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在易

清 陳修園

卷八

桂枝芍藥知母湯 治諸肢節疼痛,身體 羸,腳腫如脫,頭暈氣短, 欲吐。

附子 芍藥 甘草 麻黃(各三錢) 桂枝 白朮 知母 防風(各四錢) 生薑(五錢)
上九味,以水二杯半,煎八分服,日夜三服。

用桂枝湯去棗加麻黃,以助其通陽;加白朮、防風以伸其脾氣;加附子、知母,以調其陰陽;多用生薑以平其嘔逆。

資壽解語湯 治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與地黃飲子同意,但彼重在腎,此重在脾。

羌活(五分) 防風 附子 羚羊角 天麻 酸棗仁(各一錢) 肉桂(八分) 炙甘草(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入竹瀝五錢,生薑汁二錢調服。

喻嘉言治腎氣不縈於舌本,加枸杞、首烏、天冬、菊花、石蒲、元參。

清暑益氣湯(暑,熱也。)肺主氣,熱甚則氣泄,如暑盛,則金藏也。故清暑必益氣,內傷勞倦夏秋當伏黃 (汗少減半)

蒼朮(泔浸) 升麻(各一錢) 人參(去蘆) 澤瀉 橘皮 神曲(炒) 白朮(土炒,各五分) 麥冬(去心) 當歸身 甘草(炙,各三分) 葛根 黃柏(酒浸去皮,各二分) 五味子(九粒) 青皮(去瓤,一分半)
水二杯,煎八分,食遠服。

近效白朮湯 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暖肌,補中益氣精。

白朮(四錢) 附子(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加生薑二片,紅棗二枚,水煎。

喻嘉言曰︰“此方治腎氣空虛之人,外風入腎,恰似烏洞之中,陰風慘慘,晝夜不息。

風挾腎中濁陰之氣,厥逆上攻,其頭間重眩之苦,至極難耐,兼以胃氣亦虛,不知食味,故方中全不用風門藥,但用附子暖其水臟,白朮、甘草暖其土臟,水土一暖,則濁陰之氣盡趨於下,而頭苦重眩及不知食味之証除矣。其云益精氣者,以既知食味,自能多食,精生於谷也。”

溫脾湯 治錮冷在腸胃間,泄瀉腹痛,宜先取去,然後調治,不可畏虛以養病也。

附子 乾薑 甘草 桂心 濃朴(各二錢) 大黃(四分)
水二杯,煎六分服。

喻嘉言曰︰“許叔微製此方,深合仲景以溫藥下之之法。方中大黃一味,不用則溫藥必不能下,而久留之邪,非攻不去。多用恐溫藥不能製,而洞泄或至轉劇,裁酌用之,真足法矣。

雞矢醴 治鼓脹。

雞矢(乾者五合,山間者良)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食後酒調下。

百合湯 治解 之神劑也。

百合
上用水二杯,煎八分,不拘時服。

保生無憂散 婦人臨產,先服一、二劑,自然易生,或遇橫生倒產,連日不生,服二、三劑神效。

菟絲子(一錢五分) 當歸(酒洗,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三分) 白芍藥(一錢二分,冬月只用一錢) 甘草(五分) 荊芥穗(八分) 生黃 (八分) 濃朴(薑汁浸,七分) 枳殼(六分) 艾葉(五分) 真貝母(一錢五分,去心) 羌活(五分)
上十二味依方修合,另將川貝研細末,候藥煎好,沖入同服,引用生薑三片,空心服。

此方全用撐法,當歸、川芎、白芍養血活血者也,濃朴去瘀血者也,用之撐開血脈,俾惡露不致填塞;羌活、荊芥疏通太陽,將背後一撐,太陽經脈最長,太陽治,則諸經皆治;枳殼疏理結氣,將面前一撐,俾胎氣斂抑,而無阻滯之虞;艾葉溫暖子宮,撐動子宮,則胞胎靈動;貝母、菟絲最能滑胎順氣,將胎氣全體一撐,大具天然活潑之趣矣;加黃 者,所以撐扶元氣,元氣旺,則轉動有力矣;生薑通神明,去穢惡,散寒止嘔,所以撐扶正氣,而安胃氣;甘草協和諸藥,俾其左宜右有,而全其撐法之神也。此方人多不得其解,程山齡注獨超,故全錄之。

