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二章‧調理諸法

第一節‧病中調護法 (新增)

【榮齋按】本章原作只有瘥後調理法,而不提及病中調護法,在編述方面是脫節,在事實方面是缺點。 須知疾病與調護,為醫療過程中一個重要關鍵,醫藥療效之顯著與否?與調護的合理不合理有密切關係。中醫文獻記載,因失於調護而造成事故的例子,是不少概見的。例如《冷廬醫話》載︰秀水王氏子患身熱、咳嗽、由于不忌風冷和飲食,結果致疹發不透,胸悶氣喘而死,這是一個事實。另一方面,譬如感寒病熱,服發汗劑,若病家不善調護,或因覆被太多,致藥後大汗淋漓,病反熱高;或因服藥之後,仍食葷腥油膩,熱不得退;在病家尚以為醫生辨証不確,用藥失當之故,而不知其症結是在病家之失於調護。 祖國護病學說,在張仲景時代是很講究的。例如︰服桂枝湯後的“將息”和“禁忌”,經常關心服藥後的病理回應和藥理回應等;已具備了護病學的基礎。後此各家醫書,不重視這個方法,認為它是醫療工作中的附件,僅列入“保生”“慎疾”一類文字中,缺乏有系統的敘述。現下我把近人關於護病方法的文字摘錄三篇,取其通俗易曉,避免高深的理論,並附入西醫護病學若干則,取長補短,以資互相參証。

(甲)毛退之提出四點︰

  1. 空氣宜流通──一日夜須得兩三回之換氣,但換氣時不可使病患感覺有寒,春秋宜以衣被謹護之,冬季宜 火于爐,以助其溫。衣服被褥,常洗晒以使其潔。病體則時以溫水毛巾拭之,使皮膚之呼吸便易。
  2. 空病室──宜整齊、清潔、閑靜,最忌亂雜穢物或喧擾。
  3. 空宜保持平衡之體溫──病患手足最易寒冷,則與他部溫度不平衡,致妨礙血行。
  4. 空食物宜適量調劑其食欲──病患之食量,必減于平時,若以不配胃之食物進,則欲減而病增矣!雖然病體之消化力必弱,尤不可以無限製。(錄自《中西醫話》卷二)

(乙)顧時雨分三方面說︰

  1. 空飲食方面──1.病中以吃素為宜,尤其是外感病。2.如果病患不要吃的食物,千萬不可勉強。3.病患胃口呆鈍不思飲食時,可停止進膳一日或半日。4.病中消化力薄弱,每頓須少吃,且必擇易於消化者。5.因多吃油膩葷腥而患泄瀉時,從速停止飲食。6.病中每覺口味不佳,但不可因此而吃各種不應食的物品。7.病中進食質量宜少,如其不夠,寧可次數加多。8.病中食物,以糜粥為最宜。
  2. 空寒暖方面──1.病患之衣被,須溫涼合度,且須擇輕軟舒適者。2.病患之衣被,要適合時令。3.病室中宜保持適當溫度(攝氏表十六至二十度)過與不及,皆非所宜。
  3. 空精神方面──1.病患須力求精神安定。2.侍疾者須常以好言安慰病患,尤宜細心留意病情,告知醫生,以供參考。3.病患煩悶時,侍疾者可擇有趣味之故事或笑話,講給病患聽,使病患精神上減少痛苦。4.病室內不可人聲擾雜,否則容易引起無謂之煩惱。5.家庭瑣事,不可告知病患,以免引起精神上的刺激。(惲鐵樵醫學月刊第一期)

(丙)陳組光發汗時之攝生──取汗之目的,有一定標準。汗液亡失過多,則有筋惕肉瞤、亡陽、亡津液、小便不利,大便乾燥之弊。汗液排泄不布(謂局部汗出而不遍布周身也。)則有“病不解”“解不足言”之弊。 故發汗之目的,不求甚多,亦不求其少,求其遍身 然潤也。發汗時之攝生,即增加體外溫度,以輔助藥力之不足,或攝養體力,使體工恢複原狀;故可分為求汗時,與汗出後二期言之︰

  1. 求汗時︰1.藥汁宜溫熱服。2.病室宜增高溫率。3.服藥後宜溫覆被窩,下半身更宜重褥,或熨以熱水袋。4.可少與熱稀粥,以助藥力。
  2. 汗出後︰1.宜休養在空氣不激烈鼓動的地方。2.靜坐或躺臥在圍帳裡。3.室內保持常溫。4.解除求汗時的生溫準備。(按汗後體液亡失,汗腺空疏,體工疏怠,若非休養一二小時,使體工恢複原狀,最易複病,此一二小時間,為汗後時間,不可疏忽。)(吳興醫藥第一期)

