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在易

清 陳修園

卷七

大青龍湯 麻杏甘石湯 白虎湯 承氣湯(俱見傷寒)

九味羌活湯 治四時感冒,頭痛、發熱、項強、惡寒、惡風、身痛。代麻黃桂枝青龍各半等湯。

羌活(入太陽) 蒼朮(入太陰) 防風(各一錢半,周行通身) 白芷(入陽明) 川芎(入桂陰) 黃芩(入少陽) 生地黃(養汁以作汗) 細辛(入少陰) 甘草(各一錢,和諸藥
加生薑五片,蔥頭二根。如傷風自汗,去蔥頭加白朮,倍防風;胸滿,去地黃,加枳殼、桔梗;喘加杏仁;夏加石膏、知母;汗下兼行加大黃。

按︰生地黃、黃芩雖能退熱,然初起不可遽用苦寒,不如用葳蕤柔潤,以養汗源,且能助正氣而驅風邪。

三黃解毒湯 治大熱、譫語、發斑、發黃、吐衄、下血等症。

黃連 黃柏 黃芩 梔子(各二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犀角地黃湯 治火邪吐血、衄血、尿血、譫語、斑黃、赤淋,婦人血崩等症。

生地(三錢) 犀角尖 丹皮 芍藥(各二錢)
水煎服。

柯韻伯曰︰“氣為陽,血為陰,陽密乃固,陽盛則傷陰矣。陰平陽秘,陰虛者陽必湊之矣。故氣有餘即是火,火入血室,血不榮經,即隨逆氣而妄行,上升者出於口鼻,下陷者出於二便,雖有在經在腑之分,要皆心肝受熱所致也。心為榮血之主,心火旺則血不安,故用生犀、生地酸鹹甘寒之味,以清君火。肝為藏血之室,肝火旺則血不守,故用丹皮、芍藥辛苦微寒之品,以平相火。此方雖曰清火而實滋陰之劑。蓋失血則陰虛,陰虛則無氣,故陰不足者,當補之以味,勿得反傷其氣也。若用芩、連、膽草、梔、柏以瀉其氣,則陽之劇者,苦從火化,已衰者,氣從苦發,燎原而飛越矣。”

防風通聖散(見中風口糜 鼻衄 齒衄)

甘露飲(方見食) 治胃火熾盛等症。

喉痺 雙蛾 單蛾

導赤散 治火盛口瘡,喉痺、雙單蛾及赤淋,莖中痛如刀割等症。

生地(三錢) 木通 甘草(各二錢)
加竹葉二十四片,水煎服。

季楚重曰︰瀉心湯用黃連,所以治實邪,實邪責木之有餘,瀉子以清母也。導赤散用地黃,所以治虛邪,虛邪責水之不足,壯水以製火也。

厥証

血証方

瀉白散 治肺受燥氣咳嗽不已,火移大腸作瀉等症。

桑白皮(三錢,生) 地骨皮(一錢) 黃芩 甘草(各一錢)
加粳米二錢,水煎服。

李時珍云︰“此瀉肺諸方之準繩也。”

竹葉石膏湯

石膏(八錢,生研) 麥冬(四錢) 半夏(三錢) 人參(二錢) 炙草(一錢) 鮮竹葉(八十一片) 粳米(三錢)
水三杯半,煎二杯,入粳米,煎至米熟,量八分服。

回元湯

人參 炙草 當歸(各二錢) 大棗(二枚) 炙耆(四錢) 煨薑 水煎服。

六味地黃丸 白虎湯 麻黃湯(加減詳本論

四生丸 治熱甚逼血妄行,此方止血兼能行瘀,所以為妙。

生地黃 生艾葉 生側柏 生荷葉(各服二錢)
搗為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以沸湯沖服。

理中湯(方見吐瀉) 上、中、下之血不止,得此便能歸經,真神劑也。

黃土湯 治吐血、衄血、下血,婦人血崩之神劑。

灶心黃土(八錢) 懷生地 黃芩 白朮 阿膠 炙草 附子(炮、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余每用去附子,加炮薑八分。