失笑散 治產後心腹絞痛欲死;或血迷心竅,不省人事;或胞衣不下。並治心痛,血滯作痛。

蒲黃 五靈脂(各等分生研,每服三錢,酒煎服。

黃耆六一湯 治氣虛口渴不止。黃耆(灸六錢) 炙草(一錢)水煎服。

當歸(三錢) 川芎(二錢) 炮薑(八分) 桃仁(二十四粒) 炙草(一錢)
水煎服。瘀血不行,加紅花一錢;傷風口痙,加荊芥穗三、四錢,益母草三錢。

七味白朮散 治小兒吐瀉及一切口渴不止。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草 藿香 木香(各一錢五分) 干葛(三錢)
共為末,每服三、五錢,白湯調下,或水煎服。

加味芎歸湯 治婦人難產,交骨不開。

川芎(三錢) 當歸身(五錢) 龜板(三錢,生研) 婦人生過男女頂門髮(燒如雞子大)
水三杯,煎八分服,如人行五里路即生。此方去龜板、頭髮,名佛手散,安生胎。去死胎。

香薷丸 治水腫。

乾香薷(一斤) 白朮(七兩)
先將白朮為末,後濃煎香薷汁為膏,和丸,如桐子大,飲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良。

又外台香薷丸 以香薷五十斤,水熬膏,令可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日三,加之,以小便利為度,無所忌。

金匱防己茯苓湯 治皮水,此症因肺閉則木不逆下而泛溢皮膚,狀與風水相似,但不惡寒為度。

防己 黃耆 桂枝(各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水六升,煮取三升,溫服。

崔氏療大腹水腫上氣,小便赤澀,頸脈動,不臥方。

苦葶藶(五兩,炒) 杏仁(二兩,炒黃) 大棗(四十枚,飯上蒸,去皮核)
分搗合治為丸,如棗核大,空心服八丸,日晚食消,再服五丸,米飲下。三日後,平旦服五丸,晚服三丸。

時法治氣喘咳嗽不已,可代十棗湯。

《金匱翼》云︰“吐血不止,將本人血,瓷鍋焙乾為末,每一錢二分,以參麥湯調下即止。”

《金匱翼》云︰“凡吐粉紅色痰涎,是肺絡損傷而血滲也。治以鮮藕、白糯米、紅棗三物煎湯,頻頻服之,久自愈。此方系正白旗遲維新所授,用之最良。

腸痔下血方

木耳(五錢,浸一宿,洗淨空心生食,禁茶湯半日,三服必愈,但不能除根耳。

磁石丸 治膏淋,膏淋者小便濁。

磁石 肉蓯蓉(酒浸,切焙) 澤瀉 滑石(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不拘時服。如臍下妨悶,加沉香一錢以行滯氣。

鹿茸散 治下元虛憊,小便溺血,日夜不止。

鹿茸(酒洗去毛,酥炙令黃,)生地黃焙 當歸(焙、各三兩) 蒲黃(一合) 冬葵子(炒,四兩半)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匕,空心溫酒調服。日一服。

一方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炒鹽湯下。

柴胡梅連散 治骨蒸勞熱,久而不愈,三服除根。

柴胡 人參 黃芩 甘草 黃連 當歸 白芍(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童便一盞,烏梅一個,豬膽五匙,豬脊髓一條,韭根半錢,水一鐘,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原方有前胡,無人參、黃芩、甘草、當歸、芍藥,余蓋從柴胡飲子增入,以備補虛瀉熱之用,去前胡者,不欲重散也。

涼膈散 治上焦積熱,煩躁、面赤、頭昏、咽痛、喉痺、口瘡、頰腫、便溺悶赤、譫妄、睡臥不安(一切風壅。)

薄荷 連翹 黃芩 梔子 甘草(各一兩半) 大黃 芒硝(各半兩)
上末,每服二、三錢,加竹葉七片,蜜三匙煎,食後服。與四物各半服,能益血泄熱,各雙和散。《本事》加赤芍、干葛,治諸熱病,屢效。