(丁)《護病學》摘要──

  1. 一般熱病的護理︰1.絕對臥床休息,應有充足的睡眠,防止一切不必要的活動。2.多飲開水,每二十四小時至少喝三千毫升,以補充體內水分及促進毒素的排泄。3.體溫在三十八度以下者,每日檢查體溫二次(上午八時,下午四時);在三十八度以上者應每日四次(上午六時,十二時,下午六時,十二時)。4.發熱在三十八度以上者,應食軟飯;在三十九度以上者應進流質飲食。5.退熱時不可使病患活動,仍應休息,因退熱時體力消耗很大,容易疲勞。6.病患在退熱時,脈搏、呼吸應該減少,如果反而增多,即証明是虛脫的象征。
  2. 傷寒的護理︰1.照一般熱病護理。2.絕對安靜休息;除去在發熱期間應安靜外,在熱退後的短時期也要安靜,特別在第三第四周更要注意。3.飲食要給予高熱量的流質飯,每二小時一次(但蔗糖或牛奶最好少給或不給,以防在腸內發生氣體)。4.時時注意病患的糞便、體溫及脈搏,如發現體溫突然降低,或脈搏增高,或大便內有血時;應立即報告醫生。並應使病患絕對安靜,腹部上冷敷,禁食一二日。
  3. 痢疾的護理︰1.照一般熱病護理。2.隔離病患。3.靜臥休息,以減輕腸蠕動。4.腹部及臀部保溫,或用熱水袋放在腹部以減輕疼痛。5.在急性期間,要使病患在床上平臥大便,以使腹壁不用力。6.急性期間,要常飲開水,每半小時或一刻鐘給予一次,直至小便通暢為止。7.飲食︰在急性期可用痢疾第一類飯(流質飯),待症狀減輕後可用第二類飯(半流質飯),直到大便沒有粘液及血時,才可進軟飯及普通飯。

第二節‧瘥後藥物調理法

傷寒溫熱。大邪退後。餘熱未盡。元氣已虛。胃虛少納。脾弱不運。稍動則複。若調理失當。不知禁忌。隨時可以轉複。若非藥物調理合宜。瘥後遺症。何能輒除。爰舉其要。臚列二十四則於後。

(一)瘥後浮腫 傷寒瘥後。脾虛不能製水。水溢於皮膚絡脈間。肢體浮腫者。須實脾利水,宜焦冬朮、茯苓皮、米仁、杜赤豆、 豆、山藥、木瓜、車前子、澤瀉之屬治之,或以糯米、米仁、煮粥食最妙。 有因食滯中宮者,乃病後脾胃大虛。不能消穀也。病者胃中猶燥。偏欲多食。食停心下臍上,則水不得上輸於肺。肺亦不能通水道於膀胱。故溢於肢體而為腫。其症以心下臍上有硬處。按之則痛為異。 小便或利或不利。當用平胃散,加枳實、山楂、麥芽、萊菔子、六神曲、為主。硬處消則腫自愈。 或加苓澤。兼利水亦可,亦有氣複未歸者。熱病大傷陰氣之後。由陰精損及陽氣。愈後陽氣暴複。 陰尚虧歉之至。切忌消利。吳又可所謂病後氣複血未複。氣無所歸。故暫浮腫。不可治腫。調其飲食。 節其勞役。靜養自愈。吳鞠通曰:余見世人。每遇浮腫。便與滲利小便方法。豈不畏津液消亡,而成三消証。 快利津液。為肺癰與陰虛咳嗽身熱之癆損証哉。余治是証。悉用複脈湯。重加甘草。只補其未足之陰以配其已複之陽。 而腫自消。至其辨法。氣腫異於停水食滯者。停水身重,而小便不利。氣腫身輕,而小便自利。食滯腹中有結。氣腫腹中自和也。又有脾胃氣虛。土不製水。溢於下焦。故從腰以下有水氣而為腫也,宜牡蠣澤瀉散。利小便而泄下焦之水也。

(二)虛羸少氣 傷寒解後。肺胃津虧氣餒。餘熱挾胃火上升。致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胃有虛熱。氣不下降。竹葉石膏湯,加竹茹、白薇、主之。

(三)日暮微煩 熱病新瘥。人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穀。故令人微煩。損穀則愈。

(四)瘥後發蒸 熱症新瘥蒸蒸骨熱如癆瘵者,乃餘熱留於陰分也。不可以其羸瘦,而遽用虛損法。 必察其六府有結邪,則仍以攻邪為主。次察其筋絡有壅瘀。仍以通瘀為主。次察其氣道有痰涎。仍以祛其痰涎為主。數者俱無。方可清熱,或無邪而陰傷。方可純用養陰之藥,或分其餘邪之輕重。虧損之多少,而兼用養陰清熱藥進退加減以和之。

(五)瘥後咳嗽 凡熱退之後。尚有咳嗽未除,此肺胃津虧,而有餘熱戀肺,宜滋養肺胃之陰。 其嗽自止。如南沙參、麥冬、地骨皮、川貝母、川石斛、花粉、茯苓、杏仁、桑皮、蔗汁、梨汁之類。 或加生地、玉竹之類。新感風寒,而症見咳嗽。其病為輕。以其邪傳入肺。肺主皮毛。邪從外達也。 溫熱多內傷虛証。見咳則重。五臟傳乘。肺受火刑。水源涸竭。每多死症。

(六)自汗盜汗 瘥後自汗盜汗。雖皆屬虛。然溫熱瘥後。多由餘熱未清。心陽內熾。以致蒸蒸燔灼。 津液外泄而汗出。為陰虛有火。慎勿驟補峻補。苦堅清養為宜。苦堅如當歸六黃東加減。以育陰瀉火固表。 清養如西洋參、生地、麥冬、黃連、甘草、小麥、百合、竹葉、茯苓、蓮心之類。若無熱惡寒,而盜汗不止者。陽虛也。黃耆建中東加減。自汗不止者亦陽虛也。玉屏風散,加牡蠣、龍骨、收之。以固護腠理。 實表固澀之法也。