甘草乾薑湯 血症服涼藥不止者,得此如神。

乾薑(二錢,炮製) 生甘草(四錢)
水煎服。

斷紅丸 治下血久不止。

側柏葉(炒香) 續斷(酒炒,各三錢) 鹿茸(一具,酥炙醋煮阿膠為丸,每服四、五十丸,烏梅湯米湯隨意下。

當歸補血湯(見頭痛

旱蓮丸(《種福堂》) 治大便下血虛弱者。

旱蓮草陰乾為末,以槐花煎湯,調炒米粉糊丸,如梧子大,每日服五錢,以人參五分煎湯下,二服即愈。

牛膝酒煎(《種福堂》) 治男子莖中痛及婦人血結少腹痛牛膝一大握,酒煮飲之。

旱蓮車前汁(《種福堂》) 治小便下血。

旱蓮草 車前子(各等分)
將二味搗自然汁,每日空心服一茶杯。

桂扁豬臟飲(《種福堂》) 治大便下膿血,即日夜數次,數年久病,服之立愈。

雄豬臟(一條,洗淨) 桂圓肉(二兩) 扁豆花(鮮,白,四兩將二味搗爛,用白糯米拌和,裝入豬臟內,兩頭扎住。砂鍋內燒爛,忌見鐵器。然後將人中白炙脆,研末蘸吃,或醬油蘸吃亦可。不論吃粥吃飯,空口皆可吃,吃四、五條即愈。

小青龍湯(見咳嗽

小半夏加茯苓湯 治水飲,咳逆欲嘔,眩暈等症。

半夏(四錢) 生薑(五錢) 茯苓(八錢)
水煎服。

葶藶大棗瀉肺湯 治支飲阻隔氣道,呼吸不利。

大棗(十一枚) 葶藶子(二錢,研)
水二杯,先煮大棗至一杯,分入葶藶煎八分服。

越婢加半夏湯 治氣盛痰壅,肺脹上氣,目如脫,脈浮大者。

麻黃(三錢) 半夏(二錢) 生石膏(四錢,研) 甘草(一錢) 大棗(二枚半) 生薑(錢半)
水二杯半,先煮麻黃,吹去沫,入諸藥,煎八分服,日再。

黑錫丹 治脾腎虛冷,上實下虛,胸中痰飲,或上攻頭目,及奔豚上氣,兩脅膨脹,並陰陽氣不升降,五種腳氣,水氣上攻,或卒暴中風,痰潮上膈等症。

黑鉛 硫黃(各三兩,同炒結砂,研至無聲為度) 沉香 胡蘆巴 熟附子 肉桂(各五錢)茴香 破故紙 肉豆蔻 木香 金鈴子(去核,各一兩)
上共為末,酒煮,麵糊丸,梧子大,陰乾以布袋擦令光瑩,每服四十丸,薑湯下。

真武湯(見上噎嗝) 桂苓甘朮湯 腎氣丸(即桂附八味丸。俱見上痰飲)

四磨飲 治諸喘。

人參 沉香 烏藥 檳榔(各等分)
四味磨濃汁,煎沸服。

方用人參瀉壯火以扶正氣,沉香納之於腎,而後以檳榔,烏藥從而導之,所謂︰“實必顧虛,瀉必先補也。”四品氣味俱濃,磨則取其味之全,煎則取其氣之達,氣味齊到,效如桴鼓矣。原注云︰送下養正丹甚妙者,以養正丹能緩腎也。安腎丸、八味地黃丸,可代此丹,鎮攝歸根,喘急遄已矣。

蘇子降氣湯 治上實下虛,痰喘及吐瀉等症。

紫蘇子(二錢,研) 前胡 半夏 茯苓 當歸 炙草 沉香 濃朴(各五分)
加生薑二片,水煎服。

全真一氣湯(《馮氏錦囊》) 治上焦虛熱下焦虛冷,此方清肅在上,填實在下之法。

熟地(一兩)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另煎另服) 麥冬 牛膝(各二錢) 冬白朮(炒三錢) 五味(七分) 附子(一錢,須重用)
水煎服。

哮症

聖濟射干丸 治呷嗽咳而胸中多痰,結於喉間,呀呷有聲。

射干 半夏(各一兩) 陳皮 百部 款冬花 貝母 細辛 乾薑 茯苓 五味子 郁李仁皂莢(去皮子,炙,五錢)
共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一日兩服。

