之入,有由來矣。

冬葵子

味甘,性寒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主滑胎產,利小便,療熱淋,逆生者得之即順,胎死者得之即下,能通乳汁,堪潰癰疽。

按︰冬葵子性最滑利,能宣積壅,宜入手足太陽,以為催生之劑,然不可預服,恐胞未轉而先催,空涸其水,反艱其產耳。癰疽者,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乳閉者,亦凝滯之所致也,得冬葵以導之,而不瘳者鮮矣。

白冬瓜

味甘,性微寒無毒,入脾胃大小腸四經。主胸前煩悶作渴,臍下水脹成淋,通大小便,大解熱毒,可貼癰疽,又解丹石毒及魚毒。

按︰冬瓜味甘,宜入脾胃,性走而急,宜入大小腸。煩渴癰疽,皆熱也,其性寒,故能解之。丹溪曰︰久病與陰虛者忌服,未被霜而食之,令人成反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