(七)瘥後喜唾 病後喜唾。久不了了。中土陽虛。胃中有寒。不能收攝津液,而冷涎上泛也。宜理中丸,加益智仁。溫納之,亦有胃虛而有餘熱者,宜用烏梅北棗丸。(烏梅肉十枚、大黑棗五枚、俱去核、共杵如泥、加煉蜜丸、彈子大。)每用一丸。噙化之。中虛不能攝水者。六君子湯,加益智仁攝之。若其稠飲自下焦漾漾而起。溢退場門中者,此腎氣不納。濁陰上泛也,宜都氣飲,加胡桃肉、補骨脂以納之,或少加淡附片以收之,或佐白朮以製之。

(八)皮膚甲錯 病後身體枯瘦。皮膚甲錯者,乃熱傷其陰。陰液不能滋潤皮膚也。治法以養陰為主。吳氏人參養榮湯。(方見前)清燥養榮湯。均可酌用。葉氏加減複脈湯。尤效,亦有粥食調理自回者。又有熱毒為病。氣血被其煎熬。瘥後飲食漸進。氣血滋生。潤皮膚而滋筋骸,或痛或癢。宛如蟲行。最是佳境。不過數日。氣血通暢而自愈矣!

(九)瘥後發瘡 溫熱新瘥。發瘡者最多,乃餘熱淫於肌肉也。若照尋常瘡症。溫 妄施。斷不能救。惟多服清涼解毒。兼養氣血藥自愈。

(十)瘥後發痿 瘥後發痿。四肢不能動移者。熱傷筋脈也。吳氏諸養榮湯。酌用。輕者粥食調理自愈。

(十一)瘥後不寐 凡傷寒溫熱病。熱退之後。夜不欲寐者。胃不和也。溫膽湯、加秫米、和之。 驚悸不寐者。心氣虛也。前方合酸棗仁湯。去川芎清斂之。觸事易驚。夢寐不安者,乃有餘熱挾痰也,宜用竹茹、黃連、石菖蒲、半夏、膽星、梔子、知母、茯苓、旋複花、橘紅等味。虛煩不寐者。餘火擾動也。黃連阿膠湯清滋之。心火內熾不寐者。慎勿驟補,宜清養為主。如西洋參、生地、麥冬、黃連、甘草、小麥、百合、竹葉、蓮心、茯神,或加阿膠、或雞子黃、珍珠粉、審証酌加。若終夜清醒。目不得瞑,或目瞑則驚悸夢惕者。餘邪內留肝膽。膽氣未舒。肝魂不安也,宜酒浸郁李仁、炒棗仁、豬膽皮、黃連、焦梔、淡竹茹、桑葉等。滑以去著。苦以泄熱。

(十二)瘥後昏沉 凡傷寒溫熱症。新瘥後十餘日,或半月。漸至昏沉者,皆緣發汗未盡。餘邪在於心包故也,或見潮熱,或兼寒熱如瘧,宜連翹、梔子、豆豉、麥冬、菖蒲、淡竹葉、鉤藤、丹參之類清解之。然有痰火內伏包絡者,亦見昏沉。其人終日昏睡不醒,或錯語呻吟,或獨語如見鬼,宜丹參、白薇、麥冬、焦梔子、黃連、竹葉、辰砂染燈心、細芽茶。天竺黃、石菖蒲、川貝母、廣鬱金等味。再加厥症返魂丹。輕清以開達之。甚或萬氏牛黃清心丸。葉氏神犀丹,皆可採用。

(十三)瘥後怔忡 凡熱病新瘥。怔忡驚駭,乃水衰火旺。心腎不交也,宜補水養心。朱砂安神丸。最妙。半夏秫米湯、合交泰丸、尤妙。

(十四)瘥後妄言 凡傷寒溫熱病。每有熱退身涼之後。其人如痴。神思不清。言語謬妄,或倦臥不思食者,此心神虛散不複所致。但當調養氣血。兼治其心可也。神複妄言自止。吳氏安神養血湯主之。薛氏參麥茯神湯亦主之。但痰火餘邪。內伏包絡,亦有此症。當用鮮菖蒲、天竺黃、川貝母、連翹、鉤藤、丹皮、竹茹、辰砂之類。以涼開熱痰,則神自清而不妄言矣!若猶不應,加萬氏牛黃清心丸。清宣之,亦有餘熱未盡。熱擾於心,則多言譫妄者,宜導赤散,加麥冬蓮心、朱砂拌燈心等。熄餘焰而清心神。