五淋癃閉

五淋湯 治小便淋症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為膏汁,或熱沸便血。

赤茯苓(三錢) 白芍 生山梔(各二錢) 當歸 細甘草(各一錢四分)
水煎服。

此方用梔、苓治心腹,以通上焦之氣,而心火清,歸、芍滋肝腎,以安下焦之氣,而五臟陰複,甘草調中焦之氣,而陰陽釐清,則太陽之氣自化,而膀胱之水府潔矣。

補中益氣湯(見瘧疾) 桂附八味丸(見痰飲

白通湯(方見傷寒) 治少陰病下利者此方主之。

尤氏治小便不利

滋腎丸(一名通關丸) 治小便不通、口不渴者。並治肺痿聲嘶,喉痺咳血,煩躁等症。

黃柏 知母(各一兩) 肉桂(一錢)
研末,蜜丸,每服三錢,開水送下。
此方一治小便不通,蓋以小便由氣化而出,氣者,陽也,陽得陰則化,故用知柏以補陰,少佐肉桂以化氣。一治肺痿聲嘶喉痺等症,蓋以前症皆由水衰於下,火炎於上而克金,此時以六味丸補水,水下不能遽生也,以生脈散保金,金不免猶燥也,惟節用黃柏之苦以堅腎,則能伏龍雷之沸火,是謂浚其源而安其流。繼用知母之清以涼肺,是謂沛之雨而騰之露。然恐水火不相入而相射也,故益肉桂為反佐,兼以導龍歸海,此製方之妙也。

赤白濁

二陳湯(見痰飲)

萆薢釐清飲 治下元不固,遺精,赤白濁。

川萆薢(三錢) 石菖蒲 烏藥 益智仁 甘草梢(各一錢)
水煎,入鹽三分,空心服,日二服。

將軍蛋方(《種福堂》) 治赤白濁,兼治夢遺。

生大黃(三分,研末) 生雞子(一個)
將雞子頂尖上敲破一孔,入大黃末在內,紙糊炊熟,空心吃,四、五朝即愈。

龍牡菟韭丸(《種福堂》) 治色欲過度,精濁,白濁,小水長而不痛,並治婦人虛寒,淋帶崩漏等症。

生龍骨(水飛) 牡蠣(水飛) 生菟絲粉 生韭子粉
上四味各等分,不見火,研細末,乾面冷水調漿為丸,每服一錢,或至三錢,晚上陳酒送下,清晨服亦可。

蠶砂黃柏湯(《種福堂》) 治遺精白濁有濕熱者。

生蠶砂(一兩) 生黃柏(一兩)
二味共研末,空心開水下三錢,六、七服即愈。

白果蛋方(《種福堂》) 治白濁。

用頭生雞子一個,開一小孔,入生白果肉二枚,放飯上蒸,每日吃一個,連吃四、五次即愈。

龍骨韭子湯(《種福堂》) 治遺精滑失。

白龍骨(一兩,研末) 韭子(炒,一合)
上為末,空心陳酒調服三錢。

小菟絲石蓮丸(《種福堂》) 治女癆,夜夢遺精白濁,崩中帶下諸証。

菟絲子(五兩,酒浸研) 石蓮肉(二兩) 白茯苓(一兩,蒸)
上為細末,山藥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一百丸,或酒或鹽湯空心送下。如腳無力,木瓜湯晚食前再服。

龍蓮芡實丸(《種福堂》) 治精氣虛,滑遺不禁。

龍骨 蓮鬚 芡實 烏梅肉
各等分為末,用山藥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蘆根白酒湯 治白濁。

新鮮蘆柴根二把,白酒漿煎服。

胞轉方(《千金翼》) 治丈夫、女人胞轉不得小便八、九日者。

滑石(二斤) 寒水石(一兩,研) 葵子(一升)
以水一斗,煮五升,服盡即利。

牛膝膏 治死血作淋。

桃仁(去皮尖) 歸尾(各一錢) 牛膝(四兩,酒浸一宿) 白芍 生地(各一兩五錢)
水十鐘,微火煎至二碗,入麝香少許,四次空心服。如夏月,用涼水浸換此膏不壞。

四君子湯 六味丸 封髓丹 桂附八味丸

嘔吐噦呃

二陳湯(方見痰飲) 加生薑四錢為主,變時法為神奇,其效如神。

通草橘皮湯(《千金》) 治傷寒胃熱嘔逆。 通草(二錢) 橘皮(一錢五分) 粳米(一撮) 生蘆根汁(一杯)
水煎熱服。
去通草、橘皮,加竹茹、生薑汁,《千金》名蘆根飲,治傷寒後嘔噦、反胃、乾嘔。

