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藥分劑

清 沈金鰲

卷四 補劑上

徐之才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李杲曰:人參甘溫。能補氣虛。羊肉甘熱。 能 五 形

人參

味甘。微苦性微涼。熟用溫。無毒。得土中清陽之氣。稟少陽之令而生。升多於降。 陽中微陰也。茯苓、馬藺為使。反藜蘆。

【主治】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本經)療 腸胃中 消胸中 肺胃陽氣 泄久痢。小 胎前產後

【歸經】入肺經。通行十二經。為大益元陽之品。(補益肺中元氣)

【前論】東垣曰:大補肺氣。肺氣旺。則四臟之氣皆旺。精自充而形自盛也。又古人血 脫者 然 元素 中之 又為

【禁忌】經疏曰:凡肺家有熱諸症。及陰虛火動之候。與痘疹初發。身雖熱而斑點未形。 與

甘草

味甘。性平。無毒。正稟土中陽氣而生。可升可降。陰中陽也。白朮、苦參為使。反 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惡遠志。忌豬肉。

【主治】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力。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本經)溫中。 下氣

【歸經】入肝脾二經。通入十二經。為調和之品。(兼瀉劑 能調百藥專解百毒)

【前論】丹溪曰:甘草味甘。大緩諸火。東垣曰: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縮者。 宜 用之得其平。仲淳曰:凡解毒必入甘草。蓋諸毒遇土則化。甘草為土精。故能化毒。解一切 邪氣。綱目曰:甘草頭生用。能行肝胃二經瘀濁之血。消腫導毒。甘草梢生用。治胸中積熱。去莖中痛。加酒煮延胡索、苦楝子尤妙。李言聞曰:欲達下焦。須用梢子。

鰲按、甘草功用甚多。各本草所詳亦甚繁而難記。因總括前賢箋記而舉其要如左。甘草 入和 邪熱 能協和諸藥。使不相爭。資其土氣而生肌。藉其甘味而止痛。通行十二經脈而益精養氣。壯 骨 和筋。故有國老之稱。而為九土之精也。

【禁忌】經疏曰:凡中滿人。嘔家。酒家。諸濕腫滿。及脹滿病。均忌。

【炮製】綱目曰:生用則補脾胃不足而瀉心火。炙用則補三焦元氣而解表寒。炙法用長 流水

味甘。性微溫。無毒。稟天之陽氣。地之沖氣以生。可升可降。陽也。茯苓為使 甲、白蘚皮。

【主治】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痔 。補虛。小兒百病。(本經)女人 子 臟冷 主虛喘 及諸經

【歸經】入肺大腸二經。為實表助氣瀉火之品。

【前論】宏景曰:虛而客熱。用出白水者涼補之。虛而客冷。用出隴西者溫補之。好古 曰: 補 發 氣盛則無陷下之憂也。嘉謨曰:凡癰瘡毒氣。化則成膿。補氣故能內托。若不能成膿。死不 治。毒盛而元衰也。痘亦然。

【禁忌】經疏曰:黃 功能實表。有表邪者忌。又能助氣。氣實者忌。又能塞補不足。 胸膈 人多

沙參

味甘苦。性微寒。無毒。稟天地清利之氣而生。降多於升。陰也。反藜蘆。惡防己、一名白參。

【主治】主專益肺氣。補中。血結。驚氣。除寒熱。(本經)療胸痺心腹痛。結熱。邪 氣 頭痛 養肝

【歸經】入肺經。兼入脾腎二經。為補陰瀉火之品。(兼瀉劑)

【前論】元素曰:肺寒者用人參。肺熱者用沙參。李言聞曰:人參甘苦溫。其體重實。 專補 因而【禁忌】經疏曰:臟腑無實熱。肺虛寒客作嗽者。均忌。

丹參

味苦。性微寒。降也。陰中陽也。畏鹹水。反藜蘆。

【主治】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除瘕破症。止煩滿。益氣。(本經) 養血 節疼痛 腫毒。

【歸經】入心肝腎三經。為去瘀生新之品。(兼瀉劑 心與心包血分藥)