(十五)瘥後語蹇 傷寒溫熱症。熱退後。其舌轉動不靈,而語言蹇澀者。因心脾腎三經之脈,皆系繞於舌心腎虛則舌不靈動。痰阻脾絡。肝風內擾則語言蹇澀不清。多是虛風痰火為病,宜加味逍遙散去白朮,加生薑鉤藤、鮮菖蒲、刺蒺藜、僵蠶之類。以熄風豁痰。痰多者,宜導痰東加菊花、鉤藤、白蒺藜、鮮葛蒲、薑汁、竹瀝等。熄虛風而清痰火。若因痰熱滯於肺絡。有聲不能言者,宜顧氏清金散加石菖蒲、竹瀝清肅之。如因餘熱耗傷肺腎之陰。不能上接於陽者,宜清燥救肺湯,加岩製川貝、鴨梨汁、以清養之。若聲顫無力。語不接續。名曰鄭聲,乃元氣虛而無根也,宜貞元飲合集靈膏峻補之。

(十六)瘥後額熱 凡熱病熱退後。胃中痰食邪熱逗留。額屬陽明。故額獨熱。目神似覺呆鈍。宜清疏之。二陳湯、加連翹、黃芩、山楂、神曲之類。清之和之。

(十七)瘥後發頤 俗名遺毒,乃餘邪留滯絡中而成毒也。因汗下清解未盡。其邪結於少陽陽明二經。發於兩頤者。陽明部位也。發於耳之左右者。少陽部位也。治法以解毒清熱。活血疏散為主。誤則成膿不出。而牙關緊。咽喉不利。多不能食而死。毒內陷而複舌燥神昏亦死。出膿後氣虛血脫亦死。故宜早治也。
古方以普濟消毒飲為主。發在耳後。以柴胡、川芎、為主。在項下以葛根。白芷。為主。在項後或巔頂。加羌活、薄荷。時方以連翹敗毒散為主。如羌、獨活、荊、防、連翹、赤芍、牛蒡、桔梗、土貝、蒺藜、薄荷、銀花、甘草之類。如元氣虛者。須兼歸 補托。潰膿後。當大補氣血為主。然發於陽明者易治。發於少陽者難治。總之此症初起。速宜消散。緩則成膿。不可輕補于未潰之前。補早則必成膿。尤不可純用寒涼于將發之際。恐閉遏而毒不得發。故必兼疏散為要。外治以蔥水時時浴之。

【炳章】按余治此症。常用吳氏加減消毒飲。如銀花、連翹、蟬衣、僵蠶、牛蒡、馬勃、荊芥、元參、薄荷、鮮生地搗豆豉。便閉加大黃等。辛涼疏散之劑。多則三帖必愈。如耳下有結核者,加粉重樓、天葵子。外治用水仙花根搗爛。和金黃散濃塗核上。數日即消散,此屢經試驗法也。

(十八)瘥後耳聾 溫熱症身涼後。尚有耳鳴耳聾等症者。其因有三。一因餘邪留於膽經。宜養陰藥中,加柴胡、鮮菖蒲、鉤藤、滁菊、通草、荷葉之類,以清解少陽之郁。二因痰火上升。阻閉清竅。其耳亦聾,宜導痰湯、去半夏、南星,加栝蔞皮、京川貝、枇杷葉、杜兜鈴、通草、鮮菖蒲之類。以輕宣肺氣之郁。三因腎虛精脫,則耳鳴而聾,宜常服耳聾左慈丸,或磁朱丸等。以滋陰鎮逆,此二症不關少陽,皆禁用柴胡升提。外治、惟耳聾神丹。(鼠腦一個、青龍齒、朱砂、梅冰、淨乳香、麝香各一分、樟腦半分、上藥各研細末、用鼠腦為丸、如桐子大。)用絲綿包裹。納入耳中。多效。

(十九)瘥後腹熱 凡熱病後。身大涼。獨腹熱未除,此脾火內甚也。養陰藥中,加生白芍、自除。但此症惟伏暑晚發最多。多屬腸胃積熱。雪羹湯送服陸氏潤字丸、最妙。

(二十)瘥後疼痛 熱病失治於前。熱流下部。滯於經絡。以致腰脅疼痛。甚則不能起立。臥不能動。誤作痿治,必成廢人,宜清瘟敗毒散小劑,加木瓜、牛膝、續斷、萆薢、黃柏、威靈仙。以祛風通絡。

(二一)瘥後不食 當辨不欲食。食亦不化兩端。不欲食者病在胃,宜養以甘涼。《金匱》麥門冬湯主之。葉氏養胃湯亦主之。食不化者病在脾。當與以溫運。香砂理中湯主之。六君子湯亦主之。

雖然不欲食一病。又宜分傷食與停食兩項。傷食者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病在不及消化。停食不論食之多少,或當食而怒,或當食時病在氣結而不能化也。治傷食宜注重於食,或吐、或下、或消。若停食則重在氣。惟理氣兼之以消。吐下之法。不任用也。醫者須分別治之。

(二二)瘥後不便 凡溫熱病後。大便不行者。熱閉虛閉俱多。風閉氣閉者少。熱閉者。熱搏津液。腸胃燥結,及腸胃素有積熱者。多有此疾。其症面赤腹熱。大腹脹滿。四肢反冷,或口舌生瘡是也。大黃飲子最妙。三黃枳朮丸。枳實導滯丸。陸氏潤字丸等,皆可酌用。虛閉有二。一陰虛。一陽虛也。