《玉機》云︰輕者宜桔梗湯,本方去硝、黃加桔梗,舟楫之品,浮而上之,去胸中無形之熱,且不犯中、下二焦也。

大棗湯 治水飲作痛,峻劑不可輕用。

大戟 芫花(炒) 甘遂(各等分,研用)
大棗十枚,水二杯,煎七分,去滓,入藥方寸匕約有七分服。次早當下,未下,再一服。服後體虛,以稀粥調養。

栝蔞薤白白酒湯 治胸痺喘息,咳唾胸背痛,寸沉遲,關上小緊。

栝蔞(連皮子搗,五錢) 薤白(如乾者,用三錢,生者,用六錢)
白酒三杯,煎八分服。加半夏二錢,名栝蔞薤白半夏湯,治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

薯蕷丸 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

薯蕷(三十分) 茯苓 柴胡 桔梗(各五分) 白朮 芍藥 防風 芎 麥冬 杏仁(各六分)阿膠 人參(各七分) 乾薑 甘草(各二分) 白蘞 乾地黃 當歸 桂枝 神曲 豆黃卷 大棗(百枚)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魏念庭曰︰人之元氣在肺,人之陽氣在腎,既剝削,則難於遽複矣,全賴後天之穀氣資益其生。是榮衛非脾胃不能通宣,而氣血非飲食無由平複也。仲景故為虛勞諸不足而兼風氣百疾,立此薯蕷丸之法,方中以薯蕷為主,專理脾胃,上損下損,至此可以撐持,以人參、白朮、茯苓、乾薑、豆黃卷、大棗、神曲、甘草助之,除濕益氣,而中土之令得行矣,以當歸、芎 、芍藥、地黃、麥冬、阿膠養血滋陰,以柴胡、桂枝、防風去邪散熱,以杏仁、桔梗、白蘞下氣開鬱。惟恐虛而有熱之人,滋補之藥,上拒不受,故為散其邪熱,開其逆郁,而氣血平順,補益得納,為至當不易之道也。

大黃蟅蟲丸 治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傷,內有乾血,肌肉甲錯,目黯黑。緩中補虛。

大黃(十分,蒸) 黃芩(二兩) 甘草(三兩) 桃仁 杏仁 虻蟲(各一升) 芍藥(四兩) 干漆(一兩) 乾地黃(十兩) 水蛭 蠐螬(各一百枚)蟅蟲(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尤氏曰︰風氣不去,則足以賊正氣,而長生不榮,故薯蕷丸為要方,乾血不去,則足以留新血,而滲灌不周,此丸為上劑。

愚按︰此丸從《內經》四烏 一蘆茹丸悟出,但不如四烏 一蘆茹丸之平易近人也。防己黃耆湯 治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

防己 黃耆(各三錢) 炙草(三錢五分) 白朮(二錢) 生薑(四片) 大棗(一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服後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下,溫令微汗瘥。喘者加麻黃,胃中不和者加芍藥,氣上沖者加桂枝。

附子粳米湯 治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

附子(二錢,製) 半夏(四錢) 炙草(一錢) 粳米(五錢,布包) 大棗(二枚)水三杯,煎八分溫服,日夜作三服。

大黃附子湯 脅下偏痛,發熱脈緊弦者。

大黃(三錢) 附子(三錢) 細辛(二錢)水二杯,煎八分服。

桂枝新加湯 治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

桂枝 人參(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 生薑 芍藥(各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溫服一升,余如桂枝湯法。

大柴胡湯 治太陽病未解便傳入陽明,大便不通,熱實心煩,或寒熱往來,其脈沉實者,以此方下之。

芍藥 黃芩 枳實(各三錢) 柴胡(八錢) 半夏 生薑(各五錢) 大棗(四枚)
上七味,以水三杯,煮取杯半,去滓,再煎八分,溫服,日三服。一方用大黃二錢,若不加大黃恐不為大柴胡湯也。

桃仁承氣湯 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已解,但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

桃仁(十七個) 大黃(四錢) 甘草(二錢) 桂枝(二錢) 芒硝(二錢)
上五味,以水二杯半,煮取一杯,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至八分溫服,日三服,當微利。

小承氣湯 治陽明病潮熱,大便難,脈沉而滑,乃內實腹痛者。

大黃(四錢) 濃朴(二錢,炙去皮) 枳實(三錢,炙)
上三味,以水二杯,煎八分,溫服,日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再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大承氣湯 治陽明病大實大滿,大便不通,腹痛大熱,其脈沉實者,此方主之。