【前論】蕭炳曰:丹參治風軟腳。可逐奔馬。曾用實有效。

【禁忌】經疏曰:北方產者良。孕婦無故。忌。

葳蕤

即玉竹。味甘。性平。無毒。稟天地清和之氣。而得稼穡之甘以生。可升可降。陽中 陰也。畏咸鹵。

【主治】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悅顏色。(本經)心腹中結氣。虛 熱。 濕 潤心 及勞瘧

【歸經】入心肺二經。為益陰長陽之品。(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平補而潤兼除風熱)

【前論】羅天益曰:凡頭痛不止者。屬外感。宜發散。乍痛乍止者。屬內傷。宜補益。 又有 不同 症。 虛症俱用

【炮製】雷公曰:竹刀刮去皮節。洗淨蜜水浸一宿。蒸了。焙乾用。

白朮

味甘。性溫。無毒。稟初夏之氣。正得土之沖氣以生。陰中陽也。可升可降。忌蛤、雀、桃、李、菘菜、青魚。

【主治】主風寒濕痺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本經)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 消痰 痛。胃 瘕。(大 風虛。主 (好古)

【歸經】入脾胃二經。為安土除痺之品。(在血補血在氣補氣除濕祛寒疏風辟惡)

【前論】繆仲淳曰:二朮俱為陽草。故祛邪之功勝。而益陰之效虧。藥性偏長。物無兼 力。 朮能 何

【炮製】備要曰:肥白者出浙地。名雲頭朮。燥白者出宣歙。名狗頭朮。瘥勝於浙。糯 米泔

金毛狗脊

味苦甘。性微溫。無毒。稟地中清陽之氣。兼感天之陽氣而生。可升可降。陰 萆為使。惡香附、敗醬。

【主治】主腰背強。機關緩急。周痺。寒濕膝痛。頗利老人。(本經)療失溺不節。男 女 腳弱 腎氣虛

【歸經】入腎經。兼入肝經。為補而能走之品。(平補肝腎 苦堅腎溫養氣甘益血)

【前論】內經曰:內不在臟腑。而外未發於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名曰周痺。 仲 脊

【禁忌】經疏曰:腎虛有熱。小水不利。或短澀黃赤。口苦舌乾。均忌。

【炮製】雷公曰:凡使。火燎去毛。細銼酒浸一夜。蒸半日。晒乾用。

遠志

味甘。性溫。無毒。感天之陽氣。得地之芳烈而生。可升可降。陽也。得茯苓、冬葵 子、龍骨良。畏珍珠、藜蘆。

【主治】主咳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 力。 人不迷 切癰疽。(【歸經】入心腎二經。為水火並補之品。(能通腎氣上達於心)

【前論】仲淳曰:心氣弱。心血少。餒怯易驚。夢寐多魘。神不守舍。怔忡健忘失志陽 痿等

鰲按、前賢皆以遠志為心家藥。至今守之。獨海藏以為腎經氣分藥。時珍亦以為入腎經。 非 上 而使腎之氣上通於心。故凡腎精充。腎氣旺。有以上達於心者。皆心氣先能充足。有以下注 故也。則強志益精治善忘。雖腎之所藏。而何莫非心歟。則前賢皆以遠志為心藥者。論其原。二家以為腎藥者。據其功也。故余以為入心腎二經。一以見心為主。而腎為應。一以見心 腎之不可離二也。

【禁忌】經疏曰:凡心經有實火。為心家實熱。應用黃連、生地者。禁與參、朮等助陽 氣藥

【炮製】雷公曰:凡使。去心。否則令人煩悶。甘草湯浸一宿。焙用。

巴戟天

味辛甘。性微溫。無毒。稟土德真陽之氣。兼得天之陽和以生。可升可降。陽也。 覆盆子為使。惡雷丸、丹參。

【主治】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智。益氣。(本經)療頭 面 游風 氣。治

【歸經】入腎經。為強陰益精之品。(腎經血分藥 補助元陽 祛風除濕)