凡下焦陽虛,則陽氣不行。不能傳送而陰凝於下。下焦陰虛,則陰血枯燥。津液不到,而腸臟乾槁。

治陽虛者。但益其火,則陰凝自化。蓯蓉潤腸丸主之。老年者。黃耆湯、送服半硫丸。治陰虛者但壯其水,則涇渭自通。六味地黃東加淡蓯蓉、白蜜主之。益血潤腸丸、五仁丸等亦效。風閉者。風勝則乾也。由風熱搏激肺臟。傳於大腸。津液燥爍。傳化則難,或其人素有風病者,亦多風閉,或腸胃積熱。久而風從內生,亦能成閉。東垣潤腸丸主之,加味皂角丸亦主之。氣閉者。氣內滯而污物不行也。其脈沉。其人多噫。心腹痞悶。脅肋膨脹。若用攻藥通之。雖或暫通,而其閉益甚矣!或迫之使通。因而下血者。惟當順氣。氣順則便自通矣!蘇子降氣湯、加枳殼、杏仁、主之。重則六磨湯主之。

(二三)瘥後下血 溫熱新瘥,或十日,或半月。忽然下血者。由於初起失汗。邪不外達而內入。 陽邪熱甚。熱傷陰絡而血下溢也。治以清營涼血和絡之法。如生地、丹皮、地榆、川斷、槐米、白芍、苡仁、黑荊芥、白茅根、臟連丸,治之自愈。陰虛火旺者,臟連六味丸、尤捷。

(二四)瘥後遺精 病後遺精。因火動者多,宜清餘熱。固精封髓丹主之。三才封髓丹加黃連亦主之。以此症黃連、黃柏、二味。最是要藥也。

以上瘥後遺症。藥物調理各法。大旨已具。其他普通調理。當分補虛清熱兩項。補虛有兩法。一補脾。一補胃。如其人中氣虛者。病退後必納穀少。運化遲,或大便不實,或惡心吐涎,宜六君子、加減以和中。形寒畏冷。宜黃耆建中湯溫補之。凡此症脈皆緩大。舌皆白嫩可辨。如其人陰分虛者,必有餘邪未盡。舌燥口渴。二便艱澀。脈兼微數等症,宜小甘露飲。葉氏養胃湯等清養之。清熱亦有兩法。初病時之熱為實熱,宜用苦寒藥清之。大病後之熱為虛熱,宜用甘寒藥清之。二者有霄壤之殊。凡人身天真之氣。全在胃口。津液不足。即是虛。生津液即是補虛。故以生津之藥,合甘寒瀉熱之藥,以治感後之虛熱。如麥冬、生地、丹皮、北沙參、西洋參、鮮石斛、梨汁、蔗漿、竹瀝、鮮茅根之類,皆為合法。仲景河間主用竹葉石膏湯、天水散,以清虛熱,亦取甘寒之義也。設誤投參、耆、苓、朮、補脾之藥為補。寧不並邪熱而補之乎,此為瘥後調理脾胃之要訣也。

第三節‧食物調理法

傷寒溫熱之症。多屬胃腸伏邪。早已失其消化力。最宜忍飢耐餓。平臥安靜。熱退舌淨無苔,始可漸進粥飲湯。漸進漸濃。不致轉複。爰將瘥後進食法、食物之忌宜、食物調補法,臚舉於下。

(甲)瘥後進食法

龐安常曰:凡病瘥後,先進清粥湯。次進濃粥湯。次進糜粥,亦須少與之。切勿任意過食也。至於酒肉。尤當禁忌。若有不謹。便複發熱。名曰食複。王士雄云:瘥後必小便清。舌苔淨,始可吃粥飯、鯽魚、台鯗之類。油膩酒醴甜食新鮮補滯諸物,必解過堅矢新糞,始可漸漸而進。切勿欲速。以致轉病。陳氏云:傷寒初瘥。進食最難。如胃中餘熱未清。進食過早,則邪熱必複發。若胃熱已清。舌苔亦淨。不與飲食。使幾微之元氣一脫。從何處續命耶,此際全以驗舌苔為主。如胃中有積熱者。舌必有苔。苔必乾燥。重則焦願。甚則芒刺。在此時期。止可與白滾湯頻頻調之。禁絕穀氣。全要使胃脘空虛,則邪熱易退。今之為父母者。不知傷寒食複之利害。但狃于平昔之愛好。止記傷寒之不吃粥飯,而床頭果品。枕邊酸甜。一概不禁。不知此等滋味。一入胃腸,則稠粘膠結。反助胃火裡邪。其害甚于穀氣。如果看得舌苔漸淨。即宜漸進穀氣。以扶正勝邪。其法、先用荷葉擦洗杓器。次用青竹葉帶水一滾。傾去竹葉。止用淨水一碗。次入嫩鮮蘆根指大數寸。置湯中一滾。再去蘆根。次入陳冬米研磨之粉。法以水攪和粉。澄去沉底粗者。止取上浮細者。入前湯中十數沸後。粉糊已熟。蘆根、竹葉。氣清香入胃。能回清氣退濁氣。有濕化濕。有火清火。有痰消痰。如有燥糞。自能潤下之,此傷寒瘥後進食第一法也。其糊初進最薄。續進逐漸加濃。至後進糜粥軟飯。若進米糊數日。大便不下。藥方中加當歸、紫菀、麥冬。大便液足。燥糞自行矣!若誤用大黃。多損氣血陰液。戒之戒之。