丹溪云︰“凡嘔家禁服栝蔞實、桃仁、萊菔子、山梔,一切有油之物,皆犯胃作嘔。”
景岳云︰“嘔家亦忌蒼朮,以其味不純而動嘔也。”

吞酸

左金丸 怒動肝火,逆於中焦,其症口苦脈弦,脅及小腹脹滿,或痛發則身熱氣逆是也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粥為丸,椒目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連理湯(即理中加黃連) 小柴胡(見瘧症) 平胃散(見傷食) 人參白虎湯(即白虎加人參) 調胃承氣湯 腎氣丸(即桂附八味丸)

三消

六味地黃丸(見厥症) 用一斤,加五味子、肉桂各一兩,水煎冷服。

實症諸方

承氣湯 大柴胡湯(俱見傷寒) 防風通聖散(見中風) 還魂湯(見厥症)

四順清涼飲 通大便而不傷元氣。

當歸 大黃 黃芩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積聚痞氣奔豚方

加味平胃散 治積氣痞塊, 瘕等症。

蒼朮 陳皮 濃朴 甘草 瞿麥 麥芽 川芎(各五錢) 沉香 木香(各一錢五分) 大黃(酒浸三兩)
共為末,每服三錢,薑湯下,忌油膩動風之物及房事一月。藥須黃昏服,勿食晚飯,大小便見惡物為度。加減詳本論。

金匱奔豚湯 治奔豚寒熱往來,氣上沖胸腹痛。

炙草 川芎 當歸 黃芩 白芍(各二錢) 半夏 生薑(各四錢) 生葛(五錢) 李根白皮(三錢水三杯,煎八分服。)
上升下降,無論邪正之氣,未有不由少陽,以少陽為陰陽之道路也,陰陽相搏,則腹痛。方中有芎、歸、芍藥以和陰,生薑以通陽,又有半夏安胃,甘草益脾,分理陰陽之交爭,而腹痛可愈矣。氣升則熱,方中有李根白皮以降之,氣降則寒,方中有生葛根以升之,升降得宜,而寒熱可愈矣。且黃芩一味,為少陽遄藥,觀《傷寒論》大、小柴胡等湯,皆用此味,可知千變萬化中,按定六經之法,不逾一黍也。

癲狂癇

磁朱丸 治癲、狂、癇及耳鳴、耳聾如神。又治目內瘴及“神水”散大等症,為開瞽第一品方。 磁石(二兩) 朱砂(一兩) 神曲(三兩,半生半炒蜜煉丸,每服三錢,以開水送下。

按︰磁石宜生用,朱砂若 炒則殺人。磁石黑色入腎,朱砂色赤入心,水能鑒,火能燭水,水火相濟,則光華四射矣。然目受五臟之精,精裨於谷,神曲能消五穀,則精易成矣,故為明目之神方。其治耳鳴耳聾者,亦以鎮墜之功能製虛陽之上奔耳。柯韻伯謂︰“治癲癇之聖劑,蓋取二石交媾水火,神曲推陳致新,從中焦以轉運其氣於上下也。”

滾痰丸(見痰飲) 金匱風引湯(見中風)

舒筋保肝散 治左癱右瘓,筋脈拘攣,身體不遂,腳腿少力,乾濕腳氣,及濕滯經絡,久不能去,宣導諸氣。

木瓜(五兩) 萆薢五靈脂 牛膝(酒浸) 續斷 白僵蠶(炒) 松節 芍藥 烏藥 天麻威靈仙 黃 當歸 防風 虎骨(酒炒,各二兩)
上用無灰酒一斗,浸上藥二七日,緊封扎。日足取藥,焙乾,搗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浸藥酒調下,酒盡用米湯調下。