【前論】仲淳曰:五臟之勞。腎為之主。下氣則火降。火降則水升。陰陽互宅。精神內 守。 元陽

【禁忌】經疏曰:凡相火熾。思欲不得。便赤口苦。目昏目痛。煩躁口渴。大便燥結者。 均

【炮製】雷公曰:凡使。先用杞子湯浸一宿。待軟。酒浸一伏時漉出。同菊花炒焦黃。 去菊

淫羊藿

味辛甘。性溫。無毒。得金土之氣。而上感天之陽氣以生。可升可降。陽也。山藥 為使。得酒良。

【主治】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本經)堅筋骨。消瘰癧。下 部 有瘡 中年

【歸經】入命門經。兼入肝經。通入胃大腸三焦三經。為助陽益精之品。(真陽不足者 宜 之)

【前論】士瀛曰:莖中痛。肝腎虛也。補益二經。痛自止矣。

鰲按、別錄言久服無子。大明又治絕陰絕陽無子。何二說之相反歟。不知淫羊藿甘溫益 陽。 而欲

【禁忌】經疏曰:凡虛陽易舉。夢遺不止。便赤口乾。強陽不痿。均忌。

【炮製】雷公曰:凡使。夾去葉四畔花枝。每斤用羊脂四兩拌炒。

當歸

味甘 辛苦。性溫。無毒。稟土之甘味。天之溫氣以生。可升可降。陽中微陰也。惡 茹、面。畏菖蒲、海藻、牡蒙。

【主治】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無子。(本經)除客血內塞。中風 瀝血腰痛 及症瘕。 溶溶如坐水

【歸經】入心肝脾三經。為養血潤燥之品。(兼滑劑 血中氣藥 心經本藥 治諸病夜 甚)

【前論】甄權曰:古方治產後惡血上沖。取效無急於此。凡氣血昏亂者服之即定。可以 補虛 須用 海 行

鰲按、韓 謂治痰以薑製。 庵又謂當歸非治痰藥。薑製亦臆說。夫當歸固非治痰之品。 然 之

【禁忌】經疏曰:此性辛溫。終是行走之性。故致滑腸。又其氣與胃氣不相宜。故腸胃 薄弱

石斛

味甘。性平。無毒。稟土中沖陽之氣。兼感春之和氣以生。降也。陰中陽也。陸英為 使。惡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蠶。

【主治】主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益精。(本經)平胃氣。逐皮膚邪熱痱氣。腳膝疼 冷 痺弱 治發熱自

【歸經】入胃腎二經。兼入心脾二經。為除熱益陰之品。(除脾胃濕熱補益四經)

【前論】寇氏曰:石斛治胃中虛熱有功。時珍曰:此乃脾及右腎之藥。深師云。囊濕精 少。

【炮製】雷公曰:去根頭。酒浸一宿。酥拌蒸半日。焙用。入補藥乃效。

骨碎補

味苦。性溫。無毒。得金氣。兼得石氣以生。一名猴薑。

【主治】主破血止血。補折傷。(本經)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極。手足不收。 上熱 故治

【歸經】入腎經。為補益之品。(入腎主骨 入血行傷 婦人血氣藥)

【前論】原禮曰:予嘗用此藥末入豬腎中煨熟。治久泄立止。蓋腎主大小便。久泄屬腎虛。

【禁忌】經疏曰:不宜與風燥藥同用。

【炮製】雷公曰:銅刀刮去黃毛。細切。蜜拌蒸一日。晒乾用。若急用不蒸。只焙乾亦 得也

續斷

味苦辛。性微溫。無毒。得土金之氣。兼稟天之陽氣以生。可升可降。陽也。地黃為 惡雷丸。

【主治】主傷中。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本經) 女人 宣通 人產前

【歸經】入肝腎二經。為專益筋骨之品。(腰腎要藥 治胎產 續絕傷)