(乙)食物之忌宜

傷寒溫熱愈後。雖能食糜粥軟飯。正氣未複。凡飲食居處。俱不可不慎也。如酒肴、甘脆、肥鮮、生冷等物,皆不可犯。少食而頻,則易運化。不可過飽,及他有所食。雖思之勿與也。不但油膩腥發麴 炙 。薰灼臟腑者。固宜禁絕。即瓜果生冷。凡能冰伏脾胃者,亦宜禁不入口。最妙以蘿蔔湯。陳干菜湯。疏導其胃腸。渴則飲清快露。和開水少許,或但飲細芽茶。輸運其精液。病勢輕減後。佐其點心。可略進流動性之滋養品。如藕粉、燕窩粥,及開水沖雞蛋等。每次之食量宜少。每日之次數宜多。不過以之略充飢腸而已。病將就痊時。凡各種未熟之果實油類,及一切之固形物而不易消化者,均不宜入口。恐損胃腸。反增病也。

(丙)食物調補法

程鐘齡云。藥補不如食補。凡病邪未盡。元氣雖虛,而不任重補,則從容和緩以補之。相其機宜。循序漸進。脈症相安。漸為減藥。谷肉果菜。食養盡之。以底于平康。故飲食之補。但取其氣。不取其味。如五穀之氣以養之。五菜之氣以充之。每食之間。便覺津津汗透。將身中蘊蓄之邪熱。以漸運出於毛孔。何其快哉。人皆不知此理。急於用肥甘之味以補之。暫時雖精採健旺可喜。不思油膩阻滯經絡。邪熱不能外出。久久充養完固。愈無出期矣!龐安常有鑒於此。如所云凡病新瘥。只宜先進白稀粥。次進濃粥湯。又次進糜粥,亦須少少與之。不得早吃肉食。旨哉言乎。顧松園云。百合麥冬湯。清肺止咳。真柿霜消痰解熱。人乳為補血神品。童便為降火仙丹。雪梨生食能清火。蒸熟則滋陰。苡仁湯、肺熱脾虛。服之有益。淡蓮子湯、芡實粥、遺精泄瀉。最屬相宜。扁豆紅棗湯。專補脾胃。龍眼肉湯。兼養心脾。鰉鱘鰾、線魚膠、(同豬蹄、燕窩、海參、或雞、鴨、葷中煮爛、飲汁更佳。)填精益髓。鳳頭白鴨。烏骨白雞。補陰除熱。豬肺蘸白芨末。保肺止血。以上諸物。病患如已食飯多日。行動自如。方可隨宜恆食,此食補方法之大要也。

第四節‧氣候調理法

氣候調理之法。如冬溫夏涼。不失時序。即所以自護其身者也。前賢知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起有至和之常製。調養筋骨。有偃仰之方法。節宣勞逸,則有予奪之要則。溫涼調節合度。百病不生。

《太素經》云:適寒溫者。寒無淒淒。暑無出汗。居處無犯八邪,則身自安矣!不獨病後調理如此。平時無病攝生,亦當遵此。茲述四時調理各法。分季列後。

春季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早臥宴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春陽初生。萬物發萌。正二月間。乍寒乍熱。人有宿疾伏熱。春氣一動。遂即遄發。又兼去冬薰衣。烘炙御寒。積藏餘熱。至春而發泄。致體熱頭昏。咳嗽脘悶。四肢倦怠。如風溫春溫稍發。不可使行疏利之藥。恐傷肺臟,宜用消風泄熱和氣,或涼膈化痰之劑。若病後調養。當此春日融和之際,宜處園林寬敞之處。用攄滯懷。以暢生氣。不可兀坐久臥。以郁生化。天氣寒暄不一。不可頓去棉衣。逐漸減服。稍寒莫強忍。即仍加衣。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致鼻寒咳嗽。肺俞五臟之表。胃俞經絡之長,皆勿失寒熱之節。春夜臥時。間或用熱水下鹽一撮。洗膝上下至足方臥。能消風邪。利腳氣,此春季未病患,及病後調理之法也。

夏季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花實。晏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成實。使氣得泄,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夏季暑氣酷烈。爍石流金於外。心火焚熾於內。即或無病之人,亦應獨宿淡味。節嗜欲。定心息氣。兢兢業業。保身養生。因一歲惟夏為疾病之生死關也。試看草枯木落。其汁液盡消竭於夏季。故夏季之病。較別季為獨多,而夏令調養。尤當謹慎。不論無病病後。如平居檐下、過街棚、弄堂、無窗屋內。弗納涼夜臥。勿露臥。勿有汗當風而臥。勿使人扇風取涼。雖大熱。不得吃冰水、涼粉、冰淇淋、冷粥、一切生冷煎炒炙 肥膩甜辣諸物。勿用冷水洗面。伏熱在身。烈日晒熱之衣,及汗透之衣,皆不可便穿。飽腹受寒,必起霍亂。莫食瓜茄生菜。腹中方受陰氣。食凝滯之品。多為痞積。若患冷氣痰火之人。尤宜忌之,此夏季未病患及病後調理之法也。