芒硝(三合,《內台》方三兩) 大黃(四兩,酒洗) 枳實(五枚,炙) 濃朴(半斤,去皮,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滓納大黃,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調胃承氣湯 治汗後,惡熱譫語,心煩、中滿,脈浮者主之。

大黃(四兩,去皮酒洗) 甘草(二兩,炙) 芒硝(半斤)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

故地統於天,形以承氣,故地以承天。胃、土也、坤之類也;氣,陽也,乾之屬也。胃為十二經之長,化糟粕,運精微,而成傳化之府,豈專以塊然之形,亦惟乘此乾行不息之氣耳。

湯名承氣,確有此義,非取順氣之義也。”憲公此解超出前人,惜其所著者《傷寒類疏》未刊行世。憲公諱孝銘,古吳人也。

半夏瀉心湯 治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証俱在,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証仍在者複與柴胡湯,此雖以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痞,柴胡不當與之,宜此方主之。

半夏(半升,洗) 黃芩 乾薑 甘草 人參(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大黃黃連瀉心湯 治傷寒大下後複發汗,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緊者,此方主之。若有惡寒者,表未解也,宜先解表,然後攻痞。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溫再服。

附子瀉心湯 治心下痞而複惡寒。

大黃(二兩) 黃芩 黃連(各一兩) 附子(一枚,泡去皮,破,別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納附子汁,分溫再服。

生薑瀉心湯 治傷寒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

生薑(四兩) 半夏(半升) 人參(三兩) 乾薑(一兩) 黃芩(三兩) 甘草(三兩) 大棗(十二枚) 黃連(一兩)

甘草瀉心湯 治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噫,心煩不得安,醫見人心下痞謂病不盡,複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也。

甘草(四兩) 黃芩 乾薑(各三兩) 半夏(半升)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吳茱萸(三錢) 當歸 芎 芍藥 人參 桂枝 阿膠 甘草(炙) 丹皮(各二錢) 生薑(三錢) 半夏(二錢半) 麥冬(五錢)
上十二味,以水三杯,煎至八分,溫服。

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方中當歸、芎 、芍藥、阿膠,肝藥也;丹皮、桂枝,心藥也;吳茱萸,肝藥亦胃藥也;半夏,胃藥亦沖藥也;麥門冬、甘草,胃藥也;人參補五臟,生薑利諸氣也;病在經血,以血生於心,藏於肝也;衝為血海也,胃屬陽明,厥陰衝脈麗之也。然 繹方意,以陽明為主,吳茱萸用至三錢,驅陽明中土之寒,即以麥門冬用至五錢,滋陽明中土之燥,一寒一熱,不使偏隅,所以謂之溫也。半夏用至二錢半,生薑用至三錢者,以薑能去穢,而胃氣安,夏能降逆,而胃氣順也。其餘皆相輔而成,其溫之之用,絕無逐瘀之品,故過期不來者能通之,月來過多者能止之,少腹寒而不受胎者,並能治之,神妙不可言矣。

陰挺方 秘授此方,治婦人螞蟻瘡,又名雞冠瘡,俗名下 ,古名陰挺,今人呼為吃血癆是也。

飛礬(六兩) 銅綠(四錢) 五味 雄黃(五錢) 桃仁(一兩)
共研末,煉蜜丸,每丸重四錢,以方內雄黃為衣。

按︰婦人有得此症者,不肯聲張,以致毒攻臟腑,經脈不調,經閉,永不生育,面黃肌瘦,四肢無力,腰腹疼痛,不思茶飯,咳嗽痰喘,乍寒乍熱,自汗盜汗。如一月至一年之症,不知道者,或用刀割患處,命在旦夕。如遇此症,只用此丹一丸,重者二丸,坐入下部即愈。