【前論】仲淳曰:欲行血理傷。當與當歸、牛膝、肉桂、延胡索同用。欲止血療崩中補 不足 則【禁忌】經疏曰:禁與苦寒藥治血病。及與大辛熱藥用於胎前。

【炮製】雷公曰:取根橫切。又去向裡硬筋。酒浸一伏時。焙用。備要曰:川產者良。 狀如

乾地黃

即今生地。味甘苦。性寒。無毒。稟仲冬之氣。兼稟地之和氣以生。降也。陰中陽 得清酒、麥冬良。惡貝母。畏萊菔、蕪荑。

【主治】主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痺。療折跌絕筋。生 者尤 宿食。補五 血。婦人崩中 病掌中熱痛。脾

【歸經】入心肝腎心包小腸五經。為滋陰涼血之品。(補腎要藥)

熟地黃

味甘。微苦。性微溫。無毒。降也。陰中陽也。忌萊菔、蔥、蒜、諸血。得當歸、丹皮。和血止血。滋陰補髓。

【主治】主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填骨髓。利耳目。黑鬚髮。生精養血。男子五勞 七傷 坐而欲

【歸經】入心肝腎三經。為滋陰養血之品。(補血上劑 滋腎水補真陰填骨髓生精血)

生地黃

即今鮮生地。味甘。性大寒。無毒。

【主治】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後血上搏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 折。

【歸經】入心肝腎三經。為清火涼血之品。

【前論】雷公曰:採得即用者為生地黃。晒乾收者為乾地黃。以法製過者為熟地黃。海 藏曰 溺血 蒸九數 火之症 補腎。 王碩曰:男子多陰虛。宜熟 所生之處。熟地能補精血。麥冬引

【禁忌】經疏曰:凡病患脾胃弱。大便泄。產後不食或瀉。及胸膈多痰。氣道不利者。 均忌

【炮製】虞摶曰:生地生血。胃氣弱者恐妨食。熟地補血。痰飲多者恐泥膈。或云生地 酒炒 砂仁

牛膝

味苦酸。性平。無毒。稟地中陽氣。兼乎木火之化以生。降也。陰中陽也。惡龜甲。 畏白前。忌牛肉乳。

【主治】主寒濕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本經) 療 傷中 血

【歸經】入肝腎二經。為走而能補之品。(兼瀉劑 能引諸藥下行)

【前論】丹溪曰:牛膝能引諸藥下行。筋骨痛風在下者。宜加用。張子和曰:大法治淋。 宜 牛膝 淋 酒蒸。益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攣。陰痿失溺。久瘧下痢。傷中少氣。皆取其補肝腎之功也。

鰲按、杜牛膝性專下走。毫無補益。肝腎二家虛弱者。不可輕投。

【禁忌】經疏曰:誤用必傷胎。經閉未久。疑似有妊者。忌用。上焦藥中勿入。血崩不 止。

麥冬

味甘。性微寒。無毒。稟天春生之氣。感地稼穡之甘以生。降也。陽中微陰也。地黃、車前為使。

【主治】主心腹結氣。腸中傷飽。胃脈絡絕。羸瘦短氣。(本經)身重。目黃。心下支 滿。 虛 錄)去心熱。止煩熱。寒熱體勞。下痰飲。(藏器)止嗽。定肺痿吐膿。時疾熱狂頭痛。(大 明 熱妄

【歸經】入心肺二經。兼入胃經。為清潤之品。(兼瀉劑 陽明正藥專行肺經氣分藥)

【前論】宗奭曰:麥冬除肺熱之功居多。但專泄而不專收。虛寒多人禁服。東垣曰:涼 而能 者。

【禁忌】經疏曰:麥冬性寒。雖主脾胃。而虛寒泄瀉。及痘瘡虛寒作泄。產後虛寒作泄。 均

旱蓮草

味甘酸。性平。無毒。正稟北方坎水之氣而生。故其汁黑。降也。陰中陰也。

【主治】主血痢。生眉髮。(開寶)烏鬚髮。益腎陰。(元素)止血排膿。通小腸。(大 明)