秋季 秋三月。謂之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秋風雖爽。時主肅殺。萬物于此凋傷。順時調攝。使志安寧。若夏病暑濕將瘥。至立秋後宜善自調攝。秋不宜吐。致臟腑不安。不宜吃炙 牛豬各肉,及雞、生 、濁酒、陳臭、咸、醋、粘滑難消之物。若夏月好吃生冷。至秋患痢瘧。夏月貪涼露臥。非即病霍亂。至秋必成瘧疾。勿食新薑。大熱損目。勿貪取新涼。(凡人五臟俞穴。皆會於背。酷熱之後。貪取風涼,此中風之源也。故背宜常暖護之。)凡清晨睡覺。閉目叩齒咽津。搓手慰眼。可以明目,此秋季未病及病後調理之法也。

冬季 冬三月,此謂閉藏。天地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毋泄皮膚。逆之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斯時陷伏在下。于時為冬。當閉精養神。以濃斂藏。如植物培護于冬。至來春方得榮茂,此時若戕賊之。春升之際。下無根本。枯悴必矣!

調理之法。有痰宜吐。心膈多熱。所忌發汗。恐泄陽氣,宜服藥酒滋補。寒極漸加棉衣。不得頻用大火烘炙。手足應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入心。使人煩躁。冷藥勿治熱疾。熱藥勿治冷疾,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冬月陰氣在外。老人多有上熱下冷之患。陽氣在內。不宜沐浴。勿加熱湯。逼令大汗。毛孔不密易感外邪。不宜早出犯霜,或略飲酒以沖寒氣。勿多食蔥,亦防發散陽氣,此冬季未病及病後調理之法也。

綜觀上述。四時應候調理。猶關平時攝生。臨病調理。其他病室之氣候,亦須寒溫適宜。空氣流通。使清氣能進。濁氣可出。室中燈火。尤宜少燃也。吾紹病家習慣。凡病傷寒時疫。素重迷信。最怕鬼祟。不但夜間紅燭高燒。即日中於病室床內,亦必以多燃燈火為陽光,而滿屋皆侍病之人。駢肩並足。交頭接耳。七口八啐。汗霧交流。豈知人氣最熱。燈火最毒。炭氣、汗酸、穢氣、密布滿室。清氣反失流通。即使無病之人。久居此室,亦必頭目昏暈。胸膈氣悶。況在患時病之人乎。口鼻之所吸受。肺胃之所浸淫。往往輕者重。重者即死,此等惡習慣階之厲也。凡疫皆然。凡病亦皆然,此皆病家乏衛生常識故也。

第五節‧起居調理法

吾紹之病家。一病之安危。多有責之於醫。不知侍疾者對於病患。往往居處不合理。身體不清潔。寒溫不適宜。臥起不定時。不但無助醫家治療之能力。實則助長病菌之孳生。爰將上述應注意各點。臚舉於下。

整居處 《千金方》云:凡居處不得過於綺美華麗。令人貪婪無厭損志。但令雅素淨潔。能免風雨暑濕為佳。

又云:凡人居止之室。臥處必須周密。勿令有細隙。致有冷風氣得入。久而不覺。使人中風。凡諸室內。有強烈之風吹入。勿強忍久坐,必須起行避之。又云。凡近爐灶勿安床。勿面向坐。久思不祥事起。

《延壽丹書》云:臥床務高二三尺,則地氣不及。邪氣不侵。勿陰室貪涼。濕地久坐。免受寒濕新邪。 病患臥房宜寬敞。窗戶宜開爽。光線宜充滿。三者注意室內之空氣。常使新鮮。最為病理衛生之至要。

王士雄云:人煙稠密之區。疫癘時行者。以地氣既熱。穢氣亦盛也。故住房不論大小,必要開爽通氣。掃除潔淨。庶幾清風自來。疫氣自然消散。反是則熱氣濁氣。益為疫氣樹幟矣!凡時疫流行。罹此者每多被褐藜藿之子。荊戶蓬室之人,皆由於此。

潔身體 病後之人。面要常擦。能使容顏光澤。血氣流通。目常宜揩。每靜時宜常閉目。能清心安神,或用兩指背兩相磨擦。能祛火。齒宜常洗擦。以去口穢。腹要常摩。使腹食消磨。穢濁不結。足要常搓。常搓腳心湧泉穴。能去風濕。健步履。睡宜常屈足側曲睡。不致失精。使不氣滯於百節。夏日忌冷水抹臉。潔身體。勤摩擦,皆為病後調和血氣法也。

適寒溫 凡患病患之衣服,必須間日更換。臥床被褥。尤須清潔。病患被覆。不可過暖。 過暖亦能致病加重。重病者死。以熱郁於內氣不宣達故也。病患背要常暖。暖則不再受風寒。胸要常護。使寒不侵入。忌冷著汗衣。著之侵背傷肺。熱著晒衣。久晒之衣,必有熱毒。冬日熱火烘衣。取快一時。久必生病。凡春水未泮之時。衣宜上薄下濃。養陰收陽。大暑中脫汗衣。不可向風。冬天暴冷。急著棉衣,亦弗頓加。稍覺暖。又宜暫脫。察天時之寒暖。分衣服之綿 。無論未病患及病後,皆宜隨時注意。