喻嘉言曰︰“此治風濕搏結於筋脈之間,凝滯不散,阻抑正氣,不得通行之方。”

傷食

平胃散 治脾胃不調,心腹痞滿,吞酸噯腐,瀉痢,瘴瘧,不服水土等症。

蒼朮(三錢,炒) 陳皮 濃朴(各二錢,炒) 炙草(一錢)
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瓜蒂散 宿食在上脘,用此吐之,所謂“在上者,因而越之也。”瓜蒂(炒) 赤豆(煮,等分)
上為細末,以豉七合,煮汁和散一匕服。一法溫漿水調服一錢匕,取吐為度。

三一承氣湯(見上瘟疫)

傷酒

葛花解酲湯 治酒病嘔逆,心煩,胸滿不食,小便不利。

青皮(三分) 木香(五分) 橘紅 人參 豬苓 茯苓(各一錢半) 神曲 澤瀉 乾薑 白朮(各二錢) 白蔻仁 砂仁 葛花(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但得微汗,則酒病去矣。

羅謙甫云︰“夫酒者,大熱有毒,氣味俱陽,乃無形之物也。若傷之,止當發散,使汗出則愈,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濕,何酒病之有。”今之治此者,乃用酒 丸大熱之劑下之,又用牽牛,大黃下之,是無形元氣病,反傷有形陰血,乖誤甚矣。

五苓散(方見吐瀉加減,詳本論)

久服地黃暴脫

通脈四逆湯(見傷寒) 朮附湯(見自汗)

室女閉經

歸脾湯(見症沖加減,詳本論) 當歸龍薈丸(見脅痛)

祟病

卻邪湯(方見本論)

痧症(治法詳本論)

虛症諸方

傷寒

理中湯 附子湯 炙甘草湯(俱見傷寒)

虛癆

理中湯 甘草乾薑湯 小青龍湯(加減詳本論) 桂附八味丸(見痰飲)

小建中湯(即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 桂苓甘朮湯(見痰飲)

黃耆建中湯 治諸虛裡急。

生白芍(四錢) 大棗(三枚) 炙甘草(一錢五分) 生薑 小桂枝 炙 (各二錢)
水煎去滓,入飴糖四錢,烊服。氣短胸滿加生薑。腹滿,去棗加伏苓,及療肺氣虛諸不足,補氣加半夏。

二加龍骨湯 治虛勞諸不足,男人失精,女人夢交及浮熱汗出。

生白芍 生薑 生龍骨(各三錢) 生牡蠣(四錢,研) 炙草 白薇(各二錢,) 炮附子(一錢) 大棗(四枚
水煎服。

複脈湯(一名炙甘草湯,見傷寒。)

治諸虛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此治血脈空竭力乏。)用之所以利血,凡脈見結悸者,雖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必死,若複危急,不能行動,則過十日必死。語極明白,從前解者多誤。

喻嘉言曰︰“此仲景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邪少虛多之聖方也。《金匱》不載,以《千金翼》常用此方治虛勞,則實可微信,是以得名為《千金方》也。虛勞之體,多有表熱夾其陰虛,所以本論汗出而悶,表之固非,即治其陰虛亦非,惟用此方,得汗而脈出熱解,俾其人快然,真聖法也。但虛勞之人,胃中津液素虛,匪傷寒暴病,邪少虛多之比。桂枝、生薑分兩之多,服之津液每隨熱勢外越,津既外越,難以複收,多有淋漓沾濡一晝夜者,透此一關,亟以本方去桂枝、生薑二味,三倍加入人參,隨繼其後,庶幾津液複生,乃致榮衛盛而諸虛複,豈小補哉。”
(孫男心典)按︰虛勞治法,舍建中別無生路,又有一種脾陽不虧,胃有燥火,當從時賢養胃陰諸法。葉天士云︰“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陽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愚於此法,又悟出無數法門,此下所列之方,俱宜深考。