【歸經】入肝腎二經。兼入胃大小腸三經。為補腎之品。

【前論】虞摶曰:小便溺血。用旱蓮草、車前草等分打汁。空心服三杯。愈乃止。

【禁忌】經疏曰:脾胃虛弱者勿服。不用薑汁、椒紅相兼修事。服之者。必腹痛作泄。 宜詳

沙苑蒺藜

味甘。性溫。一云微腥。無毒。

【主治】主咳逆傷肺。肺痿。止煩。下氣。(甄權)長肌肉。明目。輕身。療吐膿。去 燥 熱。 帶下。

【歸經】入腎經。兼入肝經。為平補之品。(功專補腎益精兼清肺氣)

【前論】時珍曰:後世補腎。多用沙蒺藜。或以熬膏和藥。

鰲按、沙蒺藜專補腎虛。治腰痛。及虛損勞乏。其功能大概不出此。

【禁忌】經疏曰:沙蒺藜性能固精。命門火熾。陽道數舉。交媾精不易出者。均忌。

菟絲子

味辛甘。性平。無毒。稟春末夏初之氣以生。凝乎地之沖氣以成。感秋之氣而實。 山藥為使。得酒良。

【主治】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汁去面 。(本經)養肌。強陰。堅筋 骨。 主 益髓 (好

【歸經】入肝腎二經。兼入脾經。為補助三陰之品。(溫而不燥不助相火強陰益精)

【前論】東垣曰:暖而能補腎中陽氣。故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皆主之。至勞傷 皆脾

【禁忌】經疏曰:腎家多火。陽強不痿。及大便燥結者。均忌。

使君子

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健脾胃。除虛熱。殺臟蟲。小兒五疳。小便白濁。療瀉痢。瘡癬。(開寶)

【歸經】入脾胃二經。為消積殺蟲之品。(小兒百病要藥)

【前論】時珍曰:此物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益脾胃。所以能斂虛熱而止瀉痢。為幼 科要

【炮製】備要曰:勿用油黑者。亦可煨食。忌飲熱茶。犯之作瀉。

天冬

味甘苦。性平。一云寒。無毒。正稟天寒初之氣以生。得地之陰精獨濃。降也陰也。 地黃、貝母為使。

【主治】主諸暴風濕偏痺。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本經)保定肺氣。去寒熱。利 小便。 風。除 去風熱煩

【歸經】入肺腎二經。為除虛熱潤燥痰之品。(兼瀉劑 去肺腎虛熱要藥 清金降火益 水)

【前論】嘉謨曰:腎主津。燥則凝而為痰。得潤劑。則痰化。所謂治痰之本也。仲淳曰: 痰 冬 惡 症出

【禁忌】經疏曰:胃虛無熱。及瀉者。均忌。

【炮製】雷公曰:凡使。酒蒸晒乾。或烘乾用。

何首烏

味苦澀。性微溫。無毒。稟春深之氣而生。升也。陽也。茯苓為使。忌諸血、無鱗 魚、萊菔、蔥、蒜、鐵器。

【主治】主瘰癧。消癰腫。療頭面風瘡。五痔。主心痛。益血氣。黑髭髮。悅顏色。久服長

【歸經】入肝腎二經。為益血祛風之品。(兼澀劑 滋補良藥白入氣分赤入血分)

【前論】汪穎曰:苦堅腎。溫補肝。甘益血。澀收斂精氣。能止諸瘧。大約瘧邪在陰分久而

【禁忌】經疏曰:首烏為益血之品。忌與附、桂等諸燥熱藥同用。
以上補劑草部

側柏葉

味苦澀。性微寒。無毒。感秋令。得金氣之全而生。可升可降。陰也。肉桂、牡蠣惡菊花。宜酒。

【主治】主吐血衄血崩中。腸風尿血痢血。一切血症。去冷風濕痺。生肌。各依方面採陰乾

【歸經】入肝腎二經。為益陰涼血之品。(補陰要藥 養陰滋肺而燥土最清血分)

【前論】陸佃曰:柏有數種。入藥惟取葉扁而側生者。故曰側柏。

【炮製】雷公曰:凡使柏葉。或炒或生用。

柏子仁

味辛甘。性平。無毒。畏菊花。

【主治】主驚悸。安五臟。益氣。除風濕痺。久服令人潤澤。耳目聰明。(本經)療恍惚虛損

【歸經】入心經。兼入肝腎二經。為滋潤之品。(養心氣潤腎燥 透心腎而悅脾 助脾滋肝)