駐車丸 治大冷洞痢,腸滑,下赤白如魚腦,日夜無度,腹痛不可忍者方。

黃連(六兩) 乾薑(二兩) 當歸 阿膠(各三兩)
上四味為末,以大酢八合烊膠和之,並手丸如大豆,候乾,大人飲服三十丸,小兒以意量減,日三。

按︰張路玉云︰“人身有車,皆附脊而行,以司精氣神之運度。羊車屬肺分,當在上,以職司化氣生精,故位反在下,鹿車屬腎分,當在下,以職司化火益氣,故位反在中,牛車屬脾分,當屬中,以職司化味歸神,故位反在上,此皆平人之常度也。修真家惡其順行之性,起滅無常,乃修逆行之道,以為內丹之基。《千金》又以平人失其常度,而患下利崩脫,良由鹿車過駛,趲動羊車過動,以致精血不藏,牛車過疲,不能隨鹿車之馳驟,以致水穀不克。故用乾薑以助牛車之健運,黃連以挽鹿車之傾危,阿膠以救羊車之奔迫,當歸以理血氣之散亂,庶精、氣、神各歸其統,而無崩脫之虞,且冷痢得乾薑可瘳,熱利得黃連可瘥,冷熱交錯,得薑連可解,阿膠可滋乾薑之燥,當歸可和黃連之寒,不特為久痢神丹,尤為休息之專藥。”

附錄

刀槍跌打神方
白附子(面粉裹為衣,置火上煨熟) 天麻(酒炒) 防風 白芷 南星(酒炒) 羌活(各等分)
上六味,各等分,研細末,敷傷處。傷重者,用童便並老酒服四、五錢,傷輕者,用酒服二、三錢可也。

婦人科

婦人之病與男子俱同,惟經之前後,與胎產前後,當另立治法。室女閉經,久必成勞,以天癸正旺,不應愆期也。其症發熱咳嗽,及寒熱往來,惡瘡漸盛。如脈洪、口渴,便秘者,為實熱,宜以四物湯加紅花、桃仁、大黃(醋炒、)烏藥、茜草主之;脈虛、口淡、多寒、腰腹痛、大便滑者為虛寒,宜以四物湯加肉桂、人參、大黃、桃仁、乾薑主之,二症脈澀,肌肉甲錯,將成乾血癆者如虻蟲,水蛭攻之,但經閉即為血崩之兆,不可任意攻擊,此切症類多憂郁思慮,七情過用所致,屬虛者十之六、七。《內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為女子不月。”宜以逍遙散解肝經之郁,而諸郁俱解以歸脾湯補心脾之血,以治經血之源。景岳逍遙飲心、肝、脾同治,為標本兩全之道,服之良久,然後通之。

婦人經閉,照前法。師尼寡婦,寒熱往來,脈上魚際,將成癆瘵,以小柴胡東加生地主之,或八味逍遙散主之。

婦人經漸遲,是血海虛寒,宜以四物湯加桂、附、吳萸、人參、白朮、炙草主之。經漸早是血海挾熱,宜四物湯加黃連、黃芩、阿膠、地榆、甘草主之。

愚按二症,經遲者,用歸脾東加附子、乾薑,經早者加丹皮、梔子是也。

薛立齋之捷徑婦人赤白帶下,與男子赤白濁同,俱主濕熱,宜二陳東加蒼朮、白朮各二錢,黃柏一錢,牡蠣粉三錢,椿根皮(醋炒)二錢,烏梅二枚去核主之。亦有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八味丸而愈者,宜察其脈症而消息之。赤屬血,宜加當歸(醋炒二錢。)白屬氣,宜加黃 (鹽水炒三錢。)

婦人經水不調,多不能成孕,宜先審其寒熱虛實,及有無憂郁,以調其經,即是種子之法。又肥人恐子宮脂滿,不能受胎,宜以四物湯去熟地,加半夏、貝母、香附各二錢,阿膠三錢,天麻一錢主之。瘦人恐子宮乾燥,不能受胎,宜四物湯加人參、麥冬、半夏、桂枝、阿膠各一錢五分,艾葉、吳萸各五分主之。景岳育麟珠為種子良方,不可不知。

墮胎症,丹溪主於脾虛挾火,以胎系於脾,猶鐘懸於梁也,故以白朮補脾為主,火盛則動其胎氣,故黃芩瀉火為輔。於是垂其訓曰︰黃芩、白朮為安胎之聖藥。《達生篇》遵其法,而立安胎方,服多效。然物雖系於梁,而力則藉於棟,巨棟屹然不動,而梁方安,故人之兩腎,猶兩棟也。如左尺弱,必以六味丸為主,右尺弱,必以八味丸為主,而阿膠、艾葉、續斷、五味子之類,於二方隨宜加減,應手取效,此趙養葵先生之心法也。大抵三月、五月,胎必應期而墮者,皆是腎虛,必以此法為上。若近時醫,必謂丹皮動血,桂枝墮胎,戒而不用。不知庸劣誤人,即此等不讀書,假小心之輩也。