葉氏養胃方 治胃虛少納穀,土不生金,音低氣餒。

麥冬 生扁豆 玉竹 甘草 桑葉 沙參此方生穀芽、廣陳皮、白大麥仁、石斛、烏梅俱可加入。燥極加甘蔗汁。

葉氏方 治陰虛盜汗,不用當歸六黃湯,以其味苦,不宜於胃也。此方用酸甘化陰法(合前加減大建中湯辛甘化陽法,可悟用藥之妙。

人參 熟地 五味 炙草 湖蓮 茯神
水煎服。

又方 《經》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納穀如常,而肌肉日消,當以血肉充養。

牛骨髓 羊骨髓 豬脊髓 湖蓮 茯神 枸杞 當歸 芡實
水煎服。

又方 治肉消脂涸,吸氣喘促,欲咳不能出聲,必鋸按季脅,方稍有力,寐醒喉中乾涸直至胸脘,此五液俱竭,法在不治,援引人身膏脂,為繼續之計。

鮮河車(按︰此味不可用) 人乳汁 真秋石 血餘灰陰虛陽浮,宜用介以潛陽之法。六味丸減丹、澤加秋石、龜膠、牡蠣、湖蓮之屬,如有用海參膠、淡菜膠及燕窩之類,皆是此意。

(孫男心典)按︰虛極之候,非無情草木所能補。如肉削之極,必須諸髓及羊肉膠之類;陰中之陰虛極,必須龜膠、人乳粉、牡蠣、秋石、麋茸之類;陰中之陽虛極,必須鹿角膠、鹿茸、黃犬外腎之類。一隅三反。

黑地黃丸 治陽盛陰衰,脾胃不足,房室虛損形瘦無力,面多青黃而無常色,此補腎益胃之劑也。

蒼朮(一斤,酒浸) 熟地(一斤) 五味子(半斤) 乾薑(秋冬一兩,夏五錢,春七錢)
上為末,棗肉煉丸,梧子大,用米湯送下百丸,治血虛久痔甚妙,(此治血脫,脾寒之聖)

怔忡(驚悸、健忘同治)

都氣丸(六味丸加五味子一兩,方見上厥症

歸脾湯 治心脾血虛,怔忡健忘,汗多食少,大便泄溏或利,不寐,吐血、下血,婦人經水不調等症。

人參 白朮 炙黃耆 茯神 當歸 酸棗仁(炒黑、研) 龍眼肉(各二錢) 炙草 木香 遠志(各五分,去骨)
水煎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桂枝加桂湯(俱見傷寒) 真武湯 奔豚湯

怔忡(驚悸、健忘同治)

痿症

虎潛丸 治痿神方,及諸虛不足,腰腿疼痛,行步無力等症。

黃柏 知母 熟地(各三兩) 龜板(四兩,炙) 白芍 當歸 牛膝(各一兩) 虎脛骨(酥炙) 鎖陽陳皮(各一兩半) 乾薑(五錢)
研末,酒煮羯羊肉一斤,切片微火焙,研末和上諸藥,燥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鹽湯、酒,隨意送下。

遺精

封髓丹

黃柏(鹽水炒) 炙甘草(七錢) 砂仁(一兩)
研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淡鹽湯送下。一本肉蓯蓉五錢去甲,酒浸一宿,次日以水煎三、四沸送下。

此方用黃柏為君,以其味性苦寒,苦能堅腎,腎職得堅,則陰水不虞其泛溢,寒能清肅,秋令一至,則龍火不至於奮揚,水火交媾,精有不安其位者乎,佐以甘草,以甘草能緩急。瀉諸火與肝火之內煩,且能使水土合為一家,以妙封藏之固。尤妙以砂仁為引導,《內經》云︰“腎火燥,急食辛以潤之。”今用砂仁之辛,通三焦,達津液,能納五臟六腑之精而歸於腎,家之氣納,腎中之髓自藏矣。

溫膽湯(駱氏《內經拾遺》云︰“癲狂之由,皆是膽涎沃心,故神不守舍,理宜溫膽,亦治癇病。”)

半夏 茯苓 陳皮 炙草(各一錢) 竹茹(三錢) 枳實(八分)
加薑棗水煎。

(沈芊綠云︰“心藏神,肝藏魂,腎藏精。夢中所主之心,即心之神也,夢中所見之形,即肝之魂也,夢中所泄之精,即腎之精也。要之心為君,肝腎為相,未有君火動而相火不隨之者。當先治其心火而後及其餘,宜黃連清心飲、茯神東加減。”