【前論】蘇頌曰:凡補脾藥多燥。此潤藥而其氣清香。大能舒脾。燥脾藥中。兼用最良。此

【禁忌】經疏曰:腸滑作瀉。膈間多痰。陽道數舉。腎家有熱。暑濕作瀉者。均忌。

【炮製】雷公曰:酒浸一宿。晒乾炒研去油用。油透者勿用。

血竭

味甘鹹。性平。有小毒。稟土氣而兼水化。降也。陰也。得密陀僧良。

【主治】主心腹猝痛。金瘡血出。破積血。止痛生肉。祛五臟邪氣。(開寶)傷折打損一切疼痛。血氣攪刺。內傷血聚。補虛。並宜酒服。(李 )補心包絡肝血不足。(好古)敷惡瘡疥癬久不合。性急不可多使。卻引膿。(大明)

【歸經】入肝心包二經。為和血之品。(專除血痛散瘀生新)

【前論】李 曰:血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味甘鹹而走血。肝心包皆主血。故入之。 河 者

【禁忌】經疏曰:凡血病無瘀積者忌。一名麒麟竭。

【炮製】雷公曰:先研粉篩過。入丸散中。若同眾藥搗。則作塵飛。

茯神

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主辟不祥。療風眩風虛。五勞口乾。止驚悸。多恚怒。善忘。開心益智。安魂魄。

【歸經】入心經。兼入肝經。為寧神定志之品。

【前論】士瀛曰:神農本草止言茯苓。名醫別錄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後人治心病必用茯分。

【禁忌】經疏曰:病患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忌用。

桑寄生

味苦甘。性平。無毒。感桑之精氣而生。

【主治】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充肌膚。安胎。(本經)主女子崩中。內傷不足。 產後餘 牢固。

【歸經】入肝腎二經。為益血之品。

【前論】寇氏曰:桑寄生難得真者。真者下咽必驗。若用他木寄生。未必效。且恐有害也。

杜仲

味辛甘。性溫。無毒。微稟陽氣。濃得金氣而生。降也。陽中陰也。惡元參、蛇蛻。

【主治】主腰膝酸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本經)腳中腰不利 (好古)

【歸經】入腎肝二經。為助益腰膝之品。(色紫歸肝經氣分 肝充則筋健腎充則骨強)

【前論】時珍曰:杜仲古方只知滋腎。惟好古言是肝經氣分藥。潤肝燥。補肝虛。發前人所實。 身重 者。

【禁忌】經疏曰:腎虛火熾者忌。即用。當與知、柏同入。

棗仁

味酸。性平。無毒。稟木之氣而兼土化以生。可升可降。陽中陰也。惡防己。

【主治】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痛濕痺。久服安五臟。(本經)煩心不得眠。臍上下痛骨風。

【歸經】入腎三焦二經。為清血熱。助正氣之品。(兼瀉劑 上除頭風痛中平胸脅痛)

枸杞苗葉

味苦甘。性寒。

【主治】主除煩。壯心氣。去皮膚骨節間風。消熱毒。散瘡腫。(大明)作飲代茶。止 渴 消熱

【歸經】入心肺脾腎四經。為除熱之品。(兼瀉劑)

【前論】仲淳曰:杞子潤而滋補。兼能退熱。而專於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真陰不足。 涼。 多謂 光屬

鰲按、本經別錄。並未分別子皮苗葉。甄權大明以後遂分列之。但本經別錄。雖總言枸杞之氣。 耐寒 等條 丹 治婦 能 之 明 也 然 能息肝 不入肺。 腎藥兼

【禁忌】備要曰:腸滑者忌杞子。中寒者忌骨皮。掘鮮者同小薊煎濃汁浸下疳。甚效。

【炮製】雷公曰:凡使枸杞根。東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甘草湯浸一宿。焙乾用。凡使枸
以上補劑木部