張石頑曰︰舉世皆以黃芩、白朮為安胎聖藥,半夏、桂附為隕胎峻劑,敦知反有安胎妙用哉,蓋子氣之安危,系乎母氣之有偏勝與否。若母氣多火,得芩連則安,得桂附則危,母氣多痰,得芩半則安,得歸地則危,母氣多寒,得桂附則安,得芩連則危,務在調其偏勝,適其寒溫。世未有母氣逆而胎得安者,亦未有母氣安而胎反墮者。所以《金匱》有懷孕六、七月,胎脹、腹痛、惡寒,少腹如扇,用附子湯溫其臟者,不可不知。

產前嗽喘腫脹及一切雜症,俱以雜症正法醫之,不必謂某藥動胎,某藥墮胎,疑而不用也,《內經》云︰“有故無隕。”即此謂也。或以四物湯為主,以護其胎,則所用之藥,直入於病,絕無妨礙。觀潔古六合、四物湯,凡硝黃之類無所不用,可以觀古人之有識有膽也。其方備載於《醫方集解》末卷,宜熟讀之。

產婦臨盆,以忍痛熟睡為主,分娩自有定時,不妨緩緩以待,切勿聽穩婆驚悚之言,如交骨不開,是陰氣大虛,宜加味歸芎湯主之(方見《女科要旨》。)

又方以桃仁一個,劈作兩片,一片寫“可”字,一片寫“出”字,仍合之,以糊粘之,吞下多效。

又︰胎,猶舟也,血,猶水也,水滿則舟行,如血行太早,則胎乾澀而難出,必以十全大補大劑服之,如血未行,以保生無憂散主之。

又︰產後腹中痛,諸藥不效,以手重按稍止者,虛之候,必用峻劑法,羊肉湯主之。

催生歌

一烏(烏梅)三巴(巴豆)七胡椒,研(細)末搗爛取成膏,酒醋調和臍下貼,便令母子見分胞。

一產難,密以淨紙書本州太守姓名,燈上燒灰,湯調服即產(出《百一選方》。 )

一小兒逆生,用烏蛇蛻一條,蟬脫二七個,胎髮一團,三味燒為灰,分為二服,溫酒調下,並進二服,仰臥霎時,其兒即順生。或用小針於兒腳心刺三七刺,急用鹽少許塗刺處,即時順生,子母俱活也(出劉穎叔《異菀》。

一灸難產法,張文仲灸婦人橫產,先手出,諸般符藥不效,灸婦人右腳小趾頭尖三壯如小麥大,下火立產。

產後一切雜症,先以生化湯去瘀生新,嗣以八珍湯大補氣血,即有雜症,亦姑置弗論。

蓋產後挾虛,惟補養氣血,氣血一複,有邪自然渙解,無邪即見平康。此高鼓峰之說,本於朱丹溪先生,時醫多宗此說,姑存之。

生化湯

當歸(五錢) 川芎(二錢) 炮薑(五分) 桃仁(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水煎服。

又產後中風,牙關緊閉,角弓反張,宜以華佗愈風散治之。

荊芥穗(二、三兩,焙乾為末) 每用三錢或五錢,酒和童便各半送下。若口噤用一兩,以童便煎好從鼻孔灌之。

產後乳少,是氣血不足,宜豬蹄湯主之。

生黃耆(一兩) 當歸(五錢) 白芷(三錢) 木通(一錢) 以豬前蹄二隻,煮汁五碗,以二碗半煎藥,至八分碗服偃面臥一時,其乳擦一 ,令人吮之,去滓,再同豬蹄汁煎服。

毓麟珠(《景岳》) 治婦人氣血俱虛,瘦弱不孕。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芍藥(酒炒、各二錢) 川芎 炙草(各三兩) 當歸 熟地 菟絲子(各四兩) 杜仲(酒炒) 鹿角霜 川椒(炒出汗,各二兩)
煉蜜丸,如彈子大,每空心嚼服一、二丸,用酒或白湯送下,或為小丸吞服亦可。

如經遲腹痛,桂、附、吳萸之類可加,如血熱經早,地骨皮、續斷之類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