黃連清心飲

黃連 生地 甘草 當歸 人參 茯神 棗仁 遠志 蓮子
水煎服。

茯神湯

茯神 遠志 菖蒲 茯苓 黃連 生地 人參 當歸 甘草 蓮子 棗仁
水煎服。

文蛤津臍膏(《種福堂》) 治遺精。

文蛤(研細末以女兒津貼臍上,立止。

思仙丹(《種福堂》) 治陰虛火動,夢遺精神方。

蓮鬚(十兩) 石蓮肉(十兩,去內青並外皮) 芡實(十兩,去殼)
上為末,再以金櫻子三斤,去毛子,水淘淨,入大鍋內水煎,濾過再煎,加飴糖,和勻前藥,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桂枝龍骨牡蠣湯(方見《金匱》) 治男子失精,女人夢交。 (孫男心典)按︰多夢者,神氣外浮,龍為天地之神,故龍骨最能補神而治妄夢,合之牡蠣之鹹寒,便能引火歸原,以此湯主之。如陽遺而泄者,加蓮子心一錢,生棗仁二錢,能補腎攝精,最為神妙。

溫膽湯 即二陳東加竹茹三錢,枳實八分。

二加龍骨湯(見虛癆) 四君子湯(加減詳本論。)

遺溺

補中益氣湯(見瘧疾)

房勞傷寒

通脈四逆湯(見心腹痛) 黃連阿膠雞子黃連(見中風)

竹皮湯

鮮刮竹皮(二兩六錢)
上一味,以水二杯,煎一杯服。

素盛諸方

九製蒼朮散 治肥人多濕痰盛,久服成地仙(喻嘉言《寓意草》有論。)

茅山蒼朮(十斤,米泔水浸一宿,去皮切片,以黑芝麻拌,九蒸九晒。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棗湯下,一日兩服。

防風通聖散(見中風) 二陳湯(見痰飲) 乾坤得一丸(即藥肆所賣,未製大黃為丸。今新易此)

素衰諸方

人參養榮湯 治氣血兩虛,生出諸病,不可名狀,不論其症,不論其脈,但服此湯,諸症俱愈。

生白芍(一錢五分) 當歸 人參 白朮 炙黃耆 茯苓 炙草 肉桂 陳皮(各一錢) 遠志(去骨) 五味子(各五分) 熟地(七分五厘加生薑三片,棗三枚,水煎服。

歸脾湯(見怔忡)

還少丹(脾腎雙補之方) 治虛弱百病,為時常調養之良劑也。

熟地 山茱肉 山藥 茯苓 枸杞 肉蓯蓉 杜仲 遠志(去骨) 牛膝 枳實 巴戟天(去骨) 小茴香 五味子(各二兩) 石菖蒲(一兩) 大棗(二十枚先以薑煮大棗,去皮核搗膏,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錢,淡鹽湯送下,日二服。

六味丸 八味丸

十味補心湯(張心在新定丸散飲膏,隨人所入)

茯神(八兩,專補心) 棗仁(炒黑) 當歸(二味自肝補心) 龍眼肉(搗膏) 茯苓(二味自肝補心)人參 麥冬(二味自肺補心) 熟地(慮其滯者以巴戟天代之) 遠志(去骨,二味自腎補心,以上各四兩) 香附(四製 ,三兩,通行經絡,以達五臟之氣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米湯下,日二服。

《經》曰︰“主明則下安”,以此養心則壽。所謂王者心也,主為一身之主,耳、目、口、鼻、四肢通體,無一不待其使令。心如海內之大君,四臟如四方之侯伯,乾綱克振,而天下皆安,其大彰明較著者也。諸家亦講補法,或專救四臟之一,不專補心,久服增氣而成病,若能一於補心,則有利而無弊,遍閱方書,惟天王補心丹,以補心名,而用藥駁雜,不如此方補一臟而五臟交補。方中專補心者,茯神一味,餘藥則因四臟以補,如四方諸侯,皆出所有以貢天子。以補心為補藥之主,若病在他臟,則他臟之補藥,已具方中,便可藉心臟之精氣相助,不患其偏,總使心君操縱有權,四方上下安和,太平之象,可坐致也。尤妙在香附,通行十二經八脈,氣分為之轉輸,不使滯於一處而偏勝,且能兼益六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