定臥起 《千金方》云:春欲晏臥早起。夏及秋欲偃息。侵夜乃臥。早起。冬欲早臥。而偃起,皆益人。雖云早起。莫在雞鳴前。雖言晏起。莫在日出後。又云。氣力勝正偃臥。睡不厭屈。覺不厭舒。又云:丈夫頭勿北首臥。臥勿當梁脊下。臥訖勿留燈燭。令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凡眠先臥心。後臥身。臥訖勿張口。久成消渴及失血。不得久眠。令人失氣。又云。夜臥勿覆其頭。得長壽。夜臥當耳勿有空吹。久成耳聾。人眠勿以腳懸蹋高處。久成腎虛,及損房足冷。又云。頭邊勿安火爐。日逼近火氣。使頭重、目睛赤、及鼻乾。《千金方》云:寒跏趺坐。暖舒腳眠。峻坐以兩足作八字。能去冷。治五痔病。簡 云。若貪睡則神離。於氣無所主。奔潰四溢。飽食勿仰臥。食後勿就寢,此關於臥起之調攝。無論無病患,及病後。若能遵守之。獲益必多。

【榮齋按】本節(起居調理法)所提出的四項要求,是病患應當注意的問題,也是急需要和必須要做到的問題。毫無疑問,這四項要求,是符合蘇聯保護性醫療製的原則的。然而僅僅是符合,還嫌不夠深入,不夠全面;《健康報》第三五零期摘載“北京市各醫院推行醫療保護製的情況”一文,關於保護性醫療製中的某些具體措施,介紹得比較全面。特轉錄過來,以作印証,而資取法。它說︰對保護性醫療製的內容和實行中的具體問題,我們提出一些如下的初步體會和認識︰

一、醫院的療養環境本身可形成有效的治療因子的致病原素,故應減少和避免使病患感受各種不良刺激條件及利用和創造各種良好影響條件,保護和促進患者正常生理機能的發展,因而,在理化、生物和語言刺激等方面,除一般應注意的以外,尤須注意︰

  1. 在視覺刺激方面,色澤、光線、燈光、畫片以及陳設布置和家具的排列等視覺刺激,均應使之發揮良性作用。例如,顏色對病患有刺激和安撫作用,紅、黃、橙為刺激顏色,適用於冬季及精神不振的病患;灰、藍、綠色為安撫顏色,適用於夏季及興奮的病患。光線及燈光的強弱和色澤,也要溫和適度。再如,畫片也能透過皮質中樞形成良性或不良作用,對於疾病的治愈有相當影響,如異常分娩的掛圖、畸型兒照片以及病理標本(斷肢)均可形成不良刺激;適當地裝飾風景圖片、健康圖片、體育作秀等圖片,則不僅悅目,而且可使病人情緒開朗。
  2. 在聽覺刺激方面,安靜為一切疾病治療的必要條件。例如,急於入睡的病患會因微細的聲音而更難入睡,手術後的病患會因開關門的聲音而引起或加重疼痛,所以應注意盡量保持肅靜。還應利用音樂,有條件時最好用個人耳機,使病患精神感到輕鬆愉快。
  3. 在嗅覺刺激方面,病患療養環境內應盡力避免不正常的氣味,如藥味、膿臭、血腥等均應除去。可擺放芬芳的花草以增進快感,但盆花于夜間應搬出去。
  4. 在感覺刺激方面,感覺的刺激關係更為密切,如溫度過減過低、濕度是否合適、空氣是否通暢,對病患均為具體的感覺刺激,此外,衣、褲、被、褥是否軟合適宜,也會影響到休息和睡眠,對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影響。
  5. 在社會性刺激方面(主要屬第二信號系統),社會性刺激范圍很廣很多,如語言、文字、態度等。生硬的語言或粗暴的態度都會使病情增劇,漠不關心的態度或不予耐心解釋會使病患降低醫療信心,不必告訴病患的檢查結果和醫療記錄可能增加病患的疑懼,其他有關醫院內部及從業人員的技術條件、工作作風生活情況等,也應切忌在病患面前暴露,以免影響病患對醫院的信仰。解釋各項具體處理時要前後一致,以防引起病患疑慮,此外,還應注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檢查、化驗,以免增加病患反感和不安。

二、製度方面,值得強調的有如下幾點︰要在一切為了病患的原則下,規定治療護理製度,盡一切可能使病患感到方便、舒適、多得到休息和睡眠。對病患的飲食要注意到質和量,以保証足夠的營養,並想法子多方促進病患的食欲。適當的康樂活動,是治療的有力輔助,此外,探視病患的製度亦應從多方面考慮,一般要有定時,切忌在用飯時間訪問,以免引起外阻抑而影響到食欲;能行動的病患應在會客室接見來訪者,以免影響其他病患。對來訪的人,應事先介紹應行注意事項,並檢查其所送的書報食物等,以免引起不良刺激。治療處置及試表、檢查等,不可過於集中在同一時間,致使病患應接不暇;但亦不可過度分散,以免病患得不到休息。

三、關於醫療差錯事故的處理,我們的意見是︰醫療差誤事故在醫院中是不應當發生而又難以完全避免的,發生之後,在調查了解期間,應從側面入手,以免引起病患情緒的波動,更應避免讓病患知道。但對當事者以及有關病患,應實事求是的耐心的解釋或承認錯誤與不夠之處,需要說明的也要詳加說明。病患尚不知道的事故,應盡量避免使少知道為好,以免形成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